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身痛

 

產褥期內,出現肢體、關節酸痛、麻木、重著者,稱為.「產後身痛」,亦稱「遍身痛」、「產後關節痛」。

 

本病類似於西醫學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痛。

 

本病的發生與產後營血虧虛或風寒濕邪稽留有關。

 

一、血虛

 

素體血虛,產後失血過多,陰血虧虛,四肢百骸、筋脈關節失養,則肢體麻木、酸痛。

 

二、血瘀

 

產後惡露去少,瘀血留滯於經絡、筋骨之間,氣血運行受阻,故使身痛。

 

三、外感

 

產後百節空虛,衛表不固,腠理不密,起居不慎,風寒濕邪乘虛而人,客於經絡、關竅。

 

治療法則:養血祛風,散寒除濕。

 

方藥舉例:獨活寄生湯(《千金要方》)。

 

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當歸、川芎、白芍、乾地黃、桂心、茯苓、杜仲、人蔘、牛膝、甘草

 

方中四物湯養血和血;人蔘、茯苓、甘草益氣固表;獨活、秦艽、防風祛風除濕止痛;

桂心、細辛溫經散寒止痛,杜仲、年膝、桑寄生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全方扶正祛邪,有養血益氣。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之效。

 

惡露不絕

 

產後惡露持續3周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為「惡露不絕」,又稱「惡露不盡」、「惡露不止」。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產後晚期出血。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主要為沖任不固:惡露乃血所化,出於胞中而源於血海,氣虛沖任不固,

或血熱損傷沖任,或血瘀沖任,血不歸經,均可導致惡露不絕。

 

一、氣虛

 

素體虛弱,產時氣隨血耗,其氣益虛,或產後操勞過早,損傷脾氣,中氣虛陷,沖任失固,血失統攝,以致惡露日久不止。

 

二、血熱

 

產婦素體陰虛,因產亡血傷津,營陰更虧,陰虛則內熱,或產後過食辛辣溫燥之品,或肝氣鬱滯,久而化熱,熱傷沖任,迫血妄行,而致惡露不絕。

 

三、血瘀

 

產後胞宮、胞脈空虛,寒邪乘虛而入,血為寒凝,結而成瘀,或七情內飭,氣滯而血瘀,瘀阻沖任,新血難安,以致惡露淋漓不絕。

 

[辨證論治]

 

辨證應以惡露的量、色、質、氣味等辨別寒、熱、虛、實。如惡露量多,色淡,質稀,無臭氣者,多為氣虛;

色紅或紫,粘稠而臭穢者,多為血熱;色黯有塊者,多為血瘀。當然也要結合全身症状。

治療應遵循虛者補之、瘀者攻之、熱者清之的原則分別施治,且不可輕用固澀之劑,以致助邪,變生他病。

 

一、氣虛型

 

主要證候:

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多,色淡紅,質稀,無臭味,精神倦怠,四肢無力,氣短懶言,小腹空墜,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脈緩弱。

 

證候分析:氣虛統攝無權,沖任不固,則惡露過期不止,血量較多;血失氣化,則色淡,質稀,無臭味;

氣虛中陽不振,則精神倦怠,四肢無力,氣短懶言;中氣不足,失於提挈,則小腹空墜;

氣虛清陽不升,則面色光白。舌淡,苔薄白,脈緩弱,為氣虛之徵。

 

治療法則:益氣攝血。

 

方藥舉例:補中益氣湯加阿膠、艾葉、烏賊骨。

 

二、血熱型

 

主要證候:產後惡露過期不止,量較多,色深紅,質稠粘,氣臭穢,口燥咽干,面色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無力。

 

證候分析:產後營陰耗損,虛熱內生,氣鬱化熱或感熱邪,熱擾沖任,迫血妄行,故惡露過期不止,量較多;

血被熱灼,則色深紅,質稠粘,氣臭穢;虛熱上浮,故面色潮紅;陰液不足,則口燥咽干。舌紅,苔少,脈細數無力,為陰虛內熱之徵。

 

治療法則:養陰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舉例:保陰煎加煅牡蠣、炒地榆。

 

若兼乳房、少腹脹痛,心煩易怒,惡露中夾有血塊,口苦咽干,脈弦數者,此屬肝鬱血熱之證。

治宜疏肝解郁,清熱止血,方用丹梔逍遙散。

 

三、血瘀型

 

主要證候:產後惡露過期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塊下痛減,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澀。

 

證候分析:瘀血阻滯沖任,新血不得歸經,則惡露過期不止,淋漓量少,色黯有塊;瘀血內阻,不通則痛,故小腹疼痛拒按;

塊下瘀滯稍通,故使痛減。舌紫黯,脈弦澀,為瘀血阻滯之徵。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理血歸經。

 

方藥舉例:生化湯加牡蠣、茜草、三七。

 

若兼口乾咽燥,舌紅,脈弦數者,酌加地榆、黑黃柏以清熱止血。

 

產後小便不通

 

產後小便點滴而下,甚或閉塞不通,小腹脹急疼痛者,稱為「產後小便不通」。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產後尿瀦留,以初產婦、難產、產程長及手術助產者多見,是產後常見疾病之一。

 

[病因病機]

 

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賴膀胱氣化的調節,膀胱氣化不利,可致小便不通。常見分型有氣虛、腎虛、氣滯、血瘀。

 

一、氣虛

 

素體虛弱,產時勞力傷氣,或失血過多,氣隨血耗,以致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膀胱氣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二、腎虛

 

稟賦薄弱,元氣不足,復因分娩損傷腎氣,以致腎陽不振,氣化失司,膀胱氣化不利,致令小便不通。

 

三、氣滯

 

產後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氣機阻滯,清濁升降失常,膀胱氣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四、血瘀

 

多因滯產,膀胱受壓過久,氣血運行不暢,膀胱氣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辨證論治]

 

產後小便不通有虛、實之別。治療時,虛者宜補氣溫陽以化之,實者宜疏利決瀆以通之。

 

一、氣虛型

 

主要證候:產後小便不通,小腹脹急疼痛,精神萎靡,氣短懶言,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脈緩弱。

 

證候分析: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膀胱氣化不利,則產後小便不通;

脬中尿液滯留而不得下行,則小腹脹急疼痛;氣虛中陽不振,故精神萎靡,氣短懶言;清陽不升則面色光白。

舌淡,苔薄白,脈緩弱,為氣虛之徵。

 

治療法則:益氣生津,宣肺行水。

 

方藥舉例:補氣通脬飲(《女科輯要》)。

 

黃芪、麥冬、通草

 

方中黃芪補益脾肺之氣,氣旺則水行;麥冬養陰滋液;通草甘淡利小便。全方共奏益氣生津利尿之功。

 

若汗多不止,咽干口渴者,酌加沙參、葛根以生津益肺;伴腰膝酸軟者,酌加杜仲、巴戟天以補腎壯腰膝。

 

二、腎虛型

 

主要證候:產後小便不通,小腹脹急疼痛,坐臥不寧,腰膝酸軟,面色晦黯,舌淡,苔薄潤,脈沉細無力,尺脈弱。

 

證候分析:素體腎虛,因產腎氣受損,腎陽不振,不能化氣行水,膀胱氣化不利,故令小便不通;

尿蓄膀胱不得出,故令小腹脹急疼痛,坐臥不寧;腰為腎之外府,腎主骨,腎虛失養,則腰膝酸軟。

面色晦黯,舌淡,苔薄潤,脈沉細無力,尺脈弱,為腎陽虛之徵。

 

治療法則:補腎溫陽,化氣行水。

 

方藥舉例: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炮附子、茯苓、澤瀉、山茱萸、炒山藥、車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黃

 

方中附子、官桂溫腎助陽;熟地、山藥、山茱萸補腎滋陰;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利水通溺;

丹皮瀉腎中伏火。諸藥合用有補腎陽,益腎陰,助氣化,通小便之功效。

 

若腰痛甚者,酌加巴戟天、炒杜仲、續斷以補腎強腰;小腹下墜者,酌加黃芪、党參、升麻以益氣昇陽。

 

三、氣滯型

 

主要證候:產後小便不通,小腹脹痛,情志抑鬱,或胸脅脹痛,煩悶不安,舌象正常,脈弦。

 

證候分析:因產後情志不遂,肝鬱氣滯,致清濁升降之機壅滯,膀胱氣化不利,故小便不通,尿液瀦留,久之則小腹脹痛;

肝氣鬱滯,失其條達,故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煩悶不安。舌象正常,脈弦,為氣滯之徵。

 

治療法則:理氣行滯,行水利尿。

 

方藥舉例:木通散(《婦科玉尺》)。

 

枳殼、檳榔、木通、滑石、冬葵子、甘草

 

方中枳殼、檳榔理氣行滯,氣行則水行;木通、滑石、冬葵子利水通小便;甘草和中。

 

諸藥合用有理氣行滯,調暢氣機,通利小便之效。

 

四、血瘀型

 

主要證候:產後小便不通,小腹脹滿刺痛,乍寒乍熱,舌黯,苔薄白,脈沉澀。

 

證候分析:因難產,產程過長,膀胱受壓,氣血循行受阻,瘀血阻滯,氣機不暢,則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通;

尿瀦膀胱不得出,則令小腹脹滿刺痛;瘀血內阻,陰陽乖格,故乍寒乍熱。舌黯,苔薄白,脈弦澀,為血瘀之徵。

 

治療法則:養血活血,祛瘀利尿。

 

方藥舉例:加味四物湯(《醫宗金鑒》)。

 

熟地、白芍、當歸、川芎、蒲黃、瞿麥、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方中熟地、白芍養血緩急止痛;當歸、川芎養血活血;蒲黃、桃仁、牛膝活血祛瘀止痛;木香宣通氣機;

瞿麥、滑石、木通、草梢通利小便。

 

缺乳

 

哺乳期間,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稱為「缺乳」,亦稱「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病因病機]

 

發病機理一為化源不足,二為瘀滯不行。常見分型有氣血虛弱、肝氣鬱滯。

 

一、氣血虛弱

 

素體氣血虛弱,復因產時失血耗氣,氣血虧虛,或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以致氣血虛弱無以化乳,則產後乳汁甚少或全無。

 

二、肝鬱氣滯

 

索性抑鬱,或產後七情所傷,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血失調,以致經脈澀滯,阻礙乳汁運行,因而缺乳。

 

[辨證論治]

 

缺乳有虛實兩端。一般乳房柔軟、乳汁清稀者,多為虛證;乳房脹硬而痛,乳汁濃稠者,多為實證。

虛者補氣養血,實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一、氣血虛弱型

 

主要證候:產後乳少,甚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無脹滿感,神倦食少,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細弱。

 

證候分析:氣血虛弱,乳汁化源不足,無乳可下,故乳少或全無;乳腺空虛,故乳房柔軟,無脹滿感;

氣血不足,陽氣不振,脾失健運,故神倦食少;氣虛血少,不能上榮,則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細弱,為氣血不足之徵。

 

治療法則:補氣養血,佐以通乳。

 

方藥舉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人蔘、生黃芪、當歸、麥冬、木通、桔梗、七孔豬蹄

 

方中人蔘、黃芪大補元氣;當歸、麥冬養血滋液;豬蹄補血通乳;木通宣絡通乳;桔梗載藥上行。全方共奏補氣養血,宣絡通乳之效。

 

若納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朮、茯苓、山藥以健脾止瀉。

 

二、肝氣鬱滯型

 

主要證候:產後乳汁澀少,濃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脹硬疼痛,情志抑鬱,胸脅脹悶,食欲不振,

或身有微熱,舌質正常,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數。

 

證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氣機不暢,乳脈淤滯,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澀少;

乳汁淤積,則乳房脹硬、疼痛,乳汁濃稠;肝脈布脅肋,肝氣鬱滯,失於宣達,則胸脅脹悶;

肝氣不舒,則情志抑鬱;木郁克土,脾失健運,則食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熱,則身有微熱。

舌質正常,苔薄黃,脈弦細或弦數,為肝鬱氣滯或化熱之徵。

 

治療法則:疏肝解郁,活絡通乳。

 

方藥舉例:下乳湧泉散(《清太醫院配方》)。

 

當歸、川芎、天花粉、白芍藥、生地黃、柴胡、青皮、漏蘆、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

 

方中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養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蘆活絡下乳;

桔梗、通草宣絡通乳;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疏肝解郁,通絡下乳之效。

 

回乳

產後不需哺乳,或因產婦有疾,不宜授乳,或嬰兒已屆斷奶之時者,可予回乳。

 

(1)麥芽煎

 

炒麥芽60g,煎湯頻服。

 

(2)免懷散(《濟陰綱目》)

 

紅花、赤芍、當歸尾、川牛膝

 

水煎服,連服3劑。

 

(3)朴硝外敷

 

朴硝120g,分裝紗布袋內,置兩乳房外敷,待濕後更換之。

 

婦科雜病

 

凡不屬經、帶、胎、產和前陰疾病範疇,而又與女性解剖、生理特點有密切關係的疾病,稱為「婦科雜病」。

 

常見的婦科雜病有不孕症、子宮脫垂、婦人腹痛、證瘕等。

 

婦科雜病,臨床證候不同,病因病機各異。就病因而論,總結有三:

其一,起居不慎,感受外邪;

其二,臟陰虧少,情志不調;

其三,稟賦不足,氣血虛弱。這些病因作用於機體,導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失調,便產生各種疾病。

 

婦科雜病病情多變,治療必須以臟腑、.經絡、氣血為核心,辨證施治。一般來說,不孕症宜溫養腎氣,調理氣血為主;

子宮脫垂宜補氣升提為主,挾濕熱者又宜清熱滲濕;婦人腹痛宜通調氣血為主,必須按寒、熱、虛、實用藥;

瘕瘕宜理氣散結,破血消瘀,然必察正氣盛衰,酌用攻補。

總之,對婦科雜病的治療,只要從整體觀念出發,施以辨證的治療,可以收到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