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能發育

 

智能發育是指神經心理發育。神經心理發育在嬰幼兒時期大量地反映於日常的行為之中,故有時也稱為行為發育。

了解小兒智能發育規律,可以適時開發智力、及早發現異常,有利於做好兒童保健和治療。

 

(1)感知發育

 

視感知的發育:新生兒短暫地注視和反射地跟隨近距離內緩慢移動的物體;

3個月頭眼協調好;6個月能轉動身體協調視覺;9個月較長時間地看3-35m內的人物活動;

1歲半能注視懸掛在3m處的小玩具;2歲能區別垂直線與橫線,目光跟蹤落地的物體;4歲時視力2040srleHerl表)。

 

聽感知的發育:新生兒出生數天後就能聽到50-90分貝的聲響;3個月轉頭向聲源;

4個月聽到悅耳聲音時微笑;5個月對母親語聲有反應;8個月能區別語聲的意義;

9個月能尋找來自不同高度的聲源;1歲聽懂自己的名字;2歲聽懂簡單的吩咐;4歲聽覺發育已完善。

 

(2)運動發育

 

小兒運動發育有賴於視感知的參與,與神經、肌肉的發育有密切的聯繫。

小兒粗細運動發育的進程:2個月扶坐或側臥時能勉強抬頭;4個月扶著兩手或髖骨時能坐,能握持玩具;

7個月能獨坐片刻,能將玩具從一手換至另一手;8個月扶欄能站立片刻,會爬,會拍手;

10-11個月扶欄獨腳站,攙扶或扶推車可走幾步,能拇、食指對捏取物;

12個月能獨走,彎腰拾東西;18個月走得較穩,能倒退幾步,能有目標地扔皮球;

 

2歲能雙足跳,能用杯子飲水,用勺子吃飯;3歲能跑,並能一腳跳過低的障礙,會騎小三輪車,會洗手;

4歲能奔跑,會爬梯子,基本會穿衣;5歲能單腳跳,會系鞋帶。

 

(3)語言發育

 

語言是表達思想、意識的一種方式。小兒語言發育除了與腦發育關係密切外,還需要有正常的發音器官,並與後天教養有關。

小兒語言發育的進程:1個月能哭;2個月會笑,始發喉音;3個月能咿呀發音;4個月能發出笑聲;

7個月能發出「媽媽」、「爸爸」等複音,但無叫喊親人之意;10個月「媽媽」、「爸爸」成為呼喚親人之意,

.能開始用單詞;12個月能叫出簡單的物品名,如「燈」,能以「汪汪」、「咪咪」等代表狗、貓,能指出鼻子、耳朵;

15個月能說出幾個詞及自己的名字;18個月能指出身體各部分;2歲能用2-3個字組成的名詞表達意思;

3歲能說兒歌,能數幾個數字;4歲能認識3種以上顏色;5歲能唱歌,並能認識簡單的漢字;6-7歲能講故事,學習寫字,準備上學。

 

(4)性格發育

 

性格是意願、毅力、是非判斷、對周圍人物與事物適應能力的情緒反應等特徵的總稱。

 

性格發育在嬰幼兒期常稱為個人—社會性行為發育。性格發育主要包括情緒反應、相依感情、遊戲、違拗性等。

 

新生兒就已表現出不同的氣質,在活動度、敏感、適應性、哺乳、睡眠等規律性方面表現出個人特點。

嬰兒的活動及面部表情很早就受外界刺激的影響,對於哺乳、摟抱、搖晃等具有愉快反應,不愉快則常表現為啼哭。

隨著月齡增長,不愉快逐漸減少。6個月以後已較能忍耐飢餓,9個月後能較久地離開母親。真正的脾氣發作見於3-4歲的幼兒。

 

嬰兒與親人相依感情的建立是社會性心理發育的最早表現。親人在日常生活中對嬰兒生理需要作出及時、

適當的滿足可以促使相依感情的牢固建立。嬰兒在5-6個月時有畏陌生.表現及8-9個月拒讓生人抱,

10-18個月表現最為明顯地與母親分離時的焦慮情緒都與相依感情有關。

 

小兒性格在遊戲中可以得到表現和發展。5-6個月時開始知道與別人玩「躲貓貓」;9-10個月可玩拍手遊戲;

l歲小兒多獨玩;2-3歲各玩各的玩具;3歲以後多兩人對玩;4歲以後開始找夥伴玩;3-4歲時開始參加競賽性遊戲;

5-6歲時能自由地參加3人以上競賽性遊戲;學齡兒童中可出現以強凌弱的帶頭人和以理服人的帶頭人。

 

嬰兒1歲前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賴成人予以滿足;15-2歲小兒已有一定程度的自立感,

2歲左右小兒常表現出明顯的違拗性;3歲後又可出現喜愛糾纏親人;

4歲後依賴情緒逐漸減弱。正確認識小兒發育過程中的違拗性,對於小兒性格發育具有重要意義。

 

三、變蒸學說

 

變蒸學說是我國古代醫家用來解釋小兒生長發育規律,闡述嬰幼兒生長發育期間生理現象的一種學說。

變者,變其情智,發其聰明;蒸者,蒸其血脈,長其百骸。小兒生長發育旺盛,其形體、神智都在不斷地變異,蒸蒸日卜,枚稱變蒸。

 

變蒸之名,始見於西晉王叔和《脈經》。《諸病源候論》等醫籍關於變蒸的記載認為:

小兒自初生起,32日變,64日變且蒸,105蒸,歷320日,小蒸完畢;小蒸以後是大蒸,大蒸共3次,

12次各64日,第3次為128日。合計576日,變蒸完畢。

小兒變蒸時,機體臟腑功能逐步健全完善,也就反映為表現於外的形、神同步協調發展。

 

變蒸學說總結出嬰幼兒生長發育具有這樣一些規律:小兒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變化過程,

伹每經過一定周期,則顯示出特殊的變化發展;在小兒的周期性生長發育顯著變化中是形、神相應發育、同步發展的;

變蒸周期在320日內為32日,以後延長為64日、128日,

說明嬰幼兒生長發育經歷著一個逐步減慢的過程;576日後不再有明顯的變蒸周期。

 

變蒸學說揭示的嬰幼兒生長發育規律是符合實際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今天我們認識變蒸學說,要摒棄某些古籍中關於變蒸時有體熱、汗出等症状的說法,取其精華,仿其思路,

應用現代方法,進一步總結出現代我國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為當代兒童保健服務。

 

 

小兒生理特點

小兒一直處於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無論在形體、生理等方面,都與成人不同,因此,絕不能簡單地將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

小兒有其生理方面的特點,了解這些生理特點,對於掌握小兒生長發育規律,指導兒童保健、疾病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小兒充滿生機,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無論在機體的形態結構方面,還是各種生理功能活動方面,都是在不斷地、

迅速地向著成熟、完善方向發展。這種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

在年齡越是幼小的兒童,表現越是突出,體格生長和智能發育的速度越快。

 

《顱囟經.脈法》說:「凡孩子3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這裡,「純」指小兒先天所稟之元陰元陽未曾耗散,

「陽」指小兒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生理現象。

「純陽」學說概括了小兒在生長發育、陽充陰長過程中,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

 

「純陽」,是我國古代醫家關於小兒生理特點的學說之一。

不能將「純陽」理解成正常小兒為有陽無陰或陽亢陰虧之體,

正如《溫病條辨.解兒難》說:「古稱小兒純陽,此丹灶家言,謂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陽之謂。」

純陽指小兒先天稟受的元陰元陽未曾耗散,因而成為後天生長發育的動力,使兒童顯示出蓬勃的生機,迅速地發育成長。

 

二、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臟腑即五臟六腑。嬌:指嬌弱,不耐攻伐;嫩:柔嫩。

形是指形體結構,即四肢百骸、肌膚筋骨、精血津液等。

氣指各種生理功能活動,如肺氣、脾氣等。充,指充實。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是說小兒時期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的形態發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小兒初生之時,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需賴先天元陰元陽之氣生髮、後天水谷精微之氣充養,

才能逐步生長發育,直至女子二七14歲,男子二八16歲左右,方能基本發育成熟。

因此,在整個小兒時期,都是處於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狀態。

而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在年齡越是幼小的兒童,表現越是突出。

 

從臟腑嬌嫩的具體內容看,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腎三臟不足表現尤為突出。

肺主一身之氣,小兒肺臟未充,主氣功能未健,而小兒生長發育對肺氣需求較成人更為迫切,因而稱肺臟嬌嫩。

小兒初生,脾稟未充,胃氣未動,運化力弱,而小兒除了正常生理活動之外,還要不斷生長發育,

 

因而對脾胃運化輸布水谷精微之氣的要求則更為迫切,故顯示脾常不足。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內寓元陰元陽,甫生之時,先天稟受腎氣未充,需賴後天脾胃不斷充養,才能逐漸充盛,

這又與兒童時期迅速長養的需求常顯得不敷所求,故稱腎常虛。

 

清代醫家吳鞠通通過長期臨床觀察,從陰陽學說出發,認為小兒時期的機體柔嫩、氣血;

未充、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理疏鬆、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可以歸納為:「稚陽未充,稚陰未長者也。」

這裡,陰,指體內精、血、.津液,及臟腑、筋骨、腦髓、血脈、肌膚等有形之質;

陽,指體內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活動。稚陰稚陽學說進一步說明,

小兒時期,無論在物質基礎還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嬌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須隨著年齡的逐步增長,才能不斷地趨向於健全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