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稚年歇乳進谷,脾胃氣餒少運,腹膨目醫,是為五疳,夏日中土司令,久病投以補氣,恰合調其脾胃,

近日嘔吐泄瀉身熱,乃寒暄失和,致食不易化,小溲既少,腑氣不和,余幼科久疏。

憶錢氏每以調中為主而驅邪都主輕法,深慮脾土傷,則延驚癇耳。(脾胃虛腑氣不和)

益智仁 焦朮 茯苓 廣皮 藿香梗 濃朴 楂肉 澤瀉

 

張(四歲) 五疳,腹脹數月,法當疏補。 人參 茯苓 麥芽炒楂肉 廣皮 半夏 湖蓮

又 照前方去半夏湖蓮加澤瀉。

 

陳(五歲) 官人自汗,短氣咳嗽,風溫見症,肌腠有痤痱之形,與疹喑腑病不同。

 

但幼稚生陽充沛,春深入夏,形質日減,色脈是虛,而補脾辛甘不應,腹滿,按之自,二便原得通利。

腹痛時發時止,痛已即能飲食,考幼科五疳,與大方五勞相類,疳必因鬱熱為積為蟲,此飲食不充肌膚也。

病來非暴,攻之由漸,再論疳熱蟲積,古人治肝治胃恆多,而潔古東垣,於內傷夾滯,每製丸劑以緩治,

取義乎渣質有形,與湯飲異歧,刻下溫邪擾攘之餘,聊以甘涼之屬,清養胃陰。

以化肺熱,其辛氣泄表不宜進。(內傷夾滯蟲積)

甜杏仁麥冬 地骨皮 生甘草 冬桑葉 玉竹 和入青甘蔗汁一酒杯。 (丸方)

仿治疳熱羸瘦,從陽明厥陰疏通消補兼施。

人參 黃連 蘆薈川楝子 使君子 茯苓 白芍 廣皮 胡黃連 南山楂

 

某(七歲) 食物不節,脾胃受戕,腹膨,大便不調,此屬脾疳。(食傷脾胃)

焦朮茯苓 廣皮 益智仁 大腹皮 木瓜 炮薑 炒神曲

 

吳(九歲) 能食,色枯形瘦,暮熱泄瀉,此皆口腹不慎,值長夏溫熱,脾胃受傷,將成五疳。

青蒿梗 枳實炭 胡黃連 炒穀芽 炒白芍 炒山楂 廣皮 茯苓 澤瀉

 

王 五疳已久,脾胃受傷,食物不運,腹膨溏瀉,此積聚未清,中焦先餒,完穀不化,腫脹皆至,難治之症,七香餅。

 

疳者,乾也。

小兒腸胃柔嫩。若乳食失調,甘肥不節,運化不及,停積發熱,熱久津乾,此因積成疳者也。

或五臟偏熱,或因病後,或醫藥誤下,致亡失津液,脾不輸化,積滯不行,此因乾致積者也。

故五疳不離乎脾胃,其治法,胃滯當消,脾弱宜補,熱者用苦寒清火,冷者宜辛溫健運,

有蟲者,兼用殺蟲之品,其虛者,各隨本臟補其母,總宜丸劑緩調,不能旦夕速功。

或用雞肝納入治疳藥燉食,最為有效。(陸履安)

 

徐評 此老幼科痘症,不僅名家,可稱大家矣。敬服敬服。

 

吐瀉

吳 身熱,吐乳自利,溫邪內擾脾胃,稚年防驚。(溫邪)藿香葉 飛滑石

 

王 未到周歲,熱犯脾胃,嘔逆下利,壯熱不已,最多慢驚之變。

人參 川連 黃芩 藿香梗 廣皮 生白芍 烏梅

 

某 暑邪犯肺,交土王用事,脾胃素弱不運,暑濕,腹鳴,泄瀉,惡心,露睛,怕成慢驚。

(暑濕)人參藿香 炒濃朴 木瓜 川連 茯苓 炒扁豆 澤瀉

 

章 傷食一症,考古用五積散之義,取暖胃使其腐熟也。既上涌頻吐,大便溏瀉,胃氣益傷,陽氣坐困日甚,

清不升,濁不降,痰潮乾嘔,腹鳴便遺,睡則露睛,齦黑唇紫,小溲竟無,陽不流行。

津液自耗,有慢驚昏厥之危,議通胃陽,讀錢氏薛氏之書,能知此意。(胃陽傷)

人參 鬱金 炒半夏 炒白附子 茯苓 菖蒲 炒廣皮 炒粳米

 

又 陽明胃陽受傷,腑病以通為補。若與守中,必致壅逆,咋日用方,通勝於補獲安,

幼稚非真虛寒之病。人參 茯苓 益智 廣皮 炒荷葉 炒粳米

 

又 鼻明汗出,齦血,陽明虛,胃氣未和,不宜涼降,六神東加炒廣皮。

 

虞 面色痿黃,脈形弦遲,湯水食物,入咽吐出,神氣懨懨,欲如昏寐,此胃陽大乏,風木來乘,

漸延厥逆,俗稱慢脾險症,幼稚弱質,病延半月有餘,豈可再以疲藥玩忽,宗仲景食穀欲嘔者。

吳茱萸湯主之。 人參 吳萸 茯苓 半夏 薑汁

 

又 昨用泄木救胃土法,安受不見嘔吐,然中焦陽氣大虛,濁氣上僭,則為昏厥,津液不升,唇舌乾燥,

豈可苦寒再伐生氣,今如寐神倦,陽陷於陰何疑,仲景通陽理虛,後賢錢氏薛氏,皆宗其義。

人參 炒半夏 茯苓 廣皮 煨薑 南棗

 

蘇 周歲幼小,強食腥面,身不大熱,神氣呆鈍,上吐下瀉,最防變出慢驚,此乃食傷脾胃,為有餘,

因吐瀉多,擾動正氣致傷耳。(食傷脾胃)廣皮 濃朴 茯苓 廣藿香 生益智 木瓜

 

陳 涼風外受,內鬱熱伏,身發癮疹,便解血膩,煩渴,得汗,僅解外風,在裡熱滯未和,啾唧似痛。

大便仍有積滯,清裡極是。但半歲未啖穀食,胃弱易變驚症,少少與藥。(鬱熱內伏)

藿香梗 川連 黃芩 生白芍 淡竹葉 廣皮 滑石 炒楂肉

 

余 形神衰弱,瘕泄純白,而癰瘍疳蝕未罷,氣喘痰升,總是損極,今胃虛納減,倘內風掀動,驚厥立至,

孰不知因虛變病也。(胃陽虛)人參 炒粳米 茯神 炒廣皮 炒荷葉蒂

 

呂(十二) 痰中帶血,食已嘔吐,因驚仆氣逆,令胃不和,與黃連溫膽湯,因年弱質怯,以金石斛代之。

(胃不和)溫膽湯去甘草加金石斛薑汁。

 

某(九歲) 久嘔少食。(胃虛氣逆) 人參 半夏 茯苓廣皮 薑汁

 

某 蛔厥,少腹痛,欲嘔,安胃丸

 

王(九歲) 久瀉,兼發瘡痍,是濕勝熱郁,苦寒必佐風藥,合乎東垣脾宜升,胃宜降之旨。

(濕熱)人參 川連 黃柏 炙草 廣皮 白朮 神曲 麥芽 柴胡 升麻 羌活 防風

 

何(十一) 夏病入冬,仍腹痛下積,稚年不慎食物,腸胃屢滯,利久陰傷,身熱發嗆,先與理陰,疏腑滯濁。

(久痢傷陰積滯未清)熟地炭 當歸炭 山楂 炮薑 炙草 茯苓 麥芽

 

世俗所稱慢驚風者,不知起於何代,創是名者,其遺禍於嬰孩,已不啻萬億矣。

蓋就其所指之病而論,如吐瀉兼作,氣怯神倦,虛煩搐搦,痰喘不食,脈虛無神,睡則露睛等症,

乃與病名毫不相關,其所指之症,是或由外感未清,或諸病誤治,或飲食失調,或由病後而成,

以致吐則傷胃,瀉則傷脾,土衰則不生金,中虛木必乘克,是皆肝脾肺胃之病,

 

治宜急顧本原,扶土生金,安胃和肝,溫養腎陽,猶慮弗及。若就其名而治之,

醫家胸中,先執慢驚風三字之名,概用重墜之藥,鎮驚定怯,或散風清火,豁痰破氣,

其遺禍可勝言哉,蓋是症。

因中土已虛,風木已動,延久必現出似驚之狀耳。實則並非因驚而起也。

奈何竟以慢驚風名之,豈非指鹿為馬乎,要之慢字。

若以急慢而論,則凡病之緩者,皆可稱為慢,惟驚乃屬急症,不可以慢字加之。

若以傲慢,肆慢而講,於病名上,又甚荒唐,惟願觀幼科書者,當知其背謬不通,

勿為其所惑,則幸甚,今觀先生案中,並未嘗用及驚藥風藥,是明征也。

此症更當兼參東垣立齋景岳諸法而治之,則無遺蘊矣。(華岫云)

 

癇痙厥

 

周 稚年癇厥,病發迅速,醒來二便自通此系陽氣拂逆,阻其靈竅,姑與清絡宣通方法。

(熱邪阻竅)犀角 遠志 膽星 黑山梔 元參 菖蒲 連翹 竹葉心

 

唐(十四) 面青脈濡,神呆,舌縮不伸,語寂寂然,癇症,四肢皆震,口吐涎沫,此陰風已入脾絡矣。

(陰風入脾絡)人參 生術 蜈蚣 全蠍 薑汁炒南星 薑汁炒白附

 

某 伏邪經旬,發熱不解,唇焦舌渴,暮夜神識不清,慮其邪陷心胞,有痙厥之變。(邪逼心胞)

犀角 卷心竹葉 鮮石菖蒲 連翹 元參心 浙生地

又 化熱液枯。 生地 竹葉心 丹皮 元參 麥冬 生白芍

 

吳 冬月伏邪,入春病自裡發,裡邪原無發散之理,更誤於禁絕水穀,徒以芩連枳朴,希圖清火消食,以退其熱,

殊不知胃汁再劫,肝風掀動,變幻痙厥危,診視舌絳,鼻竅黑煤,肌膚甲錯乾燥,渴欲飲水,心中疼熱,

何一非肝腎陰液之盡,引水自救,風陽內爍,躁亂如狂,

 

皆緣醫者未曾曉得溫邪從陰,裡熱為病,清熱必以存陰為務耳。

今延及一月,五液告涸,病情未為穩當,所恃童真,食穀多歲,錢氏謂幼科易虛易實,

望其尚有生機而已。(熱邪傷陰肝風動)阿膠 生地 天冬 川石斛 雞子黃 元參心

 

又 咸潤頗安,其熱邪深入至陰之地,古云熱深厥深,內涸若此,陰液何以上承,

慮其疳蝕阻咽,故以解毒佐之。元參心 真阿膠 真金汁 細生地 天冬 銀花露

 

又 胃未得穀,風陽再熾,入暮煩躁,防其複厥。 生地 白芍麥冬 金汁 阿膠 牡蠣 金銀花露

又 神識略蘇,常欲煩躁,皆是陰液受傷,肝風不息,議毓陰和陽。生地 牡蠣 阿膠 麥冬 木瓜 生白芍

 

又 膻中熱熾,神躁舌乾,痰多咳嗆,皆火刑肺金,宜用紫雪丹一錢。

 

小兒癇痙厥,本屬險症,十中每死二三,奈今之患者,十中常死六七,其故何也?

蓋緣醫者,不察病情,概以芩連鉤藤菖蒲橘紅等,夾金石之藥投之,以冀清火降痰而已,此醫之不善治也。

而最可惡者,尤在病家之父母,失於調治,有名為愛之,實以殺之之故,何也?

小兒諸症,如發熱無汗,煩躁神昏譫語之頃,或戰汗大汗將止之時,或嘔吐泄瀉之後,或痙厥漸蘇,

或便久閉,而適然大便,或灌藥之後,斯時正元氣與病邪交戰之際。

若能養得元氣一分,即退一分病邪,此際小兒,必有昏昏欲睡,懶於言語,氣怯神弱,

身不轉動之狀,此正當養其元神,冀其邪退正複,乃病家父母,偏於此際,張惶驚恐,

因其不語而呼之喚之,因其鼾睡而頻叫醒之,因其不動而搖之拍之,

或因微有昏譫,而必詳詰之,或急欲以湯飲進之,或屢問其痛癢之處,嘵嘵不已,使其無片刻安寧,

如此必輕變為重,重變為死矣。

 

更有豪富之家,延醫數人,問候者多人,房中聚集者多人,或互談病情病狀,夜則多燃燈燭以照之,

或對之哭泣不已,或信巫不信醫,祈禱疊興,舉家紛擾,此非愛之,實以殺之也。

試以大人之病情體貼之,抑好安然寂靜乎,抑好喧嘩動擾乎,此理概可知也。

予曾見一孩。患暑濕初瘧,半月有餘,病勢甚重,醫者投以蒼朮白虎湯,夜半發汗,

至寅時身體漸涼,冷汗不止,默默倦睡,口不肯言,氣息甚微,醫雲六脈安靜,

並不煩躁,此病退之象也。

 

因戒其父母,切勿擾動,直至申時,汗止聲出,而病已霍然矣。

可見無論大人與小兒諸病,總宜安然寂靜為主,其調養之法,有非筆墨所能罄者,

惟在病家能細心體會,醫者能諄諄告戒。

勿以余言為迂,則幸甚,更有幼孩,發熱昏迷,手足厥冷,竅絡阻塞,哭不出聲,藥難下咽,

斯時惟有請善於推拿者,可使立時蘇醒,然後再議用藥,至於治法,癇痙厥本屬三症,

與大方相類,茲不重贅。(華岫云)

 

徐評 小兒無癇症,不必另立一門,即痙厥亦僅病中之一症耳。

 

 

陳(七歲) 濕傷,脾胃失調,下注小腸,蟲從溺竅而出,糞溏完穀,不可溫補。

(濕熱)黃柏茯苓 豬苓 槐米 澤瀉 萆

 

又 蟲自小便而出,經月瀉皆粘膩及不化食物,此非虛寒,皆濕內蘊,運化失司,

當苦藥勝濕兼理幼稚疳積。 黃連 黃柏 茅朮 濃朴 澤瀉 槐角子 木通 使君子 淡竹葉 三服後續進肥兒丸

 

龔(七歲) 濕熱生蟲,腹痛便溏,惡食。 川連 胡連 生白芍烏梅 枳實 川椒 炒楂 青皮 水法丸。

 

許 腸有濕熱生 蟲,用苦寒引導小腸。

苦楝皮 北秦皮槐角子 胡粉 黃柏牡蠣 生研末,豬肚腸一條漂潔,煮丸。

 

張(十三) 丹溪云:小兒盜汗不須醫,以體屬純陽,汗乃陽泄故也。

至於瘡多,濕熱浮腫脹滿,得攻下而消,此六腑以通為補也。其少腹痛屢發,亦由濕熱生蟲生積,

當以酸苦泄熱。川連 胡連 生白芍 雞肫皮 炒楂肉 蘆薈 枳實 苦楝皮 烏梅肉搗丸。

 

汪(十六) 肛漏時腫,瀉過白蟲,手足陽明熱甚。(陽明熱)

槐角子 黃柏 榧子肉 生茅朮 樗根白皮 小川連 茯苓 炒地榆 蒸餅為丸。

 

蟲類雖多,其源皆由飲食停滯,濕熱郁蒸,變化而成者也。

凡面色痿黃,飲食不為肌膚,起伏作痛,聚散不定,痛止即能飲食者,皆有蟲積,或從嘔,或從小便,

或從大便而出,治法當觀其微甚。

若蟲勢驟急者,當用攻逐之劑,如黑丑檳榔大黃胡粉山棱莪朮之類,蟲去則調其脾胃,

緩者用酸苦泄熱燥濕,兼以相製相畏之品,

如川連胡連蘆薈苦楝烏梅川椒雷丸蕪荑使君榧肉之類,

 

脾弱者兼運其脾,胃滯者兼消其滯,蟲症治法,大略如此。(陸履安)

徐評 治蟲有緩治之法,其病勢甚輕,而日久當用膏丸等藥,兼補兼消之。

若病勢危急者,必另有峻厲之方,並奇藥秘方,可殺蟲去積,否則元氣消乏,不可補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