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赤瘡痰

 

本病是指胞瞼皮膚紅赤如朱,兼見水泡、膿泡,甚至局部潰爛之眼病。

一般認為它與西醫學之眼瞼皮膚炎、眼瞼濕疹等相似。此外,也有人認為其與眼部帶狀皰疹相似。

[病因病機]

一、脾胃蘊積濕熱,復受風邪,風濕熱三邪結於胞瞼。

二、心經伏火,外受風邪,風火上沖胞瞼。

本病之病因雖然也有風濕熱三邪合而為病者,但偏於熱,

風邪化熱,風熱化火,濕火蒸騰於上,或風火上沖等,病機以火毒上攻胞瞼為主,這是與瞼弦赤爛不同之處。

 

[臨床表現]

風赤瘡痍的臨床表現與瞼弦赤爛一樣比較複雜,

其典型症状是胞瞼浮腫痛癢,皮色紅赤如塗硃砂,繼之,紅赤處滲出粘液,生膿瘡甚至潰爛。

另一種是胞瞼微腫,瞼生水泡,成簇的水泡可波及同側面頰額腮。

局部灼熱掀痛。水泡基底潮紅,但水泡之間不融合。日久水泡內也可灌膿,愈後結痂。

也有瞼皮膚紅赤糜爛,或生丘疹,日久不愈。滲出粘液,局部作癢難忍者。

上述各種,日久失治皆可侵及黑睛,變生星點雲翳等症。

 

[診斷依據]

一、胞瞼皮膚紅赤如塗硃砂,常伴有癢痛之症。

二、局部水泡、膿泡出現,或水泡、膿泡破潰流水。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瞼弦赤爛相鑒別。

雖然兩病均在眼瞼部發紅赤濕爛,但瞼弦赤爛的病變局限於眥部瞼弦,不波及瞼皮膚面。

與之相反,風赤瘡痍是以眼瞼皮膚的病變為主,一般不波及瞼弦。

 

[辨證論治]

本病雖由風邪引動,然病發之後,風邪化熱化火,故治療不以祛風為主,而以清熱瀉火除濕為主。

 

一、內治

 

(一)脾肺風熱

[主證]胞瞼腫癢,皮色紅赤,少量丘疹,滲出粘液。

[證候分析]

脾土蘊熱,移熱於肺,脾肺內熱復受風邪引動,上攻胞瞼。

腫癢為風,脾肺熱則瞼皮膚紅赤,熱郁而起丘疹。風熱灼爍津液,則變生粘液滲出於外。

[治法]清脾肺,佐以除風。

[方藥]除風清脾飲加減(方解詳見沙眼)。

 

(二)風熱濕毒壅盛

[主證]胞腫紅赤掀痛,水泡簇生或生膿泡,甚至潰破糜爛腥臭,滲出粘液。

[證候分析]

脾胃蘊濕,被風熱蒸灼,風濕熱毒上攻胞瞼,以致紅腫掀痛。

濕毒盛而致水泡簇生,或生膿泡。邪毒化火則潰爛腥臭,滲出粘液。

[治法]祛風除濕,瀉火解毒。

[方藥]除濕東加減。臨床可加土茯苓、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加強清熱解毒之力。

 

(三)風火上攻

[主證]胞瞼紅赤如塗硃砂,掀痛難忍,局部壞疽潰爛。

[證候分析]

風邪引動心火,風火上攻,搏結於胞瞼,病急而重,風勝而腫,火盛而紅赤掀痛,風火燔土而胞瞼潰爛。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普濟消毒飲加減。

方中炒牛蒡子、薄荷、炒僵蠶、柴胡疏風;

黃芩、升麻、連翹、甘草、馬勃、板藍根有清熱瀉火解毒之效。

 

二、外治

(一)用擦藥方外擦局部,以清熱解毒,除濕止痛。

(二)局部敷布滑石粉或精製爐甘石粉,以除濕清熱。

(三)穴位注射:維生素B穴位注射(第四頸椎旁開5分處)。

 

[預防調攝]

對本病的預防,平素應注意增強體質,精神舒暢,避免過勞、睡眠不足、眼瞼外傷等。

發病後的護理也特別重要,盡量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及時清除滲液膿液,

不宜用水製劑或中藥煎劑直接薰洗。避免用手揉搓患部。

 

[轉歸預後]

本病包括的西醫眼科病種甚多,預後各類型差異很大。

如屬眼瞼帶狀皰疹,無角膜併發症者,一般作好處理,一周左右可以自愈。

一旦侵及角膜則嚴重影響視力,預後不良。如屬眼瞼濕疹者,病情纏綿難愈。

 

但若不繼發感染,也不會使眼瞼潰爛。

護理不好,侵及結膜、角膜者,病情加重,治療更增加困難。

如屬丹毒,則發展迅速,失治可使局部產生壞疽,一般預後不良。

屬眼皮膚炎者,失治也可化膿,或侵及瞼深層而成瞼膿腫。

總之,無論哪一種,護理好並及時治療,是預後好壞之關鍵。

 

[文獻摘要]

一、《醫宗金鑒.眼科心法要訣.風赤瘡痍歌》:

「風赤瘡痍眥瞼生,黑睛端好瞼爛紅,脾經風熱宜急治,久生翳膜遮瞳睛,

加減四物湯生地,苦參牛蒡薄荷風,當歸赤芍天花粉,連翹荊芥穗川芎。」

二、《眼科纂要.眼皮腐爛》:「岩按,此症乃濕熱停滯於脾胃所致,宜服除濕湯,兼服決明丸。

若爛甚者,須加灸法於眼魚尾穴,以小艾灸四、五壯,以膏藥封之絕妙。」

 

 

上胞下垂

 

本病是指上胞提舉無力或不能自行提起,以致瞼裂變窄,甚至掩蓋部分或全部瞳神而影響視物的眼病。

相當於西醫學之上瞼下垂。

 

[病因病機]

一、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火衰,心脾陽虛,主肌無力。

二、脾陽虛,中氣不足,主肌無力。

 

本病先天性者,屬命門火衰,導致心脾陽虛。

心神無力支使於目之開合,脾陽虛無力主肌肉,故雙眼上胞下垂,不能抬舉。

另有後天性者,多由脾陽虛中氣不足,或風痰乘虛阻絡,以致肌肉失養而抬舉無力。

此外,由外傷、腫瘤等亦可引起,未納入本節討論。

 

[臨床表現]

屬先天性者,患者自幼即雙眼上胞下垂,終日不能抬舉,視物時需仰首舉額張口,甚至須以手提起上胞方能視物。

日久則額皮起皺褶,眉毛高聳。

屬後天性者,雙胞下垂,上午輕下午重,或休息後減輕,勞累後重,

重者可伴有視一為二、身疲無力、吞咽困難等症。

注射新斯的明後症状消失或緩解。

 

[診斷依據]

一、睜眼向前平視時,上胞遮蓋黑睛上緣超過2毫米,甚至遮蓋瞳神。

二、單眼上胞下垂者,患眼瞼裂寬度小於健眼。

三、雙眼上胞下垂者,具有額部皮膚皺褶、眉毛高聳的特殊面容和仰頭視物的特殊姿態。

 

[辨證論治]

對先天性者,目前多採用手術治療,然對輕症或不宜手術者,可採用中藥試治。

對後天性者,除辨證用藥內服外,應重視針灸療法的應用。

一、內治

 

(一)命門火衰脾陽不足

[主證]自幼雙眼上垂,無力抬舉,視物時仰首舉額張口,或以手提瞼。

[證候分析]

命門乃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元氣之所系。

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火衰,則臟腑、經絡陽氣不足。

脾陽不足,約束失養,瞼肌無力,則胞瞼垂緩難睜。

是故命門火衰,導致脾陽不足,可引起上胞下垂。

[治法]溫腎陽,益化源。

[方藥]右歸飲加減。方中熟地、山藥、山萸肉、枸杞培補腎陰;

肉桂、附子溫腎陽,補命門之火,且助脾之陽;

杜仲強腎益精,炙甘草補中益氣,加人蔘、白朮則可助附子溫補脾陽,共達補命門,助脾陽之功。

 

(二)脾虛失運中氣不足

[主證]上胞下垂,晨起病輕,午後加重。

症重者,眼珠轉動不靈,視一為二,並有周身乏力,甚至吞咽困難等。

[證候分析]

「約束」為肌肉之精,脾主肌肉,今脾虛中氣不足,脾陽不升,瞼肌無力故上胞下垂,

眼帶失養則眼球轉動不靈,因脾不轉輸精氣於四肢,故身疲乏力。

咽主通利水谷,脾胃陽氣虛,故吞咽無力。午後陽氣衰,故症状較午前加重。

[治法]昇陽益氣。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方中黃芪、人蔘、白朮、甘草益氣健脾補中;當歸補血,陳皮健脾行氣,升麻、柴胡昇陽舉陷,共奏昇陽益氣之功。

此外,也有因風痰阻絡引起本病,症見上胞下垂,眼球轉動失靈,目偏視,視一為二,舌苔厚膩,脈弦滑。

可選用正容東加減。

 

二、針刺療法

攢竹透睛明,魚腰透絲竹空,太陽透瞳子醪,並配用足三里、三陰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神經乾電刺激療法

取眶上神經與神經刺激點(位於耳上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即面神經的分布點),

眶上神經接負極,面神經接正極。每次20分鐘左右,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隔5天,再行第二療程。

 

四、手術療法

先天性上瞼下垂,可考慮手術治療。

 

[轉歸預後]

本病兩種類型皆病程漫長。先天性者,除造成視物困難及影響儀容外,其他危害不大。

但後天重症肌無力引起者,病情逐漸發展,若全身症情得不到控制,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文獻摘要]

一、《諸病源候論.目病諸候》:

「若血氣虛則膚腠開而受風,風客於瞼膚之間,所以其皮緩縱,垂復於目,則不能開,世呼為睢目,亦名侵風」。

 

二、《目經大成.瞼廢》:「眾人皆醒我獨醉,眾人皆醒我獨睡。

詎知非睡亦非醒,目睫一交永函閉。急聞客自遠方來,手攀上瞼向明開。寧願能開不能閉,定睛看殺可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