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痛

 

陳 久痛必入絡,氣血不行,發黃,非疸也。(血絡瘀痺)旋複花新絳 青蔥 炒桃仁 當歸尾

 

龐(四八) 絡虛則痛,有年色脈衰奪,原非香蔻劫散可效,醫不明治絡之法,則愈治愈窮矣。

炒桃仁 青蔥管 桂枝 生鹿角 歸尾

此旋複花湯之變製也。去覆花之鹹降,加鹿角之上升,方中惟有蔥管通下,余俱辛散橫行,則絡中無處不到矣。

 

又 辛潤通絡,病愈廿日,因勞再發,至於上吐下閉,是關格難治矣。

且痛勢複來,姑與通陽。阿魏丸四錢,分四服。

 

李(四六) 積傷入絡,氣血皆瘀,則流行失司,所謂痛則不通也。久病當以緩攻,不致重損。

桃仁歸須 降香末 小茴 穿山甲 白蒺藜 片薑黃 煨木香 韭白汁法丸

 

楊(三一) 由周身筋痛,繞至腹中,遂不食不便,病久入絡,不易除根。

歸身川桂枝 茯苓 柏子仁 遠志 青蔥管

 

章 痛乃宿病,當治病發之由,今痺塞脹悶,食入不安,得頻吐之餘,疹形朗發,是陳腐積氣膠結,

吐,經氣宣通,仿仲景胸中懊例,用梔子豉湯主之。

 

又 胸中稍舒,腰腹如束,氣隧有欲通之象,而血絡仍然錮結,就形體畏寒怯冷,乃營衛之氣失司,

非陽微惡寒之比,議用宣絡之法。歸須 降香 青蔥管 鬱金 新絳 柏子仁

 

黃 痛則氣亂 發熱,頭不痛,不渴飲,脈不浮,非外感也。暫用金鈴散一劑。金鈴子 炒延胡 炒桃仁 桂圓

 

又 痛而重按少緩,是為絡虛一則,氣逆紊亂。但辛香破氣忌進,宗仲景肝著之病,用金匱旋覆花湯法。

旋複花 新絳 青蔥管 桃仁 柏子霜 歸尾

 

汪(嫗) 脈小澀,久因悒郁,脘痛引及背脅,病入血絡,經年延綿,更兼茹素數載,陽明虛餒,肩臂不舉,

倉卒難於奏效,是緩調為宜,議通血絡潤補,勿投燥熱劫液。歸須 柏子仁 桂枝木 桃仁 生鹿角 片薑黃

 

朱 頭巔至足,麻木刺痛,熱熾。(陰分伏熱) 滋腎丸

 

張 初受寒濕,久則化熱,深入陰分,必暮夜痛甚,醫用和血驅風,焉能直入陰分,議東垣滋腎丸,搜其深藏伏邪。

肉桂(八錢忌見火) 黃柏(四兩) 知母(四兩) 俱鹽水炒,水泛丸。

 

王 脈數而細,忽痛必熱腫,且痛來迅速,思五行六氣之流行,最速莫如火風,高年脂液久耗。

人身之氣,必左升右降,相火寄於肝龍火起於腎並從陰發越,本乎根蒂先虧,內乏藏納之職司矣。

每日服東垣滋腎丸三錢,秋石湯送,以瀉陰中伏熱。

 

許(二一) 痛為脈絡中氣血不和,醫當分經別絡,肝腎下病,必留連及奇經八脈,不知此旨,宜乎無功。

(肝腎奇經脈絡不和)鹿角霜 桑寄生 杞子 當歸 沙苑 白薇 川石斛 生杜仲

 

范 病後精采未複,多言傷氣,行走動筋,謂之勞複,當與甘溫,和養氣血,下焦痛,肝腎素虛也。

(肝腎虛下焦痛)人參小茴香拌炒當歸 沙苑蒺藜 茯神 炒杞子 菊花炭

 

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夫心主君火,自當從熱而論,然此乃但言瘡耳。

若瘍科之或癰或疽,則有陰有陽,不可但執熱而論矣。又如舉痛論中,所言十四條,惟熱留小腸一條,

則主乎熱,餘皆主乎寒客,故諸痛之症。

大凡因於寒者,十之七八,因於熱者,不過十之二三而已,如欲辨其寒熱。

但審其痛處,或喜寒惡熱,或喜熱惡寒,斯可得其情矣。

至於氣血虛實之治,古人總以一通字立法,已屬盡善,此通字,勿誤認為攻下通利講解,所謂通其氣血,則不痛是也。

然必辨其在氣分與血分之殊,在氣分者。但行其氣,不必病輕藥重,攻動其血,在血分者,則必兼乎氣治,

所謂氣行則血隨之是也。

若症之實者,氣滯血凝,通其氣而散其血則愈,症之虛者,氣餒不能充運,血衰不能滋榮,治當養氣補血,而兼寓通於補。

此乃概言其大綱耳。若夫諸痛之症,頭緒甚繁,內因七情之傷,必先臟腑而後達於肌軀。

 

外因六氣之感,必先肌軀而後入於臟腑,此必然之理也。在內者考內景圖,在外者觀經絡圖,

其十二經游行之部位,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凡調治立方,必加引經之藥,或再佐以外治之法,如針灸砭刺或敷貼熨洗,或按摩導引,則尤易奏功,

此外更有跌打閃挫,陰疽內癰,積聚瘕,蛔蟯疝痺。

 

痧脹中惡諸痛,須辨明証端,不可混治,今觀各門痛証諸案,良法盡多,難以概敘。

若撮其大旨,則補瀉寒溫,惟用辛潤宣通,不用酸寒斂澀以留邪,此已切中病情,然其獨得之奇。

尤在乎治絡一法,蓋久痛必入於絡,絡中氣血,虛實寒熱,稍有留邪,皆能致痛,

此乃古人所未及詳言,而先生獨能剖析明辨者,以此垂訓後人,真不愧為一代之明醫矣。(華玉堂)

 

徐評 此等議論,以為辨別精詳,分毫無誤,其實皆浮泛之談,無病不可套去,而於此症真詮。

全未夢得明之薛立齋張景岳,終身迷入此中,其說愈繁,而去道愈遠,一派浮談,

而古昔聖賢治一病必有一主方,千變萬化,不脫根本,此理遂消亡矣。

 

 某 溫邪上郁,耳 右脹。(風溫上郁) 薄荷 馬勃 桔梗連翹 杏仁 通草

 

某(二二) 先起咳嗽,繼而耳 脹痛,延綿百日不愈,此體質陰虧,觸入風溫,未經清理,外因傷及陰分,

少陽相火陡起,故入暮厥痛愈劇,當先清降,再議育陰。

苦丁茶 鮮菊葉 金銀花 生綠豆皮 川貝母 鮮荷葉梗 益元散

 

某(女) 風溫發熱,左耳後腫痛。 乾荷葉 苦丁茶 馬勃連翹 杏仁 黑梔皮

 

畢(三三) 壯年脈來小促數,自春月風溫咳嗽,繼以兩耳失聰,據述苦降滋陰不效,是不明虛實經絡矣。

內經以春病在頭,膏粱之質,濃味酒醴助上痰火,固非治腎治肝可效,每晚臥時,服茶調散一錢。

又 鮮荷葉汁 羚羊角 石膏末 連翹 元參 鮮菊葉 牛蒡子午服。

又 照前方去牛蒡菊葉加鮮生地鮮銀花。

 

葉 火風侵竅,耳聾。 連翹 薄荷 甘菊 淡黃芩 苦丁茶黑山梔

 

顧(二二) 暑邪竅閉,耳失聰。(暑)

鮮荷葉 鮮菊花葉苦丁茶 夏枯草 蔓荊子 連翹 淡黃芩 黑山梔

 

某(十八) 左耳 痛,舌白,脈數,體質陰虛,挾受暑風,上焦氣熱,宜用辛涼輕藥。

鮮菊葉苦丁茶 黑山梔 飛滑石 連翹 淡竹葉

 

某(二五) 暑熱上郁耳 作脹,咳嗆,當清氣熱。 杏仁連翹殼 淡竹葉 川貝 白沙參 六一散

 

宓 頭重,耳 脹,目微赤,少陽相火上郁,以辛涼清解上焦。(膽火上郁)

連翹 羚羊角 薄荷梗 丹皮 牛蒡子 桑葉

 

某 風木之郁,耳脹欲閉。 連翹 羚羊角 薄荷梗 苦丁茶夏枯草花 黑山梔皮 小生香附

 

倪(十三) 因大聲喊叫,致右耳失聰,想外觸驚氣,內應肝膽,膽脈絡耳。

震動其火風之威,亦能郁而阻竅,治在少陽,忌食腥濁。

青蒿葉 青菊葉 薄荷梗 連翹 鮮荷葉汁 苦丁茶

 

汪 耳聾咳嗽,形體日瘦,男子真陰未充,虛陽易升乘竅,書雲,膽絡脈附耳。先議清少陽鬱熱。

以左耳為甚故也。桑葉 丹皮 連翹 黑山梔 青蒿汁 象貝母

 

丁 腎開竅於耳。心亦寄竅於耳。心腎兩虧,肝陽亢逆,故陰精走泄,陽不內依,是以耳鳴時閉。

但病在心腎,其原實由於郁,郁則肝陽獨亢,令膽火上炎,清晨服丸藥以補心腎,午服湯藥以清少陽,

以膽經亦絡於耳也。(郁傷心腎膽火上炎)

水煮熟地(四兩) 麥冬(一兩半) 龜版(二兩) 牡蠣(一兩半) 白芍(一兩半) 北味(一兩)

建蓮(一兩半) 磁石(一兩) 茯神(一兩半) 沉香(五錢)辰砂(五錢為衣)

 

煎方 夏枯草(二錢) 丹皮(一錢) 生地(三錢) 山梔(一錢)女貞子(三錢) 赤苓(一錢半) 生甘草(四分)

 

姚(三十) 氣閉耳鳴。(氣閉) 鮮荷葉 杏仁 濃朴 廣皮木通 連翹 苦丁茶 防己

 

金(三八) 下虛,耳鳴失聰。(腎虛) 磁石六味去萸加川斛龜甲遠志。

 

王 腎竅開耳。膽絡脈亦附於耳。凡本虛失聰治在腎,邪乾竅閉治在膽,乃定例也。

今年已六旬,脈形細數,是皆腎陰久虧,肝陽內風上旋蒙竅,五行有聲,多動真氣火風,然非苦寒直降可效,

填陰重鎮,滋水製木,佐以鹹味入陰,酸以和陽,藥理當如是議。

熟地 龜版 鎖陽 牛膝 遠志 茯神 磁石 秋石 萸肉 五味

 

某 八十耳聾,乃理之常,蓋老人雖健,下元已怯,是下虛上實,清竅不主流暢,惟固補下焦,

使陰火得以潛伏,磁石六味加龜甲五味遠志。腎開竅於耳。心亦寄竅於耳。膽絡脈附於耳。

體虛失聰,治在心腎,邪乾竅閉,治在膽經,蓋耳為清空之竅,清陽交會流行之所,一受風熱火鬱之邪,

與水衰火實,腎虛氣厥者,皆能失聰,故先生治法,不越乎通陽鎮陰,益腎補心清膽等法,使清靜靈明之氣,

上走空竅,而聽斯聰矣,如溫邪暑熱火風侵竅而為耳聾痛脹者,用連翹山梔薄荷竹葉滑石銀花,

輕可去實之法,輕清泄降為主,如少陽相火上郁,耳聾脹者,

用鮮荷葉苦丁茶青菊葉夏枯草蔓荊子黑山梔羚羊角丹皮,辛涼味薄之藥,清少陽鬱熱,兼清氣熱為主,

如心腎兩虧,肝陽亢逆,與內風上旋蒙竅而為耳鳴暴聾者,用熟地磁石龜甲沉香二冬牛膝鎖陽秋石山萸白芍,

味濃質重之藥,壯水製陽,填陰鎮逆,佐以酸味入陰,鹹以和陽為主,因症施治,

從虛從實,直如庖丁之導矣。(鄒時乘)

 

徐評 耳聾之法多端,然大段不過清上鎮下二條,案中方極穩當,至於外治之法,及虛寒等症,則不可不知也。

 

 

某 風溫上郁,目赤,脈左弦,當用辛以散之。(風溫)  桑葉 夏枯草 連翹 草決明 赤芍

 

某(二三) 失血後,複受燥熱,左目赤痛,當以辛涼清之。(燥熱)

鮮菊葉 冬桑葉 生甘草 赤苓皮 綠豆皮 豆皮

 

鮑(氏) 秋風化燥,上焦受邪,目赤珠痛。 連翹 薄荷黃芩 山梔 夏枯草 青菊葉 苦丁茶 桑皮

 

席 用淡滲漸安,是暑入氣阻,熱蒸濕鬱,勿取大辛大苦之開泄,仿清邪中上治法。(暑濕鬱蒸)

冬桑葉 穀精草 望月砂 苡仁 川通草 綠豆皮 茯苓

 

顧(五四) 頭額悶脹,目赤。(木火上郁) 羚羊角 夏枯草草決明 山梔皮 連翹 生香附

 

潘 戒飲,濁減十四,略可加谷,近日竟夕無寐,目珠赤痛,陽升不交於陰,暫停妙香散。

桑葉丹皮 夏枯草 黑山梔 川貝 苡仁

 

陸(嫗) 郁勃氣火,翳遮目睛,高年苦辛難進。

夏枯草穀精草 草決明 望月砂 生香附 連翹 山梔皮 丹皮

 

某 頭面風腫,目起星,是氣中熱。

羚羊角 夏枯草 薄荷梗穀精草 生香附 小生地 丹皮 望月砂 連翹 山梔

 

汪 脈左弦,左目赤痛,淚多。

桑葉 丹皮 草決明 小胡麻夏枯草 穀精草 綠豆皮 黑 豆皮

 

汪 目痛偏左,翳膜紅絲,診脈左弦澀,由肝膽氣熱所致。

草決明 冬桑葉 夏枯草 小胡麻 丹皮 穀精草

 

某(十一) 肝火上郁,目眶紅腫。 連翹 赤芍 菊花葉黑梔皮 苦丁茶 夏枯草

 

江 脈數右大,郁久熱生目,障心痛。 夏枯草花 小生香附金石斛 半夏曲 茯苓 橘紅

 

某(八歲) 目胞浮腫,不飢不運。(脾肺蘊濕)

桑皮(八分)茯苓皮(三錢) 大腹皮(一錢) 廣皮(一錢) 薑皮(五分) 苡仁(一錢半) 通草(一錢)

 

王(嫗) 高年目暗已久,血絡空虛,氣熱乘其空隙,攻觸脈絡,液盡而痛,當夜而甚,乃熱氣由陰而上,

想外科用酒調末藥,必系溫散攻堅,因此而痛,虛症可知。(血絡虛熱)

羚羊角連翹心 夏枯草 青菊葉 全當歸 川桂枝 丹皮

 

葉 微寒,汗大出,下有痔漏,左眼眶疼痛,此陰傷火鬱,不可作時邪泛治。(陰虛火鬱)

六味去萸加芍蔓荊子丹皮重用

 

某(三六) 右目多淚, 脹心嘈雜,陽明空虛,肝陽上擾使然,當調補肝胃。(胃虛肝風)

嫩黃(三錢) 當歸(一錢半) 白芍(一錢半) 茯神(三錢) 煨薑(一錢) 南棗(一枚)

 

祝(四八) 當夏形懶,不耐大氣發泄,入冬兩目無光,精氣無收藏,凡五臟精華,皆聚於目,失藏失聚。

內乏生真,不獨一臟之損,當用養營湯。(營陰虛)

 

某(三六) 脈澀細,左目痛,淚熱翳膜,此肝陰內虧,厥陽上越所致。(肝陰虛)

冬桑葉(一錢)炒枸杞(一錢半) 小胡麻(一錢半) 望月砂(三錢) 製首烏(三錢)

石決明(一具)黃菊花(一錢) 豆皮(三錢)

 

某(三六) 目痛無光。(肝腎虛)

製首烏(六兩) 枸杞子(二兩)柏子仁(一兩) 細生地(二兩) 石決明(四兩) 小胡麻(三兩)

望月砂(三兩) 刺蒺藜(二兩) 冬桑葉(一兩半) 黃菊花(一兩)用 豆皮八兩,穀精珠二兩,

煎濃汁泛丸,每服五錢,開水送。

 

某 脹目昏,心中嘈雜,當治肝腎。 熟地(六兩) 枸杞子(三兩)桑椹子(二兩) 沙苑(二兩)

石決明(二兩) 茯神(二兩)女貞子(一兩半) 青鹽(一兩) 黃菊花(一兩) 川斛(四兩)

加蜜丸,早上開水送四錢。

 

某(三六) 脈澀, 痛,右目當風淚多,當治肝腎。 製首烏枸杞子 炒歸身 桑椹子 沙苑子 茯神

 

某(二五) 遺止,心嘈目淚,仍是陽氣過動,當填陰和陽。

熟地 杞子 天冬 萸肉 五味 生地 茯苓 菊花 山藥 蜜丸

 

某 瞳神散大,左偏頭痛,先損左目,是焦煩郁勃,陽升化風,劫傷血液使然,法當兼補肝腎。

熟地 枸杞子 山萸肉 五味 茯神 菊花 生神曲 穀精草 山藥

 

眼科一症,古有五輪八廓,七十二問之辨,傅氏又分為一百零八症,因名目太多,徒滋惑亂,

至於見症,楊仁齋已備論,具載景岳。

但陰陽虛實寒熱標本施治,不可紊亂。經云: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

又云,目者肝之竅也。肝與膽為表裡,肝液膽汁充足,目乃能遠視,故無論外感與內症,

皆與肝膽有關系焉,夫六淫之邪,惟風火燥居多,兼寒兼濕者,亦間有,內起之症,肝膽心腎為多,他臟亦間有之。

 

若夫論治,則外感之症,必有頭痛寒熱鼻塞,筋骨酸疼,脈見緊數,或浮洪,一切表症,方可清散,

至於內因之症,有虛實之殊,實者肝膽之風熱盛也。

凡暴赤腫痛,脹悶難開,翳膜眵淚,酸澀作癢,斑瘡入睛,皆實症也。

當除風散熱,虛者,腎經之水火衰也。凡久痛昏暗,青盲雀目,內障昏蒙,五色花翳,迎風淚出,皆虛候也。

治宜壯水益火。若陰血雖虧,而風熱未盡,則當審其緩急,相參而治。

若久服寒涼,虛陽轉盛,則當補以甘溫,從乎反佐,至於紅色淺淡而紫者為虛熱,鮮澤而赤者為實熱,

瞳神內涌白睛帶赤者,為熱症,瞳神青綠白睛枯槁者,為寒症,腫脹紅赤,眼珠刺痛,夜則尤甚,

目不能開,而視物猶見者,為邪火熾盛。

若白翳遮睛,珠不甚痛,或全不痛,目仍能開,而視物不見者,為真火不足,

當細察其形症色脈,因症而用藥,此內治之大法也

若日久失調,致氣血凝滯,火熱壅結,而為赤腫腐爛,翳膜遮蔽,致成外障,譬之鏡受污垢,必當濯磨。

 

須用點藥。若但服藥,必不能愈,至於內障之症。

但宜服藥,倘用點藥,徒傷其氣血,必無益而有損,更當知目白珠屬陽,故晝痛,點苦寒藥則可效,

瞳子黑睛屬陰,故夜痛,點苦寒藥則反劇,是外治之法,亦當以陰陽區別也。

若夫偏正頭風,屬氣虛痛者,朝重暮輕,血虛痛者,朝輕暮重,亦有外感內因之別,此症當以補養正氣為主,

略兼治表,倘概以風熱而論,專於表散,最易損目,更有肝陰虧耗,木火上炎,頭痛惡心,眉棱骨痛,

不欲飲食,眼胞紅腫,睛珠刺痛,眵淚如膿,白睛如,目珠上竄不下,不得寤寐,甚則巔頂腦後,

如破如裂,此內發之風也。

 

夫肝屬木,木主風,熱盛化風,其體必本陰虧,男子或有遺精白濁,腸風痔漏下血等疾,

女子或犯淋帶崩漏諸症,此系陰傷陽升,內風沸起,大忌發散,宜用育陰熄風。

柔肝滋腎等法,或可救十中之四五,凡羌活防風川芎細辛 本升麻等藥,皆不可用,倘或失治,

必致膏傷低陷,青黃牒出,致成痼疾而不可救,專是科者,不可不留意焉,葉先生雖非眼目專科,

觀其案內諸法,真補前賢之未備,較之慣用苦寒升散,及概用點藥者,不啻如霄壤之殊矣。

學人當細心而參玩之。(丁聖彥)

 

徐評 眼科自有專家,其現症各有主治之方,案中雖未必切中,然清淡和平,無苦寒溫補等弊,

反勝於近日之名為眼科者,醫理苟明,則無不通矣。若欲深求,則有專門之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