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斑蝥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鞘翅目豆象科昆蟲斑蝥或苦苣斑蝥的蟲體。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外用攻毒蝕瘡,內服破症散結。

 

【臨床應用】1.用於瘡疽瘰歷等症。

 

斑蝥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膚發赤,繼則起水泡,如敷貼過久,對肌膚有腐蝕作用。

據文獻記載,前入有用本品炒酥研末,調蜜外敷,以治瘡疽瘰歷。現臨床應用不多。

 

2.用於症瘕積聚等症。

 

據文獻記載,本品有破症散結之功,可用於症瘕積聚等症。

近代有用斑蝥微量,配合其它藥物,用以治療癌腫。

 

此外,本品研末放膏藥中貼大椎穴(在發作前13時貼),起水泡即去掉,可截瘧。

 

【處方用名】斑蝥(糯米同炒,去頭翅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厘,研末,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斑蝥酒《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斑蝥、樟腦、白酒,外用治神經性皮炎。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鬼疰,蠱毒,鼠瘡疽,蝕死肌,破石癃。」

 

《本草綱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蝨毒、蠱毒、輕粉毒。」

 

石灰

 

【藥用】本品為石灰石類礦物燒而成的塊狀物,或再經吸取水分而得的粉狀物。

 

【性味】辛,溫。有毒。

 

【功效】解毒,止血。

 

【臨床應用】外用於湯火燙傷,創傷出血等症。

 

本品有較強的解毒和止血作用,用風化石灰一斤,加水四碗,浸泡,攪拌,澄清後,吹去水面浮衣,

取中間清水,每水一份加麻油一份,調成乳狀,搽塗湯火傷處;又陳石灰研末,可作刀傷止血藥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以腐蝕贅疣、黑痔。

 

【處方用名】生石灰(用以腐蝕贅疣、黑痔)。熟石灰、陳石灰(用於燙傷)。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不作內服。

 

【方劑舉例】桃衣散《外科正宗》:風化石灰、生大黃。外用治創傷出血。

 

【文獻摘錄】《本經》:「主疽疥瘙,熱氣惡瘡,窺疾,死肌墮眉,殺痔蟲,去黑子息肉。」

 

《本草綱目》:「散血定痛,上水瀉血病....。」又云:「石灰,止血....,但不可著水,著水即爛肉。」

 

輕粉

 

【藥用】本品為由水銀與其它物質加工製成的粉末。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殺蟲,逐水。

 

【臨床應用】1、用於疥癬、[月廉]瘡等症。

 

輕粉外用有殺蟲作用,可合雄黃、大風子等療疥癬。合石膏等有拔毒收斂作用,可療[月廉]瘡等症。

 

2、用於水腫、二便秘結等症。

 

輕粉內服有瀉下逐水作用,可配合大黃、牽牛子等同用。

 

【處方用名】輕粉、汞粉、膩粉(研細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內服每次至二厘。

宜入丸劑,不入湯劑,且不能過量,也不能持續服用,以防汞中毒。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瘋油膏(經驗方):輕粉,東丹、硃砂、黃蠟。

外用治鵝掌風、神經性皮炎、皮膚皸裂,乾燥作癢者。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

「通大腸,轉小兒疳並瘰歷,殺瘡疥癬蟲,及鼻上酒齇,風瘡瘙癢。」

 

《本草綱目》:「治痰涎積滯,水腫鼓脹,毒瘡。」

 

大風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樹及同屬植物的成熟種子。

 

【性味】辛,熱。有毒。

 

【功效】琺風,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麻風、疥癬等症。

 

本品有袪風燥濕殺蟲的作用,

臨床常配合苦參、白蒺藜、大胡麻、蒼耳子、防風、白花蛇、草烏等藥做成丸劑,

內服治療麻風;又可配合土槿皮、地膚子、硫黃、樟腦等藥,外用治疥癬等症。

 

【處方用名】大風子、大楓子(打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次量一分至三分。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大風諸痢方《普濟方》:大風子、苦參末。用於風癬疥癩。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治風癬疥癩,....攻毒殺蟲。」

 

蜂房

 

【藥用】本品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等所造的巢。

 

【性味與歸經】甘,平。有毒。入胃經。

 

【功效】袪風攻毒,散腫止痛。

 

【臨床應用】用於齲齒疼痛,癰疽,瘰歷,瘡癬等症。

 

本品性味甘平有毒,具有袪風攻毒,散腫止痛之功,

用治齲齒疼痛,可與乳香、細辛等配合煎水合漱,或與全蠍同研擦牙;

治癰疽、瘰歷等症,可與乳香、沒藥、蒲公英等配合應用。

 

【處方用名】露蜂房、蜂房(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蜂房膏《證治準繩》:露蜂房、蛇脫、玄參、蛇床子、黃耆、杏仁、亂髮、鉛丹、蠟。治瘰歷。

 

【文獻摘錄】《別錄》:「合亂髮、蛇皮燒灰,以酒日服二方寸匙,治惡疽附骨癰。」

 

《大明本草》:「煎水漱牙齒,止風蟲疼痛。」

 

木槿皮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莖皮。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大腸經。

 

【功效】殺蟲治癬。

 

【臨床應用】用於皮膚疥癬等症。

 

本品有殺蟲止癢的作用,以治皮膚疥癬,一般多作外用,以木槿皮浸液磨雄黃,治疥瘡;用醋調塗可治頑癬。

 

【處方用名】木槿皮、川槿皮(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一號癬藥水(經驗方):

土槿皮,大楓子肉、地膚子、蛇床子、硫黃、白薛皮、枯礬、苦參、樟腦、酒。外治手癬、足癬等症。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止腸風瀉血,痢後熱渴。」

 

《本草綱目》:「治亦白帶下,腫痛疥癬。」

 

土槿皮

 

土槿皮:為松柏科金錢松的根皮。

殺蟲治癬的作用較木槿皮強,為目前治療體癬、腳癬等症的常用藥物。有毒,只供外用。

 

木槿花

 

木槿花:又叫白槿花。即木槿的白色花。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

治痢疾、泄瀉、白帶等。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或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

 

木槿子

 

木槿子:即木槿的果實。性味苦平。功能清肺化痰。治肺熱咳嗽。

一般用量為三錢至四錢,煎服。

 

綠礬

 

【藥用】本品為含硫酸亞鐵的礦石,或化學製品。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肝、脾經。

 

【功效】燥濕,殺蟲,補血。

 

【臨床應用】1、用於濕疹,疥癬。

 

本品有燥濕、殺蟲、止癢作用,治療濕疹、疥癬時,可用本品研末外搽,或燒湯熏凍。

古代文獻有用皂礬配楝樹子,研末外搽,治白禿頭瘡,亦取其燥濕、殺蟲的作用。

 

2、用於黃胖病。

 

黃胖病,大都為鉤蟲病引起,症見神疲乏力,腹脹納呆,面黃虛腫等。

綠研有一定的補血作用,臨床常與茅朮、厚朴、陳皮、甘草等配伍應用,治黃胖病。

 

【處方用名】綠礬、青礬、皂礬、絳礬(成絳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厘至一分,和丸內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絳礬丸(驗方):綠礬、厚朴、甘草、紅棗、茅朮、陳皮治黃疸腹脹,面浮足腫。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疳及諸瘡。」

 

《大明本草》:「喉痹蟲牙口瘡,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服,療腸風瀉血。」

 

《本草綱目》:「消積滯,燥脾濕,化痰涎,除脹滿黃腫瘧利,風眼口齒諸病。」

 

樟腦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樟科植物樟樹的木材及枝葉經蒸餾精製而成的結晶。

 

【性味與歸經】辛,熱。有毒。入心經。

 

【功效】外用除濕殺蟲,散腫止痛。內服開竅辟穢。

 

【臨床應用】1、用於疥癬瘡癢及跌扑損傷,瘀滯腫痛等症。

 

本品有殺蟲止痛之功,治疥癬瘡癢,可與硫黃、枯礬、苦參、黃柏等配合外用。

本品又能散腫止痛,可用酒精配成盯劑外擦,以治跌扑損傷、瘀滯腫痛。

 

2、用於中惡、卒然昏倒,或熱病神識昏迷等症。

 

樟腦辛香走竄,有類似冰片的芳香開竅和辟穢化濁的作用,治卒然昏倒,

或熱病神識昏迷等症,可與麝香等配合入散劑或製成丸劑用。

 

【處方用名】樟腦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分至二分,須與其它藥配合製成丸劑用(不入煎劑)。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樟腦酒(驗方):樟腦、乳香、沒藥、酒。治疹氣腹痛。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通關竅,利滯氣,

治中惡邪氣,霍亂心腹痛,寒濕腳氣,疥癬風瘙,齲齒,殺蟲辟蠹。」

 

硫黃

 

【藥用】本品為天然硫黃礦或含硫礦物的提煉品。

 

【性味與歸經】酸,溫。有毒。入腎、大腸經。

 

【功效】殺蟲,補火助陽。

 

【臨床應用】1、用於疥癬,陰疽等症。

 

本品有以毒攻毒的作用,且有殺蟲之功,對於疥癬,

可配伍輕粉,大風子等同用;還可外敷陰疽,有消散的功效。

 

2、用於命門火衰,腰酸膝冷,陽痿,以及腎氣不納所致的喘逆和虛寒腹痛等症。

 

本品有補火助陽之功,對命門火衰所致的腰酸、陽痿,及虛寒腹痛等症,

可與附子、肉桂等配合應用;治療腎氣不納的喘逆,可配合黑錫、補骨脂、葫蘆巴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虛寒便秘。

 

【處方用名】硫黃(與豆腐同煮後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日量三分至八分,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半硫丸《和劑局方》:半夏、硫黃、薑汁。治虛寒便秘。

 

【文獻摘錄】《本經》:「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

 

《藥性本草》:「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又云:「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

 

《本草圖解》:

「主命門火衰,陽氣暴絕,陰證傷寒,陽道痿弱,老人虛秘,婦入血結,虛寒久痢,心腹積聚。」

 

爐甘石

 

【藥用】本品為天然產的菱鋅礦。

 

【性味】甘,平。

 

【功效】明目去翳,收濕斂瘡。

 

【臨床應用】1、用於目赤腫爛、目翳等症。

 

爐甘石有去腐解毒、收濕退翳的作用,可配黃連、朴硝、硼砂、冰片等製成眼藥點眼,

以治瞼緣炎及結膜炎等症,並可療翳膜孥肉。

 

2、用於瘡瘍、濕疹等症。

 

爐甘石具收斂吸濕的作用,能防腐斂瘡,

常可與黃柏、滑石、青黛、石膏粉等用於濕疹及瘡瘍不斂,膿水淋瀝。

 

【處方用名】爐甘石、飛甘石(,淬黃連等汁後,水飛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不作內服。

 

【方劑舉例】爐甘石散《證治準繩》:爐甘石、片腦、黃連、黃柏。治目赤翳障。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濕除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