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楊繼洲)

 

捷要灸法《醫學入門》

 

鬼哭穴治鬼魅狐惑,恍惚振噤。

以患人兩手大指,相並縛定,用艾炷於兩甲角及甲後 肉四處騎縫,著火灸之,則患者哀告我自去。為效。

灸卒死一切急魘暴絕,灸足兩大趾內,去甲一韭葉。  灸精宮專主夢遺。十四椎下各開三寸,灸七壯效。

 

鬼眼穴專祛癆蟲。令病患舉手向上,略轉後些,則腰上有兩陷可見,即腰眼也。

以墨 點記,於六月癸亥夜亥時灸,勿令人知。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蟲。

痞根穴專治痞塊。十三椎下各開三寸半,多灸左邊。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

 

又法用稈心量患人足大趾齊,量至足後跟中截斷,將此稈從尾骨尖量至稈盡處,兩旁 各開二韭葉許,

在左灸右,在右灸左,針三分,灸七壯,神效。

又法於足第二趾歧骨處灸五七壯,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後一晚夕,覺腹中響動,

 

肘尖穴治瘰 。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如初生時,男左女右,灸風池。

又法用稈心比患人口兩角為則,折作兩段,於手腕窩中量之,上下左右四處盡頭是穴 ,灸之亦效。

灸疰忤屍疰客忤,中惡等症。乳後三寸,男左女右灸之。或兩大拇指頭。

 

灸疝痛偏墜用稈心一條,量患人口兩角為則,折為三段,如△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下兩旁,尖盡處是穴。

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左右俱患,左右俱灸。炷艾如粟米大, 灸四十壯神效。

 

又法取足大趾次趾下,中節橫紋當中,男左女右灸之。兼治諸氣,心腹痛,外腎吊腫,小

灸翻胃兩乳下一寸,或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灸腸風諸痔十四椎下各開一寸,年深者最效。

灸腫滿兩大手指縫,或足二趾上一寸半。        灸癜風左右手指節宛宛中。凡贅 諸痣,灸之無不立效。

 

 

崔氏取四花穴法

 

治男婦五勞七傷,氣虛血弱,骨蒸潮熱,咳嗽痰喘, 羸痼疾。

用蠟繩量患人口長,照 紙四方,中剪小孔,別用長蠟繩踏腳下,前齊大趾,後上曲 橫紋截斷。

 

如婦人纏足,比量 不便,取右膊肩 穴貼肉,量至中指頭截斷,卻絡在結喉下,雙垂向背後,繩頭盡處,

用筆 點記,即以前紙小孔安點中,分四方,灸紙角上各七壯。

四花穴,古人恐人不知點穴,故立此捷法,當必有合于五臟俞也。

 

今根據此法點穴, 果合骨蒸勞熱,血虛火旺,故取此以補之。

膽者,肝之腑,肝能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膽俞四穴者,為粗工告也。

 

但人口有大小、闊狹不同,故比量四花亦不准,莫若只揣摸脊骨膈俞、

膽俞為正,再取膏肓二穴灸之,無不應矣。 膈俞在七椎下兩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膽俞在十椎下兩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膏肩俞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間。

 

取膏肓穴法《醫學入門》

 

主治陽氣虧弱,諸風痼冷,夢遺上氣,呃逆膈噎,狂惑妄誤百症。

取穴須令患人就床平 坐,曲膝齊胸,以兩手圍其足膝,使胛骨開離,勿令動搖,以指按四椎微下一分,

五椎微上二分,點墨記之,即以墨平畫相去六寸許,四肋三間,胛骨之里,肋間空處,

容側指許,摩膂肉 之表,筋骨空處,按之患者覺牽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

 

灸至百壯、千壯,灸後覺氣壅 盛,可灸氣海及足三里,瀉火實下。

灸後令人陽盛,當稍息以自保養,不可縱欲。

 

騎竹馬灸穴法

 

此二穴,專治癰疽惡瘡,發背癤毒,瘰 諸風,一切病症。

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橫紋起 ,用薄篾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爪甲,截斷;

次用篾取前同身寸一寸,卻令病患脫去衣 豎起,從尾 骨貼脊量至篾盡處,以筆點記,

後取身寸篾,各開一寸是穴。灸七壯。

 

此楊氏灸法。按《神應經》兩人抬扛不穩,當用兩木凳,擱竹扛頭,令患人足微點地,用

 

灸勞穴法《聚英》

 

《資生經》云久勞,其狀手腳心熱,盜汗,精神困頓,骨節疼寒,初發咳嗽,漸吐膿血,肌瘦面黃,減食少力,

令身正直,用草于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至曲 大紋 處截斷;

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分開發,量至脊,以草盡處,用墨點記;

別用草一 條,令病患自然合口量闊狹截斷;卻將此草墨點上平折兩頭,盡處量穴。

 

灸時隨年紀多灸一 壯。如人三十歲,灸三十一壯,累效。

按此穴,合五椎兩旁,各一寸五分,心俞二穴也。心主血,故灸之。

 

取腎俞法

 

在平處立,以杖子約量至臍,又以此杖,當背脊骨上量之,知是與臍平處也。

然後左右 各寸半,取其穴,則腎俞也。

 

取灸心氣法

 

先將長草一條,比男左女右手掌內大拇指根橫紋量起。至甲內止,以墨點記;

次比鹽指 、中指、四指、小指五指皆比如前法;再加同身寸一寸點定,別用稈草一條,與前所量草般齊,

至再加一寸墨上,共結一磊;卻令病患正坐,脫去衣,以草分開,加於頸上,以指按定,

於天突骨上,兩邊垂向背後,以兩條草取般齊,垂下脊中盡處是穴,灸七壯效。

 

取灸痔漏法

 

痔疾未深,止灸長強甚效。如年深者,可用槐枝、馬藍菜根一握,煎湯取水三碗。

用一 碗半,乘熱以小口瓶熏洗,令腫退,于原生鼠奶根上灸之,尖頭灸不效。

或用藥水盆洗腫微退, 然後灸,覺一團火氣通入腸至胸,乃效。

灸至二十餘壯。更忌毒物,永愈。隨以竹片護火氣 ,勿傷兩邊好肉。

 

灸小腸疝氣穴法

 

若卒患小腸疝氣,一切冷氣,連臍腹結痛,小便遺溺。

大敦二穴,在足大趾之端,去爪 甲韭葉許,及三毛叢中是穴。灸三壯。

 

若小腸卒疝,臍腹疼痛,四肢不舉,小便澀滯,身重足痿。

三陰交二穴,在足內踝骨上 三寸是穴,宜針三分,灸三壯,極妙。

 

灸腸風下血法

 

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為准,於尾閭骨尖頭,從中倒比,上至腰脊骨一指盡處,是第一穴也

又以第二指,於中穴取中一字分開指頭各一穴,灸七壯。

以上加至壯數多為效。患深,次年更 灸,但以中指一指為准,臨時更揣摸之。

 

灸結胸傷寒法

 

宣黃連七寸,搗末,巴豆七個,去殼不去油,一處研細成膏,如幹,滴水兩點,納於臍 中,用艾灸腹中通快痛為度。

 

灸陰毒結胸

 

巴豆十粒研爛,入面一錢,搗作餅子,實搽臍中心,上用艾炷如豆許,灸七壯,覺腹中 鳴吼,良久自通利;

次用蔥白一束緊劄,切作餅 ,灸令熱,與熨臍下;更用灰火熨斗烙其餅 ,令生真氣,漸覺體溫熱,

即用五積散二錢,入附子末一錢,水盞半,薑棗加鹽一撚,同煎 至七分,溫服,日並三兩服,即汗自行而安。

 

雷火針法

 

治閃挫諸骨間痛,及寒濕氣而畏刺者。

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 甲各 三錢,麝少許,蘄艾二兩,

以綿紙半尺,先鋪艾茵於上,次將藥未摻卷極緊,收用。

 

按定痛 穴,筆點記,外用紙六七層隔穴,將卷艾藥,名雷火針也,取太陽真火,

用圓珠火鏡皆可, 燃紅按穴上,良久取起,剪去灰,再燒再按,九次即愈。

 

 

蒸臍治病法

 

五靈脂(八錢,生用)斗子青鹽(五錢,生用)乳香(一錢)沒藥(一錢)天鼠糞(即夜明沙, 二錢,微炒)

地鼠糞(三錢,微炒)蔥頭(幹者,二錢)木通(三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水和 面作圓圈,

置臍上,將前藥末以二錢放於臍內,用槐皮剪錢,放於藥 上,以艾灸之,每歲一壯,藥與錢不時添換。

 

根據後開日,取天地陰陽正氣,納入五臟,諸邪不侵 ,百病不入,長生耐老,脾胃強壯。

立春巳時,春分未時,立夏辰時,夏至酉時,立秋戌時,秋分午時,立冬亥時,冬至寅 時。

此乃合四時之正氣,全天地之造化,灸無不驗。

 

相天時

 

《千金》云正午以後乃可灸,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谷氣虛,令人癲 不可針灸。

卒急者,不用此例。

《下經》云灸時若遇陰霧、大風雪、猛雨、炎暑、雷電虹霓停,候晴明再灸。

急難亦 按日正午,氣注心經,未時注小腸經,止可灸極泉、少海、靈道、通里、神門、少府、 少沖 不發,

《千金》所云午後灸之言,恐非孫真人口訣也。

 

《千金》灸法

 

《千金方》云宦游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切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不能著人,故吳蜀多行灸法。

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幹。有風者,尤宜留意。

 

《寶鑒》發灸法

 

《寶鑒》云氣不至而不效,灸亦不發。蓋十二經應十二時,其氣各以時而至,故不知 經絡氣血多少,

應至之候,而灸之者,則瘡不發,世醫莫之知也。

 

艾葉《醫統》

《本草》云艾味苦,氣微溫,陰中之陽,無毒,主灸百病。

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 曝幹,陳久者良,避惡殺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

制艾先要如法令乾燥,入臼 搗之,以細篩去塵屑,每入石臼,搗取潔白為上,須令焙大燥,則灸有力,火易燃,

 

如潤無《證類本草》云出明州。《圖經》云舊不著所出,但云生田野,今在處有之。

惟蘄 州葉濃而幹高,果氣味之大,用之甚效。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丹溪曰艾性至熱,入火灸則上行,入藥服則下行。

 

艾灸補瀉

 

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皆虛,火自當之。

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經絡堅緊,火所治 之。陷下則灸之。 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

 

艾炷大小

 

黃帝曰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小弱乃小作之。又曰小兒七日以上,周年 以還,炷如雀糞。

《明堂下經》云凡灸欲炷下廣三分,若不三分,則火氣不達,病未能愈,則是灸炷欲 其大,惟頭與四肢欲小耳。

《明堂上經》乃曰艾炷根據小箸頭作,其病脈粗細,狀如細線,但令 當脈灸之。

雀糞大炷,亦能愈疾。又有一途,如腹脹、疝瘕、 癖、伏梁氣等,須大艾炷。

 

故《短劇》曰腹背爛燒,四肢但去風邪而已,不宜大炷。如巨闕、鳩尾,灸之不過四五壯

炷根據竹箸頭大,但令正當脈上灸之,艾炷若 大,複灸多,其人永無心力。

如頭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腳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而無力,既失精神,又加細節,令人短壽。

王節齋云面上灸炷須小,手足上猶可粗。

 

點艾火

 

《明堂下經》曰古來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棗、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

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為上。次有火鏡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

諸番部用鑌鐵擊 石得火,以艾引之。

凡倉卒難備,則不如無木火,清麻油點燈上燒艾莖,點灸,兼滋潤灸 瘡,至愈不疼,用蠟燭更佳。

 

壯數多少

 

《千金》云凡言壯數者,若丁壯病根深篤,可倍于方數,老少羸弱可減半。

扁鵲灸法 ,有至三五百壯、千壯,此亦太過。曹氏灸法,有百壯,有五十壯。

《短劇》諸方亦然。惟《明堂本經》云針入六分,灸三壯,更無餘論。

故後人不准,惟以病之輕重而增損之。 凡灸頭項,止於七壯,積至七七壯止。

 

《銅人》治風,灸上星、前頂、百會,至二百壯,腹背灸五百壯。

若鳩尾、巨闕,亦不 宜多灸,灸多則四肢細而無力。

《千金方》于足三里穴,乃云多至三百壯。心俞禁灸。若中風則 急灸至百壯。

皆視其病之輕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說,而不通其變也。

 

灸法

 

《千金方》云凡灸法,坐點穴,則坐灸;臥點穴,則臥灸;立點穴,則立灸,須四體 平直,毋令傾側。

若傾側穴不正,徒破好肉耳。《明堂》云須得身體平直,毋令蜷縮,坐點毋令俯仰,立點毋令傾側。

 

炷火先後

 

《資生》云凡灸當先陽後陰,言從頭向左而漸下,次從頭向右而漸下,先上後下。

《明堂》云先灸上,後灸下,先灸少,後灸多,皆宜審之。王節齋曰灸火須自上而 下,不可先灸下,後灸上。

 

灸寒熱

 

灸寒熱之法先灸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撅骨,以年為壯數。

視背俞陷者灸之,臂肩 上陷 者灸之,兩季脅之間灸之,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

足小趾次趾間灸之, 下陷脈灸之,外踝 後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堅動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間灸之,

臍下關元三寸灸之,毛際動脈 灸之,膝下三寸分間灸之,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上。巔上一穴灸之。

 

灸瘡要法

 

《資生》云凡著艾得瘡發,所患即瘥,若不發,其病不愈。

《甲乙經》云灸瘡不發 者,用故履底灸令熱,熨之,三日即發。

 

今人用赤皮蔥三五莖去青,於火中煨熟,拍破,熱熨 瘡上十餘遍,其瘡三日遂發。

又以生麻油漬之而發,亦有用皂角煎湯,候冷頻點之而發亦有 恐血氣衰不發,服四物湯,滋養血氣,不可一概論也。

有複灸一二壯遂發,有食熱灸之物,如燒魚、煎豆腐、羊肉之類而發,在人以意取助,不可順其自然,終不發矣。

 

貼灸瘡

 

古人貼灸瘡,不用膏藥,要得膿出多而疾除。

《資生》云春用柳絮,夏用竹膜,秋用 新綿,冬用兔腹下白細毛,或貓腹毛。

 

今人多以膏藥貼之,日兩三易。而欲其速愈,此非治疾之 本意也。

但今世貼膏藥,亦取其便,不可易速,若膏藥不壞,惟久久貼之可也。

若速易,即速 愈,恐病根未盡除也。

 

灸瘡膏法

 

用白芷、金星草、淡竹葉、芩、連、乳香、當歸、川芎、薄荷、蔥白等,炒鉛粉、香油 煎膏貼。

如用別膏不對症。倘瘡口易收,而病氣不得出也。如用別物,乾燥作疼,亦且不便。

 

洗灸瘡

 

古人灸艾炷大,便用洗法。

其法以赤皮蔥、薄荷煎湯,溫洗瘡周遭,約一時久,令驅逐 風邪於瘡口出,更令經脈往來不澀,自然疾愈。

若灸火退痂後,用東南桃枝青嫩皮煎湯溫洗,能 護瘡中諸風;若瘡黑爛,加胡荽煎洗;若疼不可忍,加黃連煎神效。  

 

灸後調攝法

 

灸後不可就飲茶,恐解火氣;

及食,恐滯經氣,須少停一二時,即宜入室靜臥,遠人事 ,遠色欲,平心定氣,凡百俱要寬解。

尤忌大怒、大勞、大饑、大飽、受熱、冒寒。至於生冷瓜 果,亦宜忌之。

 

惟食茹淡養胃之物,使氣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氣。

若過濃毒味,酗醉,致生 痰涎,阻滯病氣矣。

 

鮮魚雞羊,雖能發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數日之內,不可加於半月之後

今人多不知恬養,雖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責灸艾不效,何耶!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