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筋膜張肌損傷

 

闊筋膜張肌起於髂前上棘,肌腹在闊筋膜兩層之間,向下移行於髂脛束前緣;

該肌受腰45及骶1神經組成的臀上神經支配;該肌收縮時可緊張髂脛束並屈曲大腿。

 

髂脛束;大腿深筋膜的表層,稱為闊筋膜,其上方附著於腹股溝韌帶和髂嵴,

並延續於臀筋膜,向下方附著於膝關節周圍骨凸,並延續至小腿筋膜。

 

闊筋膜位於大腿外側的部分最厚,稱為髂脛束。髂脛束起自髂嵴,經股外側止於脛骨外側髁。

 

【診斷要點】

 

1.急性損傷,多由膝關節伸直時大腿急劇後伸引起;

慢性者,多為長期彎腰或坐位工作,髖關節經常處於屈曲位引起該肌短縮、變性或無菌性炎症。

部分病例可因兩下肢重力不平衡,使該肌產生勞損。

 

2.髖部酸痛不適,傷肢沉重無力。

急性者,在行走提腿時髖部疼痛明顯,不能單腿著地負重。

病久震耳髖部前外方可有麻木感,疼痛多沿大腿外側放散到膝部。

損傷嚴重者,大腿外側發緊,走路難以控制,足尖朝外、跛行。

 

3.檢查時,

可在髂前上棘下方和股骨大轉子前上方有一壓痛區,該肌變硬,滑動按壓時,疼痛可擴散到膝部。

急性期,壓痛區可觸及組織腫脹。慢性者,多伴有髂脛束攣縮,並可出現.「彈響髖」。

囑病人伸屈髖關節時,可觸及腱性索條在手下滑動並發出響聲。髖關節後伸活動及闊筋膜張肌緊張試驗陽性。

 

【手法治療】

 

1)側臥彈撥推按法 病人健側臥位。

術者立其前方,雙手拇指放於壓痛區,由輕到重的彈撥該肌腹一到數分鐘,

待大腿外側有熱感時,再用拇指上下推理、按壓攣縮,變硬之筋肉數遍。

 

2)迴旋屈拉下肢法 同梨狀肌損傷「迴旋屈拉下肢法」,以下肢中立位屈拉為主。

 

3)其它療法 同梨狀肌損傷。

 

股部病症   

 

大腿內收肌損傷

 

【解剖生理】

 

大腿內收肌,包括長短、大小不同的5塊肌肉。

最內側為扁而長的股薄肌,其深面由上而下並列著恥骨肌、內收長肌和內收大肌,

內收長肌和恥骨肌的深面是內收短肌(其間夾以孔神經)。

 

以上5塊肌肉,除內收大肌起於坐骨結節、坐骨下支和恥骨下支外,其餘4塊肌肉均起於恥骨;

向外下方斜行,恥骨肌止於股骨小轉子後下方,股薄肌上於脛骨粗隆內下方,

內收長肌、內收短肌、內收大肌均預於股骨粗隆線。

該肌群受腰脊神經24前支組成的閉孔神經支配。該肌收縮使大腿內收、並微外旋。

 

【病因病理】

 

大腿內收肌急性損傷,多因居高下跳或跌扑時下肢固定不動,身體突然向一側扭轉,

或下肢過度外展用力蹬空,內收肌突然收縮或受到過度牽拉,超過了肌纖維的彈性限度所致。

 

急性損傷後,大腿內收肌即產生保護性緊張或痙攣,刺激閉孔神經,引起大腿內側疼痛及下肢活動受限。

亦可因骨盆恥骨部骨折(根據「骨錯者筋挪,骨斷者筋裂」之道理)。

 

嚴重病例,可導致骨化性肌炎的形成,影響下肢功能活動。

個別病例,可因長期用力內收大腿,引起內收肌勞損。

內收肌因勞損而出現痙攣,刺激閉孔神經,導致股內側疼痛,則內收肌更痙攣,形成惡性循環。

 

【臨床表現與診斷】

 

本病多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大腿內側疼痛,尤其近腹股溝處疼痛更甚。

嚴重病例,傷側髖膝關節呈半屈曲姿勢,足不敢用力著地,跛行,大腿不敢作內收及外展動作。

個別病例,可有下肢內側竄痛及小腹部不適感。

 

檢查:骨內側腫脹、肌張力增高,廣泛壓痛,尤其在內收肌群恥骨附麗區壓痛更著。

股內側可有皮下瘀血斑,或觸及粗硬條狀隆起,或筋位不正。

髖關節被動外展時股內側痛劇,抗阻力髖關節內收試驗陽性。

 

【手法治療】

 

1.原則 舒筋通絡,活血化瘀,剝離粘連,解痙祛痛。

 

2.施術部位 大腿後內側及外側。

 

3.取穴 承扶內側敏感點、殷門、委中、承山、沖門及股內側壓痛點。

 

4.施術手法 推、揉、撥拿、迴旋、屈拉。

 

5.治療時間與刺激量 急性者每次十五分鐘,手法宜輕;慢性者每次二十五分鐘,手法宜重。

 

6.手法操作

 

慢性損傷(分以下三個步驟施術):

 

1)揉壓撥拿股後法 

 

病人取俯臥位。術者立於健側,用一手掌根或肘部反覆揉、壓臀部及大腿後內側數分鐘。

繼之,用拇指撥、多指拿大腿後內側筋肉57遍,而後用拇指點、撥承扶內側敏感點,拇指壓殷門、委中、承山等穴。

 

2)推揉撥拿股內法 

 

病人蠕仰臥位,傷肢屈曲外展、外旋。術者立於傷側,一手扶膝外側固定,

另手掌自大腿內側血海穴處推撫至近腹股溝處數遍。

繼之,用一手掌根或拇指由內收肌恥骨附麗區向下揉、撥到股內側中下部57遍;

多指(拇指在前、餘四指在後)由上而下握拿內收肌變硬之肌腹(以疼痛敏感區為主),

向內後方提捏並前後彈撥該肌數次。

而後,用拇指或魚際部帶動皮膚由上而下推理損傷之筋肉57次,以達到舒筋、消炎、止痛之目的。

 

3)迴旋屈拉下肢法 

 

病人取仰臥位,一助手固定其健肢。

術者立於傷側,一手握拿傷肢踝部,另手扶其膝部,兩手協同將下肢屈曲,充分外展、

外旋並迅速撥直(猛拉一次);而後,再施下肢屈拉手法數次。拇指揉撥陽陵泉,大魚際壓放沖門穴結束。

 

急性扭錯傷(施術下列手法):

 

1)仰臥彈撥理筋法 

 

病人取仰臥位,傷肢屈曲,踝部放於健肢膝上部,髖關節外展、外旋。

術者立於傷側,雙手捏緊損傷之股內側肌群,以指腹尖端用力,從該肌起始部到大腿內下方彈撥(或推扳)數遍;

而後,雙拇指推理、按壓損傷之筋肉數次。

 

此手法可達到舒筋、解痙、止痛之目的。若手法後症状不減輕者,再按慢性損傷(13法)施術。

 

2)彈撥推揉舒筋法(此法適用於學齡兒童) 患兒站立,兩足分開與肩等寬。

術者蹲於傷側,一手扶其臀部固定,

另手拇指放於大腿外側,餘四肢與纖維方向垂直左右彈撥緊張(痙攣)之內側肌群;

繼之,該手四指順肌纖維走行方向自上而下推揉數遍(力量不宜過重),以達到解痙、舒筋、祛痛之目的。

 

【注意事項】

 

1.附睾、膀胱、子宮及附件等泌尿生殖器官發生炎症時,股部前內側亦常出現壓痛或感覺過敏。

此不屬於本手法治療範疇,故應注意鑒別診斷。

骨折引起的內收肌損傷者,骨折未癒合時,慎用本手法治療,尤其注意禁用「迴旋屈拉下肢法」施術。

 

2.急性損傷,術後囑病人休息3日;

慢性損傷,術後囑病人主動抬腿、分髖鍛煉,每日到3次,每次數十下。

 

3.若痙攣嚴重,疼痛劇烈者,

可採用下列處方熏洗、內服,有助於痙攣的解除及活血、舒筋、止痛。

 

(處方)

 

1)熏洗處方 

 

透骨草、艾葉、秦艽、桑枝、傳芍、防風、劉寄奴、五加皮,上藥各十三克為一付。

 

用法 加水五到十倍煮沸,熏洗傷處,每日到3次,每次二十五分鐘,23日付。

 

2)內服伸筋活血湯 

 

伸筋草、丹參、木瓜、川斷、當歸、川牛膝各9克,制乳香、沒藥個5克,桂枝、炙甘草各3克。

 

用法 上藥水煎腹,每日劑,早、晚服。

 

股四頭肌損傷

 

【解剖生理】

 

股四頭包括股直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和股中間肌。

股直肌起於髂前下棘和髖臼上緣,後3塊肌肉起於股骨幹;

4塊肌肉聯合而形成股四頭肌總腱,包繞髕骨,並向下延續為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

股四頭肌的生理橫斷面大,是全身最有力的肌肉。該肌受股神經支配,主要功能為伸直膝關節、屈曲髖關節。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股四頭肌猛烈收縮,或被過度牽拉所致,亦可由直接暴力撞擊而引起。

如膝關節半屈曲位,突然強烈收縮股四頭肌,引起股四頭肌的全部肌腱、或其中、脫肌腱斷裂傷,而以股直肌腱斷裂較多見。

當膝關節伸最後三十度到六十度時股四頭肌用力收縮並受到阻力,可使股直肌在髕骨上緣或肌腱中部斷裂。

損傷輕者,形成較小的血腫或粘連,經治療可使瘀腫消散,粘連松解;

損傷重者,組織廣泛出血,形成大的血腫,血腫機化或鈣化,導致骨化性肌炎的發生。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有明顯外傷史,臨床多見於運動員。

 

2.傷後局部疼痛,髖、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制。

若肌腱斷裂,疼痛劇烈,行走困難或者跛行,膝關節主動伸直功能喪失。

 

3.檢查可見傷處腫脹或皮下瘀斑、壓痛明顯。

肌腱斷裂者,可觸到明顯凹陷,血腫較大者,觸之有波動感。

抗阻力伸膝試驗(病人仰臥於檢查床上,傷肢抬起屈膝;

術者一手托國部,另手按壓於踝關節上方,囑病人用力伸直膝關節;

傷處疼痛加重或伸膝無力)陽性。

 

4X線檢查 血腫較大者,晚期可有鈣化陰影。早期X線檢查,可排除髕骨骨折。

 

【治療】

 

(一)按摩治療(適用於腫痛減輕以後的非急性期)

 

1.原則 活血祛瘀,剝離粘連,消腫止痛,恢復功能。

 

2.施術部位 股前部為主,小腿為輔。

 

3.取穴 氣沖、髀關、健膝、陰市、血海、鶴頂、陰陵泉、陽陵泉及損傷局部痛點等。

 

4.施術手法 推撫、摩、揉、叩打、捏拿、動。

 

5.時間與刺激量 每次治療二十分鐘左右,刺激量視病情而定。

 

6.手法操作(病人取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按以下四個步驟)

 

1)推撫摩揉股部法 術者用雙手掌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推撫、摩、揉股四頭肌數分鐘。或以溫熱為度。

 

2)捏拿叩打股部法 緊接上法。術者用雙手多指由上而下捏拿股四頭肌數遍;繼之,用小魚際部或空拳叩打股部和小腿外側35遍。

 

3)按摩俞穴痛點法 緊接上法。用拇指揉壓髀關、陰市、血海、健膝、陰陵泉、陽陵泉,大魚際壓放氣沖穴。

 

4)屈伸迴旋下肢法 緊接上法。術者一手握拿踝部,另手扶膝部,兩手協同用力屈伸、迴旋髖、膝關節數次。

 

(二)藥物治療

 

1.急性期(損傷嚴重),腫痛較重者,內服消腫止痛湯;

腫痛減輕以後,宜用強筋丸,每次6克,每日到3次。急性期或腫痛嚴重者,禁用手法治療。

 

消腫止痛湯

 

組成 當歸、延胡、蘇木、土鱉蟲、澤蘭、土茯苓、茯苓皮、甘草。

 

服法 每日劑,水煎、分3次服。

 

2.慢性期(腫脹、疼痛減輕),宜用中藥熏洗,注意加強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但不宜過度疲勞。可配合其它物理療法。

 

【注意事項】

 

1.股四頭肌肌腱嚴重斷裂者,應立即外科手術縫合,伸膝位固定。

3周後開始股四頭肌靜力收縮,46周後開始按摩治療,逐漸進行膝關節的屈、伸功能鍛煉。

 

2.腫脹、痛著者,慎用按摩手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