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

 

外痔是指發生於齒線以下的肛管痔外靜脈叢擴大麴張,或破裂,或肛門皮膚因反覆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

其臨床特點是肛門墜脹、疼痛、異物感。

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不同可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結締組織外痔。

 

結締組織外痔是指肛門緣皮膚(皺襞)發生結締組織增生、肥大。包括哨兵痔和贅皮外痔。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肛門異物感。

 

[病因病機]

 

肛門裂傷。邪毒外侵,或大便努責、產育努力,以致氣血瘀滯,加之外邪入侵,日久不散,則肌膚增生形成贅皮。

 

[診斷]

 

肛門邊緣生皮贅,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不痛,無出血,僅覺肛門異物感,當染毒腫脹時才覺疼痛。

發生於截石位612點處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發生於3711點處的外痔,多伴內痔。

 

[鑒別診斷]

 

一、血栓外痔多發生於肛門左右兩側,先有靜脈曲張性外痔,突然腫起,形如葡萄,初起暗紅,漸變青紫,按之較硬,光滑,疼痛劇烈。

 

二、靜脈曲張性外痔齒線下肛管靜脈曲張,觸之柔軟,色紫暗,腫物呈橢圓形,當腹壓增大時,腫物可稍增大變硬,局部按摩時腫物可變小柔軟。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般不需內治,當外痔染毒腫痛時,可用清熱利濕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湯或五神湯加減。

 

二、外治法

 

(一)可用苦參湯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二)外痔腫痛時用痔瘡膏或黃連膏外塗。

 

[其他療法]

 

外痔較大、經常腫痛時可手術切除。具體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狀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盡量保護肛管皮膚。

 

靜脈曲張性外痔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指痔外靜脈叢發生瘀血擴大麴張、成團狀而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腫物。

 

[病因病機]

 

多因Ⅱ、Ⅲ期內痔反覆脫出,或經產、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而成。

 

[診斷]

 

發生於齒線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

在排便或負重遠行時腫物增大,並呈紫暗色,按之較硬,平時有異物感,染毒時可腫大疼痛。

 

[鑒別診斷]

 

一、血栓外痔大多生於肛門的左右兩側,突然腫起,疼痛劇烈,形如葡萄,顏色青紫,按之較硬(2-3天後)。

 

二、結締組織外痔皮贅逐漸增大,按之柔軟,排便或負重遠行時皮辦無明顯變化。

 

[辨證論治]

 

一、內治一般不需內治,若染毒時可按下述證型治療。

 

濕熱下注肛緣腫物隆起,腫脹疼痛,甚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負重遠行,大便努掙,經脈橫解,氣血瘀滯,則腫物隆起;

感染濕熱毒邪,氣血瘀滯加重,則腫脹疼痛;濕熱為患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顯熱內侵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理氣活血。

 

方藥:五神湯合活血散瘀東加減。

 

二、外治腫脹明顯時,先用苦參湯熏洗,再外敷消痔膏或黃連膏。

 

[其他療法]

 

手術治療要徹底治癒,應行外痔靜脈剝離術。

 

(一)適應證單純靜脈曲張性外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

 

(二)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側臥位,19Lo新潔爾滅肛門消毒,局麻或腰俞麻醉,用組織鉗提起外痔頂部,

以剪刀環繞外痔四周作一放射狀梭形切口,再分離皮下曲張的靜脈叢,將皮膚連同皮下組織一併切除。

術後用凡士林紗條或消痔膏或黃連膏油紗條壓迫創面。每天用芒硝溶液坐浴,創面外敷消痔膏,直至痊癒。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於皮下,凝結成塊所致。其特點是肛門邊緣突然劇烈疼痛,並有暗紫色腫塊。

 

[病因病機]

 

內有血熱,或本有靜脈外痔,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以致肛門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於皮下,凝結成塊。

 

[診斷]

 

好發於夏季,多發生在肛緣截石位39點處,

起病時肛門部突然劇烈疼痛,肛緣皮下可見紫暗圓形腫塊,觸痛明顯,分界清楚,待3-5天後疼痛緩解,有時小血塊可自行吸收。

 

[鑒別診斷]

 

內痔嵌頓,齒線上內痔脫出嵌頓,腫塊較大,甚至繞肛周3-5顆,疼痛逐漸加重,久則糜爛壞死,滲流滋水,坐臥不寧。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血熱瘀阻肛緣腫物突起,疼痛劇烈,肛緣圓形紫暗腫塊,質地較硬,觸痛明顯;

口乾欲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

 

辨證分析:血分有熱,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氣血瘀滯,血熱妄行,脈絡破裂,血溢脈外,

瘀於皮下則見肛緣腫物,顏色紫暗;血分有熱,則口乾欲飲;血熱內燥,則大便秘結;舌紅、苔黃主熱,脈弦主痛。

 

治法: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方藥:涼血地黃東加減。

 

二、外治法

 

先用苦參湯煎水熏洗肛門,再外塗痔瘡膏,每天1次。

 

[其他療法]

 

必要時行手術取出血栓。

 

(一)適應證血栓外痔較大,3天內未能吸收者。

 

(二)操作方法患者取側臥位,肛門常規消毒,

局麻後,在腫塊中央作一放射狀切口,用止血鉗分離出血塊,修剪多餘皮辦,再用黃連膏油紗條壓迫傷口,每天換藥一次,直至痊癒。

 

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個整體。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雙重表現。

 

[病因病機]

 

多因Ⅱ、Ⅲ期內痔未及時治療,反覆脫出,復因妊娠分娩,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不散,導致本病發生。

 

[診斷]

 

大便時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較多,便時肛門有腫物脫出,

如果合併染毒則嵌頓腫痛,不能還納,肛門有異物感,肛查可見混合痔多生於肛門截石位3711點處。

內、外痔在同一時位跨越齒線連成一個整體,內痔部分如成人拇指頭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辨證論治]

 

參照內痔和外痔。

 

[其他療法]

 

較嚴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剝離內痔結紮術:

 

(一)適應證

 

較嚴重的混合痔。

 

(二)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常規消毒肛門部,局部浸潤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將外痔部分作。

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開皮膚剝離靜脈叢,至齒線稍下方,然後用彎止血鉗夾住內痔基底部,

再用10號或7號絲線結紮或貫穿結紮內痔,再剪除外痔部分。用相同的方法處理其他痔核。

 

(三)注意事項

 

1.一般每次剝離結紮痔核不超過4個,否則引起肛門變窄,大便難出,易引起絲線滑脫。

 

2.外痔剝離切口不能太靠上,否則易引起術後大出血。此外,手術中盡量保留肛管皮膚和粘膜,以防術後肛門直腸狹窄。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大便時不要久蹲努責。

 

二、及時治療腸道急、慢性炎症。

 

三、保持肛門部清潔,堅持便後用冷開水坐浴。

 

四、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結語]

 

痔是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擴張形成的靜脈團,或痔外靜脈破裂或肛緣皮膚因炎症增生所形成的腫物。

痔分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內痔是齒線上直腸末端粘膜下的痔內靜脈擴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於齒線上3711點處。

其臨床特點: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

內痔分三期,應與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直腸癌相鑒別。

風傷腸絡證,治宜清熱涼血祛風,方用涼血地黃湯;

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止血,方用止痛如神東加減;

脾虛氣陷證,治宜健脾益氣,方用補中益氣東加減。注射療法與結紮療法是內痔的重要治法。

 

外痔是發生於肛管齒線以下的痔外靜脈叢擴張,或痔外靜脈破裂或肛緣皮膚因炎症增生而形成的腫物。

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和血栓外痔。

其臨床特點為:肛門異物感及肛門墜脹、疼痛。

靜脈外痔多發生在3711點處,結締組織外痔好發於612點處,血栓外痔好發於39點處。

手術是徹底治療外痔的根本方法。

 

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和外痔部分形成一個整體。

混合痔兼有內痔、外痔的雙重表現。外剝內扎術是治療混合痔的重要方法。

 

肛隱窩炎

 

肛隱窩炎是指發生在肛竇、肛門辦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故又稱肛竇炎,肛隱窩炎常並發肛乳頭炎和肛乳頭肥大。

其臨床特徵是肛門部脹痛不適和肛門部潮濕有分泌物。

肛隱窩炎是肛周膿腫的重要原因,及早治療肛隱窩炎對預防肛周膿腫有重要意義。

 

[病因病機]

 

多因飲食不節,過食醇酒炙博之晶,濕熱內生;或蟲積騷擾,濕熱內侵;或腸燥便秘,擦傷腸道染毒而成。

 

[診斷]

 

肛門部墜脹,排便時肛門輕微脹痛,肛門部潮濕瘙癢或有少許粘液流出。

肛門指檢時有緊縮感,肛竇處有壓痛。肛鏡下發現肛竇、肛門辦和肛乳頭紅腫,並有少許膿性分泌物從肛竇溢出。

 

[鑒別診斷]

 

一、肛裂以肛門周期性疼痛、便秘、大便帶血為主症。其疼痛程度較肛隱窩炎重,疼痛時間亦較長。

 

二、肛周膿腫是肛隱窩炎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主要表現為肛周疼痛,逐漸加重,釀膿時呈雞啄樣痛,伴惡寒發熱等症,血常規檢查白細胞明顯增多,中性粒細胞亦升高。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濕熱下注肛門墜脹或瘙癢不適,或灼熱疼痛,大便時疼痛加重,肛門潮濕;小便黃,口乾口苦,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蘊於腸胃,下注肛門。

氣血不暢,則肛門墜脹,潮濕瘙癢,甚則疼痛;大便努掙,氣血更加瘀滯不行,則疼痛加重;

小便黃、口乾口苦、苔黃膩、脈滑數等皆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止痛如神東加減。

 

二、外治法

 

(一)熏洗法用苦參湯煎水,先熏後洗,每日2次。

 

(二)塞藥法每次苦參湯熏洗後,用化痔栓1枚塞人肛內,或用馬應龍痔瘡膏、黃連素軟膏塗於肛內。

 

[其他療法]

 

肛竇內已成膿者,或伴有肛乳頭肥大、隱性瘺(內盲瘺者),宜行手術治療。

 

一、切開引流法

 

(一)適應症單純性肛隱窩炎已成膿者;或有隱性瘺者。

 

(二)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側臥位,肛周局部消毒,肛門局部麻醉,在雙葉肛門鏡下暴露病灶,

沿肛竇作縱行切口,使引流通暢,創口用凡士林紗條壓迫,術後每天便後坐浴,外塗黃連素膏或馬應龍痔瘡街或其他消痔膏。

 

二、切除法

 

(一)適應證本病伴有肛乳頭肥大者。

 

(二)操作方法準備同上,在雙葉肛門鏡下暴露病灶,將肛竇肛門辦及肛乳頭一併切除,

用凡士林紗條壓迫創面。術後每天換藥一次,方法同上。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及時治療急慢性腸道炎症。

 

二、少食辛辣、刺激、炙博之晶。.

 

[結語]

 

肛隱窩炎是指發生在肛竇、肛門辦的急慢性炎症,是肛周膿腫的重要誘因。

其臨床特點是肛門部脹痛不適和潮濕有分泌物。

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止痛如神東加減。外治療法是治療本病的重要方法。

 

肛癰

 

肛癰是指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

相當於西醫學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肛癰的發生絕大部分與肛隱窩炎有關,其臨床特點是發病急驟、肛周劇痛,伴全身高熱,釀膿破潰後易形成樓管。

由於肛癰發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稱,如生於肛門旁皮下者,名肛門旁皮下膿腫;

生於坐骨直腸窩者,名坐骨直腸窩膿腫;生於骨盆直腸窩者,名骨盆直腸窩膿腫;生干直腸後間隙者,名直腸後間隙膿腫。

 

[病因病機]

 

過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損傷脾胃,濕熱內生,下注肛門,蘊久化熱,熱勝肉腐,發為癰疽;

或肺腎陰虛,濕熱痰濁凝聚肛門,郁久熱勝肉腐,發為本病。

 

[診斷]

 

一、肛門旁皮下膿腫發於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成膿後按之應指,全身症状較輕。

潰膿後易形成皮下肛瘺或低位瘺。

 

二、坐骨直腸窩膿腫位於坐骨直腸窩內,初起覺肛門部墜脹微痛,逐漸全身惡寒發熱,

頭身疼痛,肛門脹痛加劇或跳痛,坐臥不安,患側肛周皮膚微紅腫,肛門指檢患側直腸壁飽滿,壓痛明顯,可有波動感。

 

三、骨盆直腸間隙膿腫位於提肛肌以上,腹膜反折以下,位置較深,局部症状不典型,僅覺肛門脹痛,

全身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肛周皮膚多無明顯紅腫,肛們指檢患側直腸壁飽滿、壓痛及波動感,潰膿後多形成高位肛瘺。

 

四、直腸後間隙膿腫部位較深,表現為直腸內墜脹痛,逐漸加重,

全身惡寒發熱,頭身疼痛,肛周皮膚無明顯改變,肛門指檢直腸後壁飽滿,壓痛或波動感。

 

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在10X109幾以上,中性粒細胞大於70%。

 

[鑒別診斷]

 

肛周毛囊炎、癤腫病變在肛周皮膚或皮下,多由局部皮膚破損染毒所致,

與肛竇炎無直接聯繫,局部紅腫熱痛,肛門指檢無異常發現,潰後不形成肛瘺。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蘊結肛門周圍突然腫痛,逐漸加劇,肛周壓痛或見紅腫,伴惡寒發熱,口乾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數。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蘊於肛門,氣血不暢,郁而化熱,則見肛周疼痛;

正邪相搏,則見惡寒、發熱;熱邪為患,則出現口乾、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數為濕熱蘊結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革蘚滲濕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二)熱毒熾盛肛門腫痛劇烈,持續數日,痛如雞啄,難以人寐,肛周紅腫熱痛,按之有應指感,或穿刺時有膿液;

惡寒,發熱,口乾,便秘,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滑。

 

辨證分析:邪熱內蘊,日久不解,熱勝肉腐,肉腐即成膿,故見腫痛劇烈,痛如雞啄,按之應指,或穿刺有膿;

邪正相爭,則見惡寒、發熱;邪熱熾盛,津液耗傷,故見口乾、便秘;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滑皆為邪熱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藥:透膿散加減。

 

(三)陰虛毒戀肛門腫痛,日久不消,皮色暗紅,成膿時間長,潰膿稀薄,瘡口難斂;伴午後潮熱,心煩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肺腎陰虛,正氣不足,濕熱內侵,蘊結不散,阻礙氣機而氣血瘀滯,故肛門腫痛,日久不消;

正氣不足則難以成膿,正虛不能托毒外出,故瘡口日久不愈,膿液稀薄;

陰虛內熱,則午後潮熱,心煩口乾,夜寐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

 

方藥: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

 

二、外治法

 

(一)初起實證,用如意金黃膏(散)外敷,位置較深者可用如意金黃散調糊灌腸。

 

虛證,用沖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二)成膿宜切開排膿,根據膿腫位置的深淺和病情緩急選擇手術方法。

 

(三)潰後先用紅油膏,後用生肌玉紅膏或生肌白玉膏紗條引流。日久成瘺者,按肛瘺處理。

 

[其他療法]

 

根據病情施行手術療法。

 

(一)手術方法

 

1.一次性切開療法適用於淺部膿腫,切口呈放射狀,

從膿腫最高處切向肛內感染的肛隱窩」內口,並切除感染的肛隱窩或內口,搔刮膿腔,置凡士林或紅油膏紗條引流。

 

2.口開加掛線療法適用於高位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直腸後間隙膿腫)。

具體操作方法是經局部消毒後在腰俞穴麻醉下,先穿刺了解膿腫部位。

再於膿腫部位作放射狀切口,切皮膚、皮下組織至齒線處,再用組織鉗分離至膿腔,引流膿液,

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腔,修剪膿腔邊緣呈梭形,再用探針從膿腔向肛內探查,

探通內口,用橡皮筋從內口穿出(另一端從膿腔拉出),將兩端收攏結紮,膿腔內填以紅油膏紗條,外蓋敷料。

 

3.單純切開引流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不願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在壓痛最明顯或波動感明顯部位,

向肛門緣作一放射狀切口,引流膿液,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清洗膿腔。紅油膏紗條三鹿,待形成肛瘺後,再按肛痿處理。

 

注意事項

 

l.定位要準確,膿腫部位較深,表面按壓波動感不明顯時宜先穿刺抽膿定位。

 

2.膿腫切開時,要用手指探查膿腔,分開膿腔間隙,切開後換藥要保持引流通暢,使新肉向外生長。

 

3.術中應盡量切開或切除原發或可疑原發肛隱窩,防止肛瘺形成。

 

土術後常規配合使用抗生素,堅持每天換藥,內服清熱解毒中藥,防止毒邪旁竄。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肛門清潔及大便通暢。

 

二、少食辛辣、肥甘、炙博之晶。

 

三、積極治療相關病變,如肛竇炎、直腸炎等。

 

四、患病後儘早治療,防止病變範圍擴大。

 

[結語]

 

肛癰是指肛門直腸周圍間隙的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

本病的發生絕大多數由肛門腺感染化膿向周圍蔓延所致。

因其病變部位不同,分別有不同的名稱。

其臨床特點為突發肛周疼痛,逐漸加重,惡寒發熱,潰後流膿,易形成肛瘺,本病應與肛周毛囊炎、癤腫相鑒別。

 

濕熱蘊結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方用萆蘚滲濕湯合黃連解毒東加減;

熱毒熾盛證,治宜清熱解毒透膿,方用透膿散加減;陰虛毒戀證,治宜養陰清熱解毒,方選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

肛癰手術治療有3種方法,各有不同的適應證。

 

肛漏

 

肛漏是指直腸、肛管與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瘺管。

多由肛門癰潰後膿水淋漓、久不收口所致。西醫稱之為肛瘺。

本病發病率高,在肛門直腸疾病中僅決於痔,居第2位,肛漏多由原發內口、瘺管和繼發性外口三部分組成,

也有僅有內口或外口者。內口為原發性,絕大多數在肛管齒線處的肛竇內。

其臨床特點為肛周反覆流膿水、疼痛、瘙癢,並可從流膿外口觸及或探及管道通向肛內。

 

[病因病機]

 

肛癰潰膿後,膿出不暢,餘毒未盡,蘊結內阻,氣血不暢,創口久不癒合,日久成漏;

或患虛癆,肺腎陰虛,濕熱乘虛人侵,化腐成膿,正氣不足,膿出不暢,日久成漏。

 

[診斷]

 

肛周反覆流膿水,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肛漏流膿較多,而時間較久者則膿水漸少。

 

若膿水突然增多,兼有肛門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當瘺管通暢時一般無疼痛感。若外口暫時閉合,膿液積聚,可出現局部疼痛,並可伴發熱、惡寒等全身症状。

外口破潰膿水流出後,症状又可迅速減輕。

 

肛門視診可見外口,外口凸起較小者多為化膿性;外口較大、凹陷、周圍皮膚紫暗者,多為結核性;

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觸及硬索,高位或結核性者一般不易觸及。

 

一、臨床分類

 

(一)單純性肛漏肛門旁皮膚僅一個外口,且管道直通肛隱窩之內。

內外口相通的稱內外漏,又叫完全漏;若只有外口而無內口的稱外漏,又叫外盲漏;

若只有內口與管道相通,而無外口者,稱內漏,又叫內盲漏。

 

(二)複雜性肛漏指在肛門內外有兩個以上開口,或管道穿通兩個以上間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橫生,或管道繞肛門而生,呈馬蹄形。

 

(三)低位肛漏是指肛漏管道在外括約肌深層以下,內口在肛隱窩者。

 

(四)高位肛漏是指肛漏管道通過外括約肌深層以上,或肛漏內口在齒線以上者。

 

二、肛漏管道行走規律(梭羅門氏定律)將肛門兩側的坐骨結節畫一條連線,

當漏管外口在連線之前且距離肛緣4cm以內者,其內口多在齒線處,且內、外口在同一時位,其管道多為直行;

如外口在距肛緣4cm以外。或外口在連線之後者,其內口多在肛後正中齒線處,管道多彎曲或呈馬蹄形。

 

三、輔助檢查

 

(一)探針檢查主要探明管道行走方向、深淺和內口的位置。將球頭探針從外口插入,另一手食指戴指套伸人肛管作引導,再沿管道徐徐探人,從內口穿出。檢查時禁用暴力,以免造成假內口。

 

(二)灌注色素無菌紗布捲成煙捲狀,長約loan,塞人肛內,從漏管外口適當加壓灌注龍膽紫或1%亞甲藍液體適量(3-5mL)。

片刻後,再按原來方位拔出紗條,觀察紗條染色的位置,即可判斷內口位置所在。

 

(三)X線檢查對複雜性肛漏,管道不清、內口不明者,可將碘化鈉溶液從外口加壓注入後拍片,

依此了解管道的行走方向及內口的大概方位。如考慮為結核性肛瘺,宜照胸片及做其他相關檢查。

 

[鑒別診斷]

 

肛門部汗腺炎、毛囊炎肛門周圍皮膚的汗腺、毛囊發生炎症,

常可在肛周皮下形成竇道和外口,流膿,並不斷向周圍蔓延,但肛管內絕無內口。

 

[辨證論治]

 

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內治法多用於手術前後減輕症状、控制炎症發展。

 

一、內治法

 

(一)濕熱下注肛周經常流膿,色黃質稠,肛門脹痛,局部灼熱,肛固有潰口,按之有條索狀通向肛內;

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辨證分析:濕熱之邪蘊於肛門,氣血壅滯,日久不去,郁久化熱,肉腐成膿,

故見肛周流膿,色黃質稠。肛門脹痛,局部灼熱;邪毒旁竄,則成索狀管道;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皆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二妙丸或萆蘚滲濕東加減。

 

(二)陰虛邪戀肛周反覆流稀薄膿水不愈,肛周潰口隱痛,凹陷,局部常五條索狀硬物捫及;

潮熱盜汗,心煩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肺腎陰虛,正氣不足,濕熱之邪蘊於肛門,留戀不去,則反覆流稀薄膿水;

陰虛內熱則見潮熱盜汗,心煩口乾;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青蒿鱉甲湯加減。

 

二、外治法

 

苦參湯煎水坐浴,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其他療法]

 

肛漏以手術治療為主,根據漏管位置的高低及複雜程度,其手術方式可分為切除療法、切開加掛線療法兩種。

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準確地找到內口,並將內口切除。

 

(一)切除療法

 

1.適應證低位肛漏。

 

2.禁忌證瘺管病史少於3個月;瘺管有釀膿現象;有嚴重的肺結核及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

 

3.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常規消毒,腰俞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下,先在肛門內塞人一塊鹽水紗布,

再用注射器從漏管外口注人1%亞甲藍,如紗布染有顏色,則有助於尋找內口。

用球頭探針從外口探人,同時用另一手食指伸人肛內作引導,小心將探針從內口探出,

提起探針兩頭,用剪刀剪除漏管管壁及周圍疤痕組織,形成一口寬底小的創面,傷口填塞凡士林紗條。

 

4.注意事項術前應仔細檢查漏管行走方向,確定為低位肛漏方可行一次性切除療法。

手術時應仔細探查原發內口,以免用力過猛,形成假的內口,導致手術後漏管複發。

術後每天換藥一次,讓肉芽組織從基底逐漸生長,防止橋形癒合。

 

(二)切開加掛線療法

 

切開加掛線療法是高位肛漏的一種常用手術方法。此法具有簡便、經濟、不影響肛門功能、瘢痕小等優點。

其機理是切開部分漏管周圍組織後利用結紮線的機械作用,通過緊縛所產生的壓力或收縮力,

使局部組織血運受阻,發生缺血性壞死,緩慢切開,使斷端有與周圍組織產生非炎症性粘連的機會,

防止肛管直腸環突然斷裂回縮而引起肛門失禁。目前多以橡皮筋代替絲線,可縮短療程,減輕術後疼痛。

 

1.適應證高位肛漏。

 

2.禁忌證同切除療法。

 

3.操作方法患者取側臥位,局部消毒,腰俞穴麻醉或局部麻醉,

先在球頭銀質探針尾端縛扎一橡皮筋,再將探針頭從漏管外口輕輕探人,同時用另一手食指伸人肛內摸查接應探針頭,

並從內口探出,提起探針兩頭,在內外口之間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切口上至齒線稍下方,下至外口。

 

再將探針從漏管內完全拉出,使橡皮筋穿過漏管,再提起橡皮筋兩頭並拉緊,

緊貼切口創緣用絲線結紮橡皮筋兩端,再在結紮線外二cm處剪除多餘的豫皮筋.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傷口,外蓋敷料。

 

4.注意事項術後保持大便通暢,每天便後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後再換藥。

術後每隔2-3天拉緊橡皮筋重新結紮一次。一般710天左右漏管即被掛斷。

術後換藥應仔細、認真,務使傷口從基底部開始生長,防止橋形癒合。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肛門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發現肛門周圍膿腫,宜早期切開排膿,一次性手術治療,可防止後遺肛漏。

 

三、肛漏患者應儘早治療,避免外口堵塞後,引起膿液積聚,排泄不暢,導致新的支管。

 

四、術後應防止出血,換藥宜仔細認真,防止橋形癒合。

 

[結語]

 

肛漏多由肛癰潰後膿出不暢,餘毒未盡,後遺所致。肛漏由原發內口、管道和繼發外口三部分組成。

其特點是肛周反覆流膿水、瘙癢、疼痛。分為單純性肛漏、複雜性肛漏、低位肛漏和高位肛漏。

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二妙丸合萆蘚滲濕東加減;

陰虛邪戀證,治宜養陰清熱,方用青蒿鱉甲東加減。

 

手術是徹底治癒肛漏的有效方法,有切除療法和切開加掛線療法兩種,切除療法適用於低位肛漏,

切開加掛線療法適應於高位肛漏。準確地找到原發內口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如手術中切斷肛管直腸環,就會引起肛門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