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藤纏

 

瓜藤纏是一種發生於下肢的紅斑結節性、皮膚血管炎性皮膚病。

因數枚結節,猶如藤系瓜果繞腿脛生而得名。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云:「此證生於腿脛,流行不定,或發一二處,瘡頂形似牛眼,根腳漫腫,……

若繞脛而發即名瓜藤纏,結核數枚,日久腫痛。」本病以散在性皮下結節.鮮紅至紫紅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壓痛,

好發於小腿伸側為臨床特徵。多見於青年女性,以春秋季發病者為多。相當於西醫的結節性紅斑。

 

[病因病機]

 

素體血分有熱,外感濕邪,濕與熱結,或脾虛失運,水濕內生,濕郁化熱,濕熱下注,氣滯血瘀,瘀阻經絡而發;

或體虛之人,氣血不足,衛外不固,寒濕之邪乘虛外襲,容於肌膚腠理,流於經絡,氣血瘀滯,寒濕凝結而發。

 

[診斷]

 

發病前常有低熱、倦怠、咽痛、食欲不振等前驅症状。

皮損好發於兩小腿伸側,為鮮紅色疼痛性紅腫結節,略高出皮面,蠶豆至杏核大或桃核大,對稱性分布,

若數個結節融合在一起,則大如雞蛋,皮損周圍水腫,但境界清楚,皮膚緊張,自覺疼痛,壓之更甚。

顏色由鮮紅漸變為暗紅。約經幾天或數周,顏色及結節逐漸消退,不留痕迹,不化膿亦不潰破。

在緩解期,常殘存數個小結節,新的結節可再次出現。皮損發生部位除小腿外,少數病人可發於上肢及面頸部。

 

本病發病急,經過迅速,一般在6周左右可自愈,但亦有長達數月不愈者。部分病人可因勞累、感冒受寒、婦女行經而複發。

 

輔助檢查: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升高;紅細胞沉降加快。

 

[鑒別診斷]

 

一、硬結性紅斑秋冬季節發病,起病緩慢,

結節較大而深在,好發於小腿屈側,疼痛輕微,易潰破而發生潰瘍,癒合後留有疤痕,病程較長,常有結核病史。

 

二、皮膚變應性血管炎皮損為多形性,可有紅斑、丘疹、斑丘疹、瘀斑、結節、潰瘍、瘢痕等,疼痛較輕,及複發作,病程較長。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瘀阻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

伴頭痛,咽痛,關節痛,發熱,口渴,大便於,小便黃;舌微紅,苔白或膩,脈滑微數。

 

辨證分析:濕熱瘀阻經絡,局部氣血凝結,故發病急驟,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灼熱紅腫;

濕阻清陽,熱擾清竅則頭痛;濕熱內蘊,故發熱,口渴,大便干,小便黃;

濕熱上壅則咽痛;舌微紅、苔白或膩、脈滑微數為濕熱瘀阻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方藥:萆蘚滲濕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二)寒濕人絡皮損暗紅,反覆纏綿不愈;伴有關節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幹;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

 

辨證分析:寒性凝滯,濕性粘滯,寒濕人絡,氣血凝滯,凝結於皮下,故皮損暗紅,反覆纏綿不愈;

寒凝肢節,阻遇陽氣,故肢冷,關節痛,遇寒加重;寒濕為陰邪,陰津不傷,故口不渴,大便不幹;

舌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遲為寒濕人絡之象。

 

治法:溫陽健脾,通絡理濕。

 

方藥:當歸四逆湯合三妙丸加減。

 

二、外治法

 

以消炎、散結、止痛為原則。

 

(一)皮下結節較大,紅腫疼痛者.,外敷金黃膏、四黃膏或玉露膏。

 

(二)皮下結節色暗紅,紅腫不明顯者,外敷沖和膏。

 

(三)蒲公英、丹參、紫草各30g,荊芥、丹皮、當歸各20G,煎水外洗。

 

[其他療法]

 

一、針刺主穴取足三里、三陰交、崑崙、陽陵泉,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

 

二、神燈照法用紗布浸透金粟蘭酊後敷於結節處,然後用神燈照射20分鐘。

 

[預防與調攝]

 

1.注意休息,適當抬高患肢,以減輕局部腫痛。

 

2.注意飲食宜忌,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避風寒,防潮濕,冬季注意保暖,以防複發。

 

[結語]

 

瓜藤纏相當於西醫的結節性紅斑。其特點是散在性皮下結節,鮮紅至紫紅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壓痛,好發於小腿伸側。

應與硬結性紅斑、皮膚變應性血管炎相鑒別。

濕熱瘀阻證,治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方用萆蘚滲濕湯合桃紅四物東加減;

寒濕人絡證,治宜溫陽健脾、通絡理濕,方用當歸四逆湯合三妙丸加減。

外治以消炎、散結、止痛為原則,選用金黃膏、四黃膏、王露膏、沖和膏等外敷。

 

紅蝴蝶瘡

 

紅蝴蝶瘡是一種可累及全身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見於1540歲女性。臨床常見類型為盤狀紅蝴蝶瘡和系統性紅蝴蝶瘡。

其特點是盤狀紅蝴蝶瘡好發於面頰部,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多為慢性局限性;

系統性紅蝴蝶瘡除有皮膚損害外,常同時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病變呈進行性經過,預後較差。本病相當於西醫的紅斑狼瘡。

 

[病因病機]

 

總由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而成。

因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血不足,虛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曝晒,外熱入侵,熱毒人里,

二熱相搏,瘀阻脈絡,內傷於臟腑,外傷於肌膚而發病。熱毒蘊結肌膚,上泛頭面則面生盤狀紅蝴蝶瘡;

熱毒內傳臟腑,瘀阻於肌肉、關節,則發系統性紅蝴蝶瘡。

 

在系統性紅蝴蝶瘡病程中,或因熱毒熾盛,燔灼營血,阻隔經絡,則可引起急性發作而見高熱,肌肉酸楚,關節疼痛;

或邪熱漸退,則又多表現為低熱,疲乏,唇乾舌紅,盜汗等陰虛火旺、肝腎不足證候;

或因肝氣鬱結,久而化火,而致氣血凝滯;或因病久氣血兩虛而致心陽不足;

 

但病程後期每多陰損及陽,累及於脾,以致脾腎陽虛,水濕泛濫,

膀胱氣化失權而見便溏溲少,四肢清冷,下肢甚至全身浮腫等症。

在整個發病過程中,熱毒熾盛之證可相繼或反覆出現,甚或表現為熱毒內陷,熱盛動風。

本病病情常虛實互見,變化多端。

 

[診斷]

 

一、盤狀紅蝴蝶瘡多見於2040歲左右的女性,男女之比約13,家族中可有相同患者。

皮損好發於面部,尤以兩頰、鼻部為著,其次為頭項、兩耳、眼瞼、額角,

亦可發於手背、指側、唇紅部、肩胛部等處。

 

初為針尖至扁豆大小或更大微高起的鮮紅或桃紅色斑,呈圓形或不規則形。

境界清楚,邊緣略高起,中央輕度萎縮,形如盤狀,表面覆有灰褐色的,粘著性鱗屑,鱗屑下有角質栓,

嵌入毛囊口內,毛囊口多開,猶如篩孔,皮損周圍有色素沉著,伴毛細血管擴張。

 

兩頰部和鼻部的皮損可相互融合,呈蝶形外觀。粘膜亦可累及,主要發生在唇部,表現除鱗屑紅斑外,甚至可發生糜爛潰瘍。

一般無自覺症状,進展時或日光曝晒後,可有輕度瘙癢感,少數患者可有低熱、乏力及關節痛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的皮損可同時或相繼在顏面、頭皮、手背、足跖等多處部位發生,此稱之為播散性盤狀紅蝴蝶瘡。

先天稟賦不足的盤狀紅蝴蝶瘡患者,約有1%一5%可轉變為系統性紅蝴蝶瘡或繼發皮膚癌變。

 

本病呈慢性經過,患部對日光敏感,春夏加重,入冬減輕,病程中不破潰,亦難自愈,消退後遺留淺在性瘢痕。

 

二、系統性紅蝴蝶瘡多見於青年及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10

 

本病早期表現多種多樣,症状多不明顯,初起可單個器官受累,或多個系統同時被侵犯:

常表現為不規則發熱,關節疼痛,食慾減退,伴體重減輕,皮膚紅斑等。

 

(一) 皮膚、粘膜損害約80%的患者出現對稱性的皮損,

 

典型者在兩頰和鼻部出現蝶形紅斑,為不規則形,色鮮紅或紫紅,邊界清楚或模糊,有時可見鱗屑,病情緩解時紅班消退,

留有棕色色素沉著,較少出現萎縮現象。

皮損發生在指甲周圍皮膚及甲下者,常為出血性紫紅色斑片,高熱時紅腫光亮,時隱時現。

發生在n.唇者,則為下唇部紅斑性唇炎的表現。

皮損嚴重者,可有全身泛發性多形性紅斑、紫紅斑、水皰等,口腔、外陰粘膜有糜爛,頭髮可逐漸稀疏或脫落。

手部遇冷時有雷諾氏現象,常為本病的早期症状。

 

(二)全身症状

 

1.發熱一般都有不規則發熱,多數呈低熱,急性活動期出現高熱,甚至可達40℃—41℃。

 

2.關節、肌肉疼痛約90%的患者有關節及肌肉疼痛,

關節疼痛可侵犯四肢大小關節,多為遊走性,軟組織可有腫脹,但很少發生積液和潮紅。

 

3.腎臟損害幾乎所有的系統性紅蝴蝶瘡皆累及腎臟,

但有臨床表現的約佔75%,腎臟損害為較早的、常見的、重要的內臟損害,

可見到各種腎炎的表現,早期尿中有蛋白、管型和紅白細胞,後期腎功能損害可出現尿毒症、腎病症候群表現。

 

4.心血管系統病變約有1乃的病人有心血管系統的病變,以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積液較常見。

有時伴發血栓性靜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5.呼吸系統病變主要表現為胸膜炎和間質性肺炎,出現呼吸功能障礙。

 

6.消化系統病變約有40%患者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30%病人有肝臟損害,呈慢性肝炎樣表現。

 

7.神經系統病變神經系統症状多見於後期,可表現為各種精神、神經症狀,

如抑鬱、失眠、精神分裂症樣改變,嚴重者可出現抽搐、症状性癲癇。

 

8.其他病變淋巴系統可累及,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質軟無壓痛。

累及造血系統見貧血、全血細胞減少。另外,約有20%病例有眼底病變,如視乳頭水腫、視網膜病變。

 

三、實驗室檢查

 

(一)一般檢查血常規呈中度貧血,

56%的患者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血沉加快,尿中有蛋白及紅、白細胞和管型,

蛋白電泳白蛋白減少,丁球蛋白,a2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比倒置。

 

(二)免疫學檢查

 

1.狼瘡細胞陽性率在60%左右,但特異性低。

 

2.抗核抗體檢查,陽性率在90%以上,其中抗雙鏈DNA抗體特異性高,陽性率為95%,效價與病情輕重成正比:

其他如抗Sm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陽性率為30%左右。

 

3.補體及免疫複合物檢查,循環免疫複合物升高,血清總補體及C3C4均降低,尤以C3下降顯著。

 

4.狼瘡帶試驗檢查,用直接熒光免疫法在患者皮膚和真皮連接處檢查,

可見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呈顆粒狀、球狀或線條狀排列的黃綠色熒光帶,

在系統性紅蝴蝶瘡的正常皮膚暴露部位陽性率為50%一70%,皮損部位高達9096以上,診斷意義較大。

 

[鑒別診斷]

 

一、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明顯,可出現風濕結節,抗風濕因子大多為陽性,

無系統性紅蝴蝶瘡特有的皮膚改變,紅斑狼瘡細胞及抗核抗體檢查陰性,對光線不敏感。

 

二、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類風濕因子大多陽性,查不到狼瘡細胞,無紅蝴蝶瘡特有的皮損,可有關節畸形。

 

三、皮肌炎多於面部開始,皮損為以雙眼瞼為中心的紫藍色水腫性紅斑,多發性肌炎症状明顯,肌酶、尿肌酸含量異常。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熱毒熾盛相當於系統性紅蝴蝶瘡急性活動期,面部蝶形紅斑,色鮮艷,皮膚紫斑;

伴高熱,煩躁口渴,神昏譫語,抽搐,關節肌肉疼痛,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膩,脈洪數或細數。

 

辨證分析:熱毒熾盛,邪在氣分,故見高熱,煩躁口渴;

熱擾營血,血熱損絡,外溢於肌膚,則有紅斑、紫斑;

熱毒消灼陰血,筋失濡養,則有關節肌肉疼痛;

熱毒內攻於心,或逆傳心包,神不守舍,則有神昏譫語;

熱極動風,則抽搐;大便於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苔黃膩、脈洪數或細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治法:清熱涼血,化斑解毒。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高熱神昏者,加安宮牛黃丸以清熱解毒,或服紫雪丹以熄風鎮痙,或服至寶丹以芳香醒腦。

 

(二)陰虛火旺斑疹暗紅;

伴有不規則發熱或持續性低熱,手足心熱,心煩無力,自汗盜汗,面浮紅,關節痛,足跟痛,月經量少或閉經;舌紅,苔薄,脈細數。

 

辨證分析:邪熱漸退,陰精虧耗,陰虛火旺,故見斑疹暗紅,

不規則發熱或持續性低熱,手足心熱,心煩,自汗盜汗;

陰虧氣耗,則無力;虛火上炎,則面浮紅;

肝腎不足,則關節疼,足跟痛,月經量少或閉經;舌紅、苔薄、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大補陰丸、清骨散加減。

 

(三)脾腎陽虛面色無華,眼瞼、下肢浮腫,胸脅脹滿,腰膝酸軟,

面熱肢冷,口乾不渴,尿少或尿閉;舌淡胖,苔少,脈沉細。

 

辨證分析:脾腎陽虛,故見面色無華:水濕泛濫,則眼瞼、下肢浮腫;

水飲停聚胸脅,則胸脅脹滿;脾腎陽虛,肝腎不足,則腰膝酸軟;

虛陽上浮,則面熱肢冷;氣不化津,津不上承,則口乾不渴;

脾腎陽虛,氣化不利,則尿少或尿閉;舌淡胖、苔少、脈沉細為脾腎陽虛之象。

 

治法:溫腎壯陽,健脾利水。

 

方藥: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湯加減。

 

(四)脾虛肝旺皮膚紫斑,胸脅脹滿,腹脹納呆,頭昏頭痛,耳鳴失眠,月經不調或閉經;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弦。

 

辨證分析:情志內傷,肝鬱氣滯,久而化火,故見皮膚紫斑;

肝鬱之滯,則胸脅脹滿;肝鬱犯脾,脾虛失運,則腹脹納呆;

肝旺上擾,則頭昏頭痛,耳鳴失眠;肝失疏泄,熱邪灼陰,陰血不足,則月經不調或閉經;

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弦為脾虛肝旺之象。

 

治法:健脾清肝。

 

方藥:四君子湯合丹梔逍遙散加減。

 

(五)氣滯血瘀多見於盤狀局限型及亞急性皮膚型紅蝴蝶瘡。

紅斑暗滯,角栓形成及皮膚萎縮;伴倦怠乏力;舌黯紅,苔白或光面舌,脈沉細。

 

辨證分析:氣滯血瘀,故見紅斑暗滯,角栓形成;瘀滯不去,肌膚失常,則皮膚萎縮;

病久氣血兩虛,則伴倦怠乏力;舌黯紅、苔白、脈沉細為氣滯血瘀之象。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藥:逍遙丸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二、外治法

 

皮損處塗白玉膏或黃柏霜,每天12次。

 

[其他療法]

 

1.昆明山海棠片,每片50mg,每次—4片,口服,每天3次;

雷公藤總甙製劑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12mg,分—3次口服;

青蒿浸膏片,每片03g,每天30—45片,分—3次口服;

復方金蕎片,每片06G每天16—24片,分3次口服。

 

2.對急性發作或重型病例,宜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

 

[預防與調攝

 

1.避免日光曝晒,夏日應特別重視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外出時應戴遮陽帽或撐遮陽傘,也可外搽避光藥物。

 

2.避免感冒、受涼,嚴冬季節對暴露部位應適當予以保護,如戴手套、穿厚襪及戴口罩等。

 

3.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對易於誘發本病的藥物如青黴素、鏈黴素、磺胺及避孕藥等應避免使用,皮損處忌塗有刺激性的外用藥。

 

4.忌食酒類等刺激性食品;有水腫者應限制鈉鹽的攝取;注意加強飲食營養,多食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5.注意勞逸結合,加強身體鍛煉,避免勞累,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

 

[治療進展]

 

1.雷公藤雷公藤為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又名斷腸草,

藥用部分為根、莖、葉、花。主要成分有生物鹼,二萜內酯、三萜內酯、甙類、糖類、有機酸、揮髮油等。

性涼,味苦。辛;有大毒,功效:祛風除濕,消腫止痛,通經活絡,解毒殺蟲。

藥理研究表明,雷公藤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腫瘤、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流的阻抗、抗凝、解熱鎮痛等作用。

 

有關雷公藤治療本病的臨床研究報導頻多,

如秦萬章使用雷公藤治療本病103例,有效率為912%;

李志銘用雷公藤提取物T甲片治療本病12例,緩解4例,有效7例,無效1例。

上海、雲南用雷公藤治療本病的總有效率為70%一912%。

 

輕型可單用雷公藤,重型合用激素,可使關節疼痛、發熱,乏力等改善,皮損消退,受損的肝、腎等內臟功能好轉,

可使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及粘蛋白下降,紅斑狼瘡細胞轉陰,

抗核抗體滴度下降或轉陰,補體升高,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功能好轉。

 

雷公藤為劇毒藥物,文獻記載一日誤用去皮根30g,每次服用15g,即有中毒的可能;

若用其嫩芽,一次口服7個即可致死。

故須嚴格掌握適應症、禁忌症,控制用量。

雷公藤的毒副作用主要有消化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食管下部燒灼感等,月經紊亂,皮膚粘膜反應,

影響造血系統,對心、肝,腎功能的影響及蓄積作用等,這些毒副作用多發生於給藥早期或用量過大時,

一旦發現中毒,可採取洗胃、催吐、導瀉,以盡量減少毒物的吸收;

同時,予以飲濃茶或蛋清以保護胃粘膜,輸液,糾酸,對症支持療法等,並用甘草汁或綠豆甘草湯內服以解毒。

 

使用雷公藤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停茵後病情出現「反跳」。

這與皮質類固醇激素相似,當雷公藤斷藥或由於中毒而停藥數天後,病情會出現反跳,恢復到治療前的水平,

甚至更嚴重,所以對雷公藤和皮質類固醇激素同用的病人,不能兩藥同時減量,應根據病情,

或先後或交替減量,以盡量減少、減輕反跳現象。

 

2.昆明山海棠為與雷公藤同科屬植物。

其臨床功效與雷公藤相似,對系統性紅蝴蝶瘡皮損及關節疼痛療效較好。

 

3.青蒿青蒿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黃花蒿的全草。

性寒,味苦、辛。功能:清熱,解暑,除蒸,生髮,黑髮。主要成分為揮髮油和青蒿素等。

藥理研究表明,生藥及青蒿素可抑制瘧原蟲發育,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用法簡便等優點,

另有抑制真菌及螺旋體的作用。

臨床上用來治療盤狀紅蝴蝶瘡取得較好療效,如庄國康用青蒿治療盤狀紅蝴蝶瘡68例,

基本消退率達60%,總有效率為90%。實驗研究證明,青蒿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4.狼瘡丸由金銀花、連翹、丹參、赤芍、蒲公英、白鮮皮、桃仁、紅花、蜈蚣等17味中藥組成,

每丸9G。王促英等用狼瘡丸治療本病,日服2次,持續3-5年,有效率85%,

若與激素聯合運用,有效率達92%。實驗證明,狼瘡丸有抑制急慢性變態反應性炎症、抑菌、促纖溶等作用。

 

[結語]

 

紅蝴蝶瘡相當於西醫的紅斑狼瘡。

其特點是盤狀紅蝴蝶瘡好發於面頰部,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多為慢性局限性;

系統性紅蝴蝶瘡除有皮膚損害外,常同時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病變呈進行性經過,

 

預後較差:本病應與風濕牲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相鑒別,

熱毒熾盛證,治宜清熱涼血,化斑解毒,方用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東加減;

陰虛火旺證,治宜滋陰降火,方用六味地黃丸合大補陰丸、清骨散加減;

脾腎陽虛證,治宜溫腎壯陽、健脾利水,方用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東加減;

脾虛肝旺證,治宜健脾清肝,方用四君子湯合丹梔逍遙散加減;

氣滯血瘀證,治宜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方用逍遙散合血府逐瘀東加減。

 

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雙球菌(簡稱淋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性傳播疾病。

《金匱要略》云:「淋之為病,小便如栗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

臨床上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膿性分泌物為特徵。

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極少數也:J通過污染的衣物等間接傳染。屬於中醫淋證、淋濁的範疇。

 

[病因病機]

 

本病的病原體為淋球菌,系革蘭氏陰性球菌,多寄生在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統。

淋球菌表面含有粘附因子,它不但能粘附和侵入粘膜上皮,而且能引起粘膜上皮細胞的損傷、壞死和脫落,

造成皮下結締組織或粘膜下層的擴散性感染病灶,菌毛和淋球菌表面的白細胞協同因子能對抗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同時還可抵抗抗體和補體的殺傷作用,這樣淋球菌能在感染病灶內大量生長繁殖,並可沿泌尿生殖管蔓延擴散。

 

中醫認為,宿娼戀色或誤用污染之器具,濕熱穢濁之氣由下焦前陰竅口入侵,阻滯於膀胱及肝經,

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濕熱薰蒸,精敗肉腐,氣化失司而成本病。

日久及腎,導致腎虛陰虧,瘀結內阻,病程日久,由實轉虛,形成虛證或虛實夾雜之證

 

[診斷]

 

有不潔性交或間接接觸傳染史。潛伏期一般為2-10天,平均3-5天。

 

一、男性淋病,大多數症状和體征較明顯。

 

(一)急性淋病尿道口紅腫發癢及輕度刺痛,

 

繼而有稀薄粘液流出,引起排尿不適,24小時後症状加劇。

排尿開始時尿道外口刺痛或灼熱痛,尿排盡後疼痛減輕,嚴重者龜頭觸到內褲時覺疼痛,行走時多取躬腰姿勢。

尿道口溢膿,開始為漿液性分泌物,以後逐漸出現黃色粘稠的膿性分泌物,能自行流出,污染內褲,

也有的於尿道口處膿液集聚成半球狀,特別是清晨起床後分泌物的量較多,

 

有時膿痂堵住尿道外口,尿液呈乳白混濁樣,

若有包皮過長,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龜頭炎,嚴重時可並發包莖、尿道粘膜外翻、腹股溝淋巴結感染。

部分病人可有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當病變上行蔓延至後尿道時,可出現終末血尿、血性精液、會陰部輕度墜脹等現象。

全身症状一般較輕,個別可引起發熱(38℃左右)、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

 

(二)慢性淋病多由急性淋病治療不當,

或在急性期嗜酒及與配偶性交等因素而轉為慢性。

也有因患者體質虛弱或伴貧血、結核,病情一開始即呈慢性經過,

慢性淋病患者表現為尿痛輕微,排尿時僅感尿道灼熱或輕度刺痛;常可見終末血尿。

尿道外口不見排膿,擠壓陰莖根部或用手指壓迫會陰部,尿道外口僅見少量稀薄漿液性分泌物滲出。

患者多有慢性腰痛,會陰部脹感,夜間遺精,精液帶血。

淋病反覆發作者,可出現尿道狹窄,少數可引起輸精管狹窄或梗塞,發生精液囊腫。

 

男性淋病可合併淋病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膀胱炎、蜂窩織炎、海綿體炎等。

 

二、女性淋病大多數可無症状,有症状者往往不太明顯,多在出現嚴重病變,或娩出感染淋病的新生兒時才被發現。

 

(一)急性淋病主要類型有:

 

1.淋菌性宮頸炎

表現為大量膿性白帶,宮頸充血,宮頸觸痛及舉痛,

若陰道膿性分泌物較多者,常有外陰刺癢和燒灼感,因常與尿道炎並見,故也可有尿頻、尿急等症状。

 

2.淋菌性尿道炎

表現為尿道口充血、壓痛,並有膿性分泌物,輕度尿頻、尿急、尿痛,排尿時有燒灼感,擠壓尿道旁腺有膿性分泌物。

 

3.淋菌性前庭大腺炎

表現有前庭大腺紅、腫、熱、痛,嚴重時形成膿腫,觸痛明顯,全身症状有高熱、畏寒等。

 

(二)慢性淋病常由急性轉變而來.

 

一般症状較輕,部分患者有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白帶較多,下腹疼痛,月經過多,盆腔炎,少數可引起不孕、宮外孕等。

 

幼女淋菌性外陰陰道炎則表現為外陰紅腫、灼痛,陰道及尿道有黃綠色膿性分泌物等。

 

女性淋病若炎症波及盆腔等處,則易並發盆腔炎、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等,偶可繼發卵巢膿腫、盆腔膿腫、腹膜炎等。

 

播散性淋病常出現淋菌性關節炎、淋菌性敗血症、腦膜炎、心內膜炎及心包炎等。

 

其他部位的淋病主要有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咽炎、直腸炎等。

 

輔助檢查:採取病損處分泌物或穿刺液塗片作革蘭氏染色,

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找到革蘭氏染色陰性的淋球菌,可作初步診斷。經培養及免疫學方法鑒定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沙眼衣原體和分解尿素支原體感染所引起,

其潛伏期較長,尿道炎症較輕,尿道分泌物少,分泌物查不到淋球菌,有條件的可作衣原體、支原體檢測。

 

二、軟下疳有不潔性交史,由Ducey鏈桿菌感染引起,

潛伏期短,發病急,炎症明顯,外生殖器有多個痛性潰瘍,表面有膿性分泌物,尿道口紅腫、劇痛,分泌物塗片可見革蘭氏陰性短棒狀鏈桿菌。

 

三、非特異性尿道炎有明顯的發病誘因,

如導尿或留置導尿管,以及泌尿生殖道或鄰近臟器炎症等,分泌物檢查可見革蘭氏陽性或陰性細菌。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毒蘊(急性淋病)

尿道口紅腫,尿急,尿頻,尿痛,淋瀝不止,尿液混濁如脂,尿道口溢膿,

嚴重者尿道粘膜水腫,附近淋巴結紅腫疼痛,女性宮頸充血、觸痛,並有膿性分泌物,可有前庭大腺紅腫熱痛等;

可有發熱等全身症状;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外感熱毒,濕熱穢濁之邪,侵及馬口,郁於肌膚,故見尿道口紅腫;

濕熱毒邪下注膀胱,膀胱氣化不利,故尿急,尿頻,尿痛,淋瀝不止,或見尿液混濁如脂;

濕毒熾盛,則尿道粘膜水腫,附近淋巴結、前庭大腺紅腫疼痛;

熱盛肉腐,則尿道口溢膿,宮頸有膿性分泌物;

濕毒蘊伏血絡,則宮頸充血、觸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毒蘊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化濁。

 

方藥:龍膽瀉肝湯酌加土茯苓、紅藤、草蘚等。熱毒人絡者,合清營湯加減。

 

(二)陰虛毒戀(慢性淋病)

 

小便不暢,短澀,淋瀝不盡;腰酸腿軟,五心煩熱,酒後或疲勞易發,食少納差,女性帶下多;舌紅,苔少,脈細數。

 

辨證分析: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以致正虛毒戀不出,下注膀胱,故見小便不暢,短澀,淋瀝不盡;

女性濕熱邪毒擾及胞宮,故見白帶增多;腎陰虧虛,虛熱內生,則腰酸腿軟,五心煩熱;

酗酒致濕熱內生,疲勞更傷正氣,故病情複發;脾虛不運,故見食少納差;舌紅、苔少、脈細數為陰虛毒戀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利濕祛濁。

 

方藥:知柏地黃丸酌加土茯苓、萆蘚等。

 

二、外治法

 

可選用土茯苓、地膚子、苦參、芒硝各30g,煎水外洗局部.每天3次。

 

[其他療法]

 

臨床應早期選用以下抗生素治療。

 

1.青黴素類普魯卡因青黴素G480萬單位,1次肌肉注射;氨苄西林35g1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並加服丙磺舒10g

 

2.喹諾酮類諾氟沙星800mg1次口服,或800mg,每天2次;氧氟沙星400mg1次口服,或每天2次,共服10天。

 

3.其他類壯觀黴素2g1次肌肉注射;或頭孢三嗪250mg1次肌肉注射。

急性期且為初次感染者,給藥1—2次即可,慢性者應給藥7天以上。

或選用復方新諾明、四環素、強力黴素等口服,連續用藥7天。

 

[預防與調攝

 

1.杜絕不潔性交。

 

2.積極治療性伴侶。

 

3.忌煙酒、辛辣刺激性食品。

 

4,及時、足量、規則用藥。

 

[結語]

 

淋病屬於中醫淋證、淋濁的範疇。

其特點是:尿道刺痛和尿道口排出膿性分泌物。

應與非淋菌性尿道炎、軟下疳、非特異性尿道炎相鑒別;

濕熱毒蘊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化濁,方用龍膽瀉肝東加減;

陰虛毒戀證,治宜滋陰降火、利濕祛濁,方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同時應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附: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種由淋球菌以外的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泌尿生殖器粘膜非化膿性炎症。

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以性活躍期的中青年多見,屬中醫淋證、淋濁的範疇。

 

病原微生物以沙眼衣原體、尿素支原體為多見。

另外,陰道滴蟲、白色念球菌.乳頭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下焦濕熱、肝鬱氣滯、脾腎虧損,致脾、腎、膀胱功能失調,三焦水道通調不利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

 

本病臨床表現似淋病而症輕,男性主要表現為尿道炎,

可有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刺癢、尿道口潮紅,有清稀的粘液性分泌物,亦可並發附睾炎和前列腺炎。

女性尿道炎症状常輕微,甚至無症状,可有宮頸炎、宮頸充血水腫、糜爛、分泌物增多,

還可並發前庭大腺炎、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

 

如治療不當、反覆發作可導致不育症,部分患者可發生Reiter症候群。

實驗室檢查:尿道、宮頸分泌物塗片革蘭氏染色,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多形核白細胞數大於5個,

淋球菌檢查及培養陰性,血清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熒光法檢查、酯免疫反應測定檢測抗原陽性,

有條件可分離培養衣原體、支原體等病原微生物,

 

中藥內治分為三個證型:

下焦濕熱證,治宂清熱除濕,分清泌濁,方用草蘚分清飲加減;

肝鬱氣滯證,治宜疏肝解郁、理氣通淋,方用沉香散加減;

肝腎虧損證,治宜補益肝腎、利濕通淋,方用豬苓湯加減。

 

外治,可選用蚤休、貫眾、敗醬草、公英等煎水外洗。

西藥可酌情選用四環素、強力黴素、美滿黴素、阿齊黴素、羅紅霉素、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