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山藥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脾經。

 

【功效】補脾胃,益肺腎。

 

【臨床應用】1.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及婦女白帶等症。

 

山藥性平不燥,作用和緩,為一味平補脾胃的藥品,故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應用。

臨床上用治食少倦怠或脾虛泄瀉,常與党參、白朮、扁豆等補脾胃之品配伍;

治婦女白帶,常與芡實、白朮、茯苓等同用。

 

2.用於肺虛久咳,腎虛夢遺精滑,小便頻數等症。

 

山藥益肺氣,養肺陰,故可用於肺虛痰嗽久咳之症,

如有肺陰不足症状者,可與沙參、麥冬等同用;本品又能益腎澀精,

如腎虧遺精,則可與熟地、山萸肉、龍骨等配伍應用;如小便頻數,則可配益智仁、桑螵蛸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適用於消渴,可與生地、黃耆等同用。

 

【處方用名】山藥、懷山藥、淮山藥(除去外皮,洗淨,晒乾,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按語】山藥原名為薯蕷,補而不滯,不熱不燥,能補脾氣而益胃陰,

故為培補脾胃性質平和的藥物。至於它補肺益腎的作用則較弱,一般只能作為輔助之品。

 

【方劑舉例】玉液湯《衷中參西錄》:山藥、黃耆、知母、生雞內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治消渴。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

 

《大明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綱目》:「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扁豆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稨豆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入脾、胃經。

 

【功效】健脾化濕。

 

【臨床應用】1.用於脾虛泄瀉,婦女白帶等症。

 

扁豆補脾而不滋膩,化濕而不燥烈,因其健脾化濕,

故可用於脾虛泄瀉及婦女白帶,常與白朮、山藥等配合應用。

 

2.用於暑濕內蘊、腹瀉、嘔吐等症。

 

本品能健脾和中而化濕,凡暑濕內蘊、脾胃運化失常而致嘔吐腹瀉者,

臨床往往取以配解暑之品如鮮荷葉、香薷等同用。

 

【處方用名】扁豆、白扁豆、生扁豆(生用,多用於暑濕病症。)、

炒扁豆(炒微焦用,多用於健脾止瀉。)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別錄》:「和中,下氣。」

 

《圖經本草》:「治女子帶下。」

 

《本草綱目》:「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

 

扁豆衣

 

扁豆衣:即扁豆的種皮。功效雖遜於扁豆,惟無壅滯之弊。

常與健脾胃藥同用,治療脾虛泄瀉、浮腫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扁豆花

 

扁豆花:即白扁豆之花。功能解暑化濕,適用於感受暑濕、發熱、泄瀉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大棗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經。

 

【功效】補脾胃,養營安神,緩和藥性。

 

【臨床應用】1.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不足、倦怠乏力等症。

 

本品功能補中益氣,用治脾胃虛弱等症,每與党參、白朮等配伍,可加強補中益氣的功效。

 

2.用於臟躁症。

 

大棗又能養營安神,臨床上常與甘草、小麥等同用,以治臟躁症。

 

此外,本品與甘遂、大載、蕪花等峻瀉藥配伍,既能緩和藥性,又能補脾和胃。

如與生薑同用,既能協調營衛,又可和理脾胃。

 

【處方用名】大棗、紅棗、大紅棗(劈開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枚至十枚,煎服。

 

【按語】1.大棗即平日供食用的紅棗,性質平和,能培補脾胃,為調補脾胃的常用輔助藥。

民間常用作為補血的藥物,治療血虛的病症;

因此近年來臨床上用它補血以止血,治療過敏性紫癜,可單用或配合其它藥物同用。

 

2.本品配合甘草、小麥,即為甘麥大棗湯,前人用治臟躁。

臟躁的發病原因,多由情志抑鬱或思慮過度,心脾受損,致臟陰不足而成。

其臨床表現為無故悲傷、精神失常、坐臥不安、心煩不寐等症。此種症候,類似現代的[病意]病。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

補少氣,少津濃,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別錄》:「補中益氣,堅志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除腸僻。」

 

《大明本草》:「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澼氣。」

 

甘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和根。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十二經。

 

【功效】補中益氣,瀉火解毒,潤肺袪痰,緩和藥性,緩急定痛。

 

【臨床應用】1.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不足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能補脾胃不足而益中氣,對於脾胃虛弱之症,

常與党參、白朮、茯苓等補氣健脾藥配伍應用;

對於心血不足、心陽不振之症,可與補血養陰及溫通心陽藥如阿膠、生地、麥冬、人蔘、桂枝等品配合應用。

 

2.用於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甘草生用則能瀉火解毒,故常用於瘡癰腫痛,多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配伍;

對咽喉腫痛,可與桔梗、牛蒡子於等配合應用,有清熱利咽的功效。

 

3.用於咳嗽氣喘等症。

 

本品甘緩潤肺,有袪痰止咳的功效,在臨床上用治咳嗽喘息等症,

常與化痰止咳藥配伍應用,作為輔助之品。因其性質平和,故不論肺寒咳喘或肺熱咳嗽,均可配合應用。

 

4.用於腹中攣急作痛。

 

本品有緩解攣急之功,常與芍藥配伍,治腹中攣急而痛。

 

此外,甘草還能緩和藥性,有減低或緩和藥物烈性的作用,歷代本草文獻上並載有本品有解藥毒作用,可供研究。

 

【處方用名】生甘草、生草、粉甘草(生用,多用於瀉火解毒,緩急止痛。)、

炙甘草、炙草(蜜炙用,多用於補中益氣。)、清炙草(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三錢,煎服。

 

【按語】1.甘草是一味常用的藥物,一般認為本品在方劑中只是作為輔助、矯味之用;

其實根據臨床實踐的體會,它本身確實具有一定的功效,

如炙甘草湯補心氣、振心陽,甘草乾薑湯溫潤肺脾,

芍藥甘草湯緩急定痛,甘桔湯袪痰利咽,銀花甘草湯清熱解毒等,都是用它作為主藥的。

 

2.甘草又能緩和藥性,如四逆湯用本品以緩和乾薑、附子的溫熱,

調胃承氣湯用本品以緩和大黃、芒硝的攻下作用等。

 

3.甘草甘緩,凡濕阻中焦、脘腹脹滿者用之能令人氣窒滿悶,故在使用時必須注意。

 

【方劑舉例】炙甘草湯《傷寒論》:

炙甘草、生薑、人蔘、地黃、桂枝,阿膠、麥冬,麻仁、大棗、酒治心動悸、脈結代。

 

【文獻摘錄】《本經》:「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

 

《別錄》:「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用藥法象》:「生用瀉火熱,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熱,緩正氣,養陰血,補脾胃,潤肺。」

 

《湯液本草》:「附子理中湯用甘草……,調胃承氣用甘草……,此緩之之意;

小柴胡有柴、芩之寒,參、半之溫,用甘草和之;建中湯用之,以補中而緩脾急。」

 

飴糖

 

【藥用】本品為以糯米或粳米磨成粉,煮熟,加入麥芽,攪合均勻,微火煎熬而成的飴。

 

【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入脾、胃、肺經。

 

【功效】補中緩痛,潤肺止咳。

 

【臨床應用】1.用於中氣虛乏,腹中急痛等症。

 

飴糖甘潤,功能補虛乏、建中氣,治療脾胃虛弱,可與党參、黃耆等藥配合應用;

本品還有緩急止痛作用,治療虛寒性腹中急痛可與桂枝、芍藥、甘草等配合應用。

 

2.用於肺虛咳嗽等症。

 

本品甘潤益肺,治肺虛咳嗽,常與沙參、百部、杏仁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飴糖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兩至二兩,沖服。

 

【方劑舉例】小建中湯《傷寒論》: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治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病,以及心悸、虛煩等症。

 

【文獻摘錄】《別錄》:「補虛乏,止渴。」

 

《千金要方》:「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消痰潤肺止嗽。」

 

人胞

 

【藥用】本品為人的胎盤。

 

【性味與歸經】甘、咸,溫。入心、肺、腎經。

 

【功效】益氣,補精血。

 

【臨床應用】用於虛損瘦弱、氣血兩虧,及肺虛喘咳等症。

 

人胞為大補氣血的藥物,故適用於氣虛乏力、勞損瘦弱、精血不足及肺虛喘咳等症,可單獨服用;

也可與其它藥物配合同用。如氣虛者,可配伍党參、黃耆等;

脾虛食少者,可配伍白朮、山藥、茯苓、陳皮等;

肺虛喘咳者,可配党參、麥冬、五味子等;

肝腎不足、虛火上炎者,宜配龜板、牛膝、生地、黃柏等藥;血虛者,可配熟地、首烏等品。

 

【處方用名】紫河車、杜河車、人胞(焙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研粉吞服。或入丸、散、片劑服用。

 

【按語】人胞一物,現臨床上主要用它為強壯藥,

用於久病體虛或體質衰弱、抵抗力差及某些慢性疾患如哮喘等病症,都是取它大補氣血的功效。

但本品須較長時期服用,始能見功。如患感冒、腹瀉,以及有內熱口苦等症者,應暫停服用。

 

【方劑舉例】河車大造丸《扶壽精方》:

人胞、人蔘、黃柏、社仲,牛膝,天冬、麥冬、龜板、熟地。治虛損勞瘵,遺精,帶下。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治氣血羸瘦,婦人勞損,面[黑干]皮黑,腹內諸病漸瘦者。」

 

《日用本草》:「治男女一切虛損勞極,安心養血,益氣補精。」

 

《本經逢原》:「能峻補營血。用以治骨蒸羸瘦,喘嗽虛勞之疾,是補之以味也。」

 

臍帶

 

臍帶:又名坎蕪(坎氣)。即胎兒的臍帶。功能納氣平喘,斂汗。

適用於腎虛喘促、虛勞久咳、盜汗等症。一般用量為一條至二條,煎服。或焙乾研粉,分次吞服。

 

黃精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黃精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功效】補脾潤肺。

 

【臨床應用】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肺虛咳嗽,消渴,及病後虛羸等症。

 

本品有補中益氣、潤肺的功效,對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等症,

常與党參、白朮等藥配合應用;對肺虛燥咳,常與沙參、天冬、麥冬等配合應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治糖尿病,常配合山藥、黃耆、天花粉、枸杞子等同用。

 

【處方用名】黃精、制黃精(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別錄》:「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

 

《本草綱目》:「補諸虛....填精髓。」

 

狼把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菊科植物大狼把草的全草。

 

【性味】苦,平。

 

【功效】補氣,清熱。

 

【臨床應用】1.用於體虛無力。

 

本品有補氣作用,主要用於脫力勞傷、倦怠乏力,常配合大棗煎服;

對體虛無力、盜汗、咯血等症,又可與仙鶴草、平地木、功勞葉等配伍同用。

 

2.用於痢疾。

 

狼把草又能清熱、消疳,如治療痢疾,可與馬齒莧、地錦草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狼把草、大狼把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金雀根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錦雞兒的根。

 

【性味】甘,微溫。

 

【功效】補氣、利尿、活血、止痛。

 

【臨床應用】1.用於體虛乏力、浮腫。

 

金雀根有補氣作用,配合鍺實子、補骨脂等,能治體虛乏力;

又能利尿,配合白朮、茯苓等藥,還可用治體虛浮腫。

 

2.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本品又有活血止痛的功效。配合扦扦活、落得打等,治療跌仆損傷;

配合五加皮、木瓜、桑枝等藥,又可用治風濕痹痛。

 

此外,本品還能通下乳汁,用治產後乳汁不下的病症。

 

【處方用名】金雀根(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金雀花

 

金雀花:即錦雞兒的花。有活血袪風、止咳、強壯功效。

適用於風濕痛、頭暈、頭痛、肺虛久咳及小兒疳積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助陽藥

 

助陽藥,又名補陽藥,就是能治療陽虛病症的藥物。

具有助腎陽、益心陽、補脾陽的功能,適用於腎陽不足、心陽不振、脾陽虛弱等症。

 

腎陽為一身之元陽,腎陽虛則有畏寒、肢冷、陽痿、遺精、遺尿等症。

心主血脈,心陽虛則冷汗淋漓、面色恍白、脈細欲絕或出現結代脈等。

脾主運化,脾陽虛則完谷不化,便搪、泄瀉、食欲不振等。

 

由於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所以助陽藥主要用於溫補腎陽。

對於腎陽衰微不能溫運脾陽所引起的泄瀉,以及腎氣不足,攝納無權所引起的喘促,

都可選用適當的補腎陽藥來治療。至於心陽虛,可用溫里藥或補氣藥治療。

助陽藥性多溫燥,凡有陰虛火旺的症状,應該慎用,以免發生助火劫陰的弊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