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楊繼洲

 

通玄指要賦(楊氏注解)

必欲治病,莫如用針。巧運神機之妙,工開聖理之深

1.夫治病之法,有針灸,有藥餌,然藥餌或出於幽遠之方,有時缺少,而又有新陳之不等,

真偽之不同,其何以奏膚功,起沉屙也?惟精於針,可以隨身帶用,以備緩急。

 

2.巧者,功之善也;運者,變之理也。神者,望而知之。機者,事之微也。妙者,治之應也。

 

3.工者,治病之體。聖者,妙用之端。故《難經》云:『問而知之謂之工,聞而知之謂之聖。』

夫醫者意也,默識心通,貫融神會,外感內傷,自然覺悟,豈不謂聖理之深也。

 

外取砭針,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善回陽而倒陰

   砭針者,砭石是也。此針出東海,中有一山,名曰高峰,其山有石,形如玉簪,生自圓長,

磨之有鋒尖,可以為針,治病療邪無不愈。

 

水火者,寒熱也。惟針之中,有寒邪補瀉之法,是進退水火之功也。

回陽者,謂陽盛則極熱,故瀉其邪氣,其病自得清涼矣。

倒陰者,謂陰盛則極寒,故補其虛寒,其病自得溫和矣。此回陽倒陰之理,補瀉盛衰之功。

 

原夫絡別支殊,經交錯綜,或溝池溪谷以歧異,或山海丘陵而隙共

別者,辨也。支者,絡之分派也。

《素問》云:『絡穴有一十五,於十二經中每經各有一絡。外有三絡:陽蹻絡,在足太陽經;

陰蹻絡,在足少陰經;脾之大絡,在足太陰經。』此是十五絡也,各有支殊之處,有積絡,有浮絡,故言絡別支殊。

 

   經交者,十二經也。錯者,交錯也。綜者,總聚也。言足厥陰肝經,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

足太陰脾經,交出厥陰肝經之前,此是經絡交錯,總聚之理也。

 

歧者,路也。其脈穴之中,有呼為溝、池、溪、谷之名者,如歧路之各異也。

若水溝、風池、後溪、合谷之類是也。一云《銅人經》乃分四穴。

溝者水溝穴,池者天池穴,溪者太溪穴,谷者陽谷穴。所謂四穴同治,而分三路,皆皈于一原。

 

隙者,孔穴或取山、海、丘、陵而為名者,其孔穴之同共也。如承山、照海、商丘、陰陵之類是也。

一云《銅人經》亦分四穴、山者承山穴,海者氣海穴,丘者丘墟穴,陵者陰陵穴。

四經相應,包含萬化之眾也。斯流派以難揆,在條綱而有統。

 

此言經絡貫通,如水流之分派,雖然難以揆度,在條目綱領之提挈,亦有統緒也。

故書云:『若綱有條而不紊。』一云經言:『井滎俞原經合,甲日起甲戌時,乃膽受病,竅陰所出為井金,

俠溪所溜為滎水,臨泣所注為俞木,丘墟所過為原,陽輔所行為經火,陽陵泉所入為合土。

凡此流注之道,須看日腳,陰日刺五穴,陽日刺六穴。』

 

理繁而昧,縱補瀉以何功?法捷而明,自迎隨而得用

蓋聖人立意,垂法於後世,使其自曉也。若心無主持,則義理繁亂,而不能明解,縱依補瀉之法,亦有何效?

或云:『假如小腸實則瀉小海,虛則補後溪;大腸實則瀉二間,虛則補曲池;膽實則瀉陽輔,虛則補俠溪。』

此之謂也。中工治病已成之後,惟不知此理,不明虛實,妄投針藥,此乃醫之誤也。

 

夫用針之法,要在識其通變,捷而能明,自然於迎隨之間,而得施為之妙也。

 

且如行步難移,太沖最奇。人中除脊膂之強痛;神門去心性之呆癡。

風傷項急,始求於風府;頭暈目眩,要覓于風池。耳閉須聽會而治也,眼痛則合谷以推之。

胸結身黃,取湧泉而即可;腦昏目赤,瀉攢竹以便宜。

但見兩肘之拘攣,仗曲池而平掃;四肢之懈惰,憑照海以消除。牙齒痛,呂細堪治;頭項強,承漿可保。

太白宣通於氣沖,陰陵開通於水道。腹膨而脹,奪內庭以休遲;筋轉而疼,瀉承山而在早。

大抵腳腕痛,昆侖解愈;股膝疼,陰市能醫。

 

癇發癲狂兮,憑後溪而療理;瘧生寒熱兮,仗間使以扶持。期門罷胸滿血膨而可已,勞宮退胃翻心痛亦何疑。

太白脾家真土也,能生肺金。陰陵泉,真水也,滋濟萬物。

 

稽夫大敦去七疝之偏墜,王公謂此;三里卻五勞之羸瘦,華佗言斯。固知腕骨祛黃;然骨瀉腎

行間治膝腫目疾;尺澤去肘疼筋緊。目昏不見,二間宜取;鼻窒無聞,迎香可引。

肩井除兩臂難任;絲竹療頭疼不忍。咳嗽寒痰,列缺堪治;眵覩冷淚,臨泣尤准

   頭臨泣穴。

 

髖骨將腿痛以祛殘;腎俞把腰疼而瀉盡。

髖骨二穴,在委中上三寸,髀樞中,垂手取之,治腿足疼痛,針三分。

一云:『跨骨在膝臏上一寸,兩筋空處是穴,刺入五分,先補後瀉,其病自除。』

此即梁丘穴也,更治乳癰。按此兩解,俱與經外奇穴不同,並存,以俟知者。

 

以見越人治屍厥於維會,隨手而蘇;文伯瀉死胎于陰交,應針而隕

維會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陽輔穴),內應足少陽膽經。屍厥者,卒喪之症,其病口噤氣絕,狀如死,不識人。

昔越人過虢,虢太子死未半日,越人診太子脈曰:『太子之病為屍厥也。脈亂故形如死,太子實未死也。』

乃使弟子子陽,鑱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二旬而複。

故天下盡以扁鵲能生死人。鵲聞之曰:『此自當生者,吾能使之生耳。』

 

又云:『乃玉泉穴,在臍下四寸是穴(中極穴),手之三陽脈,維於玉泉,是足三陽脈會。

治卒中屍厥,恍惚不省人事,血淋下瘕,小便赤澀,失精夢遺,臍腹疼痛,結如盆杯,男子陽氣虛憊,疝氣水腫,

賁豚搶心,氣急而喘。』經云:『太子屍厥,越人刺維會而復蘇。此即玉泉穴。真起死回生奇術。

 

婦人血氣症瘕堅積,臍下冷痛,子宮斷緒,四度刺有孕,使胞和暖,或產後惡露不止,月事不調,

血結成塊,盡能治之。針八分,留五呼,得氣即瀉,更宜多灸為妙。』

 

   灸三壯,針三分。昔宋太子善醫術,出苑遊,逢一懷娠女人,太子診之曰:『是一女子。』

令徐文伯診之,文伯曰:『是一男一女。』太子性暴,欲剖腹視之。

 

文伯止曰:『臣請針之。』於是瀉足三陰交,補手陽明合谷,其胎應針而落,果如文伯之言。

故今言妊婦不可針此穴。昔文伯見一婦人臨產症危,視之,乃子死在腹中,刺足三陰交二穴,

又瀉足太沖二穴,其子隨手而下。此說與《銅人》之文又不相同。

 

聖人於是察麻與痛,分實與虛。實則自外而入也,虛則自內而出歟

雖云諸疼痛皆以為實,諸癢麻皆以為虛,此大略也,未盡其善。

其中有豐肥堅硬,而得其疼痛之疾者;亦有虛羸氣弱,而感其疼痛之病者。

非執而斷之,仍要推其得病之原,別其內外之感,然後真知其虛實也。實者瀉之,虛者補之。

 

夫冒風寒,中暑濕,此四時者,或因一時所感而受病者,謂實邪,此疾蓋是自外而入於內也。

多憂慮,少心血,因內傷而致病者,謂虛邪,此疾蓋是自內而出於外也。此分虛實內外之理也。

一云:『夫療病之法,全在識見,癢麻為虛,虛當補其母;疼痛為實,實當瀉其子。

 

且如肝實,瀉行間二穴,火乃肝木之子;肝虛,補曲泉二穴,水乃肝木之母。

胃實,瀉厲兌二穴,金乃胃土之子;胃虛,補解溪二穴,火乃胃土之母。

三焦實,瀉天井二穴;三焦虛,補中渚二穴。膀胱實,瀉束骨二穴;膀胱虛,補至陰二穴。

 

故經云:『虛羸癢麻,氣弱者補之;豐肥堅硬,疼痛腫滿者瀉之。』

凡刺之要,只就本經,取井滎俞原經合,行子母補瀉之法,乃為樞要。

深知血氣往來多少之道,取穴之法,各明其部分,即依本經而刺,無不效也。

 

故濟母而裨其不足;奪子而平其有餘

   裨者,補也。濟母者,蓋補其不足也。奪子者,奪去其有餘也。此補母瀉子之法,按《補瀉經》云:

『只非刺一經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實則瀉心火之子,虛則補腎水之母,其肝經自得安矣。五臟仿此。』

 

一云:『虛當補其母,實當瀉其子。』故知肝勝脾,肝有病必傳與脾,聖人治未病,當先實脾,

使不受肝之賊邪,子母不許相傳,大概當實其母,正氣以增,邪氣必去。

氣血往來,無偏傷,傷則疾蜂起矣。

 

觀二十七之經絡,一一明辨;據四百四之疾症,件件皆除

經者,十二經也。絡者,十五絡也。共計二十七之經絡相隨,上下流行。觀之者,一一明辨也。

 

歧伯云:『凡人稟乾坤而立身,隨陰陽而造化,按八節而榮,順四時而易,調神養氣,習性咽津,

故得安和,四大舒緩。或一脈不調,則眾疾俱動,四大不和,百病皆生。』

凡人之一身,總計四百四病,不能一一具載,然變症雖多,但依經用法,件件皆除也。

 

故得夭枉都無,躋斯民于壽域;幾微已判,彰往古之玄書

   躋者,登也。夭者,短也。枉者,誤傷其命也。夫醫之道,若能明此用針之理,

除疼痛迅若手撚,破鬱結渙如冰釋。既得如此之妙,自此之後,並無夭枉之病。故斯民皆使登長壽之域矣。

 

幾微者,奧妙之理也。判,開也。彰,明也。玄,妙也。令奧妙之理,已煥然明著於前,使後學易曉。

 

 

抑又聞心胸病,求掌後之大陵;肩背患,責肘前之三里。冷痹腎敗,取足陽明之土;連臍腹痛,瀉足少陰之水。

脊間心後者,針中渚而立痊;脅下肋邊者,刺陽陵而即止。頭項痛,擬後溪以安然;腰腳疼,在委中而已矣。

夫用針之士,于此理苟能明焉,收祛邪之功,而在乎撚指

      夫用針之士,先要明其針法,次知形氣所在,經絡左右所起,血氣所行,逆順所會,

補虛瀉實之法,去邪安正之道,方能除疼痛於目前,療疾病於指下也。

 

卷二

靈光賦(針灸大全)

 

黃帝歧伯針灸訣,依他經里分明說。三陰三陽十二經,更有兩經分八脈。靈光典注極幽深,偏正頭疼瀉列缺。

睛明治眼努肉攀,耳聾氣閉聽會間。兩鼻鼽衄針禾髎,鼻窒不聞迎香間。治氣上壅足三里,天突宛中治喘痰。

 

心疼手顫針少海,少澤應除心下寒。兩足拘攣覓陰市,五般腰痛委中安。脾俞不動瀉丘墟,複溜治腫如神醫。

犢鼻治療風邪疼,住喘卻痛昆侖愈。後跟痛在僕參求,承山筋轉並久痔。

足掌下去尋湧泉,此法千金莫妄傳。此穴多治婦人疾,男蠱女孕兩病痊。

 

百會鳩尾治痢疾,大小腸俞大小便。氣海血海療五淋,中脘下脘治腹堅。傷寒過經期門愈,氣刺兩乳求太淵。

大敦二穴主偏墜,水溝間使治邪癲。吐血定喘補尺澤,地倉能止兩流涎。勞宮醫得身勞倦,水腫水分灸即安。

 

五指不伸中渚取,頰車可灸牙齒愈。陰蹻陽蹻兩踝邊,腳氣四穴先尋取。陰陽陵泉亦主之,陰蹻陽蹻與三里。

諸穴一般治腳氣,在腰玄機宜正取。膏肓豈止治百病,灸得玄功病須愈。針灸一穴數病除,學者尤宜加仔細。

 

悟得明師流注法,頭目有病針四肢。針有補瀉明呼吸,穴應五行順四時。悟得人身中造化,此歌依舊是筌蹄。

 

 

卷二

蘭江賦(楊氏書)

 

擔截之中數幾何?有擔有截起沉屙。我今詠此蘭江賦,何用三車五輻歌。先將八法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

胸中之病內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攔。頭部須還尋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幹。噤口咽風針照海,三棱出血刻時安。

 

傷寒在表並頭痛,外關瀉動自然安。眼目之症諸疾苦,更須臨泣用針擔。後溪專治督脈病,癲狂此穴治還輕。

申脈能除寒與熱,頭風偏正及心驚。耳鳴鼻衄胸中滿,好把金針此穴尋。但遇癢麻虛即補,如逢疼痛瀉而迎。

 

更有傷寒真妙訣,三陰須要刺陽經。無汗更將合谷補,複溜穴瀉好施針。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

四日太陰宜細辨,公孫照海一同行。再用內關施截法,七日期門妙用針。但治傷寒皆用瀉,要知素問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將水火土金平。水數虧兮宜補肺,水之氾濫土能平。春夏井滎刺宜淺,秋冬經合更宜深。

天地四時同此數,三才常用記心胸。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調各部一般勻。夫弱婦強亦有克,婦弱夫強亦有刑。

 

皆在本經擔與截,瀉南補北亦須明。經絡明時知造化,不得師傳枉費心。不遇至人應莫度,天寶豈可付非人。

按定氣血病人呼,撞搓數十把針扶。戰提搖起向上使,氣自流行病自無。

 

卷二

流注指微賦(竇氏)

 

疾居榮衛,扶救者針。觀虛實於肥瘦,辨四時之淺深。是見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溪谷;

迎隨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原夫指微論中,賾義成賦,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

每披文而參其法,篇篇之旨審尋;複按經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諭。

疑隱皆知,虛實總附。移疼住痛如有神,針下獲安;暴疾沉屙至危篤,刺之勿誤。

 

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留口溫針;陽日氣引,逢陰血暖牢寒濡。

深求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陰俞六十髒主,陽穴七二腑收。

刺陽經者,可臥針而取;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逆為迎而順為隨,呼則瀉而吸則補。

淺恙新屙,用針之因,淹疾延患,著灸之由。躁煩藥餌而難拯,必取八會;癰腫奇經而畜邪,殲鑱砭瘳。

 

況夫甲膽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號母,我生者名子。春井夏滎乃邪在,秋經冬合方刺矣。

犯禁忌而病複,用日衰而難已。孫絡在於肉分,血行出於支里。

悶昏針暈,經虛補絡須然;痛實癢虛,瀉子隨母要指。想夫先賢迅效,無出於針;今人愈疾,豈難於醫。

 

徐文伯瀉孕于苑內,斯由甚速;范九思療咽于江夏,聞見言稀。大抵古今遺跡,後世皆師。

王纂針魅而立康,獺從彼出;秋夫療鬼而獲效,魂免傷悲。既而感指幽微,用針真訣。

孔竅詳於筋骨肉分,刺要察於久新寒熱。接氣通經,短長依法;里外之絕,羸盈必別。

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又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

 

遇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男女氣脈,行分時合。

度養子時刻注,穴須依今;詳定療病之宜,神針法式。

廣搜難素之秘密文辭,深考諸家之肘函妙臆。故稱廬江流注之指微,以為後學之模規。  

 

 

卷三 五運主病歌  《醫經國小》

 

諸風掉眩乃肝木,痛癢瘡瘍心火屬,濕腫滿本脾土經,氣賁郁痿肺金伏,寒之收引腎水鄉,五運主病樞要目。

 

卷三 六氣為病歌

諸暴強直支痛,里急筋縮 戾,本足肝膽二經,厥陰風木之氣。

諸病喘嘔及吐酸,暴注下迫轉筋難,小便混濁血溢泄,瘤氣結核瘍疹斑。

 

癰疽吐下霍亂症,瞀鬱腫脹鼻塞幹,鼽衄淋泌身發熱,惡寒戰慄驚惑間。

笑悲譫妄衄 汙,腹脹鼓之有聲和,少陰君火手二經,真心小腸氣之過。

 

與強直積飲 ,霍亂中滿諸膈痞,體重吐下 腫痿,肉如泥之按不起。

太陰濕土二足經,脾與從中胃之氣。

諸熱瞀 筋惕惕,悸動搐搦螈 極,暴喑冒昧躁擾狂,罵詈驚駭氣上逆。

 

腫疼酸嚏嘔瘡,喉痹耳鳴聾欲閉,嘔痛溢食下不能,目昧不明 翳。

或禁栗之如喪神,暴病暴死暴注利,少陽相火手二經,心包絡與三焦氣。

 

諸澀枯涸閉,幹勁揭皴起,陽明之燥金,肺與大腸氣。

上下水液出澄冷, 疝堅痞病,腹滿急痛痢白清,食已不饑吐痢腥,屈伸不便與

厥逆,厥逆禁固太陽經。腎與膀胱為寒水,陰陽標本六氣里。

 

卷三 百穴法歌  《神應經》

 

手之太陰經屬肺,尺澤肘中約紋是,列缺側腕寸有半,經渠寸口陷脈記。

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里,少商大指內側尋,爪甲如韭此為的。

 

手陽明經屬大腸,食指內側號商陽,本節前取二間定,本節後勿三間忘。

歧骨陷中尋合谷,陽溪腕中上側詳,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曲肘外輔當,肩 肩端兩骨覓,五分俠孔取迎香。

 

足陽明兮胃之經,頭維、本神寸五分,頰車耳下八分是,地倉俠吻四分臨,伏兔、陰市 上三寸,陰市膝上三寸針。

 

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里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溪腕上 系鞋處,

沖陽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後二寸舉,內庭次指外間求,厲兌如韭足次趾。

 

足之太陰經屬脾,隱白大趾內角宜,大都節後白肉際,太白核骨下陷為。

公孫節後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內踝三寸陰交穴,陰陵膝內輔下施。

 

手少陰兮心之經,少海肘內節後明,通里掌後才一寸,神門掌後銳骨精。

 

手太陽兮小腸索,小指之端取少澤,前谷外側本節前,後溪節後仍外側。

腕骨腕前起骨下,陽谷銳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聽宮耳珠如菽側。

 

太陽膀胱何處看,睛明目內角畔,攢竹兩眉頭陷中,絡卻後發四寸半。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腎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算。

委中膝 約紋中,承山 下分肉斷,昆侖踝下後五分,金門踝下陷中撰。申脈踝下筋骨間,可容爪甲慎勿亂。

 

少陰腎兮安所覓?然谷踝前骨下識,太溪內踝後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複溜內踝上二寸,向後五分太溪直。

 

手厥陰兮心包絡,曲澤肘內橫紋作,間使掌後三寸求,內關二寸始無錯,大陵掌後兩筋間,中沖中指之端度。

 

手少陽兮三焦論,小次指間名液門,中渚次指本節後,陽池表腕有穴存。

腕後二寸外關 絡,支溝腕後三寸聞,天井肘上一寸許,角孫耳廓開口分。絲竹眉後陷中按,耳門耳缺非虛

 

足少陽膽取聽會,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髮際五分,臨泣之穴於斯在。

目窗泣上寸半 風池發後際中論,肩井骨前看寸半,帶脈肋下寸八分。

環跳髀樞尋宛宛,風市髀外兩筋顯, 陽陵膝下一寸求,陽輔踝上四寸遠。

絕骨踝上三寸從,丘墟踝前有陷中,臨泣俠溪後寸半,俠溪小次岐骨縫。

 

厥陰肝經果何處?大敦拇指有毛聚,行間骨尖動脈中,太沖節後有脈據,中封一寸內踝 前,曲泉紋頭兩筋著。

章門臍上二寸量,橫取六寸看兩旁,期門乳旁一寸半,直下寸半二肋詳。

 

督脈水溝鼻柱下,上星入發一寸者,百會正在頂之巔,風府後發一寸把。

啞門後髮際五分,大椎第一骨上存,腰俞二十一椎下,請君仔細詳經文。

 

任脈中行正居腹,關元臍下三寸錄,氣海臍下一寸半,神闕臍中隨所欲。

水分臍上一寸求,中脘臍上四寸取,膻中兩乳中間索,承漿宛宛唇下搜。

 

卷三  十二經脈歌  《聚英》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 中行。

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

所生病者為氣嗽,喘渴煩心胸滿結, 臂之內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

 

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色。

陽明之脈手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循指上連出合谷,兩筋歧骨循臂肪。

入肘外廉循 ,肩端前廉柱骨旁,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下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直上頸,斜貫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俠鼻孔注迎香。

此經氣盛血亦盛,是動腫並齒痛;所生病者為鼽衄,目黃口幹喉痹生。

 

大指次指難為用,肩前外痛相仍,氣有餘兮脈熱腫,虛則寒栗病偏增。

胃足陽明交鼻起,下循鼻外下入齒,還出俠口繞承漿,頤後大迎頰車里。

耳前髮際至額顱,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絡脾宮,直者缺盆下乳內。

一支幽門循腹中,下行直合氣沖逢,遂由髀關抵膝臏,跗中指內關同。

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指外關通,一支別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經盡矣。

此經多氣複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淒淒惡寒畏見人,忽聞木音心驚惕,

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仍賁響。

凡此諸疾皆 厥,所生病者為狂瘧,溫淫汗出鼻流血,口唇嘴裂又喉痹,膝臏疼痛腹脹結,氣膺伏兔外廉,

足跗中趾俱痛徹,有餘消谷溺色黃,不足身前寒振栗,胃房脹滿食不消,氣盛身前皆有熱。

太陰脾起足大趾,上循內側白肉際,核骨之後內踝前,膕上循腨脛膝里。

股內前廉入腹中,屬脾絡胃與膈通,俠喉連舌散舌下,支絡從胃注心宮。

此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後與氣快然衰。

所生病者舌亦痛,體重不食亦如之,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疸發身黃大指。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膈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走,直上喉嚨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臂後肘內少海從,臂內後廉抵掌中,銳骨之端注少沖。

多氣少血屬此經,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

 

手太陽經小腸脈,小指之端起少澤,循手外廉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內側。

上循臑外出後廉,直過肩解繞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內,向腋絡心循咽嗌。

下膈抵胃屬小腸,一支缺盆貫頸頰,至目銳卻入耳,複從耳前仍上頰,抵鼻升至目內 ,斜絡於顴別絡接。

此經少氣還多血,是動則病痛咽嗌,頷下腫兮不可顧,肩如拔兮 似折。

所生病主肩臑痛,耳聾目黃腫腮頰,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猶當細分別。

足太陽經膀胱脈,目內眥上起額尖,支者巔上至耳角,直者從巔腦後懸。

絡腦還出別下項,仍循肩膊俠脊邊,抵腰膂腎膀胱內,一支下與後陰連。

貫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內左右別,貫胛俠脊過髀樞,臀內後廉膕中合,下貫腨內外踝後,京骨之下指外側。

此經血多氣猶少,是動頭疼不可當,項如拔兮腰似折,髀樞痛徹脊中央, 如結兮膕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

所生瘧痔小指廢,頭囟頂痛目色黃,腰尻膕腳疼連背,淚流鼻衄及癲狂。

足經腎脈屬少陰,小指斜趨湧泉心,然骨之下內踝後,別入跟中腨內侵。

內廉上股內,貫脊屬腎膀胱臨,直者屬腎貫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尋;支者從肺絡心內,仍至胸中部分 深。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饑不欲食,喘嗽唾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荒荒氣不足,心懸如饑常惕惕。

所生病者為舌幹,口熱咽痛氣賁逼,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澼,痿厥嗜臥體怠惰,足下熱痛皆腎厥。

手厥陰心主起胸,屬包下膈三焦宮,支者循胸出脅下,脅下連腋三寸同。

仍上抵腋循臑內,太陰少陰兩經中,指透中沖支者別,小指次指絡相通。

此經少氣原多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

心中澹澹或大動,善笑目黃面赤色,所生病者為煩心,心痛掌熱病之則。

 

手經少陽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歧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

肘後臑外循肩上,少陽之後交別傳,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里穿。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頤仍注頰,一支出耳入耳前,卻從上關交曲頰,至目內 乃盡焉。

此經少血還多氣,是動耳鳴喉腫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眥,肩臑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

 

足脈少陽膽之經,始從兩目銳眥生,抵頭循角下耳後,腦空風池次第行。

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右上缺盆,支者耳後貫耳內,出走耳前銳眥循。

一支銳眥大迎下,合手少陽抵項根,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肝經。

屬膽仍從脅里過,下入氣沖毛際縈,橫入髀厭環跳內,直者缺盆下腋膺。

過季脅下髀厭內,出膝外廉是陽陵,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趾次趾 分。

一支別從大趾去,三毛之際接肝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

所生頭痛連銳眥;缺盆腫痛並兩腋,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皆瘧疾,胸脅髀膝至脛骨,絕骨踝痛及諸節。

厥陰足脈肝所終,大指之端毛際叢,足跗上廉太沖分,踝前一寸入中封。

上踝交出太陰後,循膕內廉陰股沖,環繞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逢。

上貫膈里布脅肋,俠喉頏顙目系同,脈上巔會督脈出,支者還生目系中,下絡頰里環唇內,支者便從膈肺通。

此經血多氣少焉,是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小腹腫,面塵脫色及咽幹。

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症還須仔細看。

 

卷三  玉龍歌  (楊氏注解)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 ,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凡患傴者,補曲池,瀉人中;患僂者,補風池,瀉絕骨。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穴要知,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頂門即囟會也,禁針,灸五壯。百會先補後瀉,灸七壯,艾如麥大。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

上星穴流涕並不聞香臭者,瀉俱得氣補。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瘥,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神庭入三分,先補後瀉。印堂入一分,沿皮透左右攢竹,大哭效,不哭難。

 

急驚瀉,慢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承漿宜瀉,風府針不可深。

 

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風池刺一寸半,透風府穴,此必橫刺方透也,宜先補後瀉,灸十一壯。合谷穴針至勞宮,灸二七壯。

口眼 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 左瀉右根據師正, 右瀉左莫令斜。

灸地倉之艾,如綠豆,針向頰車,頰車之針,向透地倉。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先補後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

耳聾氣閉痛難言,須刺翳風穴始痊,亦治項上生瘰 ,下針瀉動即安然。

耳聾之症不聞聲,痛癢蟬鳴不快情,紅腫生瘡須用瀉,宜從聽會用針行。

 

偶爾失音言語難,啞門一穴兩筋間,若知淺針莫深刺,言語音和照舊安。

眉間疼痛苦難當,攢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針頭維即安康。

攢竹宜瀉,頭維入一分,沿皮透兩額角,疼瀉,眩暈補。

 

兩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自然消。

睛明針五分,後略向鼻中,魚尾針透魚腰,即童子 ,俱禁灸。如虛腫不宜去血。

 

眼痛忽然血貫睛,羞明更澀最難睜,須得太陽針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兩眼紅,迎香穴內刺為通,若將毒血搐出後,目內清涼始見功。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蘆葉或竹葉,搐入鼻內,出血為妙,不愈再針合谷。

強痛脊背瀉人中,挫閃腰酸亦可攻,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間諸疾任君攻。

委中禁灸,四畔紫脈上皆可出血,弱者慎之。

 

腎弱腰疼不可當,施為行止甚非常,若知腎俞二穴處,艾火頻加體自康。

環跳能治腿股風,居 二穴認真攻,委中毒血更出盡,愈見醫科神聖功。 灸則筋縮。

膝腿無力身立難,原因風濕致傷殘,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漸自安。

俱先補後瀉。二市者,風市、陰市也。

 

髖骨能醫兩腿疼,膝頭紅腫不能行,必針膝眼、膝關穴,功效須臾病不生。膝關在膝蓋下,犢鼻內,橫針透膝眼。

寒濕香港腳不可熬,先針三里及陰交,再將絕骨穴兼刺,腫痛登時立見消。即三陰交也。

腫紅腿足草鞋風,須把昆侖二穴攻,申脈、太溪如再刺,神醫妙訣起疲癃。外昆針透內呂。

 

腳背疼起丘墟穴,斜針出血即時輕,解溪再與商丘識,補瀉行針要辨明。

行步艱難疾轉加,太沖二穴效堪誇,更針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爪。

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亦堪攻,陰陵針透尤收效,紅腫全消見異功。

 

腕中無力痛艱難,握物難移體不安,腕骨一針雖見效,莫將補瀉等閒看。

急疼兩臂氣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此穴元來真氣聚,補多瀉少應其中。

此二穴針二寸效,乃五臟真氣所聚之處,倘或體弱針暈,補足三里。

肩背風氣連臂疼,背縫二穴用針明,五樞亦治腰間痛,得穴方知疾頓輕。

背縫二穴,在背肩端骨下,直腋縫尖,針二寸,灸七壯。

 

兩肘拘攣筋骨連,艱難動作欠安然,只將曲池針瀉動,尺澤兼行見聖傳。尺澤宜瀉不灸。

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爭氣血旺,若向肩 明補瀉,管君多灸自安康。

筋急不開手難伸,尺澤從來要認真,頭面縱有諸樣症,一針合谷效通神。

 

腹中氣塊痛難當,穴法宜向內關防,八法有名陰維穴,腹中之疾永安康。 先補後瀉,不灸。如大便不通,瀉之即通。

腹中疼痛亦難當,大陵、外關可消詳,若是脅疼並閉結,支溝奇妙效非常。

 

脾家之症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間使二穴針瀉動,熱瀉寒補病俱痊。間使透針支溝,如脾寒可灸。

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內用神針,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

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難禁,或痛或癢或下血,二白穴在掌中尋。

 

二白四穴,在掌後,去橫紋四寸,兩穴相對,一穴在大筋內,一穴大筋外,針五分,

取穴用稻心從項後圍至結喉,取草折齊,當掌中大指虎口紋,雙圍轉兩筋頭,點到掌後臂草盡處是,

即間使後一寸, 門穴也。灸二七壯,針宜瀉,如不愈,灸騎竹馬。

三焦熱氣壅上焦,口苦舌幹豈易調,針刺關沖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

手臂紅腫連腕疼,液門穴內用針明,更將一穴名中渚,多瀉中間疾自輕。液門沿皮針向後,透陽池。

 

中風之症症非輕,中沖二穴可安寧,先補後瀉如無應,再刺人中立便輕。中沖禁灸,驚風灸之。

膽寒心虛病如何?少沖二穴最功多,刺入三分不著艾,金針用後自平和。

時行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未審明,若把後溪穴尋得,多加艾火即時輕。 熱瀉寒補。

牙疼陣陣苦相煎,穴在二間要得傳,若患翻胃並吐食,中魁奇穴莫教偏。

 

乳鵝之症少人醫,必用金針疾始除,如若少商出血後,即時安穩免災危。三棱針刺之。

如今癮疹疾多般,好手醫人治亦難,天井二穴多著艾,縱生瘰 灸皆安。宜瀉七壯。

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可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多加艾火即收功。 列缺刺透太淵,擔穴也。

 

癡呆之症不堪親,不識尊卑枉罵人,神門獨治癡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 宜瀉灸。

連日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悸亦難當,若須通里穴尋得,一用金針體便康。驚恐補,虛煩瀉,針五分,不灸。

風眩目爛最堪憐,淚出汪汪不可言,大、小骨空皆妙穴,多加艾火疾應痊。大、小骨空不針,俱灸七壯,吹之。

 

婦人吹乳痛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少澤穴內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刺沿皮向後三分。

滿身發熱痛為虛,盜汗淋淋漸損軀,須得百勞椎骨穴,金針一刺疾俱除。

忽然咳嗽腰背疼,身柱由來灸便輕,至陽亦治黃膽病,先補後瀉效分明。針俱沿皮三分,灸二七壯。

腎敗腰虛小便頻,夜間起止苦勞神,命門若得金針助,腎俞艾灸起 多灸不瀉。

 

九般痔漏最傷人,必刺承山效若神,更有長強一穴是,呻吟大痛穴為真。

傷風不解嗽頻頻,久不醫時勞便成,咳嗽須針肺俞穴,痰多宜向豐隆尋。灸方效。

膏肓二穴治病強,此穴原來難度量,斯穴禁針多著艾,二十一壯亦無妨。

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針沿皮向外。

 

膽寒由是怕驚心,遺精白濁實難禁,夜夢鬼交心俞治,白環俞治一般針。更加臍下氣海兩旁效。

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頻瀉動,還光益血自無瘥。多補少瀉,灸。

脾家之症有多般,致成番胃吐食難,黃膽亦須尋腕骨,金針必定奪中脘。

 

無汗傷寒瀉複溜,汗多宜將合谷收,若然六脈皆微細,金針一補脈還浮。 針複溜入三分,沿皮向骨下一寸。

大便閉結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妙穴有神功。

 

小腹脹滿氣攻心,內庭二穴要先針,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方能病不侵。針口用油,不閉其孔。

七般疝氣取大敦,穴法由來指側間,諸經具載三毛處,不遇師傳隔萬山。

傳屍勞病最難醫,湧泉出血免災危,痰多須向豐隆瀉,氣喘丹田亦可施。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不定穴即痛處。

勞宮穴在掌中尋,滿手生瘡痛不禁,心胸之病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

哮喘之症最難當,夜間不睡氣遑遑,天突妙穴宜尋得,膻中著艾便安康。

鳩尾獨治五般癇,此穴須當仔細觀,若然著艾宜七壯,多則傷人針亦難。 非高手毋輕下針。

 

氣喘急急不可眠,何當日夜苦憂煎,若得璿璣針瀉動,更取氣海自安然。 氣海先補後瀉。

腎強疝氣發甚頻,氣上攻心似死人,關元兼刺大敦穴,此法親傳始得真。

水病之疾最難熬,腹滿虛脹不肯消,先灸水分並水道,後針三里及陰交。

腎氣沖心得幾時,須用金針疾自除,若得關元並帶脈,四海誰不仰明醫。

 

赤白婦人帶下難,只因虛敗不能安,中極補多宜瀉少,灼艾還須著意看。赤瀉,白補。

吼喘之症嗽痰多,若用金針疾自和,俞府、乳根一樣刺,氣喘風痰漸漸磨。

傷寒過經尤未解,須向期門穴上針,忽然氣喘攻胸膈,三里瀉多須用心。期門先補後瀉。

 

脾泄之症別無他,天樞二穴刺休瘥,此是五臟脾虛疾,艾火多添病不加。多灸宜補。

口臭之疾最可憎,勞心只為苦多情,大陵穴內人中瀉,心得清涼氣自平。

穴法深淺在指中,治病須臾顯妙功,勸君要治諸般疾,何不當初記玉龍。

 

卷三 勝玉歌 (楊氏)

勝玉歌兮不虛言,此是楊家真秘傳,或針或灸根據法語,補瀉迎隨隨手撚。

頭痛眩暈百會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後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鳩尾穴禁灸,針三分,家傳灸七壯。

髀疼要針肩井穴,耳閉聽會莫遲延。 針一寸半,不宜停。經言禁灸,家傳灸七壯。

 

胃冷下脘卻為良,眼痛須覓清冷淵。霍亂心疼吐痰涎,巨闕著艾便安然,脾疼背痛中渚瀉,頭風眼痛上星專。

頭項強急承漿保,牙腮疼緊大迎全,行間可治膝腫病,尺澤能醫筋拘攣。

若人行步苦艱難,中封、太沖針便痊,腳背痛時商丘刺,瘰 少海、天井邊。

 

筋疼閉結支溝穴,頷腫喉閉少商前,脾心痛急尋公孫,委中驅療腳風纏。

瀉卻人中及頰車,治療中風口吐沫,五瘧寒多熱更多,間使、大杼真妙穴;

經年或變勞怯 者,痞滿臍旁章門決。噎氣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壯除膈熱,目內紅痛苦皺眉,絲竹攢竹亦醫。

 

若是痰涎並咳嗽,治卻須當灸肺俞,更有天突與筋縮,小兒吼閉自然疏。

兩手酸疼難執物,曲池、合谷共肩 ,臂疼背痛針三里,頭風頭痛灸風池,腸鳴大便時泄瀉,臍旁兩寸 灸天樞。

 

諸般氣症從何治,氣海針之灸亦宜,小腸氣痛歸來治,腰痛中空穴最奇。

中空穴,從腎俞穴量下三寸,各開三寸是穴,灸十四壯,向外針一寸半,此即膀胱經之腿股轉酸難移步,

 

妙穴說與後人知,環跳、風市及陰市,瀉卻金針病自除。陰市雖雲禁灸,家傳亦灸七壯。

熱瘡 內年年發,血海尋來可治之,兩膝無端腫如鬥,膝眼、三里艾當施。

兩股轉筋承 刺,香港腳複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昆侖,更有絕骨共丘墟,灸罷大敦除疝氣,

 

陰交針入下胎 遺精白濁心俞治,心熱口臭大陵驅,腹脹水分多得力,黃膽至陽便能離。

肝血盛兮肝俞 瀉,痔疾腸風長強欺,腎敗腰疼小便頻,督脈兩旁腎俞除,六十六穴施應驗,故成歌訣顯針。

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