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楊繼洲)

 

 

東垣針法《聚英》

 

東垣曰《黃帝針經》胃病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取 三里以補之。

脾胃虛弱,感濕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氣沖,以三棱針出血,若汗不減、不止者 ,於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

禁酒,忌濕麵。

東垣曰《黃帝針經》云從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氣不足,推而揚之。

蓋上氣者,心肺上焦之氣,陽病在陰,從陰引陽,去其邪氣於腠理皮毛也。

 

又云視前痛者,當先取之。 是先以繆刺,瀉其經絡之壅者,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治他病。

東垣曰胃氣下溜,五臟氣皆亂,其為病互相出見。

黃帝曰五亂刺之有道乎?    岐伯曰有道以來,有道以去,審知其道,是謂身寶。

 

帝曰願聞其道!    岐伯曰氣在於心者,取 之手少陰、心主之俞神門、大陵,同精導氣,以複其本位。

氣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滎、俞魚際、太淵。

 

成痿者以導濕熱,引胃氣出陽道,不令 濕土克腎,其穴在太溪。

氣在於腸胃者,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里、章門、中脘。

因足大陰虛者 ,於募穴中導引之,於穴中有一說,腑俞去腑病也。

 

胃虛而致太陰無所稟者,于足陽明之 募穴中引導之,如氣逆為霍亂者,取三里,氣下乃止,不下複治。

氣在於頭,取之天柱、大杼。不足,取之足太陽滎、俞通谷、束骨。先取天柱、大杼 ,不補不瀉,以導氣而已。

 

取足太陽膀胱經中,不補不瀉,深取通谷、束骨,丁心火,己脾 土穴,以引導去之。

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取其手足陽明之滎、俞二間、三間,深取之;內庭 、陷谷,深取之。

 

視其足臂之血絡盡取之,後治其痿厥,皆不補不瀉,從陰深取,引而上之 。上者出也,去也。

皆陰火有餘,陽氣不足,伏匿於地中者,榮血也。當從陰引陽,先於地 中升舉陽氣,次瀉陰火,乃導氣同精之法。

 

帝曰補瀉奈何?    

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餘不足也, 亂氣之相逆也。

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問,請著之玉版,命曰治亂也。

 

東垣曰陰病治陽,陽病治陰。

陰陽應象論云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陰病治陽,陽病 治陰,定其血脈,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 虛宜導引之。

夫陰病在陽者,是天外風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 之背上腑俞、臟俞。

是人之受天外客邪,亦 有二說。

 

中于陽則流於經,此病始於外寒,終歸外熱,故以治風寒之邪,治其各臟之俞,非 止風寒而已。

六淫濕暑燥火。皆五臟所受,乃筋骨血脈受邪,各有背上五臟俞以除之。

 

傷寒 一說從仲景,中八風者有風論。

中暑者治在背上小腸俞,中濕者治在胃俞,中燥者治在大腸 俞,此皆六淫客邪有餘之病,

皆瀉其背之腑俞,若病久傳變,有虛有實,各隨病之傳變,補 瀉不定,治只在背腑俞。

另有上熱下寒。

 

經曰陰病在陽者,當從陽引陰,必須先去絡脈經隧之血。

若陰中火 旺,上騰於天,致六陽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臟之血絡,引而下行,天氣降下,則下寒之 病自去矣。

慎勿獨瀉其六陽,此病陽亢,乃陰火之邪滋之,只去陰火,只損脈絡經隧之邪, 勿誤也。

陽病在陰者,當從陰引陽,是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

 

又曰飲食失節,又勞 役形質,陰火乘於坤土之中,

致谷氣、榮氣、清氣、胃氣、元氣不得上升,滋于六腑之陽氣 ,是五陽之氣先絕於外。

外者天也,下流伏于坤土陰火之中,皆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 ,而後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繼之,

則元氣乃傷,當從胃合三里穴中,推而揚之,以伸元 氣,故曰從陰引陽。

 

若元氣愈不足,治在腹上諸腑之募穴,若傳在五臟,為九竅不通,隨各 竅之病,

治其各臟之募穴於腹,故曰五臟不平,乃六腑元氣閉塞之所生也。

又曰五臟不和 ,九竅不通,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故曰陽不勝其陰。

凡治腹之募,皆為元氣不足,從陰 引陽,勿誤也。

 

若錯補四末之俞,錯瀉四末之滎,錯瀉者,差尤甚矣。按岐伯所說,只取穴 於天上。

天上者,人之背上五臟六腑之俞,不當瀉而瀉,豈有生者乎?

興言及此,寒心切骨 ,若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筋骨皮肉血脈之病,錯取穴於胃之合,

及諸腹之募者,必危。 亦岐伯之言,下工豈可不慎哉!

東垣曰三焦元氣衰王。

《黃帝針經》云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 之傾,目為之瞑。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結。下氣不足,則為痿厥心悶,補足外

 

東垣曰一富者前陰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先師治之,

夫前陰足厥陰 之脈絡,循陰器出其挺。

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為五臭,入肝為臊,此其一也。

當於 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於心經中瀉少沖,乃治其標。

 

名醫治法《聚英》

 

瘡毒

 

《原病式》曰凡人初覺發背,背欲結未結,赤熱腫痛,先用濕紙複其上,立候之,其 紙先幹處,即是結,癰頭也。

取大蒜切成片,如三銅錢濃,安於頭上,用大艾炷灸三壯,即 換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時,方住。

最要早覺早灸,若一日二日,十灸七活; 三日四日,六七活;五日六日,三四活。

過七日,則不可灸。

 

若有十數頭作一處生者,即用 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其上,聚艾於蒜餅上燒之,亦能活也。

若背上初發赤腫一片,中間有 。又曰痛者灸至不痛而止,謂先及其未 ,所以痛,次及將 ,所以不痛也。

不痛灸至痛 而止,謂先及其 ,所以不痛,次及良肉,所以痛也。此癰疽初發之治也。

 

若諸瘡患久成漏者,常有膿水不絕,其膿不臭,內無歹肉,尤宜用附子浸透,

切作大片 ,濃二三分,於瘡上著艾灸之,仍服內托之藥。

隔三二日再灸之,不五七次,自然肌肉長滿 矣。

 

至有膿水惡物,漸潰根深者,郭氏治用白面、硫黃、大蒜三物一處搗爛,看瘡大小,撚 作餅子,濃約三分,

於瘡上用艾灸二十一壯,一灸一易餅子,後四五日,方用翠霞錠子,並 信效錠子,互相用之,

入瘡內,歹肉盡去,好肉長平,然後外貼收斂之藥,內服應病之劑 ,調理即瘥矣。

 

喉痹

 

《原病式》曰痹,不仁也。俗作閉;閉,壅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乳蛾、雙乳蛾、單閉喉、雙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閉。

 

熱氣上行,故傳於 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二為雙也。

其比乳蛾差小者,名閉喉 。熱結舌下,複生一小舌,名子舌脹。熱結於舌中為之腫,名木舌脹。

木者,強而不柔和也 。熱結於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閉。

 

八名雖詳,皆歸之火。微者鹹軟之,大者下散之。至於走馬喉閉,生死人在反掌間,砭刺出 血則病已。

嘗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令以 針銳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計 所出血幾盈斗。

喉痹急用吹藥,刺宜少商、合谷、豐隆、湧泉、關沖。

 

淋閉

 

《原病式》曰淋,小便澀痛也。熱客膀胱,鬱結不能滲泄故也。

嚴氏曰氣淋者,小 便澀 ,常有餘瀝。石淋者,莖中痛,尿不得卒出。

 

膏淋者,尿似膏出。勞淋者,勞倦即發痛引氣 沖。血淋者,熱即發,甚則溺血。

 

以上五淋,皆用鹽炒熱,填滿病患臍中,卻用筋頭大艾, 灸七壯,或灸三陰交即愈。

 

眼目

 

東垣曰五臟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

骨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 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

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 魂魄之所常營也,神之所主也。

 

子和曰目之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

其白 屬肺金,肉屬脾土,赤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目不因火則不病,白輪變赤, 火乘肺也;

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

 

目暴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寒目眶眶,大熱之所為也。

宜針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翳者可使立退,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幾不可刺囟會,肉分淺薄,恐傷其骨。

目眥之內 ,太陽膀胱之所過,血多氣少。目之銳 ,少陽膽經,血少氣多。

 

目之上網,太陽小 腸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網,陽明胃經也,血氣俱多。

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 中, 與太陽、少陽交會於目,惟足厥陰肝經,連於目系而已。

故血太多者,太陽、陽明之實也; 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

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

 

少陽一經,不宜 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

要知無使太過不 及,以血養目而已。

雀目不能夜視,乃因暴怒大憂所致,皆肝血少,禁出血,止宜補肝養胃 劉氏曰

內障有因於痰熱、氣鬱、血熱、陽陷、陰脫者所致。

 

種種病因,古人皆不議, 況外 墨調膩粉合成色,與翳同矣。如議治之,疾遂不作。

眼生倒睫拳毛者,兩目緊急,皮縮之所致也。蓋內傷熱,陰氣外行,當去其內熱並邪火

目眶久赤爛,俗呼為赤瞎。當以三棱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而愈。

偷針眼,視其背上有細紅點如瘡,以針刺破即瘥,實解太陽之鬱熱也。

 

損傷

 

《內經》云人有所墜,惡血留於腹中,腹滿不得前後,先飲利藥。

若上傷厥陰之脈, 下傷 。左刺右,右刺左。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孫真人針十三鬼穴歌

 

百邪顛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

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 求,

三針足大趾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四針掌上大陵穴,入針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為鬼路,

火針 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勞宮為鬼窟;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 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針仍要七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

 

手足兩 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一針鬼宮,即人中,入三分。             二針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針鬼壘,即隱白,入二分。             四針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針鬼路,即申脈(大針),三分。       六針鬼枕,即風府,入二分。

七針鬼床,即頰車,入五分。             八針鬼市,即承漿,入三分。

九針鬼窟,即勞宮,入二分。             十針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針鬼藏,男即會陰,女即玉門頭,入三分。

十二針鬼腿,即曲池(火針),入五分。

十三針鬼封,在舌下中縫,刺出血,仍橫安針一枚,就兩口吻,令舌不動,此法甚效。

更加間使、後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針左起,女人先針右起。

單日為陽,雙日為陰。陽日、陽時針右轉,陰日、陰時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