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

 

乳核是以乳中結核,狀如雞卵,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與月經周期無關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好發於2025歲的青年婦女。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纖維腺瘤。

 

[病因病機]

 

由於惱怒傷肝,優思傷脾,導致肝脾兩傷,氣機阻滯,水濕失運,痰濁內生;或因沖任失調,痰瘀互結於乳房而成。

 

[診斷]

 

多見於2030歲的青年婦女。

乳房內出現腫塊,常為單發性,或多個在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出現,乳房各個象限均可發生,而以外上象限較多見。

腫塊形似丸卵,大小不等,小如黃豆,大如禽蛋,皮色不變,質地堅實,表面光滑,活動度好,邊界清楚,

與皮膚無粘連,腫塊一般無疼痛,少數可有輕微刺痛或脹痛,但與月經無關。

腫塊一般生長緩慢,可能數年不變,不會潰破。若在妊娠期迅速增大,應考慮惡變的可能。

 

輔助檢查:

鉬鈀乳房攝片可見圓形或卵圓形緻密腫塊陰影,邊緣清楚,有時腫塊周圍可見一薄層透亮暈,偶見規整粗大的鈣化點。

B型超聲波檢查顯示腫塊均為實質性,邊界清楚。

 

[鑒別診斷]

 

一、乳岩多見於4060歲的婦女。

乳房腫塊質地堅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邊緣不整齊,活動度差,常與皮膚粘連,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

 

二、乳癖多為雙側乳房內發生多個大小不等的條索狀、

塊片狀或顆粒狀腫塊,與皮膚及深部組織無粘連,邊界不清,質硬不堅,多伴有乳房脹痛,常與月經周期有關。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肝鬱痰凝乳房腫塊形似丸卵,質地堅實,皮色不變,表面光滑,推之活動,壓之不痛;

可伴有乳房不適,煩悶急躁,或月經不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氣鬱結,脾失健運,氣滯痰凝,互結乳絡,形成乳房腫塊;

痰瘀凝結,故腫塊質地堅實;肝氣鬱結,故煩悶急躁,脈弦;沖任失調,故月經不凋。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散加減。

 

二、外治法

 

用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或桂麝散外貼患部。

 

[其他療法]

 

手術療法不論乳核大小,凡服中藥3月無效者,都應及時手術。

若術前懷疑腫塊有惡變者,在手術切除腫塊後行快速冰凍切片,確為惡變者即行乳腺切除術或乳癌根治術。

 

[預防與調攝]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慮惱怒。

 

2.乳罩佩戴不宜過緊。

 

3.多發性乳核患者術後可配服中藥治療,減少複發。

 

[結語]

 

乳核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纖維腺瘤。

其特點是:乳中結核,形如雞卵,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與月經周期無關。

應與乳岩早期、乳癖相鑒別。中藥治療宜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方用逍遙散加減;

服中藥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乳癆

 

乳癆是以乳房結塊如梅李,不痛,邊界不清,皮肉相連,腫塊化膿潰後膿出稀薄,瘡口不易收斂,

病程緩慢為主要表現的結核性疾病。

科理例.乳癰》云:「乳內腫一塊如雞子大,勞則作痛,久而不消,服托里藥不應,此乳癆症也。」

《外科大成.乳癆》云:「乳房結核初如梅子,數月不療,漸大如雞子,串延胸脅,破流稀膿白汁而實相通,外見陰虛等症。」

 

本病臨床較少見,多發生在2040歲婦女,以妊娠期和哺乳期發病率較高。相當於西醫的乳房結核。

 

[病因病機]

 

多由素體肺腎陰虛,陰虛火旺,灼津為痰,痰火凝結而成;或由情志內傷,肝鬱化火,耗傷陰液,痰凝氣鬱而成;

或由肺癆、瘰癧、腎癆等病繼發。

 

[診斷]

 

患者多原有結核病史,常為2040歲已婚並曾生育的婦女。病程進展緩慢。

 

初起:乳房部一個或數個結節狀腫塊,大小不等,邊界不清,硬而不堅,膚色如常,壓痛不明顯。

 

成膿:

腫塊逐漸增大,相互融合,與皮膚粘連,推之不動,壓痛或隱隱作痛,皮色微紅微腫,成膿較遲,常需數日之久。

若腫塊軟化,則已形成寒性膿腫,多位於一側乳房部偏上方。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

有時,腫塊不軟化,而發生纖維組織增生,引起病變乳房部的硬化,使乳房嚴重變形或乳頭內陷。

伴有潮熱盜汗,形瘦食少,神疲乏力等症。

 

潰後:

膿腫潰破後發生一個或數個竇道或潰瘍,排出混有豆腐渣樣碎屑的稀薄膿液,腐肉不脫,極難收口,

或形成瘡口日久難斂,或形成乳漏,局部有潛在性空腔或竇道。伴低熱,盜汗,食欲不振等症。

 

輔助檢查:

活動期血沉加快,混合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

結核菌素試驗活動期為強陽性。膿液塗片檢查無膿細胞,有時可發現結核桿菌。

胸部X線攝片有時可發現有結核性肋骨骨體炎存在,或肺部有顯著的結核病灶。

鉬鈀\線攝片可見多發性邊界不清的結節狀陰影,或單發性結節陰影,周圍有鈣化灶。必要時取活體組織病理切片檢查。

 

[鑒別診斷]

 

乳岩多發於4060歲的婦女,腫塊多為單發,質地堅硬,表面高低不平,病情發展迅速,

晚期患部皮膚呈典型橘皮樣改變,腫塊潰破後呈菜花樣,時流血水,其味惡臭,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堅硬。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氣滯痰凝多見於初起階段。乳房腫塊,形如梅李,推之不移動,硬而不堅,不紅不熱,不痛或微痛,

以後逐漸與皮膚粘連;伴心情不暢,胸悶脅脹:舌淡紅,苔薄膩,脈弦。

 

辨證分析:體質素虛,肺腎陰虛,陰虛則火旺,火灼津為痰,痰火凝結,更兼肝氣鬱結,氣滯痰凝,阻於乳絡,

而致乳房腫塊質硬;肝氣鬱結,故心情不暢,胸悶脅脹;苔膩、脈滑為氣鬱痰凝之象。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開郁散合消瘰丸加減。

 

(二)正虛邪戀多見於成膿或潰後。

乳房腫塊增大變軟,皮色微紅微腫,壓痛或隱隱作痛,久則可有乳頭溢膿溢血;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發病後失於治療或治療不當,正氣漸虛,痰熱之邪未能清除,故乳房腫塊增大;

熱盛肉腐,肉腐為膿,故腫塊變軟,皮色微紅微腫;病變蔓延至乳絡,故乳頭溢血溢膿;舌紅、苔黃、脈數為有熱之象。

 

治法:扶正托里透膿。

 

方藥:托里消毒散加減。

 

(三)陰虛火旺多見於後期。潰後膿出稀薄,有敗絮狀物,瘡口日久難斂,形成慢性潰瘍或竇道;

伴潮熱盜汗,顴紅形瘦,食慾減退;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病程日久,以致耗傷氣血,陰虛更甚,皮肉不得氣血之濡養,故瘡口日久難愈,膿水清稀;

陰虛而虛火上炎,故見潮熱盜汗、顴紅、形瘦等症;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六味地黃湯合清骨散加減。

 

二、外治法

 

(一)初起用陽和解凝膏或回陽玉龍膏摻桂麝散敷貼。.

 

(二)成膿乳癆合併感染,腫塊波動明顯時,宜切開排膿。

 

(三)潰後切開排膿後或潰後瘡口有腐肉,可用紅油膏摻五五丹或七三丹蓋貼;

腐脫新生,可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紅膏等外敷;

已形成竇道,可用紅升丹或白降丹藥捻插入,外蓋紅油膏,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或生肌玉紅膏。

 

[其他療法]

 

一、單方成藥可兼服小金丹、芩部丹以提高療效。

 

二、抗癆治療按{全國結核病統一化療方案》實施。初治病人可用鏈黴素075g肌注,每日1次;

異煙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醯胺15G,口服,每日1次。

治療2個月,再用異煙肼03g,利福平045g,口服,每日1次,或每周3次,連服4個月。

 

[預防與調攝]

 

1.積極治療原髮結核病灶。

 

2.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3.加強營養,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4、堅持用藥,按醫囑完成療程。

 

[結語]

 

乳癆相當於西醫的乳房結核。

其特點是:乳房結塊如梅李,不痛,邊界不清,皮肉相連,腫塊化膿潰後膿出稀薄,瘡口不易收斂,病程緩慢。

應與乳岩相鑒別。氣滯痰凝證,治宜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方用開郁散合消瘰丸加減;

正虛邪戀證,治宜扶正托里透膿,方用托里消毒散加減;

陰虛火旺證,治宜養陰清熱,方用六味地黃湯合清骨散加減。應配合抗癆治療。

 

乳核

 

乳核是以乳中結核,狀如雞卵,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與月經周期無關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好發於2025歲的青年婦女。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纖維腺瘤。

 

[病因病機]

 

由於惱怒傷肝,優思傷脾,導致肝脾兩傷,氣機阻滯,水濕失運,痰濁內生;或因沖任失調,痰瘀互結於乳房而成。

 

[診斷]

 

多見於2030歲的青年婦女。

乳房內出現腫塊,常為單發性,或多個在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出現,乳房各個象限均可發生,而以外上象限較多見。

腫塊形似丸卵,大小不等,小如黃豆,大如禽蛋,皮色不變,質地堅實,表面光滑,活動度好,邊界清楚,

與皮膚無粘連,腫塊一般無疼痛,少數可有輕微刺痛或脹痛,但與月經無關。

腫塊一般生長緩慢,可能數年不變,不會潰破。若在妊娠期迅速增大,應考慮惡變的可能。

 

輔助檢查:鉬鈀乳房攝片可見圓形或卵圓形緻密腫塊陰影,邊緣清楚,有時腫塊周圍可見一薄層透亮暈,偶見規整粗大的鈣化點。

B型超聲波檢查顯示腫塊均為實質性,邊界清楚。

 

[鑒別診斷]

 

一、乳岩多見於4060歲的婦女。乳房腫塊質地堅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邊緣不整齊,活動度差,常與皮膚粘連,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

 

二、乳癖多為雙側乳房內發生多個大小不等的條索狀、塊片狀或顆粒狀腫塊,與皮膚及深部組織無粘連,

邊界不清,質硬不堅,多伴有乳房脹痛,常與月經周期有關。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肝鬱痰凝乳房腫塊形似丸卵,質地堅實,皮色不變,表面光滑,推之活動,壓之不痛;

可伴有乳房不適,煩悶急躁,或月經不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氣鬱結,脾失健運,氣滯痰凝,互結乳絡,形成乳房腫塊;

痰瘀凝結,故腫塊質地堅實;肝氣鬱結,故煩悶急躁,脈弦;沖任失調,故月經不凋。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散加減。

 

二、外治法

 

用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或桂麝散外貼患部。

 

[其他療法]

 

手術療法不論乳核大小,凡服中藥3月無效者,都應及時手術。

若術前懷疑腫塊有惡變者,在手術切除腫塊後行快速冰凍切片,確為惡變者即行乳腺切除術或乳癌根治術。

 

[預防與調攝]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慮惱怒。

 

2.乳罩佩戴不宜過緊。

 

3.多發性乳核患者術後可配服中藥治療,減少複發。

 

[結語]

 

乳核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纖維腺瘤。

其特點是:乳中結核,形如雞卵,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能移,不痛,與月經周期無關。

應與乳岩早期、乳癖相鑒別。中藥治療宜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方用逍遙散加減;服中藥治療無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乳癖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為主要表現的乳腺組織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瘍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論》云:「有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長,此名乳癖。」

好發於2545歲婦女,約佔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乳房疾病。

本病有一定的癌變危險。相當於西醫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病因病機]

 

由於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導致肝氣鬱結,氣機阻滯,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肝鬱痰凝,氣血瘀滯,

阻於乳絡而發;或因沖任失調,上則乳房痰濁凝結而發病,下則經水逆亂而月經失調。

 

[診斷]

 

多見於青中年婦女,常伴有月經失調、流產史。

常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內發生多今大小不一的腫塊,其形態不規則,或圓或扁,質韌,分散於整個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處。

 

腫塊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與皮膚和陶肌筋膜無粘連,推之移動,腋下淋巴結不腫大。

常感乳房脹痛,在月經前3-4天更甚,經後痛減或消失。有時乳頭溢出黃綠色、棕色或血性液體。

本病病程較長,常達數年,腫塊的生長和發展多為間歇性,常在經前加劇,也可出現一段較長時間的緩解。

 

輔助檢查:B型超聲波可顯示乳腺增生部位不均勻的妖回聲區,以及無回聲的囊腫。

X線造影示各級乳管失去正常樹枝樣結構,管網大小不均、紊亂和異位,大乳管有囊狀擴張,但無充盈缺損。

乳頭溢液者取分泌物作塗片檢查,可幫助排除癌變的可能。對疑為癌變的腫塊應取活體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

 

[鑒別診斷]

 

一、乳核多見於青年婦女,腫塊表面光滑,邊緣清楚,質地堅韌,活動度好,常發生於單側乳房,一般無脹痛感覺。

 

二、乳岩多發生於4060歲中老年婦女,病程較短,起病快,腫塊質地堅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邊緣不清,

活動度差,早期五壓痛和自覺痛。主要靠做活體組織病理切片進行鑒別。

 

[辨證施治]

 

一、內治法

 

(一)肝鬱痰凝多見於青壯年婦女。乳房脹痛或刺痛,乳房腫塊隨喜怒消長;

伴胸悶脅脹,善郁易怒,失眠多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和細澀。

 

辨證分析:情志不暢,肝鬱氣滯,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氣血瘀滯,肝鬱痰凝瘀血阻於乳絡,故致乳房腫塊,伴疼痛;

肝鬱不舒,故胸悶脅脹,善郁易怒,失眠多夢;弦脈主肝病,細澀為脾虛痰瘀郁阻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蔞貝散加減。

 

(二)沖任失調多見於中年婦女。乳房腫塊或脹痛,經前加重,經後緩減;

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頭暈,月經先後失調,量少色淡,甚或經閉;舌淡,苔白,脈沉細。

 

辨證分析:沖任失調,上則乳房痰濁凝結,故乳房腫塊伴脹痛;下則經水逆亂,故月經周期紊亂,量少色淡,甚或閉經;

脾失健運,氣血虧虛,故神疲乏力,頭暈;;沖為血海,隸屬肝腎,沖任失調,肝氣不舒,

故經前加重,經水一行,肝氣得舒,?故經後緩減;肝腎不足,故腰酸乏力;舌淡、脈沉細為沖任失調之象。

 

治法:調攝沖任。

 

方藥:二仙湯合四物東加減。

 

二、外治法

 

陽和解凝膏加黑退消外貼,7日換一次。

 

[其他療法]

 

手術病灶局限於乳房一部分,月經後仍有明顯腫塊者可手術治療。

如病人有乳癌家族史,或活體組織切片檢查發現上皮細胞增生顯著者,應施行單純乳房切除術;如切片發現有惡變,應按乳癌處理。

 

針灸療法,按摩療法等 [預防與調攝]

 

1.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控制脂肪攝入。

 

2.及時治療月經不調。

 

33個月複查1次,特別是未排除乳癌可能的病人,應進行多次短期隨診,並做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

 

[結語]

 

乳癖相當於西醫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其特點是:乳房有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

本病有一定的癌變危險,應與乳岩、乳核相鑒別。

肝鬱痰凝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方用逍遙蔞貝散加減;沖任失調證,治宜調攝沖任,方用加味二仙東加減。

乳癧

 

乳癧是以男性、兒童單側或雙側乳暈部發生扁圓形腫塊,觸之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乳房異常發育症。

分為男性乳房發育異常和兒童乳房發育異常兩大類,前者見於中、老年男性,多為繼發性;

後者見於10歲左右兒童,多為原發性。

 

[病因病機]

 

乳頭屬肝,男子乳房屬腎,故奉病與肝腎有關。

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煉液成痰,痰氣互結,脈絡失和而成;

或先天腎氣不足,後天肝腎虧虛,沖任失調,肝失所養,氣滯痰凝而成。

 

[診斷]

 

一側或雙側乳暈部出現扁圓形腫塊,質地中等或稍硬,邊緣清楚,或單側乳房明顯增大,

或雙側乳房呈對稱性或不對稱性增大,大小不一,狀如發育期的少女乳房。

多伴有乳房脹痛和輕度壓痛。還可伴有其他女性特徵,如聲音變尖,缺少鬍鬚,陰毛呈女性分布。

肝臟功能損害嚴重、前列腺疾病、睾丸疾病的患者,亦易並發本病。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肝氣鬱結乳暈腫塊脹痛,觸之疼痛;伴性情急躁,遇事易怒,胸悶脹痛;舌質偏紅,.舌苔薄白,脈弦。

 

辨證分析: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煉液成痰,痰氣互結,故乳暈腫塊,脹痛;

肝鬱不舒,故性情急躁,遇事易怒,胸悶脹痛;脈弦主肝鬱,舌紅為氣鬱化火之徵。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方藥:逍遙散蔞貝散加減。

 

(二)腎氣虧虛多見於中老年人。乳房肥大,乳中結核,乳房微痛。

腎陽虛者,伴面色咣白,腰腿酸軟,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質淡,苔白,脈沉弱;

偏於腎陰虛者,伴面色晦暗,心煩失眠,腰膝酸軟,舌紅,苔少,脈弦細。

 

辨證分析:腎氣不足,沖任失調,肝失所養,氣滯痰凝,結於乳絡,故乳房肥大,乳中結核,乳房疼痛;

腎陽不足,陽虛生寒,故形寒肢冷;面色光白、脈沉弱為腎陽虛之象;

腎陰虧虛,不能上濟心火,故心煩失眠;病在腎故腰膝酸軟,面色晦暗;舌紅、苔少、脈弦細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法:補益肝腎。

 

方藥:腎陽虛者,方用右歸丸加小金丹;偏於腎陰虛者,方用左歸丸加小金丹。

 

二、外治法

 

參照乳癖。

 

男性影響美觀時可考慮手術,對幼女患者則慎用手術切除活檢術。

 

[預防與調攝]

 

1.積極治療原發病,因腫瘤引起者應行腫瘤切除;因藥物引起者應停用有關藥物:因肝病引起者應用護肝藥物。

 

2.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

 

[結語]

 

乳癧相當於西醫的男性、兒童乳房發育異常症。

其特點是:單側或雙側乳暈部發生扁圓形腫塊,觸之疼痛。

肝氣鬱結證,治宜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方用逍遙散合二陳東加減;

腎氣虧虛證,治宜補益肝腎、化痰散結,方用六味地黃湯、右歸丸、左歸丸加減。

乳漏

 

乳漏是以瘡口膿水淋漓,久不收口而成管道為主要表現的乳房部的漏管。

《外科真詮》云:「乳漏乳房爛孔,時流清水,久而不愈,甚則乳汁從乳流出。」

本病是乳房感染性疾病的後遺症。常發生於乳房和乳暈兩個部位,以前者多見,預後較好;

後者常見於未婚婦女,病程較長。相當於西醫的乳房瘺管和竇道。

 

[病因病機]

 

由於乳癰、乳發失治,膿出不暢;或切開不當,損傷乳絡,乳汁從瘡口溢出,以致長期流膿、溢乳;

或因乳癆潰後,身體虛弱,日久不愈,形成乳房部漏管。由於乳頭內縮凹陷,感染毒邪,或粉瘤化膿.瘡口久不癒合而形成乳暈部漏管。

 

[診斷]

 

一、乳房部漏管發病前有乳癰、乳發、乳癆病史,瘡口經久不愈,常流出乳汁或膿血,瘡面肉芽不鮮,周圍皮膚潮濕浸淫。

乳癆潰破成瘺者,瘡口多凹陷,周圍皮膚紫暗,膿水清稀或夾有敗絮樣物質。

 

二、乳暈部漏管多發於非哺乳期的2040歲的婦女,亦可偶見於男子,

常伴有乳頭內縮,並在乳頭旁(乳暈部)有黃豆大小結塊,質軟不堅,不痛不癢,不易發現。

發作時結塊增大,疼痛,色紅,約710天成膿,夾有豆渣狀灰白色粉質,往往不收口,

或愈後在乳竅中仍有粉質外溢,反覆發作,難以痊癒。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毒邪未盡乳房或乳暈部漏管,膿出不暢,瘡口經久不愈,常流乳汁或膿血,瘡周皮色紫暗;

可伴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辨證分析:乳癰、乳發失治,膿出不暢,毒邪滯留,甚或旁竄,以致瘡口常流乳汁或膿血;

而膿液和乳汁均為氣血所化,長期流膿溢乳,耗傷氣血,正虛毒戀,血脈瘀滯,形成慢性漏管,瘡周皮色紫暗;

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均為陰虛熱毒未盡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銀花甘草東加減。

 

(二)正虛毒戀創面肉芽不鮮,時流膿血乳汁,久不收口;伴有納食不佳,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分析:毒邪留滯,瘡口常流膿血或乳汁,耗傷氣血,氣血兩虛,

故創面肉芽不鮮,久不收口,並伴納食不佳,體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為氣血兩虛之象。

 

治法:調補氣血,養陰清熱。

 

方藥:托里消毒飲加減。

 

(三)陰虛痰熱證:養陰清熱,方藥:六味地黃湯合清骨散加減

 

二、外治法

 

(一)敷貼法適用於乳房部漏。先用提膿去腐藥,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藥捻,外敷紅油膏,

膿盡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均用厚棉墊加壓。無效時改用擴創。

 

(二)手術療法適用於淺層皮下漏,亦可用於乳暈部漏。

先把球頭細銀質探針製成彎形,自乳暈部外口探人,由乳頭穿出。

探查時動作輕柔,以免造成假道,然後沿探針將漏管(包括乳頭)全部切開,修剪切口兩側創緣,使其略呈蝶狀,

並檢查漏管有五分支,如有則需一併切開,術後用八二丹紗條填塞傷口,外敷紅油膏。

 

若手術時乳暈部外口已成假性癒合,可在該處作一小切口,再用探針從切口探人從乳頭穿出,

擠壓乳暈部可擠出灰白色脂狀物,自乳孔排出,再以探針從該孔探人,從乳暈部假性癒合處穿出,

然後按前述方法切開漏管。術後用七三丹油紗條填塞傷口,肉芽新鮮後改用生肌藥物。

 

(三)掛線療法適用於乳暈部乳漏(具體操作參照總論外治法中「掛線法」)。

但乳暈部漏管,其管道通向乳竅,須將球頭探針弄成彎形,方能自潰瘍口探人,由乳竅穿出。

 

[預防與調攝]

 

1.積極治療乳癰、乳發、乳癆,切開排膿時切口與乳絡方向一致。

 

2.注意乳房局部衛生,乳頭內陷者經常用溫水清洗乳頭,乳房部粉瘤及時行手術切除。

 

[結語]

 

乳漏相當於西醫的乳房瘺管和竇道。

其特點是:乳房或乳暈部見瘺管,瘡口膿水淋漓,久不收口,治宜內外結合。

毒邪未盡證,治宜清熱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飲加減。

若乳癆潰後陰虛者,治宜養陰清熱,方用六味地黃湯合青蒿鱉甲東加減。

氣血兩虛證,治宜調補氣血、養陰清熱,方用托里消毒飲加減。

乳房部漏可先用敷貼法,無效則改用手術切開和掛線療法,再酌情外敷不同藥膏。

對多發性複雜性乳漏,可行患側乳房單純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