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

 

胎兒期保健

 

男女媾精,陰陽相合,一個的生命就開始了。

先天之本,一生之基,胎兒保健,對於後天體質強弱、智力高下、疾病壽天,有著深遠的影響,兒童保健,應當從受孕懷胎開始。

 

我國古代《大戴禮記.保傅》關於「文王胎教」的記載,表明早在商周時期已有做好胎養胎教能使小兒健康聰慧長壽的實例;

《素問.奇病論》對「胎病」的記載,說明當時已認識到不注意胎兒護養可造成小兒先天性疾病。

所以,胎兒的強弱,稟受於父母,特別是胎兒在腹,與其母相互依存,

孕母的體質、精神、營養、起居、疾病、環境等,均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胎兒保健,首先要從擇偶婚配開始。

近親之間,血緣相近,不可通婚,否則會使後代體弱而且患遺傳性疾病的機會增多。

男女雙方應在適當的年齡結婚生育,男子三八,女子三七,腎氣平均,發育完全成熟,

所以,男子2432歲,女子2l-26歲,才是婚育的最佳年齡。

結婚之前,應作婚前檢查,查明有無不宜婚育、可能影響後代健康的疾病。

父母身體健康,陰陽和暢的情況下婚配受孕,才能為胎兒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胎護胎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飲食調養

 

胎兒的生長發育,全賴母體的氣血濡養。孕婦氣血充養,依靠脾胃倉廩化源充盛。

孕婦的飲食,應當富於營養,清淡可口,易於消化,進食按時、定量。

胎兒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營養素是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必須保證供給。

禁忌過食大冷、大熱、甘肥粘膩、辛辣炙爝等食物,以免釀生胎寒、胎熱、胎肥等病證。

 

對於不同孕期的飲食安排,北齊徐之才提出,在妊娠的第12個月,要「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無食腥卒之味」。

就是說,妊娠早期要有全面的營養,按孕婦的口味澗配飲食,不要吃可能加重妊娠反應的刺激性食品。

4個月以後,要「食稻麥,羹牛羊,調五味,食甘美」。

妊娠中期胎兒迅速增長,必須多進富含各種營養成分的食品。

妊娠後期是胎兒生長的高峰期、腦發育的關鍵期,也需要營養豐富,同時要防營養過度。

 

飲食調養還包括嗜好有節。孕婦最好戒去煙酒。

酒對男性精子和女性卵子都有傷害,因而可使受精卵發育障礙,造成流產、先天性畸形或智能低下等。

孕婦吸煙過多,也會傷胎而造成流產、早產,或胎怯、弱智、先天性心臟病等畸形。

 

二、寒溫調攝

 

婦女懷孕之後,氣血聚以養胎,衛氣不足,多汗而易於為虛邪賊風所乘。

懷胎十月,要經歷3-4個不同的季節;氣候變化很大,孕婦要比常人更加重視寒溫的調攝,順應氣溫的變化,

天涼則添衣,天熱則減衣,天暑宜降溫,天寒宜取暖,出門避大風,雨雪勿外出,減少氣候驟變對人體的傷害。

室內空氣要流通,保持空氣新鮮,勿去空氣污濁、環境污染的場所,避免為其所害。

 

三、防感外邪

 

孕婦在調攝寒溫的同時,更要注意防止感受外邪。

我國隋代《諸病源候論.婦人妊娠病諸候》列舉妊娠時氣「重者傷胎也」,

妊娠溫病「熱搏於胎,皆傷胎也」,妊娠熱病「多致墮胎也」等,

已經明確提出妊娠期間感受外邪會損傷胎兒,或造成流產、早產等。

 

現代研究表明,各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包括風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等,

都可能導致先天性畸形、流產或早產。妊娠早期胚胎形成,器官分化,最易受到損害。

例如,孕婦妊娠早期感染風疹病毒,可造成小兒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小頭畸形及智力發育障礙等,

稱為先天性風疹症候群。

 

四、避免外傷

 

妊娠期間,孕婦要防止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外傷,以保護自己和胎兒。

孕婦要謹防跌仆損傷,如攀高涉險、提挈重物、摸爬滾打、跳躍顛簸等。

要注意保護腹部,避免受到擠壓和衝撞。進入現代社會,無形損傷的機會更是日益增加,噪聲會損害胎兒的聽覺,

放射線能誘發基因突變,造成染色體異常,可能產生流產或胎兒發育畸形。

 

妊娠期間要控制房事,節慾保胎。房事不節,易於傷腎而致胎元不固,造成流產、早產,

也易於因交合而釀成胎毒,使孕婦及胎兒宮內感染的機會增多。特別是妊娠頭3個月和最後15個月,應當禁忌房事。

 

五、勞逸結合

 

生命在於運動,孕婦也必須保持經常而有適度的活動,才能使全身氣血流暢,胎兒得以長養,生產順利。

古代醫家就告誡過逸對於母子的危害,

《小兒病源方論.小兒胎稟》說:「懷孕婦人,……飽則恣意坐臥,不勞力,不運動,所以腹中之日胎受軟弱。」

《萬氏婦人種.胎前》說:「婦人受胎之後,常宜行動往來,使血氣通流,百脈和暢,自無難產。

若好逸惡勞,好靜惡動,貪臥養嬌,則氣血凝滯,臨產多難。」

當然,孕婦也不可過勞,不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運動,以免損傷胎元,引起流產或早產。

 

孕婦應當動靜相兼,勞逸結合。一般說來,妊娠1-3個月應適當靜養,謹防勞傷,以穩固其胎。

4-7個月可增加一些活動量,以促進氣血流行,適應此期胎兒迅速生長的需要。

 

妊娠後期只能做較輕的工作,體力勞動者要有工間休息,不做夜班,腦力勞動者要保證每天仍有一定的活動。

足月之後,又轉入以靜為主,等待分娩,每天只安排一定時間的散步。分娩前兩周應停止工作。,

 

六、調節情志

 

七情為人之常情,盡皆有之,但若情志過極,便能傷人致病。

孕婦情志過極不僅損害自身的健康,而且因氣血逆亂,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素問.奇病論》已經提出:「人生而有病顛疾者,……病名為胎病。

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顛疾也。」

所以,孕婦應當精神內守,情緒穩定,喜怒哀樂適可而止,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才能安養胎兒。

 

「文王胎教」的經驗還提出,婦女妊娠期聆聽優雅的音樂,有利於胎兒的孕育成長。

現代研究表明,胎兒具有聽覺、感知和反應的能力,胎兒可以對音樂產生反應。現代已經推廣胎教音樂的實際應用。

 

七、謹慎用藥

 

我國歷來主張對孕婦用藥應當十分審慎,無病不可妄投藥物,有病也要謹慎用藥,中病即止。

古人提出的妊娠禁忌藥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毒性藥類,如烏頭、附子、南星、野葛、水銀、輕粉、鉛粉、砒石、硫黃、雄黃、斑蝥、蜈蚣等;

破血藥類,如水蛭、虻蟲、乾漆、麝香,瞿麥等;

攻逐藥類,如巴豆、牽牛子、大戟、芫花、皂莢、藜蘆、冬葵子等。

這些藥物使用於孕婦,可能引起中毒,損傷胎兒,造成胚胎早期死亡或致殘、致畸等。

 

初生兒期保健

小兒初生,乍離母腹,如嫩草之芽,臟腑柔弱,氣血未充,全賴悉心調護,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

新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兒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視。

 

新生兒有幾種特殊生理狀態,不可誤認為病態。

新生兒上齶中線和齒齦部位有散在黃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顆粒,稱為「馬牙」,會於數周或數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

生後3-5天乳房隆起如蠶豆到鴿蛋大小,可在2-3周後消退,不應處理或擠壓。

女嬰生後5-7天陰道有少量流血,持續l-3天自止者,是為假月經,一般不必處理。

新生兒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脂肪墊隆起,稱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

還有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等,均屬於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狀態。 

 

一、拭口潔眼

 

小兒出腹,必須立即做好體表皮膚粘膜的清潔護理。

應用消毒紗布探入口內,拭去小兒.口中穢濁污物,包括羊水、污血及胎糞等,以免小兒啼聲一發咽入腹內。

同時,要輕輕拭去眼睛、耳朵中的污物。新生兒皮膚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馬上拭去。

但皮膚皺摺處及二陰前後應當用紗布蘸消毒植物油輕輕拭擦,去除多餘的污垢。

 

二、斷臍護臍

 

胎兒在腹,臍帶是母體與胎兒氣血經絡相通的紐帶。

嬰兒降生,啼聲一發,口鼻氣通,百脈流暢,小兒開始獨立生存。嬰兒出生後隨即需要斷臍。

我國古代已認識到,新生兒斷臍護臍不可不慎,若處理不潔會因感受邪風而患臍風。

新生兒娩出1-2分鐘,就要結紮臍帶後剪斷,處理時必須無菌操作,臍帶殘端要用干法無菌處理,然後用無菌敷料覆蓋。

若在特殊情況下未能保證無菌處理,則應在24小時內重新消毒、處理臍帶殘端,以防止感染及臍風。

 

斷臍後還需護臍。臍部要保持清潔、乾燥,讓臍帶斷端在數天後自然脫落。

在此期間,要注意勿讓臍部為污水、尿液及其他臟物所侵,洗澡時勿浸濕臍部,避免臍部污染,預防臍風、臍濕、臍瘡等疾病。

 

三、祛除胎毒

 

胎毒,指胎中稟受之毒,主要指熱毒。

胎毒重者,出生時常表現為面目紅赤、多啼聲響、大便秘結等,易於發生丹毒、癰癤、濕疹、胎黃、胎熱、口瘡等病證,

或造成以後好發熱性疾病的體質。

 

自古以來,我國有給初生兒祛除胎毒的傳統方法,給小兒服用少量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液,可以減少發病。常用的方法有:

 

1.銀花甘草法銀花6g,甘草2g。煎湯。可用此藥液拭口,並以少量給兒吸吮。

 

2.黃連法黃連13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人兒口中。黃連性寒,胎稟氣弱者勿用。

 

3.大黃法生大黃3g。沸水適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兒口中。胎糞通下後停服。脾虛氣弱者勿用。

 

4.豆豉法淡豆豉10g。濃煎取汁。頻頻飲服。

 

四、洗浴衣著

 

初生之後,一般當時用消毒紗布拭去體表的血跡,次日紿小兒洗澡。

洗澡水要用開水,待降溫至與小兒正常體溫略高時使用,也可在浴湯中加入一枚豬膽之汁以助解毒。

洗浴時將小兒托於左手前臂,右手持紗布,蘸水後輕輕擦拭小兒體表。

不要將小兒沒入水中,以免浸濕臍部。

洗畢後可在體表塗以少量消毒花生油或魚肝油。

3天再給小兒洗浴,稱為「三朝浴兒」,浴畢將全身拭乾,皮膚皺摺潮濕處撲以松花粉或滑石粉。

洗浴時注意動作輕柔,防止冒受風寒。

 

小兒剛出生,必須注意保暖,要防止著涼或受暑。

新生兒衣著要適宜,衣月啦柔軟、寬鬆,容易穿換,不用鈕扣、鬆緊帶。

臨產前應將給嬰兒準備的衣服取出吹曬,藏衣服的箱子里不可放樟腦丸。

我國傳統上給新生兒夏季只圍一隻布肚兜,既涼爽又護腹。

天冷時將嬰兒包人襁褓,包紮鬆緊要適宜,過松易被蹬開,過緊則妨礙活動。

尿布也要柔軟而且吸水性強,尿布外不可加用塑料或橡皮包裹。

 

五、生後開乳

 

產婦分娩之後,應將小兒置於母親身邊,給予愛撫。一般生後半小時左右即可給小兒吸吮乳房,鼓勵母親按需哺乳。

一般足月新生兒吸吮能力較強,吞咽功能基本完善。

早期開乳有利於促進母乳分泌,對哺乳成功可起重要作用。開始2-3天乳汁分泌不多,

但也可能滿足嬰兒的需要,若嬰兒有明顯的飢餓表現或體重減輕過多,

可在哺乳後補授適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奶取代母乳。

為了保證母乳餵養成功,必須堅持哺乳,代乳法不利於泌乳的建立。

 

嬰兒期保健

 

渡過新生兒期,嬰兒的自立能力已大為增強。嬰兒期生長發育特別快,脾胃常顯不足,合理餵養顯得特別重要。

嬰兒期保健,要做好餵養、護理和預防接種等工作。

 

一、餵養方法

 

嬰兒餵養方法分為母乳餵養、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三種。

 

(一)母乳餵養

 

生後6個月內以母乳為主要食品者,稱為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最適合嬰兒需要,應大力提倡母乳餵養,宣傳母乳餵養的優點。

母乳營養豐富,最適合嬰兒的生理需要;母乳易為嬰兒消化吸收;

母乳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胺基酸及乳糖較多,有利於嬰兒腦的發育;

母乳具有增進嬰兒免疫力的作用;母乳喂哺最為簡便而又經濟;

母乳餵養利於增進母子感情,又便於觀察小兒變化,隨時照料護理;

產後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早日恢復,推遲月經來潮不易懷孕,哺乳的婦女也較少發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母乳餵養的方法,以按需餵給為原則。第12個月不需定時喂哺,可按嬰兒需要隨時喂。

此後按照小兒睡眠規律可每2-3小時喂1次,逐漸延長到34小時1次,夜間逐漸停1次,一晝夜共6-7次。

4-5個月後可減至5次。每次哺乳約15-20分鐘。

 

根據各個嬰兒的不同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每次哺乳時間,以吃飽為度。

每次哺乳前要用溫開水拭淨乳頭,乳母取坐位,將小兒抱於懷中,讓嬰兒吸空一側乳房後再吸另一側。

哺乳完畢後將小兒輕輕抱直,頭靠母肩,輕拍其背,使吸乳時吞人胃中的空氣排出,可減少溢乳。

 

母親患傳染病、重症心臟病或腎臟病,或身體過於虛弱者,不宜哺乳。

乳頭皸裂、感染時可暫停哺乳,但要吸出乳汁,以免病後無乳。

 

斷奶時間視母嬰情況而定。

一般可在小兒10-12個月時斷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延至15-2歲斷奶。

斷奶應逐漸減少以至停止哺乳,不可驟斷。若正值夏季或小兒患病之時,應推遲斷奶。

 

(二)混合餵養

 

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時,稱為混合餵養。混合餵養的方法有兩種:補授法與代授法。

 

1.補授法每日母乳餵養的次數照常,每次喂完人乳後加喂一定量代乳晶,直到嬰兒吃飽。

這種餵養方法可因經常吸吮刺激而維持母乳的分泌,因而較代授法為優。

 

2.代授法一日內有數次完全喂牛、羊乳代替母乳。

使用代授法時,每日母乳哺喂次數最好不少於3次,維持夜間餵乳,否則母乳會很快減少。

 

(三)人工餵養

 

母親因各種原因不能喂哺嬰兒時,可選用牛、羊乳或其他獸乳,或別的代乳品餵養嬰—;稱為人工餵養。

 

1.乳製品根據當地習慣和條件選用動物乳,其中牛奶最為常用。

 

牛奶所含營養成分與人奶有差別。所含蛋白質較多,但以酪蛋白為主,在胃內形成凝塊較大,不易消化。

含乳糖較少,故餵食時最好加5-8%的糖。嬰兒每日約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需水每日raLkg

例如3個月嬰兒,體重5kg,每日需喂鮮牛奶550mL內加蔗糖44g,另需加喂溫開水、果汁200mL

一般小兒全日鮮牛奶喂哺量以不超過800mL為宜,能量供給不足時可增補輔助食品。

小於5個月的嬰兒喂牛奶宜適當加水稀釋,2個月以內加12水,3-4個月加13水。

 

全脂奶粉是由鮮牛奶濃縮、噴霧、乾燥製成。

按重量1830g奶粉加240g水),或按體積141匙奶粉加4匙水)加開水調製成乳汁,其成分與鮮牛奶相似。

 

鮮羊奶成分近似於牛奶,使用方法可參照牛奶。

 

2.代乳品大豆類代乳晶營養價值較穀類代乳晶為好。製備時應補足所缺成分,可用作3-4個月以上嬰兒的代乳晶。

3個月以下嬰兒因不易消化,最好不用豆類代乳晶。

豆漿用500g大豆製成豆漿約3000ral。每500g豆漿加食鹽05g、乳酸鈣15g、澱粉10g、糖30g,煮沸20分鐘,待溫喂用。

開始喂哺時可加1倍水稀釋,如無消化不良可逐漸減少水分。

豆制代乳品如5410代乳粉也適合嬰兒使用。

 

米、面製品如乳兒糕、糕乾粉等,大多含碳水化合物高而蛋白質、脂肪過少,

所含必需胺基酸也不完善,一般只宜作為輔助食品。使用時要加入一定量豆粉、蛋粉、魚蛋白粉或奶粉及植物油,以增加其營養價值。

 

(四)添加輔食

 

無論母乳餵養、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嬰兒,都應按時於一定月齡添加輔助食品。

添加輔助食品的原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不能同時添加幾種,需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添加另一種;

應在嬰兒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添加輔食的順序可參照下表。

 

2-1添加輔食順序

 

月齡添加輔食

 

l-4個月菜湯水果汁維生素AD製劑

 

5-6個月米湯米糊稀粥蛋黃魚泥菜泥豆腐

 

79個月粥爛面碎菜蛋魚肝泥肉末餅乾饅頭片窩窩頭熟土豆芋頭等

 

10-12個月粥、軟飯、挂面等各種飲食豆製品、碎菜、碎肉、帶餡食品等.

 

二、嬰兒護養

 

嬰兒期間生長發育迅速,護養方面除了要合理餵養之外,必須根據這一時期兒童的特點安排起居作息。

陽光及新鮮空氣是嬰兒成長不可缺乏的,要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天和暖無風之時,將小』啪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小兒肌骨強健,耐受風寒。

 

嬰兒衣著不可過暖,人秋後要緩緩加衣,以鍛煉耐寒能力。衣著要寬鬆,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發育。

古人有頭要涼、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說法,可資護養參照。

嬰兒要有足夠的睡眠,同時要掌握嬰兒睡眠時間逐漸縮短的生理特點,

在哺乳、戲耍等的安排上,注意有利於使之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嬰兒期是感知覺發育的重要時期,視覺、聽覺及其分辨能力迅速提高,

要結合生活的實踐,教育、訓練他們由近及遠認識生活環境,促進感知覺發展,培養他們的觀察力。

 

三、預防接種

 

嬰兒時期臟腑嬌嫩,衛外不固,易於發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時行疾病。

要調節乳食,使嬰兒的脾胃功能逐步增強,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降低脾胃病的發病率。

嬰兒時期對各種傳染病都有較高的易感性,必須切實按照我國衛生部制訂的全國計劃免疫工作條例規定的免疫程序,

1歲以內的嬰兒完成預防接種的基礎免疫。

 

幼兒期保健

 

 

進入幼兒期,小兒的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範圍擴大,雖然體格生長、智力發育,但仍易於發病,需要做好保健工作。

 

一、飲食調養

 

幼兒處於以乳食為主轉變為以普通飲食為主的時期。

此期乳牙逐漸出齊,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

食物品種要多樣化,以穀類為主食,每日還可給予1-2杯豆漿或牛奶,同時進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葷素菜搭配。

每日3次正餐,外加12次點心。要培養小兒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要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以滿足小兒這一時期生長發育仍然很快的需要。

 

二、起居活動

 

幼兒1-15歲學會走路,2歲以後能夠並且喜歡跑、跳、爬高。

與此同時,手的精細動作也發展起來,初步學會用玩具做遊戲。

幼兒學走路時要由成人牽著走,防止跌跤,又要為孩子保留一定的自主活動空間,引導孩子的動作發育。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培養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天保證睡眠時間,從14小時漸減至12小時,夜間睡覺為主,日間午休1次.5-25小時。

2歲開始培養其睡前及晨起漱口刷牙,逐漸教孩子學會自己洗手洗腳、穿脫衣服,正確使用餐具和獨立進餐。

1歲讓孩子坐盆排尿,15歲不兜尿布,夜間按時喚醒小兒坐盆小便,平時注意觀察小兒要解大小便時的表情,使小兒早日能夠自己控制排便。

 

三、疾病預防

 

幼兒生活範圍增大,患病機會增加。要訓練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耐心教育,糾正其不良習慣,

如吮手、臟手抓食品、坐在地上玩耍等,飯前便後要洗手,腐敗污染的食品不能吃,衣被經常換洗。

幼兒的肺系疾病、脾胃疾病發病率高,要防外感、慎起居、調飲食、講衛生,才能減少發病。

還要繼續按免疫程序做好預防接種,以預防傳染病。

幼兒好奇好動,但識別危險的能力差,應注意防止燙傷、觸電、外傷、中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學齡前期保健

學齡前期兒童活動能力較強,智識已開,求知慾旺盛,雖然隨著體質增強發病率明顯下降,

但也要根據這一時期的特點,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一、體格鍛煉

 

學齡前期小兒一般進入了幼兒園,也可能散居。要加強體格鍛煉,以增強小兒體質。

要有室內外活動場所,幼兒園要添置活動設備,如搖船、搖馬、滑梯、蹺蹺板、轉椅,以及各種電子活動設備,

作操用的地毯、墊子,有條件的還有戲水池、小型游泳池、運動場等。

 

安排適合該年齡特點的鍛煉項目,如跳繩、跳舞、踢毽子、做保健操,以及小型競賽項目。

各種活動和鍛煉方法輪換安排。要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二、早期教育

 

學齡前期兒童好學好問,家長與保育人員應因勢利導,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問,儘可能給予解答。

要按照小兒的智能發育特點,安排適合的教育方法與內容。

幼兒園有規範的學前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在遊戲中學;

家庭中也可通過講故事、看學前電視節目、接觸周圍的人和物、到植物園動物園遊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孩子增長知識。

不能強迫孩子過早地接受正規的文化學習,違背早期教育的規律,犯拔苗助長的錯誤。

 

三、疾病預防

 

這一時期的兒童發病率下降,要利用孩子體質增強的時機,儘可能根治某些疾病。

防病的根本措施在於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也要調攝寒溫、調節飲食、避免意外、講究衛生。

對幼兒期患病未愈的孩子要抓緊調治,如對反覆呼吸道感染兒童辨證調補,改善體質,減少發病;

哮喘緩解期扶正培本,控制發作;厭食患兒調節飲食,調脾助運,增進食慾;疳證患兒食療、藥治兼施,健脾開胃,促進生長發育等等。

 

學齡期保健

 

進入學齡期,兒童已經入學讀書,生活規律和要求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學齡期保健的主要任務是,保障身心健康,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一、全面發展

 

學齡期兒童處於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是使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家長和教師要言教身教,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引導孩子,實施正確的教育方法培養孩子,

既不能嬌生慣養姑息放縱,也不能操之過急打罵逼迫,要努力讓孩子沿著正確的培養目標發展,

使之造就目標遠大、道德高尚、有責任感、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自強自重的優良品質。

 

要讓孩子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要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給孩子留下自主學習的空間和必要的活動時間。

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兒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二、疾病預防

 

學齡期兒童發病率進一步降低,但也有這一時期的好發疾病,須注意防治。

近年來,小學生中近視眼、齲齒發病增多,有必要加強眼睛、口腔保健教育,矯正慢性病灶,

端正坐、立、行姿勢,養成餐後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進食的習慣,配合眼保健操等鍛煉方法,加以防治。

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哮喘、風濕熱、過敏性紫癜、腎病症候群等在這一時期發病率高,

要預防和及時治療各種感染、避開污染環境、避免過敏原,減少發病。

還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營養和休息,注意情緒和行為的變化,避免思想過度緊張,減少精神行為障礙的發生。

 

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是一個特殊時期,生理、心理變化大,保健工作也就有其專門的要求。

做好青春期保健,對於順利完成從兒童向成人的過渡,使之身心健康地走向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生理保健

 

青春期女孩月經來潮、男孩發生遺精,家長要教孩子學會正確處理。

生長發育出現第二次高峰,要保證充足的營養、足夠的休息和必要的鍛煉。

既要學好知識,也要提高動手能力,手腦並用,勞逸結合,全面發展。

對於這一時期的好發疾病,如甲狀腺腫、高血壓、痛經、月經不調等,要及時檢查和治療。

 

二、心理保健

 

青春期神經內分泌調節不夠穩定,常引起心理、行為、精神方面的不穩定,

同時,生理方面的不斷變化可能造成不安或易於衝動,環境改變接觸增多也會帶來適應社會的心理問題。

要根據其心理、精神方面的特點,加強教育與引導,使之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哪些變化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避免過分緊張;認識客觀,正確處理好人際關係,能夠順利地融人社會,發展成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