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眼外傷

 

本病是化學性物質對眼部組織的損傷,本節著重介紹酸鹼化學物質入目而損傷眼部組織的眼病。

古籍中雖無「酸鹼人目」病名的記載,但《華佗神醫秘傳》中記載有「鹼水人目」。

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酸鹼燒傷。

其受傷程度與預後取決於酸鹼物質的形狀(氣體作用較輕,固體較重,液體介於兩者之間)、

濃度、溫度與壓力(溫度愈高,壓力愈大,則損害嚴重)、量的多少、接觸時間的長短,

以及當時緊急處理的措施等因素。

如果酸鹼物質濃度高,人眼量多,接觸時間長,可致嚴重後果,甚至毀壞整個眼珠。

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防治。

[病因病機]

一、酸鹼液體直接濺人眼內。

如強酸(硫酸、硝酸、鹽酸)以及某些有機鹼、強鹼(氫氧化鉀、氫氧化鈉、石灰水、氨水、液態氨等)。

二、強烈化學性氣體接觸眼部。如硫化氫氣體等。

三、化學性粉塵、顆粒、結晶等固體物質進人眼內。如染料工廠、製藥工廠的化學粉塵等。

四、石灰進入眼內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鹼性固體損傷的病因。

[臨床表現]

當酸鹼物質進入眼內後,輕者僅見灼熱刺痛,畏光流淚,白睛微紅,黑睛輕微混濁等;

重者則傷眼劇烈疼痛,高度羞明,熱淚如泉,胞瞼腫脹難睜,

白睛混赤壅腫或呈灰白色壞死,黑睛混濁腫脹甚至穿孔,波及深部組織(特別是鹼性物質致傷)

可出現黃液上沖,瞳神緊小、幹缺,晶珠混濁,甚或眼珠陷沒等。

酸性與鹼性傷的區別主要根據病史。

其臨床區別:一般說來酸性傷創面邊界清楚,創面較淺,不擴大加深,

傷後數天與受傷當時無明顯區別,壞死組織容易分離脫落,眼內組織反應較輕;

鹼性傷創面邊界不清,創面較深,且易擴大加深,

傷後2-3日與受傷當時相比,明顯擴大加深,壞死組織不易分離,眼內的反應較嚴重。

[診斷依據]

有明確的酸鹼入目史,特別注意其量和作用時間及濃度,是否就地處理等。

眼部表現依受傷的程度而定。

[辨證論治]

本病以徹底清除眼部酸鹼物質,減輕眼部組織損傷,預防併發症,提高視力為原則。

爭分奪秒地在現場徹底沖洗眼部是處理酸鹼燒傷的關鍵,及時徹底沖洗能使燒傷的損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

一、內治

輕者不需內治,較重者則須內外兼治。

(一)熱邪侵目

[主證]眼部灼熱刺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胞腫難睜,白睛混赤壅腫,黑睛生翳,或見瞳神緊小。

或有酸(鹼)性物質附於眼珠表面。可兼見舌紅脈數。

[證候分析]酸鹼人眼,熱邪犯目,故見畏光流淚,灼熱疼痛,白睛混赤等症。

熱邪引動肝火,上犯於目,熱盛血壅,黃仁展而不縮,故瞳神緊縮變小。舌紅脈數為熱邪之象。

[治法]平肝清熱,明目退翳。

[方藥]石決明散加減。大黃勿久用,中病即止。平素脾胃虛寒者,去大黃、草決明。

目赤甚者,可選加生地、丹皮、茺蔚子涼血活血之品。

邊界不清,甚則黃液上沖者,則可參照凝脂翳治療。

(二)陰虧翳留

[主證]傷已初愈,仍自覺視物昏朦,目中乾澀,羞明不適;

白睛紅腫消退,或白睛仍留少許赤脈細絲;

黑睛留下形狀不一的翳障,全身可兼口渴便秘,舌質紅,苔薄少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酸鹼傷目初愈,邪退正復,故白睛紅腫消退。

若余邪未盡,或熱邪傷陰,陰虧火旺,白睛仍有少許赤脈細絲。

陰津虧耗,目不得陰津滋潤,故目中乾澀,羞明不適。

邪雖退,但遺留翳障,致黑睛失去晶瑩清澈,阻礙神光發越,故視物昏朦。

口渴便秘,舌紅少津,脈細數,皆為熱邪傷陰,陰津不足之徵。

[治法]養陰退翳明目。

[方藥]消翳東加減。

若口渴明顯者,可酌去防風、荊芥、柴胡疏風發散之晶,加花粉、葛根、石斛以增強養陰生津之力。

若大便乾燥,可加火麻仁潤腸通便。

若患者全身症状表現為陰虛夾濕熱者,可選用甘露飲加密蒙花、谷精草、木賊、草決明等明目退翳之晶。

二、外治

(一)急救措施:

 

最迫切和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傷後立即就地用大量清水徹底沖洗,沖洗越及時,

越徹底,預後越好。最好的方法是將傷眼浸泡在水中,睜開或拉開眼瞼,

頭部左右擺動,眼瞼不斷開閉,浸洗10-20分鐘,眼內殘存的固體物質應徹底清除,

並一定注意清除穹窿部殘餘顆粒,如能在水中翻轉眼瞼或更換盆水,則清洗效果更好。

(二)中和酸鹼:

 

急救處理後應進行中和沖洗。若為酸性物質入目,用3%碳酸氫鈉液中和沖洗;

鹼性物質人目,用3%硼酸液沖洗。

病情重看還nJ作結膜下中和注射。酸性物質致傷者用5%磺胺嘧啶鈉2毫升,

鹼性物質致傷者用10%維生素C注射液05-1毫升,均作結膜下注射,視病情確定注射次數。

因石灰致傷者不可用一般中和沖洗和注射,應先於037%依地酸二鈉溶液沖洗,

繼之用1%一2%濃度的依地酸二鈉滴眼,以利於鈣離子的釋放,預防鈣離子沉著於黑睛。

(三)手術治療

1.球結膜切開沖洗術:傷後如果白睛壅腫灰白,受傷面積大,黑睛廣泛混濁者,

為了徹底清除白睛下組織內的酸鹼物質,須立即採用此手術。

2.前房穿刺術:嚴重的鹼性傷,可進行前房穿刺術。

因為在傷後幾分鐘鹼性物質即有可能彌散到前房內,

因此前房穿刺術的目的在於放出滲入眼內的鹼性物質,即將其與房水一起排出,

同時前房穿刺後所形成的第二次房水,可起一定的營養和保護作用。

(四)局部用藥

1.受傷眼須頻滴清熱解毒眼藥水或抗生素眼液,

並且每日用玻璃棒分離結膜囊2-3次,再塗上抗生素眼膏,以防止瞼球粘連。

2.散瞳:若有發生瞳神緊小趨勢者,則必須滴用1%阿托品眼液或塗用1%阿托品眼膏擴大瞳神,以預防瞳神閉鎖、瞳神幹缺等。

3.鹼性傷後若黑睛發生潰瘍時,可結膜下注射自血,滴用半胱氨酸以中和燒傷後產生的膠原酶,防止黑睛穿孔。

4.後期黑睛翳障已成者,還可點明目退翳的眼液。

 

電旋旋旋旋光性眼炎

 

電旋旋旋旋光性眼炎為紫外線照射所引起的以白睛、黑睛淺層損害為特徵的眼病。

病情的輕重與紫外線的強度以及照射時間的久暫有關,與接受光線的距離成反比。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在電焊或氣焊時,受到電弧與熔化金屬產生的紫外線照射後引起;

也可發生於注視紫外線殺菌燈等所致;亦有在冰川、雪地、海面、沙漠等地工作,因受紫外線照射所致。

[臨床表現]

受紫外線照射後經過一定的潛伏期(最短半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

大多在3-8小時後雙眼出現症状,故通常在下班後,夜間入睡前後發病。

 

輕者自覺眼內沙澀不適,灼熱疼痛;重者疼痛劇烈,強烈羞明,胞瞼緊閉難睜,熱淚如湯,

涕清如水,視物昏朦。

 

查視眼部:胞瞼紅腫,熒光素鈉染色可見黑睛呈點狀、片狀著染,瞳神可緊縮變小。

明顯症状一般持續6-8小時,多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

若長期反覆照射,可致瞼弦赤爛、白睛澀痛、黑睛生翳等,以致造成視力障礙。

[診斷依據]

有接受紫外線照射史和典型的臨床症状和體征。

[辨證論治]

本病發作時以止痛為先。

主要依靠自身組織的修復,只要處理及時、正確,一般1—2日內即可痊癒,不留痕迹,視力如常。

一、內治

一般無須內治,較重者則應內外兼治。

風熱犯目

[主證]羞明流淚,疼痛劇烈,胞瞼紅腫,白睛混赤,黑睛星翳。

或瞳神緊縮變小,舌質紅,苔薄黃,脈數或弦數。

[證候分析]目為輻射線所傷,致衛氣不固,腠理不密,風熱之邪乘隙而人,

故見黑睛星翳突生,白睛混赤,羞明流淚。風盛則腫,熱盛則痛,故胞瞼紅腫,疼痛劇烈。

若風熱邪引動肝風,血隨邪壅,黃仁展而不縮,故瞳神緊縮變小。舌脈皆為風熱之徵。

[治法]祛風清熱,明日退翳。

[方藥]驅風散熱飲子加減。

若無便秘,可去大黃,臨證常酌加木賊、青葙子、蟬蛻、菊花、谷精草等以增強祛風清熱、明目退翳之力。

疼痛劇烈者,可選加細辛、白芷疏風止痛。

若見瞳神緊小者,則加入草決明、石決明、龍膽草、柴胡之類以清肝明日、平肝瀉火。

二、外治

(一)止痛若疼痛難忍者,可用05%一1%地卡因滴眼13次,

但不可多滴,只能作為急救的權宜措施,以免影響組織的修復。

還可用局部冷敷,以減輕疼痛。此外,為避免強光刺激,可戴有色眼鏡。

(二)預防邪毒侵襲局部應滴甩抗生素眼液,睡前塗抗生素眼膏,包紮傷眼。

三、針灸

症状發生後,可用拇指或食指緊壓四白穴,揉動按摩,或針刺雙側合谷、睛明、攢竹等穴,一般有針到痛止之顯效。

 

[預防]

一、使用防護工具在高熱熔爐旁的冶金工人以及玻璃工人應戴防護眼鏡;

電焊工作必戴用防護面具,附近10米以內的工人也要戴用防護眼鏡;

對於在冰川、雪地、沙漠、海面上工作的人員,也應戴好防護眼鏡。

二、建立防護設施電焊車間可用吸收紫外線的塗料(如含氧化鋅、氧化鐵的油性塗料)粉刷牆壁,焊機之間設置隔離屏障等;

三、加強宣傳教育,使群眾知道輻射線傷眼的危害性,從而自覺加強防護。

 

其他眼病

  

風牽偏視

風牽偏視是以眼珠突然偏斜,轉動受限,視一為二為臨床特徵的眼病。

《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稱之為神珠將反,

並將其中眼珠偏斜嚴重,黑睛幾乎不可見者,稱為瞳神反背。

本病主要由風中經絡所致。相當於西醫學之麻痹性斜視。

若伴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甚至猝然昏仆,屬內科中風。

[病因病機]

一、正氣不足,衛外失固,或陰血虧少,絡脈空虛,風中經絡。

二、脾失健運,聚濕生痰,復感風邪,風痰阻絡。.

三、肝腎陰虧,陽亢動風,挾痰上擾,阻滯經絡。

四、中風後遺,氣虛血滯,脈絡瘀阻。

五、頭面外傷,經絡受損,氣血瘀阻。

上述諸種因素,皆可導致眼部受邪一側經絡的氣血運行不利,使筋肉失養而遲緩不用。

反之,由於健側絡中氣血運行通暢,筋肉舒縮功能如常而狀似拘急,牽引眼珠偏向健側。

其病理正如《金匱.中風病》所云:「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歪僻不遂。」

[臨床表現]

本病猝然發作,表現為單眼或雙眼黑睛偏斜於眥側,轉動受限,視一為二,甚至上胞下垂或口眼歪斜。

常伴有頭暈、噁心、嘔吐、步態欠穩等症状,遮蓋一眼,多可消失。

[診斷依據]

一、發病突然,典型症状為復視、眩暈。

二、目珠運動受限,偏斜於麻痹肌作用方向的對側。

三、代償頭位,頭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傾斜。

[辨證論治]

本病雖因風邪中經絡而發,但由內風引起者,亦不少見。

其發病又多與痰阻、氣滯、血瘀等相關。

因此,臨證時應根據局部與全身病情辨證論治,目的在於祛邪通絡,使氣血運行復常。

此外,還可以配合針刺以提高療效。

一、內治

(一)衛外失固風邪中絡

[主證]黑睛猝然偏斜,轉動受限,視一為二,起病多有惡寒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等表證。

[證候分析]

由於衛外失固,風邪乘虛人中,邪滯經絡,則氣血運行不暢,

筋肉失於濡養而遲緩不用,故致黑睛猝然偏斜。

風邪外襲,先傷肌表,因而初起常有惡寒發熱等表證。

[治法]疏風通絡,扶正祛邪。

[方藥]小續命湯加減。

原方用麻黃、防風、防己、杏仁、生薑辛溫發散,祛風通絡;

人蔘、附子、桂心、川芎、芍藥、甘草益氣助陽,調理氣血,匡扶正氣;

黃芩苦寒,監製風藥辛燥動火之弊,並防止風邪人里化熱。

若系風熱為患,於方中去姜、桂、附,酌加生石膏、生地、秦艽、桑枝等,即成辛涼疏風,清熱通絡之劑。

(二)肝血不足風中絡脈

[主證]眼部主症具備,患者面色無華,平素頭暈耳鳴,舌淡脈細,起病有惡寒、發熱之類表證。

[證候分析]肝血虧虛,血不上榮頭面則面色無華,頭暈耳鳴,舌淡。

血少不充血脈,故脈細。絡脈空虛,風邪乘虛人中,以致起病見表證。

風邪壅滯血脈,血行不利,筋肉失養而不用,因而黑睛猝偏不得轉動。

[治法]養血祛風。

[方藥]養血當歸地黃東加減。原方以當歸、川芎、熟地、芍藥養血活血;

藁本、防風、白芷、細辛祛風散邪。

若見外風引動內風之象,宜去藁本、細辛,酌加菊花、白蒺藜、僵蠶、全蠍、鉤藤祛風平肝。

(三)脾虛濕盛風痰阻絡

[主證]眼症同前,患者平素食少納呆,泛吐痰涎,舌苔厚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

脾虛濕停,濕濁化痰,故平素食少納呆,泛吐痰涎。

復感風邪,風邪挾痰上壅,阻滯脈絡,氣血不行,則筋肉失養而遲緩不用,黑睛猝然偏斜。

苔厚膩,脈弦滑亦屬風痰之象。

[治法]健脾化痰,祛風通絡。

[方藥]六君子湯合正容東加減。前方健脾益氣,除濕化痰。

後方中白附子、膽星、法夏、僵蠶祛除風痰;羌活、防風、秦艽、松節祛風除濕,疏通經絡;

甘草和中益氣。兩方合用,扶正祛邪,有標本同治之功。

由於氣血為風痰所阻,筋脈失養,故方中尚宜加入當歸、赤芍等養血活血。

(四)肝陽化風挾痰上擾

[主證]黑睛突然偏斜不動,患者素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酸軟等症,舌紅苔黃,脈弦細或弦滑。

[證候分析]

肝腎陰虛則筋骨失養,故腰膝酸軟。 陰虛陽亢,故頭暈耳鳴,失眠多夢。

肝陽偏亢,升動太過則動風。風陽煎灼津液則生痰,風痰上壅,竄擾經絡,血脈渙散,

故見黑睛猝然偏斜,甚至口眼歪斜。

舌紅苔黃,脈弦細或弦滑,為陰虛陽亢,肝風挾痰之象。

[治法]平肝潛陽,化痰熄風。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原方重在乎肝潛陽熄風,

宜再加膽南星、天竺黃、僵蠶、全蠍、浙貝母之類,以增強熄風化痰通絡的作用。

(五)氣虛血滯絡脈瘀阻

[主證]患者有中風病史,後遺目珠偏視,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或肢體麻木不仁,面色萎黃,舌質淡或有瘀斑,苔白,脈細。

[證候分析]

中風病後正氣虧虛,後遺之絡脈瘀阻未除,故仍見珠偏眼斜口歪,

甚至半身不遂,肢體麻木不仁。

因氣虛不能運血上榮,致面色萎黃,血不得充盈,故舌淡脈細。

舌有瘀斑為血瘀之象。因無里熱,故見白苔。

[治法]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

方中重用黃芪益氣;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活血化瘀通絡。

若再加白附子、僵蠶、全蠍等,更可消除中風後遺留於絡脈之風痰,促使氣血運行復常。

二、針刺療法

採用本療法能縮短療程,提高療效。

常用穴:睛明、瞳子膠、承泣、四白、絲竹空、太陽、攢竹、頰車、地倉、合谷、太沖、行間、風池。

每次局部取2-3穴,遠端循經配12穴。

斜向左者,針刺右側;斜向右者,針刺左側。

三、手法治療

目珠偏斜日久,或偏斜嚴重,服藥、針刺等無效者,可考慮手術矯正。

[文獻摘要]

一、《靈樞.大惑論》:

「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人深,則隨眼系以人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

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

《類經.疾病類》註:「前邪字,邪氣也。

後邪字,與斜同。邪氣中於風府、天柱之間,乘其虛則人腦連目,目系急則目眩睛斜,

故左右之脈互有緩急。視歧失正,則兩睛之所中於物者,不相比類而各異其見,是以視一為兩也。」

二、《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

「瞳神反背,因六氣偏勝,風熱搏急。其珠斜翻側轉,白向外,黑向內也。

藥不能療,止用撥治,須久久精熟,,能識其向人何眥,或帶上帶下之分,然後撥之,則療在反掌。

否則,患者徒受痛楚,醫者枉費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