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化橘紅

 

化橘紅:及雲香科植物柚的果實。性味苦、辛、溫。

功能燥濕化痰,理氣,消食。適用於痰多咳嗽,以及食積、脘腹脹痛等症。一般用量3--10g,煎服。

 

枳實

 

【藥用】雲相科小聊木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摘陪變種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的幼果。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消積導滯。

 

【臨床應用】1.用於胸腹脹滿

 

枳實理氣行氣作用較強,故一般認為本品有破氣作用,

功用行氣滯、除脹滿,用於胸腹脹滿,常與木香、橘皮等同用。

此外,對食積不化、脘腹脹滿者,可配山渣、神曲等同用;

脾虛而見脘腹脹滿悶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

對病後勞復、身熱、心下痞悶者,可配梔子、豆豉等同用;

寒凝氣滯而見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薑同用。

 

2.用於胸痹結胸,以及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症。

 

本品既能理氣,又能化痰,對痰濕遏阻胸陽、胸陽不振、胸痹疼痛,

可配瓜蔞,薤白、桂枝等品同用;用治痰熱互結、胸痞按之疼痛,可配黃連、瓜蔞等同用;

對於痰多咳嗽、風痰眩暈等可配陳皮、半夏、天麻等同用。

 

3.用於食積停滯、便秘腹痛及瀉痢不暢、里急後重等症。

 

枳實苦降下行,功能消積導滯,治便秘腹痛,

常配合大黃、厚朴等同用;治瀉痢後重,常配合木香、檳榔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等症,宜與補氣生陽之品同用;

近年來發現本品又有升壓作用,可用於休克。

 

【處方用名】枳實、江枳實、生枳實(生用作用較猛)、炒枳實(麩皮炒至為焦為度)

 

枳實炭(清炒至外成焦黑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附藥】枳殼:及雲香科小橋木香櫞、酸橙等植物的成熟果實。

性味效用與枳實相似,但力薄性緩,以行氣寬中除脹為主,

適用於胸脅脹痛、脘腹痞悶為主。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枳實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腸經,苦泄力大,行氣力強,

故為破氣之藥,性沉降而下行,功能理氣除痞,以除胸腹痞滿,

兼能化痰以開痹,消積以導滯,實乃破氣結之峻劑,治痞滿、導積滯之要藥。

又具升高血壓之能,治陰挺脫肛之用。

 

2.枳實與枳殼皆為果實,因老幼不同而區分。兩者功效略同,

但枳實力強枳殼力緩。破氣除痞,消積導滯多用枳實;理氣寬中消脹除滿多用枳殼。

 

3.厚朴與枳實行氣導滯常配合應用,但厚朴苦辛性溫,行氣力緩,長於燥濕散滿,且能下氣平喘;

枳實味苦性寒,破氣力強,長於化痰除痞,且有消積導滯作用。

 

【方劑舉例】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

枳實、白朮、黃芩、澤瀉、茯苓、大黃、六曲。治脾胃濕熱,胸悶腹痛,積滯泄瀉。

 

枳朮丸(《內外傷辨惑論》):枳實、白朮。治脾胃虛,運化弱,食後脘腹痞滿作脹者。

 

小結胸加枳實湯(《溫病條辨》):黃連、瓜蔞、枳實。

治陽明暑溫,水結在胸,面赤身熱頭暈,渴欲涼飲,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

 

導痰湯(《濟生方》):半夏、橘紅、枳實、茯苓、甘草、人蔘、遠志、酸棗仁、北五味、熟地。

治心虛膽怯,短氣乏力,心煩不眠,驚悸或癲狂等。

 

【文獻摘錄】《本草衍義》:「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和而緩也。」

 

《本草綱目》:「枳乃木名,實乃其子,故曰枳實。後人因小者性速,又呼老者為枳殼。

生則皮厚而實,熟則殼薄而虛,正如青橘皮、陳橘皮之意,

宋人復出枳殼一條,非矣。寇氏以為破結實而名,亦未必然。」

 

瓜蔞皮

 

【藥用】葫蘆科藤本植物栝蔞

TrichosantheskiritowiiMaxim或雙邊栝蔞T.unifloraHao.的成熟果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胃經。

 

【功效】行氣除脹滿,化痰開痹,清肺止咳。

 

【臨床應用】1.用於胸腹脹滿。

 

本品功能行氣,具有行氣滯、除脹滿的功能,能入肺胃,故對胸膈痞悶、脘腹脹滿等均可應用,

常與木香、烏藥、橘皮、枳殼等配合應用。

 

2.用於胸痹結胸。

 

本品既能化痰,又能行氣,為治胸痹胸痛要藥,常與薤白、半夏、桂枝等同用,

且又適用於結胸症,可配黃連、半夏等同用。

 

3.用於肺熱咳嗽。

 

本品性味苦寒,能入肺經,又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可配貝母、天花粉、桔梗等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還用本品治療冠心病絞痛。

 

【處方用名】栝蔞皮、瓜蔞皮(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瓜蔞,古稱栝蔞實,原為皮仁合用。

現在臨床有三種用法,一為瓜蔞皮,偏於清肺化痰止咳、行氣除脹滿;

一為瓜蔞仁,偏於潤肺化痰,潤腸通便;

一為全瓜蔞,則兼有皮仁兩者作用,且又治療乳癰初起之症。

 

全栝蔞

 

全瓜蔞:及瓜蔞皮(三分)與瓜蔞仁(三分)合用。

功能行氣除滿,清熱潤肺,化痰開胸除痹,消散乳癰。

適用於胸腹脹滿,燥熱咳嗽,胸痹結胸,以及乳癰初起腫痛等症。

一般用量三錢至五錢,治乳癰初起可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木香

 

【藥用】菊科本草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Decne.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經。

 

【功效】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胸腹脹痛,脅肋疼痛及瀉痢腹痛等症。

 

木香辛溫通散,善於行氣而止痛,為行散胸腹氣滯常用要藥,

每可與枳殼、川楝子、延胡索同用;對於胸腹脹痛,可與柴胡、鬱金等品同用。

又能入大腸,治療氣滯大腸,瀉痢腹痛,里急後重得症候,

可與檳榔、枳實、大黃等同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常與黃連配伍同用。

 

此外,木香常用於補益劑中,以舒暢氣機,使補益藥補而不滯。

 

【處方用名】木香、廣木香(生用行氣止痛)、煨木香、炙木香、炒木香(麩皮拌炒用以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木香,苦辛性溫,芳香濃郁,行氣力佳,能宣三焦氣滯,解寒凝之諸痛,

然以疏理胃腸之氣分阻滯為主,具有消脹除痛之卓功。

唯行氣宜生用,炒用則走散之性雖有喪失,卻有實大腸之效用,常用於瀉痢腹痛之症。

 

2.木香,古代文獻又稱之為青木香,與目前習以馬兜鈴根為青木香,品種不同功用有異應於注意。

 

【方劑舉例】木香檳榔丸(《衛生寶鑒》)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枳殼、黃柏、黃連、吳茱萸、三棱、莪朮、大黃、香附、牽牛、芒硝。治痢下腹痛。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治心腹一切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霍亂,泄瀉,痢疾健脾消食,安胎。」

 

《珍珠囊》:「散滯氣,調諸氣,和胃氣,瀉肺氣。」

 

《本草綱目》:「乃三焦氣分藥,能升降諸氣,諸氣月賁郁,皆屬於肺,

故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郁則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於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

 

也;大腸氣滯則後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郁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本草匯言》:「《本草》言治氣之總藥,和胃氣、通心氣、降肺氣、疏肝氣、快脾氣、

暖腎氣、消積氣、溫寒氣、順逆氣、達表氣通里氣,管統一身上下內外諸氣,獨為其功。」

 

《藥品化義》:「香能通氣,和合五臟,為調諸氣要藥。」

 

《本草求真》:「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然三焦則又以中為要。

中寬則上下皆通,是以號為三焦宣滯要劑。

至書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補,非雲升類升柴,降同沉重,不過因其氣鬱不升,得此氣克上達耳。

況此苦多辛少,言降有餘,言升不足,言散則可,言補不及,一不審頤,任書混投,非其事矣。」

 

《本草正義》:「方香氣烈而味厚,《本經》止言味辛《別錄》則謂之溫。

以氣用事,澈上澈下,能升能降,非溫和澳休,何以致此?」

 

烏藥

 

【藥用】樟科灌木或小喬木烏藥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Vill.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肺、腎、膀胱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臨床應用】1.用於胸腹脹痛,寒疝腹痛及經行腹痛等症。

 

烏藥辛開溫通,善於疏通氣機,功能行散氣滯、止痛,

能上入肺、脾,舒暢胸腹之氣滯,故凡寒邪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或胃腹疼痛等症,均可應用,

常與木香相須為用。亦可配合香附、枳殼、鬱金等同用。

本品又善於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可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用於經行腹痛,可配合當歸、香附等同用。

 

2.用於小便頻數,遺尿。

 

烏藥又能下行腎與膀胱,能溫腎散寒,對腎與膀胱虛寒所引起的小便頻數、遺尿,常配合益智仁、山藥等同用。

 

【處方用名】台烏藥、烏藥(切片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烏藥性味辛溫,走肺脾而理胸腹之氣滯,散寒凝而除疝氣經行之疼痛,

且能溫腎,除膀胱之冷氣,用治尿頻遺尿之症。

 

2.木香與烏藥皆能行氣止痛,為治胸腹脹痛之要藥,

臨床每相須為用,然木香行氣力佳,且煨用有止瀉之功;

烏藥則又善治寒疝痛經,且能溫腎散寒,以治尿頻遺尿之症。

 

【方劑舉例】四磨湯(《濟生方》):烏藥、沉香、人蔘、檳榔。治七情鬱結,上氣急喘。

 

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

天台烏藥、茴香、木香、青皮、高良姜、檳榔、巴豆、川楝子。治寒凝氣滯,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等症。

 

烏藥湯(《濟陰綱目》):烏藥、香附、當歸、木香、甘草。治婦女經行腹痛。

 

【文獻摘錄】《藥品化義》:「氣雄性溫,故快氣宣通,疏散凝滯,甚於香附。

以之散寒氣,則客寒冷痛自除;袪邪氣則天行疫瘴即卻;開鬱氣,中惡腹痛,胸膈脹滿,頓然而減;

疏經氣,中風四肢不遂,初產血氣凝滯,漸次能通,皆藉其氣雄之功也。」

 

《本草求真》:「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用於食積則宜;

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郁散結,每於懮郁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要藥耳。」

 

檀香

 

【藥用】檀香科喬木檀香SantalumalbumL.的木材。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胸腹疼痛等症

 

檀香味辛性溫,能入肺胃,善調膈上諸氣,對胸腹氣滯所引起的疼痛等症,

常與砂仁、烏藥等藥配伍應用;用於血瘀氣滯、心腹疼痛,可配丹參、砂仁等同用。

 

此外,近年來臨床用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配細辛、延胡索等同用。

 

【處方用名】檀香白檀香檀香屑(去外皮鋸斷劈碎或刨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分至一錢,煎服。或入丸散。

 

【方劑舉例】寬胸丸(《中藥臨床應用》):

檀香、蓽茇、延胡索、細辛、高良姜、冰片。治冠心病心絞痛。

 

【文獻摘錄】《本草備要》:「調脾肺、利胸膈,為理氣要藥。」

 

《本草求真》:「凡因冷氣上結,飲食不進,氣逆上吐,抑鬱不舒,服之能引胃氣上升,

且能散風避邪,消腫住痛,功專入脾與肺,不似沉香力專主降,而能引氣下行也。」

 

甘松

 

【藥用】敗醬科草本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匙葉甘松N.jatamansi DC.的根及莖葉。

 

【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行氣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

 

甘松溫而不熱,甘而不滯,其氣芳香,能開脾郁;其性溫通,能行氣止痛。

在臨床上常用於氣鬱胸悶、胃脘疼痛等症,可與木香、香櫞皮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甘松、香甘松(洗淨,晒乾)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錢半,煎服。

 

【方劑舉例】大七香丸(《和局方劑》):

香附、麥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陳皮、丁香、甘松、烏藥。治脾胃虛寒,心腹滿痛。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甘松芳香,能開脾郁,少加入脾胃藥中,甚醒脾氣。」

 

《本草匯言》:「醒脾暢胃之藥也。《開寶方》

主心腹卒痛,散滿下氣,皆取溫香行散之意。其氣芳香,如脾胃藥中,大有扶脾順氣、開胃消食之功。」

 

《本草正義》:「近東瀛醫家謂此藥善通經絡,專治轉筋,為霍亂轉筋必須之藥。

頤自定霍亂酒方,合姜、附、萸、連諸味,治真寒霍亂、轉筋入腹危急重症,

即有捷效,知此物溫運,活絡通經,無出其右。」

 

九香蟲

 

【藥用】蝽科昆蟲九香蟲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的全蟲。

 

【性味與歸經】咸,溫。歸脾、腎、肺經。

 

【功效】行氣止痛,溫腎助陽。

 

【臨床應用】1.用於脘腹脹痛,脅肋疼痛等症。

 

九香蟲溫性通利,能行氣散滯而止痛,適用於寒郁中焦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

脅肋疼痛等症,可配木香、川楝子等同用。

 

2.用於陽痿,腎虛腰痛。

 

本品性溫入腎,能溫腎助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尿瀕等症,

可配仙靈脾、巴戟天等同用;用治腎虛腰痛,可與杜仲、補骨脂等同用。

 

【處方用名】九香蟲、灸九香蟲(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烏龍丸(《攝生方》):

九香蟲、車前子、橘皮、白朮、杜仲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本草新編》:「興陽益精。」

 

路路通

 

【藥用】金縷梅科喬木LiquiddamberformosanaHance.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苦、微澀,平。歸肝、胃經。

 

【功效】行氣止痛,活血通絡,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脘腹脹痛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氣寬中而止痛,

在臨床上用於脘腹脹痛、大便不爽等症,可與木香、烏藥、枳殼等同用。

 

2.用於風濕痹痛,用經不調。

 

本品又能活血通絡,對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量少而腹脹者,

可與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對風濕痹痛、腰腿酸痛、筋絡拘攣等症,可與當歸、川芎、獨活、桑寄生等同用。

 

3.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水腫,可與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於氣血壅滯、乳汁不通,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藥同用。

 

【處方用名】路路通、九孔子、楓樹果(炒微焦,擂去刺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月經過多及孕婦,不宜應用。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拾遺》:「舒經絡拘攣,周身痹痛,手腳及腰痛。」

 

白膠香

 

白膠香:即香樹的樹脂。性味苦、辛,平。功能活血消腫,生肌止痛,外用止血。

適用於瘡毒癰疽,創傷出血等症。內服制用,外用生用。一般用量為三分至一錢,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大腹皮

 

【藥用】棕櫚科喬木檳榔ArecacatechuL.的果皮。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功效】行氣止痛,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脘腹脹痛

 

大腹皮功能行氣利水疏滯、寬中除脹而止痛,

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常與厚朴、陳皮等藥配伍同用。

 

2.用於水腫,腳氣腫痛

 

大腹皮又能利水消腫,用於水濕外溢、水腫、小便不利之證,

常與茯苓皮、冬瓜皮等配伍;用於腳氣腫痛,可與木瓜、蘇葉、檳榔等同用。

 

【處方用名】大腹皮、檳榔皮(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大腹皮散(《證治準繩》):

大腹皮、木瓜、蘇子、檳榔、荊芥穗、陳皮(去白)、紫蘇葉、萊菔子、沉香、桑白皮、枳殼。

治腳氣腫滿,小便不利。

 

【文獻摘錄】《本草經疏》:「大腹皮即檳榔皮也。第檳榔性烈,破氣最捷;腹皮性緩,下氣稍遲。」

 

《藥性類明》:「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氣喘促,及水腫藥中又多用之,蓋亦取其泄肺,以殺水之源。」

 

《本草匯言》:「寬中利氣之捷藥也。」

 

《本經逢原》:「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

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

 

青皮

 

【藥用】雲西科小喬木橘Citrusreticulatn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幼果。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歸肝、膽、胃經。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臨床應用】1.用於脅肋疼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疝氣疼痛等症。

 

青皮性味辛苦而溫,能入肝膽,行氣力強,善於疏肝破氣,適用於各種肝氣鬱結之症,

用治脅肋疼痛,常與柴胡、鬱金、枳殼同用;

乳房脹痛或結塊常與柴胡、香附、青橘葉同用;

若肝鬱化熱、發為乳癰,當與瓜蔞、蒲公英、金銀花等配伍;

對於疝氣疼痛,常與烏藥、小茴香、木香等配伍同用。

 

2.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青皮能消積化滯,所以有可用於食積氣滯,常與六曲、麥芽、山楂等健胃消食導滯之品同用。

 

【處方用名】青皮、小青皮、細青皮、炒青皮、灸青皮(麩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青皮苦辛而溫,能入肝胃,沉降下行,其性緩急,疏肝破氣,

能除痛、乳癰、小腹疝痛;散積化滯,能消食積停滯、脘腹脹痛。

 

2.橘皮與青皮,同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異,橘皮為成熟之果皮,

入脾肺二經,性和緩而主升浮,長於理脾肺氣滯、燥濕化痰,且能健脾;

青皮為未成熟之果實,入肝胃二經,性峻急而沉降,長於疏肝經之氣滯,

且能消散食積之停滯。惟肝氣為病每影響及於脾胃,若是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者,二藥又常配合應用。

 

【文獻摘錄】《珍珠囊》:「主氣滯,破基結,少楊陽經下藥也。陳皮治高,青皮治低。」

 

《本草匯言》:「破滯氣,消堅積之藥也。

凡病郁怒氣逆而肋刺痛,或疝氣沖築而小腹牽弦,二者乃肝氣不和之病也;

或溫瘧痞悶而寒熱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脹滿,或小兒食疳諸積而肚大肢瘦,

三者乃脾氣不和之病。此劑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運行水谷,誠專功也。」

 

橘葉

 

橘葉:即橘樹之葉。性味辛、苦,平。功能疏肝理氣,消腫散結。

適用於肋疼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

 

橘核

 

橘核:即橘的種子。性味苦、辛,溫,入肝經。

功能疏肝理氣,散結止痛。適用於疝氣疼痛,睪丸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

 

枸橘

 

【藥用】雲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枸橘PoncirustrifoliataL.Raf.的未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肝、胃經。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臨床應用】1.用於肋疼痛,乳房脹痛或結塊,疝氣疼痛等症

 

枸橘辛苦而溫,善於疏肝理氣,常用於肝鬱氣滯之症,

治療肋疼痛,可配青皮、鬱金等;對於乳房脹痛或結塊,

可配伍柴胡、香附、夏枯草等;若治疝氣疼痛,可佩合川楝子、橘核、小茴香等同用。

 

2.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

 

枸橘又能消積化滯可用於食積不化、氣滯不暢、脘腹脹滿,

大便秘結者,常與山楂、六、麥芽等消食藥同用。

 

此外,臨床還用本品治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症。

 

【處方用名】枸橘李枸橘梨(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本品有緩瀉作用,脾虛便溏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