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學 

 

孩兒茶

 

【藥用】本品為豆科植物兒茶樹的枝幹加水煎汁濃縮而成的干浸膏。

 

【性味與歸經】苦、澀,平。入肺經。

 

【功效】收濕、斂瘡、止血。

 

【臨床應用】用於瘡瘍多膿水,久不斂口,牙痛及外傷出血。

 

本品以外用為主,用於瘡瘍多膿汁黃水,或久不斂口,以及牙疳潰爛等症,

與龍骨、冰片等藥配合,能起收濕作用,並有生肌斂口等功效。

 

此外,本品外用能止血,可用於外傷出血。內服能止瀉,還能治瀉痢便血等症。

 

【處方用名】孩兒茶、鐵兒茶、珠兒茶、兒茶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分至一錢,包煎。或微炒研粉入丸散吞服,每服一分至三分。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龍骨兒茶散《醫宗金鑒》:龍骨、兒茶,輕粉、冰片,為末外用。治皮膚破爛,濕瘡。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清上隔熱,化痰生津,塗金瘡一切諸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

 

《本草求真》:「凡一切口瘡喉痹,時行瘟瘴,煩躁口渴,

並一切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痢,及婦人崩淋,經血不止,陰疳痔腫者。」

 

血竭

 

【藥用】本品為棕擱科植物麒麟竭及其同屬植物的果實和樹榦滲出的樹脂。

 

【性味與歸經】甘、咸,平。入心胞、肝經。

 

【功效】行瘀,止血,止痛,斂瘡生肌。

 

【臨床應用】1、用於金瘡或折跌痰血凝滯作痛等症。

 

本品能袪瘀行滯、止血定痛,治刀傷或跌扑損傷、瘀滯疼痛等症,常與兒茶、乳香等配合應用。

 

2、用於瘡口不斂等症。

 

本品外用有收斂防腐保護瘡面的作用,能促使瘡面癒合,對瘡口不合,

可以同兒茶、乳香、沒藥等配合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血竭、麒麟竭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三分至五分,入丸散。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血竭散《沉氏尊生》:血竭、大黃、自然銅。治皮骨破折。

 

【文獻摘錄】《新修本草》:「療心腹卒痛,金瘡出血,破積血,止痛,生肌,去五臟邪氣。」

 

《海藥本草》:「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傷血聚,並宜酒服。」

 

《大明本草》:「敷一切惡瘡疥癬久不合。」

 

象皮

 

【藥用】本品為脊椎動物象科象的外皮。

 

【性味】甘、咸,寒。

 

【功效】斂瘡生肌。

 

【臨床應用】用於瘡口久不癒合等症。

 

本品功專收斂,能生肌斂瘡,促使瘡面癒合,

治潰瘍不致,可以本品同珍珠、冰片、血竭、孩兒茶等藥研末外敷。

 

【處方用名】象皮(炙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珍珠散《張氏醫通》:

珍珠、爐甘石、唬泊,龍骨、赤石脂,鐘乳石、硃砂,麒麟竭、象皮。治外症潰爛不長肉。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下疳,燒灰和油敷之。又治金瘡不合。」

 

象牙屑

 

象牙屑:為象牙的屑末。性味甘寒。功能清熱定驚,拔毒生肌。

適用於痰熱驚癇,喉痹腫痛,癰腫瘡毒,痔漏等症。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煎服。或研細入丸散,或外用。

 

中藥松香

 

【藥用】本品為松科植物馬尾松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樹脂。

 

【性味】苦、甘,溫。

 

【功效】生肌止痛,燥濕殺蟲。

 

【臨床應用】用於癰癤,疥癬等症。

 

本品通常作為外用藥,治癰癤、疥癬濕瘡瘙癢等症。

治癰癤,可與蓖麻子、東丹等配用;治疥癬濕瘡,可與輕粉、麻油等配用。

 

【處方用名】松香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千捶膏《經驗方》:

松香、蓖麻子、輕粉、東丹、銀硃,茶油。外治癰、癤、疔等。

 

【文獻摘錄】《本經》:「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

 

《藥性本草》:「煎膏,生肌止痛,排膿袪風,貼諸瘡、膿血爛,塞牙孔殺蟲。」

 

鉛丹

 

【藥用】本品為純鉛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鉛。

 

【性味與歸經】辛,微寒。有毒。入脾、肝經。

 

【功效】外用拔毒生肌;內服殺蟲,截瘧。

 

【臨床應用】用於瘡瘍多膿。

 

本品主要外用於散劑及膏藥中,能與植物油化合,為制膏藥的基礎劑,有較好的解毒收斂作用。

如經驗方紅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錢、升丹一錢),

調入油膏內,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潰瘍不斂。

 

此外,內服小量可墜痰截瘧,又可用於蟲積腹痛,因本品有毒,故目前臨床上極少應用。

 

【處方用名】鉛丹、黃丹、廣丹、東丹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分至二分,入丸散。不可過量,以防中毒。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經》:「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

 

《藥性本草》:「煎膏用止痛生肌。」

 

毛茛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

 

【性味】辛,溫。有毒。

 

【功效】截瘧,退黃。

 

【臨床應用】1、用治瘧疾。

 

本品有毒,臨床上一般作為外用。用鮮草少許,洗淨,打爛,

在瘧疾發作前6小時敷於大椎穴,皮膚有灼熱感時,即除去。

 

2、用治黃疸

 

用本品治肝炎黃疸,亦可採用外治法(用法同上),

貼於寸口或內關上(也可墊薄薑片一塊),皮膚有灼熱感時,即除去。

 

3、用治哮喘。

 

用法同上,敷大椎穴;或取鮮葉少量,揉爛,用紗布包,塞鼻孔內,喘平後即除去。

 

本品有毒,只供外用,一般不作內服;

外敷數小時後皮膚可引起發泡熱痛,發泡後,要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處方用名】毛茛、老虎腳爪草(鮮草,洗淨,打爛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外用適量。

 

【文獻摘錄】《本草拾遺》:「惡瘡癰腫,疼病未潰,搗葉敷之,不得入瘡內令肉爛;

又患瘧人,以一握微碎,縛於臂上;……和姜塗腹,破冷氣。」

 

馬錢子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成熟種子。

 

【性味與歸經】苦,寒。大毒。入肝、脾經。

 

【功效】通經絡,消結腫,止疼痛。

 

【臨床應用】1、用於風濕疼痛,經絡拘攣。

 

本品有通經絡的功效,又能止疼痛,常與羌活、川烏、乳香、沒藥等藥物配合,治療風濕疼痛、經絡拘攣之症。

 

2、用於跌扑損傷腫痛,以及陰疽。

 

在傷科、外科方面,取馬錢子消結腫、止疼痛,治療跌扑損傷、骨折等瘀滯腫痛之症,

可與自然銅、骨碎補、乳香、沒藥等同用;治療陰疽,可與草烏、當歸、地龍等藥配合。

 

本品近年來有用於食道癌、胃癌、直腸癌以及肺癌等。因其毒性劇烈,

一般須經過嚴格的加工炮製後,再配合甘草等解毒藥製成丸劑應用。

臨床觀察,近期療效比較好,但遠期療效不很明顯,有待於迸一步研究。

 

【處方用名】番木鱉、馬錢子

(水浸10天,每天換水一次,颳去毛,切片,陰乾,用麻油炸成外焦黃內里深黃色後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一日量為二厘至三厘。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散瘀和傷湯《正骨心法要旨》:

番木鱉、紅花、生半夏、骨碎補,甘草、蔥須。治一切碰撞損傷、疲血積聚。

 

治傷消瘀丸《上海中成藥》

馬錢子、麻黃、地鱉蟲、自然銅、乳香、沒藥、香附、骨碎補、紅花、蒲黃、赤芍、桃仁、澤蘭、五靈脂。

治跌扑損傷。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傷寒熱病,咽喉痹痛,消痞塊,並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

 

《本草從新》:「治咽喉痹痛,消痞塊。」

 

土木鱉

 

土木鱉,又名木鱉子、方八。為多年生蔓生草本葫蘆科植物木鱉的種子。

性味甘溫有毒。功能消積塊,化腫毒。

適用於腫毒,乳癰,惡瘡,瘰歷,痔瘡,跌扑損傷腫痛,腰痛等症。一般作為外用。

 

蒟蒻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蒟箬的球莖。

 

【性味】辛,寒。有毒。

 

【功效】消腫,解毒。

 

【臨床應用】用於癰療腫毒等症。

 

本品有消腫解毒的功效,治癰療腫毒,常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銀花、連翹等配合應用。

或單用本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但不可過久,以免發泡。

 

此外,本品又可用於瘰歷結核等症;近年來臨床上有入用本品治癌腫、腦瘤等病。

 

【處方用名】蒟箬、魔芋、鬼蠟燭、蛇六穀(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八錢,煎服(本品有毒,須煎二小時以上,濾去渣,取汁服,切勿吃渣,以免中毒)。

 

常山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的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微寒。有小毒。入肺、心、肝經。

 

【功效】截瘧。

 

【臨床應用】用於瘧疾。

 

常山能殺滅瘧原蟲,為中醫沿用已久的抗瘧專藥,可以控制瘧疾症状的發作,並有良好的退熱作用,

常和知母、擯榔、草果同用。但本品服後往往能引起噁心嘔吐,

因此,過去也用作催吐藥,用以治療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

然而吐法在目前臨床上己很少採用,而用治瘧疾則又有一種不良副作用,

故在臨床上往往配合半夏、陳皮同用,以防止發生噁心嘔吐等症的反應。

 

【處方用名】常山、炒常山、雞骨常山(用麩皮同拌炒至黃色)。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截瘧七寶飲《楊氏家藏方》:常山、草果、擯榔、青皮,厚朴、陳皮、甘草。治瘧疾。

 

【文獻摘錄】《本經》:「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胸中痰結,吐逆。」

 

《本草綱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瘧之功。」

又云:「常山、蜀漆,生用則上行必吐,酒蒸炒熟用則氣稍緩,少用亦不至吐也。」

 

甜茶

 

蜀漆:又名甜茶。即常山的苗葉。

性味、功效、用量均同常山。根據現代研究,它的抗瘧作用較常山為強。

 

 

瓜蒂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柄。

 

【性味與歸經】苦,寒。有小毒。入胃經。

 

【功效】涌吐痰食。

 

【臨床應用】用於痰涎雍盛,宿食停聚等症。

 

瓜蒂苦寒有毒,用於痰涎、宿食停聚胃中而宜於涌吐者,用本品與赤小豆為末,香鼓煮汁,溫服以催吐。

 

此外,本品研末搐鼻,有退黃疸的作用。

 

【處方用名】瓜蒂、苦丁香(洗淨,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本品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瓜蒂散《金匱要略》:瓜蒂、赤小豆。治胸痞,上脘有宿食者。

 

【文獻摘錄】《本經》:「咳逆上氣,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別錄》:「療黃疸。」

 

《本草綱目》:「吐風熱痰涎,治風眩頭痛,癲癇喉痹,頭目有濕氣。」

 

《本草便讀》:「苦寒通於胃腑,吐隔上蓄聚之熱痰。」

 

藜蘆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黑藜蘆的根莖與根。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有毒。入肝、肺、胃經。

 

【功效】吐風痰,殺蟲。

 

【臨床應用】1、用於風痰壅盛及纏喉風。

 

本品涌吐作用較強,如欲涌吐痰涎,作為急救,

可用防風、瓜蒂、藜蘆三味,研細末,取少量,溫水送服以催吐。

對於癲癇痰涎壅盛,或纏喉風見痰涎壅塞者,可偶一用之。本品有毒,用時宜慎。

 

2、外用治疥癬。

 

本品有殺蟲之功,用治疥癬,可用藜蘆研為細末,加生油調成軟膏,外塗。

 

【處方用名】藜蘆(洗淨,晒乾,切片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分至三分,宜作散劑。外用適量。有毒,用量不可過大。

 

【方劑舉例】通頂散《聖惠方》:藜蘆、黃連。外治諸風頭痛。

 

【文獻摘錄】《本經》:「蠱毒欬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

 

《別錄》:「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瘜肉,馬刀爛瘡,不入湯用。」

 

《圖經本草》:「吐上隔風涎,暗風癲病,小兒[鼻葭]齁痰疾。」

 

辣蓼

 

【科屬與藥用部分】本品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

 

【性味】辛,溫。

 

【功效】溫中化濕。

 

【臨床應用】用於痢疾,泄瀉,小兒疳積等症。

 

本品具辛辣之味,有溫中化濕的作用。配合馬齒莧、地錦草、青木香等藥,

可以治療痢疾、泄瀉、腹痛;配合麥芽等藥,可以治療小兒疳積。

 

此外,本品又有化濕解毒作用,還可用以熏洗濕疹、頑癬等症。

蛇犬咬傷,亦可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處方用名】辣蓼、辣蓼草(洗淨,晒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具有腎毒性的中藥

 

某些中藥確實具有腎毒性,過量或是腎功能不全者,要謹慎使用。

 

常見的有蒼耳子、鴨膽子、常山、白果、篦麻子、馬錢子、半夏、雷公藤、班螫、

鉛粉、鉛丹、密陀僧、雄黃、砒霜、白降丹、輕粉、水銀等。

 

上述藥物可直接損害腎小管上皮細胞,甚至發生廣泛的近曲小管壞死。

(資料引自實用毒性中藥學揚芬明1992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以身試百藥當心腎衰竭》中提到紅丹《紅丹》

此藥為由水銀、火硝、白礬、皂礬、雄黃、硃砂煉製而成的汞製劑。

主要成分為氧化汞(HgO),及少量二硫化砷(As2S2)有毒,

僅可外用,急性中毒者可見腎腫大、皮質增厚腎小管上皮腫大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