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樂集)

上治法

 

論頭疼目痛 耳聾口 舌生瘡 鼻腫 眉落 烏鬚 瘰串 目生星

天師曰上治者,治上焦之症也。

如頭疼,目痛,耳聾口舌生瘡,鼻腫之類。

頭疼而風入太陽經 也,用川芎一錢,細辛一錢,白芷一錢,柴胡一錢,芍藥三錢,半夏一錢,甘 草一錢治之。

蓋風雖犯太陽,治法不可全治太陽,當上清其邪,故用白芷、川芎、細辛三味以散 之。

又用赤芍、甘草。柴胡,以清肝膽之火,膽經與肝經入於頭絡,故用此數味以散邪去火。

又加半夏去 痰,甘草和中,相濟而有成也。

 

張公曰頭痛余傳一方用川芎一兩,蔓荊子二錢。水煎服,立愈。(〔批〕芎荊散)。

蓋 川芎補血,蔓荊子去風也。

 

天師曰目痛者,肝經之病,宜治肝矣,而餘偏不治肝。

方用黃連一錢,花椒七粒,明 礬三分,荊芥五分,生薑一片,水煎半碗。乘熱洗之,一日洗七次,明日即愈。

(〔批〕洗目 神散。)

 

此治火眼之如此,若虛火之眼,又不如是。

用人乳半鐘,生地二錢,葳蕤仁五分,去 殼,取一分研碎,明礬半分,水半鐘,同人乳煎藥。

取汁少許,洗七次,明日即愈。虛火之眼,紅而不痛 不澀,無淚無眵是也。

有火者,紅腫如含桃,淚出不止,酸痛羞明,多眵是也。

 

雷公曰餘亦有治眼痛方。

用柴胡、防風各二分,黃連三分,花椒二粒,明礬一分,水半鐘,飯鍋 蒸,洗眼如神。

一日洗三次,二日即止痛。

 

張公曰目痛餘亦有一方最妙。

以人乳一合,黃連三分,大棗一個,明礬三分,人參三分,水半鐘, 同煎二沸,即取起洗眼。

無論虛眼實眼,奇妙。每日洗七次,三日即全愈。

 

天師曰耳聾者,腎經病也。

論理該用六味地黃丸,內加柴胡五錢,甘菊二兩,當歸三兩,枸杞三兩, 麥冬三兩,北五味三錢,白芍二兩,

今不用此。鼠膽一枚,龍齒一分,冰片一分,麝香一分,朱砂一分, 乳香半分,潮腦半分,各研為絕細末。

以人乳為丸,如桐子大,外用絲綿裹之,不可太大,(〔批〕通耳神 丹。)

 

塞入耳之深處,至不可受而止。塞三日取出,即耳聰,永不再聾,不必三丸。

但鼠膽最難得。覓一大 鼠,先以竹籠養之,後以紙為匣子,引其藏身,內用果品,令其自食,久之,

忽然用棒槌擊死,立時取 膽,則膽在肝中也,否則再不可得。

幹者可用,只消用水調化,俱入藥末中,則一樣也。實耳聾者,亦用 此方,神妙。

鼻腫者,乃肺經火盛也,宜用甘桔湯則效。

今不用,方用皂角末吹入,打清嚏數十即愈。蓋鼻因 氣壅,今打嚏則壅塞之氣盡開散,故不必清肺,而鼻腫自消也。

 

口舌生瘡者,乃心經熱也,宜用黃連、黃芩之類,涼散之自愈。

今不用,用黃柏一錢,姜蠶一錢, 枳殼燒灰五分,炙甘草末五分、薄荷末五分,冰片三厘,山豆根五分,

各為末絕細。滲上,一日滲三 次。第一日即少快,明日全愈,神方也。以上皆上治之法也。

天師曰眉落方用桑葉七片,每日洗之,一月重生如舊;鬚落亦然。鬚自當留一方,以救天下白鬚 老子。

白乃 腎水枯,任督血幹也,二者得一,皆能白鬚。地黃湯最妙,餘不用。

用桑椹半斤,取汁一碗,以骨碎 補一兩,為末浸之。曬乾,無日則用火焙乾,再浸,以汁幹為度;

再用何首烏,生者為末二兩,用赤不 用白,熟地焙乾為末二兩,青鹽一兩,沒石子雌雄各四對,

長者雄,圓者雌,當歸一兩,各為細末。 每日擦牙者七七,擦左右各如數,一月之間,即黑如漆。

(〔批〕骨碎補即破故紙)。

 

蓋桑椹專能補 陰黑鬚,而又佐之熟地、首烏,豈有不黑之理,但苦不能引入鬚根耳。

今妙在用骨碎骨、沒石,直透齒 肉之內,既入齒肉,有不引鬚根者乎,此方之所以巧而奇也。

倘更用烏鬚補腎,以通任督,則上下相 資,吾見長生不老,未必非此老人,況僅僅髭髯有不重臻于年少之時乎,

今並傳之。

 

桑椹一斤,蒸熟曬 幹,不蒸則此物最不肯幹,但不可經鐵器,飯鍋蒸則無害。大約熟地一經飯鍋。雖鐵器無礙。

生赤何首 烏一斤,切片,飯鍋蒸熟曬乾九次為妙,南燭葉一斤,亦飯鍋蒸熟曬乾,若不蒸,自幹則無用,

熟地一 斤,麥冬半斤,花椒去殼皮二兩,以四兩取米二兩,白果一兩,白朮一斤。

(〔批〕烏鬚至補丹。

 

又方名黑鬢仙丹,熟地一斤,萬年青三片,小用五片,桑椹一斤,黑芝麻八兩,山藥二斤,南燭皮 四兩,

花椒一兩,白果一兩,巨勝子三兩,連殼,用蜜為丸,早晚酒送下各五錢。忌蘿蔔而已。絕妙神 方也。

 

張公傳,熟地一斤,薏仁,山茱、桑葉各八兩,白朮、生赤何首烏各三兩,巨勝子、白果各三 兩。

黑芝 麻四兩,北五味二兩,山藥一斤,花椒一兩,烏頭皮四兩,胡桃肉三兩,加參片三兩,無亦可,蜜為 丸,服五錢。

一方岐公傳旱蓮可加三兩。)

 

此方不刊,即名為陳氏烏鬚丸,久服長生不老。春夏服地 黃丸,秋冬服此丸,保汝升躋有路,斑白無蹤。

無桑椹時,可以桑葉代之鬚用一斤。雖椹勝於葉,而葉 之功亦不亞椹也。

張公曰烏鬚方,此方最妙。其餘秦真人萬年青方亦當附入。唇口生瘡,可將口瘡方同治。

 

華君曰傳余無白鬚重烏方。然余傳方中,尚有喉間瘰串之方,今傳之。

 

方用白芍一兩,柴胡五 錢,香附一兩,白朮五錢,金銀花三兩,瓦草一錢,瓦蔥亦可,青苔一錢;

幹者止可用三分,人參五錢, 白芥子二錢,各為末。人有病瘰串者,用米醋調,摻痰核之上。

如已破者,不可用醋調,用麻油調之,

 

內 服方用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當歸五錢,半夏一錢,白芥子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三錢,水煎服。

用前藥 外治,以此湯內治,尤易見功。(〔批〕消串神丹。天師曰前方尚鬚加白礬三錢,麝香三分。)

不服此 方,亦未嘗不愈,但遲日月耳。

天師曰眼目星久不能去,止可去臨時者,方用白蒺藜三錢,水煎洗之,三日即無星,尤妙。

瘰串乃鼠食之物,人不知食之,多生此病。然亦有鬱氣者,乃易成而不愈也。

方用白芍三兩,白芥子 三兩,紫背天葵三兩,香附三兩,茯苓三兩,當歸三兩,人參五錢,蒲公英一兩,

柴胡五錢,白朮五兩, 砂仁二錢,各為末,米飯為丸,如細米一半大。

每日白滾水送下三錢,日三服,一月即 消,二月全愈。(〔批〕化串湯。化瘰仙丹。)

跌損唇皮之類,以桑白皮作線縫之,以生肌散滲之自合。

雷公曰予有烏鬚二方。

一丸方用熟地二斤,白朮一斤,麥冬一斤,山茱萸半斤,黑芝麻半斤, 山藥二斤,桑葉一斤,巴戟四兩,

白果四兩,為末,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五錢。萬年青六片,加入尤 妙。

 

一煎方熟地一兩,生何首烏赤者一兩,桑葉一兩,白果二錢,黑芝麻五錢炒研碎,山藥一兩,萬年 青半片,

人參三錢,花椒一錢,水煎,加酒一茶鐘,再加桔梗五分。早服頭煎,晚服二煎,夜服三煎, 四劑即黑如漆。

二方同用,永不再白。(〔批〕方名還童丹。)倘氣血虛者,用服十劑必效。

孫真君曰耳聾用珍珠一粒,外用龍骨末一分,以蜜調之,丸在珠上,外又用丹砂為衣。

綿裹塞耳 中即愈,神方也。一月後取出,再用六味地黃丸一料,不再聾。

又曰烏鬚方,莫妙用幹桑椹一斤,飯鍋蒸熟曬乾,生何首烏一斤,為丸。二味朝夕吞服,自然烏 黑矣。

蓋二味原是烏鬚之聖藥,能日日服之,延年返老,豈特鬚髮之黑哉。或少加白果尤妙,不必加熟地,

藥愈多,其功轉不大效。用生何首烏者,以滋味不外泄也,連皮用之,正取其皮引入人之皮毛耳。

每日 服五錢,或一兩俱可。無椹用桑葉二斤,首烏一斤可也。(妙極。)

 

中治法

 

論統治諸瘡

 

天師曰中治者,或胸前生瘡,乳上生瘡,兩脅、兩背、兩手生瘡是也。

然而瘡瘍別有專門, 此不必再贅。既已立門,存一治法,統治中焦部位之瘡,無不神效。

 

方用金銀花一兩,元參一兩,生甘 草五錢,白礬二錢,有病則病受之也,

當歸一兩,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荊芥三錢,連翹二錢,白芥 子二錢,水煎服。

(〔批〕散邪敗毒至神丹。)一服知,二劑全消,破潰者四劑愈。

 

如陰瘡,方中去梔 子,加肉桂一錢。此方統治中焦諸瘡俱效。

妙在用散邪敗毒之品於補藥之內,轉足以消毒而去火也。此中 治之法。

張公曰岐真人統治瘡瘍之方妙甚,然餘更有奇方。

用生甘草一兩,當歸一兩,蒲公英一兩,黃芩 一錢,金銀花二兩,乳香一錢,為末。

先將前藥用水五碗,煎一碗,將乳香末調飲之,神效,亦足附前方 之功也。(〔批〕散毒仙丹。)

一身上下,俱可治之,乃統治之法。

華君曰餘同傳,無可語。

孫真君曰予亦有一方,統治諸瘡。方用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一兩,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五錢,水 煎服。

一劑輕,二劑全愈。此方消毒實有奇功,下治諸癰,可統治之也。

 

 

下治法

 

論腿癰 多骨癰 囊癰 騎馬癰 鶴膝風 腳脛爛瘡

天師曰下治者,乃生腿癰,多骨癰,囊癰,騎馬癰, 鶴膝風,兩腳爛瘡,腳疽等項是也。

囊癰、騎馬癰最難治。此皆少年人不保重,或串花街柳巷,或貪倚 翠偎紅,忍精而戰,耐饑而守,

或將泄而提其氣,或已走而再返其陽,或人方泄精,而我又入其戶,皆 足以生此惡毒也。

 

方用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生甘草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 二錢,水煎服,

一劑即消,二劑全愈,潰者三劑愈。

蓋此毒乃乘虛而入,必大補其血,而佐以逐邪之品, 則病去如失。否則婉轉流連,禍不旋踵。

與其毒勢彌漫,到後來發散,何不乘其初起,正氣未哀,一劑而 大加祛逐之為快哉。 

方中妙在金銀花,而以當歸補血為君,人參為佐,大黃為使,重輕多寡之得宜也。

 

鶴膝風治法,則又不然。此又因濕而戰,立而行房,水氣襲之,故成此疾。

方用黃 八兩,肉桂三錢, 薏仁四兩,茯苓二兩,白朮二兩,防風五錢,水十餘碗,煎二碗,分作二服。

上午一服,臨睡一服,服後 以濃被蓋之,必出大汗,不可輕去其被,令其汗自幹則愈。一服可也,不必再服。

 

此方妙在用黃蓍 以補 氣,蓋兩足之所以能動而舉步者,氣以行之也,今鶴膝之病,則人之氣虛不能周到,

行步自然艱難,今用 黃蓍半斤,則氣旺極矣。又佐之肉桂以通其氣,又佐之防風以散其邪,始相惡而相濟。

又佐之白朮、薏 仁,以去其寒濕之氣。邪氣去則正氣自固,此功之所以速成也。

若以為人不能受,畏而不用,則反害之矣。

 

多骨疽乃生於大腿之中,多生一骨者是,乃濕熱而生者也。治之得法,則易易耳,否則變生可畏。

方 用當歸一兩,金銀花一兩,白芍一兩,柴胡一錢,茵陳三錢,龍膽草二錢,白朮三錢,生甘草三錢,水煎 服即愈。

(〔批〕化骨至神丹。)苟或失治,即長一骨,橫插于皮間作痛,必鬚取出此骨始愈。

 

以鐵 鋏鉗出之,外用前生肌方藥膏貼之,兩個即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蓋白芍能平肝木,又能活筋。

 

多骨疽 者,非骨也,筋變為骨,似骨而非骨也。

白芍不特平肝木之火,兼能散肝木之邪,邪去則筋舒,筋舒則 似骨非骨者盡化、

又加金銀花原能去毒,此二味之所以相濟也。

 

足疽亦濕熱也。

方用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生甘草三錢,當歸一兩,薏仁二兩,水煎服。一劑 即愈。

(〔批〕祛濕消邪散。)

 

蓋此方妙在用薏仁為君,蓋濕氣必下受,而水流必下行,薏仁去濕而利關 節之氣,金銀花去火毒之邪,

助之以生甘草,則邪易散而濕易退矣。然而血虛則水氣易侵,濕邪易入。

今 用當歸以補其血,血足水無所侵,而濕難以入,故用之合宜,而病可速效也。

腳脛之生爛瘡,亦濕熱也。往往兩腿腐爛,臭氣難聞。若止以湯藥治之,未易奏效。

先以蔥湯溫洗, 後以白蠟一兩,黃丹二兩,韭菜地上蚯蚓糞二兩,炒幹一兩五錢,冰片五分,潮腦三錢,麝香五分,

血竭五 錢,鉛粉一兩,炒松香三錢,乳香去油三錢,沒藥三錢,銅綠三分,輕粉一錢,兒茶三錢,各為絕細末。

乘 蔥湯洗濕之時,滲在瘡口之上,必然癢不可當,但不可用手抓其癢。

少頃必流黃水,如金汁者數碗,再 用蔥湯洗之,又滲又流又滲,如是者三次,則水漸少而痛漸止矣。

(〔批〕分濕消毒至神丹。)

 

明日用前 膏藥,以濃皮攤膏,仍入此末藥,加入二錢貼之,任其水出。

倘癢之極,外以鶴翎掃之即不癢,貼二膏 即止水而愈。

 

腿癰即照多骨治法,不再立方。腳脛爛瘡,內服湯藥。

金銀花一兩,薏仁二兩,茯苓一兩, 生甘草五錢,牛膝五錢,萆 五錢,半夏五錢,肉桂五分,水煎服。

(〔批〕分濕內化丹。)自貼膏藥, 連用此方,二 劑即愈。

 

此方妙在薏仁為君,金銀花、萆 為臣,茯苓為佐使。蓋薏仁去兩足之濕,茯苓能分消脾胃 中之濕氣,

生甘草、金銀花能解鬱熱之毒,而萆 又善走足,且能祛濕健脛,又加之牛膝以助其筋力, 則爛濕之瘡,

有不去之如失者乎,此下治之最妙者也。

張公曰下治法盡於此矣,余欲尚贊高深。

多骨之生也,雖生於濕熱,而成之不由濕熱也,必有 人喜飲涼水,好食果品而成之。

初生多骨疽之時,即用大黃一兩,芙蓉葉曬乾為末一兩,麝香三分,冰 片三分,五倍子一兩,藤黃三錢,

生礬三錢,各為末,米醋調成如濃糊一樣。塗於多骨疽之左右四周, 以藥圍其皮肉,中留一頭如豆大,

以醋用鵝翎不時掃之,若不掃,任其幹圍,則無益也,一日夜即內 消。(〔批〕消毒散。)

 

疽生於環跳之間,不用此圍藥,多成多骨疽。故疽一生,無論其有骨無骨,即以 此藥敷之,神效。

其餘癰疽癤毒,亦以此藥敷之,無不神效。

華君曰予無可論。

雷公曰我亦有治多骨之方,用內消之法最奇效。大凡毒至於環跳之穴者,即多骨疽也。

用人參三 錢,大黃五錢。蒲公英一兩,金銀花二兩,天花粉三錢,薏仁三兩,先用水六碗,煎薏仁取湯三碗。

煎前 藥三碗。分作二次服,二日服兩劑即消,神方也。若已潰,用天師方法治之。(〔批〕

天師雲方神奇 之甚,勝吾方也。)

(鶴膝風古多用大防風湯,內氣血藥並用,以病在下焦陰分故也。

此除去血藥,想用宜於初起之時。如 病久,古方恐不可廢,李子永識。)

 

先治法

 

論外感初起 論內傷初起 論傷寒初起

 

天師曰先治者,宜先而先之也。

人病發熱,必鬚散其邪氣,俟邪氣速去,而後再扶其正氣,則正 氣不為邪所傷。

方用柴胡一錢,荊芥一錢,半夏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則邪散而身涼。

 

蓋四時不正之氣,來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營衛。

今用柴胡、荊芥先散其皮毛之邪,邪既先散,安得入 裡;

方中又有半夏以祛痰,使邪不得挾痰以作崇,又有黃芩,使不得挾火以作殃;況又有甘草,調和藥味 以和中。

邪氣先散,而正氣又不相傷,此先治之妙也。一症一方,亦可類推。

張公曰先治法最妙,無奈世人不肯先服藥何,所以邪由皮毛而入營衛,由營衛而入臟腑也。

倘先用 此方,又何至傳經深入哉。先治法甚多,不能盡,再傳二方,觸類旁通。無非先治之法。

 

一方用柴胡一錢, 當歸一錢,白芍二錢,甘草、陳皮各一錢,天花粉二錢,梔子一錢,水煎服。

(〔批〕內傷散邪湯,神 妙。)此方凡肝脈鬱者,用一劑即快,不必專是外感也,治內傷初起者神效。

 

又一方用柴胡一錢,白芍一 錢,茯苓一錢,甘草一錢,當歸二錢,麻黃一錢,桂枝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批〕外感祛邪湯。) 此方專治傷寒初起者神效。

 

乘其尚未傳經,可從補正之中,兼用祛邪之品,而熱散之也。

蓋初起之邪,尚 不敢與正氣相敵,故一補正氣、而邪氣自消。

及一傳經,則正氣遁入於臟腑、不敢與邪相爭,愈補而愈 不敢出 也,故一傳經,則萬萬不可用補藥。

 

今乘其初起之時,亟用補劑而加之祛邪之品,用桂枝以熱散,用麻 黃以祛寒,寒熱相攻,邪難內入,

而又有正氣之健助,所以一劑而盡愈也。先治之法,二方最妙,幸留 意而善用之。

華君曰予未聞師傳也。

雷公曰天下最難治者,莫過於傷寒,然得其法,治之又甚易,張仲景論之詳矣。

今又增一法,以 治傷寒初起之病,攻補兼施,實有卓見,惜世人未知其論耳。其方可試,無不神效。

 

然而人見白朮、當歸 之多用,疑於太補,不知傷寒初起,何畏於補。

鄙意尚可加入人參一錢,乘其邪未深入,補正以逐邪,則 邪易走也,又何疑於朮、歸之用哉。

(〔批〕天師曰此予方也。但三日內可加參,三日外者,不可輕用 也。)

(治外感初起,用小柴胡湯,人參、薑、棗加荊芥。按小柴胡原治傷寒少陽經主藥,此經半表半裡,

寒邪漸逼,而稍稍成熱,故用之,亦非外感初起。鬚知內有濕熱之人,而兼外感者,用之則宜。

其脈 左右兩寸關俱弦洪者為准。李子永識。)

 

 

後治法

 

論補正攻邪

 

天師曰後治法者,宜後而後之也。人有正氣虛寒,以中邪氣風寒,不可先攻其邪。

蓋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邪之敢入于正氣之中者,是人之正氣先虛也。不急補其正氣,則邪何所畏而肯速去哉。

譬如賊人 入室,主懦而僕從又怯;賊必將安坐門庭,逍遙酒食矣。

 

苟能用一二果敢之士,出死力而爭敵,則盜寇且 急走而不遑也。故必先補其正,而後可以散邪。

方用人參三錢,黃 三錢,柴胡二錢,半夏一錢,甘 草一錢,當歸三錢,陳皮一錢,白朮三錢,神曲五分,

黃芩五分,山楂五粒,水煎服。(〔批〕補正散。)

此方妙在用參、歸、 、朮以扶正氣,加柴胡、半夏以祛邪,加陳皮、山楂以消食,加甘草以和中,不治 邪而邪自退。

此後治之妙法也。

張公曰後治法甚多,再傳二法。

一方用人參一錢,白朮三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柴胡三錢,茯 苓三錢,水煎服。(〔批〕扶正散邪湯。)

 

此方專治正氣虛而邪入之者。如頭疼發熱,凡脈右寸口大於 左寸口者,急用此方,無不全愈。

蓋雖有外邪,不可純作邪治,當以補正為先,治邪為後。

又一方用當 歸三錢,白芍三錢。枳殼一錢,檳榔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批〕補血蕩邪湯。)

 

此方治痢疾之病 最妙。以補正為先,蕩邪為後。其餘後治之法,可意會而默通之也。

 

華君曰予未傳。

 

雷公曰後治法有瘧疾方。

用人參五錢,白朮一兩,青皮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三錢,水煎服。瘧 病雖有痰邪,不可先治邪。

此方一味補正,略為祛邪以消痰,然正足而邪自退矣。更有陰虛而發熱如瘧者,

亦以前方加熟地一兩,生何首烏一兩,去半夏,換白芥子三錢,治之亦效。  

 

急治法

論風邪作喘 直中陰寒 中心卒痛 中痰 中邪 中氣 論氣喘非外感 論腹痛非內傷

 

天師曰急治者,不可鬚臾緩也。

乃外感之喘脹,氣不能息之類;如直中陰寒,手足厥冷,小腹冷 痛,而欲死者 是也;

如心中卒痛,手不可按,氣悶欲死者是也。

凡人忽感風邪,寒入乎肺經,以致一時抬肩大喘,氣 逆痰吐不出,人不能臥是也。

方用柴胡一錢,茯苓二錢,當歸一錢,黃芩一錢,麥冬二錢,射干一錢,桔 梗二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水煎服。

(〔批〕滅邪湯。)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舒發肺金 之氣,用半夏以祛痰,用黃芩以去火。

蓋外感寒邪,則內必變為熱症,今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 雖曰清火,轉足以抑遏其火氣。

妙在用桔梗、射干、柴胡,一派辛散之品,轉足以消火滅邪。此急治之一 法也。

直中陰寒之症,乃寒邪直入於腎經,不由皮毛而入營衛,不由營衛而入臟腑也。

乃陰寒之邪,直中於 兩腎之中,而命門之火,無可藏之地,乃奔越星散,而寒邪乘其真火逃亡,趁勢趕逐。

於是入腹則腹痛, 入肝則肝絕,入心則人亡。

此至急之時,不可用藥之鬚臾緩也。

 

方用人參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一錢, 肉桂一錢,乾薑五分,水煎服,(〔批〕逐寒回陽湯)。

此方妙用人參、白朮。蓋寒邪直入,宜止用附、 桂以逐之,何必用參、朮,而且多加之也。

不知寒邪直犯腎宮,元陽遁出於脾胃之間,止此一線之微氣在 焉,若不用人參以救之,

何能喚回於無何有之處,不多加白朮,何能利其腰臍而回其元氣。故又加附子、肉 桂,以祛散其寒邪也。

中心卒痛,手不可按者,乃火邪犯心也。若不急救息其火,則臟腑內焚,必致身殉。

方用梔子三錢, 白芍五錢,甘草一錢,良薑三分,天花粉二錢,蒼朮一錢,貫眾一錢,水煎服。

(〔批〕瀉火定痛湯。)

此方妙在用梔子以清火。或疑心經之熱,宜用黃連以涼之。何以不用黃連,而反用梔子耶?

蓋心中火 發,用黃連固宜,然黃連性燥,心火正在燥烈之時,以燥投燥,正其所惡,不特不能去火,而轉助其焰 矣。

不若桅子瀉其肝木之邪,母衰則子亦衰,不瀉心火,正所以瀉心火也。

且梔子能瀉六經之郁火,原不 專入肝經,亦能入心經也。

一味而兩用之,此用藥之奇妙況又與白芍共用以瀉肝,又加良薑數分,以引 入於心中;

複增天花粉,以逐其火熱之痰,則痰去自然火散,而郁氣益舒。此急治肝,而正急治心也。

又是急治之一法,餘可類思。

張公曰急治之法妙矣,而餘更有法。

如人中痰、中邪、中氣三法、亦不可不講。

 

中痰方用人參三 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天南星一錢,半夏二錢,水煎服,下喉即愈。

蓋痰之生也,由於氣 之虛;而氣之虛也,由於臟腑之冷。

故方中用參、朮以補正氣,用半夏、南星、茯苓以祛痰,用附子以溫 中。

所以一下喉而痰聲靜,痰氣清也。中邪方用人參三錢,白朮三錢,半夏三錢,皂角末一錢,陳皮 一錢,水煎服。

(〔批〕開竅消痰飲。)

 

此方之妙在皂角能開人之孔竅,引人參、白朮、半夏之類,直入 心經,而痰之迷滯,無不盡開,痰去邪將何留。

中氣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附子一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水煎服。

(〔批〕助氣回生飲。)

 

此方與中痰方相仿佛,而此 方勝於前者,以分兩之多,而又多甘草、陳皮以消中和內也。

三法有利於醫者不淺。

 

華君曰予聞之天師矣,尚有二症。

一則氣喘之不能臥,而非外感也;一則腹痛之不可忍,而非內傷 也。

凡人有氣喘不得臥,吐痰如湧泉者,舌不燥而喘不甚,一臥則喘加,此 非外感之風邪,乃腎中之寒氣也。

蓋腎中無火,則水無所養,乃上泛而為痰,將胃中之水,盡助其洶湧之 勢,而不可止遏矣。

法當用六味丸湯,加附子、肉桂大劑飲之,則腎宮火熱,而水有所歸。

水既歸宮,喘 逆之氣亦下安而可臥。

 

凡人之臥,必得腎氣與肺氣相交,而後河車之路平安無奔逆也。

方中補其腎火,何 以安然能臥,不知腎為肺之子,子安則母亦甯,肺金之氣可歸於腎宮,以養其耗散之氣矣。

此所以補腎 火,正所以養肺金也,況六味丸全是補腎水之神劑乎,水火同補,而肺金更安,肺腎相安,

有不臥之而甚 適者乎。

凡人腹中疼痛欲死,手按之轉甚者,此乃火挾痰與食而作祟也。若作直中治之,立死矣。

方用甘草一錢,茯苓三錢,白芍五錢,枳實一錢,梔子三錢,山楂二十粒,水煎服。加柴胡一錢。

(〔批〕紛解 散。)此方有解紛之妙,乃天師未傳者,想於別門見之也。

岐天師曰實未傳。

孫真君有治心痛方。管仲三錢,乳香末二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三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

一劑即止痛,此方專治火痛也,治呼號口渴者神效。

 

緩治法

 

論陽明之火大渴 論大吐 論大瀉

 

天師曰緩治者,不可急而姑緩之也。

如人病火盛之症,大渴引飲,呼水自救,朝食即饑,或夜食不 止;或久虛之人,氣息奄奄,不能飲食者是。

前症陽明火盛,故能食善消, 宜竹葉石膏以治之矣,然而不可急也。

蓋火盛必然水哀,火之有餘,水之不足,石膏辛散之味,雖然去 火,而勢過猛烈,實能鑠盡真陰,大熱之際,

不得已而用之,所以救存腎中之水也,若日日用之,則水不 能救而反耗真陰之氣,真陰之氣既耗。

則火仍複沸騰,不若緩治之為得也。

 

方用元參一兩,麥冬五錢,白 芥子二錢,竹葉三十片,甘菊花二錢,生地三錢,陳皮五分,丹皮二錢治之。

(〔批〕清肅至涼湯。)

此方 之妙。全在元參能去浮游之火,使陽明之餘火漸漸消滅;麥冬消肺中之熱,斷胃之來路;

用生地清腎中之 火,斷胃之去路;加丹皮截胃之旁路;竹葉與白芥子清痰行心,又截胃之中路;

四面八方,俱是分散其 勢,則余火安能重聚。

 

此緩治法,勝於急遽之功也。

至於久虛之人,氣息奄奄,無不曰宜急治矣。

不知氣 血大虛,驟加大補之劑,力量難任,必至胃口轉加臌脹,反不若緩緩清補之也。

 

方用茯苓一錢,白朮五 分,山藥一錢,陳皮三分,甘草三分,人參三分,當歸一錢,白芍二錢,棗仁五分,

山楂三粒,麥芽三 分,炮薑三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白芍為君,引參、苓入肝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潛移默奪,使 脾氣漸實,胃口漸開。

不急於張惶,而徐能奏功。

 

此又緩治之一法。

張公曰緩治之法,不止陽明之火宜然。天師借而說法,餘又廣之可也。

凡人久病,俱不可急遽用 藥,鬚緩治為妙。譬如人大渴之後,不可純用止渴之藥是矣。

然而大吐之人,豈亦可純用止嘔之味耶,不 可也。

 

法當用人參五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甘草三分;陳皮一錢,豆蔻仁三粒,水煎服。

此 方純用健胃補脾之劑,而人不知其中奧妙也,大吐之後,津液已幹,如何又用健脾補胃以重燥之, 得毋傷子太甚耶。

不知脾胃之氣健,而後津液能生。苟以潤藥補之,則脾胃惡濕,反足傷其真氣,所以不 用潤劑,而反用燥藥也。

他臟腑惡燥。惟脾胃臟腑反惡濕而喜燥。以人參、白朮投之,正投其所好。 又安有燥烈之虞哉。

大瀉之後,自多亡陰,宜以補陰藥治之矣。

然而以補陰之藥急治,反足增其水勢,法當以溫藥補之。

用熟地五兩。山藥四兩,山茱萸四兩,白朮五兩,肉桂一兩,肉果一兩,北五味一兩,吳茱萸一兩,人參 五兩,

薏仁五兩,各為末,蜜為丸,如梧子大。(〔批〕生陰止瀉丹。)

 

每日晚飯前吞五錢,旬日即健 矣。此方之妙,不用茯苓、澤瀉、豬苓之類去分消水氣,而水氣自然分消。

蓋補腎正所以補脾,而緩治 勝於急治也。

華君曰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