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陰肝經考正穴法

 

大敦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足厥陰肝脈所出為井木。

《銅人 》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主五淋,卒疝七疝,小便數遺不禁,陰頭中痛,汗出,陰上入小腹,陰偏大,

腹臍中痛 ,悒悒不樂,病左取右,病右取左。

腹脹腫病,小腹痛,中熱喜寐,屍厥狀如死人,婦人血 崩不止,陰挺出,陰中痛。

 

行間足大趾縫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肝脈所溜為滎火。肝實則瀉之。

《素 注》針三分。《銅人》灸三壯,針六分,留十呼。

主嘔逆,洞泄,遺溺癃閉,消渴嗜飲,善怒,四肢滿,轉筋,胸脅痛,小腹腫,

咳逆嘔 血,莖中痛,腰疼不可俯仰, 腹中脹,小腸氣,肝心痛,色蒼蒼如死狀,

終日不得息, 口,癲疾,短氣,四肢逆冷,嗌幹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

太息,便溺難,七疝寒 疝,中風,肝積肥氣,發 瘧,婦人小腹腫,面塵脫色,

經血過多不止,崩中,小兒急驚

 

太沖足大趾本節後二寸。或云一寸半內間動脈應手陷中。足厥陰肝脈所注 為俞土。

《素問》女子二七,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又診病患太沖脈有 無可以決死生。

《銅人》針三分,留十呼,灸三壯。

主心痛脈弦,馬黃,瘟疫,肩腫吻傷,虛勞浮腫,腰引小腹痛,兩丸騫縮,溏泄,遺溺 ,

陰痛,面目蒼色, 胸脅支滿,足寒、肝心痛,蒼然如死狀,終日不得息,大便難,便 血,

小便淋,小腸疝氣痛, 疝,小便不利, 嘔血嘔逆,發寒,嗌幹善渴,肘腫,內踝 前痛,

淫濼, 酸,腋下馬刀瘍 ,唇腫,女子漏下不止,小兒卒疝。

 

中封(一名懸泉)足內踝骨前一寸,筋里宛宛中。

《素注》一寸半,仰足取 陷中,伸足乃得之。足厥陰肝脈所行為經金。

《銅人》針四分,留七呼,灸三壯。

瘧,色蒼蒼,發振寒,小腹腫痛,食怏怏繞臍痛,五淋不得小便,足厥冷,身黃 有微熱,

不嗜食, 身體不仁,寒疝,腰中痛,或身微熱,痿厥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

 

蠡溝(一名交儀)內踝上五寸。足厥陰絡,別走少陽。《銅人》針二分,留 三呼,灸三壯。《下經》灸七壯。

主疝痛,小腹脹滿,暴痛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 ,背拘急不可俯仰,

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石,足脛寒酸,屈伸難,女子赤白帶下,月水 不調,氣逆則睾丸卒痛,

實則挺長,瀉之;虛則暴癢,補之。

 

中都(一名中 內踝上七寸, 骨中,與少陰相直。《銅人》針三分,灸五

主腸 疝,小腹痛不能行立,脛寒,婦人崩中,產後惡露不絕。

 

膝關犢鼻下二寸旁陷中。《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主風痹,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咽喉中痛。

 

曲泉膝股上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橫紋頭取之。

足厥陰肝脈 所入為合水。肝虛則補之。《銅人》針六分,留十呼,灸三壯。

疝,陰股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則身目眩痛 ,汗不出,目KT KT ,膝關痛,

筋攣不可屈伸,發狂,衄血下血,喘呼,小腹痛引咽喉, 房勞失精,身體極痛,泄水下痢膿血,陰腫,陰莖痛,

腫,膝脛冷疼,女子血瘕,按 之如湯浸股內,小腹腫,陰挺出,陰癢。

 

陰包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蜷足取之。看膝內側,必有槽中。《銅人 》針六分,灸三壯。《下經》針七分。

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難,遺溺,婦人月水不調。

 

五里氣沖下三寸,陰股中動脈應手。《銅人》針六分,灸五壯。 主腹中滿,熱閉不得溺,風勞嗜臥。

 

陰廉羊矢下,去氣沖二寸動脈中。《銅人》針八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婦人絕產,若未經生產者,灸三壯,即有子。

 

章門(一名長平,一名脅 大橫外,直季脅肋端,當臍上二寸,兩旁六寸,側臥,屈上足,伸下足,舉臂取之。

又云肘尖盡處是穴。脾之募。足少陽厥陰之會。《難經》 曰臟會章門。疏曰臟病治此。《銅人》針六分,灸百壯。

《明堂》日七壯,止五百壯。《 素注》針八分,留六呼,灸

主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口幹,不嗜食,胸脅痛支滿,喘息,心痛而 嘔,吐逆,飲食卻出,

腰痛不得轉側,腰脊冷疼,溺多白濁,傷飽身黃瘦,賁豚積聚,腹腫 如鼓,脊強,四肢懈惰,善恐,少氣厥逆,肩臂不舉。

東垣曰氣在於腸胃者,取之太陰、陽明、不下,取三里、章門、中脘。

魏士 妻徐病疝,自臍下上至於心皆脹滿,嘔吐煩悶,不進飲食。滑伯仁曰此寒在 下廉,為灸章門、氣海。

 

期門直乳二肋端,不容旁一寸五分。又曰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肝 之募。足厥陰、太陰、陰維之會。

《銅人》針四分,灸五壯。

主胸中煩熱,賁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泄利,腹堅硬,大喘不得安臥,脅下積氣,傷 寒心切痛,喜嘔酸,

食飲不下,食後吐水,胸脅痛支滿,男子婦人 血結胸滿,面赤火燥,口幹消渴,胸中痛不可忍。

傷寒過經不解,熱入血室,男子則由陽明 而傷,下血譫語,婦人月水適來,邪乘虛而入,及產後餘疾。

一婦人患熱入血室,許學士云小柴胡已遲,當刺期門。針之,如言而愈。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

留刺大椎第二行肺俞、 肝俞、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五六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任脉考正穴法

 

會陰(一名屏翳)兩陰間、任、督、沖三脈所起。

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 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

主陰汗,陰頭痛,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

男子陰端寒沖心,竅中熱, 皮疼痛,谷道瘙癢,久痔相通,

女子經水不通,陰門腫痛。卒死者,針一寸補之。溺死 者,

令人倒拖出水,針補,尿屎出則活,餘不可針。

 

曲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中,動脈應手。足厥陰、任脈之會。

《銅人》灸七壯、至七七壯。針二寸。 《素注》針六分,留七呼。又云針一寸。

主失精,五臟虛弱,虛乏冷極,小腹脹滿,小便淋澀不通, 疝,小腹痛,婦人赤白

 

中極(一名玉泉,一名氣原)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膀胱之募。

足三陰,任脈 之會。《銅人》針八分,留十呼,得氣即瀉,灸百壯,至三百壯止。

《明堂》灸不及針, 日三    主冷氣積聚,時上沖心,腹中熱,臍下結塊,

賁豚搶心,陰汗水腫,陽氣虛憊,小便頻 數,失精絕子,疝瘕,

婦人產後惡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調,血結成塊,子門腫痛不端 ,

小腹苦寒,陰癢而熱,陰痛,恍惚屍厥,饑不能食,臨經行房羸瘦,

寒熱,轉脬不得尿, 婦人斷緒,四度針即有子。

 

關元臍下三寸。小腸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下紀者,關元也。

《素注》針一寸二分,留七呼,灸七壯。又云針二寸。

《銅人》針八分,留三呼,瀉 五吸,灸百壯,止三百壯。

《明堂》娠婦禁針,若針而落胎,胎多不出,針外昆侖立出。

主積冷虛乏,臍下絞痛,漸入陰中,發作無時,冷氣結塊痛;

寒氣入腹痛,失精白濁, 溺血七疝,風眩頭痛,轉脬閉塞, 小便不通,

黃赤,勞熱,石淋五淋,泄利,賁豚搶心 ,臍下結血,狀如覆杯,

婦人帶下,月經不通,絕嗣不生, 胞門閉塞,胎漏下血,產後惡露

 

石門(一名利機,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門)臍下二寸。三焦募也。

《銅 人》灸二七壯,止一百壯。

《甲乙》針八分,留三呼,得氣即瀉,《千金》針五分 。《下經》灸七壯。

《素注》針六分,留七呼,婦人禁針、禁灸,犯之絕子。

主傷寒,小便不利,泄利不禁,小腹絞痛,陰囊入小腹,賁豚搶心,腹痛堅硬,卒疝繞 臍,氣淋血淋,小便黃,

嘔吐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腫,水氣行皮膚,小腹皮敦敦然,氣滿 ,婦人因產惡露不止,結成塊,崩中漏下。

 

氣海(一名脖 ,一名下盲)臍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氣之海。《銅人》針八 分,得氣即瀉,瀉後宜補之。可灸百壯。

《明下》灸七壯。 主傷寒,飲水過多,腹脹腫,氣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臟虛氣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 久不瘥,肌體羸瘦,

四肢力弱,賁豚七疝,小腸膀胱腎餘, 瘕結塊,狀如覆杯,腹暴脹 ,按之不下,臍下冷氣痛,中惡脫陽欲死,陰症卵縮,

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 痛,婦人臨經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帶下,月事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繞臍 痛,

閃著腰 痛,小兒遺尿。

浦江鄭義宗患滯下昏僕,目上視,溲注汗泄,脈大,此陰虛陽暴絕,得之病後酒色。

丹 溪為灸氣海漸蘇,服人參膏數斤愈。

 

陰交(一名橫戶)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三焦之募,任脈、少陰、沖脈之 會。

《銅人》針八分,得氣即瀉,瀉後宜補,灸百壯。《明堂》灸不及針,日三七壯, 止百壯。

主氣痛如刀攪,腹 堅痛,下引陰中,不得小便,兩丸騫,疝痛,陰汗濕癢,腰膝拘 攣,臍下熱,鬼擊,

鼻出血,婦人血崩,月事不絕,帶下,產後惡露不止,繞臍冷痛,絕子 、陰癢,賁豚上腹,小兒陷囟。

 

神闕(一名氣舍)當臍中。《素注》禁針,針之使人臍中惡瘍潰,屎出者死 。灸三壯。《銅人》灸百壯。

主中風不省人事,腹中虛冷,傷敗臟腑,泄利不止,水腫鼓脹,腸鳴狀如流水聲,腹痛 繞臍,小兒奶利不絕,

脫肛,風癇,角弓反張。

徐平仲中風不蘇。桃源簿為灸臍中百壯始蘇,不起,再灸百壯。

 

水分(一名分水)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穴當小腸下口。至是而泌別清濁 ,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曰水分。

《素注》針一寸。《銅人》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水病灸大良。又云禁針。針之 主水病,腹堅腫如鼓,轉筋,

不嗜食,腸胃虛脹,繞臍痛沖心,腰脊急強,腸鳴狀如雷 聲,上沖心,鬼擊,鼻出血,小兒陷囟。

 

下脘建里下一寸,臍上二寸,穴當胃下口,小腸上口,水谷於是入焉。足 太陰、任脈之會。

《銅人》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二七壯,止二百壯。

主臍下厥氣動,腹堅硬,胃脹,羸瘦,腹痛,六腑氣寒,谷不轉化,不嗜食,小便赤,

痞塊連臍上厥氣動,日漸瘦,脈厥動,翻胃。

 

建里中脘下一寸,臍上三寸。《銅人》針五分,留十呼,灸五壯。《明堂》 針一寸二分。

主腹脹,身腫,心痛,上氣,腸中疼,嘔逆,不嗜食。

 

中脘(一名太倉)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

手太陽、少 陽、足陽明、任脈之會。上紀 者,中脘也。胃之募也。《難經》曰腑會中脘。疏曰腑病治此。

《銅人》針八分, 留七呼,瀉五吸,疾出針 。灸二七壯,止二百壯。《明堂》日灸二七壯,止四百壯。《素注》針一寸二分,灸七壯。

主五膈,喘息不止,腹暴脹,中惡,脾疼,飲食不進,翻胃,赤白痢,寒癖,氣心疼, 伏梁,心下如覆杯,心膨脹,

面色萎黃,天行傷寒熱不已,溫瘧先腹痛,先瀉,霍亂,瀉出 不知,食飲不化,心痛,身寒,不可俯仰,氣發噎。

東垣曰氣在於腸胃者,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取三里、章門、中脘。

又曰胃虛 而致太陰無所稟者,于足陽明募穴中引導之。

 

上脘(一名胃脘)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上脘、中脘屬胃、絡脾。足陽明、 手太陽、任脈之會。

《素注》 、《銅人》針八分,先補後瀉。風癇熱病,先瀉後補,立愈。日灸二七壯,至百壯,未愈倍 之。《明下》灸三壯。

主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腹 刺痛,霍亂吐利,腹痛,身熱,汗不出,翻胃嘔吐食 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嘔血,

痰多吐涎,賁豚,伏梁,二蟲,卒心痛,風癇,熱病 ,馬黃黃膽,積聚堅大如盤,虛勞吐血,五毒疰不能食。

 

巨闕鳩尾下一寸,心之募。《銅人》針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灸七壯,

主上氣咳逆,胸滿短氣,背痛胸痛,痞塞,數種心痛,冷痛,蛔蟲痛,蠱毒貓鬼,胸中 痰飲,先心痛,先吐,

霍亂不識人,驚悸,腹脹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傷寒煩心,喜 嘔發狂,少氣腹痛,黃膽,急疸,急疫,

咳嗽,狐疝,小腹脹噫,煩熱,膈中不利,五臟氣 相干,卒心痛,屍厥。

妊娠子上沖心昏悶,刺巨闕,下針令人立蘇不悶,次補合谷,瀉三陰 交,胎應針而落,

如子手掬心,生下手有針痕,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向後枕骨有針按

 

《十四經發揮》云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遭著脊,所以遮隔 濁氣,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

難產之婦,若子上沖,至膈則止。況兒腹中又有衣胞 裹之,豈能破膈掬心哉?心為一身之主,神明出焉。

不容小有所犯,豈有被沖掬而不死哉?蓋 以其上沖近心,故云爾。

如胃脘痛,曰心痛之類是也。學人,不可以辭害意。

 

鳩尾(一名尾翳,一名 KT 在兩歧骨下一寸。曰鳩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鳩 尾形。任脈之別。

《銅人》禁灸,灸之令人少心力,大妙手方針,不然針取氣多,令人 夭。針三分,留三呼,瀉五吸,肥人倍之。

《明堂》灸三壯。《素注》不可刺灸。

主息賁,熱病,偏頭痛引目外 ,噫喘,喉鳴,胸滿咳嘔,喉痹咽腫,水漿不下,癲癇 狂走,不擇言語,

心中氣悶,不喜聞人語,咳唾血,心驚悸,精神耗散,少年房勞,短氣少又《靈樞經》云膏之原,出於鳩尾。

 

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銅人》灸五壯。針三分。《明堂》灸三壯。

主胸脅支滿,噎塞,食飲不下,嘔吐食出,小兒嘔奶。

 

膻中(一名元見)玉堂下一寸六分,橫量兩乳間陷中,仰而取之。

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難經》曰氣會膻中。疏曰氣病治此。灸五 壯。《明堂》灸七壯,止二七壯,禁針。

主上氣短氣,咳逆,噎氣,鬲氣,喉鳴喘嗽,不下食,胸中如塞,心胸痛,風痛,咳嗽 、肺癰唾膿,嘔吐涎沫,婦人乳汁少。

 

玉堂(一名玉英)紫宮下一寸六分陷中。《銅人》灸五壯,針三分。

主胸膺疼痛,心煩咳逆,上氣,胸滿不得息,喘急,嘔吐寒痰。

 

紫宮華蓋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面取之。《銅人》灸五壯,針三分。

《明下》灸 主胸脅支滿,胸膺骨痛,飲食不下,嘔逆上氣,煩心,咳逆吐血,唾如白膠。

 

華蓋璿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面取之。《銅人》針三分,灸五壯。

《明下 主喘急上氣,咳逆哮嗽,喉痹咽腫,水漿不下,胸脅支滿痛。

 

天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頭取之。《銅人》灸五壯,針三分。

主胸脅支滿痛,咳逆上氣,喉鳴喘不能言,喉痹咽癰,水漿不下,胃中有積。

 

天突(一名天瞿)在頸結喉下四寸宛宛中。陰維、任脈之會。《銅人》針五分 ,留三呼,得氣即瀉,灸亦得,不及針。

若下針當直下,不得低手 即五臟之氣,傷人短壽。《明堂》灸五壯,針一分。《素注》針一寸,留七呼,灸三壯。

主面皮熱,上氣咳逆,氣暴喘,咽腫咽冷,聲破,喉中生瘡,喉猜猜喀膿血,喑 不能言,身寒熱,頸腫,哮喘,

喉中翕翕如水雞聲,胸中氣梗梗,俠舌縫青脈,舌下急, 心與背相控而痛,五噎,黃膽,醋心,多唾,嘔吐,癭瘤。

許氏曰此穴一針四效。凡下針後良久,先脾磨食,覺針動為一效;次針破病根,腹中 作聲為二效;

次覺流入膀胱為三效;然後覺氣流行,入腰背腎堂間為四效矣。

 

廉泉(一名舌本)頸下結喉上中央,仰面取之。陰維、任脈之會。

《素注》 低針取之,針一寸,留七呼。《銅人》灸三壯,針三分,得氣即瀉,《明堂》 針二分。

主咳嗽上氣,喘息,嘔沫,舌下腫難言,舌根縮急不食,舌縱涎出,口瘡。

 

承漿(一名懸漿)唇棱下陷中,開口取之。大腸脈、胃脈、督脈、任脈之會。

《素注》針二分,留五呼,灸三壯,《銅人》灸七壯,止七七壯。《明堂》針三分,得 氣即瀉,留三呼,徐徐引氣而出。

日灸七壯,過七七停四五日後,灸七七壯。若一向不灸, 恐足陽明脈斷,其病不愈,停息複灸,令血脈通宣,其病立愈。

主偏風,半身不遂,口眼 斜,面腫消渴,口齒疳蝕生瘡,暴喑不能言。

 

督脉考正穴法

 

長強(一名氣之陰邪,一名橛骨) 骨端計三分,伏地取之。

足少陰、少 陽之會。督脈絡,別走任脈。

《銅人》針三分,轉針以大痛為度。灸不及針,日灸三十 壯,止二百壯,此痔根本。

《甲乙》針二分,留七呼。《明堂》灸五壯。

主腸風下血,久痔 ,腰脊痛、狂病,大小便難,頭重,洞泄,五淋,疳蝕下部,

小兒 囟陷,驚癇螈 , 嘔血,驚恐失精,瞻視不正。慎冷食,房勞。

 

腰俞 (一名背解,一名髓孔,一名腰柱,一名腰戶)

二十一椎下宛宛中,以挺 身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其穴。

《銅人》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 。灸七壯,至七七壯。慎房勞、舉重強力。

《明堂》 主腰 腰脊痛,不得俯仰,溫瘧汗不出,足痹不仁,傷寒四肢熱不已,

婦人月水閉,溺

 

陽關十六椎下,坐而取之。《銅人》針五分,灸三壯。 主膝外不可屈伸,

風痹不仁,筋攣不行。

 

命門(一名屬累)十四椎下,伏而取之。《銅人》針五分,灸三壯。

主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寒熱 瘧,腰脊相引痛,骨蒸五臟熱,

小兒發癇, 張口搖頭,身反折角弓。

 

懸樞十三椎下,伏而取之。《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腰脊強不得屈伸,積氣上下行,水穀不化,下利,腹中留積。

 

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十一椎下,俯而取之。

《銅人》針五分,得氣即瀉。禁灸,灸之令人腰傴僂。

主風癇癲邪,黃膽,腹滿 ,不嗜食,五痔便血,溫病,積聚,下利,小兒脫肛。

 

筋縮九椎下,俯而取之。《銅人》針五分,灸三壯。《明下》灸七壯。

主癲疾狂走,脊急強,目轉反戴,上視,目瞪,癇病多言,心痛。

 

至陽七椎下,俯而取之。《銅人》針五分,灸三壯。《明下》灸七壯。

主腰脊痛,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支滿,身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腹中鳴,

寒熱解 ,淫濼脛酸,四肢重痛,少氣難言,卒疰忤,攻心胸。

 

靈台六椎下,俯而取之。《銅人》缺治病。見《素問》。今俗灸之,以治 氣喘不能臥,火到便愈。禁針。

 

神道五椎下,俯而取之。《銅人》灸七七壯,止百壯,禁針。《明下》灸 三壯,針五分。《千金》灸五壯。

主傷寒發熱,頭痛,進退往來, 瘧,恍惚,悲愁健忘,驚悸。失欠、牙車蹉,張口 不合。小兒風 ,螈 ,可灸七壯。

 

身柱三椎下,俯而取之。《銅人》針五分,灸七七壯,止百壯,《明堂》 灸五壯。《下經》灸三壯。

主腰脊痛,癲病狂走,螈 ,怒欲殺人。身熱,妄言見鬼,小兒驚癇。

《難經》雲治洪長伏三脈。風癇發狂,惡人與火,灸三椎,九椎。

 

陶道一椎下,俯而取之。足太陽、督脈之會。《銅人》灸五壯,針五分

瘧寒熱,灑淅脊強,煩滿,汗不出,頭重,目瞑,螈 ,恍惚不樂。

 

大椎一椎上,陷者宛宛中。手足三陽、督脈之會。《銅人》針五分,留三 呼,瀉五吸,灸以年為壯。

主肺脹脅滿,嘔吐上氣,五勞七傷,乏力,溫瘧 瘧,氣注背膊拘急,頸項強不得回 顧,風勞食氣、骨熱,前板齒燥。

仲景曰太陽與少陽並病,頸項強痛或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硬者,當刺大椎第一間

 

啞門(一名舌厭,一名舌橫,一名喑門)項後入髮際五分,項中央宛宛中, 仰頭取之。督脈,陽維之會。入系舌本。

《素注》針四分;《銅人》針二分,可繞針八 分,留三呼,瀉五吸,瀉盡更留針取之。

主舌急不語,重舌,諸陽熱氣盛,衄血不止,寒熱風啞,脊強反折,螈 癲疾,頭重

 

風府(一名舌本)項後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 下。足太陽、督脈、陽維之會

。《銅人》針三分,禁灸,灸之使人失音。《明堂》針四分,留三呼。《素注》針四分。

主中風,舌緩不語,振寒汗出,身重惡寒,頭痛,項急不得回顧,偏風半身不遂,鼻衄 ,咽喉腫痛,傷寒狂走欲自殺,目妄視。

頭中百病,馬黃黃膽。 瘧論曰邪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夜大會於風府,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晏。

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

其出於 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故日作益晏也。

昔魏武帝患傷風項急,華佗治此穴得效。

 

腦戶(一名合顱)枕骨上,強間後一寸半。足太陽、督脈之會。《銅人》禁 灸,灸之令人啞。《明堂》針三分。

《素注》針四分。《素問》刺腦戶。 主面赤目黃,面痛,頭重腫痛,癭瘤。此穴針灸俱不宜。

 

強間(一名大羽)後頂後一寸半。《銅人》針二分,灸七壯。《明堂》灸五壯

主頭痛目眩。腦旋煩心,嘔吐涎沫。項強左右不得回顧,狂走不臥。

 

後頂(一名交沖)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銅人》灸五壯,針二分,《明 堂》針四分。《素注》針三分。

主頭項強急,惡風寒,風眩,目KT KT ,額顱上痛,曆節汗出,狂走癲疾不臥,癇發 螈,頭偏痛。

 

百會(一名三陽,一名五會,一名巔上,一名天滿)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 央旋毛中,可容豆,直兩耳尖。

性理北溪陳氏曰略退些子,猶 天之極星居北。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素注》針二分。《銅人》灸七壯,止七七壯。

凡灸頭頂,不得過七壯,緣頭頂皮薄,灸不宜多。針二分,得氣即瀉。又《素注》針四分。

主頭風中風,言語謇澀,口噤不開,偏風半身不遂,心煩悶,驚悸健忘,忘前失後,心 神恍惚,

無心力, 瘧,脫肛,風癇,青風,心風,角弓反張,羊鳴多哭,語言不擇,發 時即死,吐沫,汗出而嘔,

飲酒面赤,腦重鼻塞,頭痛目眩,食無味,百病皆治。

虢太子屍厥,扁鵲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唐高宗頭痛,秦鳴鶴曰宜刺百會出血。

武后曰豈有至尊頭上出血之理。已而刺之,微出血,立愈。

 

前頂囟會後一寸半,骨間陷中。《銅人》針一分,灸三壯,止七七壯。

《 主頭風目眩,面赤腫,水腫,小兒驚癇,螈 ,發即無時,鼻多清涕,頂腫痛。

 

囟會上星後一寸陷中。《銅人》灸二七壯,至七七壯。初灸不痛,病去即 痛,痛止灸。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漸

退,七日頓愈。針二分,留三呼,得氣即瀉。八歲以下不可針,緣囟門未合,刺之恐傷其骨 ,令人夭。《素注》針四分。

主腦虛冷,或飲酒過多,腦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腫,頭皮腫。生白屑風,頭眩,顏青 目眩,鼻塞不聞香臭,驚悸目戴上不識人。

 

上星(一名神堂)神庭後,入髮際一寸陷中,容豆。《素注》針三分,留六呼 ,灸五壯。

《銅人》灸七壯。以細三棱針,宣洩諸陽熱氣,無 主面赤腫,頭風,頭皮腫,面虛,鼻中息肉,鼻塞頭痛, 瘧振寒,

熱病汗不出。目 眩,目睛痛,不能遠視。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氣上,令人目不明。

 

神庭直鼻上入髮際五分。足太陽、督脈之會。《素注》灸三壯。《銅人》灸二 七壯,止七七壯

主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角弓反張,吐舌,癲疾風癇,目上視不識人,頭風目眩,鼻 出清涕不止,目淚出。

驚悸不得安寢,嘔吐煩滿。寒熱頭痛,喘渴。

岐伯曰凡欲療風,勿令灸多。緣風性輕,多即傷,惟宜灸七壯,至三七壯止。

張子和 曰目腫、目翳,針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翳者可使立退,腫者可使立消。

 

素髎(一名面正)鼻柱上端準頭。此穴諸方闕治。《外台》不宜灸,針一分 。《素注》針三分。

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瘡鼻窒,喘息不利,鼻 ,鼽衄。

 

水溝(一名人中)鼻柱下,溝中央,近鼻孔陷中。督脈、手足陽明之會。《素 注》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銅人》針四分,留五呼,得氣即瀉,灸不及針, 日灸三壯。《明堂》日灸三壯,至二百壯。《下經》灸五壯。

主消渴,飲水無度,水氣遍身腫。失笑無時,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哭乍喜,中風口噤, 牙關不開。面腫唇動,狀如蟲行。

卒中惡,鬼擊,喘喝,目不可視,黃膽馬黃,瘟疫,通身 黃,口 。灸不及針,艾炷小雀糞大。

水面腫,針此一穴,出水盡即愈。

 

兌端唇上端。《銅人》針二分,灸三壯。

主癲疾吐沫,小便黃,舌幹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強,齒齦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頷 。炷如大麥。

 

齦交唇內齒上齦縫中。任,督,足陽明之會。《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鼻中息肉,蝕瘡,鼻塞不利,額 中痛,頸項強,目淚眵汁,牙疳腫痛,內 赤癢 痛,生白翳,面赤心煩,馬黃黃膽,

寒暑瘟疫,小兒面瘡癬,久不除,點烙亦佳。

經外奇穴《楊氏》

 

內迎香 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准 二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棱針出血。 

耳尖 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壯。

 

聚泉  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 若灸,則不過七壯。

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濃,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

如熱嗽,用雄黃末 少許,和于艾炷中灸之; 如冷嗽,用款冬花為末,和于艾炷中灸之。

灸畢,以茶清連生薑細 嚼咽下。 又治舌苔,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  二穴。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捲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 閉,用白湯煮三棱針,出血。  

海泉   一穴。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針出血。  

魚腰 二穴。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簾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太陽 二穴。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棱針出血。

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即見,刺出血立愈。

又法以手緊紐其領,令紫脈見,卻 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大骨空 二穴。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尖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內  

中魁 二穴。在中指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宜 瀉之。又陽溪二穴,亦名中魁。

 

八邪 八穴。在手五指歧骨間,左右手各四穴。

其一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 虎口, 節歧骨間,握拳取之。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可灸五壯。

其三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 指本節歧骨,又名液門也。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可灸五壯。

其四下都二穴,在手無名 指小指本節後歧骨間,一名中渚也。

中渚之穴,在液門下五分。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 壯。

兩手共八穴,故名八邪。

 

八風 八穴,在足五趾歧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

 

十宣 十穴,在手十指頭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兩手指共十穴,故名 十宣。

治乳蛾,用三棱針出血,大效。 或用軟絲縛定本節前次節後,內側中間,如眼狀,

加灸一 火,兩邊都著艾,灸五壯,針尤妙。

 

五虎 四穴,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 兩手共四穴。  

肘尖 二穴,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 ,可灸七七壯。  

肩柱骨 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是穴。治瘰 ,亦治手不能舉動,灸七壯。

 

二白 四穴,即 門也。在掌後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內兩 筋間,即間使後一寸。

一穴在筋外,與筋內之穴相並。治痔,脫肛。

 

獨陰 二穴,在足第二趾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治死胎,胎衣不下, 灸五壯。

又治女人幹噦,嘔吐紅,經血不調。

 

內踝尖 二穴,在足內踝骨尖是穴。灸七壯。治下片牙疼及腳內廉轉筋。  

外踝尖 二穴,在足外踝骨尖上是穴。可灸七壯。治腳外廉轉筋,及治寒熱香港腳 ,宜三棱針出血。

 

囊底 一穴,在陰囊十字紋中。治腎臟風瘡,及治小腸疝氣,腎家一切症候,悉 皆治之。

灸七壯,艾炷如鼠糞。

 

鬼眼 四穴,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 縫中是穴。

又二穴在足大趾,取穴亦如在手者同。治五癇等症,正發疾時,灸之效甚。

 

髖骨 四穴,在梁丘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中泉 二穴,在手背腕中,在陽溪、陽池中間陷中是穴。灸二七壯。治心痛及腹 中諸氣,疼不可忍。  

四關 四穴,即兩合谷、兩太沖穴是也。

 

小骨空 二穴,在手小拇指第二節尖是穴。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痛。 

印堂 一穴,在兩眉中陷中是穴。針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驚風。  

子宮 二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寸,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龍玄 二穴,在兩手側腕叉紫脈上。灸七壯,禁針。治手疼。  

四縫 四穴,在手四指內中節是穴。三棱針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症。  

高骨 二穴,在掌後寸部前五分。針一寸半,灸七壯。治手病。

 

蘭門 二穴,在曲泉兩旁各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賁豚。  

百蟲窠 二穴,即血海也。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針五分。治下部生瘡。

 

睛中 二穴,在眼黑珠正中。

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將三 棱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刺入半分之微,

然後入金針,約數分深,旁入自上層轉撥向瞳人輕 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

一飯頓出針,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 日夜止。

 

初針盤膝正坐,將筋一把,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

治一切內障,年 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神秘穴也。

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複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