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痛

妊娠期間,出現以小腹疼痛為主的病症,稱為「妊娠腹痛」,亦稱「胞阻」。

 

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見病,若不伴有下血症狀,一般預後良好。若痛久不止,病勢日進,也可損傷胎元,甚則發展為墮胎、小產。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主要是胞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為實,不榮而痛為虛。常見分型有血虛、虛寒、氣鬱等。

 

一、血虛

 

孕婦素體血虛,或失血過多,或脾虛化源不足而血虛,血虛則胞脈失養,以致腹痛。

 

二、虛寒

 

孕婦素體陽虛,陰寒內生,不能生血行血,胞脈失於溫煦,更致氣血運行不暢,胞脈受阻,因而發生腹痛。

 

三、氣鬱

 

孕婦素性抑鬱,或為情志聽傷,氣鬱則血行不暢,胞脈阻滯,不通則痛,因而腹痛。

 

[辨證論治]

 

辨證主要根據腹痛的性質和程度,結合兼症及舌脈特點辨其虛實。本病治法以調理氣血為主,使胞脈氣血暢通,則其痛自止。

 

一、血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小腹綿綿作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滑。

 

證候分析:素體血虛,孕後血聚養胎而愈虛,血虛胞脈失養,故小腹綿綿作痛;血虛髓海失養,則頭暈;

血不養心,則心悸;神不安舍,則少寐多夢;血虛不能上榮於面,故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滑,為血虛之徵。

 

治療法則:補血養血,止痛安胎。

 

方藥舉例: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去澤瀉,加党參。

 

當歸、白芍、川芎、白朮、茯苓、澤瀉

 

方中當歸、川芎養血活血,行血中之滯;白芍養血緩急止痛;党參、白朮、茯苓健脾益氣以資生化之源。

全方使氣充而血沛,氣血運行調暢,以收胎安痛止之效。

 

若血虛甚者,酌加枸杞子、制首烏、菟絲子滋腎養血,濡養胞脈;心悸失眠者,酌加酸棗仁、龍眼肉、五味子養血寧心安神。

 

二、虛寒型

 

主要證候:妊娠小腹冷痛,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倦怠無力,面色光白,舌淡,苔白,脈細滑。

 

證候分析:素體陽虛,孕後胞脈失於溫煦,故小腹冷痛,喜溫喜按;中陽不振,則倦怠無力;陽氣不能外達,故形寒肢冷:

面色觥白。舌淡,苔白,脈細滑,為虛寒之徵。

 

治療法則:暖宮止痛,養血安胎。

 

方藥舉例:膠艾湯(《金匱要略》)。

 

阿膠、艾葉、當歸、川芎、白芍、乾地黃、甘草

 

方中艾葉暖宮止痛;當歸、川芎養血行滯;白芍、甘草緩急止痛;阿膠、乾地黃養血安胎。全方共奏暖宮止痛,養血安胎乏效。

 

若腎陽虛衰,兼腰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補骨脂以溫腎助陽,使陰寒消散,氣血流暢,則腹痛可止。

 

三、氣鬱型

 

主要證候:妊娠小腹脹痛,情志抑鬱,或煩躁易怒,伴胸脅脹滿,舌紅,苔薄,脈弦滑。

 

證候分析:素性憂鬱,肝失條達,氣機不暢,孕後胞脈阻滯,故小腹脹痛;氣滯肝脈,故胸脅脹滿;

氣鬱無以宣達,氣機木暢,故情志抑鬱,或煩躁易怒。舌紅,苔薄,脈弦滑,為肝鬱氣滯之徵。

 

治療法則:舒肝解郁,止痛安臍。

 

方藥舉例:逍遙散加蘇梗、陳皮。

 

若郁而化熱者,酌加梔子、黃芩清熱涼血,和營止痛。

 

異位妊娠

 

凡孕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發育,稱為。異位妊娠」,亦稱「宮外孕」。但兩者含義稍有不同,宮外孕指子宮以外的妊娠,

如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闊韌帶妊娠;異位妊娠指孕卵位於正常著。

 

床部位之外的妊娠,還可包括宮頸妊娠、間質部妊娠及子宮殘角妊娠。因此異位妊娠(圖10-1)的名稱含義更廣。

 

中醫學文獻中沒有「異位妊娠」和「宮外孕」的病名,但在「停經腹痛」、「少腹瘀血」、「經漏」、「經閉」及

「症瘕」等病證中有類似症状的描述。

 

異位妊娠中以輸卵管妊娠為最常見,約佔90-95%,故本節以其為例敘述。

當輸卵管妊娠破裂後,可造成急性腹腔內出血,發病急,病情重,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症之一。

 

1.輸卵管壺腹部妊娠

 

2.輸卵管峽部妊娠

 

3.輸卵管間質部妊娠

 

4.輸卵管傘部妊

 

5.卵巢妊娠

 

6.宮頸妊娠

 

7.腹腔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與少腹宿有瘀滯,沖任不暢,或先天腎氣不足等有關。由於孕卵未能移行胞宮,在輸卵管內發育,以致脹破脈絡,

陰血內溢於少腹,發生血瘀、血虛、厥脫等一系列證候。

 

一、氣虛血瘀

 

素稟腎氣不足,或早婚、房事不節,損傷腎氣,或素體虛弱,飲食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氣虛運血無力,血行瘀滯,

以致孕卵不能及時運達胞宮,而成宮外孕。

 

二、氣滯血瘀

 

素性抑鬱,或忿怒過度,氣滯而致血瘀,或經期產後,余血未盡,不禁房事,或感染邪毒,以致血瘀氣滯,氣滯血瘀,

胞脈不暢,孕卵阻滯,不能運達胞宮,而成宮外孕。

 

西醫學認為,慢性輸卵管炎是輸卵管妊娠的主要原因。炎症可造成輸卵管粘連、管腔狹窄、管形扭曲及管壁肌肉蠕動減弱等,

妨礙孕卵的通過和順利輸送。此外,輸卵管發育不良或畸形、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內腫瘤壓迫或牽引、

孕卵外游及輸卵管結紮後再通等,均可使孕卵的正常運行受阻或輸送延遲,不能按時到達宮腔,而在輸卵管內著床,形成輸卵管妊娠。

 

輸卵管妊娠時,由於管壁薄弱,管腔狹小,胚胎絨毛直接侵蝕輸卵管肌層,當孕卵生長發育到一定程度時,即可發生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

 

輸卵管妊娠破裂多發生於輸卵管峽部妊娠,輸卵管妊娠流產多發生於壺腹部妊娠。無論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

由於血管開放,持續或反覆的大量出血,可以形成輸卵管內、盆腔、腹腔血腫,嚴重時引起休克,危及生命。

偶爾流產或破裂後的胚胎存活,繼續在腹腔內生長發育,成為繼發性腹腔妊娠。

若輸卵管妊娠破損後,病程較長,胚胎死亡,血塊機化與周圍組織粘連,可形成陳舊性宮外孕。

 

當輸卵管妊娠時,子宮可增大變軟,內膜蛻膜樣變,當胚胎死亡時,蛻膜可整塊排出,稱為蛻膜管型。

 

[辨證論治]

 

宮外孕辨證主要是少腹血瘀之實證,治療始終以活血化瘀為主。

 

本病辨證治療的重點是隨著病情的發展,動態觀察治療,並在有輸血、輸液及手術準備的條件下進行服藥。

 

一、未破損期

 

指輸卵管妊娠尚未破損者。

 

主要證候:停經後可有早孕反應,或下腹一側有隱痛,雙合診可觸及一側附件有軟性包塊,有壓痛,尿妊娠試驗為陽性,脈弦滑。

 

證候分析:停經妊娠,故可有早孕反應;孕卵於輸卵管內種植髮育,氣機阻滯,故患側有包塊、壓痛,及下腹患側隱痛。脈弦滑為瘀阻之徵。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消症殺胚。

 

方藥舉例:宮外孕Ⅱ號方(山西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方)。

 

丹參15g 赤芍15g 桃仁9g 三棱36g 莪術36g

 

方中丹參、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三棱、莪術消症散結。

 

殺胚問題:輸卵管妊娠尚未破損,胚胎存活,因此,確切地殺死胚胎是非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

有學者認為在中藥中加用蜈蚣、全蠍有殺胚作用,尚須進一步觀察證實。

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殺胚,一般5-7天可收到效果,但必須嚴格使用程序,防止過敏反應。

現在有人觀察用息隱(米非司酮)殺胚,也有用MTX5-FU進行殺胚(要嚴格掌握劑量)。

由於B超掃描、pHCG測定和腹腔鏡的應用,使宮外孕早期診斷、治療監測及非手術治療成功率提高到一個的水平。

 

二、已破損期

 

指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者。臨床有休克型、不穩定型及包塊型。

 

(1)休克型

 

輸卵管妊娠破損後引起急性大量出血。臨床有休克徵象者。

 

主要證候:突發下腹劇痛,面色蒼白,四肢厥逆,或冷汗淋漓,噁心嘔吐,血壓下降或不穩定,有時煩躁不安,

脈微欲絕或細數無力,並有腹部及婦科檢查的體征(詳見診斷部分的有關內容);

 

證候分析:孕卵停滯於胞宮之外,脹破脈絡,故突發下腹劇痛;絡傷內崩,陰血暴亡,氣隨血脫,則面色蒼白,

四肢厥逆,冷汗淋漓;亡血心神失養,故煩躁不安:脈微欲絕或細數無力,為陰血暴亡,陽氣暴脫之徵。

 

治療法則:益氣固脫,活血祛瘀。

 

方藥舉例: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合宮外孕I號方(山西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方)。

 

生脈散:人蔘(重用人蔘)麥冬五味子

 

宮外孕I號:丹參赤芍桃仁

 

方中人蔘大補元氣以固脫;麥冬、五味子養陰斂汗而生津;丹參、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以消積血。

 

對於休克型患者,應立即吸氧、輸液,必要時輸血,配合中藥生脈散積極搶救,補足血容量,

糾正休克後即加服宮外孕I號方活血化瘀,並及早防治兼證。若四肢厥逆者,酌加附子回陽救逆;

大汗淋漓不止者,酌加山茱萸斂汗澀精氣;內出血未止者,酌加三七化瘀止血。

 

(2)不穩定型

 

輸卵管妊娠破損後時間不長,病情不夠穩定,有再次發生內出血可能者。

 

主要證候:腹痛拒按,腹部有壓痛及反跳痛,但逐漸減輕,可觸及界線不清的包塊.兼有少量陰道流血,血壓平穩,脈細緩。

 

證候分析:脈絡破損,傷絡而血溢,血不循經成瘀,瘀血阻滯不通,則腹痛拒按;瘀血內阻,新血不得歸經,故有陰道流血;

氣血驟虛,脈道不充,故脈細緩。

 

治療法則:活血祛瘀為主。

 

方藥舉例:宮外孕I號方(見休克型)。

 

一般不必加減。若兼氣血兩虛,心悸氣短者,酌加党參、黃芪、當歸以益氣養血,則氣旺而血易行,以助消瘀之功。

後期有血塊形成者,可加三棱、莪術消瘕瘕積聚,但用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

此期仍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再次內出血的可能,做好搶救休克的準備。

 

(3)包塊型

 

指輸卵管妊娠破損時間較長,腹腔內血液已形成血腫包塊者。

 

主要證候:腹腔血腫包塊形成,腹痛逐漸減輕,可有下腹墜脹或便意感,陰道出血逐漸停止,脈細澀。

 

證候分析:絡傷血溢於少腹成瘀,瘀積成症,故腹腔血腫包塊形成;瘕塊阻礙氣機,則下腹脹痛或墜脹。脈細澀為瘀血內阻之徵。

 

治療法則:破瘀消瘕。

 

方藥舉例:宮外孕Ⅱ號方(見未破損期)。

 

為加快包塊吸收,可輔以消瘕散(經驗方)。

 

千年健60g川斷120g追地風花椒各60g五加皮白芷桑寄生各120g艾葉500g透骨草250g羌活獨活各60g赤芍歸尾各120g血竭乳香沒藥各60g

 

上藥共為末,每250g為一份,紗布包,蒸15分鐘,趁熱外敷,每日-2次,10天為一療程。

 

兼證的處理:最多見及最重要的兼證是腑實證,表現為腹脹便秘,胃脘不適,腹痛拒按,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①屬熱實者,於主方中加大黃、芒硝清熱瀉下。

 

②屬寒實者,用九種心痛丸(《金匱要略》)。

 

附子9g、人蔘、乾薑、吳茱萸、狼牙、巴豆霜,各3g

 

上藥共為末,煉蜜丸如豌豆大,每次-10粒。

 

③寒熱夾雜者,可用大黃、芒硝,佐以適量肉桂。

 

④在疏通胃腸的同時加枳實、厚朴各3-9g,以治療或預防胃脘部脹痛。

 

手術治療:輸卵管妊娠確診後,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止血迅速。如有下列情況,可立即進行手術。

 

①停經時間較長,疑為輸卵管間質部或殘角子宮妊娠。

 

②內出血多而休克嚴重,雖經搶救而不易控制者。

 

③妊娠試驗持續陽性,包塊繼續長大,而殺胚藥無效者。

 

④願意同時施行絕育者。

 

胎漏

妊娠期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而無腰酸腹痛者,稱為「胎漏」,亦稱「胞漏」或「漏胎」等。

 

本病發生在妊娠早期,類似於西醫學的先兆流產。經過治療出血迅速停止,兼症消失,多能繼續妊娠。

反之,若陰道流血逐漸增多,兼症加重,結合有關檢查,確屬胎墮難留者,切不可再行安胎,宜以去胎益母為要。

本病若發生在妊娠中、晚期,則類似於西醫學的前置胎盤,診療中應予以高度重視。

 

[病因病機]

 

主要機理是沖任不固,不能攝血養胎。常見分型有腎虛、氣虛、血熱等。

 

一、腎虛

 

孕婦先天腎氣不足,或房事不節,損傷腎氣,腎虛則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血,以致胎漏下血。

 

二、氣虛

 

孕婦素體虛弱,或飲食勞倦傷脾,或久病傷氣,氣虛則沖任不固,血失統攝,致胎漏下血。

 

三、血熱

 

孕婦素體陽盛,或七情鬱結化熱,或外感邪熱,或陰虛生內熱,熱擾沖任,迫血妄行,遂為胎漏。

 

[辨證論治]

 

辨證時要根據陰道流血的量、色、質及其兼症、舌脈等綜合分析始能確診。

治療大法以止血安胎為主,並根據不同的證型分別採用補腎、益氣、清熱等法。

遣方用藥時不宜過用滋膩、溫燥、苦寒之品,以免影響氣血的生化與運行,有礙胎兒發育。

 

一、腎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陰道少量下血,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滑無力。

 

證候分析:腎氣虛沖任不固,血海不藏,故孕後陰道少量下血,色淡質稀;腎虛髓海不足,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腎虛氣化失常,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舌淡,苔白,脈沉滑無力,為腎虛之徵。

 

治療法則:補腎固沖,止血安胎。

 

方藥舉例: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加艾葉炭。

 

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

 

方中菟絲子補腎益精安胎;桑寄生、續斷固腎壯腰以系胎;阿膠、艾葉炭養血止血安胎。

全方重在補益腎氣,固攝沖任,腎氣足則沖任固而胎漏自止。

 

兼氣虛下墜甚者,酌加党參、黃芪益氣安胎。

 

二、氣虛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陰道少量下血,色淡紅,質稀薄,神疲肢倦,氣短懶言,面色胱白,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證候分析:氣虛沖任不固,攝血無力,因而陰道不時少量下血;氣虛火衰不能化血為赤,故血色淡紅而質稀薄;

氣虛中陽不振,故神疲肢倦,氣短懶言;氣虛陽氣不布,故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為氣虛之徵。

 

治療法則:益氣養血,固沖止血。

 

方藥舉例:固下益氣湯(《臨證指南醫案》)。

 

人蔘、白朮、熟地、阿膠、白芍、炙甘草、砂仁、艾葉炭

 

方中人蔘、白朮、炙甘草補中益氣,固攝沖任;熟地、白芍補血以濡養胎元;阿膠、艾葉炭養血止血安胎;

砂仁理氣安胎,且使補而不滯。全方有益氣養血,固沖止血之效。

 

三、血熱型

 

主要證候:妊娠期,陰道下血,色深紅或鮮紅,質稠,心煩少寐,口渴飲冷,溲黃便結,面紅唇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邪熱內盛,熱擾沖任,迫血妄行,故陰道下血而色深紅或鮮紅,質稠;熱擾心神,故心煩少寐;

熱傷津液,故口渴飲冷,溲黃便結;熱邪上擾,故面紅唇赤。舌紅,苔黃,脈滑數,也為邪熱內盛之徵。

 

治療法則:清熱涼血,固沖止血。

 

方藥舉例:加味阿膠湯(《醫宗金鑒》)去當歸。

 

阿膠、艾葉、生地、白芍、當歸、杜仲、白朮、黑梔子、側柏葉、黃芩

 

方中黑梔子、側柏葉、黃芩清熱止血安胎;生地、白芍養血涼血安胎;杜仲、白朮補腎健脾以固胎;

阿膠、艾葉養血止血安胎。全方有清熱涼血,止血安胎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