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半夏

 

【藥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塊莖。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降逆止嘔。

 

【臨床應用】1.用於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濕,聚而成痰者為主,為治濕痰的要藥,

適用於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症,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

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

因其性溫,故又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等同用;

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致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用於胸脘痞悶,胸痹,結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溫通、化痰、燥濕,故可用於痰內阻、胸脘痞悶病症,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

如寒熱互結,有可配黃芩、黃連、乾薑等同用,可收辛開苦降、散結除痞的功效(如半夏瀉心湯)。

此外,又常用於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症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用於癭瘤瘰歷、瘡瘍腫痛、梅核氣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結,可用以治療痰濕結聚所致的癭瘤、瘰歷痰核、陰疽腫痛,

或痰氣互結的梅核氣等病症。用治癭瘤瘰歷痰核,

可與海藻、黃獨、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醋外敷,

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朴、紫蘇等同用。

 

4.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嘔功效,可用於多種嘔吐症候,

在使用時應根據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

如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薑或藿香、丁香等品;

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

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蔘、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還能治胃不和而臥不安,配硫黃而治腎陽不足、大便失調之症。

 

【處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礬粉、生薑汁腌制後漂淨,晒乾用)、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為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化痰力佳,為治各種痰症要藥。

其性溫而燥,尤為屬寒有濕者在所必用;若為熱痰,當與清熱化痰之品配伍始妥。

唯其有傷陰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

 

所主消痞,實亦化痰除濕之功;至於散結無非辛散溫通之效。

和中而能降逆為止嘔之良藥,無論胃寒、胃熱、胃虛、惡阻咸可應用,

配伍適當,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臥不安者,腎陽不足而大便失調者,皆可配合應用,亦有殊功。

 

2.半夏昔人以為妊娠忌用之品,然惡阻用之有止嘔之效,並無墮胎之虞。

又以為性滑,則其體雖滑,而其性溫燥,決非潤澤之品,故陰虛津少者應於慎用。

 

3.半夏主要功用為化痰止嘔,故為脾胃兩經要藥。脾為生痰之源,胃為受納之器。

痰濕戀脾,半夏能燥濕化痰;胃氣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濕、聚而為痰者為主;

因其性溫燥,故對於寒痰,亦可應用。如屬熱痰,則須以清肺藥配合同用。

至於陰虛燥痰、津少口渴等症,則不宜應用。

 

5.半夏止嘔,以痰氣壅塞、胃逆不和為主;

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嘔作用,故除適用於痰飲嘔吐之外,

尚可用於胃虛嘔吐,如《金匱要略》大半夏湯以半夏配伍人蔘、白蜜等同用;

至於胃熱嘔吐,宜用清胃藥如麥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溫燥過熱、耗傷胃陰。

 

6.《別錄》有半夏墮胎的記載,

可是《金匱要略》的乾薑人蔘半夏湯早已用治妊娠嘔吐,而並不礙胎。

從這個例子,啟示我們閱讀前人本草文獻時,必須持有辯證唯物一分為二的觀點,使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半夏生用有毒,生薑、明礬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薑、明礬制。

此外,過去上海地區除姜制半夏之外,上有竹瀝半夏、宋半夏、仙半夏等多種製法,

現在已於簡化,藥店主要供應制半夏,不在加工炮製上述品種。

 

【方劑舉例】小半夏湯《金匱要略》:半夏、生薑。治痰飲嘔吐,心下痞悶不渴者。

 

天南星

 

【藥用】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擬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屬近似植物的求狀塊莖。

 

【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有毒。入肺、肝、脾經。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解痙。

 

【臨床應用】1.用於頑痰咳嗽,胸膈脹悶等症。

 

本品功能燥濕化痰,而溫燥之性更烈於半夏,

故可用於頑痰咳嗽及痰濕壅滯、胸膈脹悶等症,常與半夏配合應用。

 

2.用於風痰眩暈,癲癇,中風及破傷風、口噤強直等症。

 

南星又能祛經絡之風痰而解除痙攣,

故可用於風痰眩暈、癲癇,中風痰涎壅盛、口眼喎斜、經絡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攣,

以及破傷風口噤強直等症。在臨床上治風痰眩暈、目眩、嘔逆、胸悶少食等症,

常與半夏、天麻、生薑等配伍;治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口眼喎斜等症,

常與半夏、白附子、川烏等配伍;治破傷風,常與白附子、天麻、防風、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癰腫、跌扑損傷,有消腫定痛作用。

 

【處方用名】制南星(製法與制半夏相同)、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天南星苦溫性烈,善能開泄。前人說它「治痰功同半夏」。

然半夏雖屬辛散,專理脾胃濕痰,且能止嘔;

南星辛散之力勝過半夏,專主經絡風痰。

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屬風痰、濕痰入於經絡所引起的症候,

如中風麻痹、口噤身強、筋脈拘攣,以及驚癇、破傷風等。

 

2.南星有毒,內服須經炮製,方可使用。

 

3.本品用苦寒的膽汁制後,燥烈之性已減,故常用於痰熱內盛、驚風抽搐等症。

 

【方劑舉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風。治破傷風急跌扑損傷,項強口噤。

 

通絡片《上海中成藥》:姜制生南星、地龍、生地、生川烏、楓茄子。

治風寒潮濕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背酸痛、肌體麻木、怕冷的風濕痛等症。

 

膽南星

 

膽南星:又叫陳膽星。即南星經過牛膽汁制,燥性已減。性味苦涼。

能化痰息風定驚,適用於痰熱驚風抽搐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白附子

 

【藥用】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或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胃經。

 

【功效】祛風痰、逐寒濕。

 

【臨床應用】1.用於中風、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於祛風痰、燥濕痰,故可用於中風痰壅之症,常與天南星、半夏等同用;

治口眼喎斜,常與全蠍、僵蠶等息風止痙藥同用。

 

2.用於寒濕疼痛,偏正頭痛等症。

 

白附子不僅善於祛風痰,又能逐寒濕,故適用於寒濕頭痛、偏正頭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

而以治療頭面部疼痛的效果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烏等藥應用。

 

【處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為獨角蓮的塊莖,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一錢五分,煎服。

 

【方劑舉例】牽正散《楊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蠶、全蠍。治中風口喎,半身不遂。

 

皂莢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樹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

 

【功效】袪痰、開竅。

 

【臨床應用】1.用於寒濕壅滯、胸悶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莢有強烈的袪痰作用,治濕痰壅滯、咯吐不爽者,可單用本品焙乾研末,用紅棗煮湯調服;

也可配合半夏、萊菔子等同用。

 

2.用於猝然昏迷,口噤不開,以及癲癇痰盛,關竅阻閉的病症。

 

皂莢辛散走竄,外用有通關開竅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開屬於實閉之症者,

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細辛、薄荷、雄黃等藥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蘇醒。

 

此外,皂莢熬膏塗瘡腫(未潰者),有退腫的功效。

 

【處方用名】皂莢、皂角(洗淨,晒乾,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

內服劑量不宜過大,如服量過多,可引起嘔吐及腹瀉。

本品辛散走竄,性及銳利,孕婦、體虛即有咯血傾向者均不宜用。

 

牙皂

 

牙皂:又叫豬牙皂。為豆科植物豬牙皂的果實。性味、功效、用量與皂莢相同。

古代文獻中往往將牙皂與皂莢列為一項,對其品質優劣各家說法不一,

目前習慣認為豬牙皂質量較好,故常採用

 

蘇子

 

【藥用】本品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降氣消痰定喘,滑腸。

 

【臨床應用】1.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

 

蘇子利膈而消痰,質潤而不燥,善能降氣定喘,

故適用於咳嗽痰喘的症候,常與萊菔子、白芥子配伍;

也可於前胡、厚朴、陳皮、半夏等同用。可視病情需要,適當選用配伍藥物。

 

2.用於腸燥便秘。

 

本品質潤多油,故有滑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腸燥便秘,可與火麻仁、瓜蔞仁、杏仁等同用。

 

【處方用名】蘇子、杜蘇子、黑蘇子(晒乾用)、炒黑蘇子(炒用,可緩和藥性)、

炙蘇子、炙黑蘇子(蜜炙用,有潤肺作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蘇子為紫蘇的果實,習稱為種子。功能降氣消痰,以治咳逆痰喘。

另有一種白蘇子,是白蘇的果實。兩者主要的區別:

蘇子色黃黑,粒較細小,氣香力厚;白蘇子色呈灰白而粒較大,氣較淡薄,功同蘇子而力較遜。

 

【方劑舉例】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

蘇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陳皮、當歸、生薑(一方無肉桂,有沉香)。治痰飲壅盛、肺氣上逆作嘔。

 

白芥子

 

【藥用】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肺經。

 

【功效】袪痰利氣,散結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寒痰壅滯、胸滿脅痛、咳嗽氣逆痰多等症。

 

白芥子辛散利氣,溫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滯肺絡、胸膈之間所引起的胸滿脅痛、

咳嗽氣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以本品配蘇子、萊菔子,用於痰多咳嗽;

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飲,可治痰涎停留胸膈。

 

2.用於痰注肢體、關節疼痛及流注陰疽等症。

 

本品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結以消腫,治痰注肢體、關節疼痛,

可與肉桂、沒藥、木香等配伍;治流注陰疽,可與麻黃、肉桂、熟地、炮姜、鹿角膠、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搗爛外敷,有活血消腫、散寒逐飲的功效,可用於胸脅刺痛、寒痰哮喘的輕症。

 

【處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外用適量。

 

【按語】1.白芥子辛散溫通而利氣,既能祛寒痰壅滯於肺絡,以治肺寒喘咳;

又能祛寒飲壅滯於胸膈,以治胸滿脅痛;

並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間之痰結,以治流注陰疽等症。

因它的袪痰力量較強,故稱它有豁痰之功。

 

2.本品辛散容易耗氣,性溫容易動火傷陰,故對肺虛久咳、陰虛火旺及胃火熾盛者忌用。

 

【方劑舉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桔梗

 

【藥用】本品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平。入肺經。

 

【功效】宣肺袪痰,排膿。

 

【臨床應用】1.用於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啞等症。

 

桔梗辛開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藥同用。

屬於外感風寒者,可與荊芥、防風、紫蘇葉、杏仁等配伍;

外感風熱,可與前胡、牛蒡子、菊花、桑葉等配伍應用。

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可與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用於肺癰及咽喉腫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膿,用治肺癰,可與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鮮蘆根、魚腥草等配伍;

治咽喉癰腫,可與板藍根、牛蒡子、馬勃、白僵蠶、甘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按語】1.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氣、袪痰排膿,

故適用於咳嗽多痰、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癰等病症。

 

2.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殼,可利胸膈;配魚腥草,可排膿解毒而治肺癰。

 

【方劑舉例】桔梗湯《金匱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癰、咳逆胸滿、吐膿。

 

溫化寒痰藥旋覆花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線葉旋覆花或旋覆花的頭狀花序。

 

【性味與歸經】苦、辛、咸,微溫。入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氣。

 

【臨床應用】1.用於喘咳多痰。

 

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氣而平喘,故適用於痰壅氣逆及痰飲蓄結所致的咳嗽痰多之症,

可與桑白皮、甜葶藶、陳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症者,當配解表藥同用。

 

2.用於噫氣,嘔吐。

 

本品性溫,能降氣消痰,故可用於脾胃虛寒或痰濕內聚所致的噫氣或嘔吐等症,

常與代赭石、半夏、生薑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旋覆花(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包煎。

本品的頭狀花序如絨毛,入湯不易澄清,每能刺喉作癢,故需布包入煎。

 

【按語】1.旋覆花以消痰降氣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於痰多咳嗽氣急及噯氣嘔吐等症。

 

2.經臨床實踐,旋覆花與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強降氣化痰的功能。

本品性屬微溫,一般用於肺寒咳嗽;

如遇肺熱咳嗽、痰多氣急者,也可配合清熱藥如魚腥草、蒲公英、金銀花等品同用。

 

3.旋覆花始載於《本經》,又名金沸草。

現在中藥店以旋覆花的莖葉稱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與花相似。

 

【方劑舉例】旋覆代赭湯《傷寒論》:

旋覆花、人蔘、生薑、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棗。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旋覆梗

 

旋覆梗:又較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與旋覆花同。

 

白前

 

【藥用】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前(斯氏牛皮消)的根莖及葉。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溫。入肺經。

 

【功效】袪痰,降氣。

 

【臨床應用】用於咳嗽痰多,氣逆喘促等症。

 

本品善於降氣袪痰,故適用於痰多壅肺、咳嗽氣促等症,可與紫菀、半夏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白前(洗淨,晒乾,切片用)。降氣袪痰之力較強。

炙白前(蜜炙用,潤肺,降氣、袪痰,作用較緩)、炒白前(清炒用。藥性較緩和)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

 

【按語】1.白前一藥,《別錄》說它微溫,《唐本草》認為微寒。

然白前治嗽,並不專用於寒嗽,亦可應用於痰火氣壅上逆的咳嗽。

因痰濁蘊肺,肺失清肅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肅肺氣為用,功能袪痰降氣,不論寒嗽、熱咳,

只要肺氣壅實有痰而咯吐不暢者,都可使用。

治寒嗽,可與紫菀、款冬花、半夏等配伍;治熱咳,可與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經臨床實踐,本品袪痰作用頗強,對胃稍有刺激性,

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過多,如果用量過多,易引起噁心嘔吐。

故使用時必須注意。又本品無補益作用,功專辛散下氣,對於肺虛乾咳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止嗽散《醫學心悟》:白前、紫菀、荊芥、百部、桔梗、陳皮、甘草。治新久咳嗽。

 

天漿殼

 

【藥用】本品為蘿藦科植物蘿藦的果殼。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入肺、肝經。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

 

【臨床應用】1.用於咳嗽痰多、氣喘等。

 

天漿殼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於肺氣不宣、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常與金沸草、前胡、枇杷葉等配合應用。與百部配合可治療百日咳。

 

2.用於麻疹透發不暢。

 

本品有宣肺透疹作用,可治麻疹透發不暢之症,常與蟬衣、桑葉、牛蒡子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天漿殼、天將殼(剖開,去毛,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隻治五隻,或一錢至三錢,大劑量可用五錢至一兩,煎服。

 

蘿藦藤

 

蘿藦藤:及蘿藦的莖藤。有補腎強壯的作用。適用於腎虧遺精,乳汁不足,脫力勞傷等症。

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蘿藦種毛

 

蘿藦種毛:外用止創傷出血。適量外敷。

 

石胡荽

 

【藥用】本品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

 

【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竅,解毒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百日咳。

 

石胡荽功能袪痰止咳,可以治療百日咳、咳嗽痰多的病症,單用時需加冰糖或白糖,多次少量飲服。

 

2.用於鼻淵。

 

本品又能治療鼻淵流涕、鼻塞不通,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內服配辛夷花、蒼耳子等藥同用;外用配辛夷花、細辛、白芷等研末,取少量吹鼻。

 

3.用於瘡瘍腫痛,蛇咬傷,跌打損傷等病症。

 

石胡荽治療瘡癰、跌打損傷以及蛇咬傷之症,主要採用新鮮者打爛外敷,有解毒消腫作用。

 

【處方用名】鵝兒不食草、石胡荽(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二錢,煎服。本品味辣,具有刺激性,內服用量不宜過大。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鼻通寧(廣州中藥製藥廠方):

鵝兒不食草、辛夷花。低鼻,治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感冒鼻塞。

 

清化熱痰藥

 

清化熱痰藥物多屬寒性,適用於痰熱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於痰熱而致的癲癇驚厥、瘰歷等症。

 

運用這類藥物治療癲癇、驚厥等並見痰涎壅盛的熱症,需配清熱、鎮痙的藥物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