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金 劉完素

 

重刻劉守真先生宣明論方序

按本傳,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嘗遇異人陳先生,以酒飲守真,大醉。

及寤,洞達醫術,若有授之者,乃撰《運氣要旨論》、《精要宣明論》。

慮庸醫或出妄說,又著《素問玄機原病式》,特舉二百八十八字,注二萬餘言。

然好用涼劑,以降心火、益腎水為主。自號通玄處士。金承安間,章宗徵之不就,賜號高尚先生。

本郡《志》稱所論著,皆發前古所未發。與潔古齊名,世號劉張法。蓋古君子而托醫以避亂世者。

又按列傳,張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開心竅,納書於中,自是洞徹醫術。

完素病傷寒,八日不食,不知所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罔顧。

 

元素曰︰何見待之卑如此哉﹗既為診視,謂之曰︰服某藥乎?曰︰然。

元素曰︰子誤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陰,陽亡汗不能出。今脈如此,當服某藥奏效矣。

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顯名,餘因是知醫術之不可與尋常人語也。

 

嘗疑司馬遷氏稱扁鵲遇長桑君之事,頗涉謬悠。乃即近史飲酒、鑿心之說証之,豈盡無征不信者哉﹗

殆以醫道通玄,非神機不得其秘,而世之習旁門,執方書,守意見,以戕伐生靈者,由其無所從悟也。

守真本《內經》,著《要旨》、《宣明》二論,總十七萬餘言。

又述習醫要用《直格》。晚年著《保命集》三卷,自謂軒岐微妙之旨,得之心髓,不敢輕以示人。

 

蓋自秦越人、張仲景之後,千有餘年,而先生出,上以承正派之學,下以啟丹溪之傳,通於南北,以永仁術。

不其偉與說者曰︰不由HT 子,不知異端之害深,不由守真,不知偏門之罪大。甚哉﹗

 

邪之亂正也。先生之術既行世,醫竊試其法,得效者多,猶 其名,恥言涼藥,謂去熱藥為非。

今觀劉張二傳,好用涼藥,性寒下降之言,則史氏猶為不祛世俗之見。

其稱元素之言曰︰運氣不濟,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又似以陰詆五運六氣之辯者。

 

餘嘗論之,《內經》運氣之旨,千載不毀之道,至守真而大闡之,極深研幾之學也。何可議也﹗

其救偏補弊之功,發明治溫暑之法,而力辟辛熱香燥之毒,所以補前賢之未備,而救末流之為害也。

然實則無所不該,無所不治。而近世傍求醫論,以謂熱病用河間,其亦就所重立言邪,可謂獨識其全矣。

泛觀河間諸書,烏附等藥,亦多用之,是又何邪?

噫﹗後之庸工,以寒涼之劑誤人,而莫之知悟者,又河間之罪?人亦是恃?

賈大夫以民部來守郡期歲中,出俸金開局,施藥活人,不可勝計。

偶得此書於正科馬志坤氏,因命校讎再三,又捐俸而刻之。

且欲購全集而匯焉,與《東垣十書》並傳也。大夫為政,一以治人為本,刻斯集也,亦以寓仁惠之心而濟之也。

間嘗迎養二親於郡,即適太夫人有恙,志坤一藥而愈。因奇其功,而褒美之。

叩其術,則能留心於劉張法者,故有是刻。是大夫之孝,由此達之人人也。

先正有言,事親者,不可不知醫,信然哉﹗

 

劉完素

劉完素,金代醫學家(約1120-1200年)。字守真,別號守真子,自號通玄處士,金代河間(今河北河間)人。

因長年居於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故人稱「河間先生」或「劉河間」。

又傳原籍為河北甘肅寧楊邊村(今師素村)。

他自幼聰慧,耽嗜醫書,因母病,三次延醫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學醫。

二十五歲時即研習《黃帝內經》,刻意攻讀,終有所悟,對《內經》有其獨到體會,

提出人身之氣皆隨五運六氣而有所興衰變化,指出運氣常變,應當掌握其規律,

又闡發《內經》之病機十九條,認為人體致病皆為火熱,治病需從寒涼法入手。

以降心火、益腎水為第一要旨。他反對套用古方,非議濫用《局方》燥熱之劑。

因其善用寒涼,後世稱其為寒涼派,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述甚豐,《素問玄機原病式》、《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簡稱《宣明論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均為其代表作。

尚有《傷寒直格》、《三消論》、《運氣要旨論》、《治病心印》等多種,

有些著作尚待進一步探究其是否真為劉氏本人之作品。其弟子甚多,荊山浮屠、馬宗素、穆子昭均傳其學。

 

他初曾拜陳先生(陳師夷?)為師,學成後獨立行醫,聲譽漸隆。

其為醫,獨好《素問》,朝夕研讀,手不釋卷,終得要旨,並根據其原理,結合北方環境氣修特點,及民眾飲食醇厚、

體質強悍的特性,圍繞《內經》病機十九條,倡傷寒火熱病機理論,主寒涼攻邪,善用防風通聖散、雙解散等方治療,

名盛於大定、明昌年間(11611195年)。

金彥宗曾三次徵聘,堅辭不就,章宗愛其淳素,特賜號為「高尚先生」。

隨著他的創新理論廣泛流傳,師從者甚多,先後有荊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馬宗素、鎦洪、常德、董系、劉榮甫等從之,

私淑者也不少,如張從正、程輝、劉吉甫、潘田坡等,最終形成明顯的寒涼攻邪醫風。

開創了金元醫學發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時期一個重要學術流派「河間學派」。

 

劉氏一生著述較多,主要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1172年)15卷,《素問玄機原病式》(1186年),

《內經運氣要旨論》(即《素問要旨論》),《傷寒直格》(1186年)3卷,《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二卷),

《三消論》《附《儒門事親》》,《素問藥注》(已佚),《醫方精要》(已佚),

其他託名劉完素的著作還有《習醫要用直格並藥方》、《河間劉先生十八劑》、《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劉河間醫案》等。

後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統編成「河間六書」、「河間十書」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醫家的著作。

劉完素是當時名聲顯赫的醫家,是中醫歷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涼派」的創始人。

在理法上,他十分強調「火熱」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後世稱其學說為「火熱論」;

治療上,他主張用清涼解毒的方劑,故後世也稱他作「寒涼派」。

劉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當時,中國的醫學發展經過了盛唐時的輝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後,形成了很多的學術派別。

各派學術思想百花齊放,是醫學史上的諸「醫」百家的時期。

所謂「金元四大家」,就是當時最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醫學學派。

 

劉完素生活的河間地區,正是金人進攻中原時的主要戰場之一。

當時天災橫行,疫病蔓延,疾病橫生,而當時因為沿襲宋時的用藥習慣,人們仍然使用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藥物治病。

當時的醫生,也都習慣性的使用書中的藥物,就很少能自己進行辨證處方,但是那些藥物對於當時的疾病治療效果卻非常不好。

劉完素醫術高超,他仔細研究《黃帝內經》中關於熱病的論述,

提出了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當時橫行肆虐的傳染性熱病的主張,結果療效非常驚人。

使用這種方法,他治好了許多人的病。這也就是人們稱他做「寒涼派」的原因。

 

他認為處方用藥,要因人而異,應視病人的身體狀況、所處的環境和疾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用藥,不可一成不變。

他也極不滿意於當時朝廷要求使用《局方》,又不可隨意加減的規定,堅持辨證施治,酌情發揮。

他家門前車水馬龍,擠滿了遠道而來的發熱患者,甚至一些昏迷的病人是被抬來的。

 

讓他紮上幾針,服了幾付他開的藥以後,竟然奇蹟般地恢復了。

有時他還送醫送藥給貧困的病人。一次,他在路上見到一家人正在發喪,得知是產婦難產致死,

可他見到棺中有鮮血淌出,便令人放下棺材,馬上開棺診治。

 

他在難產婦的湧泉穴等穴位紮了幾針,婦人竟然蘇醒了,再針她合穀、至陰等穴,胎兒竟然順利地產下。

家屬忙跪地叩首,視之若神仙下凡。劉完素名聲很大,傳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為了攏絡人心,

請他到朝中為官,幾次都被拒絕了。朝廷無奈,便賜給了他一個「高尚先生」的名號。

 

劉完素主要以《黃帝內經》為學術基礎,他精研醫理,把《內經》中的關於火熱病致病原因的內容選摘出來,

加以闡釋,這就是著名的《病機十九條》。

他還提出了「六氣皆從火化」的觀點,認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氣都可以化生火熱病邪,

治病,尤其是治療熱性病的時候必須先明此理,才能處方用藥。他所創方劑涼隔散、防風通聖散、天水散、雙解散等,

都是效驗頗佳的著名方劑,至今仍被廣泛應用著。

 

對於《內經》中的「五運六氣」,他也有著精闢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並十分善於運用五運六氣的方法來看病。

他認為沒有一成不變的氣運,也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疾病,因此,醫生在處方用藥的時候必須靈活機變,具體分析。

劉完素在治療熱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論和對「五運六氣」的獨到見解,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有著深刻影響,

甚至對於溫病學派的形成也有著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

 

後人為了紀念劉完素對人民做出的突出貢獻,在他死後的幾百年中,不斷地為他修建廟宇,鐫刻石碑,歌功頌德。

直到今天,河間縣西九吉鄉的中劉守村和後劉守村之間還有他的墓,

「劉爺廟」曾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毀,解放後又重新整修,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舉行隆重的廟會來紀念他,足見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四庫全書提要》說:「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中國醫學發展到金元,形成了醫學流派「四大家」,

即劉完素(守真)、張從正(子和)、李杲(東垣)、朱震亨(丹溪)爭鳴的局面。

劉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涼派的代表人物。學術上以倡言「火熱論」著稱,對後世影響較大。

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素問要旨論》、《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三消論》、《宣明論方》等書。

 

其中最著名的《宣明論方》,是根據《內經》解釋病源,其有獨特之處。

他自己獨創的方劑——「防風通聖散」,用藥達十七味,為表裡雙解的有效方劑,直到目前,臨床上仍在應用。

劉完素,字守真,自號通玄處士,又稱劉河間,皇帝賜予「高尚先生」稱號。

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約生於北宋大觀四年(西元一一一O年),卒於南宋慶元六年(西元一二OO年)。

他出身貧苦,早年因母親病不治而死,便立志學醫。他大半生雲遊四方,謀食於江湖。

 

劉完素所處的時代,正是南宋和金對峙的時代,此時烽煙四起,衰鴻遍野,百病叢生。

統治階級為了從精神上麻醉人民,積極倡導運氣學說,規定習醫的人,須考運氣論。

所謂運氣,即是說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地有五運(水、火、土、金、木),

以十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五運,

十二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六氣,

用紀年的干支推定歲氣,再由歲氣推定應得的疾病,並定以施治的方法。

 

這種理論,起初大多數醫生不肯接受。後來,竟成為他們的思想意識。

有書叫《素問入式運氣論奧》和《本草衍義》出來後,醫學界運氣之學更蔚然成風。

此外,當時一般醫生受《局方》的影響,拘泥偏執,喜用辛燥藥物,治病多所不濟。

究竟運氣學說與醫藥有什麼關係?

 

怎樣對待《局方》的影響?這都是當時必須解決的問題。劉完素是個職明正直的人,

目睹人民在異族統治下的痛苦,不願跟他們同流合污。

金朝皇帝章宗三次聘請他出來做官,都被拒絕了。

他日夜思考著上述的兩個問題,情願為解除人民的病苦,深入研究醫學,雖耗盡畢生精力,也在所不辭。

 

劉完素生於洋邊村(今肅寧縣師素村)。幼年喪父,家境貧寒。

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因水災隨母逃難,定居今河間縣十八裡營村(今劉守村),故世人稱其為劉河間。

辭世後,保定、河間十八裡營、肅寧洋邊村都建廟紀念。

明正德二年(1507年)敕封其為「劉守真君」,以揚聖名。

明萬曆年間,劉守廟擴為「劉守真君廟」。正月十五、三月師素廟會延續至今。

保定市、肅寧縣師素村,分別於84年和93年重修「劉守真紀念堂」和「劉守真君廟」。

 

成就

中國臨床醫學從《傷寒論》問世以來,又經過700餘年的實踐,對疾病發生髮展及辨證施治規律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

劉河間潛心研究《內經》及當時盛行的五運六氣學說,並結合臨床實際,闡明生理、病理及治療規律。

 

認為「人一身之氣,皆隨四時運六氣盛衰而無相反」,用亢害承製理論解釋病機。

在病理變化中指出,本質與現象不合是因為五運之中,一運過極而他運承製使然,

即「己亢已極,則反似勝己之化」,如寒極似火、熱極反寒等。

 

他深研《內經》病機十九條,發現六氣為病中缺少燥淫,因而補充「諸澀沽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一條,

使《內經》六氣病機得為全璧。

並以臟腑病機、六氣病機與運氣學說相結合,將病證分為五運主病、六氣主病等大類,可謂綱舉目張。

於雜病方面,對消渴病有獨到之處,他發展了傷寒學說,力倡寒涼治溫熱,給中醫治熱病另闢一途,

對其後攻邪派(見張子和)、滋陰派(見朱丹溪)之形成開一先河。

 

他反對晉唐以來不少醫家注重搜集中藥方劑,而忽視醫學理論研究的傾向,提出新的病機學說,

為金元醫學爭鳴之先導,並形成了河間學派,對後世影響很大。

弟子有馬宗素、穆大黃、荊山浮屠等,羅知悌(朱丹溪之師)為其再傳弟子,葛雍、鎦洪、張子和則是私淑弟子。

但劉河間用藥多寒涼,《四庫總目》說他「多用涼劑,偏主其說者,不無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