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法

 

今天學佛的人也許很多,但是懂得成佛的方法的人卻很少?

因為成佛是每一個人談論到成佛之時,每一個人心中對「成佛」都有不一樣的解釋,

所以成佛它是一個多語之詞,可以分別作不同的數百種解釋,因此成佛的方法對世人來說就更加多紛擾了

 

簡單來說,學佛等於今天社會人士進入大學的研究所就讀,但是能夠畢業出來的人才可以稱之為博士,

而博士能否畢業是取決於他的博士論文,所以同樣的水平之下,成佛者必須提出他完整的畢業論文,

這一個畢業論文的主張就是諸大菩薩能否成佛的關鍵學問,所以「成佛」本身並不局限在那一種方法,

萬四千種法門均可以開放化為成佛之方法;但是能否成佛的條件卻很嚴格,並非世間任何事理皆能成佛

 

知者不易

 

成佛的基本條件,是所有佛法皆出於人類社會世間能見之事物,

但附帶條件卻是所有成佛的方法,必須合乎物理化學或者天文科學,能夠產生巨大能量可以牽動宇宙變化

符合這些條件的學術理念和立論,都可以成佛

 

因此最古老的成佛比較簡單,前五佛的成佛方法都採用禪學,以不同的身體器官進入禪定後,

可以發放出巨大的神秘力量,因而禪學是最古老容易達到成佛目標的功法

成佛的位置被設立在五種器官之上,這就是成佛者在人體內宇宙的殿堂位置

 

無上士要求

 

但是成佛尚有第二個附帶條件,那就是各種學術功法之中,必須符合具有獨創性的第一人才可以成佛

也就是說第一分博士論文完成之後,其它的追隨者雖然可以證得果位,但是卻不符合成佛十號的無上士條件!

只有發明創作的第一位人選才算是真正的成佛者,他獨創的方法才算是合法的成佛方法

 

第六佛時代

成佛方法演變出三眛法門,位置被設立在意根之中,

三眛的特色是以普腎菩薩行願品為基礎,確立十種修煉的方法如:

禮敬諸佛、讚嘆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普賢十願是最簡單的三眛法門組成,透一化為十十化為百,再化為百千萬種細小粒子,修行人選出一顆細沙小點,

或者找一顆空點,安住其中入定,無思無為入三摩地的修行,那就是第六佛的三眛法門

 

進入第七佛時代

第七佛是以般若學說為成佛法門,般若是一個空心的圓,圓圈之上可以分化出無量的點,

若以直線相交成兩點,任何出現的兩點都是必然相對立的相反詞,例如:是非、對錯、黑白、陰陽等

 

這些對立點構成文殊菩薩在藥師佛國的菩薩地位,在藥師佛國稱這種方法稱之為「對治」,屬第四佛之成就;

但是進入第七佛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把「般若」推進發展成為「圓融」

「對治」只能獲得菩薩果位,「圓融」才能獲得成佛之成就,

所以文殊菩薩和釋迦牟尼佛之間的地位,由這些標準而分

 

進入第八佛時代

般若的二元化學說己經變成作繭自縛的麻煩製造者,許多人在二元化的空間呈現各執兩端的錯誤爭執,

所以龍樹菩薩曾經提出過以中觀學說來替般若解困,因此般若的空宗也稱之為中觀般若的學說

 

但是愚眛和頑固的後世學者,卻把龍樹菩薩之善意弄成顛倒是非之作;

今天的學者更把龍樹菩薩的中觀學說,誤植為中國儒家的中庸學說,把凡塵俗世的人倫禮教視為成佛方法?

不知道應該告訴他們:莫把鮮花插在牛糞上、還是要說牛吃牡丹不知其味

但是用牛作比喻會落入道家思想範疇上,

牛屬老子所騎之聖物,所以罵人的話就不要再說、應避免污染宗教聖物

 

龍樹菩薩在弗沙佛時期,曾為彌勒佛之首席弟子,中觀學說是從唯識學說之中演化而成,

因為般若學說屬二元論之思維,解決之道必須使用三元論才能解決,因此中觀學說先以二元對立為題,

再以第三點出現方式解決問題,可以採用垂直運動、或者採用水平運動,都可以用來引爆二元對立的問題;

這是符合科學和物理學的能量變化,在宇宙之中能夠牽引高能量而啟動核熔反應,所以完全符合成佛的標準

 

進入第八佛之後,唯識學之唯識三性也屬於三元化立論的成佛學說

與龍樹菩薩的中觀不同之處,中觀屬於物理化學的高爆能量,而唯識三性卻屬於人類內心世界內宇宙的柔軟變化

 

人類內心世界之中存著一種黑色的「偏計執性」能量、而外表卻包裝著一身白色的「依他起性」能量,

由於這兩種能量的牽扯和對治,一直消耗著人體的心思和能力,兩者之間原本就是對立和不願放棄鬥爭,

要把這兩種天生就相反的高能量擺平,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大事,而唯識學就是提出可以使用第三種能量

 

那就是無色透明的「圓成實性」,但是圓成實性的特質是無色透明,並且移動沒有依照軌跡方向,

沒有天眼能力的人是可以採用太極拳的「聽勁」去分辨它的移動位置,

擁有第八佛彌勒傳人的修行者, 他們的天眼能力是可以直視圓成實性的種種移動方向,

因此找到第三點去平衡前面的對立, 其實那是天秤的概念

當身為佛世界之領袖,宇宙人物間的裁訟者時,視物必須公平和保持中立之位置,

不可以偏幫任何一方、也不可以摧毁任何一方,

所以在有限的條件和際遇之中,只能選擇找出第三點之平衡爭執 

以上的說明,應該可以讓不懂佛法的人也可以知道什麼是成佛的方法

2017123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