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脈數,左寸大,關弦,瘧後食大葷太早,胃氣受傷,不得下降,致痞悶惡心,痰多唇燥,

大便不利,俱是腑氣不宣之象,擬進溫膽湯法,以和胃氣。

炒焦竹茹 炒焦半夏 草果仁 生枳實 杏仁 橘紅 金斛花粉

 

黃 瘧後不飢,咽即吐,此脘膈痰與氣阻,胃不降,則不受納,仿溫膽湯意,佐以苦味降逆。

鮮竹茹枳實 炒半夏 茯苓 橘紅 川連 苦杏仁 鬱金汁

 

李 不飢,口涌甜水,瘧邪未清,肝胃不和。(肝胃) 川連乾薑 枳實 栝蔞仁 半夏 廣皮白 薑汁

又 口涌甜水,脾癉。 川連 黃芩 濃朴 半夏 生乾薑廣皮 煎送脾約丸。

又 橘半枳朮丸。

 

金 寒自背起,沖氣由臍下而升,清涎上涌嘔吐,遂飢不能食,此瘧邪深藏厥陰,邪動必犯陽明,舌白形寒,

寒勝,都主胃陽之虛,然徒補鈍守無益。

人參 半夏 廣皮白 薑汁 川椒 烏梅 附子 生乾薑

 

方 先厥而瘧,蛔蟲下出,嘔逆腹鳴,脘痞窒塞,此厥陰瘧疾,勿得亂治。

川連 淡乾薑 薑汁 川桂枝 生白芍 烏梅肉 黃芩 秋露水煎藥

 

又 陽微寒勝,瘧久不已理胃陽以壯中宮使四末之邪,不令徒犯脾胃。

人參 炒半夏 生薑 烏梅 草果 炒常山 秋露水煎。

 

又 辛酸兩和肝胃,已效。 人參 草果 生薑 生白芍 烏梅炙鱉甲

 

吳 體豐色白,陽氣本虛,夏秋伏暑,挾痰飲為瘧,寒熱夜作,邪已入陰,冷汗頻出,陽氣益傷,

今診得脈小無力,舌白,虛象已著,恐延厥脫之慮,擬進救逆湯法。

人參 龍骨 牡蠣 炙草 桂枝木 炒蜀漆 煨薑 南棗

 

又 閩產,陽氣偏泄,今年久熱傷元,初瘧發散,不能去病,便是再劫胃陽,致邪入厥陰,昏冒大汗,

思肝腎同屬下焦,厥陽挾內風冒厥,吐涎沫膠痰,陽明胃中,久寒熱戕擾,空虛若谷,風自內生,

閱醫藥不分經辨症。但以稱虛道實,宜乎鮮有厥效,議用仲景安胃泄肝一法。

人參 川椒 烏梅 附子 乾薑 桂枝 川連 生牡蠣 生白芍

 

又 諸症略減,寒熱未止,尚宜實陽明,泄厥陰為法。 人參炒半夏 淡乾薑 桂枝木 茯苓 生牡蠣

 

又 天暴冷,陽傷泄瀉,脈得左手似數而堅,口微渴,舌仍白,陰液既虧,飲水自救,非熱熾也。

議通塞兩用,冀其寒熱再緩。人參 淡附子 桂枝木 茯苓 生牡蠣 炒黑蜀漆

 

蔡 惡進穀食,舌乾齦脹,不飢不知味,寤多寐少,皆由瘧汗嘔逆,都令諸陽交升,胃氣不降,則不食,

陽不下潛則無寐,肝風內震,則火升心熱,法當和胃陽,平肝氣,肝平胃醒,必谷進能寢矣。

知母 北沙參 麥冬 新會皮 烏梅肉 新穀露(沖)

 

金(七五) 強截瘧疾,裡邪痞結,心下水飲,皆嘔吐無餘,病在胃口之上,老年陽衰,防其呃厥,

舍瀉心之外無專方。人參 枳實 乾薑 半夏 川連 黃芩

 

又 舌白,氣沖心痛,噯噫味酸,嘔吐涎沫,皆胃虛肝乘,仿仲景胃中虛,客氣上逆,

可與旋複花代赭石湯。旋複花 代赭石 人參 半夏 茯苓 薑汁 粳米

 

又 諸恙向安,寢食頗逸,平昔肝木易動,左脈較右脈弦長,味變酸木侮土,秋前宜慎。

人參 半夏 茯苓 廣皮 生穀芽 生白芍

 

馬 瘧半月不止,左脅下已有瘧母,寒熱時,必氣痞嘔逆,乃肝邪乘胃,有邪陷厥陰之象,擬進瀉心法。

川連 黃芩 乾薑 半夏 人參 枳實

 

朱(女) 厥陰沖氣上攻,眩暈,間瘧,安胃丸三錢椒梅湯送。

 

陳(氏) 瘧母,是瘧邪入絡,與血氣扭結,必凝然不動,今述遇冷勞怒,沖氣至脘,痛必嘔逆,

必三日氣降痛緩,而後水飲得入,此厥逆之氣,由肝入胃,衝脈不和,則經水不調。

延胡 川楝子 半夏 蓬朮 蒲黃 五靈脂 薑汁

 

韓(二七) 瘧不止,欲吐。

炒半夏(錢半) 濃朴(一錢)青皮(一錢) 炒焦知母(錢半) 草果仁(一錢) 橘紅(一錢) 臨服調入薑汁一錢。

 

吳 背寒,瘧來漸晏,邪有入陰之意,此伏邪不肯解散,都因久積煩勞,未病先虛也。

飲水少腹如墜,脘中痞結不舒,中焦屢受邪迫,陽氣先已餒弱,議兩和太陰陽明法。(脾胃)

草果 知母 半夏 濃朴 薑汁 烏梅 黃芩 花粉

 

又 進兩和陰陽,寒熱已止,診脈右濡,明是氣衰,宜和胃生津,使餘邪不攻自解。

人參 知母 炙鱉甲 生白芍 烏梅肉 大麥仁 炒丹皮

 

又 脈左數,舌絳暮渴。 炒麥冬 人參 首烏 白芍 丹皮茯神 另更衣丸二錢

 

陸(六十) 口涌清涎,不飢不食,寒熱邪氣,交會中焦,脾胃日困。

半夏 薑汁 茯苓 濃朴 炒常山 草果 烏梅

又 大半夏東加草果烏梅。

 

凌(十三) 瘧久,脾胃氣傷,不食倦怠,半年不肯複元,論理必用參朮益氣。

但貧窘豈能久用,然久延不蘇,倘腹滿浮腫,便難調治,白朮膏加砂仁末。

 

某(三一) 瘧邪由四末以擾中宮,脾胃受傷無疑。但寒暑更遷,病邪既久,臟腑真氣自衰,兩年來納穀不運,

漸覺衰微,不耐風冷之侵,並無凝痰聚氣見症,此必胸中宗氣自餒,致清陽不司轉運,當以仲景苓桂朮甘湯。

又 六君子湯去甘草加檀香泥桂枝木。

 

吳 瘧已複瘧,溺濁淋痛,稚年脾瘧,食物不慎,色黃,腹膨有滯,脾胃愈衰,

東垣云:中氣不足,溲便乃變,初秋交冬,迭加反複,久則五疳勞瘵,當慎於食物,令脾胃氣靈可效,

宗脾胃論,升降疏補法。人參 茯苓 炙草 廣皮 使君子 神曲 楂肉 麥芽 澤瀉

 

祝 此勞傷陽氣,更感冷熱不正之氣,身熱無汗,肢冷腹熱,自利,舌灰白,微嘔,顯然太陰受病。

診脈小右濡,不飢,入夜昏譫語。

但如寐,不加狂躁,論脾為柔臟,體陰用陽,治法雖多,從未及病,當遵前輩冷香縮脾遺意。

人參 益智仁 茯苓 新會皮 生濃朴 苡仁 木瓜 砂仁

 

又 脈右弦,來去不齊,左小 弱,舌邊紅,舌心白黃微縐,鼻冷四肢冷,熱時微渴,不飢不思食。

前議太陰脾臟受病,瘧邪從四末乘中,必脾胃受病,鼻準四肢皆冷,是陽氣微弱,因病再傷。

竟日不暖。但形肉消爍,不敢剛劫攻邪,以宣通脾胃之陽,在陰伏邪,無發散清熱之理。

人參 草果 炒半夏 生薑 茯苓 新會皮 蒸烏梅肉 二帖後加附子,後又加牡蠣。

 

吳(十七) 瘧傷脾胃,腹中不和,脈右澀,食入脹甚,前方通調氣血,佐以泄木,服之積滯既下,痛隨利減,

仍宜製木安土,不可作陽虛溫補治。

生于朮 川連 椒目 麥芽 雞肫皮 廣皮 濃朴 炒山楂

 

陳(四六) 瘧邪由四末以擾中,皆陽明厥陰界域,陽明衰,則厥陰來乘,津液少,斯內風必動,

昔賢以麻屬氣虛,木是濕痰敗血,今戊亥頻熱,行走淋汗,顯然液虛,陽動風生,脂液不得灌溉肢末。

非濕痰氣分之恙。(肝風)

冬桑葉(九蒸) 熟首烏 黑芝麻 柏子仁 茯神 當歸 杞子 菊花炭 蜜丸

 

李 脈左弦,嘔吐,發熱後,脘中痞悶不爽,宜慎口腹,清肅上中二焦,不致再延成瘧,進苦辛法。(痞)

杏仁 鬱金 山梔 豆豉 白蔻 枳殼

 

孫 高年發瘧,寒熱夜作,胸悶不欲食,煩渴熱頻,最慮其邪陷為厥,進陽旦法。

桂枝 黃芩 花粉 生白芍 生左牡蠣 煨薑 南棗

 

姬 瘧脈沉澀,中脘痞結,此屬裡症,用瀉心法。 半夏 川連橘紅 枳實 黃芩 生薑汁

 

又 脈沉,右關大,瘧未止,寒熱子後作,煩渴,中悶不欲食。醋炒半夏 杏仁黃芩 花粉 草果 生薑

陸 瘧截,虛氣痞結,成身痛。 桂枝 炒焦半夏 薑汁 廣皮白當歸 茯苓

 

錢(氏) 暑熱傷氣成瘧,胸痞結,嘔吐痰沫,皆熱氣之結,前醫瀉心法極是。

人參汁 枳實汁 黃連 黃芩 炒半夏 杏仁 濃朴 薑汁

 

汪 此濕熱與水穀交蒸,全在氣分,嘗得三焦分消清解,既成間日瘧疾,邪正互爭,原無大害。

初誤於混指傷寒六經,再謬於參朮守補,致邪彌漫,神昏喘急,譫妄痙搐,皆邪無出路,內閉則外脫,

求其協熱下利,已不可得,診脈細澀,按腹膨滿,夫痞滿屬氣,燥實在血,今洞利後而加腹滿,

諸氣皆結,豈非閉塞而然,潰敗決裂至此,難望挽救。

細葉菖蒲根汁(二錢) 草果仁(五分) 茯苓皮(三錢)紫濃朴(一錢) 綿茵陳(三錢)

辰砂益元散(五錢) 連翹心(一錢半) 金銀花(三錢) 另用牛黃丸一服用涼開水緩緩以茶匙挑化服。

 

潘(氏) 伏邪發熱,厥後成瘧,間日一至,咳嗽痰多,惡心中痞,其邪在肺胃之絡,擬進苦辛輕劑。

杏仁黃芩 半夏 橘紅 白蔻 花粉

 

程(氏) 脈右大,寒熱微嘔,脘痞不納,四末瘧邪交於中宮,當苦辛泄降,酸苦泄熱,邪勢再減二三。

必從清補可愈。川連 炒半夏 薑汁 黃芩 知母 草果 炒濃朴 烏梅肉

 

毛(氏) 用玉女煎,寒熱未已,渴飲仍然,嘔惡已減,周身皆痛,診脈兩手俱數,舌色灰白邊赤,

汗泄不解,擬用酸苦泄其在裡熱邪,務以瘧止,再調體質。

黃芩 黃連 草果 白芍 烏梅 知母 用秋露水煎藥。

 

又 寒熱由四末以擾中宮,胃口最當其戕害,熱悶不飢,胃傷邪留,清熱利痰,固為要法。

但有年氣弱,兼之病經匝月,清邪之中,必佐輔正,議用半夏瀉心法。

人參 半夏 黃連 黃芩 枳實 薑汁

 

方 勞瘧再發。(勞瘧) 人參 草果 生薑 烏梅 秋露水煎。

又 補中益氣湯加草果知母薑棗。

 

陳 絡虛則痛,陽微則脹,左脅有瘧母,邪留正傷,此勞瘧。

人參 當歸 肉桂 焦朮 炙草 茯苓 廣皮 生薑 南棗四劑後,用五苓散一服。

 

某 勞瘧畏寒,下虛不納,六味加肉桂五味。

 

某 瘧未止,熱陷下痢,中痞不欲食。(瘧兼熱痢)

人參川連 黃芩 生白芍 廣皮 炒當歸 炒山楂 乾薑 枳實 銀花

又 瘧後勞複。 人參 當歸 白芍 棗仁 茯神 廣皮 生薑南棗

 

范(三三) 脈小澀,病起瘧後,食物不和,仍誦讀煩勞,遂至左肋,連及少腹,常有厥起,或攻胃脘,

或聚腹中,凝著脹,古語云,瘧不離乎肝膽,亦猶咳不離乎肺也。蓋肝得邪助,木勢張揚,中土必然受侮,

本氣自怯,運納之權自減,清陽既少展舒,濁陰日踞,漸為痞滿,上年溫養辛甘久進。

未見病去,其治體之法,諒不能卻,自述靜處病加,煩動小安,其為氣血久阻為郁,議用通絡法,

以病根由瘧久,邪留絡中耳。(氣血凝絡)

紫降香 桃仁 小香附 淡薑渣 神曲 雞肫皮 南山楂 韭根汁法丸

 

高 瘧發既多邪入於絡,絡屬血分,汗下未能逐邪,仲景製鱉甲煎丸一法,

搜剔絡中留伏之邪,五六日必效。早午暮各服七粒。

 

某 瘧邪經月不解,邪已入絡,絡聚血,邪攻則血下,究竟寒熱煩渴,目黃舌膩,溺赤短少,全是裡邪未清,

凡腥葷宜禁,蔬食不助邪壅,閱醫藥柴葛攻表,消導通便,與瘧無與,用仲景鱉甲煎丸,

早十粒,午十粒,黃昏十粒,開水送。

 

費 瘧邪迫傷津液,胃減不飢,腸燥便紅,左脅微堅,有似瘧母結聚,當宣絡熱,以肅餘邪。

生地知母 丹皮 麻仁 生鱉甲

 

某(氏) 瘧邪內陷,變成陰瘧,久延成勞,務以月經通爽,不致邪劫乾血。

生鱉甲(一兩) 桃仁(三錢) 炒丹皮(一錢) 穿山甲(三錢) 楂肉(一錢半) 生香附(一錢半)

 

顧 左脅有瘧母,乃氣血交結之故,治宜通絡。(瘧母) 鱉甲桃仁 金鈴子 牡蠣 丹皮 夏枯草

 

江 遠客,水土各別,胃受食物未和,更遭嗔怒動肝,木犯胃土,瘧傷,脅中有形瘕聚,三年宿恙。

氣血暗消。但久必入血,湯藥焉能取效,宜用緩法,以疏通其絡。若不追拔,致陽結陰枯,釀成噎膈難治矣。

生鱉甲 桃仁 麝香 蟲 韭白根粉 歸須 郁李仁 冬葵子 熬膏

 

吳(二四) 瘧反複,左脅瘧母。 生鱉甲 生牡蠣 炒桃仁當歸須 炒延胡 柴胡梢 桂枝木 炒楂肉 青皮

 

某 夏秋濕熱瘧痢,正虛邪留,混入血絡,結成 瘕瘧母,夫濕氣熱氣,本屬無形,醫治非法,血脈蘊邪,

故寒熱間發,仲景立法,務在緩攻,急則變為中滿,慎之,兼服鱉甲煎丸。

知母 草果 半夏 黃芩 烏梅 生薑 秋露水煎。

 

金(十一) 經年老瘧,左脅已結瘧母,邪已入絡,與氣血膠結成形,區區表裡解散之藥,焉得入絡通血脈,

攻堅壘,佐以辛香,是絡病大旨。

生牡蠣(三錢) 歸須(二錢) 桃仁(二錢) 桂枝(五分) 炒蜀漆(一錢) 公丁香(三粒)

 

某(三八) 少陰三瘧已久,當升陽溫經。(三日瘧陽虛)鹿茸 熟附子 人參 粗桂枝 當歸 炒黑蜀漆

 

呂(二四) 陰瘧一年方止,羸瘦妨食,食入不運,不飲湯水,四肢無力,診脈微弱不鼓,

屢進六君益氣無效,當溫裡通陽,從火生土意。人參 熟附子 生益智 茯神 白芍 生薑

 

吳(四一) 三瘧愈後反複,寒多有汗,勞則陽泄致瘧,議護陽卻邪。

川桂枝 熟附子 生于朮 炙草 生薑 南棗肉

 

某 陰瘧汗多,下焦冷,用升陽法。 人參 鹿茸 桂枝木當歸 炙甘草 生薑 大棗

 

陸(四七) 邪深留陰,三日始有瘧發。但熱來必神昏譫妄,是膻中震動所致,議定未病兩日,

日進清心牛黃丸一服,試看後期,瘧至何如。(邪擾心營)

 

蔡(氏) 三日瘧,一年有餘,勞則欲發內熱,素有結痞,今長大攻走不定,氣逆欲嘔酸,經閉四載,

當厥陰陽明同治。(肝胃)半夏 川連 乾薑 吳萸 茯苓 桂枝 白芍 川椒 烏梅

 

蔡(五三) 三瘧,不飢不納,惡心,渴喜熱飲,診脈沉細,脾陽困頓,不能送邪外出,治以四獸飲。(脾陽虛)

沈(五二) 三瘧,腹脹,不渴嘔水,邪在脾胃之絡,溫疏裡邪,勿用表散。草果 粗桂枝 生薑 濃朴 炒蜀漆 茯苓

又 溫脾通胃得效。 生于朮 淡附子 川桂枝 炒黑蜀漆濃朴 生薑

 

某(四五) 三瘧經年,至今複受濕邪,及發日來,舌白脘悶,渴喜熱飲,當溫太陰。

杏仁草果 知母 桂枝 半夏 生薑 濃朴 烏梅

 

詹(二九) 三瘧,脾發,用露薑法,寒止熱盛,加入烏梅五分,取其酸味以和陰,謂其瘧久,陰亦傷耳。

 

胡 陰瘧,滯傷脾胃,用苦辛溫得效,瘧未已,腹脹便泄,議理中陽。

人參 益智 木香 茯苓 濃朴 廣皮 生薑

 

錢(三五) 遇勞,瘧發數年,初起即三陰,此傷損已在臟陰之絡,最難速效,甘溫益氣,久進益氣湯。

 

某(四三) 三瘧早截,中陽窒塞,脘脹不運,背寒肢冷。

草果仁 杏仁 半夏 茯苓 桂枝 濃朴 廣皮 生薑

 

某 脈濡,面黃舌白,脘中格拒,湯水皆嘔,三日瘧一至,據色脈診,乃足太陰陽微飲結,當以溫藥和之。

半夏 蓽茇 丁香柄 草蔻 濃朴 薑汁

 

李 初病勞倦晡熱,投東垣益氣湯,未嘗背謬,而得湯反劇,聞穀氣穢,間日瘧來,渴思涼飲,

此必暑邪內伏,致營衛周流與邪觸著,為寒熱分爭矣。

故甘溫益氣,升舉脾臟氣血,與暑熱異岐,胃中熱灼,陽土愈燥,上脘不納,腸結便閉,其初在經在氣,

其久入絡入血,由陽入陰,間日延為三瘧,奇脈蹺維,皆被邪傷,內經謂陽維為病,苦寒熱也。

維為一身綱維,故由四末寒凜而起。

但仍是脈絡為病,故參朮附,不能固陽以益其虛,歸桂地芍無能養營以卻邪矣。

昔軒岐有刺瘧之旨,深慮邪與氣血混成一所,汗吐下無能分其邪耳。

後漢張仲景,推展聖經蘊奧,謂瘧邪經月不解,勢必邪結血中有瘕瘧母之累瘁,製方鱉甲煎丸,

方中大意,取用蟲蟻有四,意謂飛者升,走者降,靈動迅速追拔沉混氣血之邪,蓋散之不解,邪非在表,

攻之不驅,邪非著裡,補正卻邪,正邪並樹無益,故聖人另辟手眼,以搜剔絡中混處之邪,

 

治經千百,歷有明驗,服十二日干支一周,倘未全功,當以升其八脈之氣,由至陰返於陽位,

無有不告安之理。(氣血凝絡)

 

某 陰瘧兩月,或輕或重,左脅按之酸痛,邪伏厥陰血絡,恐結瘧母,議通絡以逐邪,用仲景鱉甲煎丸,

每早服三十粒,當寒熱日勿用。

 

昌(二四) 三瘧皆邪入陰絡,故汗下為忌,經年瘧罷, 瘕瘧母,仍聚季脅,邪攻血氣之結,攻逐瘀聚。

升降以通陰陽,乃仲景成法。但診脈細微,食減神衰,攻法再施,恐擾中滿,前與溫補通陽頗安,

然守中之補,姑緩為宜。(瘧母)人參 當歸 淡附子 淡乾薑 茯苓 肉桂 鱉甲膠丸

 

諸瘧由伏邪而成,非旦夕之因為患也。六淫之氣,惟燥不能為害,而新涼收束,實屬有關考之聖訓,

獨手三陽,手厥陰,卻無其症名,醫者當辨其六氣中,所傷何氣,六經中病涉何經。

若小柴胡專主少陽,豈能兼括也。夫溫瘧癉瘧,痰食瘴癘諸瘧,皆有成方,予不複贅。

但此症春月及冬時間有,惟夏秋暑濕為患者居多,暑必挾濕,專傷氣分,

第一要分別其上焦中焦之因,暑濕二氣何者為重。若暑熱重者,專究上焦肺臟清氣,瘧來時,必熱重而寒微,

唇舌必絳赤,煩渴而喜涼飲,飲多無痞滿之患,其脈色自有陽勝之候,

當宗桂枝白虎法,及天水散,加辛涼之品為治。

若濕邪重者,當議中焦脾胃陽氣,瘧來時,雖則熱勢蒸燔,舌必有粘膩之苔,渴喜暖湯,胸脘覺痞脹嘔惡,

其脈色,自有陽氣不舒之情狀,當宗正氣散,及二陳湯去甘草,加杏蔻生薑之類主之,必要陽勝於陰,

而後配和陽之劑,日後方無貽累,倘症象兩兼,則兩法兼之可也。

大凡是症。若邪氣輕而正不甚虛者,寒熱相等。

而作止有時,邪氣重而正氣怯者寒熱模糊,來勢必混而不分。又云邪淺則一日一發,邪稍深則間日一發,

邪最深則三日一發,古稱為三陰大瘧,以肝脾腎三臟之見症為要領。

其補瀉寒溫,亦不離仲景治三陰之法為根蒂,可知陽經輕淺之方,治之無益也。

所云移早則邪達於陽,移晏則邪陷於陰,陰陽勝複,於此可參。若久而不已,必有他症之虞,

太陰之虛浮脹滿,有通補之理中法,開腑之五苓湯,少陰之痿弱成勞,有滋陰之複脈湯,

 

溫養之升奇法,厥陰之厥逆吐蛔,及邪結為瘧母,有烏梅丸,與鱉甲煎法,又如心經瘧久,勢必動及其營,

則為煩渴見紅之累,肺經瘧久,理必傷及其津,則為胃秘腸痺之候,一則涼陰為主,一則清降為宜,

然而瘧之名目不一,而瘧之兼症甚多。若不達權通變,而安能一一盡善,即如暑濕格拒三焦,

而嘔逆不納者,宗半夏瀉心法,穢濁蒙蔽膻中,而清靈昧甚者。

用牛黃清心丸,心陽暴脫,有龍蠣之救逆,胃虛嘔呃,有旋複代赭之成方,如表散和解,通陽補氣,

滋陰化營,搜邪入絡,動藥劫截,辛酸兩和,營氣並補,及陽瘧之後養胃陰,陰瘧之後理脾陽等法,已全備矣。

匯集諸家,融通無拘,所謂用藥如用兵,先生不愧良工之名也。(邵新甫)

 

徐評 皆依樣畫葫蘆之談。

 

又評 古聖凡一病必有一主方,如瘧疾小柴胡湯主方也。瘧象不同,總以此方加減,或有別症,則不用原方亦可,

蓋不用柴胡湯而亦可愈者,固有此理。若以為瘧而斷不可用柴胡,則亂道矣。

余向聞此老治瘧,禁用柴胡,耳食之人,相傳以為秘法,相戒不用,余以為此乃妄人傳說。

此老決不至此,今閱此案,無一方用柴胡,乃知此語信然,則此老之離經叛道,真出人意表者矣。

夫柴胡湯少陽經之主方,凡寒熱往來之症,非此不可,而仲景用柴胡之處最多,

傷寒論云:凡傷寒之柴胡症有數論。

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其推崇柴胡如此,乃此老偏與聖人相背,獨不用柴胡,譬之太陽症,

獨不許用桂枝,陽明症獨不許用葛根,此必無知妄人,豈有老名醫而有此等議論者,真天下之怪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