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痺

某 肺氣痺阻,面浮胸痞,寒熱。(上焦氣分壅熱)葦莖湯。

 

某 肺痺,臥則喘急,痛映兩脅,舌色白,二便少。(肺不開降) 葦莖湯。

 

曹(二二) 清邪在上,必用輕清氣藥,如苦寒治中下,上結更閉。

兜鈴 牛蒡子桔梗 生甘草 杏仁 射干 麻黃

 

某 經熱津消,咳痰痺痛。 桂枝 桑枝 木防己 生石膏 杏仁 苡仁 花粉

又 渴飲咳甚,大便不爽,餘熱壅於氣分。 紫菀 通草 石膏 花粉 木防己苡仁 杏仁

 

陸 偏冷偏熱,肺氣不和,則上焦不肅,用微苦辛以宣通。 薄荷梗 桑葉 象貝杏仁 沙參 黑山梔

 

某(女) 溫邪,形寒,脘痺,肺氣不通,治以苦辛。 杏仁 栝蔞皮 鬱金山梔 蘇梗 香豉

 

曹(氏) 肺痺,右肢麻,脅痛,咳逆喘急不得臥,二便不利,脘中痞脹,得之憂愁思慮,所以肺臟受病。

宜開手太陰為治。紫菀 栝蔞皮 杏仁 山梔 鬱金汁 枳殼汁

 

某(二七) 溫邪郁肺氣痺,咳嗽,寒熱頭痛,開上焦為主。

活水蘆根(一兩)大杏仁(三錢) 連翹(一錢半) 通草(一錢半) 桑皮(一錢) 桔梗(一錢)

 

某(十歲) 脘中稍爽,痰粘氣逆,腹膨,開肺理氣為主。 枇杷葉 濃朴 杏仁滑石 茯苓皮 通草 白蔻仁 苡仁

 

王 脈搏勁,舌乾赤,噯氣不展,狀如呃忒,緣頻吐胃傷,諸經之氣上逆,填胸聚脘,出入幾逆,周行脈痺,

肌肉著席而痛轉加,平昔辛香燥藥不受,先議治肺經,以肺主一身之氣化耳。

枇杷葉汁杏仁 共煎湯,沖桔梗枳實汁。

 

某 天氣下降則清明,地氣上升則晦塞,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周身氣機皆阻,肺藥頗投,謂肺主一身之氣化也。

氣舒則開胃進食,不必見病治病,印定眼目。枇杷葉 杏仁 紫菀 苡仁 桔梗 通草

 

朱 風溫不解,邪結在肺,鼻竅乾焦,喘急腹滿,聲音不出,此屬上痺,

急病之險篤者,急急開其閉塞,葶藶大棗合葦莖湯。

又 風溫喘急,是肺痺險症,未及周歲,臟腑柔嫩,故溫邪內陷易結,前用葦莖湯,兩通太陰氣血頗驗,

仍以輕藥入肺,晝夜豎抱,勿令橫臥為要,用瀉白散法。桑白皮 地骨皮 苡仁 冬瓜仁 蘆根汁 竹瀝

 

某 風溫化熱上郁,肺氣咽喉阻塞,胸脘不通,致呻吟呼吸不爽,上下交阻,逆而為厥,乃閉塞之症,

病在上焦,幼科消食發散苦降。但表裡之治,上氣仍阻,久延慢驚,莫可救療。

蘆根 桑葉 滑石 梨皮 苡仁 通草

 

李 肺象空懸,氣窒聲音不出,舌乃心苗,熱灼則舌本不展,以唇口肺微之病,乃辛熱酒毒之痺,

主以輕揚為治,乃無質之病。(濕熱傷肺)羚羊角 連翹心 竹葉心 野赤豆皮 川貝母 金銀花

又 暮服威喜丸二錢。

 

唐 脈小澀,失血嘔逆之後,脘中痞悶,納穀 脹,小便短赤,大便七八日不通,此怒勞致氣分逆亂,從肺痺主治。

(怒勞氣逆)鮮枇杷葉 土栝蔞皮 黑梔皮 鬱金 杏仁 杜蘇子 紫降香 鉤藤

又 更衣丸。

 

肺為呼吸之橐,位居最高,受臟腑上朝之清氣, 清肅之體,性主乎降,又為嬌臟,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氣,

一有所著,即能致病,其性惡寒惡熱,惡燥惡濕,最畏火風,邪著則失其清肅降令,遂痺塞不通爽矣。

今先生立法,因於風者,則用薄荷桑葉牛蒡之屬,兼寒則用麻黃杏仁之類。

若溫熱之邪,壅遏而痺者,則有羚羊射干,連翹山梔兜鈴竹葉沙參象貝。

因濕則用通草滑石,桑皮苡仁威喜丸,因燥則梨皮蘆根,枇杷葉紫菀,開氣則蔞皮香豉。

蘇子桔梗蔻仁,其葦莖湯,葶藶大棗湯,一切藥品,總皆主乎輕浮,不用重濁氣味,

是所謂微辛以開之,微苦以降之,適有合乎輕清嬌臟之治也。

肺主百脈,為病最多,就其配合之臟腑而言,肺與大腸為表裡又與膀胱通氣化,故二便之通閉,

肺實有關系焉,其他如肺痿肺癰哮喘咳嗽失音,各自分門,茲不重贅。(華岫云)

 

徐評 所列諸症,不過喘咳氣逆耳。另立肺痺一門,甚屬無謂,內經有肺痺之名,卻非此義,當考之。

 

胸痺

 

浦 中陽困頓濁陰凝冱,胃痛徹背,午後為甚,即不嗜飲食,亦是陽傷,溫通陽氣,在所必施。

(胸脘清陽不運)薤白(三錢) 半夏(三錢) 茯苓(五錢) 乾薑(一錢) 桂枝(五分)

 

華(四六) 因勞,胸痺,陽傷,清氣不運,仲景每以辛滑微通其陽。 薤白栝蔞皮 茯苓 桂枝 生薑

 

王 胸前附骨板痛,甚至呼吸不通,必捶背稍緩,病來迅速,莫曉其因,議從仲景胸痺症,乃清陽失展,

主以辛滑。薤白 川桂枝尖 半夏 生薑 加白酒一杯同煎。

 

謝 沖氣至脘則痛,散漫高突,氣聚如瘕,由乎過勞傷陽。 薤白 桂枝 茯苓甘草 臨服沖入白酒一小杯。

 

某(六五) 脈弦,胸脘痺痛欲嘔,便結,此清陽失曠,氣機不降,久延怕成噎格。

薤白(三錢) 杏仁(三錢) 半夏(三錢) 薑汁(七分) 濃朴(一錢) 枳實(五分)

 

徐(六一) 胸痺因怒而致,痰氣凝結。 土栝蔞 半夏 薤白 桂枝 茯苓生薑

 

王(五七) 氣逆自左升,胸脘阻痺,僅飲米湯,形質不得下咽,此屬胸痺,宗仲景法,栝蔞薤白湯。

又 脈沉如伏,痞脹格拒,在脘膈上部,病患述氣壅,自左覺熱,凡木郁達之,火鬱發之,患在上宜吐之。

巴豆霜(一分製) 川貝母(三分) 桔梗(二分) 為細末服,吐後,服涼水即止之。

 

某(二六) 肺衛窒痺,胸膈痺痛,咳嗆痰粘,苦辛開鬱為主,當戒腥 。 栝蔞皮炒桃仁 冬瓜子 苦桔梗 紫菀 川貝母

 

華 陽氣微弱,胸痺,苓桂朮甘湯。

 

某(二十) 脈弦,色鮮明,吞酸胸痺,大便不爽,此痰飲凝冱,清陽失曠,氣機不利,法當溫通陽氣為主。

薤白 杏仁 茯苓 半夏 濃朴 薑汁

 

某(三八) 氣阻胸痛。 鮮枇杷葉 半夏 杏仁 桔梗 橘紅 薑汁

 

某 脈沉,短氣咳甚,嘔吐飲食,便溏瀉,乃寒濕鬱痺,胸痺如,無非清陽少旋。

(寒濕鬱痺) 小半夏東加薑汁。

 

王(三三) 始於胸痺,六七年來,發必嘔吐甜水黃濁,七八日後漸安,自述病發秋月,意謂新涼天降。

郁折生陽,甘味色黃,都因中焦脾胃主病,仿內經辛以勝甘論。(脾胃陽虛)

半夏 淡乾薑 杏仁 茯苓 濃朴 草蔻 薑汁法丸。

 

某 痛久入血絡,胸痺引痛。(血絡痺痛) 炒桃仁 延胡 川楝子 木防己川桂枝 青蔥管

 

胸痺與胸痞不同,胸痞有暴寒鬱結於胸者,有火鬱於中者,有寒熱互郁者,有氣實填胸而痞者,

有氣衰而成虛痞者,亦有肺胃津液枯澀,因燥而痞者,亦有上焦濕濁彌漫而痞者。

若夫胸痺,則但因胸中陽虛不運,久而成痺,內經未曾詳言,惟金匱立方,俱用辛滑溫通,

所云寸口脈沉而遲,陽微陰弦,是知但有寒症,而無熱症矣。先生宗之加減而治,亦惟流運上焦清陽為主,

莫與胸痞結胸噎膈痰食等症混治,斯得之矣。(華玉堂)

 

徐評 此即俗名心頭痛也。病有數種,偶然卒得者,不外仲景栝蔞薤白湯,其餘諸種,各有治法,

非一煎劑所能必愈也。案中俱不能見及。

 

 

王 受寒哮喘,痰阻氣,不能著枕。(寒)

川桂枝(一錢)茯苓(三錢)乾薑(一錢)五味(一錢)杏仁(錢半)炙草(四分)白芍(一錢)製麻黃(五分)

 

卜(十九) 哮喘,當暴涼而發,診脈左大右平,此新邪引動宿邪,議逐伏邪飲氣,小青龍法。

 

徐(四一) 宿哮廿年沉痼之病,無奏效之藥,起病由於驚憂受寒。

大凡憂必傷肺,寒入背俞,內合肺系,宿邪阻氣阻痰,病發喘不得臥,譬之宵小,潛伏裡。

若不行動犯竊,難以強執,雖治當於病發,投以搜逐,而病去必當養正,今中年諒無大害,精神日衰,病加劇矣。

腎氣去桂膝病發時,葶藶大棗湯或皂莢丸。

 

陳(四八) 哮喘不臥,失血後,胸中略爽,葦莖東加葶藶大棗。

 

某(十三) 哮喘久咳。 桂枝木 杏仁 橘紅 濃朴 炒半夏 炒白芥子

 

馬(三二) 宿哮痰喘頻發。(哮兼痰飲) 真武丸。

 

朱(五一) 宿哮咳喘,遇勞發,小青龍去麻辛加糖炒石膏。

 

鄒(七歲) 宿哮肺病,久則氣泄汗出,脾胃陽微,痰飲留著,有食入泛嘔之狀,夏三月,熱傷正氣,

宜常進四君子湯以益氣,不必攻逐痰飲。(氣虛)人參 茯苓 白朮 炙草

 

哮與喘,微有不同,其症之輕重緩急,亦微各有異,蓋哮症多有兼喘,而喘有不兼哮者,要知喘症之因。

若由外邪壅遏而致者,邪散則喘亦止,後不複發,此喘症之實者也。

若因根本有虧,腎虛氣逆,濁陰上沖而喘者,此不過一二日之間,勢必危篤,用藥亦難奏功,此喘症之屬虛者也。

若夫哮症,亦由初感外邪,失於表散,邪伏於裡,留於肺俞,故頻發頻止,淹纏歲月,更有痰哮鹹哮醋哮,

過食生冷,及幼稚天哮諸症,案雖未備,閱先生之治法,大概以溫通肺臟,下攝腎真為主,久發中虛,

又必補益中氣,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氣之劑,在所不用,此可謂治病必求其本者矣。

此症若得明理針灸之醫,按穴灸治,尤易除根,噫,然則難遇其人耳。(華玉堂)

 

 

伊芳 先寒後熱,不飢不食,繼浮腫喘嗆,俯不能仰,仰臥不安,古人以先喘後脹治肺,先脹後喘治脾,

今由氣分郁,以致水道阻塞,大便溏泄,仍不爽利,其肺氣不降,二腸交阻,水穀蒸腐之濕,橫趨脈絡,

腫由漸加,豈亂醫可效,粗述大略,與高明論証。(肺鬱水氣不降)

肺位最高,主氣,為手太陰臟,其臟體惡寒惡熱,宣辛則通,微苦則降。若藥氣味重濁,直入中下,

非宣肺方法矣。故手經與足經大異,當世不分手足經混治者,特表及之。麻黃 苡仁 茯苓 杏仁 甘草

 

某 氣逆咳嗆喘促,小青龍去桂枝芍草加杏仁人參。

 

某 氣逆咳嗆喘急。 淡乾薑 人參 半夏 五味 茯苓 細辛

 

單 瘡毒內攻,所進水穀不化,蒸變濕邪,漬於經隧之間,不能由腸而下,膀胱不利,濁上壅遏。

肺氣不降,喘滿不堪著枕,三焦閉塞,漸不可治,議用中滿分消之法,必得小便通利,可以援救。

葶藶 苦杏仁 桑皮 濃朴 豬苓 通草 大腹皮 茯苓皮 澤瀉

 

汪 脈弦堅,動怒氣沖,喘急不得臥息,此肝升太過,肺降失職,兩足逆冷,入暮為劇,議用仲景越婢法。

(肝升飲邪上逆)  又 按之左脅沖氣便喘,背上一線寒冷,直貫兩足,明是肝逆挾支飲所致,議用金匱旋複花湯法。

旋複花 青蔥管 新絳 炒半夏

 

姜 勞煩哮喘,是為氣虛,蓋肺主氣,為出氣之臟,氣出太過。但泄不收,則散越多喘,是喘症之屬虛,

故益肺氣藥皆甘,補土母以生子。若上氣散越已久,耳目諸竅之阻,皆清陽不司轉旋之機,不必縷治。

(中氣虛)人參建中湯去薑。

 

沈(二三) 晨起未食,喘急多痰,此竟夜不食,胃中虛餒,陽氣交升,中無彈壓,下焦陰傷,已延及胃,

難以驟期霍然。(胃虛)黃精 三角胡麻 炙草 茯苓

 

吳 濁飲自夜上乾填塞,故陽不旋降,沖逆不得安臥,用仲景真武法。(腎陽虛濁飲上逆)

人參淡熟附子 生淡乾薑 茯苓塊 豬苓 澤瀉

 

徐(四二) 色痿腠疏,陽虛體質,平昔喜進膏粱,上焦易壅,中宮少運,濃味凝聚蒸痰,頻年咳嗽。

但內傷失和,薄味自可清肅,醫用皂莢搜攢,肺傷氣泄,噴涕不已,而沉錮膠濁,仍處胸背募俞之間,

玉屏風散之固衛,六君子湯之健脾理痰,多是守劑,不令宣通,獨小青龍湯,徹飲以就太陽,

初服喘緩,得宜通之意,夫太陽但開,所欠通補陽明一段工夫,不得其闔,暫開複痺矣。

且喘病之因,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此病細診色脈,是上實下虛,以致耳聾鳴響治下之法,壯水源以熄內風為主,

而胸次清陽少旋,濁痰阻氣妨食,於臥時繼以清肅上中二焦,小劑守常。調理百日圖功,至於接應世務,

自宜節省,勿在藥理中也。(腎氣不納)

熟地(砂仁製) 萸肉 龜甲心 阿膠 牛膝 茯苓 遠志 五味 磁石 秋石蜜丸,早服,臥時另服威喜丸,竹瀝薑汁泛丸。

 

張(三十) 幼年哮喘已愈,上年夏令,勞倦內傷致病,誤認外感亂治,其氣泄越,哮喘音啞,勞倦不複。

遂致損怯,夫外感之喘治肺,內傷之喘治腎,以腎主納氣耳。加減八味丸每服二錢五分鹽湯下六服。

 

胡(六十) 脈沉,短氣以息,身動即喘,此下元已虛,腎氣不為收攝,痰飲隨地氣而升,有年,陡然中厥最慮。

熟地 淡附子 茯苓 車前 遠志 補骨脂

 

吳 氣不歸元,喘急跗腫冷汗,足寒面赤,中焦痞結,先議通陽。 熟附子 茯苓生薑汁 生白芍

 

王(十九) 陰虛喘嗆,用鎮攝固納。 熟地 萸肉 阿膠 淡菜膠 山藥 茯神湖蓮 芡實

 

翁(四二) 脈細尺垂,形瘦食少,身動即氣促喘急。大凡出氣不爽而喘為肺病,客感居多,今動則陽化,

由乎陰弱失納,乃吸氣入而為喘,腎病何辭,治法惟以收攝固真,上病當實下焦,宗腎氣方法意。

熟地 萸肉 五味 補骨脂 胡桃肉 牛膝 茯苓 山藥 車前子 蜜丸。

 

沈(二三) 陰虛陽升,氣不攝納為喘。 熟地 萸肉 五味 海參膠 淡菜膠茯神 山藥 芡實 湖蓮肉 紫胡桃

 

楊(六一) 老年久嗽,身動即喘,晨起喉舌乾燥,夜則溲溺如淋,此腎液已枯,氣散失納,非病也。衰也。

故治喘鮮效,便難乾涸,宗腎惡燥,以辛潤之。熟地 杞子 牛膝 巴戟肉 紫衣胡桃 青鹽 補骨脂

 

陳(氏) 咳喘則暴,身熱汗出,乃陰陽樞紐不固,惟有收攝固元一法。

人參炙草 五味 紫衣胡桃 熟地 萸肉炭 茯神 炒山藥

又 攝固頗應。 人參 附子 五味 炙黃 白朮

 

某 瘡痍疥疾,致氣喘咳出血痰,固是肺壅熱氣,今飲食二便如常,行動喘急,與前喘更有分別,緣高年下虛,

腎少攝納,元海不固,氣逆上泛,是腫脹之萌,宜未雨綢繆,六味丸加牛膝車前胡桃。

 

孫 望八大年,因冬溫內侵,遂致痰嗽暮甚,診脈大而動搏,察色形枯汗泄,吸音頗促,似屬痰阻,此乃元海根微,

不司藏納,神衰囈語,陽從汗出,最有昏脫之變,古人老年痰嗽喘症,都從脾腎主治,今溫邪擾攘,

上中二焦留熱,雖無溫之理,然攝固下真以治根本,所謂陽根於陰,豈可不為講究。

熟地炭 胡桃肉 牛膝炭 車前子 雲茯苓 青鉛

 

某 熱熾在心,上下不接,沖逆陡發,遍身麻木,喘促昏冒,腎真不固,肝風妄動,久病湯藥無功。暫以玉真丸主之。

 

喘症之因,在肺為實,在腎為虛,先生揭此二語為提綱,其分別有四。

大凡實而寒者,必挾凝痰宿飲,上乾阻氣,如小青龍桂枝加朴杏之屬也。實而熱者,不外乎蘊伏之邪,

蒸痰化火,有麻杏甘膏,千金葦莖之治也。

虛者,有精傷氣脫之分,填精以濃濃之劑,必兼鎮攝,腎氣加沉香,都氣入青鉛,從陰從陽之異也。

氣脫則根浮,吸傷元海,危亡可立而待,思草木之無情,剛柔所難濟,則又有人參河車五味石英之屬,

急續元真,挽回頃刻,補天之治,古所未及,更有中氣虛餒,土不生金,則用人參建中,案集三十,

法凡十九,其層次輕重之間。絲絲入扣,學人宜深玩而得焉。(邵新甫)

徐評 此篇治下之法已備,治上之法尚多遺漏,不可不講也。

 

 

某 面冷頻呃,總在咽中不爽,此屬肺氣 郁,當開上焦之痺,蓋心胸背部,須藉在上清陽舒展,乃能曠達耳。

(肺氣鬱痺)枇杷葉 炒川貝 鬱金 射干 白通草 香豉

 

王 脈微弱,面亮戴陽,呃逆脅痛,自利,先曾寒熱下利,加以勞煩傷陽,高年豈宜反複,乃欲脫之象,

三焦俱有見症,議從中治。(陽虛濁陰上逆)人參 附子 丁香皮 柿蒂 茯苓 生乾薑

 

陳 食傷脾胃複病,嘔吐發呃下利,診兩脈微澀,是陽氣欲盡,濁陰沖逆,閱方雖有薑附之理陽,

反雜入歸呆鈍牽掣,後方代赭重墜,又混表藥,總屬不解,今事危至急,舍理陽驅陰無別法。

 人參 茯苓 丁香 柿蒂 炮附子 乾薑 吳萸

 

某 脈歇止,汗出呃逆,大便溏,此勞倦積傷,胃中虛冷,陰濁上乾。

人參茯苓 生淡乾薑 炒川椒 炒烏梅肉 釘頭代赭石

 

黃 脈小舌白,氣逆呃忒,畏寒微戰,胃陽虛,肝木上犯,議用鎮肝安胃理陽。

人參 代赭石 丁香皮 茯苓 炒半夏 淡乾薑

 

又 舌白胎濃,胃陽未醒,厥逆,濁陰上乾為呃,仍用通法。 人參 淡附子丁香皮 淡乾薑 茯苓

又 照方加薑汁柿蒂。

又 人參 炒川椒 附子 茯苓 淡乾薑 炒粳米

 

呃逆一症,古無是名,其在內經本謂之噦,因其呃呃連聲,故今人以呃逆名之,觀內經治噦之法,

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然歷考呃逆之症,其因不一,

有胃中虛冷,陰凝陽滯而為呃者,當用仲景橘皮湯,生薑半夏湯

有胃虛虛陽上逆,病深聲噦者,宜用仲景橘皮竹茹湯,有中焦脾胃虛寒,氣逆為呃者,宜理中湯加丁香。

或溫胃飲加丁香,有下焦虛寒,陽氣竭而為呃者,正以元陽無力,易為抑遏,不能暢達而然,

宜用景岳歸氣飲,或理陰煎加丁香,有食滯而呃者,宜加減二陳加山楂烏藥之屬,或大和中飲加乾薑木香

凡此諸法,不過略述其端,其中有宜有不宜,各宜隨症施治,不 可以此為不易之法,故先生謂肺氣鬱痺,

及陽虛濁陰上逆,亦能為呃,每以開上焦之痺。

及理陽驅陰,從中調治為法,可謂補前人之不逮,丹溪謂呃逆屬於肝腎之陰虛者,其氣必從臍下直沖上出於口,

斷續作聲,必由相火炎上,挾其沖氣,乃能逆上為呃,用大補陰丸峻補真陰,承製相火,東垣嘗謂陰火上沖,

而吸氣不得入,胃脈反逆,陰中伏陽 即為呃,用滋腎丸以瀉陰中伏熱,二法均為至當,

審証參用,高明裁酌可也。(鄒時乘)

 

徐評 仲景治呃逆,以旋複代赭石湯為主方,案中獨不用此方,而純用補熱之劑,其症屬虛寒上逆者,

固有此法。但不知何以俱屬寒逆,不識當時曾有誤用處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