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蘆根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肺胃熱,生津止渴。

 

【臨床應用】用於溫熱病高熱口渴,胃熱嘔吐,以及肺熱咳嗽、痰稠而黃等症。

 

溫熱之邪,襲於肺絡,則為肺熱咳嗽、犯於胃腑,則見津少口渴;

如影響胃氣通降,則上逆而嘔惡。蘆根能清肺胃熱,且有生津作用,故適用於肺胃鬱熱的症候。

在臨床應用方面,本品常配合麥冬、天花粉以清熱生津;

配竹茹、枇杷葉以清熱止嘔;配瓜蔞皮、知母、浙貝以清肺止咳;

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膿。

 

【處方用名】鮮蘆根、活蘆根(用新鮮者,用時去節)、干蘆根(晒乾用,作用較遜)

 

【一般用量與用法】新鮮者用一兩或一尺,干者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

1.蘆根一藥,臨床上主要用於下列二個面,既能清肺熱而祛痰排膿,又能清胃熱而生津止嘔。

它雖屬性寒,但味甘淡而力薄,用清肺胃,只能作為輔助的藥品。

不過,它有一優點,即性不滋膩,生津而不戀邪,

凡溫病熱戀衛、氣,或熱病後如有傷津口渴的證候,都可應用。

 

2.葦莖湯原用蘆葦的地上莖,不是蘆葦的根莖,但因一般藥店不備,故以蘆根代替,

臨床使用已久,這說明葦莖和蘆根的作用相同。

故在農村合作醫療站中可以採集新鮮的蘆根和葦莖同用,

不但可節約挖掘蘆根的人力,且可擴大藥源。

 

【方劑舉例】葦莖湯《千金方》:

葦莖、薏苡仁、桃仁、瓜瓣。治肺癰發熱咳嗽,痰多帶血且有腥臭味。

 

蘆根散《聖惠方》:蘆根、麥冬、瓜蔞根、甘草、竹茹。治時氣口乾。

 

天花粉

 

【藥用】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蔞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酸、微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臨床應用】

1.用於肺熱燥咳,熱病傷津、口渴等症

 

本品能清肺潤燥,生津解渴。故臨床上用於肺熱燥咳,可與沙參、麥冬等配伍;

用於熱病傷津及消渴等症,可與麥冬、知母等配伍。

 

2.用於癰腫瘡瘍

 

本品對瘡瘍未潰者有消腫作用,已潰膿出不暢者有排膿作用,

但均以熱毒熾盛者為宜,常與連翹、蒲公英、浙貝母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天花粉、花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天花粉與蘆根都能清熱生津,治口渴津少,舌質正常,不必具有苔剝質絳的現象,

辨症屬於氣分傷津,為傷陰之初起。

但天花粉力量雖較蘆根為弱,而生津的作用則勝過蘆根,又可用於癰腫瘡瘍,能消腫排膿。

 

【方劑舉例】滋燥飲《沉氏遵生》:天花粉、天冬、麥冬、生地、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

 

鮮竹葉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火苦竹的葉片或初出的卷狀嫩葉。

 

【性味與歸經】甘、淡,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煩燥、口渴、口舌生瘡,以及小便黃赤短少、淋痛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善清心胃之熱,又能淡滲利尿。

治療熱病煩燥、胃熱口渴,或口舌生瘡等症,常與石膏、蘆根等同用;

治療小便黃赤短少、淋痛等症,常與木通、甘草同用。

 

【處方用名】竹葉、鮮竹葉(采新鮮者應用,用於清熱利尿)、竹葉卷心(用初出的卷狀嫩葉,用於清心除煩)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竹葉、石膏、半夏、人蔘、麥冬、甘草、粳米。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淡竹葉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淡竹葉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小腸經。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煩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濕熱黃疸等症

 

淡竹葉上能清心火而除煩,下能利小便而滲濕。

用於清心,可與黃連、生地、木通、甘草等配伍;用於滲利濕熱,可與滑石、茵陳、通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淡竹葉(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淡竹葉一藥,始載於《本草綱目》。

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葉(鮮竹葉),而是另一種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葉。

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葉等藥所組成的方劑,它所用的竹葉,都是鮮竹葉,不是淡竹葉。

 

2.鮮竹葉與淡竹葉兩藥都能清心除煩、利小便,

但鮮竹葉清心熱的效果較好,且能涼胃,又能用治上焦風熱;

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泄熱見長。

 

3.現在一般藥店中大都不備鮮竹葉,如處方只寫竹葉,都配淡竹葉。如需用鮮竹葉,必須臨時採集。

 

4.淡竹葉的根,據文獻記載,能破血墮胎,有待研究。 

 

夏枯草

 

【藥用】本品文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

 

【性味與歸經】辛、苦,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肝火,散鬱結。

 

【臨床應用】

1.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目珠疼痛;頭痛、暈眩等症。

 

夏枯草能清泄肝火,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頭痛、頭暈的要藥,常配菊花、石決明等同用;

如肝虛目珠疼痛,至夜尤劇,可與當歸、白芍等配合應用。

 

2.用於瘰歷痰核

 

瘰歷痰核,多由肝氣鬱結,久而化火,痰火結郁而成。

夏枯草能清肝火、散鬱結,為治療瘰歷結核屬於痰火者一味常用藥物,長期服用有一定效果,

臨床常配合玄參、貝母、連翹、牡蠣、昆布等同用。

 

【處方用名】夏枯草(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

1.夏枯草為清肝火、散鬱結的要藥,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經的病症。

 

2.本品配以菊花、決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腫痛、配以石決明、鉤藤,可平降肝陽,

治頭痛、頭暈;配以玄參、貝母、牡蠣等品,可軟堅散結,治瘰歷結核。

 

3.近年來臨床上又用於腫瘤。

 

【方劑舉例】夏枯草膏《醫宗金鑒》:

夏枯草、當歸、白芍、玄參、烏藥、浙貝、僵蠶、昆布、陳皮、桔梗、撫芎、甘草、香附、紅花。

治肝燥血旺,瘰歷堅硬。

 

鴨跖草

 

【藥用】本品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

 

【臨床應用】1.用於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或咽喉腫痛,以及癰腫瘡瘍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凡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可單味應用;

也可配合解表藥或清熱藥同用。

對於咽喉紅腫疼痛,可配伍蒲公英、烏蘞梅或土牛膝、大青葉等同用。

用治癰腫瘡瘍,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藥同用。

 

2.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或濕入下注膀胱、小便淋瀝澀痛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風水浮腫、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藥同用;

濕熱下注膀胱、小便澀痛,可配伍鳳尾草、萹蓄、蒲公英等同用。

 

此外,還可應用於蛇毒咬傷,一方面煎湯內服,一方面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鴨跖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鴨跖草一藥,長於清熱,又能利尿。

經臨床實踐體會,煎服本品後,能使高熱漸退,尿量增加,但停藥後又見體溫升高現象。

故如單用本品,似嫌解毒作用不強,在臨床使用時宜與其它清熱解毒藥配伍。

 

2.鴨跖草與淡竹葉都能清熱利尿,功效相似,但鴨跖草的作用較強。

 

西瓜皮

 

【藥用】本品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外皮。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暑,瀉熱除煩。

 

【臨床應用】用於暑熱煩渴,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味甘性涼,善清暑熱,能解煩渴,故適用於暑熱煩渴、小便短赤等症;

而對秋冬之際,氣候乾燥,咽喉腫痛,或口舌生瘡等症,也可應用,有瀉火泄熱之效。

 

【處方用名】西瓜皮、西瓜翠衣(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方劑舉例】清絡飲《溫病條辨》:

鮮荷葉邊、鮮銀花、西瓜翠衣、鮮扁豆花、絲瓜皮、鮮竹葉心。治暑溫汗後頭脹。

 

荷葉

 

 

【藥用】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片。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肝、脾、胃經。

 

【功效】解暑清熱,升發清陽。

 

【臨床應用】

1.用於感受暑熱、頭脹胸悶、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本品味苦性平,其氣清芳,新鮮者善清夏季之暑邪,臨床常與鮮藿香、鮮佩蘭、西瓜翠衣等配伍應用。

 

2.用於夏季暑熱泄瀉等症。

 

荷葉既能清熱解暑,又能升發脾陽,對暑熱泄瀉,常與白朮、扁豆等配伍應用。

此外,對脾虛氣陷,大便泄瀉者,也可加入補脾胃藥中同用。

 

另本品又可用於各種出血症。

 

【處方用名】荷葉、干荷葉(干者,生用,生清陽)、鮮荷葉(用新鮮者,解暑熱)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角(即全葉的四分),煎服。

 

【附藥】

1.荷梗:本品即荷葉的葉柄。性味與荷葉相同。

能通氣寬胸,多用於夏季感受暑濕、胸悶不暢等症。一般用量一至二尺,煎服。

 

2.荷蒂:荷蒂為荷葉中央近梗處剪下的葉片。性味苦平。

功能和胃安胎,止血止帶。可用於胎動不安及崩漏帶下等症。

此外,有升舉之功,又可用於清氣下陷之久瀉脫肛等症。一般用量為四隻至十隻,煎服。

 

【方劑舉例】清震湯《活法機要》:

荷葉、升麻、蒼朮。治雷頭風、頭痛、頭脹、舌苔滑膩。

(雷頭風:病名,多由風邪外襲,或痰熱生風所致。其症頭面起核塊腫痛,或憎寒壯熱,或頭痛,頭中如雷鳴。)

 

荷葉散《證治準繩》:荷葉、鬼箭羽、桃仁、劉寄奴、蒲黃。治產後惡露不下,腹痛悶脹。

 

蓮子心

 

【藥用】本品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子實中清嫩胚芽。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經。

 

【功效】清心熱。

 

【臨床應用】用於溫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及心火亢盛、煩燥不安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心瀉火之功,

故對溫熱病的高熱、神昏譫語及心火亢盛、煩燥不安等症,常與元參、麥冬等配合應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上本品又用於治療高血壓。

 

【處方用名】青蓮心(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煎服。

 

【方劑舉例】清心湯(原名清宮湯)《溫病條辨》:

蓮子心、竹葉卷心、連翹心、犀角、玄參、麥冬。治溫熱病,發熱神昏。

 

清肝明目藥

 

清肝明目藥,有清肝火、退目翳的功效,

適用於肝火亢盛、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等症、其中有些藥物尚可用於肝陽上擾的症候。

 

青葙子 

 

【藥用】本品為莧科植物青葙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入肝經。

 

【功效】清肝火,退目翳。

 

【臨床應用】用於肝熱所引起的目赤腫痛、目生翳膜、視物昏暗等症。

 

本品為厥陰肝經之藥,多用於目疾,對肝熱所致的目赤腫痛等症,常與決明子、密蒙花、菊花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又用於高血壓病而見肝火亢盛、頭脹頭暈等症,常與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處方用名】青葙子(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青葙子一藥,在上海地區別名「草決明」。

在廣東等地區將決明子稱為「草決明」。為了避免混淆,建議處方使用原植物名稱,勿用「草決明」別名。

 

2.青葙子常於清肝降火,又有擴散瞳孔的作用,故對肝腎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青葙子散《證治準繩》:

青箱子、紅藍實、枳殼、大黃、菊花、甘草、決明子、甘草、細辛、茺蔚子、麻黃、車前子、

鯉魚膽、鴨膽、羚羊角。治熱毒翳障。

 

決明子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苦、咸,微寒。入肝、膽經。

 

【功效】清肝明目。

 

【臨床應用】用於目赤腫痛、羞明多淚、青盲內障等症。

 

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症,系肝火上擾,或風熱上壅頭目所致。

決明子既能清泄肝膽鬱火,又能疏散風熱,為治目赤腫痛要藥。

風熱者,常與蟬衣、菊花等同用;肝火者,常配龍膽草、黃芩、夏枯草等同用。

青盲內障,多由肝腎不足所引起。

決明子清肝而明目,常與補養肝腎藥如沙苑蒺藜、女貞子、枸杞子、生地等同用,以治青盲內障。

 

此外,決明子還有潤腸通便作用,能治療大便燥結。

近年來臨床上又用於高血壓病而呈現肝陽上擾、頭暈目眩等症候者,常與鉤藤、生牡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決明子(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決明子散《濟生方》:

決明子、石決明、菊花、蔓荊子、黃芩、石膏、芍藥、川芎、木賊、羌活、甘草。治風熱頭痛,或目赤腫痛。

 

決明子湯《聖濟總錄》:

決明子、柴胡、黃芩、防風、苦竹葉、升麻、甘草、菊花、細辛治肝臟實熱、目生赤肉、澀痛。

 

谷精草 

 

【藥用】本品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花莖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肝、胃經。

 

【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臨床應用】用於風熱目疾、腫痛羞明、翳膜遮睛等症。

 

谷精草善於散風熱,功能退翳膜,為眼科常用藥物,對風熱目疾,翳膜遮睛等症,

常與菊花、桑葉、防風、生地、麥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谷精草、谷精珠(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谷精龍膽散《證治準繩》:

谷精草、龍膽草、生地、紅花、荊芥、甘草、赤芍、牛蒡、茯苓、木通。治目赤翳障,頭風齒痛。

 

谷精散《證治準繩》:谷精草、蟬退、綠豆衣(一作白菊花)、豬蹄退。治斑疹入目生翳膜。

 

密蒙花

 

【藥用】本品為馬錢科植物密蒙樹的花蕾。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肝經。

 

【功效】清肝熱,明目退翳。

 

【臨床應用】用於目赤腫痛、多眵、多淚、羞明畏光、目昏生翳等症。

 

本品為眼科常用藥,對目赤腫痛、多淚羞明及眼生翳膜等症,常與菊花、石決明、木賊草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密蒙花(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密蒙花散《和劑局方》:

密蒙花、羌活、白蒺藜、木賊、石決明、菊花。治目赤腫痛、羞明及翳膜。

 

夜明砂 

 

【藥用】本品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等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辛,寒。入肝經。

 

【功效】清肝明目,散瘀消積。

 

【臨床應用】用於肝熱目赤、白睛溢血、雀目、內外障翳及小兒疳積等症。

 

肝開竅於目。夜明砂為肝經血分藥,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

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目疾,尤以治肝熱目赤、白睛溢血(即眼球膜下出血)的效果較好,

能使瘀血消散;眼目清明。可用本品單味炒微焦,研細,每天一錢,分二次用開水調服;

也可配合桑白皮、黃芩、赤芍、丹皮、鮮生地、白茅根等藥煎汁服用。

 

據文獻記載,前人用本品治雀目及內外障翳,常將本品研末,納入豬肝內,煮食飲汁。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疳積及跌扑損傷、瘀血作痛等症,亦取它散血、消積的功效。

 

【處方用名】夜明砂(焙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布包煎服;或炒研細末,每此用開水調服四分或五分。

 

【方劑舉例】決明夜靈散《證治準繩》:石決明、夜明砂、豬肝,用米泔水煎。治雀目夜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