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

 

癃閉是由於腎和膀胱氣化失司導致的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小便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為臨床特徵的一種病證。

其中以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癃」;以小便閉塞,點滴全無,病熱較急者稱為「閉」。

癃和閉雖有區別,但都是指排尿困難,只是輕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稱為癃閉。

 

癃閉之名,首見於《內經》,該書對癃閉的病位、病機作了概要的論述,

如《素問.宣明五氣篇》謂:「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素問.標本病傳論篇》謂:「膀胱病,小便閉」;

《靈樞.本輸》云:「三焦者,……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

 

需要一提的是東漢殤帝姓劉名癃,由於避諱,而將癃改為「淋」,或改為「閉」。

所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沒有癃閉的名稱,只有淋病和小便不利的記載。

這一避諱影響極為深遠,直至宋元,仍是淋、癃不分。

如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淋閉敘論》仍說:「淋,古謂之癃,名稱不同也。」

.《丹溪心法》也只有小便不利和淋的記載,而沒有癃閉的名稱。

明代以後,始將淋、癃分開,而各成為獨立的疾病。

 

在病因病機證治方面,《諸病源候論.便病諸候》提出:「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

「小便難者,此是腎與膀胱熱故也。」認為二者系因熱的程度不同所致,

「熱氣大盛」則令「小便不通」;「熱勢極微」,故「但小便難也」。

《備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已有了導尿術的記載。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認為該病有「氣虛、血虛、有痰、風閉、實熱」等類型,並根據辨證論治的精神,運用探吐法治療小便不通。

《景岳全書.癃閉》將癃閉的病因歸納為四個面:

有因火邪結聚小腸、膀胱者,此以水泉乾涸而氣門熱閉不通;

有因熱居肝腎者,則或以敗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

有因真陽下竭,元海無根,氣虛而閉者;

有因肝強氣逆,妨礙膀胱,氣實而閉者。並詳細闡述了氣虛而閉的病理機轉。

 

癃閉相當於西醫學中各種原因引起的尿瀦留和無尿症。

其神經性尿閉、膀胱括約肌痙攣、尿路結石、尿路腫瘤、尿路損傷、尿道狹窄、

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現的尿瀦留及腎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無尿症,皆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濕熱蘊結過食辛辣肥膩,釀濕生熱,濕熱不解,下注膀胱,或濕熱素盛,腎熱下移膀胱,

或下陰不潔,濕熱侵襲,膀胱濕熱阻滯,氣化不利,小便不通,或尿量極少,而為癃閉。

 

2.肺熱氣壅肺為水之上源。熱邪襲肺,肺熱氣壅,肺氣不能肅降,津液輸布失常,水道通調不利,不能下輸膀胱;

又因熱氣過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為熱氣閉阻,氣化不利,而成癃閉。

 

3.脾氣不升勞倦傷脾,飲食不節,或久病體弱,致脾虛清氣不能上升,則濁氣難以下降,

小便因而不通,而成癃閉。故《靈樞.口問》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4.腎元虧虛年老體弱或久病體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不化水,

是以「無陽則陰無以化」,而致尿不得出;或因下焦熾熱,日久不愈,耗損津液,以致腎陰虧虛,水府枯竭,而成癃閉。

 

5.肝鬱氣滯七情所傷,引起肝氣鬱結,疏泄不及,從而影響三焦水液的運行和氣化功能,致使水道通調受阻,形成癃閉。

且肝經經脈繞陰器,抵少腹,這也是肝經有病,可導致癃閉的原因。

所以《靈樞.經脈》提出:「肝足厥陰之脈,………是主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

 

6.尿路阻塞瘀血敗精,或腫塊結石,阻塞尿道,小便難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閉。

即《景岳全書.癃閉》所說:「或以敗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小便的通暢,有賴於膀胱的氣化,因此,本病的病位在膀胱。

《素問.經脈別論篇》又曰:「飲人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水液的吸收、運行、排泄,還有賴於三焦的氣化和肺脾腎的通調、轉輸、蒸化,故癃閉的病位還與三焦、肺脾腎密切相關。

上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肺,肺失其職,則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中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脾,脾氣虛弱,則不能升清降濁;

下焦之氣不化,當責之於腎,腎陽虧虛,氣不化水,腎陰不足,水府枯竭,均可導致癃閉。

肝鬱氣滯,使三焦氣化不利,也會發生癃閉。此外,各種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均可引起癃閉。

基本病機可歸納為三焦氣化不利,或尿路阻塞,導致腎和膀胱氣化失司。

 

【臨床表現】

 

本病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甚至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主要臨床表現。

起病或突然發生,或逐漸形成。一般在癃的階段表現為小便不利,排尿滴瀝不盡,或排尿無力,

或尿流變細,或尿流突然中斷,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

在閉的階段表現為小便不通,全日總尿量極少,甚至點滴全無,或小便欲解不出,小腹滿脹,狀如覆碗。

尿閉可突然發生,亦可由癃逐漸發展而來。病情嚴重時,尚可出現頭暈,胸悶氣促,噁心嘔吐,

口氣穢濁,水腫,甚至煩躁,神昏等症。尿道無疼痛感覺。

 

【診斷】

 

1.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點滴而出,或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臨床特徵。

 

2.多見於老年男性,或產後婦女,手術後患者。常有淋證、水腫病病史。

 

3.凡小腹脹滿,小便欲解不出,觸叩小腹部膀胱區明顯脹滿者,是為尿瀦留,

若全日小便總量明顯減少或不通,無尿意,無小腹脹滿,觸叩小腹部膀胱區亦無明顯充盈徵象,則多屬腎功能衰竭。

 

4.適當選擇肛門指診、B超、腹部X線攝片、膀胱鏡、腎功能檢查,以明確是腎、膀胱、尿道還是前列腺等疾病引起的癃閉。

 

【鑒別診斷】

 

1.淋證淋證以小便頻急,滴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特徵。

癃閉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點滴而出,甚則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臨床特徵。

 

其中小便短澀量少,排尿困難與淋證相似,但淋證排尿時疼痛,每日小便總量基本正常;

而癃閉排尿時不痛,每日小便總量遠遠低於正常,甚至無尿排出。

 

2.關格關格是小便不通和嘔吐並見的一種病證。癃閉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

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鑒別。關格必有嘔吐,而癃閉一般無嘔吐症状,只以小便量極少或全無為特徵。

二者的關係是癃閉可發展為關格,而關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閉發展而來,還可由水腫、淋證發展而成。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主因尿熱赤短澀,舌紅苔黃,脈數者屬熱;

口渴欲飲,咽干,氣促者,多為熱壅於肺;

口渴不欲飲,小腹脹滿者,多為熱積膀胱;

時欲小便而不得出,神疲乏力者,多屬虛;

年老排尿無力,腰膝酸冷者,為腎虛命門火衰;

小便不利兼有小腹墜脹,肛門下墜者,為脾虛中氣不足;

尿線變細或排尿中斷,腰腹疼痛,舌質紫暗者,屬尿道阻塞。

 

2,辨虛實癃閉的辨證以虛實為綱。因濕熱蘊結、濁瘀阻塞、肝鬱氣滯、肺熱氣壅所致者,多屬實證;

因脾虛不升、腎陽虧虛、命門火衰,氣化不及州都者,多屬虛證。

起病急驟,病程較短者,多實;起病較緩,病程較長者,多虛。

體質較好,症見尿流窘迫,赤熱或短澀,苔黃膩或薄黃,脈弦澀或數,屬於實證;

體質較差,症見尿流無力,精神疲乏,舌質淡,脈沉細弱者,多屬虛證。

 

治療原則

 

癃閉的治療應根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著眼於通,即通利小便。

但通之之法,有直接、間接之分,因證候的虛實而異。

實證治宜清濕熱,散瘀結,利氣機而通利水道;虛證治宜補脾腎,助氣化,使氣化得行,小便自通。

同時,還要根據病因病機,病變在肺在脾在腎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不可濫用通利小便之品。

此外,尚可根據「上竅開則下竅自通」的理論,用開提肺氣法,開上以通下,即所謂「提壺揭蓋」之法治療。

 

若小腹脹急,小便點滴不下,內服藥物緩不濟急時,應配合導尿或針灸以急通小便。

 

分證論治

 

.膀胱濕熱

 

症状:小便點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滿,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飲,或大便不暢,苔根黃膩,舌質紅,脈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利小便。

 

方藥:八正散。

 

方中木通、車前子、篇蓄、瞿麥通閉利小便,山梔清化三焦濕熱,滑石、甘草清利下焦之濕熱,大黃通便瀉火,清熱解毒。

若舌苔厚膩者,可加蒼朮、黃柏,以加強其清化濕熱的作用;若兼心煩,口舌生瘡糜爛者,

可合導赤散,以清心火,利濕熱;若濕熱久戀下焦,

又可導致腎陰灼傷而出現口乾咽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光紅,

可改用滋腎通關丸加生地、車前子、川牛膝等,以滋腎陰,清濕熱而助氣化;

若因濕熱蘊結日久,三焦氣化不利,症現小便量極少或無尿,面色晦滯,舌質暗紅有瘀點、瘀斑,

胸悶煩躁,小腹脹滿,噁心泛嘔,口中尿臭,甚則神昏等,系尿毒人血,上攻於心腦,

治宜降濁和胃,清熱化濕,通閉開竅,佐以活血化瘀,

方用黃連溫膽湯加大黃、丹參、生蒲黃、澤蘭、白茅根、木通,以及清開靈注射液等。

 

.肺熱壅盛

 

症状:全日總尿量極少或點滴不通,咽干,煩渴欲飲,呼吸急促或咳嗽,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肺熱,利水道。

 

方藥:清肺飲。

 

本方出自《證治匯補》,適用於熱在上焦肺經氣分而導致的渴而小便閉澀不利。

肺為水之上源,方中以黃芩、桑白皮清泄肺熱,源清而流自潔;

麥冬滋養肺陰,上源有水水自流;車前子、木通、山梔、茯苓清熱而利小便。

 

可加金銀花、連翹、虎杖、魚腥草等以增清肺解毒之力。

若症見心煩,舌尖紅,口舌生瘡等,乃為心火旺盛之徵象,可加黃連、竹葉等以清瀉心火;

若大便不通,可加杏仁、大黃以宣肺通便,通腑泄熱;

若口渴引飲,神疲氣短,為氣陰兩傷之象,可合大劑生脈散,以益氣養陰;

若兼表證而見頭痛,鼻塞,脈浮者,可加薄荷、桔梗以解表宣肺。

 

.肝鬱氣滯

 

症状: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脅腹脹滿,情志抑鬱,或多煩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

 

治法:疏利氣機,通利小便。,

 

方藥:沉香散。

 

方用沉香、橘皮疏達肝氣,當歸、王不留行行氣活血,石韋、冬葵子、滑石通利水道,白芍、甘草柔肝緩急。

若肝鬱氣滯症状重,可合六磨湯加減,以增強其疏肝理氣的作用;若氣鬱化火,而見舌紅,苔薄黃者,可加丹皮、山梔等以清肝瀉火。

 

.尿道阻塞

 

症状:小便點滴而下,或尿細如線,甚則阻塞不通,小腹脹滿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

 

治法:行瘀散結,通利水道。

 

方藥:代抵當丸。

 

方中歸尾、穿山甲、桃仁、大黃、芒硝通瘀散結,生地涼血滋陰,肉桂助膀胱氣化以通尿閉,用量宜小,以免助熱傷陰。

若瘀血現象較重,可加紅花、川牛膝、三棱、莪術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

若病久血虛,面色不華,治宜養血行瘀,可加黃芪、丹參、赤芍;

若一時性小便不通\脹閉難忍,可加麝香009-015g置膠囊內吞服,以急通小便,

此藥芳香走竄,能通行十二經,傳遍三焦,藥力較猛,切不可多用,以免傷人正氣,孕婦忌服;

若由於尿路結石而致尿道阻塞,小便不通,

可加用金錢草、雞內金、冬葵子、篇蓄、瞿麥以通淋利尿排石,或參考「淋證」一節治療。

 

.脾氣不升

 

症状:時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氣短,語聲低微,小腹墜脹,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質淡,脈弱。

 

治法:益氣健脾,升清降濁,化氣利尿。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

 

方中人蔘、黃芪益氣;白朮健脾運濕;桂枝通陽,以助膀胱之氣化;

升麻、柴胡升清氣而降濁陰;豬苓、澤瀉、茯苓利尿滲濕,諸藥配合,共奏益氣健脾,升清降濁,化氣利尿之功。

 

若氣虛及陰,脾陰不足,清氣不升,氣陰兩虛,症見舌質紅,可改用補陰益氣煎;

若脾虛及腎,而見腎虛證候者,可加用濟生腎氣丸,以溫補脾腎,化氣利尿。小便澀滯者,可合滋腎通關丸。

 

.腎陽衰憊

 

症状: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觥白,神氣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軟無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而弱。

 

治法:溫補腎陽,化氣利尿。

 

方藥:濟生腎氣丸。

 

方中肉桂、附子補下焦之陽,以鼓動腎氣;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

牛膝、車前子補腎利水,故本方可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使小便得以通利。

若兼有脾虛證候者,可合補中益氣湯或春澤湯,以補中益氣,化氣行水;

若老人精血俱虧,病及督脈,而見形神萎頓,腰脊酸痛,治宜香茸丸,以補養精血、助陽通竅;

若因腎陽衰憊,命火式微,致三焦氣化無權,濁陰不化,症見小便量少,甚至無尿,頭暈頭痛,

噁心嘔吐,煩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溫補脾腎,和胃降逆。

 

對於尿瀦留的癃閉患者,除內服藥物治療外,尚可用外治法治療:

 

1.取嚏或探吐法打噴嚏或嘔吐,前者能開肺氣,後者能舉中氣而通下焦之氣,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通利小便方法。

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簽,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有的用皂角粉末03-06g,鼻吸取嚏。

 

2.外敷法可用蔥白500g,搗碎,人麝香少許拌勻,分包,先置臍上1包,熱熨約15分鐘,再換1包,以冰水熨15分鐘,交替使用,以通為度。

 

3.導尿法若經過服藥、外敷等法治療無效,而小腹脹滿特甚,叩觸小腹部膀胱區呈濁音,當用導尿法以緩其急。

 

【轉歸預後】

 

癃閉若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治療,初起病「閉」,後轉為「癃」,尿量逐漸增加,是病情好轉的現象,

通過治療完全可能獲得痊癒。如果失治或誤治,初起病「癃」而後轉為病「閉」,為病勢由輕轉重。

若病情發展,臨床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胸悶喘促,噁心嘔吐,煩躁,神昏等症,

是由癃閉轉為關格,若不及時搶救,可以導致死亡。

 

誠如《景岳全書,癃閉》所說:「小水不通是為癃閉,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則上侵脾胃而為脹,

外侵肌肉而為腫,泛及中焦則為嘔,再及上焦則為喘。數日不通,則奔迫難堪,必致危殆。」

一般說來,膀胱有尿者,預後較好。膀胱無水者若病程短,全身狀況較好,預後也尚可;

若病程較長,全身狀況較差者,預後不佳,又見尿毒上攻者,預後極差。

 

【預防與調攝】

 

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保持心情舒暢,切忌憂思惱怒;

消除諸如忍尿,壓迫會陰部,外陰不潔,過食肥甘辛辣,過量飲酒,貪涼,

縱慾過勞等外邪入侵和濕熱內生的有關因素;

積極治療淋證和水腫、尿路及尿路周邊腫瘤等疾病,對防治癃閉均有重要意義。

 

【結語】

 

癃閉是以排尿困難,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點滴而出,甚則小便閉塞不通,點滴全無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病證。

診斷癃閉應確定是膀胱無水症,還是尿瀦留。

若屬膀胱無水症,則應準確測定每日的尿量。

本病需與淋證、關格進行鑒別。癃閉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腎、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關係。

其主要病機為上焦肺之氣不化,肺失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中焦脾之氣不化,脾虛不能升清降濁;

下焦腎之氣不化,腎陽虧虛,氣不化水,或腎陰不足,水府枯竭;

肝鬱氣滯,使三焦氣化不利;尿路阻塞,小便不通。

癃閉的辨證以辨虛實為主,其治療應據「六腑以通為用」的原則,著眼於通。

但通之之法,因證候的虛實而異。實證治宜清濕熱,散瘀結,利氣機而通利水道;

虛證治宜補脾腎,助氣化,使氣化得行,小便自通。

同時,還要根據病因病機,病變在肺在脾在腎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不可濫用通利小便之品。

內服藥物緩不濟急時,應配合導尿或針灸以急通小便。

 

【文獻摘要】

 

《素問.奇病論篇》:「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陽明司天之政,……民病……癃閉。」

 

《備急千金要方.膀胱腑》:「胞囊者,腎膀胱候也,貯津液並尿。若臟中熱病者,胞澀,小便不通,

……為胞屆僻,津液不通。以蔥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即愈。」

 

《景岳全書.癃閉》:「夫膀胱為藏水之府,而水之人也,由氣以化水,故有氣斯有水;

水之出也,由水以達氣,故有水始有溺,經曰氣化則能出矣。

蓋有化而入,而後有化而出,無化而出,必其無化而人,是以其入其出皆由氣化,此即本經氣化之義,非單以出者言氣化也。

然則水中有氣,氣即水也;氣中有水,水即氣也。

今凡病氣虛而閉者,必以真陽下竭,元海無根,水火不交,陰陽否隔,所以氣自氣而氣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

氣不化水則水府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則浸漬腐敗者有之,氣既不能化,而欲強為通利,果能行乎?

陰中已無陽,而再用苦寒之劑能無甚乎?……

當辨其臟器之寒熱。若素無內熱之氣者,是必陽虛無疑也,或病未至甚,

須常用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湯丸或壯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氣,隨宜用之,自可漸杜其源;

若病已至甚,則必用八味丸料或加減金匱腎氣湯大劑煎服,庶可挽回。

……若素稟陽臟內熱,不堪溫補,而小便閉絕者,此必真陰敗絕,無陰則陽無以化,水虧證也,

治宜補陰抑陽,以化陰煎之類主之;或偏於陽亢而水不制火者,如東垣之用滋腎丸亦可。」

 

《證治匯補.癃閉》:「有熱結下焦,壅塞胞內,而氣道澀滯者;有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而氣化不施者;

有脾經濕熱,清氣鬱滯,而濁氣不降者;有痰涎阻結,氣道不通者;

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經忿怒,氣閉不通者;有脾虛氣弱,通調失宜者。

……一身之氣關於肺,肺清則氣行,肺濁則氣壅。

 

故小便不通,由肺氣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氣為主,並參他症治之。

若肺燥不能生水,當滋腎滌熱。夫滋腎滌熱,名為正治;清金潤燥,名為隔二之治;

燥脾健胃,名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滲大腸,小腸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

有氣滯不通,水道因而閉塞者,順氣為急。實熱者,非咸寒則陽無以化。

虛寒者,非溫補則陰無以生。痰閉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導兼行。脾虛氣陷者,升提中氣。下焦陽虛者,溫補命門。」

 

【現代研究】

 

.中醫藥治療前列腺增生症的臨床研究

 

陶氏從宣通升降著眼,益氣固本化瘀著手,運用通調解癃湯

(黃芪、桔梗、升麻、當歸尾、桃仁、王不留行、荷葉、牛膝、車前草、茯苓、甘草梢等),

臨床時隨症加減,治療老年前列腺肥大症51例,結果顯效32例(小便通暢如常,症状消失,前列腺縮小),

有效14例(小便雖通暢,但時間較長,症状有減輕),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2%[黑龍江中醫藥1992;(3):15L

崔氏採用補氣益腎祛瘀法治療前列腺增生58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內服藥物主要有:黃芪、党參、肉蓯蓉、山茱萸、王不留行、路路通、桃仁、赤芍、三七末(沖),

每日劑,並隨症加減,2個月為一療程。結果痊癒39例,好轉17例,無效2例。

58例中,54例直腸指檢前列腺側葉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中央溝變淺。

用上述方法治療有效率達965%,前列腺側葉有15例恢復至正常水平,39例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認為補氣、益腎、祛瘀法治療前列腺增生系從治本著手[中醫雜誌1994354):224)。

 

潘氏等採用穴位電子脈沖和藥物離子導人法治療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0例,隔日1次,持續3個月。

結果提示前列腺體積縮小率為467%,殘餘尿減少率為667%,總有效率833%(上海中醫藥.雜誌1993;(11):27)。

 

.中醫藥治療尿瀦留的臨床研究

 

傅氏用益氣利尿湯治療產後小便不通30例,益氣利尿湯

由黃芪、党參、升麻、甘草、桔梗、白朮、車前子、豬苓、澤瀉、烏藥組成,服藥後1-2天排尿通利者14例,

服藥3天排尿通利者10例,服藥4天排尿通利者5例,無效1例[湖北中醫雜誌1991133):11

信郭氏報導用萊菔子log炒熟1次吞服,治療排尿功能障礙療效滿意,使用方便[中醫雜誌199839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