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睛溢血

 

本症為白睛血絡破損,血溢絡外的眼病。

由於白睛上所見血色鮮紅,故《證治準繩.七竅門》名為色似胭脂症。

現代稱為白睛溢血。它與一般外障之赤絲滿目不同。大抵旬日即能消退,預後良好。

[病因病機]

一、熱客肺經,肺氣不降,血熱妄行。

二、心營耗損,肝腎不足,致使脈絡失潤,易於破裂而血溢絡外。多見於老年人。

此外,劇烈嗆咳、嘔吐致使氣逆上沖,酗酒過度而濕熱上熏,以及婦女逆經和眼部外傷等,

均可導致血不循經,目絡破損而血溢絡外。

 

[真臨床表現]

凡血溢絡外,停於白睛表層內,呈一片鮮紅,邊界清楚者即是。自覺症状不甚明顯,一般多為他人發現。

發病3天以內者出血可有增加趨勢。一般一周左右可以逐漸消退。

[辨證論治]

引起本病雖有以上種種原因,但輕者一般可以自愈。

重者初宜清肺涼血,後期血變紫暗時,可酌加通絡散血之品,以促進瘀血早日消散。

 

一、內治

 

(一)由肺熱引起者,治宜清肺散血。

用退赤散加減。

方中桑白皮、黃芩清肺熱;歸尾、赤芍、牡丹皮涼血散瘀;

花粉、瓜蔞仁散結生津;甘草可清熱解毒,桔梗可利肺氣,且載萄上行。諸藥合用則收清肺散血之功。

 

(二)心營耗損,肝腎不足者,治宜平補肝腎、養血補心。

歸芍地黃東加減。方中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養肝腎,用當歸、白芍養血活血。

若加棗仁、五味子則可起到補肝腎、養心神的作用。

此外,由劇烈嗆咳、嘔吐、外傷、酗酒、逆經等所致者,主要針對病因論治。

 

二、外治

本病初起宜冷敷,3日後可酌情熱敷。

 

 

黑睛疾病

 

黑睛又名黑珠、黑仁、烏睛、烏珠等。

位於眼珠正前方,為五色透明而近圓形的膜,周邊與白睛相連,

具有衛護瞳神的作用,也是保護神光發越的組織之一。

黑睛因暴露於外,直接與外界接觸,賒易受外傷外,也易受風熱邪毒侵襲,

還可由胞瞼、兩眥、白睛、瞳神等病變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影響而發病,

故黑睛疾病發生率高.是眼科的常見病。

 

黑睛疾病的特點:

    黑睛晶瑩透明,發病易致混濁,為星點翳膜,導致視力不同程度下降,甚至嚴重影響視力;

愈後結成厚薄不一、程度不等的瘢痕翳障,從而影響黑睛之透明度,障礙視力,

是外障眼病中危害視力最為嚴重的一類眼病。

 

    黑睛感覺敏銳,—旦發病,自覺症状劇烈.可出現畏光、況沼、疼痛等。 

 

    黑睛無血絡分布,營養供應差,抵抗力低,病變修復慢,發生病變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痊癒。

病情若向縱深發展,可引起黑睛潰爛,甚至黃液上沖。若黑睛潰破,可變生蟹睛等惡候。

 

    圍繞黑睛四周有豐富的血絡分布,黑睛疾病常出現抱輪紅赤。

抱輪紅赤常出現於黑睛和瞳神疾病,臨證需與白睛紅赤鑒別。

抱輪紅赤是環繞黑睛周圍發紅,顏色紫暗,其血絡位於深層,呈放射狀,推之不移動;

白睛紅赤起自白睛周邊,顏色鮮紅,其血絡位於淺層,呈樹枝狀,推之可以移動。

若兩者同時存在,則謂之白睛混赤。

 

黑睛在五輪學說中屬風輪,內應於肝,肝與膽相表裡,故黑睛疾病常與肝膽相關,辨證從肝膽著手。

如翳障浮嫩,病情輕者,多為肝經風熱;翳障色黃,潰陷深大者,多為肝膽實火;

翳障時隱時現,反覆發作者,多為肝陰不足等。

但也有兼其他臟腑病機者,故要全面辨證,而不能專責之於肝膽。

 

治療黑腈疾病的主要法則是祛除邪氣,消退翳障,控制發展,防止傳變,促使早期癒合,

縮小和減薄宿翳,諸如祛風清熱、瀉火解毒、清肝瀉火、退翳明目等為最常用的治法。

 

其他如點眼、滴眼、熏洗、熱敷等,亦不可忽視。

此外,由於其他各輪病變均可蔓延黑睛,而黑睛病變常涉及瞳神,

故於辨證時應分清主次,論治時才能澄源堵流,從而防止黑睛病的發展和傳變。

 

 

聚星障

 

聚星障是黑睛上生多個細小星翳,伴澀痛、畏光流淚的眼病。

病名見於《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

常在熱病後,或慢性疾病,或月經不調等陰陽氣血失調的情況下發病,多單眼為患,也可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生。

本病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治不及時,可發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症,愈後遺留瘢痕翳障,影響視力。

本病與西醫學之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相類似。

[病因病機]

一、風熱或風寒之邪外侵,上犯於目。

二、外邪人里化熱,或因肝經伏火,復受風邪,風火相搏,上攻黑睛。

三、過食煎炒五辛,致脾胃蘊積濕熱,熏蒸黑睛。

四、肝腎陰虛,或熱病後陰津虧耗,虛火上炎。

 

[臨床表現]

病情初起,沙澀疼痛,畏光流淚,抱輪紅赤或紅赤不顯;

黑睛驟起翳障,如針尖或稱星大小,色灰白或微黃,少則數顆,或齊起,或先後漸次而生,

其排列形式不一,可散漫排列如雲霧狀,可聯綴呈樹枝狀(圖111),一般不化膿,但病程較長。

 

若星翳傍風輪邊際而起,擴大連接,中間潰陷者,變為花翳白陷;

若復感邪毒,團聚密集,融成一片,潰人黑睛深層者,變為凝脂翳。

 

[診斷依據]

一、自覺沙澀疼痛,怕光流淚,視力減退。

二、黑睛病變早期有多個針尖或稱星大小之星翳,繼之相互融合如樹枝狀或地圖狀。

熒光素鈉染色陽性。伴有不同程度抱輪紅赤。

三、病變區知覺減退。

四、多有感冒、發熱、勞累或精神刺激等誘因。

五、一般為單眼發病,少數可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病,有複發傾向。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相鑒別(詳見「花翳白陷」、「凝脂翳」節)。

 

[辨證論治]

本病之辨證要結合全身症状與局部症状綜合分析。首當辨病因,審臟腑。

若為外邪者,治當疏散外邪;為肝火者,治當清瀉肝火;為濕熱者,治當清熱化濕。

對於病情纏綿反覆發作者,常為虛實夾雜,治須分辨虛實之孰輕孰重,採用扶正祛邪法,耐心調治,方能取效。

外治以清熱解毒、退翳明日為主,並可結合針刺、熱敷等方法治療。

 

一、內治

 

(一)風熱上犯

[主證]黑睛驟生星翳,抱輪紅赤,羞明隱澀,發熱惡寒,熱重寒輕,咽痛,舌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

風性輕揚,熱性炎上,風熱上犯於目,故症見黑睛驟生星翳,抱輪發紅等;

風邪人侵,衛氣失宣,故發熱惡寒;熱為陽邪,故發熱重,惡寒輕;

風熱上犯於咽,故咽痛。舌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在表之徵。

[治法]疏風散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原方辛涼解表,清熱解毒。若加板藍根、大青葉、紫草可增強解毒之功。

 

(二)風寒犯目

[主證]黑睛星翳,抱輪微紅,流淚羞明,惡寒發熱,寒重熱輕,舌苔薄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

風寒外襲,上侵於目,故症見黑睛星翳,抱輪微紅等。

風寒束表,衛陽受遏,故見惡寒發熱;寒為陰邪,故惡寒重,發熱輕;

舌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在表之徵。

[治法]發散風寒。

[方藥]荊防敗毒散去枳殼。方中羌活、獨活、荊芥.、防風。

川芎辛溫發散風寒;前胡、柴胡、桔梗辛散風邪,還可載藥上行,以利頭目。

諸藥配合,以治風寒翳障。

 

(三)肝火熾盛

[主證]星翳漸次擴大加深,白睛混赤,胞瞼紅腫,羞明流淚,頭痛溲赤,口苦苔黃,脈弦數。

[證候分析]

黑睛屬風輪,內應於肝,今肝經素有伏熱,又夾外邪,內外相搏,

以致肝火熾盛,火性上炎,黑睛受灼,故病變擴大加深,症状劇烈。

頭痛溲赤,口苦苔黃,脈數為肝火熾盛之候。

[治法]清肝瀉火。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方中膽草、梔子、黃芩、柴胡清瀉肝膽實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小便;

肝火熾盛易傷肝陰,又慮方中多苦寒之品,苦能化燥傷陰,故配生地、當歸滋陰養血,使邪去而正不傷。

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芒硝;便通去大黃、芒硝,加金銀花、蒲公英、千里光等清熱解毒之品。

 

(四)濕熱蘊蒸

[主證]黑睛星翳,反覆發作,纏綿不愈,頭重胸悶,溲黃便溏,口粘,舌紅苔黃膩,脈濡。

[證候分析]

過食炙賻五辛,肥甘厚味,以致釀成脾胃濕熱,濕性重濁粘膩,與熱邪膠結,

留戀不去,故病情纏綿,反覆發作。清陽被阻,氣機不利,故頭重胸悶。

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故便溏。口粘,舌紅苔黃膩,脈濡是濕熱之徵。

[治法]化濕清熱。

[方藥]三仁湯加減。方中杏仁、苡仁、蔻仁開上宣中利下,芳香化濕濁;

半夏、厚朴苦溫燥濕;通草、竹葉、滑石清利濕熱,諸藥合為化濕清熱之劑,服至舌苔退淨,

濕化熱清,則轉為退翳明目之劑。

 

(五)陰虛邪戀

[主證]病情日久,遷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輪微紅,羞明較輕,眼內乾澀不適,舌紅少津,脈細或數。

[證候分析]

素體陰虛或熱病傷陰,以致陰虛無力抗邪,邪氣久留不解,黑睛星翳,遷延不愈。

陰虧虛火上炎,故抱輪微紅,羞明較輕。眼內乾澀不適為陰津不足,目失濡養。

舌紅少津,脈細為陰虛津乏之徵。

[治法]滋陰散邪。

[方藥]加減地黃丸去枳殼、杏仁。方中重用生地、熟地滋養腎水,當歸柔潤養血;

牛膝性善下行,與二地合用,以降上炎虛火;羌活、防風祛風散邪退翳。

諸藥配合,則能滋陰散邪,退翳明目。若氣陰不足者,可加党參、麥冬益氣生津;

虛火甚者,可加知母、黃柏滋陰降火。

此外,還可加菊花、蟬蛻等以增退翳明目之功。

病至後期,遺留瘢痕翳障者,參照宿翳治療。

 

二、外治

(一)銀黃注射液稀釋一倍後滴眼,或用熊膽眼藥水滴眼,每日6次以上。

病情重者,可用銀黃注射液05毫升作球結膜下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二)1%無環鳥苷或01%碘苷滴眼液滴眼。在急性期1—2小時滴眼1次。

眼眵多者加用抗生素眼液或眼膏。

(三)病變影響瞳神縮小者,必須滴用擴瞳劑,如1%阿托晶滴眼液,次數視病情而定,防止瞳神幹缺。

(四)用秦皮、銀花、黃芩、板藍根、大青葉、紫草、竹葉、防風等煎水,作濕熱敷。

(五)病至後期,遺留瘢痕翳障者,點用犀黃散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

 

三、針刺治療

可選用睛明、四白、絲竹空、攢竹、合谷、足三里、光明、肝俞等穴,

每次取局部12穴,遠端l2穴,每日1次,視病情選用補瀉手法。

 

[預防調攝]

本病常在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發生,故增強體質、保持正氣存內是防止本病的根本措施。

平素要注意鍛煉身體,保持七情和暢,飲食調理適宜,以使體內陰陽氣血相對協調。

如有感冒等熱性病發生,在發熱期或發熱後,須注意眼部病情,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已病後,古人提出要善於保養,並要注意眼部清潔,切不可亂加揉擦。

在強光下可戴防護眼鏡。

護理上勸病人思想開闊,及時服藥點藥,飲食注意清淡,保持大便通暢,以利早日康復。

 

[轉歸預後]

本病如能早期治療,效果尚好;若治不及時,常易反覆發作,不僅難以速愈,

且易變生花翳白陷、凝脂翳等,愈後常留瘢痕,影響視力。

 

[文獻摘要]

《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聚星障證,烏珠上有細顆,或白色,或微黃,微黃者,急而變重。

或聯綴,或團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後逐漸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數余。

如此生起者,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遲,能大者有變,團聚生大而作一塊者,有凝脂之變,

聯綴四散,傍風輪白際而起,變大而接連者,花翳白陷也。

 

若兼赤脈爬絆者退遲,若星翳生於絲盡頭者亦退遲,進速且有變,蓋接得脈絡生氣之故。

此證大抵多有痰火之患,能保養者庶幾,斫喪犯戒者變證生焉。」

 

 

花翳白陷

 

花翳白陷是以黑睛生翳,灰白混濁,四周高起,中間低陷,形如花辦為主要特徵的眼病。

病名見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多因風熱毒邪引起。

其病情嚴重者,可伴瞳神緊小,若黑睛潰破,黃仁自潰口突出,則變生蟹睛等惡候。

本病癒後常留瘢痕,嚴重影響視力,類似西醫學的某些角膜潰瘍。

 

[病因病機]

多因外感風熱毒邪,肺肝火熾於內,內外相搏,攻沖風輪所致。

[臨床表現]

患眼刺痛或頭目劇痛,胞瞼腫脹,羞明流淚,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黑睛驟起翳障,其色灰白或微黃,

漸漸厚闊,四周高起,中間低陷,甚則深陷,狀如花辦或如碎米,或如魚鱗。

 

未遮滿瞳神者,瞳神可見,症重則出現瞳神緊小,黑睛一般不潰破。

亦有不從黑睛邊際開始,而於黑睛上先發星翳,連續竄生,後漸長大,潰後牽連混合而成者。

有的可潰破黑睛,變生蟹睛惡候,愈後遺留瘢痕,可嚴重影響視力。

[診斷依據]

一、自覺眼內磣澀,疼痛,流淚難睜。

二、白睛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

三、黑睛生翳潰陷,四周略高起,中心低陷,邊緣不整齊,熒光素鈉染色陽性。

[鑒別診斷]

本病初起應與聚星障相鑒別。

聚星障可見黑睛生星翳數顆,呈簇狀,表面可潰陷,一般不潰穿;病變區知覺減退;病情易反覆。

 

[辨證論治]

本病急重,且以實證為多。

初起多系肺肝風熱,治宜疏風清熱;若病邪人里,多系熱熾腑實,治宜瀉熱通腑。

外治以清熱解毒和退翳明目為要,常結合熱敷與擴瞳,以減輕症状,縮短病程,且擴瞳可以防止瞳神幹缺。

 

一、內治

 

(一)肺肝風熱

[主證]黑睛驟起白翳,中間低陷,狀如花辦,或如魚鱗,但未擴展串連,

羞明流淚,紅赤疼痛,舌紅苔薄黃,脈數。

[證候分析]

風熱邪毒侵襲風輪,更兼肺火熾盛,肺熱及肝,故從黑睛四周驟起白翳。

因無便秘腑實,病勢相對較緩,故病變尚未擴展串連。

風熱壅盛,局部氣血壅滯,故紅赤疼痛,羞明流淚。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之徵。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加味修肝散加減。

原方以羌活、防風、麻黃、菊花、薄荷、木賊、白蒺藜、桑螵蛸辛散風邪,明目退翳;

梔子、黃芩、連翹、大黃清熱瀉火解毒;當歸、川芎、赤芍活血行滯。

若火盛於風,酌減麻黃、羌活;若肺火偏盛,去麻黃、羌活,加桑白皮、生石膏。

病情輕者,也可使用蟬花散。

 

(二)熱熾腑實

[主證]翳從四周蔓生,迅速擴展串連,漫掩瞳神,或翳厚色黃,中間低陷,瞳神緊小,

黃液上沖,白睛混赤,胞瞼紅腫,淚熱眵多,頭目劇痛,發熱口渴,溲赤便結,舌紅苔黃厚,脈數。

[證候分析]

風熱毒邪未解,病邪入里,復加肺肝素有積熱,以致臟腑熱甚,腑實不通,

邪無所泄,上攻於目,灼損風輪,蒸傷膏液,故花翳白陷症状劇烈,甚或瞳神緊小,

黃液上沖。發熱口渴,苔黃脈數為里熱甚之象。

[治法]瀉熱通腑。

[方藥]瀉肝散去桔梗。

方中黃芩、膽草、知母苦寒清熱;

大黃、芒硝通腑瀉熱,車前子清熱利尿,大便通,小便利,火從下泄,臟腑熱減,局部症状減輕。

羌活祛風止痛,玄參滋陰,當歸活血。後期目赤痛不甚者,參照宿翳治療。

 

二、外治

(一)用熊膽眼藥水或高濃度抗生素眼藥水頻滴眼,病情控制後逐漸減少滴眼次數。

必要時用銀黃注射液或慶大黴素2萬單位球結膜下注射,每次.5毫升,每日或間日1次。

晚上塗抗生素眼膏。

(二)滴用擴瞳劑,如1%阿托晶眼液或眼膏,視病情輕重,每天13次,以防瞳神幹缺。

(三)用桑葉、菊花、銀花、防風、當歸,黃連煎水過濾.作濕熱敷。

[預防調攝]

參照凝脂翳與聚星障節。

 

[轉歸預後]

因花翳白陷概括範圍較廣,其預後因病而定,病輕者,治療後可痊癒;

病重者,特別是延及整個黑睛者,預後較差,有的可毀壞整個黑睛而失明。

 

[文獻摘要]

《目經大成.花白翳陷》:

「此症初起,雙目便赤腫狂痛,畏明生眵,開視青睛沿際許多白點,儼若扭碎梅李花辦,辦色黃而浮大者尤險,

一晝夜牽連混合,蔽漫神珠,看之與混睛障相似,卻善長速變,且四圍翳起,中央自覺低陷,

甚則翳蝕於內,故名花白翳陷。

治療大費神思,意者土盛郁木,木郁則生火,火盛生痰,痰火交爍,膏液隨傷,乃變無了局。

《瑤函》謂金克木之禍,真是睡中說夢話耳。速救可以挽回,更須與凝脂症一樣監守,

以菊花通聖散一兩,分三次調服,看勢不衰,翌日再進一兩,腫必消,翳亦合減,換治金煎,日二劑,

中宵以三黃清熱丸吞四錢,症不反覆而漸罷。然後順氣、疏肝、清熱化痰,

大約盡一季可全瘥。但終不能如舊,人其毋全責乎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