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唇

 

繭唇是以口唇腫起,皮白皺裂形如蠶繭,潰爛出血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瘡瘍經驗全書》云:。若腫起白皮皺裂如蠶繭,故名曰繭唇也。」

《外科正宗》云:「初起如豆,漸大若蠶繭,突腫堅硬。」相當於西醫的唇癌,為口腔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病因病機]

 

由於心思太過,憂慮過度,心陰耗損,心火內熾,移熱於脾,鬱結於唇;

或過食煎炒炙博,醇酒厚味,脾胃受傷,積熱釀痰,痰隨火行,留注於唇;

或腎陰虧損,相火上炎,火毒蘊結於唇而致本病。

 

[診斷]

 

本病多見於50歲以上男性。大多數發生於下唇的唇紅緣部位,少數發生於下唇的外中三分交界處。

發病與長期吸煙,尤其使用煙嘴及煙斗有關。口唇白斑、疣贅及皸裂等病變長期不愈與本病的發生也有一定關係。

 

初起時,以唇部出現可排除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損傷的無痛性腫塊或潰瘍為特徵。

 

局部表現有3種情況:

①唇部結塊如豆,逐漸增大,腫而堅硬,形如繭殼,繼而潰破;

②唇部起圓形腫物,似乳頭、蕈狀突出,進一步潰爛似翻花,時流血水;

③唇部潰瘍,周圍呈堤狀,底部發硬,肉似翻花。以上三者均可累及頜下而出現堅硬腫塊。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 心脾火熾

 

唇腫高突堅硬,或潰爛疼痛;伴口渴尿赤;舌質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心思太過,憂慮過度,心火內熾,移熱於脾,鬱結於唇,故唇腫高突堅硬,疼痛;

熱盛肉腐,故潰爛;火易傷津,故口渴;心移熱於小腸,故尿赤;舌紅、苔黃、脈數均為有熱之象。

 

治法:清火解毒,養陰生津。

 

方藥:清涼甘露飲加減。

 

(二) 脾胃實熱

 

口唇腫塊突起,唇口燥裂,灼熱疼痛;伴面赤口渴,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飲食不節,脾胃受傷,積熱移脾,火盛生痰,痰隨火生,留注於唇,

故口唇腫塊突起堅硬,唇口燥裂,灼熱疼痛;火為陽性,其性炎上,故面赤;

熱盛傷津,故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脾胃實熱之見症。

 

治法:通腑泄熱,化痰解毒。

 

方藥:涼膈散加減。

 

(三) 相火上炎

 

口唇潰爛,痛如火燎,色紫暗,時流血水;伴兩顴發紅,手足心熱;舌紅無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腎水虧損,相火上炎,火毒蘊結於唇,故口唇潰爛;

火毒蘊結,經絡阻塞,故痛如火燎;腎水虧乏,虛火內生,故見兩顴發紅,手足心熱;

舌紅無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二、外治法

 

不能手術治療者,可於腫塊潰爛時外敷皮癌淨,1天或隔天1次,待瘡面焦痂四周翹起,推之活動時即停藥。

 

[其他療法]

 

手術治療早期一旦確診,即應儘早手術。

 

[預防與調攝]

 

1.及早治療口唇白斑、疣贅及皸裂,

 

2.戒煙,避免使用煙嘴、煙斗。

 

[結語]

 

繭唇相當於西醫的唇癌。

其特點是:初起下唇為無痛性局限性硬結,或似乳頭、蕈狀突出,潰爛後翻花如楊梅:

心脾火熾證,治宜清火解毒、養陰生津,方用清涼甘露飲加減;

脾胃實熱證,治宜通腑泄熱、化痰解毒,方用涼膈散加減;

相火上炎證,治宜滋陰降,方用知柏地黃東加減。本病應早期診斷,爭取早期手術。

 

失榮

 

失榮是以頸部腫塊堅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變,面容憔悴,形體消瘦,狀如樹木失去榮華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相當於西醫的頸部原發性惡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頸部淋巴轉移,如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及鼻咽癌、喉癌的頸淋巴結轉移和腮腺癌等。

多發於40歲以上的男性,屬古代外科四大絕症之一。

 

[病因病機]

 

頸部為足少陽、足陽明經循行之處。

由於情志不暢,憂思郁怒,脾傷氣滯,運化失常,水濕停留,聚而為痰;肝失條達,氣機不舒,郁久化火。

脾與胃、肝與膽互為表裡,痰火凝結於少陽、陽明經脈,發於頸部則阻隔經絡而生本病。

潰後破爛出血,外耗於衛,內奪於營,氣血耗極,終成敗證。

 

[診斷]

 

本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除少數原發者外,大多數為轉移性癌。根據病程進展,症状改變,臨床分為三期。

 

初期:

頸部或耳之前後腫塊,形如栗子,頂突根深,按之堅硬,推之不移,皮色不變,局部無熱及疼痛。全身無明顯不適。

 

中期:

腫塊漸漸增大,微微作痛,膚色紫暗,腫塊融合石硬,表面不平,固定。伴形體消瘦,疲乏無力。

 

後期:

腫塊潰破,並無膿液,只流血水,其味臭穢。

腫塊雖腐潰,但堅硬不消,反愈潰愈堅,瘡口凹凸不平,形如岩石。

此時疼痛劇烈,徹心引腦,或瘡口出血如噴射狀,可危及生命。

伴夜不安寐,胸悶煩躁,面色無華,形體極度消瘦,終至衰竭。

若由其他岩症轉移者,可伴鼻孔出血,視力模糊,耳竅失聰,吞咽困難,聲音嘶啞。

 

頸部轉移性癌原發病灶多在口腔、鼻咽部、甲狀腺、肺、縱隔、乳房、胃腸道、胰腺等處,因來源不同,處理方法各異。

為有利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療效,須多科醫師緊密協作,從多個系統尋找原發病灶。

 

輔助檢查:要明確腫大淋巴結的性質,常需依賴穿刺或切除淋巴結作病理檢查。

 

[鑒別診斷]

 

一、瘰癧多發於青年及兒童。腫塊位於頸部及耳後,但起病緩慢,初起腫塊質較軟,活動尚可,潰後有膿及豆渣狀物。

 

二、肉癭發病部位在結喉左右或正中,腫塊呈半球狀,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生長緩慢,無潰爛。

 

三、石癭多見於40歲以上女性患者,或既往有肉癭病史。腫塊位於結喉左右或正中,質地堅硬,活動受限,生長迅速。

 

[辨證論治]

 

一、(1)內治

 

①氣鬱痰結證

 

證候:頸部或耳前、耳後有堅硬之腫塊,腫塊較大,聚結成團,與周圍組織黏連而固定,有輕度刺痛或脹痛,

頸項有牽扯感,活動轉側不利,患部皮色暗紅微熱;伴胸悶脅痛、心煩口苦等症;舌質紅,苔微黃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解郁,化痰解毒。

 

方藥:化堅二陳湯合開郁方加減。

藥物有玄參、牡蠣、夏枯草、天竺黃、川貝母、膽南星、柴胡、青皮、荔枝核、橘核、鹿含草、半枝蓮、射乾等。

 

②陰毒結聚證

 

證候:頸部腫塊堅硬,不痛不脹,尚可推動,患部初起皮色如常,以後可呈橘皮樣變;

伴畏寒肢冷,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或弦細。

 

治法:溫陽散寒,化痰解毒。

 

方藥:陽和東加減。

 

③瘀毒化熱證

 

證候:頸部岩腫遷延日久,腫塊迅速增大,中央變軟,周圍堅硬,潰破後滲流血水,狀如翻花,

並向四周漫腫,範圍可波及面部、胸部、肩背等處;伴疼痛,發熱,消瘦,頭頸活動受限;舌質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散瘀,化痰解毒。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化堅二陳丸加減。

 

④氣血兩虧證

 

證候:頸部腫塊潰破以後,長期滲流膿血,不能癒合,瘡面蒼白水腫,肉芽高低不平,胬肉翻花;

伴低熱、乏力、消瘦等;舌質淡,苔白或無苔,脈沉細。

 

治法:補益氣血,解毒化瘀。

 

方藥:八珍湯合四妙勇安東加減。

 

(2)外治

 

①早期頸部硬腫為氣鬱痰結證者,可外貼太乙膏;或外敷天仙子膏,取天仙子50g,用醋、蜜各半調敷,1日換1次。

 

②早期頸部硬腫若為陰毒結聚者,可外貼陽和解凝膏或沖和膏。

 

③岩腫潰破胬肉翻花者,可用白降丹摻於瘡面,其上敷太乙膏。

若潰久氣血衰敗,瘡面不鮮,可用神燈照法,瘡面摻陰毒內消散,外敷陽和解凝膏。

 

[其他療法]

 

宜儘早選擇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預防與調攝]

 

1.患者宜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2.發現頸部腫大淋巴結或頸部腫塊時,應高度重視,積極尋找原發病灶,及早確定病變性質。

 

3.患部禁忌艾灸、針刺、外塗腐蝕藥和切開。

 

[結語]

 

失榮相當於西醫的頸部原發性惡性腫瘤和惡性腫瘤頸部淋巴轉移。

其特點是:頸部腫塊堅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變,面容憔悴,形體消瘦,狀如樹木失去榮華:

應與瘰癧、肉癭、石癭相鑒別。肝鬱痰凝證,治宜舒肝解郁、化痰散結,方用開郁散加減;

正虛痰凝證,治宜益氣養榮、疏肝散結,方用和營散堅丸加減;

氣血兩虛證,治宜補養氣血,方用香貝養榮東加減。宜儘早選擇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乳岩

 

乳岩是以乳房部腫塊,質地堅硬,高低不平,病久腫塊潰爛,膿血污穢惡臭,疼痛日增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婦人大全良方》云:「若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棋子,不赤不痛。

積之歲月漸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內潰深洞,此屬肝脾郁怒,氣血虧損,名曰乳岩。」

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癌。

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在女性僅次於子宮頸癌,且近年有超過子宮頸癌的傾向。

 

【乳岩的臨床表現】

 

  發病年齡一般在4060歲,絕經期婦女發病率相對較高。

 

  乳癌可分為一般類型乳腺癌及特殊類型乳腺癌。

 

1)一般類型乳腺癌

 

  常為乳房內無痛性腫塊,邊界不清,質地堅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動,常與皮膚粘連,出現病灶中心酒窩征,

個別可伴乳頭溢液。後期隨著癌腫逐漸增大,產生不同程度疼痛,皮膚可呈橘皮樣水腫、變色;

病變周圍可出現散在的小腫塊,狀如堆栗;乳頭內縮或抬高,醫學教育網整理偶可見到皮膚潰瘍。

 

晚期乳房腫塊潰爛,瘡口邊緣不整齊,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時外翻似菜花,時滲紫紅血水,惡臭難聞。

癌腫轉移至腋下及鎖骨上時,可觸及散在、數目少、質硬無痛的腫物,以後漸大,互相粘連,融合成團,

繼而出現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憔悴等惡病質貌。

 

2)特殊類型乳腺癌

 

①炎性癌:臨床少見,多發於青年婦女,半數發生在妊娠或哺乳期。

起病急驟,乳房迅速增大,皮膚水腫、充血,發紅或紫紅色,發熱;但沒有明顯的腫塊可捫及。

轉移甚廣,對側乳房往往不久即被侵及,並很早出現腋窩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本病惡性程度極高,病程短促,常於1年內死亡。

 

②濕疹樣癌:臨床較少見,其發病率約佔女性乳腺癌的0.7%3%.臨床表現似慢性濕瘡,

乳頭和乳暈的皮膚發紅,輕度糜爛,有漿液滲出,因而潮濕,有時覆蓋著黃褐色的鱗屑狀痂皮。

病變的皮膚甚硬,與周圍分界清楚。多數患者感到奇癢,或有輕微灼痛。

醫學教育網整理中期數年後病變蔓延到乳暈以外皮膚,色紫而硬,乳頭凹陷。

後期潰後易於出血,乳頭蝕落,瘡口凹陷,邊緣堅硬,乳房內也可出現堅硬的腫塊。

 

【鑒別診斷】

 

1)乳癖好發於3045歲女性。月經期乳房疼痛,脹大。

有大小不等的結節狀或片塊狀腫塊,邊界不清,質地柔韌,常為雙側性。腫塊和皮膚不粘連。

 

2)乳核多見於2030歲的女性,腫塊多發生於一側,形如丸卵,表面堅實光滑,邊界清楚,活動度好,可推移。病程進展緩慢。

 

【乳岩的辨證分型治療】

 

早期診斷是乳岩治療的關鍵。原則上以手術治療為主。中醫藥治療多用於晚期患者。辨證論治

 

①肝鬱痰凝證

 

證候:情志抑鬱,或性情急躁,胸悶脅脹,或伴經前乳房作脹或少腹作脹。

乳房部腫塊皮色不變,質硬而邊界不清。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結。

 

  方藥:神效瓜蔞散合開郁散加減。

 

②沖任失調證

 

證候:經事紊亂,素有經前期乳房脹痛。或婚後從未生育,或有多次流產史。乳房結塊堅硬。舌淡,苔薄,脈弦細。

 

  治法:調攝沖任,理氣散結。

 

  方藥:二仙湯合開郁散加減

 

③正虛毒熾證

 

證候:乳房腫塊擴大,潰後愈堅,滲流血水,不痛或劇痛。

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蒼白,飲食少進,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黃,脈弱無力。

 

  治法:調補氣血,清熱解毒。

 

  方藥:八珍東加減。酌加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石見穿、露蜂房等清熱解毒之品。

 

④氣血兩虧證

 

證候:多見於癌腫晚期或手術、放化療後,病人形體消瘦,面色萎黃或白,頭暈目眩,

神倦乏力,少氣懶言,術後切口皮瓣壞死糜爛,醫學教育網整理時流滲液,皮膚灰白,腐肉色暗不鮮。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益氣血,寧心安神。

 

  方藥:人蔘養榮東加味。

 

⑤脾虛胃弱證

 

證候:手術或放化療後,食欲不振,神疲肢軟,噁心欲嘔,肢腫怠倦。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參苓白朮散或理中東加減。

 

二、外治法

 

有手術禁忌症,或已遠處廣泛轉移,不適宜手術治療者可採用中藥外治。

初起,用阿魏消痞膏外治;潰後,用海浮散或冰獅散、紅油膏外敷;壞死組織脫落後,改用生肌散外敷。

 

[其他療法]

 

一、手術治療乳癌根治切除術是治療乳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一旦確診,而又未發現遠處廣泛轉移者,均宜首選手術治療。

 

二、化學療法化學藥物抗癌治療是一種必要的全身性輔助治療。手術後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可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

 

三、放射治療通常用於手術後,防止局部複發。

 

四、激素治療絕經前病人的激素療法主要是採取絕經措施,行卵巢切除或X線照射卵巢,或採用雄激素治療。

絕經期後病人可應用抗雌激素製劑。

 

[預防與調攝]

 

1.普及防癌知識,定期自我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優生優育,提倡母乳餵養嬰兒。

 

3.患者宜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4.局部忌重壓,忌艾灸、針刺、切開及外塗腐蝕藥。

 

[結語]

 

乳岩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癌。

其特點是:乳房部腫塊,質地堅硬,高低不平,病久腫塊潰爛,膿血污穢惡臭,疼痛日增,好發於4060歲婦女。

應與乳癖、乳核、乳癆相鑒別。肝鬱氣滯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方用神效瓜蔞散合開郁散加減;

沖任失調證,治宜調攝沖任、理氣散結,方用二仙湯合開郁散加減;

毒蘊潰爛證,治宜解毒扶正,方用化岩東加減;氣血虛弱證,治宜調補氣血,方用歸脾東加減。

本病一旦確診,而又未發現遠處廣泛轉移者,均宜首選乳癌根治術,術後應配合化學療法、放射治療和激素治療。

 

腎岩

 

腎岩是以陰莖龜頭出現丘疹、結節狀等堅硬物,潰後如翻花狀,有特異惡臭和膿性分泌物為主要表現的腫瘤性疾病。

中醫又名腎岩翻花。

《瘍科心得集》謂:「夫腎岩翻花者,……初起馬口之內,生肉一粒,如豎肉之狀,堅硬而癢,即有脂水,

延至一二年或五六載時,覺疼痛應心,玉莖漸漸腫脹,其馬口之豎肉處,翻花若榴子樣,此腎岩已成也。」

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陰莖癌。

 

[病因病機]

 

由於肝主筋,陰莖為宗筋所聚之處,為腎之外竅,因此陰莖和肝腎有密切關係。

腎岩的發生多因肝腎陰虛,憂思郁慮,相火內灼,水不涵木,肝經血少,經絡空虛,

虛火痰濁侵襲,導致經絡阻塞,積聚陰莖而成。

再則包莖或包皮過長,以致穢毒積聚,與本病的發生亦有密切關係。

 

[診斷]

 

本病好發於陰莖冠狀溝及外尿道口邊緣,多發生於4060歲的男子。

 

開始在陰莖頭局部出現硬塊或紅斑,突起小腫物或經久不愈的潰瘍,

由於包皮掩蓋未引起足夠重視,以後有血性分泌物自包皮口流出,腫瘤可突出包皮口或穿破包皮呈菜花樣,

表面糜爛,滲出物惡臭,多不妨礙排尿。

晚期癌腫可侵及陰莖的全部、恥骨部及陰囊,局部失去正常形態而在恥骨部形成一巨大的癌性潰瘍。

並可出現消瘦、貧血、無力、食欲不振等惡病質。

 

輔助檢查:行病理切片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一、尖銳濕疣可見於陰莖頭、冠狀溝及包皮內板,病變突起呈菜花狀、乳頭狀、顆粒狀或結節狀,

色紫紅,大小和數目不定,也可有蒂,表面可糜爛。

 

二、陰莖結核病變亦可發生在陰莖頭、陰莖系帶處。最初為結核性紅色膿皰,膿皰破潰後呈淺在潰瘍。

其周圍較硬,基底為肉芽組織。如潰瘍繼續發展擴大,可累及陰莖海綿體,嚴重的可破壞陰莖頭,有的可產生尿道瘺。

潰瘍分泌物塗片檢查如能找到結核桿菌可以確診,必要時可作活體組織檢查以資鑒別。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毒瘀結

 

陰莖部潰瘍,腫脹疼痛,翻花如石榴狀,有血樣滲出物,味臭難聞;

伴畏寒,乏力,小便不暢,尿道澀痛,舌淡紅,苔白膩,脈沉弦。

 

辨證分析:肝鬱痰凝,蘊成濕毒,下注陰莖,蘊郁化熱,濕熱毒結,熱盛肉腐,故陰莖部潰瘍,腫脹疼痛,翻花如石榴狀;

熱毒傷絡,故有血性分泌物,味臭難聞;舌淡紅、苔白膩、脈沉弦為濕熱毒蘊之象。

 

治法:利濕行濁,化瘀解毒。

 

方藥:三妙丸合散腫潰堅東加減。

 

(二)火毒熾盛證

 

陰莖贅生結節,紅腫脹痛,潰爛後狀如翻花,滲出物腐臭難聞;

伴發熱,口苦幹,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治法:清熱泄火,消腫解毒。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四妙勇安東加減。

 

(三)陰虛火旺

 

多見於腎岩手術、化療後或病變後期,陰莖部潰爛,僅流黑暗血水,難腐難脫;

伴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口燥咽干;舌紅而無苔,脈沉細弦。

 

辨證分析:肝腎陰虛,相火內灼,水不涵木,肝經血少,虛火侵襲,傷絡腐肉,故陰莖部潰爛,僅流血水,難腐難脫;

陰虛血少,筋肉失養,故腰酸腿軟;肝陽上亢,故頭暈耳鳴;陰血虧虛,故口燥咽干;舌紅無苔、脈沉細弦均為陰虛之象。

 

治法:滋陰壯水,清熱解毒。

 

方藥:大補陰丸合知柏地黃東加減。

 

二、外治法

 

不適宜或不願接受手術者,初起外敷[五五丹]、千金散,1天或隔天1次;

潰後外敷皮癌淨、藤黃膏,每天或隔天1次;肉芽新鮮,改敷生肌散、生肌玉紅膏,2-31次。

 

[其他療法]

 

一、手術治療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確診後,宜儘早手術。

 

二、放射治療早期和中青年人陰莖癌可行放射治療。但放射治療療效不理想。

 

三、化學療法 博萊黴素或5-氟尿嘧啶等對本病有良好的療效。亦可用於配合手術和放射治療。

 

[預防與調攝]

 

1.開展衛生宣傳教育,經常將包皮上翻洗滌,避免積垢。

 

2.有包莖、包皮過長者,宜儘早施行包皮環切術。

 

3.陰莖發生贅瘤、白斑或不明原因的腫物、結節,應及早治療,以防癌變。

 

[結語]

 

腎岩相當於西醫的陰莖癌。其特點是:陰莖龜頭出現丘疹、結節狀等堅硬物,潰後如翻花狀,

有特異惡臭和膿性分泌物,多發生於4060歲的男子。

應與尖銳濕疣、陰莖結核相鑒別。肝鬱痰凝證,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方用散腫潰堅東加減;

肝經毒熱證,治宜清利濕熱、瀉火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陰虛火旺證,治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東加減;

氣血兩虛證,治宜補益氣血、和胃健脾,方用當歸補血湯合香砂六君子東加減。

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確診後即宜儘早手術,手術後配合化學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