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與神經  ( 陳福進 )

 

脊椎骨是人體的中心支柱,脊椎骨的健康,

則影響到人體各器官的功能,人體之脊椎有三十三塊椎骨,

是由七塊頸椎骨、十二塊胸椎骨、五塊腰椎骨、

五塊薦椎骨及四塊尾椎骨所組成。

在這三十三塊脊椎骨中,有三十一對神經分佈至人體各處。

 

1    頸椎有八對神經,掌控頭頸肩雙手掌及手臂外側

2    胸椎有十二對神經,掌控手臂內側及五臟六腑

3    腰椎有五對神經,掌控腰部前後及雙腿和泌尿系統

4    薦椎有五對神經與泌尿系統及腳底有關係

5    尾椎有一對神經與肛門有關係

 

這卅一對神經掌控人體特定器官及四肢手腳與頭部,

任何一對神經傳導受到壓迫, 受壓迫的末梢,

就會產生慢性的疾病或酸麻痛感,

其影響會造成一個人的生活失常、痛苦不堪,甚至無法工作行走。

 

脊椎神經是在脊椎體後側的神經孔出來,

再延伸到人體各器官及四肢末梢,

一個健康的人他的脊椎骨神經的傳導是順暢的,

脊椎骨神經受壓迫的人,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

也是一位多病的人,而此種病症必定是一種慢性病,

久年無法醫好,也是一位使大夫傷透腦筋的病人。

只有從壓迫點神經之脊椎骨矯正、正骨復位就可以使神經傳導順暢恢復正常。

 

脊椎骨神經所引起的症狀,不外乎有以下四種情況。

(1).退化性關節炎。(2).椎間板軟骨突出。(3).脊椎骨移位滑脫。(4).常年姿勢不正。

 

一、退化性關節炎(骨刺)

     

個人身體有異狀被檢查出其器官有不健康時,所引起的因素是因脊椎神經受到壓迫。

而導火線是退化性關節炎︰也就是骨質增生坊間都稱為(骨刺)

 

發生的患者,通常年紀都在中年以上,身體功能開始衰退,加上不知養生保健預防,

骨骼骨質會有退化的現象,所以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是人們一生必經的過程,這是自然的因素。

骨質退化則會有(疏鬆)或是(增生)之現象發生。

 

(1).疏鬆現象不致於影響到神經,因此不會有症狀出現,除非是跌倒容易造成骨折。

(2).增生現象之位置是在椎體(前方),是不致於有病痛發生的,

因為脊椎體之前方沒有神經之延伸,所以不會有任何症狀。

(3).增生之位置是在椎體(後方),如因脊椎前後左右、彎曲不正確的動作時,增生的地方也許就會壓迫到神經,

造成神經沿線及末梢產生病痛,因為神經是在椎體後端的神經孔出來的。

 

二、椎間板軟骨突出

椎骨與椎骨之間的纖維靭帶是富有極大的彈性,為保護脊椎體內的脊髓,

及防止椎骨上下摩擦,中間的軟骨,我們稱它為椎間板

上下椎骨及椎間板有前蹤靭帶與後蹤靭帶保護,使椎體與椎體間相互連著。

椎間板因運動過度、外力撞擊、扭傷、摔傷等而受傷

或長期不良姿勢過久,則容易造成軟骨突出。

突出椎間板受傷會使纖維靭帶受損,這種損傷的傷痕,

嚴重破損是比較無法使其恢復功能。

 

因此,必須認識破損的靭帶是否有壓迫到神經。

所以,也必須知道脊椎神經的延伸點。

椎間板受損後,在沒有症狀出現之前是不會知道自己已經受傷了,

所以就不可能去注意及避免一些不當動作。

但當症狀出現後,應該避免,如彎腰、舉重物、激烈運動的動作。

 

椎間板受傷後,如受傷處在後蹤靭帶,它是人體脊椎神經之延伸點的出處,

也是脊椎骨後蹤靭帶的神經孔處,後蹤靭帶受傷,前蹤靭帶是正常的,受傷處必較正常處來得脆弱。

 

因此,當一個人彎腰後,椎體內之脊髓則由於前蹤靭帶之縮收,

後蹤靭帶張開之因素,將椎間板往較脆弱的後蹤靭帶擠,使後蹤靭帶脆弱處凸出,

後蹤靭帶凸出處則壓迫到神經孔延伸出的神經,使神經傳導不良,

因而末梢神經就出現症狀,無法得到該有的營血。

如果受傷處是椎間板前蹤靭帶,那不管受傷多嚴重都不會有症狀出現,因為前蹤靭帶沒有脊椎神經之延伸點。 

  

三、椎體移位︰

這種能使椎體移位的情形,都是受外力重創而來,摔傷、車禍、互毆搬重會造成椎體移位。

椎體移位有使椎體前突,椎體後突,椎體下陷椎間板距離過大或過小,這些情形都容易使神經受壓迫。

以腰部最易發生,嚴重時坐骨神經痛無法入眠、行走、苦不堪言。

 

四、姿勢不正確:

一個有脊椎骨少許彎曲症的人,平常如不注意觀察,是很難看出的,除非其彎曲度很大。

脊椎彎曲如果彎曲度太大,則容易引起症狀,並使椎間板很容易受傷害。

如椎間板的靜態傷害,長期的彎曲,使一方之拉力太大,而一方椎間板距離太小,

長期不均衡不正常的情況,最容易造成各種症狀。

 

而靜態脊椎彎曲則和生活習慣之姿勢及工作職業有直接關係,使脊椎S型改變而造成左右前後彎曲。

從脊椎檢查人體之健康脊椎骨症狀的發生,首先是反應在受限椎體位置,

受限椎體也就是神經受壓迫處,這種反應是酸痛感的發生。

 

正常健康的椎體是不會壓迫到神經,所以也就不會有酸麻痛感的反應出來。

因此,椎體之神經受壓迫時,必定在神經的延伸起點,會有酸痛的反應。

等病況嚴重時,放射性的疼痛延伸到神經末梢、器官、肌肉,甚至萎縮。

 

一個人要檢查其是否有任何症狀,只要在脊椎骨兩側做觸摸測驗即可,當觸摸到椎體旁有酸痛感時,

表示此人的某一器官有不健康的情況發生。因為完全健康的人,脊椎骨兩側不會有酸痛感。

一旦器官不健康,就必須從神經著手,『脊椎骨矯正療法』是把受壓迫點脊椎神經上下椎體矯正,

使神經不再受壓迫而暢通,器官能得到應有之營血,不需藥物即可恢復健康。

 

因為,人的四肢及特定器官之營血皆由脊椎神經所傳導,神經是掌控人體影響症狀的主體,

神經不被壓迫,則人體健康,神經受壓迫,則人體病變發生。

故而退化性關節炎,骨質增生(骨刺)及椎間板軟骨突出或椎骨滑脫一旦發生,神經傳導被壓迫,

末梢神經得不到應有的營血,則生活習慣失常,姿勢行動偏頗,就會影響到生活的失調及工作的不便。

能讓椎間板軟骨突出的情形有『急性』及『慢性』兩種:

 

(一)急性動態的傷害:

如運動、車禍受傷、意外事件高處下跌,受到外力的重創,使椎間板之纖維靭帶受傷,

這種受傷是持久性的,由於人體椎間板有纖維靭帶十餘層以保護髓核。

 

如果因各種動作使靭帶受傷,而使受傷之處失去彈性,會較脆弱,無法保持平衡,

因此,不正確的動作,容易使脊髓從脆弱的一方擠出,使靭帶突出,變為椎間板突出,

椎間板突出如壓迫到從神經孔出來之神經,這就造成神經末梢骨骼肌肉組織等,

無法供應到營血,就會出現各種症狀。

一般發生這種動態的椎間板軟骨突出患者,都以年青人發生在腰椎較多。

 

(二)慢性靜態的傷害:

能形成椎間板軟骨突出壓迫神經,都是因生活習慣不良或同樣一種姿勢及動作時間過長,

例如低頭工作者,一般工廠女工、縫紉師、廚工、抄寫員、電腦打字員、畫畫等,

及職業上需長期維持一種姿勢工作者等。

 

   (1).發生在頸椎者,會使頸椎間板的纖維靭帶,長時間的拉力壓迫過大狀況下,失去彈性,再有任何不正確的動作,

             或外力所影響時,就容易受傷而造成軟骨突出,都發生在下頸部部位,造成雙手十指酸麻無力。

 

   (2).發生在腰部者,腰部容易勞損、雙腿病變無力甚至萎縮、腰椎側彎嚴重坐骨神經痛,

              如未能早期發現,而施於矯正,則會因年齡的增加而彎曲度增大。造成治療的困難。

         如能早期發現,對日常生活姿勢取重物、背重物有所注意,這樣也許仍可保持原狀不致有惡化現象。

         如不理會其彎曲而繼續長期扛重物,則會更快的增加其彎曲度。

 

 

坐骨神經疼痛之症狀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因腰椎神經受壓迫而引起腰部、臀部及小腿疼痛的症狀。

坐骨神經痛往常以年老的人才易得此症狀,民間統稱為骨刺。

 

由於年齡較大,骨質退化而變形,產生骨緣增生或脊骨移位之現象,

骨質增生部分或脊骨移位使神經受壓迫,而導致坐骨神經痛。

 

近年來社會形態的變遷,工業社會取代農業社會,

生活方式的改變,更因行及交通的便利,

雙腿減少走路,而影響腰的健康,造成年青男女患坐骨神經痛的比率增加。

 

年青人患坐骨神經痛通常因運動過度,外傷撞擊、扭傷、摔傷、久坐及久站

使腰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椎間板靭帶疲勞受創傷形成椎間板軟骨突出,

壓迫到腰椎骨旁之神經,使腰部、下肢到腳趾產生麻木及酸痛之現象。

 

患坐骨神經痛,起初從腰部開始漸漸擴及小腿會感到有點不適,然後逐漸有酸麻感。

由於日常生活的各種錯誤姿勢的影響,而使脊椎骨旁之神經受到壓迫,導致腰臀酸痛,

小腿及腳趾酸麻痛,臀部梨狀肌旁更有一處痛點,無法站久,無法走遠。

 

這種現象在平臥休息時必會減輕其酸麻感,在走路、舉物、站久或彎腰時則會加重痛覺。

因此患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必須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一些姿勢、動作,避免腰部的支撐壓力過大,才會減輕痛苦。

患者的姿勢正確,腰部所受到的壓力則會較小,痛苦的情況則會完全消除。

若則嚴重時,將使患者有動彈不得,坐立不安,雙眼難瞌,無法入眠,痛苦至極的現象。

 

對於坐骨神經痛之症狀,上述所指腰臀酸痛,小腿及腳趾酸麻痛,臀部梨狀肌旁有一處痛點,

這祇是一般的感覺,如其要深入加以分析的話,則可分為『陽性坐骨神經痛』及『陰性坐骨神經痛』。

 

一、陽性坐骨神經痛之症狀發生較明顯

       而發生的症狀也較劇痛,平常腰部酸痛點反射到臀部小腿肚後、腳掌及腳趾等區。

        舉腳或作根測時有加重各分佈區之痛感,痛的方向多偏向大小腿外側,是胃經及膽經循行區域,

這即是陽性坐骨神經痛。

 

二、陰性坐骨神經痛則是症狀發生時

        酸痛感不大,但總覺得腰部很不舒服,腰部及臀部的痛點不明顯,且必須用手指加壓力觸摸

才能有酸痛的反應,舉腳及作根測時不會加重反射區的酸痛度,祇會覺得膝蓋後

在舉腳到一定高度時會感到很緊,這即是陰性的坐骨神經痛。

 

引起坐骨神經痛之症狀,通常都是骨質增生(骨刺、退化性關節炎),

椎間板軟骨突出,梨狀肌擴大,椎體滑脫等,

而以骨質增生(骨刺、退化性關節炎)及椎間板軟骨突出最常見。

 

坐骨神經痛是罹患較容易但消除較困難的一種症狀,

雖不至於對患者有生命的威脅,可是卻是令人感到相當困擾。

即使坐骨神經痛症狀已完全康復不再有酸麻痛,

如果平時保養不好也會容易再發生。

 

所謂保養不好,即是對日常生活姿勢動作疏於注意,使腰部受到壓力過大,

脊椎骨神經受到壓迫則會再產生坐骨神經痛之症狀。

 

注意事項有四:

(一)、睡眠足。(二)、營血夠。(三)、姿勢正。(四)、勿過勞。

坐骨神經痛之患者在突然症狀發生時,會造成劇烈的酸麻痛之現象,

坐、立、扒、躺等均無所事是。

投藥無效,然後,醫生會建議開刀,開刀冒險性大,有成功有失敗,成功者固好,

不成功者則變為下肢癱瘓,無法立足長期輪椅代步。

 

因此,醫生施行開刀仍無法做成功之保證,即使患者運氣佳而開刀成功,立即會消除酸麻痛的痛苦。

 

但,時間相隔不久,症狀仍會復發,且復發症狀將會有更嚴重之現象。

這由於原來點狀的壓迫到神經,開刀切除後,點狀變為面,開刀後,增生及突出部

仍會有繼續成長的現象,導致面的壓迫面變大,因而造成更痛苦。

第二次的開刀,由於開刀的難度增加,因此將更冒險。

 

可能會發生坐骨神經痛之症狀的椎體是在第三、四、五腰椎及第一薦椎。

而通常由腰椎第四與第五間或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間之神經受壓迫發生較多。

此又是人體腰部活動最頻繁創傷機會最多的地方。

因此為避免此創傷,故對日常生活之姿勢動作要特別注意,正確的姿勢動作例如︰

(1)坐姿要端正、不可彎腰馱背、工作不可過於勞累

(2)睡覺時不可睡於過軟之彈簧床鋪、睡眠要充足

(3)盡量減少有彎腰之動作、運動扭腰不可太激烈、宜做適當之肌肉運動

(4)肩擔重物宜平均、立姿應求雙腳平衡、盡量避免長時間穿高跟鞋

(5)座椅應有適當之靠腰墊、久坐及久站不宜太久

(6)應有充分之休息時間、飲食注重基本營養

 

日常生活中最能影響個人健康因素的,是平衡的觀念,簡單或放鬆的運動是最能改善身體平衡的方法:

他能促進氣血津液循環與排汗的正常。肌肉腠理密固、不受外邪風寒的侵入。

使經絡穴位運作暢通。讓脊椎神經傳導順暢。平時要注重營養、要有充分睡眠、作息姿勢更要正確。

體會天人合一觀念、配合四季溫差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