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淺靜脈炎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

血栓性淺靜脈炎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於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遊走性發作。

 

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

急性期後,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 血栓性淺靜脈炎屬於中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範疇。

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

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後,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

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並發者,多稱為「惡脈」;

 

無靜脈曲張病史者,可稱為「血瘀」。

《肘後備急方》:「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皮肉卒腫起,狹長赤痛名」。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發生於皮下淺表靜脈的靜脈壁因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炎性反應,

進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連閉塞,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

 

曲張靜脈的血栓性淺靜脈炎

 

在下肢曲張的靜脈內,因血液淤滯,加上局部皮膚營養不良,屏障作用減弱,易致細菌侵入,

或因局部外傷而引起曲張靜脈出現炎症反應。由於曲張靜脈的存在,

靜脈炎也可反覆出現伴皮膚色素沉著,血栓機化後變硬,曲張靜脈閉塞而自行治癒。

也可完全吸收,曲張靜脈如初。治療包括抬高患肢,局部熱敷或理療,口服抗生素。

病變不重者可在彈力繃帶或彈力襪的支持下活動。炎症消退後應行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

 

本病原因不明,部分病人有外傷史。好發年齡為20~40歲,多見於肥胖及缺乏鍛煉的婦女,常為單側。

多在上肢用力牽拉後,出現患側胸、腹壁疼痛,上肢上舉或外展時加重。

檢查時可發現胸腹壁有一壓疼的硬韌索條,少數呈樹枝狀。

皮膚繃緊後,可見索條處如溝狀凹陷或嵴狀隆起,呈弓弦樣。

疼痛可於二周后自行緩解,索條多持續很長時間,而後逐漸軟化。

 

本病的治療可根據病程長短決定治療方法:

病程短者(<1),可口服強的松5mg,每日3次,連用1周。局部理療或熱敷可加速炎症消退。

病程長者(>1),可採用局部封閉療法,每周1次,連用3周。通常情況下,只需局部熱敷或理療足矣,不必使治療複雜化。

少數閉塞的靜脈索條攣縮,使局部總有牽拉感的患者,可用尖刀刺入皮下,於皮下將索條切斷,以緩解牽拉症状。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此類病變為不同部位反覆出現的淺靜脈炎。全身各處靜脈均可發生,以下肢多見。

病因尚不清楚,但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且與內臟癌腫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密切關係。

 

其中一部分患者以後發現了內臟腫瘤,尤其是胰腺癌多見,另一部分患者發現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病變主要是侵犯中小淺靜脈,偶可侵犯腸系膜靜脈、門靜脈或腎靜脈等。

臨床表現多為一處突然出現發紅、條狀或網狀索條,病變處壓痛,全身反應不明顯。

 

1~3周後可自行緩解,病變處留有色素沉著,隔一段時間後另一部位再次發病。

治療主要以對症處理為主,但應仔細查找有無內臟腫瘤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疾病。

病因病機 情志不暢,肝氣鬱結,肝膽濕熱,.或外傷、染毒,或經脈創傷,氣血淤滯,或輸血、輸液,脈絡受損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

氣滯血淤,脈道阻塞而發本病。 血栓性淺靜脈炎早期以清熱利濕為主,後期以活血散結為主。

同時,應積極治療靜脈曲張等原發疾病,並配合外治以提高療效、防止複發。

 

  1.辨證論治

 

  (1)內治

 

  ①濕熱瘀阻證

 

  證候:患肢腫脹、發熱,皮膚發紅、脹痛,喜冷惡熱,或有條索狀物;或微惡寒發熱;苔黃膩或厚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通絡。

 

  方藥:二妙散合茵陳赤小豆東加減。發於上肢加桑枝;發於下肢加牛膝;紅腫消退,疼痛未減者,加赤芍、澤蘭、地龍、忍冬藤。

 

  ②脈絡瘀阻證

 

  證候:患肢疼痛、腫脹、皮色紅紫,活動後則甚,小腿部擠壓刺痛,或見條索狀物,按之柔韌或似弓弦;舌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或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散結。

 

  方藥:活血通脈東加雞血藤、桃仁、忍冬藤。發於上肢加桂枝;發於下肢用牛膝,兼服四蟲丸。

 

  ③肝氣鬱結證

 

  證候:胸腹壁有條索狀物,固定不移,刺痛,脹痛,或牽掣痛;伴胸悶、暖氣等;舌質淡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脈弦或弦澀。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方藥:柴胡清肝湯或復元活血湯。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疼痛重者,加三棱、雞血藤、忍冬藤等。

 

  (2)外治

 

  ①初期可用消炎軟膏或金黃膏外敷,每日換藥1次。局部紅腫漸消,可選用拔毒膏貼敷。

 

  ②後期可用熏洗療法,

方用當歸尾12g,白芷9g,羌活9g,獨活9g,桃仁9g,紅花12g,海桐皮9g,威靈仙12g,生艾葉15g,生薑60g

水煎後熏洗。有活血通絡、疏風散結之功。

 

  2.其他療法

 

  本病抗生素治療無效,少數病例可採取手術切除病灶及物理療法。針灸療法有一定療效。

尿石症

 

本病多由腎虛和下焦濕熱引起,病位在腎、膀胱和溺竅,腎虛為本,濕熱為標。

 

  1.腎虛外感濕熱

 

  腎虛膀胱氣化不利,尿液生成與排泄失常,加之攝生不慎,感受濕熱之邪,濕熱蘊結膀胱,煎熬尿液,結為砂石。

 

  2.濕熱內生

 

  飲食不節,嗜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致濕熱內生,蘊結膀胱,煎熬尿液,結為砂石。

 

  3.溫熱蘊結

 

氣機不利,結石梗阻,不通則痛;熱傷血絡,可引起血尿。 尿石症的症状   

上尿路結石,包括腎和輸尿管結石。典型症状是突然發作的腎或輸尿管絞痛和血尿。

其程度與結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動情況等有關。絞痛發作時疼痛劇烈,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冷汗、面色蒼白等症状。

疼痛為陣發性,並沿輸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陰部和大腿內側。

 

檢查時腎區有叩擊痛或壓痛。結石較大或固定不動時,可無疼痛,但常伴有腎積水或感染。

絞痛發作後出現血尿,多為鏡下血尿,肉眼血尿較少,或有排石現象。

有時活動後鏡下血尿是上尿路結石惟一的臨床表現。

 

  結石合併感染時,可有尿頻、尿急、尿痛,伴發急性腎盂腎炎或腎積膿時,可有發熱、畏寒、寒戰等全身症状。

 

  雙側上尿路結石或孤腎伴輸尿管結石引起完全梗阻時,可導致無尿。

 

膀胱結石:典型症状為排尿中斷,並引起疼痛,放射至陰莖頭和遠端尿道。

如為患兒,常手握陰莖,蹲坐哭叫,經變換體位又可順利排尿。

多數患者平時有排尿不暢、尿頻、尿急、尿痛和終末血尿。

前列腺增生繼發膀胱結石時,排尿困難加重,結石位於膀胱憩室內時,多有尿路感染的表現。

 

  尿道結石:主要表現為排尿困難、排尿費力,呈點滴狀,或出現尿流中斷及急性尿瀦留。

排尿時疼痛明顯,可放射至陰莖頭部,後尿道結石可伴有會陰和陰囊部疼痛。 尿石症的檢查   1.鏡下血尿

 

  是診斷本病的重要線索,血尿常伴隨絞痛發作或因劇烈活動而加重。

對反覆發生結石的患者應測定血鈣、磷、尿酸、24小時尿量、pH值以及尿鈣、磷、尿酸、草酸、胱氨酸及枸櫞酸等的排泄量。

 

  2.X線檢查

 

  是診斷尿石症的重要依據。90%以上的尿路結石可在X線平片上顯影。

X線平片可了解結石的大小、形狀、數目、部位,觀察結石的性狀和緻密度有助於對結石成分的估計。

草酸鈣結石在X線平片上的緻密度最高,表面高低不平呈桑葚狀或星狀突起。

磷酸鈣和磷酸鎂銨結石的緻密度較高,表面略平整,結石較大,有時呈鹿角狀填充於腎盞和腎盂,稱為鑄形結石。

 

尿酸結石在X線平面上常不顯影,又稱陰性結石,腎盂造影有時可見到結石所致之造影劑填充缺損。

胱氨酸結石的緻密度較磷酸鹽稍淡,表面光滑,顯影均勻。

X線片上應注意排除靜脈石、淋巴結鈣化、動脈瘤鈣化、腎結核及腫瘤鈣化等。

 

  3.B超檢查

 

  由於B超檢查簡便、無創傷,且不受對造影劑過敏的限制,最適於篩選和隨診尿石症患者。

B超檢查有以下優點:

①發現可透過X線的結石;

②了解有無腎積水;

③了解腎實質厚度;

④發現某些成石病因,如腎囊性疾病、腎畸形等;

⑤提供鑒別診斷資料,如結石與腫瘤、血塊,上尿路結石與膽結石等鑒別。

 

B超對輸尿管較小的結石往往難於發現,但如看到結石上方的尿路擴張,對尿石症診斷仍有參考價值。

近年來由於B超廣泛應用,B超發現結石而平片卻看不到的情況較為多見。

 

對此作者者認為,B超醫師除非看到強光團和聲影,不要輕易下結石的診斷,而泌尿科的醫生對B超確診結石的病例也不宜輕易否定。

有了B超的檢查方法使尿酸結石的診斷率明顯提高。

感染時出現的軟結石、非尿酸結石也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礦化過程,

在早期X線片上看不到結石陰影以後才逐漸表現出來,這種表現符合結石的形成過程。

作者發現X線片上最初不能確定的結石,而參考B超所描述的部位再仔細閱X線片,卻能看到淡淡的模糊陰影。

因此充分利用BX線手段有可能更多地發現一些早期結石。

部分病例可配合CT檢查,如懷疑腫瘤者。

MRI水成像可顯示尿路解剖,對於靜脈尿路造影不顯影者,可幫助顯示尿路狀況。

尿石症的診斷   

 

1.辨病思維

 

  (1)診斷要點

 

  輔助檢查:腹部X線平片多能發現結石的大小、形態和位置。

 

  排泄性尿路造影、B型超聲、膀胱鏡、CT等檢查有助於臨床診斷。

 

  (2)鑒別診斷:本病需與膽囊炎、急性闌尾炎相鑒別。

 

2.辨證思維

 

  尿石症的辨證,有虛實之分。臨床應根據疼痛的部位、性質,結合局部和全身的症候表現進行辨析。

 

  若濕熱蘊結者,多見腰痛或小腹痛,伴有尿痛尿赤,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膩等症;

氣血瘀滯者,多見發病急驟,腰腹脹痛或絞痛,並向外陰部放射,舌暗紅或有瘀斑,脈弦或弦數等症;

腎氣不足者,多見腰部脹痛,時發時止,遇勞加重,疲乏無力,尿少或頻數不爽,脈細無力等症。

 

 尿石症的治療   

①結石橫徑<1cm且表面光滑、無腎功能損害者,可採用中藥排石,

②對於較大結石可先行體外震波碎石。再配合中藥治療;

③初起——宣通清利,日久——配合補腎活血、行氣導滯。

 

  辨證論治

 

1.濕熱蘊結

 

【證候】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斷,尿頻,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為血尿;

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辨證】濕熱蘊結,氣滯不通,故腰痛或小腹痛;

結石阻於膀胱尿道之間,尿路受阻,可見尿流突然中斷;

濕熱下注膀胱,放尿頻,尿急。尿痛,小便混赤;結石移動,損傷血絡,則可有血尿;

濕熱傷津,則口乾欲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數為濕熱內蘊之象。

 

【治則】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主方】三金排石東加減。

 

【處方】金錢草50g,海金沙20g,雞內金15g,牛膝15g,滑石20g,石韋20g,車前子30g,木通10g,烏藥10g,白芍15g,甘草5g

 

2.氣血瘀滯

 

【證候】發病急驟,腰腹脹痛或絞痛,疼痛向外陰部放射,尿頻,尿急,尿黃或赤;舌暗紅或有瘀斑;脈弦或弦數。

 

【辨證】結石內阻,氣滯不能宣通,故腰腹脹痛,甚則出現腰腹部絞痛,並向外陰部放射;

濕熱下注膀胱,故尿頻,尿急,尿黃或赤;舌暗紅或有瘀斑,脈弦或弦數為氣血瘀滯之象。

 

  【治則】理氣活血,通淋排石。

 

  【主方】金鈴子散合石韋散加減。

 

  【處方】石韋20g,瞿麥20g,滑石20g,車前子20g,冬葵子20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金錢草30g。海金沙20g,川牛膝15g,琥珀5g,王不留行20g

 

3.腎氣不足

 

【證候】結石日久,留滯不去,腰部脹痛,時發時止,遇勞加重,疲乏無力,尿少或頻數不爽;

或面部輕度浮腫;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辨證】結石日久,腎氣虧虛,不能推動結石排出,故腰部脹痛,時發時止;勞則氣虛,故遇勞加重;

腎氣不足,元氣衰憊,故疲乏無力;氣化不力,水濕上泛,故面部浮腫;

結石內阻,故尿少尿頻,淋漓不爽;舌淡苔薄,脈細無力為腎氣不足之象。

 

【治則】補腎益氣,通淋排石。

 

【主方】濟生腎氣丸加減。可酌加黃芪、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丹參、穿山甲(代)等。

 

【處方】熟地黃25g,山藥15g,山茱萸15g,茯苓10g,牡丹皮10g,澤瀉10g,附子5g,肉桂5g,車前子15g

川牛膝15g,黃芪30g,金錢草30g,海金沙15g,雞內金15g,丹參15g,炮穿山甲(代)10g

 

  病情觀察

 

濕熱蘊結型尿石症,血尿者,加車前草30g,白茅根30g,焦梔子10g,小薊炭15g,氣血瘀滯型尿石症,

疼痛明顯者,加三棱10g,莪術10g;腎氣不足型尿石症,腰痛明顯者,加杜仲15g。川續斷15g

 

  預後轉歸

 

本病經積極治療,病情能夠穩定,預後良好,但容易複發。若失治可引起腎積水、尿路感染,

最後造成腎功能損害,預後不佳。 尿石症的保健   

 

1.鼓勵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量宜20003000ml。若能飲用磁化水則更為理想,飲水宜分多次進行。

 

2.應調節飲食,合理進蛋白質飲食,有助於上尿路結石的預防。

痛風患者應少食動物內臟、肥甘之品。菠菜、豆腐、竹筍、莧菜之類不宜進食太多。

 

3.勤活動,多做跳躍性運動,並用拳捶擊腎區,以利於結石的移動。

 

4.及時治療尿路感染,解除尿路梗阻。

 

療效評定

 

  1.治癒結石排出,症状消失,X線攝片結石陰影消失。

 

  2.好轉

 

  症状改善,X線攝片結石縮小或部位下移。

 

  3.未愈

 

症状及X線檢查結石無變化。

 

 尿石症的預防   

尿石形成後,可引起尿路梗阻,繼而損傷腎臟功能。

尿石症可合併感染,加重對腎臟的損害,甚至可發生敗血症。結石的長期存在還可誘發鱗狀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