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點地梅

 

【藥用】本品為報春花科植物點地梅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風火赤眼,跌扑損傷,以及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治風火赤眼,常與菊花、桑葉等配合應用;

治跌扑損傷,可與當歸、川芎、落得打等配合應用;

治咽喉腫痛,可單位應用,也可與筋骨草、板藍根、胖大海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點地梅(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點地梅別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區草藥店又稱白花珍珠草。

本品味甚苦,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急、慢性咽喉腫痛,而以治療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較好。

 

一枝黃花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一枝黃花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苦,涼。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除痛。

 

【臨床應用】1.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苦涼泄熱而辛散,可用於感冒發熱;又善於清熱解毒,對咽喉腫痛等症,也可應用。

 

2.用於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消腫除痛,對於毒蛇咬傷,瘡癰腫毒等症,皆可應用,一面煎湯內服;

一面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此外,對於鵝掌風、灰指甲、腳癬等病症,可煎湯浸洗患部。

 

【處方用名】一枝黃花(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爵床 

 

【藥用】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咸,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截瘧。

 

【臨床應用】1.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咽痛,以及水腫等症。

 

小青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故可用於外感發熱、咳嗽、咽痛,

可與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葉等同用。

本品又有利尿退腫作用,可用於小兒腎炎水腫,

可每天用鮮草一至二兩,煎服,連續服用,腫退後,再根據辯證,服藥調治。

 

2.用於瘧疾等症

 

本品有截瘧作用,治療瘧疾,可單用本品一兩(或鮮草三兩),煎服,於瘧發前34小時服下。

 

3.用於疔瘡癰腫,扭傷腫痛等症。

 

本品既能清熱解毒,又有活血止痛功效,對於疔瘡癰腫,或扭傷腫痛等症,既可煎湯內服,有可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爵床、小青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鮮草一兩至三兩,煎服。外用適量。

 

人中黃  

 

【藥用】本品為甘草的加工品。

取兩端有節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鑽孔,將甘草粉從孔內裝入,壓緊,以融化的松香將孔封固。

冬月浸糞坑中四十餘天,取出,用水漂清,懸臨風處,陰乾,破竹筒取甘草,晒乾備用。

 

【性味與歸經】甘、咸,寒。入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發斑,血熱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熱發狂,以及咽喉腫痛、丹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為主,經加工製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

對於上述各種實火熱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熱解毒藥物如石膏、黃連、連翹、玄參等同用。

 

【處方用名】人中黃、甘中黃(漂清,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方劑舉例】人中黃丸《張氏醫通》:

人中黃、蒼朮、桔梗、滑石、大黃、人蔘、黃芩、黃連、防風、香附。治溫疫諸熱毒。

 

人中白

 

【藥用】本品為凝結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無晶形之薄片或塊片,洗淨乾燥而成。

 

【性味與歸經】咸,寒。入肝、三焦、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毒,祛瘀止血。

 

【臨床應用】1.用於咽喉腫痛,牙疳口瘡等症。

 

本品著重清熱解毒,對於咽喉腫痛,或牙疳口瘡等症,

可配合黃連、黃柏、兒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

 

2.用於咯血、衄血等症。

 

本品又能祛瘀止血,對血熱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

可配合側柏葉、大薊、小薊、藕節炭等涼血止血藥同用。現在臨床上本品以外用為主,較少用於內服。

 

【處方用名】人中白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人中白散《外科正宗》:人中白、孩鄖茶、冰片、黃柏、硼砂、薄荷、青黛、黃連。

治小兒走馬牙疳,口疳,牙齦腐爛臭黑,膿耳。手「月廉」窗、腿上窗、痔瘡。

 

淡秋石

 

淡秋石: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製成。

現時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乾,研成粉,再加白芨將水拌和,製成方塊。

性味咸寒。功能滋陰退熱。適用於骨蒸勞熱,咽痛,口瘡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二錢,煎服。另有一種咸秋石,系用食鹽與泉水煎熬而成,功用與淡秋石相似。

 

白頭翁

 

【藥用】本品為毛艮科植物白頭翁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治痢。

 

【臨床應用】用於濕熱或熱毒引起的痢疾。

 

白頭翁為治痢要藥,因它既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又能入於血分而涼血,故臨床主要用於熱毒痢、痢下赤白,或有高熱的症候,常配合黃連、黃柏、秦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白頭翁(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煎服。

 

【按語】1.白頭翁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藥,單用較大劑量,即有效果。

常用成方白頭翁湯,即以本品為主藥,配合黃連、黃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頭翁的莖葉與根作用不同,具有強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注意。

又全國各地作為「白頭翁」使用的有多種植物,

如薔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等,也能用治痢疾,建議在處方使用原植物名稱。

 

【方劑舉例】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治熱痢下重。

 

馬齒莧

 

【藥用】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心、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治痢。

 

【臨床應用】1.用於濕熱或熱毒引起的痢疾。

 

馬齒莧為治痢疾要藥,可單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藥同用。

 

2.用於熱毒瘡瘍。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而消癰腫,可用於熱毒瘡癰,單味煎湯內服,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馬齒莧(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用一兩至二兩;新鮮者可用二兩至四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馬齒莧為治菌痢的要藥,以用新鮮者效果較佳。

本品在近年來應用範圍有所發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結核及化膿性疾患等。

由於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應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視的藥品。

 

鴨膽子

 

【藥用】本品為苦木科植物鴨膽子樹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寒。入大腸經。

 

【功效】治痢,抗瘧。

 

【臨床應用】1.用於久痢、休息痢。

 

鴨膽子為治休息痢的要藥,凡冷積久痢,乍輕乍重,

或愈後複發,大便乍紅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單獨服用。

 

2.用於瘧疾。

 

鴨膽子單獨應用,又能治療瘧疾,有抗瘧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敷治贅疣、雞眼。

 

【處方用名】鴨膽子、苦參子(去殼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去殼取仁(切勿將仁敲破,以膠囊或桂圓肉或饅頭皮包果吞服。

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七天。治瘧,每次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連服五天至七天。

外用適量,去殼打爛敷局部。

 

【按語】1.鴨膽子一藥,在本草文獻方面,使載於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原為治冷痢久瀉的要藥。

近人根據前人對於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療效頗好。

並且由於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殺滅阿米巴原蟲的作用,

故又試用本品殺滅瘧原蟲,在臨床上用治瘧級,也具有很好療效。

 

2.本品對腸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虛弱者禁用。

 

【方劑舉例】鴨膽丸《醫編》:鴨膽仁、文蛤、枯礬、川連、硃砂為衣。治冷痢。

 

解毒生化丹《衷中參西錄》:

鴨膽子、三七、金銀花、白芍、甘草。治痢疾失治,氣血兩虧,腸中腐爛,所下之物,色臭腐敗。

 

橄核蓮

 

【藥用】本品為爵床科植物橄核蓮的葉或全草。

 

【性味與歸經】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用於痢疾、腹瀉,咽喉腫痛及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味甚苦,有清熱解毒作用,

適用於細菌性痢疾、腸炎腹瀉、急性扁桃體炎及急性支氣管炎等病而見熱性症候者,

可單味應用;也可配合清熱藥如金銀花、黃芩等同用。

上海市售成藥「抗炎寧」糖衣片,即是用本品製成的,每次吞服四至六片,每天三至四次。

有些地區將本品製成注射用針劑,專供肌肉注射。

 

2.用於瘡癤腫毒,蛇蟲咬傷等症。

 

本品用於瘡癤腫痛,蛇蟲咬傷等症,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藥,一面煎湯內服,

一面用本品鮮草搗爛外敷,可解毒消腫而除痛。

 

此外,本品在臨床上又可用於傳染性肝炎、肺結核等疾患。

 

【處方用名】一見洗、穿心蓮、橄核蓮(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本品味甚苦,勝過黃連,入煎劑,一般用量不宜過大,如劑量過大,可能引起噁心嘔吐,

故以研粉裝入膠囊或紮成片劑吞服,較為方便,又可節約藥物,

每次吞服三分至六分,每天二次至三次。外用適量。

 

小飛蓬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小飛蓬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止瀉。

 

【臨床應用】用於痢疾,腹瀉不止。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並有止瀉作用,對於細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腸炎,

可單用本品一兩(鮮草用一兩五錢),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馬齒莧、辣蓼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小飛蓬(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雞眼草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雞眼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瀉。

 

【臨床應用】1.用於濕熱黃疸等症。

 

本品清熱解毒,並有利濕作用,配合茵陳、金錢草、田基黃等藥同用,治療濕熱黃疸等症。

 

2.用於腹瀉、痢疾。

 

本品有利濕止瀉作用,對於腹瀉、痢疾都可應用。臨床常配合馬齒莧、車前草、辣蓼等同用。

 

【處方用名】雞眼草、螞蚊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二兩,煎服。

 

葉下珠

 

【藥用】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微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止瀉,平肝明目。

 

【臨床應用】1.用於腹瀉、痢疾。

 

本品有解毒止瀉的功效,治療腸炎腹瀉及細菌性痢疾,可單用本品一兩,煎服;也可配合老鸛草一兩同用。

 

2.用於風火赤眼及夜盲症。

 

本品清熱平肝而明目,故可用於風火赤眼及夜盲症。

在治療夜盲症時,可用鮮草一兩至二兩,加鴨肝二、三個同炖湯,熟後,吃鴨肝及湯。

 

【處方用名】葉下珠(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綠豆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

 

【臨床應用】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

 

本品有清熱解暑、除煩、解毒等功效,故可治上述諸症。民間在夏季常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

 

此外,本品又可用以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綠豆四兩、生甘草二兩,煎汁候冷,頻頻飲服。

 

【處方用名】綠豆(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大劑量可用四兩,煎服。

 

【方劑舉例】綠豆飲《證治準繩》:綠豆、黃連、干葛、甘草。治誤服熱毒之劑,煩躁悶亂,做吐狂渴者。

 

綠豆衣 

 

綠豆衣:本品即綠豆的種皮。性味甘寒。功能解熱毒,退目翳。

它的清熱消暑作用,比綠豆較好。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七葉一枝花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七葉一枝花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解痙。

 

【臨床應用】1.用於熱毒瘡瘍、惡瘡、咽喉腫痛、蛇蟲咬傷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與金銀花、連翹等配伍應用,治熱毒瘡瘍;與鬼針草等同用,治毒蛇咬傷。

 

2.用於癌腫。

 

七葉一枝花用於癌腫,常與石見穿、半枝蓮、夏枯草等藥配伍應用。此外,本品尚可用於小兒高熱驚風抽搐。

 

【處方用名】七葉一枝花(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七葉一枝花原名為蚤休,又名重樓,俗稱草河車。

但上海地區中藥店所售的蚤休(草河車),原植物為蓼科的拳參,故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只稱本品為七葉一枝花。

 

2.本品清熱解毒的功效頗好,用於小兒高熱驚風抽搐,系取它苦寒降泄的作用,以達清熱定驚的目的。

 

半枝蓮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植物開頭草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熱毒瘡瘍,毒蛇咬傷,以及肺癰等症。

 

半枝蓮用治癰腫瘡瘍,有解毒、消腫作用;用治毒蛇咬傷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可單獨應用,或配合清熱解毒藥同用,既可內服,也可外用,用治肺癰,可配合魚腥草、開金鎖等同用。

 

2.用於肺癌、以及腸胃道癌症。

 

本品用於肺癌,常與蜀羊泉、尋骨風、魚腥草等配合應用;

用於胃腸道癌症,常與白花蛇舌草、石見穿、八月禮、半邊蓮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於腹水及損傷出血等症。

 

【處方用名】半枝蓮(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半枝蓮一藥,原名開頭草,別名為狹葉韓信草,一般在開花時采全草入藥。

因它的小花交互對生,集成偏側總狀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稱牙刷草。

 

2.本品原用於毒蛇咬傷及瘡癰腫毒等症;

近年來在臨床上用於肝炎、肝腫大、肝硬化腹水、癌腫及吐血損傷出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