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滋陰藥

 

滋陰藥,又叫養陰藥或補陰藥,就是能治療陰虛病症的藥物。

具有滋腎陰、補肺陰、養胃陰、益肝陰等功效,

適用於腎陰不足、肺陰虛弱、胃陰耗損、肝陰虧乏等病症。它們的主要症状為:

 

(一)肺陰虛乾咳,咯血,虛熱,煩渴。

 

(二)胃陰虛 唇赤,舌絳,苔剝,津少口渴,或不知飢餓,或胃中虛嘈,甚或有嘔、穢等症。

 

(三)肝陰虛 兩眼乾澀昏花,眩暈等症。

 

(四)腎陰虛 潮熱,盜汗或遺精等症。

 

以上各種陰虛病症都可用滋陰藥治療,但滋陰藥各有專長,應隨症選用。

 

滋陰藥大多甘寒滋膩,如遇脾腎陽虛,痰濕內阻,胸悶食少,便溏腹脹等症,不宜應用。

 

沙參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湖菜(北沙參)或桔梗科植物杏葉沙參、輪葉沙參(均為南沙參)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胃經。

 

【功效】潤肺止咳,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1.用於肺虛有熱、乾咳少痰,或久咳聲啞等症。

 

沙參功能清肺養陰,且益肺氣,為治肺虛熱咳的要藥,常與川貝、麥冬等配伍。

 

2.用於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症。

 

沙參甘涼柔潤,能養胃陰而復津液,故可用於熱病傷津、舌絳口渴等症,常與麥冬、生地、石斛等品同用。

 

【處方用名】南沙參、大沙參、空沙參(其形粗大,質較疏鬆,功同北沙參而作用較弱。)

 

北沙參、北條參、細條參(其形細長,質堅緻密,功效較佳。)、

鮮沙參(即南沙參之新鮮者,清肺熱之功較佳,多用於肺虛有火、咳嗽痰多。)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鮮者用量加倍。

 

【按語】1.南沙參與北沙參是兩種植物,一般認為兩藥功用相似,

但南沙參偏於清肺袪痰,養胃生津的作用較差;北沙參養胃生津的作用較佳。

 

2.據古代文獻記載,前人所用沙參,系南沙參。

至清代《本草綱目拾遺》、《本經逢原》兩書,始載有沙參分南、北兩種。

 

【方劑舉例】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

沙參,麥門冬、玉竹、甘草、桑葉、扁豆、天花粉。治燥傷肺陰,發熱咳嗽。

 

【文獻摘錄】《本經》:「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經逢原》:「有南北二種,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

 

珠兒參

 

珠兒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葉三七(或稱紐子三七)的根。

性味苦微甘寒。功能補肺清熱,養陰生津。

適用於氣陰兩虛、津少口渴,以及咳血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西洋參

 

西洋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的根。性味苦甘涼。

功能補肺降火,養胃生津。適用於肺陰不足、虛熱喘咳、咯血,或熱病傷陰燥咳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

 

天門冬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苦,大寒。入肺、腎經。

 

【功效】潤肺止咳,養陰生津。

 

【臨床應用】1.用於肺陰受傷,燥咳、咯血等症。

 

天冬功能養陰清熱而潤肺,故可用於肺虛有熱、乾咳少痰、咯血等症,常與麥冬、沙參、生地等配伍。

 

2.用於陰虛內熱,口渴等症。

 

天冬能滋陰生津,凡遇熱病傷陰、陰虛內熱、津少口渴等症,可與生地、麥冬、石斛等同用。

 

【處方用名】天門冬、明天冬、天冬(洗淨,晒乾,切斷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天冬為一味甘寒清潤的藥物,善治肺腎虛熱。

用於上焦,能清肺熱而養肺陰;用於下焦,能滋腎養陰,且可潤燥滑腸。如屬脾胃虛弱泄瀉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二冬膏《張氏醫通》:天門冬,麥門冬、白蜜。治肺胃燥熱,咳嗽痰少。

 

【文獻摘錄】《本經》:「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

 

《藥性本草》:「治肺氣咳逆,喘息促急,肺痿生癰吐膿,除熱,通腎氣,止消渴。」

 

《本草綱目》:「潤燥滋陰。」

 

麥門冬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沿階草的塊根。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經。

 

【功效】清心潤肺,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1.用於肺陰受傷,燥咳,咯血,以及心煩不安等症。

 

麥冬為清潤之品,既能潤肺止咳,又能清心降火。

用治肺虛熱咳,咯血等症,可與沙參、天冬、生地等配伍;用於清心除煩,可與竹葉卷心、蓮子心等同用。

 

2.用於津少口渴等症。

 

麥冬能滋養胃陰而生津,故可用於陰虛內熱、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症,

常與石斛、沙參、天冬、生地、玉竹等配伍應用。

 

【處方用名】麥冬、麥門冬、筧麥冬(指產浙江筧橋者)、寸麥冬(指粗大盈寸者)(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麥冬味甘氣涼,質柔多汁,長於滋燥澤枯,養陰生津,善治肺胃虛熱,且能清心除煩。

 

2.本品又有清熱潤燥滑腸之功,與玄參相似,兩藥常相須配合,

用於熱病傷津、腸燥便秘。如屬脾胃虛寒,大便溏瀉或有濕滯者,不宜應用。

 

3.麥冬與天冬,都是甘寒清潤的藥品,

兩者養陰潤燥的功效相似,故對肺陰受傷、乾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

但麥冬潤肺,又能養胃清心;天冬潤肺,又能滋腎,性較寒涼。

如胃陰不足、心煩燥渴等症,多用麥冬;腎陰虧損、潮熱遺精等症,則多用天冬。

 

【方劑舉例】益胃湯《溫病條辨》:麥冬、沙參、生地、玉竹、冰糖。治胃熱液枯。

 

【文獻摘錄】《本經》:「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贏瘦短氣。」

 

《別錄》:「療虛癆客熱,口乾燥渴....定肺氣,安五臟。」

 

《本草蒙筌》:「天麥門冬並....能毆煩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實亦有偏勝也。

麥門冬……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於賊邪,故止咳立效;天門冬……屢屢滋腎助元‥…‥故消痰殊功。」

 

石斛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蘭科植物石斛的莖。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肺、胃、腎經。

 

【功效】滋陰,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用於熱病傷陰,口乾燥渴,或病後津虧虛熱,以及胃陰不足、舌絳、少津等症。

 

石斛用於陰虛內熱、口乾燥渴以及胃陰不足、舌絳少津等症,常與麥冬、沙參、生地等品配伍。

鮮者清熱生津之功較佳,故凡遇熱病肺胃火熾、津液已耗、舌絳乾燥或舌苔變黑、口渴思飲者,可用新鮮石斛。

 

【處方用名】金石斛、金釵石斛(養胃生津)。川石斛、干石斛、細石斛、

黃草(主要清胃火、養陰生津,但生津之力稍差,而價較金石斛稍貴)。

鮮金石斛、鮮金釵(清熱生津之功較佳,價較低廉)。

鮮鐵皮石斛、鮮石斛(功與鮮金石斛相似,但價較貴)。

楓斗、霍斗、霍山石斛(養胃生津之功較佳,但價甚貴,臨床應用較少)。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鮮者用量加倍。

 

【按語】石斛一藥,作用較為單純,主要用於養胃陰,清虛熱。

它的養胃生津之功較麥冬為佳,但無潤肺止咳、清心除煩的作用。

 

【方劑舉例】清熱保津法《時病論》:

鮮石解、鮮生地、天花粉、麥冬、連翹、參葉。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傷津液,舌苔變黑。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久服厚腸胃。」

 

《本草衍義》:「石斛治胃中虛熱有功。」

 

《本草正義》:「金石斛則軀幹較偉,色澤鮮明,能清虛熱,而養育肺胃陰液者,以此為佳。」

 

玉竹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胃經。

 

【功效】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臨床應用】用於肺陰受傷,肺燥咳嗽,乾咳少痰,以及胃熱熾盛,津傷口渴,消谷易飢等症。

 

玉竹有潤肺養胃、生津增液的功效,適用於肺胃燥熱之症,常與沙參、麥冬、天冬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肥玉竹、玉竹(生用,清熱養陰較好)。

制玉竹(蒸熟用,專用於滋補養陰)。炒玉竹(清炒用,滋補養陰)。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玉竹原名為葳蕤,又稱萎蕤,味甘多脂,質柔而潤,長於養陰,補而不膩,

故適用於內熱燔灼、耗傷肺胃陰液的症候。

它養陰潤肺的功效,與天冬、麥冬相近似,但天冬能滋腎,麥冬可清心,玉竹則專治肺胃燥熱,三者各有所長。

 

2.本品雖為養陰之品,然無滋膩之性,故補陰而不戀邪,可用於素體陰虛、

感受外邪而致發熱、無汗、惡寒、咳嗽、咽干口渴等症,可與蔥白、豆豉、薄荷、桔梗、白薇、甘草等同用。

 

3.本品經近人作藥理實驗,發現有強心作用,用於臨床有一定療效。

 

【方劑舉例】玉竹麥門冬湯《溫病條辨》:玉竹、麥冬、沙參、生甘草。治燥傷胃陰,津液虧耗。

 

【文獻摘錄】《本經》:「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

 

《藥性本草》:「主時疾寒熱,內補不足,去虛勞客熱。」

 

《本草綱目》:「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

 

百合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肉質鱗片。

 

【性味與歸經】甘,微寒。入心、肺經。

 

【功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臨床應用】1.用於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症。

 

本品甘寒,能清肺潤燥,對肺燥或肺熱咳嗽等症,常與麥冬、沙參、貝母、甘草等配合應用。

 

2.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神思恍惚等症。

 

本品有寧心安神作用,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神思恍惚之症,與知母、地黃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百合、野百合(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百合知母湯《金匱要略》:百合、知母。治百合病。

 

百合固金丸(錄自《醫方集解》):

生地、熟地、麥冬、貝母、百合、當歸,芍藥、甘草、玄參、桔梗。治肺傷咽痛,咳喘痰血。

 

【文獻搞錄】《本經》:「邪氣腹脹心病,利大小便,補中益氣。」

 

《別錄》:「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止涕淚。」

 

《大明本草》:「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

 

羊乳根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

 

【性味】甘,平。

 

【功效】養陰潤肺,袪痰排膿,清熱解毒。

 

【臨床應用】1.用於病後體虛,肺陰不足,咳嗽等症。

 

本品有養陰潤肺作用。用於病後體虛,可配合熟地、當歸等同用;

對肺陰不足、咳嗽等症,可配百部、功勞葉等同用。

還可用於產後體虛、乳汁不足,常配合豬蹄、大棗、通草等同用。

 

2.用於肺癰,乳癰,瘡瘍腫毒等症。

 

羊乳根還能袪痰排膿、清熱解毒。

以治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等症,可配合冬瓜子、薏苡仁、蘆根、桔梗、野菊花、金銀花、生甘草等同用;

治療乳癰、瘡瘍腫毒,可配合蒲公英等同用。

此外,蛇蟲咬傷,可用鮮根切碎,煎服;也可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羊乳根、山海螺、四葉參(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二兩,煎服。外用適量。

 

枸骨葉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葉。

 

【性味與歸經】微苦,涼。入肺、腎經。

 

【功效】養陰清熱,補益肝腎。

 

【臨床應用】1.用於肺虛咳血,骨蒸潮熱等症。

 

本品具養陰作用,功能清虛熱;

治肺虛咳嗽,咯血,骨蒸潮熱等症,常與沙參、麥冬、白芨等配合同用。

 

2.用於頭暈耳鳴,腰膝酸痛等症。

 

本品又可補肝腎。用治肝腎陰虛、頭暈耳鳴、腰膝酸痛等症,

常與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等藥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枸骨葉、功勞葉(洗淨,晒乾,去刺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燒灰淋汁或煎膏,塗白癜風。」

 

楮實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桑科植物構樹(谷樹)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寒。入脾、腎經。

 

【功效】補腎強筋骨,明目,利尿。

 

【臨床應用】1.用於腰膝酸軟,陽痿,頭暈眼花等症。

 

楮實子能補腎強筋骨,用治腎虛陽痿、腰酸,常與熟地、枸杞、蓯蓉、懷牛膝等配合應用。

本品尚有養肝明目作用,故又可用於血虛頭暈、眼花等症。

 

2.用於水腫。

 

本品有利尿的功效,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藥,可以治療水腫。

 

【處方用名】楮實子(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文獻摘錄】《別錄》:「陰痿水腫,益氣充肌明目。」

 

《大明本草》:「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健腰膝,益顏色。」

 

谷樹葉

 

即構樹之葉。用鮮葉打汁,可外塗頑癬及蟲咬。外用適量。

 

谷樹漿

 

谷樹漿:即在構樹的樹皮部用小刀劃破後流出的白色漿汁。

可治臀部頑癬、頸部神經性皮炎及下肢濕疹等,常用漿汁直接塗於患處。

或製成百分的酒精溶液,或與凡士林配成百分的軟膏塗用。

 

谷樹根皮

 

谷樹根皮:即構樹的根部或幹部的白皮(颳去外面栓皮)。

有利尿消腫作用,用於慢性腎炎的浮腫。一般用量為三錢至五錢,煎服。

 

枸杞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用於肝腎不足,遺精,腰膝酸痛,以及頭暈、目眩等症。

 

枸杞子有補益肝腎之功,不論腎陰虛虧或腎陽不足,皆可應用。

治腎虛遺精等症,常與巴戟天、肉蓯蓉、潼蒺藜等配伍應用;

用於頭暈目昏等症,可與菊花、地黃、山萸肉等配伍。

 

【處方用名】甘杞子、枸杞子(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1.枸杞子味甘性平,柔潤多液,是一味補養肝腎的藥品,功與潼蒺藜、菟絲子相近似。

然根據臨床實踐體會,潼蒺藜、菟絲子、枸杞子三藥雖都是平補陰陽之品,

但潼蒺藜、菟絲子兩藥助陽之功勝於養陰,故歸入助陽藥;

枸杞子則滋陰之功勝於助陽,且補益作用較佳。

本品配以熟地,則補肝滋腎;配以菊花,則養肝明目;

配以黃精,則補精益氣。凡肝腎不足的疾患,都可配用。

 

2.據古代文獻記載,本品可用治消渴。

現民間驗方單用枸杞子一味,蒸熟嚼食,每次錢,每日至三次,治糖尿病症情較輕者,有一定療效。

 

3.本品雖為臨床常用藥物,但如有外邪實熱、脾虛濕滯及腸滑便溏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杞菊地黃丸《醫級》:

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治肝腎不足,頭暈目眩,久視昏暗。

 

【文獻摘錄】《食療本草》:「堅筋骨....除風去虛勞,補精氣。」

 

《湯液本草》:「主心病嗌干....渴而引飲,腎病消中。」

 

《本草綱目》:「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本草圖解》:「補腎益精....,而消渴、目昏而腰痛膝痛,無不愈矣。」

 

女貞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成熟果實。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入肝、腎經。

 

【功效】補腎滋陰,養肝明目。

 

【臨床應用】用於肝腎不足,頭暈,耳鳴,兩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

 

女貞子能滋養肝腎之陰,為一味清補的藥品。

在臨床上常與桑椹子、旱蓮草等配伍,用於肝腎陰虧、頭暈耳鳴、眼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

 

【處方用名】熟女貞、女貞子(蒸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按語】1.女貞子一藥,根據臨床應用的體會,它的滋養肝腎的功用與枸杞子、桑椹子相近。

但枸杞子能平補陰陽,用治肝腎不足,不論陰虛、陽虛,都能適用;

桑植子補肝腎之陰,且能補血;而女貞子則只能滋陰,不能助陽,偏治肝腎陰虛,並無補血作用。

總的說來,此藥性質平和,作用較緩,久服始能見功。

 

2.本品多用易致滑腸,如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應用。

 

【方劑舉例】二至丸《證治準繩》:女貞子,旱蓮草。治肝腎陰虛。

 

【文獻摘錄】《本經》:「味苦平,主補中,安五臟。」

 

《本草綱目》:「強陰,健腰膝,發白髮,明目。」

 

《本草備要》:「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烏鬚髮,補風虛。」

 

女貞葉

 

女貞葉:即女貞的葉。性味苦澀微甘平。功能清熱利咽。

適用於咽喉腫痛等症。一般用量為三片至五片,冷開水洗淨,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