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野蕎麥根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野蕎麥的根莖和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澀、微苦,涼。入肺、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淤,祛風濕。

 

【臨床應用】1.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及肺癰、咯痰腥臭等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臨床用治咽喉腫痛,常配伍燈籠草、筋骨草等同用;

用治肺熱咳嗽,或肺癰,可單用本品一兩,隔水炖汁服,也可配合魚腥草等藥同用。

 

2.用於手足關節不利,風濕痛及痛經,產後瘀血阻滯腹痛等症。

 

本品兼有活血散瘀及祛風濕的作用,治療手足關節不利,風濕筋骨酸痛等症,

常配合桑枝、絡石藤、蒼朮等藥同用;

用治痛經及產後瘀血阻滯腹痛等症,可單用本品一兩,加紅糖煎服。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痢疾。

 

【處方用名】野蕎麥根、開金鎖(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錯隔水炖汁服。

 

【按語】1.野蕎麥在上海地區中藥店稱為開金鎖,系由形狀而得名。

此藥過去在臨床上應用不多,近年來發現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用治肺膿瘍(肺癰),療效很好,

但必須隔水炖汁煎服;如加水煎汁服,則療效不顯。

 

2.經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隔水炖出的汁,味很澀,微苦,

用治急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也有療效,可使痰液分泌檢減少,咳嗽逐漸減輕。

 

【方劑舉例】復方金蕎片(上海中成藥):

開金鎖、生干蟾、魚腥草、百部、一見喜。治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骨結核。

 

虎耳草

 

【藥用】本品為虎耳草科值物虎耳草的新鮮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

 

【臨床應用】1.用於肺癰咳吐膿痰,以及耳中流膿水等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用治肺癰咳吐膿痰,

可用鮮草一兩,配合鮮忍冬葉二兩,水煎,分二次服,每日劑;

治耳中流膿,可用鮮草洗淨打汁,加冰片少許,滴耳。

 

2.用於風疹搔癢,皮膚濕疹。

 

本品又能清熱涼血,用於風疹搔癢,皮膚濕疹,可配合蒼耳草、葎草等藥,既可煎湯內服,又可煎湯外洗。

 

【處方用名】鮮虎耳草(用新鮮者,隨用隨采)

 

【一般用量與用法】鮮草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紅藤

 

【藥用】本品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莖。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腸癰腹痛及乳癰腫痛等症。

 

紅藤善於清熱解毒散結,為治腸癰的要藥,常與大黃、厚朴、蒲公英或金銀花、連翹、丹皮、苡仁等同用;

治乳癰腫痛,可與蒲公英、天花粉、貝母、銀花、連翹、夏枯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祛風活血作用,可用於筋骨酸痛,跌扑傷痛等症。

 

【處方用名】紅藤(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二兩,煎服。

 

【方劑舉例】紅藤煎《臨床經驗彙編》:

紅藤、紫花地丁、乳香、沒藥、連翹、大黃、延胡索、丹皮、銀花、甘草。治腸癰。

 

敗醬草

 

【藥用】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白花敗醬的全草。

其同屬植物黃花敗醬、狹葉敗醬及岩敗醬,也可作同類品入藥。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寒。入胃、大腸、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臨床應用】1.用於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

 

本品辛能散結,寒可泄熱。

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

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

 

2.用於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後瘀滯腹痛等症。

 

敗醬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後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來本品在臨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銀花,用治急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腫痛;

配茵陳、梔子等治急性黃疸性肝炎。

 

【處方用名】敗醬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本品藥材來源較複雜,屬於敗醬科的敗醬草,僅在民間應用,不見市售。

 

據《中藥志》說:「今市售敗醬草主要有兩種:

北方習慣使用菊科植物苣蒔菜的帶根全草;南方習慣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草全果。」

又說:「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苣蒔菜,

在《植物名實圖考》中即稱作苣蒔菜,並非作為敗醬草的別名,但未述及其效用;

南方多數地區作敗醬草用的菥蓂,亦為另一種藥物,《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主治明目、目痛、淚出等病;敗醬草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

 

這說明現在市上出售的敗醬草恐非古代所用的敗醬草,原植物即為菥蓂,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一兩,煎服。

菥蓂一藥在臨床上應用時常與清熱解毒藥與活血祛瘀藥配伍同用,

不作單味藥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癰排膿的功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方劑舉例】薏苡附子敗醬散《金匱要略》:薏苡仁、附子、敗醬草。治腸癰有膿。

 

鬼針草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鬼針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臨床應用】1.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癰,及毒蛇咬傷等。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

也可與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應用。治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

也可與半邊蓮配合應用。治毒蛇咬傷,用鮮草二兩,煎服;另取鮮葉一把,洗淨,搗爛敷換處。

 

2.用於跌扑損傷、腰痛及腦震蕩等症。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損傷腰痛,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乾草一兩),

加紅棗、紅糖、黃酒適量,炖汁服;用治腦震蕩,可與活血藥如當歸、川芎、丹參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脫力勞傷、體虛無力,可配合仙鶴草、紅棗等同用。

 

【處方用名】鬼針草、盲腸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

 

地耳草

 

【藥用】為金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治療瘡癤腫毒或毒蛇咬傷,可用鮮草二兩至三兩煎服;另外用鮮草適量,洗淨,搗爛外敷。

 

2.用於腸癰腹痛,跌打損傷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消腫,用治腸癰腹痛,可配合白花蛇舌草、紅藤等藥同用;

用治跌打損傷,除煎湯內服之外,還可用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此外,目前臨床上有用本品製成注射用針劑,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轉氨脢偏高。

 

【處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黃(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至三兩,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肝三方(本院第五門診部)田基黃、崗捻根、炙鱉甲、丹參。

治肝炎,谷丙轉氨脢正常,而其它項目不良者。

 

垂盆草

 

【藥用】本品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微酸,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腫,解蛇毒。

 

【臨床應用】1.用於水火燙傷及癰腫創瘡瘍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對於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

用於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2.用於毒蛇咬傷。

 

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

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至二次;

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3.用於傳染性肝炎。

 

近年來,臨床上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

(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

對降低血清轉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症状減輕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於癌腫。

 

【處方用名】垂盆草(洗淨,晒乾,切碎用)、先垂盆草(鮮草,作用較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鮮草一兩至四兩,大劑量可用半斤,煎服或洗淨絞汁服。外用適量。

 

【按語】1.垂盆草原為民間治療瘡癰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草藥,

但因一般中藥店不備,故過去在臨床上殊少應用。

近年來發現本品可用治傳染性肝炎,對降低轉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療效;

根據臨床初步體會,有些病患在停藥後又有轉氨脢升高的現象,為了提高療效,有待進一步實踐與研究。

 

2.本品葉小,形似鼠牙,故別名為鼠牙半枝蓮,

但稱為半枝蓮的尚有唇形科的開頭草,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以用「垂盆草」的名稱為妥。

 

土茯苓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甘、淡,平。入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通絡。

 

【臨床應用】用於濕熱瘡毒、梅毒、筋骨拘攣疼痛及瘰歷瘡腫等症。

 

土茯苓味甘淡而性平,為利濕解毒的藥品。

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銀花、白蘚皮、威靈仙、甘草等同用。

現臨床上主要用於濕熱瘡毒,常與白蘚皮、地膚子、苦參、蒼朮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來在臨床上用治鉤端螺旋體病,據報導。有一定療效。

 

【處方用名】土茯苓(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午前治二兩,煎服。據文獻記載,服藥時不可飲茶。

 

【方劑舉例】搜風解毒湯《本草綱目》:

土茯苓、苡仁、銀花、防風、木瓜、木通、白蘚皮、皂莢子。治梅毒筋骨攣痛。

 

馬蘭根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馬蘭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平。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

 

【臨床應用】1.用於鼻出血,牙齦出血、咯血、皮下出血,以及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頗好,對於血熱妄行的出血症,

可配合仙鶴草、鐵莧菜、菊葉三七、側柏葉等止血藥同用;

用治咽喉腫痛,可配合板藍根、筋骨草等清熱解毒藥物同用。

 

2.用於濕熱黃疸及小便淋痛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並能利尿,用治濕熱黃疸,

可配合茵陳、山梔、大黃、平地木等藥同用;

治療濕熱下注膀胱,小便淋瀝刺痛,可配合鳳尾草、萹蓄、瞿麥、海金沙、車前草等藥同用。

 

此外,還可用於毒蛇咬傷,可將新鮮全草,洗淨,搗爛外敷患處,或配合野菊花、半枝蓮等同用。

 

【處方用名】馬蘭根(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

 

射干

 

【藥用】本品為鳶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肺、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消痰涎。

 

【臨床應用】1.用於感受風熱,或痰熱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等症。

 

射干為治咽喉腫痛常用的藥品,能清熱毒、消腫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應用。

 

2.用於痰涎壅盛,咳嗽氣喘等症。

 

射干清肺熱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與麻黃、紫菀、款冬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射干、嫩射干(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射干能降逆祛痰、破結泄熱。

本品目前臨床上除用為消痰、利咽的藥物之外,

在鱉甲煎丸中還用以消症瘕、除瘧母、通經閉。別名為烏扇。

 

2.本品配牛蒡子或黃芩,則清熱利咽;如配麻黃,則消痰平喘。

 

【方劑舉例】射干麻黃湯《金匱要略》:

射干、麻黃、細辛、半夏、五味子、紫菀、款冬、生薑、大棗。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

 

射干消毒飲《張氏醫通》:射干、玄參、連翹、荊芥、牛蒡子、甘草。治咳嗽音瘖、咽喉腫痛。

 

山豆根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廣豆根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心、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

 

【臨床應用】用於咽喉腫痛等症。

 

山豆根功能清熱利咽,治咽喉腫痛屬於熱毒者,常配合射干、銀花、連翹、板藍根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於肺熱咳嗽及黃疸等症。

 

【處方用名】山豆根(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山豆根苦降泄熱,主要用於咽喉紅腫熱痛屬於實火肺熱者。

 

2.如劑量過大,易致嘔吐,如用至一兩,能引起中毒而發生嘔吐、腹瀉、胸悶、心悸。

 

3.山豆根的來源尚有多種:

 

防己科纏繞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根莖,主銷華北,東北各省;上海地區亦曾經用過。

 

豆科木藍屬的多種植物如多花木藍,和?木藍及宜昌木藍等的根,在江蘇、湖北、河南、山西等應用較多。

 

【方劑舉例】山豆根湯《驗方》:

山豆根、荊芥、防風、桔梗、甘草、僵蠶、薄荷、赤芍、歸尾、山梔。治咽喉腫痛。

 

馬勃

 

【藥用】本品為馬勃科馬勃菌的子實體。

 

【性味與歸經】辛,平。入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

 

【臨床應用】用於熱邪火毒郁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失音,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能清肺利咽,用治咳嗽失音、咽喉腫痛,常與銀花、山梔、薄荷、牛蒡子、玄參等同用。

 

【處方用名】輕馬勃、淨馬勃(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八分至一錢五分,煎服,須包煎。

 

【方劑舉例】清咽消毒飲《疫喉淺論方》:

馬勃、銀花、犀角、連翹、板藍根、人中黃、黃連、山梔、牛蒡、元參、薄荷、綠豆衣。治疫喉腐爛。

 

橄欖

 

【藥用】本品為橄欖科植物橄欖樹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酸,平。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咽喉,化痰。

 

【臨床應用】用於肺胃熱壅所致的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癲癇等症。

 

本品有清肺利咽、化痰的功效,故可用於上述諸種病症。據文獻記載,本品尚可用於魚骨鯁喉。

 

【處方用名】橄欖、青果(用新鮮者)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多者可用治二兩,洗淨,生食嚼爛咽汁,或煎服。

 

【方劑舉例】清音丸《上海中成藥》:

橄欖干、寒水石、桔梗、大青葉、甘草、飛月石、薄荷腦、冰片。

治咽喉腫痛,瘖啞聲嘶,口乾舌燥,咽不下利。

 

金果欖

 

金果欖:為防己科植物金果欖的塊根。形似橄欖,故名。性味苦寒。

功能解毒、利咽。適用於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瘡癰腫毒。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白毛夏枯草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咽喉紅腫疼痛,甚至有發熱者,

單用本品一兩,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熱咳嗽,咯痰黃稠,

可與化痰止咳藥如前胡、佛耳草、枇杷葉等配伍應用。

 

2.用於熱癤腫痛等症。

 

本品性味苦寒,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涼血消腫,用治熱癤癰腫等症,除煎湯內服外,

亦可用鮮草搗爛外敷。對於外傷出血,可用乾草研粉,撒布包紮;用治血瘀腫痛,以鮮草適量,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筋骨草別名叫白毛夏枯草。簡稱白夏枯草,

這是由於在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上有這樣一段話:「葉梗同夏枯草,惟葉上有白毛。」因此而得名。

 

2.白毛夏枯草一藥,在過去中藥店有售,因臨床醫生很少應用,

故上海地區一般中藥店即不再備貨供應。現草藥店有售。

 

3.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熱解毒的作用很強,近年來經臨床實踐體會,

用本品治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氣管炎,都有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