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久痛在絡,營中之氣,結聚成瘕,始而夜發,繼而晝夜俱痛,陰陽兩傷,遍閱醫藥,未嘗說及絡病,

便難液涸,香燥須忌。(營絡氣聚結瘕)青蔥管新絳 當歸須 桃仁 生鹿角 柏子仁

 

朱(二六) 辛潤通絡,成形瘀濁吐出,然瘀濁必下行為順,上涌雖安,恐其複聚,仍宜緩通,以去瘀生新為治,

無取沉降急攻,謂怒勞多令人傷陽耳。當歸 桃仁 茺蔚子 製蒺藜 生鹿角 茯苓 香附汁法丸

 

周(三十) 瘕聚結左,肢節寒冷,病在奇脈,以辛香治絡。鹿角霜 桂枝木 當歸 小茴 茯苓 香附 蔥白

 

龔 脈症向安,辛甘化風方法非謬,據云痛時少腹滿脹,其有形疝瘕,狀亦略小,法宜益營之中,

再佐通泄其氣,古稱通則不痛耳。人參 當歸 肉桂 吳萸 小茴 茯苓 青蔥管

 

欽 疝瘕,少腹痛。 當歸 生薑 羊肉 桂枝小茴 茯苓

又 瘕痛已止,當和營理虛。 歸身 紫石英白芍(酒炒) 小茴 淡蓯蓉肉桂 丸方用養營去 朮桂,合杞圓膏。

 

朱(四十) 疝瘕,腹痛有形,用柔溫辛補。當歸 生薑 羊肉

 

某 右脅攻痛作脹,應時而發,是濁陰氣聚成瘕,絡脈病也。議溫通營絡。

當歸(三錢) 小茴(炒焦一錢) 上桂肉(一錢) 青蔥管(十寸)

 

聚有形高突,痛在胃脘心下,或垂 腰少腹,重按既久,痛勢稍定,經水後期,色多黃白。

此皆衝脈為病,絡虛則脹,氣阻則痛,非辛香何以入絡,苦溫可以通降。(氣血凝絡脘痛經阻)

延胡川楝 香附 鬱金 茯苓 降香汁 茺蔚子 炒山楂 烏藥

 

又 瘕聚痼結,痛脹妨食,得食不下,痛甚,今月經阻不至,帶淋甚多,病由衝任脈絡,擾及肝胃之逆亂。

若不宣暢經通,日久延為蠱疾矣。炒桃仁當歸須 延胡 川楝子 青皮 小茴 吳萸 紫降香 青蔥管

 

柳(四二) 絡血不注衝脈,則經阻,氣攻入絡,聚而為瘕乃痛,衝脈是陽明屬隸,痛升於右。

脹及中脘,作嘔清涎濁沫,操家煩怒,犯胃莫如肝,泄肝正救胃。

 金鈴子 炒延胡 蓬莪朮 青橘葉 半夏 濃朴 薑汁 茯苓

 

又 蔥白丸二錢,艾棗湯送。

 

某 臍下瘕形漸大,氣塞至心胸及咽喉,飲不解渴,遂氣攻至背部,經水百餘日不來,小溲得利,大便不爽,

氣滯血瘀,皆因情志易郁,肝膽相火內灼,衝脈之血欲涸,丹溪謂氣有餘便是火,口甜,食後痞,用苦辛清降。

(木火鬱氣滯血瘀)胡黃連(八分) 山梔仁(一錢半) 南山楂(三錢) 蘆薈(一錢) 雞肫皮

(不落水去垢炙脆五錢)化服回生丹半丸。

 

陸(十六) 經阻半年,腹形漸大,痛不拒按,溲短便通,據形色脈象,不是用通經丸者,下氣還攻於絡。

有形若 瘕,炒枯腎氣丸。(腎氣不攝經阻腹痛脹)

 

繆 脈弦左搏,數年胃痛不痊,發時手不可按,脅中拘急,少腹左傍,素有瘕聚之形,氣自下焦沖起,為脹為嘔,

此乃驚憂嗔怒,致動肝木,乘其中土,胃傷失降,脈絡逆並,痛勢為甚,初起或理氣獲效,

久發中衰,辛香氣燥,脾胃不勝克伐矣。議疏肝木,安土為法,冀其漸緩,再酌後法。(氣血凝絡肝逆胃痛嘔)

川楝子 川連 乾薑 桂枝 當歸 川椒 生白芍 烏梅

 

又 少腹疝瘕多年,沖起散漫,胃脘兩脅痛甚欲嘔,年前用安胃泄肝頗效。但下焦至陰,足跗發瘰裂水,

久留濕熱瘀留,經脈絡中交病。若非宣通氣血壅遏,恐非至理。

桃仁 柏子仁川芎 當歸 小茴 小香附 茯苓 山梔(薑汁炒) 為末,用青蔥管百莖,加水一杯,取汁法丸。

 

某(五十) 數年左脅聚瘕,發作必嘔吐涎沫,酸苦濁水,寤不成寐,便閉忽瀉,始於悒郁,病由肝失暢達,

木必傳土,胃氣受侮,病久入絡,氣血兼有,緩圖為宜,急攻必變脹病。

生牡蠣 川楝子肉 延胡 桃仁 半夏 茯苓 橘紅 白芥子 川連 吳萸 香附汁薑汁法丸。

 

趙 脈小,身不發熱,非時氣也。凡經水之至,必由衝脈而始下,此脈胃經所管,醫藥消導寒涼。

不能中病,反傷胃口,致衝脈上沖,犯胃為嘔,攻胸痞塞,升巔則昏厥,經言衝脈為病,

男子內疝,女子瘕聚,今小腹有形,兼有動氣,其病顯然,夫曰結曰聚,皆奇經中不司宣暢流通之義。

醫不知絡脈治法,所謂愈究愈窮矣。(肝逆犯胃奇絡虛滯)

鹿角霜 淡蓯蓉 炒當歸 炒小茴 生杜仲 茯苓 用紫石英一兩煎湯,煎藥。

 

蔣(四七) 天癸將止之年,小腹厥陰部位起瘕,動則滿腹脹痛,形堅,或時脊巔掣痛,必有穢痰血筋吐出,

此起於郁傷,久則液枯氣結,內風陽氣煩蒸,則心熱痞結咽阻,已屬痼疾,治必無效,倘腹大中滿則劇矣。

(郁傷液涸陽升痛脹)牡蠣 生地 阿膠 小胡麻 茯苓 豆皮

 

沈(四十) 肢冷腹痛,有形為瘕,久瀉。(厥陰寒滯嘔瀉)

當歸(炒黑) 小茴(炒黑) 上肉桂 山楂(炒黑) 茯苓

又 冷利有瘕,遇冷則嘔。 吳萸 炒小茴 延胡茯苓 川楝子 生香附

 

某 脘中瘕聚。(肝鬱犯胃) 川楝子(一錢)延胡(一錢) 吳萸(五分) 青皮(七分) 良薑(一錢) 茯苓(三錢)

 

林 脈左弦澀,少腹攻逆,痛即大便,肝氣不疏,厥陰滯積。

香附(一錢半) 雞肫皮(炙一錢半) 茯苓(一錢半) 麥芽(一錢) 香櫞皮(八分)

青皮(五分) 炒楂肉(二錢) 砂仁殼(五分)

 

又 少腹瘕聚攻逆,身熱,或噫,或濁氣下泄,則諸恙悉舒,惱怒病發,厥陰肝木郁遏不疏,顯露一斑。

川楝子(一錢) 小茴(五分) 生牡蠣(三錢) 桂枝木(五分) 生白芍(一錢) 青 皮(一錢)

 

程 聚氣疝瘕,大便不爽,必腹中 痛,當通腑經氣分。蔥白丸二錢五分,紅棗湯送。

又 仿朱南陽意,以濁攻濁。

韭白根(去鬚五錢)兩頭尖(一百粒) 炒香橘核(一錢半)小茴香(七分) 金鈴子肉(一錢半)

又 瘕聚已解,用八珍丸,加香附小茴白花益母膏丸。

 

某 瘕聚在左脅中,肝病。 桃仁 川楝子 延胡當歸 橘紅 香附

王(四一) 瘕聚季脅,漸加煩倦減食,入夏土旺氣泄,用泄少陽,補太陰方。

(膽克脾暑傷氣) 人參 茯苓 炙草 當歸 丹皮 生地 鱉甲 澤蘭膏

 

周 痛久在絡,凝聚成形,仍屬經病,議用河間法。

(痰氣凝結)川楝子 栝蔞皮 香附汁 延胡 生牡蠣

又 理氣豁痰,痛止思食,仍以前法參用。 半夏栝蔞皮 香附汁 生牡蠣 橘紅 香豉

 

葛(四一) 用丹溪小溫中丸,脹利自減,知腸胃濕熱,皆阻腑陽之流暢,水穀之氣,不主游溢,

瘕屬氣聚,為血結,由無形釀為有形,攻堅過急,藥先入胃,徒致後天氣乏,恐脹病必至矣。

俗有痞散成蠱之說,可為治此病之戒律。(濕熱結)

老韭根(生晒一兩) 桃仁(一兩) 生香附(一兩) 炒楂肉(一兩) 當歸須(一兩)

山甲片(一兩)小茴香(三錢) 桂枝木(三錢)

 

胡(二十) 少腹聚瘕,能食便不爽,腹微脹。(濕熱腹脹)小溫中丸。

 

王(二一) 初病寒熱,半年經水不來,少腹已有瘕形,食又減半,當此年犯乾血勞慮。

(寒熱食減乾血勞)焦朮 茯苓 廣皮 香附 當歸 南山楂 白芍

 

夫 者徵也。血食凝阻,有形可徵,

一定而不移,瘕者假也。臟氣結聚,無形成假,推之而可動,昔有七八瘕之說,終屬強分名目,

不若有形無形之辨為明的也。

二 病在肝脾,而胃與八脈亦與有責,治之之法,即從諸經,再究其氣血之偏勝,氣虛則補中以行氣,

氣滯則開鬱以宣通,血衰則養營以通絡,血瘀則入絡以攻痺,此治瘕之大略,古方甚多,

而蔥白丸,烏雞煎丸,尤為神效,

 

瘕之外,更有 癖腸覃石瘕內疝等症,古人論之已詳,茲不必贅,今參先生方案,如營傷氣阻者,於益營之中,

佐通泄其氣,如絡虛則脹,氣阻則痛者,以辛香苦溫入絡通降,又如肝胃兩病者,以泄肝救胃,

肝胃脾同病者,則扶土製木,肝臟之氣獨郁不宣者,辛香專治於氣,血痺絡迸失和者,

辛香專理其血,病由衝任擾及肝胃之逆亂者,仍從肝胃兩經主治,以疏降溫通,凡此悉靈機法眼,藥不妄投,

 

總之治瘕之要,用攻法,宜緩宜曲,用補法,忌澀忌呆,上逆則想肝臟沖病之源頭,

下垂則究中氣陰邪之衰旺,吞酸吐水,必兼剛藥,液枯腸結,當祖滋營,再辨脈象之神力,

形色之枯澤,致病之因由,則治法自然無誤矣。(龔商年)

 

徐評 案中方論,平正清切,又極和潤,無剛燥克削等弊。但有形之疾,多有凝結而不可破者。

古人膏丸蒸熨等法,必不可少,此則全未見及,恐沉痼之疾,斷不能除也。

 

熱入血室

 

沈(氏) 溫邪初發,經水即至,寒熱耳聾,乾嘔,煩渴飲,見症已屬熱入血室,前醫見咳嗽脈數舌白。

為溫邪在肺,用辛涼輕劑,而煩渴愈甚,拙見熱深十三日不解,不獨氣分受病,況體質素虛。

面色黯慘,恐其邪陷痙厥,三日前已經發痙,五液暗耗,內風掀旋,豈得視為渺小之恙,

議用玉女煎兩清氣血邪熱,仍有救陰之能。(熱邪內陷液傷發痙)玉女煎加竹葉心,武火煎五分。

 

又 脈數,色黯,舌上轉紅,寒熱消渴俱緩,前主兩清氣血,伏邪已得效驗。

大凡體質素虛,驅邪及半,必兼護養元氣,仍佐清邪,腹痛便溏,和陰是急。

白芍 炙草 人參 炒麥冬 炒生地

又 脈右數左虛,臨晚微寒熱,複脈湯去薑桂。

 

吳(氏) 熱病十七日,脈右長左沉,舌痿飲冷,心煩熱,神氣忽清忽亂,經來三日患病,血舍內之熱氣,

乘空內陷,當以瘀熱在裡論病。但病已至危,從蓄血如狂例。(蓄血)

細生地 丹皮 製大黃 炒桃仁 澤蘭 人中白

 

考熱入血室,金匱有五法,第一條主小柴胡,因寒熱而用,雖經水適斷,急提少陽之邪。勿令下陷為最,

第二條,傷寒發熱,經水適來,已現晝明夜劇,譫語妄見,恐人誤認陽明實病,故有無犯胃氣,

及上二焦之戒,第三條,中風寒熱,經水適來,七八日,脈遲身涼,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

顯無表症,全露熱入血室之候,自當急刺期門,使人知針力比藥力尤捷,

 

第四條,陽明病,下血譫語。

但頭汗出,亦為熱入血室,亦刺期門,汗出而愈,仲景無非推展其義,教人當知通變,

第五條,明其一症,而有別因為害,如痰潮上脘,昏冒不知,當先化其痰,後除其熱等語,所謂急者先除也。

乃今人一遇是症,不辨熱入之輕重,血室之盈虧,遽與小柴胡湯,貽害必多,

要之熱甚而血瘀者,與桃仁承氣,及山甲歸尾之屬,血舍空而熱陷者,用犀角地黃湯,加丹參木通之屬,

表邪未盡,而表症仍兼者,當合乎和解,熱輕而清藥過投,氣機致鈍者,不妨借溫通為使,

血結胸有桂枝紅花湯,參入海蛤桃仁之治,昏狂甚,進牛黃膏,調入清氣化結之煎,

再觀案中,有兩解氣血燔蒸之玉女法,熱甚陰傷,有育陰養氣之複脈法,

又有護陰滌熱之緩攻法,先聖後賢,其治總條分縷析,學人審症製方,慎毋拘乎柴胡一法也。(邵新甫)

徐評 向時閱此老親筆醫案,每多假借偏造之談,而文理亦有不貫串處,今所刻諸案不但文理通達,

兼之筆力簡淨明達,近日時文家亦不能望其萬一,不知原文本來如是,抑編輯之人為之筆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