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鹿茸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等各種雄鹿尚未骨化的幼角。

 

【性味與歸經】甘、咸,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督脈,助腎陽,生精髓,強筋骨。

 

【臨床應用】

1.用於腎陽不足、陽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長、精衰、血少、消瘦乏力及小兒發育不良、骨軟行遲等症。

 

鹿茸是一味補督脈的要藥,又能助腎陽、補精髓、強筋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衰血少及骨軟行遲等症。

本品可單味服用,也可配合熟地、山萸肉、菟絲子、肉從蓉、巴戟天等同用。

 

2.用於沖任虛損,帶脈不固,崩漏帶下等症。

 

鹿茸髓補益肝腎,調理沖任,固攝帶脈,故可止漏束帶,用治崩漏帶下屬於虛寒症状者,

可與阿膠、當歸、熟地、山萸肉、淮山藥、白芍、烏賊骨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亦可用於慢性潰瘍經久不斂及陰性瘡腫內陷不起等症,有補養氣血、內托升陷的功效。

 

【處方用名】鹿茸血片(呈蜜蠟色,功效較佳,價較貴。)、

鹿茸、鹿茸粉片(白色者稱粉片,處方寫鹿茸,藥店付粉片,功效較血片稍弱,價較低。)

 

【一般用量與用法】每次一分至三分,研細吞服。或入丸、散劑。不入湯劑。

 

【按語】1.鹿茸甘咸性溫,能峻補腎陽、益精養血,凡腎陽衰微、精血兩虧,

症情偏於虛寒的,用之較為相宜。但本品究屬性溫助陽的藥物,對於陰虛陽亢及內熱者均應忌用。

 

2.鹿茸溫腎益火雖與附、桂相似,但附、桂性熱而剛燥,作用較速,

如應用不當,即有傷陰劫液的弊害;鹿茸則性溫而柔潤,作用較緩,

即《內經》所說:「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一味溫養的藥品。

 

【方劑舉例】參茸片《上海中成藥》人蔘、鹿茸治體虛怕冷,腰膝瘦軟。

 

【文獻摘錄】《本經》:「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

 

《本草綱目》:「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治一切虛損、耳聾、目暗、眩暈、虛痢。」

 

鹿角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等各種雄鹿的老角。

 

【性味與歸經】咸,溫。入肝、腎經。

 

【功效】溫補肝腎、強筋骨、活血消腫。

 

【臨床應用】1.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陽痿、遺精、腰瘦腳弱以及崩漏等症屬於虛寒者。

 

鹿角功能溫補肝腎而強筋骨,主要用於腎陽不足引起的各種病症,

常與地黃、山萸肉、肉蓯蓉、菟絲子、巴戟天、杜仲等配合應用。

 

2.用於陰症瘡瘍及乳癰初起等症。

 

鹿角既能溫補腎陽,又有活血消腫之功,故常用於虛寒瘡瘍之症,有良好的消散作用,

為外科常用之品,可配肉桂、白芥子等內服,也可醋磨外用。

此外,本品又能用於乳癰初起,可用單味研粉吞服;

如乳癰紅腫熱痛,可配合蒲公英、全瓜蔞、夏枯草、象貝母、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藥物同用。

 

【處方用名】鹿角粉(研粉應用。)、鹿角片(鎊片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鹿角片:一錢至三錢,煎服。

鹿角粉,內服每次三分至五分,每日至三次吞服,或入丸、散劑服。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鹿角:《別錄》:「主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本草綱目》:「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

 

《本草經百種錄》:「鹿茸……補陽益血之功多;鹿角……托毒消散之功勝。」

 

鹿角膠:《本經》:「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本草綱目》:「炙搗酒服,補虛勞,長肌益髓,……又治勞嗽,尿精、尿血,瘡瘍腫毒。」

 

《本經逢原》:「鹿角膠益陽補腎,強精活血,總不出通督脈補命門之用,

但膠力稍緩,不能如茸之力峻耳。」

 

鹿角膠

 

鹿角膠:為鹿角熬煎濃縮而成的膠狀物。

性味甘平。功能補腎陽,生精血,托瘡生肌。

適用於咯血、尿血、崩漏等症偏於虛寒者,以及陰疽內陷等症。

補陽作用較鹿角為勝。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須等其它藥煎好,去渣後,再入藥汁內,加溫烊化,服用。

 

鹿角霜

 

鹿角霜:為鹿角熬膠後所存殘渣,每斤殘渣再吸入鹿角膠二兩。

功近鹿角而為稍遜,用法用量與鹿角相同。

 

淫羊藿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小蘗科植物淫羊藿及同屬其它植物的全草。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袪風濕。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肢冷畏寒等症。

 

淫羊翟功能溫腎助陽,故適用於腎陽不足的症候。

治陽痿遺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從蓉等品;治腰膝痿軟,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

 

2.用於寒濕痹痛或四肢拘攣麻木等症。

 

淫羊藿性味辛溫,能散風除濕,

故又可用於風濕痹痛偏於寒濕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攣等症,

可與威靈仙、巴戟天、肉桂、當歸、川芎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仙靈脾、淫羊藿(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淫羊藿性味辛溫,功能補命門、助腎陽,

是臨床上治腎陽不足的常用藥物根據臨床實踐體會,

本品溫腎益火的功效,與仙茅、葫蘆巴相近。

但仙茅、葫蘆巴兩藥性溫偏熱,溫腎作用較強,服用稍久,即有口苦唇燥的弊害;

本品則性溫而不熱,對偏於腎陽虛的患者,久服無不良現象。

 

【方劑舉例】補腎強身片《上海中成藥》:

淫羊蕾、菟絲子、金櫻子、制狗脊、女貞子。治腰痰足軟、頭暈耳鳴。

 

【文獻摘錄】《本經》:「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

 

《大明本草》:「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攣急,四肢不仁,補腰膝。」

 

《本草備要》:「補命門,益精氣,堅筋骨,利小便。」

 

仙茅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熱。有小毒。入腎經。

 

【功效】溫腎壯陽,袪寒除濕。

 

【臨床應用】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精寒,腰膝風冷,筋骨痿痹等症。

 

本品辛熱性猛,能補命門而興陽道,除寒濕而暖腰膝,

對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精寒、筋骨痿痹等症,常與淫羊茬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仙茅(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二仙湯《本院附屬曙光醫院方》:

仙茅、仙靈脾、巴錢天(或菟絲子)黃柏、知母、當歸。治婦人更年期高血壓症。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

「主心腹冷氣不能食,腰腳風冷攣痹不能行,丈夫虛勞,老人失溺,男子益陽道。」

 

《本草正義》:「仙茅乃補陽溫腎之專藥,故亦兼能袪除寒濕,與巴戟天、仙靈脾相類,而猛烈又過之。」

 

巴戟天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根。

 

【性味與歸經】辛、甘,微溫。入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散風袪寒濕。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腰膝痿軟等症。

 

巴戟天溫而不燥,補而不滯,能補腎陽、強筋骨。

用於陽痿遺泄,常與肉蓯蓉、菟絲子等同用;治療腰膝痿軟,常與續斷、杜仲等藥配伍應用。

 

2.用於下肢寒濕痹痛等症。

 

本品能助腎陽、散寒濕,治痹痛,用治上述症候,常與附子、狗脊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巴戟天、巴戟肉(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巴戟天溫腎助陽而強筋骨,雖其味辛而兼溫,可散風袪寒濕,

但其性柔潤而不燥,故在臨床上不用於一般風濕痛,惟腎陽虛而下肢寒濕痹痛者,始考慮應用。

如屬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等症,忌用。

 

【方劑舉例】巴戟丸《醫學發明》:

巴戟天、五味子、人蔘、熟地、肉從蓉、骨碎補、龍骨。治肝腎虛,腰痛、滑精。

 

【文獻摘錄】《本經》:「主大風邪氣,陽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

 

《本草綱目》:「治腳氣,去風疾,補血海。」

 

《本草備要》:「補腎益精,治五勞七傷,辛溫散風濕,治風氣腳氣水腫。」

 

補骨脂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大溫。入脾、腎經。

 

【功效】補腎助陽。

 

【臨床應用】1.用於下元虛冷,陽痿,遺精,早泄,腰部度痛,及小便頻數,遺尿等症。

 

補骨脂功能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陽痿遺泄、尿頻、遺尿等症,

常配合仙靈脾、菟絲子等同用;對於腰部疫痛,常與川斷、狗脊等配合應用。

 

2.用於虛冷泄瀉。

 

補骨脂能補命門火而溫運脾陽,治虛冷泄瀉,常與肉豆蔻等同用。

 

3.用於虛喘。

 

腎氣不足,攝納無權,每易引起喘促。本品溫腎而納氣平喘,多與胡桃肉配伍以治虛寒氣喘。

 

【處方用名】補骨脂、破故紙(用鹽水炒至微焦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錢至四錢,煎服。

 

【按語】補骨脂為臨床常用的助陽藥,它能益腎固精而縮尿,溫運脾陽以止瀉,

且可補腎納氣而平喘。如屬陰虛火旺,大便秘結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脾腎丸(原名二神丸)《本事方》:補骨脂、肉豆蔻。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濕,逐諸冷痹頑,止小便,腹中冷。」

 

《本草綱目》:「治腎泄,通命門。」

 

《本草備要》:「壯元陽,縮小便,膝冷痛,腎虛泄瀉。」

 

胡桃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肺、腎經。

 

【功效】補腎強腰膝,斂肺定喘,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腰膝酸痛、兩足痿弱等症。

 

胡桃肉能補腎強腰膝,但作用緩和,

為治腰膝酸痛的輔助藥品,臨床上常與補骨脂、杜仲等藥配合應用。

 

2.用於肺腎不足的虛喘。

 

本品補腎而納氣,斂肺而定喘,用治肺腎不足的虛喘,可與人蔘、補骨脂等配伍應用。

 

3.用於津液不足、腸燥便秘。

 

胡桃質潤多油,能潤燥而滑腸,

可用於老年人或病後津少便秘,單獨服用;或與火麻仁、肉蓯蓉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胡桃、胡桃肉(打碎、去殼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研碎,用開水沖調服;或入丸、散,吞服。

 

【按語】胡桃肉一般作為補益之品,用於補肝腎、強腰膝、斂肺定喘,只是一種輔助的藥物。

本品能潤燥滑腸,故遇便溏腹瀉時,必須忌用。

 

【方劑舉例】健腰丸(原名青娥丸)《和劑局方》:杜仲、補骨脂、胡桃肉、大蒜、青鹽。治腎虛腰痛。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鬚髮。」

 

《本草綱目》:「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病。」

 

胡桃夾

 

胡桃夾:又稱分心木。即胡桃果隔。可治噎膈,腰痛,遺精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肉蓯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列當科植物肉從蓉的肉質莖。

 

【性味與歸經】甘、咸,溫。入腎、大腸經。

 

【功效】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痙弱等症。

 

肉從蓉溫而不燥,補而不峻,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等症,

可配合熟地黃、菟絲子、山萸肉等同用;治腰膝冷痛、筋骨痿弱,可配合續斷、補骨脂等同用。

 

2.用於腸燥便秘。

 

本品能溫潤滑腸,多用於老年人及病後、產後津液不足,腸燥便秘之症,常與火麻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甜蓯蓉、甜大雲、肉蓯蓉(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肉從蓉性溫而柔潤,功能補腎助陽,與巴戟天相似,都可用於下元虛冷的症候,且常配合同用。

但巴戟天散風袪寒濕,可用於下肢寒濕痹痛;而肉蓯蓉則滋液而潤燥,可用治津液不足的腸燥便秘。

從以上兩藥功用不同之處,可以看出肉蓯蓉的性質較巴戟天更為柔潤,是一味補陽益陰的藥物。

 

2.本品過去因炮製方法不同,有甜蓯蓉、咸蓯蓉、淡蓯蓉的區別,

現在上海地區對從蓉的炮製方法,已簡化而不再區分。

 

【方劑舉例】肉蓯蓉丸《證治準繩》:

肉蓯蓉、熟地黃、淮山藥、五味子、菟絲子。治腎虛小便頻數。

 

【文獻摘錄】《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症瘕。」

 

《藥性本草》:「益髓‥…大補壯陽‥…治女人血崩。」

 

《湯液本草》:「腎經血分藥也。」

 

益智仁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成熟種仁。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脾、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涎唾。

 

【臨床應用】1.用於下元虛冷、不能固密所致的遺精、早泄、尿頻、遺尿及白濁等症。

 

益智仁能溫腎助陽、澀精縮尿。用於腎虛遺泄,可與補骨脂、菟絲子等配伍;

用於尿頻、遺尿,可與山藥、烏藥等配伍;用於腎虛白濁或小便餘瀝,可與川萆薢、烏藥等配伍同用。

 

2.用於脾寒泄瀉,腹部冷痛及口涎自流等症。

 

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每易引起腹痛泄瀉。本品辛溫氣香,有暖脾止瀉的功效,

可與党參、白朮、乾薑、炙甘草等配伍,用治脾寒泄瀉冷痛。

涎乃脾所統攝,如脾臟虛寒,不能攝涎,以致口涎多而自流者,

本品又能溫脾以攝涎,可與党參、茯苓、半夏、陳皮、淮山藥等品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益智仁、煨益智仁(炒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益智仁功能暖脾胃而和中,助腎陽而固下,用治脾腎虛寒等症,大都是取它固澀的特長。

 

2.益智仁善於溫脾攝涎唾,它所治的涎唾多而自流,乃是脾虛不能攝涎所致,必無口乾、口苦的現象;

如屬脾胃濕熱所引起的口涎自流,多有唇赤、口苦、苔黃等症,

則宜用黃芩、白芍、甘草等品,不可用辛溫的益智仁。

 

3.益智仁與補骨脂都能溫補脾腎,可用於遺精、尿頻、遺尿及虛寒泄瀉等症。

但益智仁偏於溫脾固澀,能攝涎唾;補骨脂則偏於補腎助陽,可用於腎虛腰酸及虛喘等症,各有特點。

 

【方劑舉例】縮泉丸《婦人良方》:益智仁、烏藥、山藥。治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小兒遺尿。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治遺精虛漏,小便餘瀝,……夜多小便者。」

 

《用藥法象》:「治客寒犯胃,和中益氣,及人多唾。」

 

《本草備要》:「能澀精固氣,溫中進食,攝涎唾,縮小便,治嘔吐泄瀉,客寒犯胃,冷氣腹痛,崩帶泄精。」

 

沙苑蒺藜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豆科草本植物扁莖黃耆或直立黃耆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溫。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1.用於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小便頻數,耳鳴,腎虛腰痛及帶下等症。

 

沙苑蒺藜功效與菟絲子相近,主治病症亦屬相似,故二藥可以同用。

本品與龍骨、牡蠣、芡實、蓮須等藥配伍應用,有固腎澀精的功效。

 

2.用於肝腎不足,眼目昏花。

 

本品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可與菟絲子、枸杞、女貞子等配伍。

 

【處方用名】沙苑蒺藜、沙苑子、潼蒺藜、潼沙苑(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沙苑蒺藜性溫而柔潤,能滋補肝腎,

功與菟絲子相似而助陽的功效稍強,也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

 

2.沙苑蒺藜與白蒺藜是兩種藥物,不僅形態不同,功用也大有差異。

白蒺藜有刺,又名刺蒺藜,功能疏肝開郁、袪風明目,無補益作用。

故兩者不可混淆。

但沙苑蒺藜一藥,在古代文獻中也有稱為白蒺藜的,

如《本草衍義》上說:「蒺藜有二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者,開小黃花,結芒刺;

 

一種白蒺藜,出同州沙苑牧馬處,子如羊內腎,大如黍粒,補腎藥今人多用。

風家惟用刺蒺藜也」。這裡所說的白蒺藜,就是現在的沙苑蒺藜。

因此,宋、明文獻中記載的一些補腎藥方中所用的白蒺藜,其實即是沙苑蒺藜,而不是刺蒺藜。

 

【方劑舉例】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沙苑莢寨、龍骨、牡蠣、芡實,蓮子,蓮須。治遺精滑精。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療水臟冷,小便多,止遺瀝泄精。」

 

《本草綱目》:「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氣。」

 

《本草述鉤元》:「刺蒺藜入肺與肝,沙苑蒺藜入肺與腎;

刺蒺藜為風臟血劑,其治上者多,沙苑蒺藜為腎臟氣劑,其補下者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