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瘡

 

漏睛瘡是指大眥睛明穴下方突發赤腫硬痛高起,繼之潰破出膿為特徵的眼病。

由於本病發病部位同漏睛,而又有紅腫出膿等瘡瘍的特徵,故名漏睛瘡。相當於西醫學之急性淚囊炎。

 

[病因病機]

本病多由漏睛演變而來,亦可突然發生。

一、心經蘊熱或素有漏睛,熱毒內蘊,復為風邪所襲,引動內火,內外合邪,壅塞絡脈,風熱搏結於內眥而成。

二、素嗜辛辣炙賻,心脾熱毒壅盛,循經上攻目內眥,致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結聚成瘡,

進一步則熱勝肉腐,肉腐為膿而潰,或成漏。

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或氣血不足,邪氣留戀,則可反覆發作纏綿不愈。

 

[臨床表現]

發病較急,大眥睛明穴下方皮膚紅腫高起,腫核隆起漸大,掀痛拒按,重者連及患側鼻樑及面頰皆現紅腫,

胞瞼亦紅腫難開,或兼寒熱頭痛,淚道沖洗不通?

部分患者耳前及頜下可觸及腫核,並有壓痛。膿成則瘡形局限。

潰後膿汁流出,紅腫消退。亦常見瘡口難收,膿汁常流而成漏者。

《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稱潰後成漏者為「大眥漏」。

 

[診斷依據]

一、發病較急,睛明穴下方皮膚紅腫高起,疼痛劇烈。重者紅腫可波及同側面部及胞瞼。

二、數日後紅腫局限,局部破潰膿出。

三、患者多有漏睛病史。

 

[鑒別診斷]

本病紅腫熱痛皆具而又波及胞瞼時,常易與胞瞼疾病,如生於大眥附近的針眼及胞腫如桃相混淆。

其主要鑒別在於漏睛瘡時同側淚道沖洗不通,而其他疾患一般通暢無阻。

另外,漏睛瘡紅腫壓痛的部位中心是在目內眥睛明穴下方而非胞瞼之上。

 

[辨證論治]

本病起病急驟,來勢較猛,必須及時防治。原則上未成膿時宜內治,以消散為主。

初起風熱上攻,治宜疏風散熱,消腫散結。若熱毒熾盛者,治宜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如正不勝邪,邪氣留戀者,則宜扶正祛邪,托里排毒。如已成膿,則配合外治切開排膿。

一般初發不甚堅硬而速潰者易治,成漏者難斂。若潰後排出粘白或黃白色膿汁者為順,流青黑腥穢膿水者為逆。

 

一、內治

 

(一)風熱上攻

[主證]患處紅腫疼痛高起,淚多,頭痛,惡寒發熱,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

風熱相搏,客於淚竅,氣血凝滯,絡脈失和,故紅腫疼痛高起。

淚竅閉塞故淚多。風熱襲表,營衛不和,故惡寒發熱,苔薄黃,脈浮而數。

[治法]疏風清熱,消腫散結。

[方藥]驅風散熱飲子加黃連,去大黃。

方中連翹、黃連、山梔清心瀉熱,羌活、薄荷、防風、牛蒡子疏風散邪;

當歸和血明目;川芎、赤芍通絡消滯;甘草調和諸藥。

 

(二)熱毒熾盛

[主證]患處紅腫高起,堅硬拒按,疼痛難忍,紅腫漫及面頰胞瞼,

身熱心煩,口渴思飲,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洪數。

[證候分析]

大眥屬心,面頰胞瞼屬陽明。今心脾熱毒上攻,故該處紅腫熱痛。

熱毒蘊結,瘀塞絡脈,氣血不行,故堅硬拒按。陽明熱盛,心火內擾,故身熱心煩。

消灼津液,故口渴思飲。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洪數更是一派火熱熾盛之勢。

[治法]清熱解毒,消瘡散結。

[方藥]黃連解毒腸加城。原方中黃連、黃芩、黃柏、山梔苦寒清熱。

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大黃通腑瀉熱,穿山甲、皂角刺通絡祛瘀,消腫止痛,可增強清熱毒、消瘡腫的作用。

 

(三)正虛邪留

[主證]患處時有小發作,微紅微腫,稍有壓痛,但不潰破,或潰後漏口難斂,

膿汁少而不絕,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脈弱無力。

[證候分析]

熱毒上攻,閉塞淚竅,氣血壅滯,結聚成瘡,久延不愈,損傷氣血,邪毒留戀,

稍食辛辣炙膊,則常有小小發作,微紅微腫,稍有壓痛。

正虛不能托邪外出,故不易潰破潰,後漏口難斂,膿汁少而不絕。

氣血兩虧,不能榮潤肌膚盈於脈,故面色白,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脈弱無力。

[治法]托里排毒。

[方藥]千金托里散加減。

方中党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芍藥等補氣養血;

金銀花、連翹、黃芩、竹葉、龍膽草、防風清熱祛風;

桔梗、白芷合當歸、川芎和血排膿;麥冬養陰。全方補而不膩,有扶正祛邪之功。

 

二、外治

 

(一)未成膿者,可用紫金錠調和外敷,

或選用新鮮芙蓉葉、野菊花、馬齒莧、白花蛇舌草等一二味洗淨搗爛外敷,以清熱解毒,促其消散。

亦可加用濕熱敷。

(二)已成膿者,應切開排膿,並放置引流條。亦可摻用九一丹藥捻。

每日換藥,待膿盡,除去引流條,使切口癒合。

(三)若已成漏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淚囊摘除並切除瘺管。

 

[預防調攝]

一、有漏睛,或漏睛瘡正虛邪戀者,忌食辛辣炙賻之類刺激性食物,以防引發漏睛瘡或使其急性發作。

二、本病發病迅猛,應及早治療以求消散,以免潰後成漏,終不免手術,失去排淚功能,而終身溢淚。

三、病處危險三角區,急性發作時不可擠壓患處,以免膿毒擴散,造成走黃,毒陷心包而成危證。

 

 

白睛疾病

 

白睛又名白眼、白仁。居目珠之外層,其表層透明而脆嫩,裡層色白而堅韌,有維護眼珠內部組織的作用。

白睛為五輪中的氣輪,內應於肺,而肺與大腸扣表裡,故其發病多與肺和大腸有關。

肺主氣,宜宣發肅降,而大腸主傳導,宜通暢。

若肺失治節,則肺氣不能宣發,可致氣血滯澀,使白睛紅赤腫脹;

如失於肅降而氣逆血升,則可為白睛溢血。

甚則肺氣閉郁,使氣血瘀滯,症見白睛青紫,結節高隆等。

又因肺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外邪入侵,首先犯肺,使其宣發失職,亦可病發白睛。

再則大腸結熱,便秘不通也可能波及肺經使其氣機不利,同樣會導致白睛病變。

 

白睛病之治則,首當理肺,復其治節,使肺氣得以宣發肅降。

如為外感表證則宜疏解外邪,而大腸陽明結熱者宜瀉熱通腑散結。

氣輪疾患,屬常見多發的外障眼病。若遷延失治,每可侵及風輪,使眼病增劇。

故白睛疾患應及早治療。

 

暴風客熱

 

本病為外感風熱,猝然發病,且有明顯紅腫熱痛的眼病,故名暴風客熱。

最早見於《銀海精微》。本病類似於西醫學的急性結膜炎。

 

[病因病機]

多因風熱之邪外襲,客於內熱陽盛之人,內外合邪,風熱相搏,上攻於目,故猝然發病。

[臨床表現]

多驟然發病,患眼胞瞼紅腫,白睛紅赤,羞明多淚,或眵淚膠粘,甚則赤痛較重,白睛浮腫,

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拭去復生。全身多兼有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口渴,溲赤便秘等。

如不即治或治之不當,每易發生星點翳障等。

 

[診斷依據]

一、驟然發病,胞瞼紅腫,白睛紅赤,甚則白睛赤腫隆起,多眵。治不及時,可致黑睛邊緣生翳。

二瞼內面紅赤,粟粒叢生。

三、患眼沙澀,灼痛,刺癢,畏光,眵淚膠粘。可伴惡寒發熱,鼻流涕等症。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瞳神緊小、綠風內障相鑒別。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應根據本病特點,結合整體,分清風重或熱重,或風熱並重之不同。

一、內治

 

(一)風重於熱

[主證]胞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兼作,粟粒叢生,羞明多淚。

全身多伴有頭痛鼻塞,惡風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

[證候分析]

胞瞼腫脹,白睛紅赤,癢痛兼作,粟粒叢生,羞明多眵者,乃風邪作祟之表現。

因主要為風邪外襲,內熱不重,故全身症有頭痛鼻塞,惡風發熱,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

[治法]疏風解表,兼以清熱。

[方藥]羌活勝風東加減。本方是以祛風藥為主組成的方劑,

其中以柴胡、荊芥、防風、前胡、羌活、獨活、薄荷等七味祛散風邪;

川芎、白芷可散邪通絡活血;白朮、甘草、枳殼調脾胃,以助升發之氣;

黃芩可清上焦熱,而桔梗可引藥上行,並開肺氣。如風邪不盛,可去羌活、獨活。

 

(二)熱重於風

[主證]白睛浮腫,赤痛較重,胞瞼紅腫,眵多膠結,重者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熱淚如湯,怕熱畏光。

全身並見口渴溺黃,苔黃脈數等。甚則可有大便秘結,煩躁不寧。

[證候分析]

火熱之邪侵擾於上,兼心肺素有積熱,故而局部與全身症状均以實熱之症為主,

如胞瞼及白睛紅腫,眵淚膠結,怕熱羞明,及口渴溺黃,大便秘結,煩躁不安,脈數苔黃等,皆是熱重之象。

[治法]清熱瀉火,兼以疏風。

 

[方藥]瀉肺飲加減。石膏、黃芩、桑白皮清熱瀉肺;

梔子、連翹、木通、甘草清心導赤;羌活、防風、荊芥、白芷祛風散邪;

赤芍活血止痛。加枳殼可行氣導滯;,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芒硝瀉火通腑。

 

(三)風熱並重

[主證]白睛赤腫,疼痛而癢,惡熱畏光,淚多眵結。

全身症有頭痛鼻塞,惡寒發熱,便秘溲赤,口渴思飲,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證候分析]

患者平素內熱較重,而復感風熱之邪,表裡交攻,故局部及全身表現風熱並重之徵。

[治法]祛風清熱,表裡雙解。

 

[方藥]防風通聖散加減。

方中主要以荊芥、防風、薄荷、麻黃疏風解表;大黃、芒硝、滑石、甘草通二便,瀉里熱;

梔子、黃芩、連翹、石膏、桔梗清熱瀉火,解肺胃之熱;

再配當歸、白芍、川芎、白朮和血理脾,使全方祛風而不傷表,瀉熱而不傷里,收到表裡雙解之功。

臨證應用當根據惡寒發熱之輕重,便秘溲赤之程度加減化裁。

 

二、外治

(—)黃連西瓜霜眼藥水;:熊膽眼藥水或10%一50%千里光眼藥水滴眼。

(二)膽汁二連膏塗眼。

 

三、針刺療法

可針刺合谷、曲池、攢竹、絲竹空、睛明、瞳子體等穴。

點刺眉弓、眉尖、耳尖、太陽放血。

 

 

膿漏眼

 

本病是指發病急劇,胞瞼及白睛高度紅腫,眵多如膿,易引起黑睛潰損生翳的外障眼病,故名膿漏眼。

本病名見於西醫眼科學,又稱淋菌性結膜炎。具傳染性,是最兇猛和破壞性最大的急性眼病之一。

本病多因眼部外感淋病疫毒,引動肺胃熱邪夾肝火升騰上攻於目而發病。

 

臨床表現為眼部感染淋病疫毒後,驟然發病,患眼胞瞼微紅,白睛輕度紅赤。

病情急劇加重,胞瞼高度紅腫、發熱、脹痛,瞼內浮腫,有點狀出血,白色偽膜附著,白睛浮壅高出黑睛四周,眵淚帶血。

以後腫脹減輕,但青黃粘稠膿眵不斷流出。

兩三周後,膿眵漸少,紅赤可持續數月。黑睛生翳多不可避免,重者24小時即可穿孔。

新生兒多在出生後2-3天內發病,多雙眼同時受累。

結膜刮片可見上皮細胞內有淋球菌,分泌物塗片可見大量淋球菌。

 

本病應與暴風客熱、天行赤眼相鑒別。

本病發病迅猛,破壞力強,發病後即成氣血兩燔的險惡病情,

當急用瀉火解毒、兩清氣血之大劑方藥治療,並配合外治。

待火毒漸清,方減少劑量,增加活血通絡、明目退翳之品。

方用白虎湯加減。餘熱未盡,絡脈瘀阻用石決明散加減。

 

外治可用110000的高錳酸鉀溶液不斷沖洗;沖洗後以2000單位/毫升的青黴素溶液滴跟。防膿眵人健眼。

本病因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患者應注意隔離,醫護人員接觸過患眼的手和醫療器械,

以及污物等均需嚴加消毒處理,患者的手帕、洗臉用具、枕套以及兒童玩具等均需隔離與消毒。

應禁止到游泳池游泳,以免引起傳播流行。本病禁忌包眼,單眼發病以透明眼罩保護健眼。

 

 

天行赤眼

 

本病白睛暴發紅赤,眵多粘結,常累及雙眼,能迅速傳染並引起廣泛流行。故稱天行赤眼。

又名天行赤熱、天行暴赤。俗稱紅眼病。本病見於《銀海精微》。

該書對本病病因及其傳染流行等均有描述。

多於夏秋之季發病,患者常有傳染病接觸史。本病與西醫學之急性傳染性結膜炎相似。

 

[病因病機]

外感疫癘之氣所致,或兼肺胃積熱,內外合邪交攻於目而發。

 

[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迅速,患眼白睛紅赤,或見白睛溢血成點成片,澀癢交作,怕熱羞明,眵多膠結,多雙眼或先後發病。

 

[診斷依據]

一、白睛紅赤,或見白睛溢血呈點、呈片,胞瞼紅腫,黑睛可見星翳。耳前或頜下可捫及腫核。

二、眼沙澀,灼痛,畏光流淚,甚者熱淚如湯,或眵清稀。

三、起病迅速,鄰里相傳,易成流行。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天行赤眼、瞳神緊小、綠風內障相鑒別。

 

[辨證論治]

本病系感受疫癘之氣所致,處在流行區內都看染病的可能。

因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對本病辨證應注意到病邪與正氣的關係。

如感邪輕而正氣強,則發病輕而易愈,否則病情較重。若日久不愈,每易並發黑睛星翳。

 

一、內治

 

(一)初感癘氣

[主證]病初起,眼局部症状俱悉,但不嚴重,全身症状多不明顯。

 

[證候分析]

因患者內熱不重,外邪初感,故局部之病變較明顯,而全身脈症尚無明顯異常。

[治法]疏風散邪,兼以清熱。

[方藥]疏風散熱飲子加減。

方中用防風、羌活、牛蒡子、薄荷以疏風散邪;

連翹、梔子、甘草以清熱解毒;因疫毒壅滯脈絡,故用大黃、赤芍、川芎以涼血活血。

 

(二)肺胃積熱

[主證]患眼灼熱疼痛,胞瞼紅腫,白睛赤絲鮮紅滿布,眵淚粘稠,兼有頭痛煩躁,或便秘溲赤,苔黃脈數。

 

[證候分析]

因患者肺胃素有積熱,復感疫癘之氣,內外合邪,故局部症状較重,胞瞼紅腫,

白睛赤絲鮮紅滿布,眵淚粘稠等。頭痛、煩躁、便秘溲赤、脈數苔黃等全身症,皆為里熱實證的表現。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散邪。

[方藥]瀉肺飲加減。方見暴風客熱節。

 

(三)疫熱傷絡

[主證]眼部症状除同上述外,尚見白睛或瞼內有點狀或片狀之溢血。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散邪。

[方藥]瀉肺飲去羌活,加地黃、牡丹皮、紫草。

 

二、外治同暴風客熱。

三、針刺療法同暴風客熱。

 

[預防調攝]

本病因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容易造成廣泛流行。

其傳染方式多是由患眼眵淚直接或間接帶人健康人眼內引起,故應強調預防。

一、流行季節,健康人可常用治療本病的眼藥水滴眼,保持眼部衛生。

也可用菊花、夏枯草、桑葉等煎水代茶飲。

二、應注意隔離,避免患者到公共場所,尤應禁止到游泳池游泳,以免引起傳播流行。

三、患者的手帕、洗臉用具、枕套以及兒童玩具等均需隔離與消毒。

四、醫護人員接觸過患眼的手和醫療器械,以及污物等均需嚴加消毒處理。

五、本病禁忌包眼。因包眼可使熱毒更盛,從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