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烏賊骨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軟體動物烏賊科烏賊魚的骨狀內殼。

 

【性味與歸經】咸,微溫。入肝、腎經。

 

【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斂瘡。

 

【臨床應用】1.用於崩漏下血,創傷出血等症。

 

烏賊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對崩漏下血,可與茜草合用;

如體虛的常和黃耆、白朮、党參、阿膠、熟地等同用。對外傷出血,可用烏賊骨粉搽敷,也有止血的功效。

 

2.用於遺精及婦女赤白帶下等症。

 

烏賊骨長於收斂,故能澀精、止帶,常合山茱萸、沙苑子、菟絲子等用於遺精;合白芷、牡蠣等用於帶下。

 

3.用於胃脘疼痛、泛吐酸水等症。

 

烏賊骨功能收斂止血,且能中和胃酸,以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泛吐酸水,

或潰瘍病出血,常合象貝、甘草研末同用。

 

4.用於瘡瘍、濕疹、潰瘍久不癒合等症。

 

烏賊骨外用又能收濕生肌,可與黃連、黃柏、青焦等研末外敷,以療瘡瘍濕疹。

 

【處方用名】炙烏賊骨、海螵蛸(用麩皮炒至微黃色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外用適量。

 

【按語】烏賊骨又名海螵蛸,它與桑螵蛸雖同稱為螵蛸,且都有收澀作用,

但海螵蛸具有止血、制酸的特長,也能固精止帶,然無補益作用;

而桑螵蛸則以固精縮尿為特長,具有益腎的功效。

烏賊骨功專收澀,多服久服,常有引起大便秘結的現象。

 

【方劑舉例】固沖湯《衷中參西錄》:

烏賊骨、茜草、棕炭,五倍子,龍骨、牡蠣、萸肉,白朮,黃耆,杭芍。治血崩。

 

【文獻摘錄】《本經》:「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

 

《別錄》:「止瘡多膿汁不燥。」

 

《大明本草》:「療血崩。」

 

碎米蕎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碎米蕎的全草。

 

【性味】甘,溫。

 

【功效】收澀止帶,止痢。

 

【臨床應用】用於婦女白帶多,以及痢疾等症。

 

本品具有收澀作用。臨床上配合淮山藥、炒白朮、芡實等藥,

可治療婦女體虛白帶多;也可用以治療慢性痢疾。

 

【處方用名】碎米蕎、白帶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雞冠花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莧科植物雞冠的花序。

 

【性味與歸經】甘,涼。入肝、大腸經。

 

【功效】止血,止瀉,止帶。

 

【臨床應用】1.用於便血,痔血,崩漏等症。

 

雞冠花為收斂止血的藥物,配生槐花、生地榆,可治便血;

配防風炭,可治痔血;配萬年青根、土牛膝,可治療崩漏。

 

2.用於白帶,痢疾等症。

 

本品有止帶、澀腸功效。配白槿花,烏賊骨、白朮、茯苓等,可治療白帶;配椿根皮等,可治療久痢。

 

【處方用名】雞冠花(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崩漏驗方《草藥處方選集》:雞冠花、萬年青根、土牛膝治血崩。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帶下。」

 

浮小麥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乾癟輕浮末成熟穎果或帶桴的穎果。

 

【性味與歸經】甘,涼。入心經。

 

【功效】止汗。

 

【臨床應用】用於體虛多汗。

 

浮小麥專斂虛汗,不論自汗、盜汗均可應用,常配合黃耆、麻黃根、白朮,或五味子、牡蠣等同用。

 

【處方用名】浮小麥(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

 

【方劑舉例】牡蠣散《和劑局方》:牡蠣、浮小麥,麻黃根、黃耆。治虛汗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本草備要》:「止虛汗盜汗,勞熱骨蒸。」

 

糯稻根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

 

【性味】甘,平。

 

【功效】止汗。

 

【臨床應用】用於虛汗、盜汗。

 

本品有止汗的功能。臨床上常與癟桃干、紅棗等配合,用以治療虛汗、盜汗的症候。

 

近年來,有以糯稻根配紅棗,或加擯榔,治療絲蟲病;

又可配合石見穿等水煎,加白糖飲服,治療傳染性肝炎。

 

【處方用名】糯稻根、糯稻根須(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

 

糯稻草

 

糯稻草:即糯稻的莖葉。可治療傳染性肝炎,亦可作為預防用。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煎服。

 

麻黃根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麻黃科植物麻黃的根。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肺經。

 

【功效】止汗。

 

【臨床應用】用於自汗,盜汗。

 

本品專用於止汗,無論氣虛自汗,陰虛盜汗,均可應用,

常與黃耆、浮小麥、當歸、牡蠣等配合應用。也可研末外撲以止汗。

 

【處方用名】麻黃根(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止汗方《肘後方》:麻黃根、龍骨、牡蠣。外治大病癒後,多虛汗,及眠中流汗。

 

【文獻摘錄】《別錄》:「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本草綱目》:「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御,而根節止汗,效如影響。」

 

白果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

 

【性味與歸經】甘、苦,平。有小毒。入肺經。

 

【功效】定痰喘,止帶濁。

 

【臨床應用】1.用於咳嗽痰多氣喘。

 

白果能斂肺止咳而定痰喘,適用於咳嗽氣急較劇的症候,

在臨床上常與麻黃、甘草等藥配伍,用治哮喘痰嗽等病症;

如兼有肺熱現象,可再加桑白皮,黃芩等清肺藥品。

 

2.用於白帶、白濁及小便頻數等症。

 

白果長於固澀,故可止帶濁、縮小便,常與芡實、蓮肉等配伍同用。

 

【處方用名】白果(帶殼,打碎,生用)。白果肉(打碎,去殼,生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或五隻至十隻,煎服。本品有毒,如炒熟服食,不宜過多。

 

【方劑舉例】定喘湯《攝生眾妙方》:

白果、麻黃、蘇子、款冬花、半夏、桑白皮、杏仁、黃芩、甘草。治咳嗽哮喘。

 

白果葉

 

白果葉:即銀杏的葉。性味苦甘澀平。有殺蟲功效,可防治蟲害。

據報導,本品又可用於高血壓及冠心病。

 

刺蝟皮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脊椎動物刺蝟的外皮。

 

【性味與歸經】苦,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行氣止痛,化痰止血,固精縮尿。

 

【臨床應用】1.用於胃脘疼痛。

 

本品有行氣止痛的功效,故可用於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可單用本品一味,焙乾,研末,

每次吞服一錢,每天二次至二次;也可配合白朮、白芍、香附、香椽皮等同用。

 

2.用於痔瘡便血,脫肛等症。

 

刺蝟皮能化瘀止血,治痔疾有專長,用治痔瘡便血,

常與槐花、地榆等同用;如用於脫肛,可與補氣藥黃耆等同用。

 

3.用於遺精、遺尿等症。

 

本品又有固精縮尿的功效,用於遺精、遺尿,常與固腎澀精藥如益智仁、牡蠣、芡實等品配伍。

 

【處方用名】刺蝟皮、炙蝟皮(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或焙乾研末,每次吞服一錢。

 

【方劑舉例】遺尿二方(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方):炙刺蝟皮、益智仁。治遺尿。

 

【文獻摘錄】《本經》:「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

 

《別錄》:「療腹病疝積。」

 

其它具有收澀安神的藥物

 

1.龍骨、牡蠣(安神)

 

2.斂汗:酸棗仁(安神)

 

3.除熱止汗:櫓豆衣

 

4.固精澀尿:山楂(消食)、山藥、益智仁、山茱萸(補虛)

 

5.止血固帶:鹿茸(補虛)

 

6.止瀉攝涎:益智仁(補虛)

 

7.補脾止瀉:菟絲子(補虛)

其它中藥

 

本章所收載的藥物,大都用於外科疾患,臨床上以外用為主,

具有消腫解毒、收斂止血、化腐生肌、排膿止痛等作用。

 

其中某些具有劇毒的藥物,如用於內服時應注意嚴格控制劑量,不能過量和持續使用。

在劑型方面,內服一般宜作為丸劑,取其緩緩溶解吸收。

在炮製方面,應嚴格遵照一定的操作要求,以保證用藥安全。

 

除上述治療外科疾患的藥物外,對其它具有涌吐、截瘧等作用的藥物,

由於藥數較少,不能自成一章,或不能恰當地歸入以上各章,也附編在內。

 

蟾酥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蟾蜍科動物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經加工而成。

 

【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有毒。入心、胃經。

 

【功效】解毒消腫,止痛,辟穢濁。

 

【臨床應用】1.用於瘡癰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蟾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用於癰疽、瘡腫、咽喉腫痛,常配合腐香、牛黃等製成丸劑內服。

 

2.用於暑天飲食不潔、吐瀉腹痛等症。

 

蟾酥功能辟穢濁,故對暑天感受穢惡導致的吐瀉腹痛,常與茅朮、雄黃、麝香等製成丸劑應用。

 

【處方用名】蟾酥。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內服每次至二毫,為粉末入丸劑用,不入煎劑。本品有毒,不宜久服。

 

【方劑舉例】蟾酥丸《外科正宗》:

瞻酥、雄黃、輕粉、銅綠、枯礬、寒水石、膽礬、乳香、沒藥、麝香、硃砂、蝸牛。

治療毒初起及諸惡瘡。

 

【文獻摘錄】《藥性本草》:「取眉脂,以硃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

治小孩子疳瘦,空心服一丸;如腦隋,奶汁調,滴鼻中。」

 

《本草衍義》:「治齒縫出血及牙疼,以紙紉少許,按之立止。」

 

《本草綱目》:「療發背療瘡,一切惡腫。」

 

蟾皮

 

蟾皮:即蟾蜍颳去蟾酥、除去內臟的乾燥屍體。性味辛涼有小毒。

功能殺蟲治痛,拔毒療瘡。適用於小兒蟲積痛熱,癰瘍腫毒、惡瘡等症。

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二錢,煎服。或入丸散中用,每次吞服量一般為一分至三分。

 

雄黃

 

【藥用】本品為含硫化砷的礦物。

 

【性味與歸經】辛,溫。有毒。入肝、胃經。

 

【功效】解毒,殺蟲。

 

【臨床應用】1.用於癰瘡腫毒、蟲蛇咬傷等症。

 

雄黃能療瘡毒,如療瘡腫毒,可配合螺酥、硃砂等藥用於外敷,

或製成丸劑內服。如蟲蛇所傷,可配合五靈脂,研成細末,外敷,或製成蛇藥內服,以奏解毒之效。

 

2.用於蟲積腹痛、疥癬等症。

 

雄黃能毒殺蛔蟲等一些腸寄生蟲,內服可作驅蟲藥,

一般配合苦楝根皮、擯榔、牽牛子、大黃等同用。對疥癬,本品可以配輕粉、大風子等外搽。

 

此外,雄黃又可合常山等藥用治瘧疾。

另有用本品與艾葉、蒼朮、白芷等藥作煙熏劑,可作房舍、畜廄的消毒劑。

 

【處方用名】雄黃、雄精、腰黃(生用,內服,須飛邊用。本品不宜用火炮製)。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內服每次至一分。一般入丸散,不入湯劑;

且不能持續服用,以免蓄積中毒。

 

【方劑舉例】紅靈丹(驗方):

雄黃、麝香、硃砂、青礞石、銀硝、硼砂、冰片治中暑,發痧,頭暈胸悶,腹病吐瀉。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鼠痿惡瘡,疽痔死肌,殺百蟲毒。」

 

《別錄》:「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

 

《大明本草》:「主疥癬,風邪癲癇,嵐障,一切蟲獸傷。」

 

《本草綱目》:「治瘧疾寒熱,伏署泄痢,酒飲成癱,驚滴,頭風弦暈。」

 

硼砂

 

【藥用】本品為硼砂礦石加工品。

 

【性味與歸經】甘、咸,涼。入肺、胃經。

 

【功效】解毒、清熱化痰。

 

【臨床應用】1.用於咽喉腫爛,目赤腫痛等症。

 

硼砂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常和冰片、玄明粉、硃砂等研粉製成吹口藥,

以治口瘡、咽喉腫爛。亦可和冰片等製成眼藥,或洗眼劑以療目赤腫痛。

 

2.用於熱痰咳嗽。

 

硼砂內服有清化痰熱作用,可單用或與蛤粉、瓜蔞、貝母等同用。

 

【處方用名】硼砂、月石、西月石(打碎或研粉用)。煅月石(煅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二分至三分。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四寶丹《瘍醫大全》:硼砂、冰片,甘草、雄黃外用治鵝口瘡。

 

【文獻摘錄】《大明本草》:「當痰止嗽,破瘕結喉痹。」

 

《本草綱目》:「上焦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噎隔反胃,陰潰,骨哽,惡瘡,及口齒諸病。」

又云:「能去胸隔上焦之熱。....治噎膈積聚,骨哽結核,惡肉陰質....痰熱眼目障翳....。」

 

磠砂

 

【藥用】本品為礦石,有紫、白兩種,紫磠砂為紫色石鹽,白磠砂為氯化鉸礦石。

 

【性味與歸經】咸、苦、辛,溫。有毒。入肝、脾、胃經。

 

【功效】消積怯瘀,軟堅散結。

 

【臨床應用】1.用於癰疽疔毒,鼻中瘜肉。

 

磠砂為性溫有毒之物,外科用以治療癰疽療毒,

未成可消,已成能潰,有散結、去腐的作用;並能去鼻中痕肉。

 

2.用於噎膈反胃,症瘕等症。

 

本品能消積去瘀,故可用於噎膈反胃,症瘕積塊等症。

 

【處方用名】紅磠砂、白磠砂(研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二分,吞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立馬回療丹《外科正宗》:

磠砂、蟾酥、輕粉、丁香、蜈蚣、雄黃、硃砂、乳香、麝香、金頂砒。治疔毒走黃。

 

【文獻摘錄】《唐本草》:「主治積聚,破結血,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

 

《本草衍義》:「去目翳弩肉。」

 

《本草綱目》:「治噎膈症瘕,積痢,骨哽,除痔[厭黑]疣贅。」

 

砒石

 

【藥用】本品為砷華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酸,大熱。有大毒。入肺經。

 

【功效】外用蝕瘡去腐。內服截瘧,劫痰平喘。

 

【臨床應用】1.用於痔瘡、管、瘰歷、牙疳。

 

砒石外用有去腐拔毒的作用,現在常合枯礬、烏梅肉等用以蝕痔;

又可合枯礬、硃砂、石膏等用於管、瘰歷等症。此外,本品合紅棗同研末,可治走馬牙疳。

 

2.用於寒喘氣促,不得平臥。

 

砒石性溫,能劫寒痰,以奏平喘之功,常合淡豆鼓,研製成丸,內服以療寒性哮喘、咳嗽、痰多清稀等症。

 

此外,據古代文獻記載,本品又可用以截瘧。但現在臨床上很少應用。

 

【處方用名】白砒、白信、砒石、信石、砒霜(均為白信石,質較純而為較強)。

紅砒、紅信(均為紅信石,含有雜質)。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至二毫,每日一次,入丸劑。外用適量。

 

【按語】本品有劇毒,內服都須用綠豆或豆腐同煮後應用,不能多服或持續久服,以防中毒。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紫金丹《本事方》砒石,豆肢。治寒喘。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療諸瘧,風痰在胸隔,可作吐藥;不可久服,傷人。」

 

《本草綱目》:「除[鼻句]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歷、蝕癰疽敗肉,枯痔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