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脈象

 

正常脈象古稱平脈,是健康無病之人的脈象。

正常脈象的形態是三部有脈,一息四至(閏以太息五至,相當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尺脈沉取有一定力量,並隨主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的不同而有相應的正常變化。

正常脈象有胃、神、根三個特點。

 

有胃:有胃氣的脈象,古人說法很多,總的來說,

正常脈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從容和緩,節律一致便是有胃氣。

即使是病脈,無論浮沉遲數,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氣。

 

脈有胃氣,則為平脈,脈少胃氣,則為病變,脈無胃氣,則屬真臟脈,

或為難治或不治之徵象,故脈有無胃氣對判斷疾病凶吉預後有重要的意義。

 

有神:有神的脈象形態,即脈來柔和。

如見弦實之脈,弦實之中仍帶有柔和之象;

微弱之脈,微弱之中不至於完全無力者都叫有脈神。神之盛衰,對判斷疾病的預後有一定的意義。

 

但必須結合聲、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

脈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沖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臨床上胃與神的診法一樣。

 

有根:三部脈沉取有力,或尺脈沉取有力,就是有根的脈象形態。

或病中腎氣猶存,先天之本未絕,尺脈沉取尚可見,便是有生機。

若脈浮大散亂,按之則無,則為無根之脈,為元氣離散,標誌病情危篤。

 

正常脈象隨人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而有相應的生理性變化。

 

四時氣候:由於受氣候的影響,平脈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

此困人與天地相應,人體受自然界四時氣候變化的影響,生理功能也相應地變化,故正常人四時脈也有所不同。

 

地理環境:地理環境也能影響脈象,如南方地處低下,氣候偏溫,空氣濕潤,

人體肌腠緩疏,故脈多細軟或略數;北方地勢高,空氣乾燥,氣候偏寒,人體肌腠緊縮,故脈多表現沉實。

 

性別:婦女脈象較男子濡弱而略快,婦女婚後妊娠,脈常見滑數而沖和。

 

年齡: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每分鐘脈搏120-140次;

五、六歲的幼兒,每分鐘脈搏90110次;年齡漸長則脈象漸和緩。

青年體壯脈搏有力;老人氣血虛弱,精力漸衰,脈搏較弱。

 

體格:身軀高大的人,脈的顯現部位較長;

矮小的人,脈的顯現部位較短,瘦人肌肉薄,脈常浮;肥胖的人,皮下脂肪厚,脈常沉。

凡常見六脈沉細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陰脈;六脈常見洪大等同,而無病象的,叫做六陽脈。

 

情志:一時性的精神刺激,脈象也發生變化,如喜則傷心而脈緩,怒則傷肝而脈急,驚則氣亂而脈動等。

此說明情志變化能引起脈象的變化,但當情志恢復平靜之後,脈象也就恢復正常。

 

勞逸:劇烈運動或遠行,脈多急疾;人入睡之後,脈多遲緩;腦力勞動之人,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

 

飲食:飯後。酒後脈多數而有力;飢餓時稍緩而無力。

 

此外,有一些人,脈不見於寸口,而從尺部斜向手背,稱斜飛脈;

若脈出現於寸口的背側,則稱反關脈,還有出現於腕部其它位置者,都是生理特異脈位,是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病脈。

 

病理性脈象

 

疾病反映於脈象的變化,叫做病脈。

一般來說,除了正常生理變化範圍以及個體生理特異之外的脈象,均民各病脈。

不同的病理脈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國最早的脈學專書《脈經》提出二十四種脈象,

《景岳全書》提出十六種,《瀕湖脈學》提出二十七種,李士材的《診家正眼》又增加疾脈,

故近代多從二十八脈論述。

 

脈象是通過位、數、形、勢等四方面來體察。位即脈之部位,是指在皮膚下的深度而言。

 

脈位分浮沉,淺顯於皮下者浮脈,深沉於筋骨者為沉脈。

數即至數,是指脈動的速率,脈數分遲數。一息不足四至為遲,一息五、六至為數。

形即形態,包括脈管的粗細及其特殊形象,指下予以辨形,如芤脈似蔥管,動脈似豆等。

勢即脈動的氣勢或力量,以辨虛實。如脈來勢大,有力為實,脈動勢小,無力為虛等。

 

在二十八病脈中,有單一脈與複合脈之別。

有的脈在位、數、形、勢方面僅有單一的變化,如浮脈、沉脈表現為脈位的變化,遲脈、數脈表現為至數的變化。

這種單方面變化而形成的脈象,稱單一脈。

許多脈象要從位數形勢多方面綜合體察,才能進行區別。

如弱脈由虛沉小三脈合成,牢脈由沉、實、大、弦、長五脈合成,浮大有力勢猛為洪脈等,

這種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的變化而形成的脈象,稱複合脈。

單一脈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質,而複合脈則可以從多方面反映疾病的情況,

除了上述二十八脈之外,還常出現數種脈象並見的相兼脈。如浮緊。浮緩、沉細、滑數等。

 

1。脈象分類與主病

 

1)浮脈類

 

浮脈類的脈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脈。因其脈位淺,浮取即得,故歸於一類。

 

①浮脈

 

【脈象】: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舉之泛泛而有餘,如水上漂木。

 

【主病】表證、虛證。

 

【脈理】浮脈主表,反映病邪在經絡肌表部位,

邪襲肌腠,衛陽奮起抵抗,脈氣鼓動於外,脈應指而浮,故浮而有力。

內傷久病體虛,陽氣不能潛藏而浮越於外,亦有見浮脈者,必浮大而無力。

 

②洪脈

 

【脈象】洪脈極大,狀若波濤洶湧,來盛去衰。

 

【主病】里熱證

 

【脈理】洪脈的形成,由陽氣有餘、氣壅火亢,內熱充斥,致使脈道擴張,氣盛血涌,故脈見洪象。

若久病氣虛或虛勞,失血,久泄等病證而出現洪脈,

是正虛邪盛的危險證候或為陰液枯竭,孤陽獨亢或虛陽亡脫。此時,浮取洪盛,沉取無力無神。

 

③濡脈

 

【脈象】浮而細軟,如帛在水中。

 

【主病】虛證,濕證

 

【脈理】濡脈在主諸虛,若為精血兩傷,陰虛不能維陽,故脈浮軟,精血不充,則脈細;

若為氣虛陽衰,虛陽不斂,脈也浮軟,浮而細軟,則為濡脈。若濕邪阻壓脈道,亦見濡脈。

 

④散脈

 

【脈象】浮散無根,至數不齊。如楊花散漫之象。

 

【主病】元氣離散

 

【脈理】散脈主元氣離散,臟腑之氣將絕的危重證候。

因心力衰竭,陰陽不斂,陽氣離散,故脈來浮散而不緊,稍用重力則按不著,漫無根蒂;

陰衰陽消,心氣不能維繫血液運行,故脈來時快時慢,至數不齊。

 

⑤芤脈

 

【脈象】浮大中空,如按蔥管。

 

【主病】失血,傷陰

 

【脈理】芤脈多見於失血傷陰之證,故芤脈的出現與陰血亡失,脈管失充有關,

因突然失血過多,血量驟然減少,營血不足,無以充脈,或津液大傷,血不得充,

血失陰傷則陽氣無所附而浮越於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脈。

 

③革脈

 

【脈象】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

 

【主病】亡血、失精、半產、漏下。

 

【脈理】革脈為弦芤相合之脈,由於精血內虛,氣無所附而浮越於外,

如之陰寒之氣收束,因而成外強中空之象。

 

2)沉脈類 沉脈類的脈象,有沉、伏、弱、牢四脈。脈位較深,重按乃得,故同歸於一類。

 

沉脈

 

【脈象】輕取不應,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主病】里證。亦可見於無病之正常人。

 

【脈理】病邪在里,正氣相搏於內,氣血內困,故脈沉而有力,為里實證;

若臟腑虛弱,陽氣衰微,氣血不足,無力統運營氣於表,則脈沉而無力,為里虛證。

 

伏脈

 

【脈象】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

 

【主病】邪閉,厥證,痛極。

 

【脈理】因邪氣內伏,脈氣不能宣通,脈道潛伏不顯而出現伏脈;

若陽氣衰微欲絕,不能鼓動血脈亦見伏脈。前者多見實邪暴病,後者多見於久病正衰。

 

弱脈

 

【脈象】極軟而沉細。

 

【主病】氣血陰陽俱虛證。

 

【脈理】陰血不足,不能充盈脈道,陽衰氣少,無力鼓動,推動血行,故脈來沉而細軟,而形成弱脈。

 

牢脈

 

【脈象】沉按實大弦長,堅牢不移。

 

【主病】陰寒凝結,內實堅積。

 

【脈理】牢脈之形成,是由於病氣牢固,陰寒內積,陽氣沉潛於下,故脈來沉而實大弦長,堅牢不移。

牢脈主實有氣血之分,症瘕有形腫塊,是實在血分;無形痞結,是實在氣分。

若牢脈見於失血,陰虛等病證,是陰血暴亡之危候。

 

3)遲脈類

 

遲脈類的脈象,有遲、緩、澀、結四脈。脈動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歸於一類。

 

①遲脈

 

【脈象】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相當於每分鐘脈搏60次以下)。

 

【主病】寒證。遲而有力為寒痛冷積,遲而無力為虛寒。久經鍛煉的運動員,脈遲而有力,則不屬病脈。

 

【脈理】遲脈主寒證,由於陽氣不足,鼓動血行無力,故脈來一息不足四至。

若陰寒冷積阻滯,陽失健運,血行不暢,脈遲而有力。

因陽虛而寒者,脈多遲而無力。

邪熱結聚,阻滯氣血運行,也見遲脈,但必遲而有力,按之必實,遲脈不可概認為寒證,當脈症合參。

 

②緩脈

 

【脈象】一息四至,來去怠緩。

 

【主病】濕證,脾胃虛弱。

 

【脈理】濕邪粘滯,氣機為濕邪所困;脾胃虛弱,氣血乏源,氣血不足以充盈鼓動,故緩脈見怠緩;

平緩之脈,是為氣血充足,百脈通暢。若病中脈轉緩和,是正氣恢復之徵。

 

③澀脈

 

【脈象】遲細而短,往來艱澀,極不流利,如輕刀刮竹。

 

【主病】精血虧少,氣滯血瘀,挾痰,挾食。

 

【脈理】精傷血少津虧,不能濡養經脈,血行不暢,脈氣往來艱澀,故脈澀而無力;

氣滯血瘀、痰、食膠固,氣機不暢,血行受阻,則脈澀而有力。

 

④結脈

 

【脈象】脈來緩,時而一止,止無定數。

 

【主病】陰盛氣結,寒痰血瘀,症瘕積聚。

 

【脈理】陰盛氣機鬱結,陽氣受阻,血行瘀滯,故脈來緩怠,脈氣不相順接,

時一止,止後復來,止無定數,常見於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脈瘀阻證。

結脈見於虛證,多為久病虛勞,氣血衰,脈氣不繼,故斷而時一止,氣血續則脈復來,止無定數。

 

4)數脈類,

數脈類的脈象,有數、疾、促、動四脈。脈動較快,一息超過五至,故同歸一類。

 

①數脈

 

【脈象】一息脈來五至以上。

 

【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

 

【脈理】邪熱內盛,氣血運行加速,故見數脈。

因邪熱盛,正氣不虛,正邪交爭劇烈,故脈數而有力,主實熱證。

若久病耗傷陰粗,陰虛內熱,則脈雖數而無力。若脈顯浮數,重按無根,是虛陽外越之危候。

 

②疾脈

 

【脈象】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病】陽極陰竭,元陽將脫。

 

【脈理】實熱證陽亢無制,真陰垂危,故脈來急疾而按之益堅。

若陰液枯竭,陽氣外越欲脫,則脈疾而無力。

 

③促脈

 

【脈象】脈來數,時而一止,止無定數。

 

【主病】陽熱亢盛,氣血痰食郁滯。

 

【脈理】陽熱盛極,或氣血痰飲,宿食郁滯化熱,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脈來急數。

邪氣阻滯,陰不和陽,脈氣不續,故時一止,止後復來,指下有力,止無定數。

促脈亦可見於虛證,若元陰虧損,則數中一止,止無定數,必促而無力,為虛脫之象。

 

④動脈

 

【脈象】脈形如豆,厥厥動搖,滑數有力。

 

【主病】痛證、驚證。婦女妊娠反應期可出現動脈,這對臨床診斷早孕,有一定價值。

 

【脈理】動脈是陰陽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氣血衝動,故脈道隨氣血衝動而呈動脈。

痛則陰陽不和,氣血不通,驚則氣血紊亂,心突跳,故脈亦應之而突跳,故痛與驚可見動脈。

 

5)虛脈類

 

虛脈類脈象,有虛、細、微、代、短五脈,脈動應指無力,故歸於一類。

 

①虛脈

 

【脈象】三部脈會之無力,按之空虛。

 

【主病】虛證。

 

【脈理】氣虛不足以運其血,故脈來無力,血虛不足充盈脈道,故按之空虛。

由於氣虛不斂而外張,血虛氣無所附而外浮,脈道鬆弛,故脈形大而勢軟。

 

②細脈

 

【脈象】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

 

【主病】氣血兩虛,諸虛勞損,濕證。

 

【脈理】細為氣血兩虛所致,營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氣不足則無力鼓動血液運行,故脈體細小而無力。

濕邪阻壓脈道,傷人陽氣也見細脈。

 

③微脈

 

【脈象】極細極軟,按之欲絕,似有若無。

 

【主病】陰陽氣血諸虛,陽氣衰微。

 

【脈理】陽氣衰微,無力鼓動,血微則無以充脈道,故見微脈。

浮以候陽,輕取之似無為陽氣衰。沉以候陰,重取之似無是陰氣竭。

久病正氣損失,氣血被耗,正氣殆盡,故久病脈微,為氣將絕之兆;新病脈微,是陽氣暴脫,亦可見於陽虛邪微者。

 

④代脈

 

【脈象】脈來時見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來。

 

【主病】臟氣衰微,風證,痛證。

 

【脈理】臟氣衰微,氣血虧損,以致脈氣不能銜接而歇止,不能自還,良久復動。

風證、痛證見代脈,因邪氣所犯,阻於經脈,致脈氣阻滯,不相銜接為實證。

 

代脈亦可見於妊娠初期的孕婦,因五臟精氣聚於胞宮,以養胎元,脈氣一時不相接續,故見代脈。

然非妊娠必見之脈,僅見於母體素弱,臟氣不充,更加惡阻,氣血盡以養胎,脈氣暫不接續所致。

 

⑤短脈

 

【脈象】首尾俱短,不能滿部。

 

【主病】氣病。有力為氣滯,無力為氣虛。

 

【脈理】氣虛不足以帥血,則脈動不及尺寸本部,脈來短而無力。

亦有因氣鬱血瘀或痰滯食積,阻礙脈道,以致脈氣不伸而見短脈,

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脈不可概作不足之脈,應注意其有力無力。

 

6)實脈類

實脈類脈象,有實、滑、弦、緊、長等五脈,脈動應指有力,故歸於一類。

 

①實脈

 

【脈象】三部脈舉按均有力。

 

【主病】實證。

 

【脈理】邪氣亢盛而正氣不虛,邪正相搏,氣血壅盛,脈道緊滿,故脈來應指堅實有力。

 

平人亦可見實脈,這是正氣充足,臟腑功能良好的表現。平人實脈應是靜而和緩,與主病之實脈躁而堅硬不同。

 

②滑脈

 

【脈象】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應指園滑。

 

【主病】痰飲、食積、實熱。

 

【脈理】邪氣壅盛於內,正氣不衰,氣實血涌,故脈往來甚為流利,應指園滑。

若滑脈見於平人,必滑而和緩,總由氣血充盛,氣充則脈流暢,血盛則脈道充盈,故脈來滑而和緩。

 

婦女妊娠見滑脈,是氣血充盛而調和的表現。

 

③弦脈

 

【脈象】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主病】肝膽病,痰飲,痛證,瘧疾。

 

【脈理】弦是脈氣緊張的表現。

肝主流泄,調物氣機,以柔和為貴,若邪氣滯肝,疏泄失常,氣鬱不利則見弦脈。

諸痛、痰飲,氣機阻滯,陰陽不和,脈氣因而緊張,故脈弦。

瘧邪為病,伏於半表半里,少陽樞機不利而見弦脈。

虛勞內傷,中氣不足,肝病欒脾,亦覺見弦脈。若弦而細勁,如循刀刃,便是胃氣全無,病多難治。

 

④緊脈

 

【脈象】脈來繃急,狀若牽繩轉索。

 

【主病】寒證、痛證。

 

【脈理】寒邪侵襲人體,與正氣相搏,以致脈道緊張而拘急,故見緊脈。

諸痛而見緊脈,也是寒邪積滯與正氣激搏之緣故。

 

⑤長脈

 

【脈象】首尾端長,超過本位。

 

【主病】肝陽有餘,火熱邪毒等有餘之症。

 

【脈理】健康人正氣充足,百脈暢通無損,氣機升降調暢,脈來長而和緩;

若肝陽有餘,陽盛內熱,邪氣方盛,充斥脈道,加上邪正相搏,脈來長而硬直,或有兼脈,為病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