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麥芽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穎果,經發芽後,低溫乾燥而得。

 

【性味與歸經】咸,平。入脾、胃經。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

 

【臨床應用】1.用於食積不化,脘悶腹脹及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症

 

麥芽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尤能消米麵食積。

在臨床上用於食積不化、脘悶腹脹,可與山楂、六曲等配伍;

如遇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宜與白朮、党參等補氣健脾藥同用。

至於消化不良症情較輕者,可單用本品煎服;或炒焦,研細末,用開水調服。

 

2.用於斷乳及乳汁鬱積引起的乳房脹痛等症

 

麥芽有回乳之功,凡婦人在嬰而斷奶時,可用生麥芽二兩,加水煎服;

如陰因乳汁鬱積引起乳房脹痛,則用量必須加倍,可收退乳消脹之效。

但婦女在哺乳期內不宜服用,以免引起乳汁減少。

 

【處方用名】炒麥芽、焦麥芽(炒用)、生麥芽(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量可用一兩至四兩,煎服。

 

縠芽

 

【藥用】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穎果,經發芽後,低溫乾燥而得。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臨床應用】用於消化不良、脘悶腹脹及脾胃虛弱、食慾減退等症

 

縠芽具消食和胃之功,其作用較麥芽、山楂、六曲等較為緩和,

故能促進消化而不傷胃氣。在脾胃虛弱、納縠不香的情況下,

每與補氣健脾之品如党參、白朮、山藥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生縠芽(晒乾用)、炒縠芽(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大劑可用一兩至三兩,煎服。

 

消食藥阿魏

 

【藥用】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阿魏草其及同屬植物新鮮根莖及根切傷後滲出的油膠樹脂。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入脾、胃經。

 

【功效】消積,散症,截瘧,治痢。

 

【臨床應用】1.用於食積停滯

 

阿魏有消肉積作用,主要適用於肉食所傷的食積停滯,可配合山楂、六曲同用。

 

2.用於腹中痞塊,婦女血積

 

本品有消痞散症作用,對於瘧母痞塊、婦女腹中血積有塊等均可應用,

既可配合當歸、鱉甲等為丸內服,又可製成藥膏外敷。

 

3.用於瘧疾,痢疾

 

阿魏配合雄黃、黃蠟、製成丸劑,內服可截瘧治痢,適用於瘧疾、痢疾。

 

【處方用名】阿魏(生用或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分至五分。內服宜入丸劑。本品氣味奇臭,不宜入湯劑。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阿魏化痞散(《張氏醫通》):

阿魏、當歸、川芎、白朮、紅花、赤茯苓、鱉甲、大黃、蕎麥面。治瘧痞積聚。

 

其它具有消食功效的藥物

 

1.消食:劉寄奴(活血藥)、木瓜(祛風濕藥)。

 

2.消積:枳實、青皮、枸橘(理氣藥)、三棱、莪朮、水紅花子(活血祛瘀藥)。

 

驅蟲藥

 

凡能驅除或殺滅腸寄生蟲的藥物,稱為驅蟲藥。

 

腸寄生蟲,主要有蛔蟲、鉤蟲、線蟲、蟯蟲等,除鉤蟲由皮膚接觸感染外,

其它多由病員吃了污染蟲卵的食物而進入人體。患腸寄生蟲病的病員,大都在糞便中可檢查出蟲卵,

有的可能沒有明顯症状,有的可以出現繞臍腹痛,時作時止,形體消瘦,不思飲食,或多食易餓,

或嗜食異物等症;鉤蟲病還可能有面色萎黃、全身浮腫等;蟯蟲病主要出現肛門瘙癢。

 

由於腸寄生蟲能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

同時要重視預防工作,應向患者或其家長宣傳衛生常識,以防重複感染。

 

臨床使用驅蟲藥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患蟲病日久而蝮有積滯者,可配合消導藥同用;

如脾胃虛弱者,可配健脾藥同用;體質虛弱者,可配補虛藥同用。

 

2.驅蟲藥最好在空腹時服,使藥力直接作用於蟲體,以提高療效。

如排便不暢者,在必要時可適當配合瀉下藥,以增強排蟲作用。

 

3.在使用驅蟲藥時,必須注意劑量,對某些具有毒性的驅蟲藥,不能過量,以免中毒。

 

驅蟲藥應用注意事項

 

一、應用驅蟲藥,首先又明確診斷,然後根據腸寄生蟲種類,選用相應的藥物治療。

 

二、服用驅蟲藥一般宜配瀉下藥,促使麻痹蟲體迅速排出,以免蟲體在被驅出身體之前復甦。

同時還需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症情緩急,兼症不同,予以適當配伍。

若有積滯者,可配伍消導藥同用;脾胃虛弱者,可配合健脾藥同用。

 

三、服用驅蟲藥一般再空腹時服藥為宜,以便藥力充分作用蟲體,從而奏效更為迅捷。

對於作用較強,可能引起副作用的藥物,則宜在臨睡前服用。

 

四、蟲積腹痛劇烈時,宜暫緩驅蟲,待疼痛緩解後再行驅蟲較為安全。

 

五、根據各種驅蟲藥的特性,妥善掌握用量與用法;

其中藥性峻烈或有毒之品,體弱、孕婦應慎用。

 

苦楝根皮

 

【藥用】本品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樹的根皮。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毒。入肝、脾、胃經。

 

【功效】殺蟲、療廯。

 

【臨床應用】1.用於蟲積腹痛

 

苦楝根皮驅殺蛔蟲作用顯著,為治療蛔蟲病的常用要藥,

臨床上常配合檳榔、芫荑等同用;如單獨應用,也有療效。

此外近來用本品配合茵陳蒿、廣鬱金、青皮、木香等又可用以治療膽道蛔蟲病。

 

2.用於頭癬、疥癬

 

苦楝皮根炒炭研末,油調治療頭癬、疥癬,有殺蟲作用。

 

【處方用名】苦楝根皮(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干者三錢到一錢,鮮者五錢到一兩,煎服。

 

使君子

 

【藥用】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科植物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殺蟲消積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等症

 

使君子為驅蛔常用之品,對於因蛔蟲引起的腹痛、小兒疳積,有較好的療效。

特別是本品滋味甘美,可炒熟單獨服食,容易為兒童所接受,適用於單純性或輕症的蛔蟲病。

如蛔蟲較、病情較重的,也可配合苦楝根皮、檳榔等驅殺蛔蟲藥同用;

如小兒形體消瘦、腹脹如臌、面色痿黃等症,又須配合党參、白朮等健脾益氣藥等同用。

 

但是,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則可能引起呃逆、眩暈等反應,

也有認為不可與茶汁同服的,據稱也可引起呃逆。

如服使君子引起呃逆,不必疑懼,可飲服開水、米湯或嚼食甘草,以及用丁香泡湯瀕飲,有解除呃逆作用。

 

此外,據報導,使君子還可用治蟯蟲病。

 

【處方用名】使君子使君肉使君子仁(去殼者,常炒熟嚼食,或生用作煎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炒熟嚼食,兒童每歲粒,總量不超過二十粒。

 

檳榔

 

【藥用】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消積,行水。

 

【臨床應用】1.用於多種腸寄生蟲疾病。

 

檳榔殺蟲,作用廣泛,可用於多種腸寄生蟲,

如絛蟲、蛔蟲、薑片蟲、蟯蟲等,而以治絛蟲、薑片蟲療效較佳,

尤以豬肉絛蟲最有效可使絛蟲全蟲癱瘓,如配合番瓜子同用,較果更為顯著。

對蛔蟲、蟯蟲也有驅除作用。同時,本品並有瀉下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驅蟲藥,可單獨使用。

 

2.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等症。

 

檳榔行氣消積作用較為顯著,一般認為有「破氣」的功能,對於脘腹脹痛、

大便無爽瀉痢後重等氣滯病症,常配合枳實、木等同用。

 

3.用於腳氣、水腫等症。

 

檳榔又有行氣利水的作用,臨床上多用為治腳氣疼痛的要藥,

常可配合木瓜、吳茱萸等同用;對於水腫實證,又可配合商陸、木通、澤瀉等利水消腫藥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瘧疾,常配合常山、草果等應用。近時並用於血吸蟲病。

 

【處方用名】檳榔、大檳榔、大腹子(晒乾,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單用殺絛蟲、薑片蟲,劑量可至五錢至一兩。

 

番瓜子

 

【藥用】葫蘆藤本植物番瓜子CucurbitamoschataDuch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線蟲病,血吸蟲病。

 

番瓜子有殺蟲作用,藥性平和,毫無毒性,用於線蟲,配合檳榔同用,其功更顯;

又能用治血吸蟲病,對急性期及晚期之血吸蟲病均有一定作用,尤宜於不適合銻劑治療者,

對改善症状,增強體力具一定作用。可以單味生用,連殼研細,冷開水調服,或配合其它驅蟲瀉下之品煎服。

 

【處方用名】番瓜子(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兩至四兩,連殼搗碎入煎或和蜜糖調服。

 

【方劑舉例】驅線湯(《方劑學》上海中醫學院編):番瓜子肉、檳榔。治線蟲病。

 

雷丸

 

【藥用】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菌核。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線蟲,蛔蟲,鉤蟲等病

 

雷丸能在腸道內破壞蟲體,用治絛蟲,有較好的療效。

不論有鉤絛蟲、無鉤絛蟲都可應用。也可用治蛔蟲病。

臨床可以單獨應用,也可配合檳榔、使君子肉、烏梅等同用。

 

【處方用名】雷丸(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g,研粉吞服,每日∼3次,連服23天。

 

【按語】雷丸以形成名。苦寒有小毒,功專於殺蟲,祛絛為主,

兼及蛔既可單用,有可配伍應用。本品研粉吞服。

殺蟲作用良好。如入煎劑,每因高熱而有效成分遭到破壞,必須注意。

 

【方劑舉例】追蟲丸(《證治準繩》)雷丸、檳榔、牽牛子、木香。治一切蟲積。

 

鶴蝨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實(北鶴蝨),或傘型植物野胡蘿卜的果實(南鶴蝨)。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有小毒。入脾、胃經。

 

【功效】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本品可用於多種腸寄生蟲病,用治蛔蟲、蟯蟲等小兒蟲積腹痛病症,

常與檳榔、使君子、川楝子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鶴蝨、北鶴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安蟲散《小兒藥證直訣》:鶴蝨、川楝子、胡粉、枯白礬。治小兒蟲病。

 

蕪荑

 

【藥用】本品為榆樹科植物大果榆樹的經加工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脾、胃經。

 

【功效】殺蟲消疳。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瀉痢等症。

 

本品功能殺蟲消積,主要用於治蛔蟲病、絛蟲病,常與鶴蝨、使君子、檳榔等配合應用。

對小兒疳積、瀉痢日久,也可配合訶子、肉豆蔻等同用。

 

【處方用名】蕪荑、臭蕪荑、白蕪荑(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蕪荑散《證治準繩》:蕪荑、乾漆。治蛔蟲咬心痛,牙蟲作痛。

 

榧子

 

【藥用】本品為紫杉科植物榧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澀,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緩瀉去積。

 

【臨床應用】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榧子為殺蟲消積之品,適用於蛔蟲、鉤蟲、絛蟲等引起的蟲積腹痛等症,並有緩瀉作用,

可幫助排泄蟲體,臨床常與檳榔、蕪荑、鶴蝨等配合煎湯飲服。用治鉤蟲病,也可單獨炒熟食用。

 

【處方用名】榧子、香榧子(剝去殼用,或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或十枚至二十枚,炒熟嚼食。

 

【方劑舉例】榧子散《中醫內兒科學》:榧子、檳榔、蕪荑。治絛蟲。

 

貫眾

 

【藥用】本品為叉蕨科植物貫眾的根莖及葉柄殘基。

 

【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脾經。

 

【功效】殺蟲,清熱解毒,止血。

 

【臨床應用】1.用於蟲積腹痛等症。

 

本品功能驅蟲,治蟲積腹痛,常用於蟯蟲、絛蟲等病,

但頗少單用,臨床尚可與蕪荑、鶴蝨、使君子、雷丸、檳榔等配伍應用。近年臨床上又用於治療鉤蟲病。

 

2.用於熱毒瘡瘍,痄腮腫痛等症。

 

本品功能清熱解毒,對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痄腮等症,常與金銀花、蒲公英等配合應用。

 

3.用於崩漏出血等症。

 

本品性寒,功能涼血止血,故可用於子宮出血屬熱症者,

常與側柏葉、仙鶴草、墨旱蓮、陳棕炭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預防感冒、麻疹等。

 

【處方用名】貫眾、貫仲(生用,用於殺蟲與清熱解毒)、貫眾炭、貫仲炭(炒焦黑用,用於止血)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下蟲丸《證治準繩》:

苦楝根皮、檳榔、鶴蝨、貫眾、使君子、干蝦蟆、蕪荑、木香、桃仁、輕粉。

治蟲積腹痛。

 

大蒜

 

【藥用】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蒜的鱗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胃、大腸經。

 

【功效】殺蟲,解毒,消癰。

 

【臨床應用】1.用於鉤蟲、蟯蟲病。

 

大蒜有一定的殺蟲作用,主要用治鉤蟲病、蟯蟲病,但必須與其它驅殺腸寄生蟲藥配伍同用,

如檳榔、鶴蝨、苦楝根皮等。對鉤蟲病,本品還可用作預防應用,在下田勞動前,將大蒜搗爛塗於四肢;

對蟯蟲病,本品又可作為外用,將大蒜搗爛,加入菜油少許,臨睡前塗於肛門周圍。

 

2.用於痢疾,腹瀉,肺癆,頓咳等症。

 

大蒜解毒作用甚為強烈,適應範圍也較廣泛。

對於痢疾、腹瀉可以煎服,也可用大蒜5℅的浸液保留灌腸;

古代還有將大蒜搗爛外敷貼兩足心治療小兒瀉痢的方法,可供參考應用。

對於肺癆病人,可以經常服食生蒜,也可同米煮粥常服。

至於用治頓咳,可用大蒜打爛,再用冷開水浸泡數小時後,用汁去渣,加白糖飲服。

 

3.用於瘡瘍初起。

 

本品搗爛外敷,治療瘡瘍初起,有消散作用。

據報導,近年來用本品配合芒硝、生大黃等搗爛外敷,用治急性闌尾炎,有顯著作用。

但外敷大蒜容易引起皮膚發紅、灼熱、起泡,故不可敷之過久。

 

此外,本品外用還可用治頭癬。

 

【處方用名】大蒜、生大蒜(用新鮮者,以獨頭紫皮為佳)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個至五個,內服或外用。

 

【方劑舉例】蒜連丸《濟生方》:大蒜、黃連。治腸毒下血。

 

其它具有驅蟲功效的藥物

 

一、驅蟲(殺蟲):

蘆薈、芫花、牽牛子(瀉下藥)、萹蓄(利水滲濕藥)、吳茱萸、花椒(祛寒藥)、川楝子(理氣藥)、

乾漆(活血祛瘀藥)、百部(化痰止咳平喘藥)、藜蘆(涌吐藥)、石榴皮、樗根皮(收澀藥)。

 

二、安蛔:烏梅(收澀藥)。

 

 

化痰止咳平喘藥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氣喘的藥物,稱為化痰止咳平喘藥。

 

痰涎與咳嗽、氣喘有一定的關係,一般咳喘每多夾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

故將化痰、止咳、平喘合併介紹。

但其中有的藥物以化痰為主要功效,或雖屬化痰而並不用於咳嗽氣喘;

有的則以止咳平喘為主要功效,或雖屬止咳平喘卻無化痰作用。

 

化痰藥不僅用於因痰飲起的咳嗽、氣喘,並可用於瘰歷、癭瘤、癲癇、驚厥等症。

 

臨床使用化痰止咳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凡內傷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療時應仔細分辨病因,進行適當的治療,

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藥同用,虛勞的配合補虛藥同用。

 

2.咳嗽而咯血時,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藥,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麻疹初期雖有咳嗽症状,本章分為清化熱痰、溫化寒痰、止咳平喘三節。

 

溫化寒痰藥

 

溫化寒痰藥多屬溫性,適用於寒痰、濕痰的症候,

如咳嗽氣喘、痰多稀薄,以及肢節酸痛,陰疽流注等病症。

為了加強療效,此類藥物常與溫散寒濕的藥物同用。

如屬陰虛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應當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