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濁

 

精濁是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

其特點是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並伴有會陰部、腰骶部、恥骨上區等部隱痛不適等。

相當於西醫的前列腺炎。

分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臨床也可將其分為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痛四類。

 

[病因病機]

 

急性者多由飲食不節,嗜食醇酒肥甘,釀生濕熱,注於下焦;或因外感濕熱之邪,壅聚於下焦而成。

慢性者多由相火妄動,所願不遂,或強忍不泄,或被阻中斷,腎火郁而不散,離位之精,化成白濁;

或房勞過度,以竭其精,精室空虛,濕熱從精道內侵,濕熱壅滯,氣血瘀滯而成。

病久,相火傷及腎陰,腎陰暗耗,可出現陰虛火旺證候;亦有體質偏陽虛者,久則火勢衰微,易見腎陽不足之象。

 

[診斷]

 

多見於青壯年。急性者,發病急驟,寒戰高熱,腰骶部及會陰部疼痛,常有尿頻、尿痛及直腸刺激症状。

形成膿腫時常發生尿瀦留。直腸指檢:前列腺飽滿腫脹,壓痛明顯,局部溫度增高。

 

慢性者,包括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

三者中除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可能有尿路感染症状外,其餘臨床症状幾乎沒有差異。

主要症状為尿頻,排尿後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

此外,部分患者因病程過長而憂慮,常出現頭昏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軟,性功能障礙,早泄,陽痿等症状。

 

輔助檢查:急性者,尿道口溢出的分泌物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塗片可找到細菌。

慢性者,前列腺按摩液鏡檢白細胞增多,pH>10,卵磷脂小體減少或消失。

前列腺液培養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有較固定的致病菌生長,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無致病細菌生長。前列腺痛,則前列腺液鏡檢及培養均正常。

 

[鑒別診斷]

 

(一)慢性子癰(附皋炎)陰囊、腹股溝部隱痛不適,類似慢性前列腺炎。但慢性子癰(附睾炎)附睾部可捫及增粗觸痛的結節。

 

(二)精癃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尿頻且伴排尿困難,殘留尿增多。

 

(三)血精(精囊炎)精囊炎和慢性前列腺炎同時發生.除有類似前列腺炎症状外,還有血精及射精疼痛的特點。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濕熱蘊結尿頻,尿急,尿痛,有灼熱感,排尿或大便時尿道有白濁溢出,

會陰、腰骶、睾丸、少腹墜脹疼痛;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故見尿頻,尿急,尿痛,有灼熱感;

濕熱侵人精室,迫精外出,故見排尿或大便時尿道有白濁溢出;

濕熱蘊結,氣機失調,經絡不暢,故見會陰、腰骶、睾丸、少腹墜脹疼痛;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蘊結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八正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二)氣滯血瘀少腹、會陰、睾丸墜脹不適、疼痛,或有血尿、血精;舌紫或有瘀點,苔白或黃,脈沉澀。

 

辨證分析:濕熱壅滯日久,瘀血敗精阻於精室,氣血瘀滯,不通則痛,故見少腹、會陰、睾丸墜脹不適,甚或疼痛;

瘀阻絡塞,血溢脈外,或瘀久化熱,絡傷血出,故見血尿或;血精;舌紫或有瘀點、脈沉澀為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祛瘀行氣。

 

方藥:前列腺東加減。

 

(三)陰虛火旺排尿或大便時尿道有白濁滴出,遺精或血精,陽事易興;腰膝酸軟,頭昏眼花,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陰虛火旺,虛火擾及精室.迫精或血外出,故見排尿或大便時尿道有白濁滴出,遺精或血精,陽事易興;

腰為腎之府,腎虛腰失所養,故有腰膝酸軟;腎陰不足,不能生髓上盈腦海,故見頭昏眼花;

心腎不交,故見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四)腎陽虛損,陽痿早泄,甚或稍勞後即尿道有白濁溢出;頭昏神疲,腰膝酸軟,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脈沉細。

 

辨證分析:腎陽虛損,命門火衰,陽事不振,故見陽痿;

精關不固,故見早泄,甚或稍勞後即尿道口有白濁溢出;

腎虛氣虧,腦失所養,故伴頭昏神疲;腰失所養,故見腰膝酸軟;

陽虛失去溫煦,故形寒肢冷;舌淡胖、苔白、脈沉細為腎陽虛損之象。

 

治法:溫腎固精。

 

方藥:金鎖固精丸合右歸丸加減。

 

二、外治法

 

濕熱蘊結或氣滯血瘀證者,可採用下列方法:

 

(一)金黃散1530g,山芋粉或藕粉適量,水200mL,調煮成薄糊狀,微冷後(43℃)保留灌腸,每日1次。

 

(二)蔥歸溻腫湯坐浴,每次20分鐘,每天2-3次;亦可用溫水坐浴,每次20分鐘,每日2次。

 

(三)野菊花栓塞人肛門內約25-3cm,每次枚,每日2次。

 

[其他療法]

 

慢性前列腺炎尚可採用下列方法治療:

 

一、前列腺按摩,每周1次。

 

二、理療、局部超短波透熱,或局部有效抗生素離子透人治療。

 

[預防與調攝]

 

1.急性前列腺炎禁忌前列腺按摩,以免炎症擴散。

 

2.急性期忌房事,慢性者應建立合理的性生活,避免頻繁的性衝動,戒除手淫惡習。

 

3.禁酒,忌過食肥甘及辛辣炙博食物。

 

4.慢性病患者應調節情志,積極有規律地治療,保持樂觀情緒,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5.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不要久坐或騎車時間過長。

 

6.增加營養,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結語]

 

精濁相當於西醫的前列腺炎。

其特點為: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常有精液溢出,伴會陰、腰骶部、恥骨上區等隱痛不適。

主要病機為濕熱壅滯、氣血瘀滯、陰虛火旺或腎陽虛損,本虛標實。

 

應區分急性與慢性病變,慢性者要區分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並與慢性子癰、精癃、精血相鑒別。

 

濕熱蘊結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八正散或龍膽瀉肝東加減;

氣滯血瘀證,治宜活血祛瘀行氣,方用前列腺東加減;

陰虛火旺證,治宜滋陰降火,並用知柏地黃東加減;

腎陽虛損證,治宜溫腎固精,方用金鎖固精丸合右歸丸加減。

 

精癃

 

精癃是指精室肥大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疾病。

其特點是排尿困難和尿瀦留。湘當於西醫的前列腺肥大,又稱前列腺增生症。

 

[病因病機]

 

常見病因為年老腎氣漸衰,中氣虛弱,痰瘀互結水道,三焦氣化失司。

肺主治節,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氣失宣不能輸布,影響水道通調,以致尿閉或尿出不暢。

 

若脾胃功能紊亂,濕熱下注膀胱,壅滯氣機,氣化失常,尿不能正常滲泄,故發生尿閉或排尿滯澀。

或脾氣虛弱,中氣不足,不能收攝,膀胱失於約束,故發生遺尿失禁。

若老年腎氣漸衰,陰陽容易失調,如真陰不足,相火偏亢,膀胱水液不利,則排尿頻數,滯澀不爽。

如腎陽虛衰,下元虛憊,固攝無權,則尿失禁或小便頻數,淋漓不盡。

或因長年負重勞傷,或房勞竭力,或過食辛辣,瘀結膀胱,久成症塊,阻塞水道,導致尿液排出受阻,終發癃閉。

 

[診斷]

 

本病發病年齡大多在5070歲。輕者並不引起尿路梗阻而發生小便障礙;

重者,開始;小便次數增多,以夜間為明顯,隨著小便排出困難,有尿意不盡之感,嚴重時要用力努掙才能排出。

由於尿液長期不能排盡,而發生慢性尿瀦留,以致尿液自行溢出或夜間遺尿。

在病變過程中,常因受寒、勞累;、房室過度、過食辛辣刺激等,而突然發生排尿困難,甚至尿閉,膀胱脹痛,輾轉不安。

 

輔助檢查:直腸指檢,前列腺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表面光滑而無結節,邊緣清楚,

中等硬度而富有彈性,中央溝變淺或消失。

此外,可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Cr檢查、膀胱造影檢查、膀胱鏡檢查及殘餘尿測定、尿流率測定等以協助診斷。

 

[鑒別診斷]

 

一、前列腺癌兩者發病年齡相似,且可同時存在。

但前列腺癌有早期發生骨骼與肺轉移的特點。發病多在前列腺後葉,早期尿路梗阻症不明顯。

當病灶侵犯前列腺側葉時,直腸指檢可觸及硬結或堅硬腫塊,表面不光滑,兩側不對稱,界限不清,甚至與骨盆固定。

盆腔部Cr或前列腺穿刺活體組織檢查可確定診斷。

 

二、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

部分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都可以發生尿失禁,且多發生於老年人,需注意與前列腺增生鑒別。

前幾種內科疾病除有本身疾病的特點外,還有肛門括約肌鬆弛、陰莖海綿體反射消失等有別於前列腺增生。

此外,尿流動力學檢查、膀胱鏡檢查對鑒別診斷也有意義。

 

[辨證論治]

 

內治法

 

(一)肺熱失宜小便不暢或點滴不通;咽干口燥,胸悶,呼吸不利,咳嗽咯痰;舌紅,苔薄黃,脈數。

 

辨證分析:肺熱壅盛,失於肅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故小便不暢或點滴不通;

肺熱上壅,氣逆失降,故胸悶,呼吸不利,咳嗽咯痰;熱邪傷津,則咽干口燥;舌紅、苔薄黃、脈數為里熱內郁之象。

 

治法:清熱宣肺,通調水道。

 

方藥:黃芩清肺飲加杏仁、桔梗、桑白皮等:

 

(二)濕熱下住尿少黃赤,尿瀕澀痛,點滴不暢,甚至尿閉,小腹脹滿;

口渴不欲飲,發熱,或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濕熱下注,壅積膀胱,氣化不利,故尿少黃赤,尿頻澀痛,點滴不暢,甚或尿閉;

尿液蓄積膀胱,氣機不暢,故小腹脹滿;濕熱內盛,津液不布,故口渴不欲飲;

濕熱鬱蒸則發熱;濕熱結聚下焦,阻滯氣機,或熱勝傷津,故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下注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八正散加減。

 

(三)中氣下陷小腹墜脹,小便欲解不爽,尿失禁或夜尿遺尿;精神倦怠,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中氣不足,清氣不升而濁陰不降,故小便欲解不爽;

中氣下陷,升提無權,則小腹墜脹;脾虛氣少,膀胱氣化失常,可見尿失禁或夜間遺尿;

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氣血生化乏源,故精神倦怠,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脈紐弱為氣虛之象。

 

治法:補中益氣。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四)腎陰虧虛小便頻數不爽,淋漓不盡;頭暈目眩,腰酸膝軟,失眠多夢,咽干;舌紅,苔薄,脈細數。

 

辨證分析:腎陰虧虛,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小便頻數不爽,淋漓不盡;

腎陰虧虛,清空、腎府失養,故頭暈目眩、腰酸膝軟;

腎陰虧虛,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故失眠多夢;

陰虛生內熱,故咽干;舌紅、苔少、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滋腎養陰。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五)腎陽虛損排尿無力,失禁或遺尿,點滴不盡;

面色光白,神倦畏寒,腰膝酸軟無力,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

 

辨證分析:腎陽虛損,命門火衰,膀胱氣化不及而傳送無力,故排尿無力,點滴不盡;

關門不固則尿失禁或遺尿;腎氣虛憊,故面色光白、神倦;

真陽不足,腰失溫養,故腰膝酸軟無力;陽虛則外寒,四肢失去溫煦,故畏寒,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為腎陽虛損之象。

 

治法:補腎溫陽,化氣行水。

 

方藥:濟生腎氣丸加減。尿失禁或遺尿者,如螵蛸丸。

 

(六)氣滯血瘀小便努責方出或點滴全無,會陰、小腹脹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紫黯或有瘀斑,脈沉澀。

 

辨證分析:氣機郁滯,肝氣失於疏泄,氣機不利;

血瘀敗精阻塞於內,或瘀結成塊,阻塞於膀胱尿道之間,故小便努責方出或點滴全無。

膀胱氣化不利,水蓄膀胱;氣滯血瘀日久,不通則痛,故見會陰、小腹脹痛。

血瘀日久則絡破血溢,而偶見血尿或血精;舌紫黯或有瘀斑、脈沉澀為氣滯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祛瘀,通氣利水。

 

方藥:代抵當湯或桂枝茯苓丸加瞿麥、篇蓄、木通等。

 

[其他療法]

 

一、急性尿瀦留的處理食鹽500g,炒熱,布包,乘熱熨小腹部、臍部,冷後炒熱再熨。

或針刺中極、歸來、三陰交、膀胱俞等穴,灸氣海、關元、水道等穴。

或導尿,在無菌操作下,置人導尿管引流尿液。

如尿瀦留時間較長,膀胱極度膨脹的患者,應分次導尿,一般可先放出500mL,其餘部分可在數小時後放出。

 

二、手術非手術治療無效,則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選擇前列腺摘除術。

 

[預防與調攝]

 

1.有前列腺增生病史患者,要注意及時排尿,避免膀胱過度充盈。

 

2.慎起居,避風寒,忌飲酒、喝濃茶及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大便通暢,忌憋尿,保持陰部清潔衛生。

 

[結語]

 

精癃相當於西醫的前列腺增生症。其特點是排尿困難和尿瀦留。

主要病機為老年腎氣漸衰,中氣虛弱,痰瘀互結水道,三焦氣化失司。

應與前列腺癌、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相鑒別。

 

肺熱失宣證,治宜清熱宣肺,方用黃芩清肺飲加減;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八正散加減;

中氣下陷證,治宜補中益氣,方用補中益氣東加減;腎陰虧虛證,治宜滋腎養陰,方用知柏地黃東加減;

腎陽虛損證,治宜補腎溫陽,方用濟生腎氣丸加減;氣滯血瘀證,治宜活血祛瘀,方用代抵當湯或桂枝茯苓丸加減。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凍瘡

 

凍瘡是指人體受寒邪侵襲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損傷。

相當於西醫的凍傷。局部性凍傷者病情較輕,以局部腫脹、麻木、痛癢、青紫,或起水皰,甚則破潰成瘡為主症;

全身性凍傷者病情較重,以體溫下降,四肢僵硬,甚則陽氣亡絕而死亡為主要持征。

 

[病因病機]

 

冬令時節或寒冷潮濕環境,加之平素氣血虛弱,或因飢餓,或因病後,或因靜坐少動,

寒邪侵襲過久,耗傷陽氣,以致氣血運行不暢,氣血瘀滯,而成凍瘡,重則肌膚腐爛。

此外,暴冷著熱,或暴熱著冷,也可致氣血瘀滯腐爛成瘡。若寒邪太重,耗傷陽氣太過,則可因陽氣耗竭而亡。

 

[診斷]

 

局部性凍瘡,主要發於手背、足跟、耳廓等暴露部位,多呈對稱性,輕者受凍部位皮膚先蒼白,繼而紅腫,

或有硬結、斑塊,邊緣掀紅,中央青紫,自覺灼痛,麻木,暖熱時自覺灼熱、癢痛。

重者則有大小不等的水皰或腫塊,皮膚淡白或暗紅,或轉紫色,疼痛劇烈,或感覺消失,

局部出現暗紅色血皰,血皰破潰後滲流膿血水,收口緩慢,常需12個月或更長時間。

 

根據凍傷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三度。

 

Ⅰ度(紅斑性凍瘡):損傷在表皮層,皮膚紅腫,疼痛瘙癢。

 

Ⅱ度(水皰性凍瘡):損傷達真皮層,先出現紅腫,繼而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或血皰,局部感覺遲鈍,疼痛較劇烈。

 

Ⅲ度(壞死性凍瘡):損傷皮膚全層,嚴重者可深達皮下,肌肉或整個肢體壞死,

一般傷後3-7天出現水皰,肢體活動受限,病變部位變紫黑色,周圍水腫,疼痛明顯,

7天後出現乾性壞疽,患部感覺和功能完全喪失。約2-3周後,凍傷壞死組織與正常組織分離。

 

如感染毒邪可變為濕性壞疽。全身可伴有發熱、惡寒等症,甚至出現內陷證。

 

全身性凍瘡者,初起出現寒戰,繼則感覺遲鈍,疲乏無力,視物模糊,幻覺,嗜睡,不省人事,

體溫逐漸降低,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呼吸變淺,脈搏細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鑒別診斷]

 

一、類丹毒多見於肉類和漁業的工人,在手指或手背出現深紅色的片狀紅腫,癢痛相兼,但有遊走性,一般2周左右自行消退,不潰爛。

 

二、多形紅斑多發生在手足背面、手掌、足底和面部,皮損為紅斑、水皰,典型的虹膜狀紅斑,常伴發熱、關節痛等症。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寒凝血瘀證形寒肢冷,顏色蒼白,繼而紅腫,

有灼痛或瘙癢,麻木,或出現水皰、腫塊,皮色紫暗,感覺遲鈍或消失;舌淡苔白,脈弦細。

 

辨證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則形寒肢冷,皮色蒼白;

寒性凝滯,氣血瘀滯則繼而出現皮色紅腫紫暗;

氣血瘀滯,不能榮於肌膚則痛、癢、麻木相兼,甚則全無感覺;舌淡苔白、脈弦細為寒邪入侵之象。

 

治法:溫陽散寒,調和營衛。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味。

 

(二)寒盛陽衰證寒戰,四肢厥冷,倦怠,嗜睡,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辨證分析:寒邪入侵,耗傷陽氣,邪正交爭則寒戰;陽氣衰微則倦怠嗜睡,呼吸微弱;

陽氣不能溫養則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為寒盛陽衰之象。

 

治法:回陽救逆,溫通血脈。

 

方藥:四逆加人蔘湯。

 

(三)瘀滯化熱證患處暗紅腫脹,甚則灼茹腐潰,膿水淋漓;惡寒,發熱,口乾;舌紅,苔黃,脈弦數。

 

辨證分析:寒邪入侵,氣血瘀滯,日久化熱,復感外邪,邪正相爭則惡寒發熱;

熱傷津液則口乾;熱勝肉腐則紅腫腐潰,膿水淋漓;舌紅苔黃、脈弦數為邪熱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理氣活血。

 

方藥:四妙勇安湯加黃芪、地丁、公英等。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沒藥等。

 

二、外治法

 

(一)Ⅰ、Ⅱ度凍瘡用10%胡椒酒精溶液或凍傷膏塗敷患處,每天2次,外包敷料。

 

有較大水皰者宜抽出皰內液體後再塗上述藥物。

局部染毒糜爛或潰瘍時,宜用紅油膏或黃連素軟膏外塗,每天1次:

另外可用桑枝90g,甘草30G,或用甘草、甘遂各30g,共煎,先熏後浸泡,每日2次。或紅靈酒輕柔按摩凍瘡未破潰的部位。

 

(二)Ⅲ度凍瘡用75%酒精或新沽爾滅消毒患處周圍皮膚,抽吸皰內液體,再以紅油膏紗布包紮保暖。

潰爛時摻九一丹外敷,每日換藥1次。如壞死組織溶解時,宜進行清創術。

當腐肉脫盡時宜用紅油膏摻生肌散外敷。

 

[其他療法]

 

嚴重全身性凍傷患者,應採取急救措施,首先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環境,脫去冰冷潮濕的衣服鞋襪,

給予熱飲料、熱茶、溫酒等。根據病情可行人工呼吸、給氧和抗休克治療。

對凍僵患者要進行快速復溫,宜將患者浸放在38Y2-42℃溫水中20分鐘或更長時間,

一直到指(趾)甲床出現潮紅、神志清楚舌10分鐘左右,移出擦乾並繼續保溫。

宜配合靜脈給葡萄糖液等,所輸液體溫度以25℃一32℃為宜,以補充糖、電解質。嚴禁用雪搓、火烤及冷水浴。

 

[預防與調攝]

 

1.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耐寒鍛煉,如冷水洗臉,冷水洗足,或冬泳。

 

2.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宜注意肢體保暖、乾燥。

 

3.對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應予保護,鞋襪不宜過緊。

 

4.在寒冷環境下工作時間不宜過長。

 

5.受凍後不宜立即著熱或烘烤,以防潰爛成瘡。

 

[結語]

 

凍瘡是人體受寒邪侵襲,氣血瘀滯所致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損傷。

相當於西醫的凍傷。根據凍傷的部位不同分為全身性凍傷和局部性凍瘡。

全身性凍傷以體溫下降,四肢僵硬,甚則亡陽氣絕為主證;

局部性凍瘡以局部麻木、癢痛、腫脹,甚則水皰潰爛為主證。

 

寒凝血瘀證,治宜溫陽散寒、調和營衛,方用當歸四逆東加味;

寒盛陽衰證,治宜回陽救逆、溫通血脈,方用四逆加人蔘湯;

瘀滯化熱證,治宜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方用四妙勇安東加黃芪、地丁、公英、延胡索、乳香、沒藥等。

局部性凍瘡宜配合外治療法,全身性凍瘡宜採取全身救治。

 

水火燙傷

 

水火燙傷是指因熱力(火焰、灼熱氣體、液體、固體)、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及電而引起的損傷,西醫稱為燒傷。

早在晉代(肘後備急方)中就有。

燙火灼傷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調」和「豬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記載。

燙傷後輕則局部紅斑,次則水皰,重則皮肉焦黑或筋骨外露,損及臟腑。

 

[病因病機]

 

由於強熱作用於人體,熱毒人侵,氣血瘀滯,輕者皮肉腐爛,重者熱毒熾盛,傷及體內陰液,

或熱毒內攻臟腑,以致臟腑失和,陰陽失調。

 

[診斷]

 

本病的診斷,實際是對燒傷後傷情作一個較準確的判斷的過程,

而準確地判斷患者的傷情,對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判斷預後好壞有重要意義。

一般而言,燒傷後傷情的嚴重程度與燒傷的面積和深度有密切關係,

另外與燒傷的部位、患者年齡、體質、燒傷的原因及是否有併發症等亦有關。

 

一、燒傷面積估計

 

(一)中國九分法此法將成人體表面積分為11個等份。其中,頭面頸部為9%,雙

 

上肢為2個%(即18%),軀幹前後(各佔13%)及會陰(佔1%)為3個%,雙下肢包

 

括臀部為5個%+1%(46%)。(見表14-1

 

14-1中國九分法

 

(二)手掌法傷員五指併攏時手掌的面積,占其體表面積的1%。

此法計算簡便,常用於小面積或散在的燒傷面積估算。

 

(三)小兒燒傷面積估演算法 在各個不同年齡期的嬰兒和兒童,身體各部體表百分比亦不同。

其特點是頭大肢小,年齡越小,頭部相對面積越大,而下肢體表面積越小,

其他部位相對體表面積與成人大致相同,計算公式如下:

 

頭面甄=9+12—年齡)%

 

雙下肢=46%—(12—年齡)%

 

二、燒傷深度估計

 

燒傷深度一般採用三度四分法,即工度、Ⅱ度(又分淺Ⅱ度、深Ⅱ度)、Ⅲ度燒傷。

 

三、傷情分類

 

(一)輕度燒傷 總面積在10%(兒童5%)以下的Ⅱ度燒傷。

 

(二)中度燒傷 總面積在11%一30%(兒童6%一15%)之間的Ⅱ度燒傷,或10%(兒童5%)以下的Ⅲ度燒傷。

 

(三)重度燒傷 總面積在31%一50%或Ⅲ度燒傷在11%一20 (小兒總面積在15%一25%或Ⅲ度在5%一10%之間的燒傷)。

如果燒傷面積未達到此標準,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也屬重度燒傷:

 

①全身情況較差或已休克;

②合併其他嚴重創傷或化學中毒;

③重度呼吸道燒傷;

④頭、面、頸、手、會陰部燒傷。

 

(四)嚴重燒傷 總面積在51%一80%(兒童26%一40%)之間,或Ⅲ度燒傷面積在21%一25%(兒童10%一23%)之間。

 

(五)特重燒傷 總面積在肋%以上(兒童40%以上)或Ⅲ度燒傷面積超過50%(兒童25%)者。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 火熱傷津

 

發熱,口乾欲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火熱毒邪侵襲人體,耗傷津液,故發熱,口乾欲飲;

火熱內盛,腸道津液虧耗,則大便秘結;熱移小腸,則小便短赤;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安;舌紅、苔黃、脈數皆為熱邪內侵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養陰生津。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增液湯加減。

 

(二) 陰傷陽脫

 

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氣息低促,自汗肢冷,體溫反低,嗜睡,甚則神志恍惚;舌質紅絳或紫暗,無苔,脈細欲絕。

 

辨證分析:火毒傷津太過,陰損及陽,陽虛則溫運失司,故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氣息低促,體溫反低,嗜睡;

陰陽離決,則神志恍惚;陽虛不固,則白汗;舌紅絳或紫暗、無苔、脈細欲絕為陰陽兩虛,陰損及陽之象。

 

治法:回陽救逆,養陰生津。

 

方藥: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呋。

 

(三) 火毒內陷

 

壯熱煩渴或高熱神昏,躁動不安,口唇乾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脈細數。

 

辨證分析:火毒熾盛,正不勝邪,火毒深人營血,內陷心包,故高熱神昏,躁動不安,

火毒傷陰,則壯熱煩渴,口唇乾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絳、脈細數為熱毒傷陰之象。

 

治法:清營涼血解毒。

 

方藥:清營湯加減。

 

(四) 氣血兩虛

 

低熱或不發熱,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體消瘦,面色少華,創面肉芽色淡,難以癒合;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燒傷後期,熱毒漸退,氣血亦傷,故低熱或不發熱;

正氣虧虛,則神疲乏力,食欲不振;

氣血兩虛,失於榮養,則面色少華,創面色淡,久不癒合;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為氣血兩虛之象。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五) 脾胃虛弱

 

病程日久,創面難以癒合,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腰腹脹滿,或嘔吐腹瀉,面色少華,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膩,脈弱。

 

辨證分析:病程日久,正氣大傷,脾胃虛弱,運化無力,則食欲不振,脘腹脹滿,或嘔吐腹瀉;

脾胃虛弱,化生乏源,氣血不足,則創面難愈,面色少華,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膩、脈弱為脾胃兩虛之象。

 

治法:健脾和胃。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

 

二、外治法

 

創面是一系列併發症的根源,創面處理正確與否,直接關係疾病的病情演變過程和創面癒合情況,

故必須保持創面清潔以預防和控制感染。Ⅱ度創面爭取痂下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Ⅲ度創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乾燥,爭取早期切痂植皮,縮短療程。

 

(一)清創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清創時可先予止痛劑,

再用37℃左右外用鹽水或2%黃柏溶液清洗創面,較大水皰應刺破,小水皰可不刺破,

創面周圍用酒精或新潔爾滅消毒,創面清洗乾淨後用消毒紗布吸干。

 

(二)包紮療法中小面積燒傷,不合作的小兒患者,或病室條件較差者,在清創後,

可內用紫草油紗布敷創面,外用3-5層紗布加厚棉墊包紮。

淺Ⅱ度燒傷可於傷後2周左右首次換藥,如發生感染可提前換藥。

Ⅲ度燒傷可在傷後5天換藥,包紮期間應密切觀察敷料是否有滲液,

如滲出液為綠色惡臭分泌物,則考慮綠膿桿菌感染的可能。

 

(三)暴露療法適用於大面積和不便包紮的燒傷,以及創面污染較嚴重的燒傷。

此法要求患者須住單獨隔離病房,保持室內溫度在25℃一30℃。創面經清創術後,外塗濕潤燒傷膏,每日1次。

 

(四)焦痂處理與植皮干焦痂下細菌不易生長,因此應保持焦痂乾燥。

無感染的焦痂,面積在10%一20%以內,應爭取傷後2-7天將痂皮切除,立即植皮。

面積較大的可分期分區切痂,或用中藥浸泡患處促使痂皮早日脫落,再行植皮。

手部深Ⅱ度和Ⅲ度燒傷,可在傷後72小時左右行早期植皮,植皮原則上取自體皮。

 

[其他療法]

 

在燒傷的整個病程中,由於各個時期的主要矛盾不同而顯出階段性,

一般分為津液滲出期(休剋期)、火毒侵襲期(感染期)和創傷修復期三個階段。

因此,臨床應針對這三個不同時期的病理特點,進行相應的治療。

 

一、休克的防治大面積燒傷後48小時內,

是液體滲出的高峰期,由於大量體液外滲,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傷後48小時內稱為休剋期。

嚴重燒傷可在6-12小時內發生休克,如燒傷面積在70%以上可在傷後2小時發生休克。

另外呼吸道燒傷後氣道阻塞,傷後的劇烈疼痛,都可導致和加重休克。

所以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是儘快補充血容量,而保持呼吸道通暢、鎮靜、鎮痛等也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手段。

 

一般補液公式為:傷後第一個小時每1%燒傷面積(Ⅱ、Ⅲ度)

每公斤體重補膠體液和電解質液量15mL(小兒2mL),另加水分需要量2000ral(小兒按年齡體重計算)。

膠體和電解質液的比例一般為05l,嚴重深度燒傷可為075075

補液速度:傷後8小時補人總量的一半,另一半於傷後16小時補人。

能口服者盡量口服。傷後第二個小時的膠體和電解質液量為第一個小時的一半,水分仍為2000mL

 

呼吸道燒傷時,如氣道水腫嚴重影響氣體交換者,應行氣管切開術。燒傷後使用鎮靜、鎮痛劑如杜冷丁,對防治休克的發生有幫助。

 

二、敗血症的防治敗血症是大面積燒傷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傷後310天(水腫回收期)及傷後3-4周(溶痂期)

感染的發生率最高,程度亦最重。這個時期,積極增強患者抵抗力、

加強創面換藥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以防止敗血症的發生,一般選用廣譜抗生素或根據分泌物細菌培養選擇敏感的抗生素。

 

[預防與護理]

 

1.加強安全教育,正確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

 

2.家用物品中如熱水瓶、火盆等宜放置適當地方,勿被小兒弄翻。

 

3.一般熱力燒傷時,應儘快撲滅傷員身上的火焰,脫去或剪除衣服,脫離現場,用消毒或清潔敷料、被單包裹患肢,以免污染和再受損傷。

 

4.化學物質燒傷者,應立即脫去或剪除被浸漬的衣服,儘快用大量清水沖洗身體。

 

5.燒傷合併骨折時,應就地簡單固定後再予運送。如合併大出血;窒息、開放氣胸等應立即搶救。

 

6.換藥過程中應執行無菌操作規則,避免醫源性感染。

 

[結語]

 

燒傷是指因熱力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損傷性疾病。中醫稱水火燙傷。

燒傷傷情的判斷主要依據燒傷面積和燒傷深度,燒傷面積的估計多用中國九分法和手掌法,

燒傷深度的判斷常用三度四分法。

火熱傷津證,治宜清熱解毒、養陰生津,方選黃連解毒湯或合增液東加減;

陰傷陽脫證,治宜回陽救逆護陰,方選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

火毒內陷證,治宜清營涼血解毒,方選清營東加減;

氣血兩傷證,治宜補益氣血,方選八珍東加減;

脾胃虛弱證,治以健脾和胃,方選參苓白朮散加減。

 

外治法主要包括清創術、包紮療法、暴露療法、切痂與植皮等。嚴重的燒傷還需配合輸液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