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虎骨

 

【藥用】貓科動物虎PantheratigrisLinnaeus的骨骼。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肝、腎經。

 

【功效】祛風通絡,強筋健骨。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腳膝酸軟

 

虎骨善於祛風通絡,強健筋骨,適用於風濕痹痛、

風邪偏勝關節疼痛擊肝腎虧損,腰膝痿軟之症,

可與木瓜、牛膝、五加皮等浸酒服或與熟地、龜板、鎖陽等製成丸劑服。

 

【處方用名】虎骨制虎骨虎脛骨(鐵沙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入丸劑或浸酒服。

 

【按語】1.虎骨辛甘性溫,能入肝腎,能祛風通絡,強健筋骨,是其功能,

痹痛日久筋骨痿弱乃其主治。因其強健筋骨為諸藥之冠,故高年肝腎虧損、腰膝痿弱之症,每持為要藥。

 

2.古代文獻多以本品為搜風定痛之品,用治節痛風之藥,

為臨床應用止痛效果並不顯著。強健筋骨則信有可征,並不誣也。

 

3.虎骨現在藥源較少,價亦昂貴,故非肝腎不足、腰膝痿弱者,可不必選用,

或以豹骨代之,雖功效略同,而力則不逮也。又古人以為脛骨效果最佳,為是目前已不再分用矣。

 

【文獻摘錄】《藥性論》:「治筋骨毒風攣急,屈伸不得,走疰疼痛溫瘧。」

 

《本草綱目》:「定風追痛,健骨,止久瀉脫肛,獸骨鯁咽。」

 

白花蛇

 

【藥用】蛇科動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的乾燥屍體。

 

【性味與歸經】甘、咸,溫;有毒。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定驚止痛。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急,以及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祛風通絡,透骨搜風作用,故對風濕痹痛、筋脈拘急等症,

可配伍豨簽草、獨活、威靈仙等藥同用;治口眼喎斜、語言蹇澀,

或筋脈攣急、肌肉麻痹等症,可與全蠍、當歸、羌活、白芷等配伍應用,或浸酒服。

 

2.用於破傷風,驚風抽搐。

 

本品又能定驚止痙,可治破傷風,痙攣抽搐及小兒驚風痙厥,配伍烏梢蛇、蜈蚣等藥同用。

 

此外,白花蛇又可用於痲瘋,疥癬,具有祛風攻毒之效,可與烏梢蛇、雄黃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白花蛇?肉蛇(為五步蛇,去內臟,烘乾用)、金錢白花蛇(為銀環蛇的幼體,烘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末吞服1--2g

 

【按語】1.白花蛇甘咸而溫,專入肝經,祛風通絡止痹痛,定驚止痙寧抽搐,

且外達皮膚,又為痛風疥癬之要藥,迨為祛風攻毒之功耳。

 

2.金錢白花蛇功同白花蛇而力更勝之,烏梢蛇之性能亦同於白花蛇,而效則弱之。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面窩斜,半身不遂,

骨節疼痛,大風疥癩及暴風搔癢,腳弱不能久立。」

 

《本草經疏》:「風者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蛇性走竄,

亦善行而無處不到,故能引諸風藥至病所,自臟腑而達皮毛也。」

 

烏梢蛇

 

烏梢蛇:即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臟的乾燥體。性味甘,平。歸肝經。

功效與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研末每次--3g

 

徐長卿

 

【藥用】夢藦科蒼本植物徐長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根及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胃經。

 

【功效】祛風通絡,止痛,止癢,解毒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善於祛風,功能通絡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疼痛,可配合虎杖等同用。

 

2.用於脘腹痛,牙痛,跌仆傷痛等症。

 

徐長卿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臨床上多用於多種疼痛,能取顯著的止痛效果,

適用於脘腹痛、牙痛及跌打損傷疼痛諸症,可單味應用或隨症配伍有關藥物。

 

3.用於濕疹,風疹瘙癢,頑癬等症。

 

本品又長於祛風止癢,善治濕疹、風疹、頑癬等皮膚瘙癢之症,

可單味煎湯內服,或煎湯外洗,亦可配合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藥同用。

 

4.用於毒蛇咬傷。

 

本品又能解毒消腫,對於毒蛇咬傷,可配合半邊蓮、野菊花等藥同用。

 

此外,古代醫家認為本品具有通利小便作用;現代又常用於登山嘔吐、暈車暈船等症。

 

【處方用名】徐長卿、寮刁竹(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徐長卿湯(《聖惠方》):

徐長卿、茅根、木通、冬葵子、滑石、檳榔、瞿麥、朴硝。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

 

桑枝

 

【藥用】桑科喬木桑MorusalbaL.的嫩枝。

 

【性味與歸經】苦,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

 

桑枝善於祛風,通利關節,用於風濕痹痛,

常與防己、威靈仙、羌活、獨活等配合應用;

本品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經絡不利為常用,可單位熬膏服或與祛風濕藥配伍使用。

 

【處方用名】桑枝嫩桑枝童桑枝炒桑枝(清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桑枝膏(《上海市中要成藥治劑規範》):

桑枝濃煎取汁,加砂糖40%製成膏劑。治風濕疼痛,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者。

 

【文獻摘錄】《本草圖經》:「療遍體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

 

《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本草備要》:「利關節,養津液,行水去風。」

 

絡石藤

 

【藥用】夾竹桃科潘援藤本植物絡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desLindl.Lem.的乾燥帶葉藤莖。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干、腎經。

 

【功效】祛風通絡,涼血消癰。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絡石藤功能祛風而舒經活絡,性寒清熱,風濕痹痛偏熱者較為適宜,

可單味浸酒服,也可與木瓜、海風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2.用於瘡瘍腫痛

 

本品行微寒,能涼血清熱而消癰,用治瘡瘍腫痛之症,常與乳香、沒藥、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處方用名】絡石藤(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神農本草經》:「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種水漿不下。」

 

《本草綱目》:「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

 

《要藥分劑》:「絡石之功,專於舒筋活絡。凡病人筋脈拘攣,不易屈伸者,服之無不獲效,不可忽之也。」

 

海風藤

 

海風藤:及胡椒科植物海風藤的藤莖。功能祛風通絡,

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酸痛、屈伸不利等症一般用量三錢至五錢,煎服。

 

尋骨風

 

【藥用】馬兜鈴科草本植物棉毛馬兜鈴AristolochiamollissimaHance的地上部份。

 

【性味與歸經】辛、苦,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止痛。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尋骨風功能祛風通絡,適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可單味浸酒服或與桑枝、絡石藤配伍應用。

 

2.用於胃痛,睪丸腫痛,跌打傷痛等症。

 

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陳皮同用;

用治睪丸腫痛可與雞蛋同煮,飲湯食蛋;用治跌打傷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內服還可用治癌腫,外用可治外傷出血等。

 

【處方用名】尋骨風巡骨風(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絲瓜絡

 

絲瓜絡:及葫蘆科草本植物絲瓜老熟果實的網狀纖維(維管束)。

性味甘,平。歸肺、胃、肝經。功能通利經絡,適用於筋骨酸痛,胸脅疼痛,乳癰腫痛等症。

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

 

接骨木

 

【藥用】忍冬科灌木或喬木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Hance的帶葉莖枝。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歸肝經。

 

【功效】祛風通絡,活血止痛,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功能祛風濕、通經絡,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之症,

可配合老鶴草、防風、桑枝、紅花等,亦可單位煎湯乘熱熏洗患處。

 

2.用於跌仆傷痛

 

本品又能活血止痛,用治跌打損傷、瘀阻疼痛等症,可配合透骨草、當歸、川芎、赤芍等藥同用。

 

3.用治水腫,小便不利。

 

本品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具有利水消腫之功,可配合玉米須、車前子等同用。

 

【處方用名】接骨木、扦扦活(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草新編》:「入骨節,專續筋接骨,折傷酒吞,風癢湯浴。」

 

木瓜

 

【藥用】薔薇科灌木貼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酸,溫。歸肝、脾經。

 

【功效】除濕利痹,緩急舒筋,消食,治腳氣。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木瓜酸溫入肝,具有除濕通絡之功,為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常用藥,

臨床上治風濕痹痛時一般用於腰膝酸痛者居多,常與虎骨等配用。

 

2.用於吐瀉轉筋

 

肝主筋,吐瀉失水,筋失所養,則轉筋痙攣。

木瓜入肝,功能緩急舒筋,故為治吐瀉轉筋之要藥。

用於暑濕霍亂,吐瀉轉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黃連、吳茱萸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又為治腳氣腫痛要藥,可配伍吳茱萸、紫蘇、檳榔同用。

尚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處方用名】木瓜宣木瓜(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木瓜性味酸溫,能入肝脾,舒筋活絡之要藥。

多用於腰膝酸痛,筋攣足痿;化濕和中之良品,又能治霍亂吐瀉,轉筋腿痛;

且為腳氣要藥,蓋亦化濕舒筋之效,還有消食之功,助脾之能。

 

蠶砂

 

【藥用】蜇蛾科昆蟲家蜇BombyxmoriLinnaeus的糞便。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肝、脾、胃經。

 

【功效】除濕利痹,緩急舒筋。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善於化濕,功能通絡利痹,可用於風濕痹痛之症,

如為濕熱郁阻者,可配防己、薏苡仁、滑石等同用;

肢體不遂、麻木,可與防風、當歸、白茄根等配伍。炒熱外敷,還有溫通血脈利痹止痛之效。

 

2.用於吐瀉轉筋。

 

本品能化濕,緩急舒筋,用於霍亂吐瀉轉筋,腹痛等症,配伍黃芩、木瓜、吳茱萸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治皮膚濕疹瘙癢,可煎湯外洗。

 

【處方用名】蜇砂、晚蜇砂、夏蜇砂、二蜇砂、蜇矢(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須包煎。

 

【方劑舉例】蜇矢湯(《霍亂論》):

蜇砂、木瓜、生苡仁、大豆卷、黃連、梔子、半夏、通草、黃芩、吳茱萸。治霍亂吐瀉,轉筋腹痛,口渴亂躁危急。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蜇性燥,燥能祛風勝濕,

故蜇砂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

 

松節

 

【藥用】松科喬木油松PinustabulaeformisBarr.或馬尾松P.massoniana lamb的瘤狀節或分枝節。

 

【性味與歸經】苦,溫。入肝、腎經。

 

【功效】除濕利痹

 

【臨床應用】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苦燥溫通,具有燥濕通絡利痹之功,善去筋骨間風濕,對於風濕痹痛、關節酸痛等症,

可單味浸酒服或與羌活、獨活、防風、桑枝、海風藤、川芎、當歸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松節油松節(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筋骨間風濕諸病宜之。」

 

《本草匯言》:「氣溫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風有濕,作痛作痿,痿軟無力者,用此立痊。

倘陰虛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松香

 

松香:及松樹的樹脂。性味苦、甘、溫。功能祛風燥濕,生肌止痛,

適用於風濕痹痛,瘡瘍腫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入丸散或浸酒服。

 

松花粉

 

松花粉:即松樹的花粉。性味甘溫。功能潤肺,燥濕,止血。

內服可以治咳嗽;外敷可治皮膚濕疹,嬰兒尿布濕疹,創傷出血。一般用量一錢至二錢,包煎。外用適量。

 

海桐皮

 

【藥用】豆科喬木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var.orientalisL.Merr

或雲香科喬木?葉花椒ZanthoxylumailanthoidesSiebetZucc.朵椒ZanthoxylummolleRehd的乾燥樹皮。

 

【性味與歸經】辛、苦,平。歸肝、腎經。

 

【功效】除濕利痹,清熱化濕。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痹痛。

 

本品功能祛風濕,通經絡,

主要適用於下肢關節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臨床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藥同用。

 

2.用於濕熱下注,腳膝疼痛。

 

本品又能清熱化濕,用治濕熱下注、腳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外用治疥癬,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大黃,浸酒外搽。

 

【處方用名】海桐皮、赤桐皮、浙桐皮(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海桐皮散(《證治準繩》):海桐皮、熟地黃、牡丹皮、牛膝、山茱萸、補骨脂。治手足拘攣。

 

【文獻摘錄】《本草求真》:「海桐皮,能入肝經血分,祛風除濕,及行經絡,以達病所。」

 

理氣藥

 

凡功能能調理氣分舒暢氣機的藥物稱為里氣藥。

因其善於行散氣滯故又稱為行氣藥作用較強者稱為破氣藥。

 

所謂氣滯,就是指氣機不暢、氣行阻滯的證候。多由於冷熱失調、精神抑鬱、

飲食失常以及痰飲濕濁等因所致。氣滯病症,主要為脹滿疼痛。

氣滯日久不治,可進而生痰、動火、積留血液。

理氣藥功能疏通氣機,既能緩解脹滿疼痛,

有能防止脹、滿、瘀的發生,所以凡屬氣滯病症及時應用理氣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理氣藥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疼痛,胸部氣滯、胸痹疼痛,肝氣瘀滯、脅肋脹痛、

乳房脹痛或結塊、疝痛、月經不調等;以及胃氣上逆、嘔吐噯氣、嘔逆等症。

分別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止痛、寬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作用。

 

理氣藥大都味多苦辛,性多屬溫,能入脾胃肺肝經。

 

理氣藥應注意事項

 

一、應用理氣藥時,須根據氣滯病證的不同部位及程度,選擇相應的藥物。

 

二、氣滯之證,病因各異,兼夾之邪亦不相同,故臨床應用理氣藥時宜作適當的配伍。

如肺氣壅滯,因外邪襲肺者,當配合宣肺化止咳之品;

如痰熱郁肺,咳嗽氣喘者,當配合清熱化痰藥。

脾胃氣滯而兼有濕熱之證者,宜配清利濕熱之藥;

兼有寒濕困脾者,需並用溫中燥濕藥;

食積不化者酌加消食導滯藥;兼脾胃虛弱者,有當與益氣健脾藥合用等等。

 

三、本類藥物大多辛溫香燥,易耗氣傷陰,故氣弱陰虛者慎用。

 

四、本類藥物中行氣力強之品,易傷胎氣,孕婦慎用。

 

五、本類藥物打多含有揮髮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響藥效。

 

橘皮 

 

【藥用】雲香科小喬木橘Citruereticulate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肺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燥濕化痰,健脾和中。

 

【臨床應用】1.用於胸腹脹滿等症

 

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於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

又能行氣寬中,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應用。

 

2.用於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於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等症,

可配伍蒼朮、厚朴同用。又善於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每與半夏、茯苓同用。

 

3.用於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

 

本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症,

常與人蔘、白朮、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既能健脾,

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

若胃寒嘔吐,可與生薑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橘皮、陳皮、廣陳皮、新會皮(洗淨,晒乾,切碎用)、炒橘皮(麩皮拌炒)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橘皮味辛苦而性溫,氣芳香而入肺脾。

辛散行氣滯,是乃肺氣壅滯、脾胃氣滯的要藥;

苦溫而燥濕,故而濕阻中焦、痰多咳嗽,卓有奇功;且能和中以治呃逆,並能健脾等。

 

2.橘皮在臨床上應用甚為廣泛,

《剛目》稱其「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然而所治病症無非肺脾兩經,而其效用則兼理氣燥濕、化痰健脾也。

 

3.古人對橘皮的應用有橘紅、橘白之分,橘紅是橘皮之外層色紅者,以燥濕化痰之功為勝;

橘白為內層色白者,無造烈之弊,而能化濕和胃。現在上海地區以不再區分。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其至百並總是取棋理氣燥濕之功,

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脾哪元氣知母,肺乃攝氣之要,故橘皮為二經氣分要,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

 

《日用本草》:「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本草經疏》:「辛能散,苦能瀉,溫能通行,則逆氣下,嘔嗽止,胸中瘕熱消矣,

脾為運動磨物之臟,氣滯則不能消化水谷,為吐逆、霍亂、泄瀉等證,苦溫能鑿脾家之濕,使滯氣運行,諸證自療矣。」

 

《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泄,故能行痰;

其氣溫平,善於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

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橘絡

 

橘絡:及橘瓤上的筋膜。(是橘的中果及內果皮之間的維管束群)。性味苦,平。

功能化痰理氣通絡,適用於痰滯經絡,咳嗽、胸脅作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錢半,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