董氏奇穴醫案匯萃  (楊維傑)

 

重子穴治療落枕及久年背痛經驗

 

落枕為臨床常見病症,一般治療此症之效穴甚多,常用者有1.懸鐘,2.落枕穴,3.後溪,4.風池、天柱等穴。

個人嘗以後溪、束骨兩穴治療頸項強痛,並以之治療落枕,自謂為十四經穴之最特效者,

 

蓋《靈樞◎雜病篇》云:“項強不能(回)顧取手太陽,不能俯仰,取足太陽”,

臨床遇有頸項強硬,不能左右轉動之症狀,取手太陽小腸經俞穴後溪。

不能前後抬抑,則取足太陽膀胱經俞穴束骨,均有立竿見影之效,遇有頸項前後左石轉動均不利時,則束骨與後溪配合,療效更佳。

此外董氏奇穴正筋正宗治療“頸項筋痛及扭轉不靈”,個人亦常以此穴治療落枕亦甚效。

 

然據多數古籍所載(玉龍歌賦,通玄指要賦、臥岩淩效應穴歌)

承漿為治療項強最常用穴位,因此不論何種落枕,加承漿配用效果更佳。

 

在多年臨床中體驗,落枕之際,非只頸項強硬,甚而連及肩背上臂極為酸痛,非僅限於手足太陽經之範圍而已,

經上述針療後,雖能迅速解除大部份痛苦,但總仍有些不適感,經加針重子穴,則可完全消失。

因此本人近十餘年來皆以重子穴配承漿穴,治療落枕,絕大多數病例1次而愈。 (1990年第1期海峽中醫)

 

腎關穴治療多尿及五十肩特效經驗簡介

 

腎關穴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陰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處。

為董師景昌治療腎虧之第一要穴,舉凡腎虛引起之各種病痛皆有療效。

 

個人最常應用此穴治療肩臂不舉(五十肩)尤為特效。

療效之佳,經多年百餘例統計及臨床實踐,較條口透承山或肩關節附近局部穴位效果既迅速又確實。

一般病例若發病較久,病況嚴重者,可瀉尺澤穴作為輔助,效果尤佳。

若除上舉困難外,尚有後轉困難者亦可加取足五金(健側)可立見顯效。

但病久肩部凝硬過度者,則必需輔以肘彎棱針點刺出血。

 

以此穴治癒數10例夜間多尿,尤其年老腎虧者亦見卓效,年青人見效更快。

治療白晝多尿效果亦佳,驗諸臨床多年,亦非十四經之任何穴位所能比擬。

 

另外治療雙手十指發麻及十指疼痛,亦極特效。

治療眼科尤為要穴,常配複溜並用,最常用於治療飛蚊證及眼球歪斜。

此外治療半身不遂亦為常用,均針雙側。

 

總之本穴效果極佳,治療範圍極為廣泛,除上述作用外,凡腎虧引起之各病,均可以本穴針刺治療之。(1990年第1期海峽中醫)

 

“木穴”治療富貴手(手掌及感冒流涕)特效經驗簡介

 

“木穴”為董氏奇穴在手掌上之超級穴位,

位於陰掌食指第一節中央線與食指內側黑白肉際線之連線中央,兩指紋之間上1/3及下1/3處各一穴。

 

本穴董師原用於治肝火旺脾氣燥,故名木穴,個人常用於治療眼睛發幹、眼易流淚、手汗等皆有療效,其效果絕不遜於十四經穴。

 

個人用治手皮發硬,手皮膚病,尤其是手掌皺裂(富貴手)尤具特效,嘗治數十例富貴手,平均34次即愈。(甚至有一二次即愈者)

 

木穴治療鼻涕多,不論清涕濃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於傾刻。治療手皮膚病及富貴手以患側為主,治療鼻涕則以健側為主。

 

本穴能清泄肝火,與龍膽瀉肝湯結合應用,尤妙。(1990年海峽中醫第1期)

 

“婦科”治不孕症

 

不孕證近年來有逐漸升高之趨勢,中醫辨證分型大致分為腎虛、血虛(或氣血虧虛)、肝鬱、血瘀、痰濕等幾型,

以中藥及針灸治療,療效均不差,除分型論治外,亦有人就主病或兼症另外立方或立穴治療,

例如輸卵管阻塞、子宮後傾或左屈等。

 

個人治不孕症多年,在辨證分型基礎下輔以針灸治療,療效頗佳。

尤值稱道及推介同仁者,則為以婦科穴為主,還巢穴為輔之專穴治療,十年來治癒近百位不孕婦女,使之懷孕,療效較十四經穴為佳。

針刺可隔日為之。婦科穴及還巢穴可左右交替運用。但據經驗,年齡越輕,治療時間愈早者療效愈好。

 

有關不孕之中醫論文,余參閱不下數百篇,其所列之驗案,百分之八十在35歲以下。

餘所遭遇之病例則百分之八十在35歲以上,怪哉。(1990年海峽中醫第1期)

 

指趾疼痛要穴——五虎穴

 

常見一般針灸醫生治療手指疼痛,喜於十指縫中之八縫穴針刺,治療腳趾疼痛則於十趾縫中之八風穴針刺。

不但用針多,且效果亦未必顯彰。筆者以董氏奇穴五虎穴中之五虎一治手指痛,五虎三治腳趾痛,

非只用針少,且有立竿見影之效,值得廣為介紹,大力推廣。

 

五虎穴為董師景昌所發現,以“董氏正經奇穴學”中記載主治僅“治全身骨腫”一項,

個人隨董師學習多年,見老師常靈活用治手指、腳趾疼痛效果極佳。

 

筆者臨床中亦有頗多發現,除用治手指腳趾疼痛外,並廣泛用治腳背痛、腳跟痛、腱鞘炎等。

病例達數百之多,其中不乏國手國腳等運動員,更不乏在多處輾轉治療無效者,均能收立刻效果,且迅速痊癒。

五虎穴位於大指第一節手太陰肺經之黑白肉際上,自第一掌骨至指間橫紋共五穴,取穴采六分點法,即每1/6一穴。

自指尖向手掌,依序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五虎一常用於治療手指痛、手掌痛及腱鞘炎;五虎三用於治療腳趾痛;

五虎二則用於加強五虎一或五虎三之作用。五虎四用於腳背痛,五虎五用於治療腳跟痛。

 

病例:陳XX,籃球國手,左腳大趾二趾踢傷一周,行動不便,在它處治療無效,經人推介前來診治。

當即於其右五虎三針刺一針,針後囑其活動左腳腳趾,二三分鐘後即覺輕鬆甚多。留針3O分鐘起針,已覺不痛,1次而愈。 

(1990年海峽中醫第3期)

 

溫陽補氣要穴——靈骨、大白穴

 

靈骨、大白為董氏奇穴二二部位(手掌部位)之要穴,為董氏常用要穴,亦為本人最常用穴位之一。

靈骨位於手背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

大白穴即大腸經之三間穴,很少單獨應用,除用三棱針治療小兒氣喘、發高燒及急性肺炎外,

大多作為靈骨之倒馬針(倒馬針即指同經鄰近兩穴一起下針之意,有加強數倍效果之作用。),兩穴配合應用效果極佳。

 

靈骨穴之應用,董師(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原述主治坐骨神經痛、腰痛、腳痛、半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

骨骼脹大、婦女經脈不調、經閉、難產、背痛、耳鳴、耳聾、偏頭痛、經痛、腸痛、頭昏腦脹。

 

所謂肺機能不足即指“氣虛”,本穴組補氣作用極強,舉凡“氣虛”之病皆能治之。

效果絕不遜於足三裡、氣海、膻中等穴。除補氣外本穴組溫陽作用亦極強。

臨床個人常以靈骨穴單用治脊骨痛、小便痛、小便次數過多(均取雙側),配腎關效更佳。

治肘痛、鼠蹊痛、腳跟痛、頭暈等症亦有特效。

 

靈骨、大白兩穴合用治半身不遂,據個人二十多年、數百例之臨床經驗統計,療效之佳,

十四經穴(如曲池、陽陵、肩髃、環跳、懸鐘等)無出其右者(取健側穴位為主),

兩穴合用治陽明太陰走向之大腿小腿疼痛亦有卓效(亦均采健側穴)。

 

針治上述各病,不論靈骨、大白,皆應深針,治療部位愈遠(例如腳跟),深度應愈深。

兩穴合用,則先針靈骨,再針大白。

 

大白穴位置與三間相符,系大腸經俞穴。靈骨穴在合穀後叉骨前,兩穴合用涵蓋俞原所經之處,

又以全息律而論大白主上焦,靈骨主下焦。又大白靈骨皆以深針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

因此不論縱橫,此二針皆涵蓋三焦之用,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1990年海峽中醫第3期)

 

治踝痛要穴——小節

 

腳踝扭傷及疼痛為臨床常見病,針灸治療本病頗有效果。

一般治法.不論內踝外踝扭傷或疼痛,先取懸鐘,外踝加昆侖,內踝加太溪。

或徑以疼痛局部取穴,近年來也有取奇穴踝點的。

 

筆者二十餘年來以小節穴治療腳踝扭傷及疼痛,療效極為突出,

經三百餘例之臨床統計比較,較諸前述幾種取穴法,療效顯然高出甚多。

 

小節穴位於大指本節掌骨旁(手太陰肺經)黑白肉際上,握拳取穴。

針尖向重仙方向進針,針深一寸半,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即健側進針。

進針得氣後,一面撚針,一面令患者活動患側腳踝,可立即減輕疼痛,一般病例留針30分,久病重病患者可留針45分鐘或更久。

如腳踝局部紅腫,可於患肢委中穴點刺出血,可説明加速消腫。

 

病例:溫秀x,網球國手,198510月來診,當時左腳踝扭傷3天,行動極不便,

已在國術館推拿治療2次,效果不大.經人推介來診。

當即於右小節穴針刺,針後每10分鐘撚針一次,並囑其走動活動腳踝,針後15分鐘即覺輕鬆甚多,接近不痛,

留針30分鐘,出針時已覺無恙。

次日下午為求鞏固療效,自行再來針1次。針後即趕往臺北體專參加比賽,輕鬆賽完全場2小時毫無不適。

余應邀觀賽亦有榮焉。(1990年海峽中醫第3期) 按:此為本人依據董氏對應針法所發現之穴位。 

  

針灸臨床奇效驗例醫案

 

船長,男,33歲,河南人。

患者陰囊部濕疹16年余,曾服中西藥,外用各種軟膏、藥水、散劑療效均不佳,時輕時重、皮損約4×5cm常有滲出液。

患者因皮損長期不愈,心情煩躁,瘙癢甚。曾在當地醫院及武漢同濟醫院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反復發作。

 

20071215日下午3時,在濟南魯鷹賓館學習董氏奇穴時,經後經放血治療後,

當時放血足有30點,發現原來的大面積滲出液完全消失,癢感明顯消失。

當晚針刺右側火主穴,第二日,針刺駟馬穴,結痂停止生長,至此,現患已無滲出,沒有結痂,只有輕度癢感

 

一診:2007.5.4下午??

陳某某,女,38歲,落枕兩天,又連續用電腦,頸部疼痛加重,左右旋轉障礙,頭後仰疼痛加重。

查體:頸345棘突向右旁開1寸處摸到硬條索壓痛。

取穴:同側正筋、正宗

1.50.30mm毫針直刺1寸左右,間歇動留針,留針30分鐘,正筋穴因針身穿透跟腱,針下比較沉緊,留針期間可不用運針。

留針期間,患者配合頸部運動,症狀逐漸緩解,治療一次,頸部疼痛完全消失,活動自如。

第二天晚上電話隨訪,訴頸部已無任何不適感,活動自如。我要求她明天再做一次以期鞏固。

看來董氏奇穴,真有奇效,至少正筋、正宗治頸椎病的確有效。

附定位:跟腱後正中線,與內外踝連線之交點,取正筋穴,正筋穴上兩寸,取正宗穴。

針法:俯臥位,足踝露出床邊,踝下墊一小枕頭,讓踝部完全放鬆。

直刺,刺正筋穴時,針身穿透跟腱抵骨。跟腱非常堅韌,要小心用好著力點,憑針感稍緩進入,可以不痛。

患者是一位對針較敏感怕痛的人,我也是第一次打這樣的穴位,但是沒有引起患者的任何不適感。 

 

二診:

患者今天連續用了2個小時的電腦,頸部無任何不適感,一切活動自如,因此也就不需要做第二次治療了。

感謝董氏針灸給我的靈感,讓更多的病人分享董氏針灸的奇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