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經絡井滎說 

 

平人氣象論

 

經脈一周於身,內長一十六丈二尺。

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可環周。

然晝五十榮衛以一萬三千五百息,則氣脈都行八百一十丈。

如是則應天常度,脈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也。

 

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

夫經氣者,內干五臟,而外絡支節。其浮氣不循經者,為衛氣;精專行於經隧者,為榮氣。

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常以平旦為紀,其脈始從中焦手太陰出,注於手陽明,

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間,與足太陰合。

上行抵脾,從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陽;

上行乘腋出,內注目內,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

 

上行注腎注心,外散於胸中,循手心主脈,出腋下臂,入兩筋之間,入掌中,

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

下行至跗上,複從跗注大趾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中,複出於手太陰。

 

此榮氣之行也,逆順之常。榮氣之行,常循其經。周身之度,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一夜行八百一十丈,

計五十度,周於身。衛氣則不循其經焉。晝則行陽,夜行於陰,行陽者行諸經,行陰者行諸臟。

凡刺之道,須衛氣所在,然後迎隨,以明補瀉,此之謂也。

 

手太陰肺經

肺脈起於中焦出於大指之端注大腸經

手太陰肺之脈,起於中焦(在胃中脘),下絡大腸,環循胃口(胃口謂賁門),上膈屬肝,系橫出腋下,下循內(臂肘也)

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尺澤穴也),循臂內上骨下廉(直大指日上骨,內謂內側),入寸口(經渠穴也)

上魚(循魚際穴也,自大指本節後內側),出大指之端(謂出少商穴也)

 

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手太陰少血多氣,《難經》云︰脈有是動,有所生病。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在氣,氣為是發;

邪在血,血為所生病。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

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臂內前廉痛,掌中熱。

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是嘆息,溺色變,卒遺矢無度。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脈起於大指之端入挾於鼻孔注胃經

手陽明大腸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內側(商陽穴也),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

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循陽溪穴也),入肘外廉(曲池穴也),上循外外前廉,

上肩出 骨之前廉( 骨謂肩 之骨乃肩端也),上出柱骨之會上(柱骨肩井二穴),下入缺盆(缺盆二穴,在肩橫骨陷中)

絡肺,下膈,屬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直而上頸(頸,頭莖也),貫頰,入下齒中,環出挾口,交人中(水溝穴也)

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手陽明多血多氣,是動則病,齒痛 腫,

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鼻衄喉痺,肩前痛,大指次指痛不用也。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之脈,起於鼻,交中(兩目之間鼻吻深處謂之中)

旁約太陽之脈(足太陽起於承漿穴名也,在頤前唇下,宛宛中)

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大迎之穴,在曲頷前同身寸之一寸二分陷者中)

循頰車(頰車謂頰之牙車也,言足陽明脈,循出頰車而行,故頰車穴在耳下曲頰之端陷中)

上耳前,過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起骨開口有空處,)循發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人迎,在結候兩旁大脈動應手是也),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至氣沖中而合。以下髀關,低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厲兌穴也。

 

足陽明多氣多血。

是動則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

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厥。(本經原缺,據《普濟方》節補。)

 

足太陰脾經

脾脈起於大指之端注於心中注心經

足太陰脾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隱白穴也),白肉際,過核骨後(太白穴之後也)

上內踝前廉(商丘穴也),上內(魚腹也),循 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陰陵泉也)

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舌根系也),散舌下。

 

其支者,複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足太陰少血多氣,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吐,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膽,不能臥,

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也。

 

手少陰心經

心脈起於心中入掌內循小指注小腸經

手少陰心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本作循胃出脅)

其直者,複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廉(少海穴也)

循臂內後廉,抵掌後兌骨之端(神門穴也)

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手少陰少血多氣,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欲,是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也。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脈起於小指之端斜絡於目注膀胱經

手太陽小腸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少澤穴也)

循手外側上腕(腕骨穴也)。出踝中直上,骨下廉(陽谷穴也)

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

其支者,從缺盆貫頸上頰,至目銳,卻入耳中。

其支者,別頰(天容穴也),上抵鼻,至目內,斜絡於顴。

手太陽小腸之經,多血少氣,是動則病。嗌痛頜腫,不可回顧,肩似拔, 似折。

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頷腫,頸肩肘臂外後廉痛也。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脈起於目內至小指外側注腎經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巔上。

其支者,以巔(百會也),至耳上角。

其直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

其支者,從腰中下會於後陰,下貫臀,入中(委中穴也)

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中,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後(昆侖穴也)

循京骨至小指外側(至陰穴也)

足太陽膀胱之經,多血少氣,是動則病。

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曲,如結, 如裂,是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 腳皆痛,小指不同也。

 

足少陰腎經

腎脈起於小指之下注胃中注心包

足手陰腎之脈,起於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也),出然谷之下(然谷穴內踝前)

在踝之後(太溪穴也),別入跟中,以上內,出內廉(陰谷穴也),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

 

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足少陰腎之經,少血多氣,是動則病。

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喉鳴而喘而欲起,目荒荒如無所見。

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脈起於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經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太陰在上,少陰在下,心主在中)

入肘中(曲澤穴也),下循臂行兩筋之間(太陵穴也),入掌中(勞宮穴也),循中指出其端(中沖穴也)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交手少陽也)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多血少氣,是動則病。

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火動,面色赤,喜笑不休,目黃。

是主心包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至目兌注膽經

手少陽三焦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關沖穴也),上出兩指之間(液門穴也),循手表腕池穴也)

出臂外兩骨之間(支溝穴也),上貫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

布膻中(膻中在玉堂穴下一寸六分,兩乳之間陷中是也)

 

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一作顱)至 。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上起骨,開口有空者),前交頰,至目銳 。

手少陽三焦之脈,多氣少血,是動則病,耳聾耳鳴,渾渾,嗌腫喉痺,

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 痛,頰痛,耳後肩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足少陽膽經

 

膽脈起於目兌入大指循歧骨內出於端注肝經

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後。

其支者,別銳,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

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中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陽陵泉也),下外輔骨之前(輔骨在陷下)

直下抵絕骨之端(絕骨外端陽輔穴)。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中。

 

足少陽之經,多氣少血,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有微塵,

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

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

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足厥陰肝經

 

肝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注肺中

足厥陰肝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大敦穴也)

上循足跗上廉(太沖穴也),去內踝一寸(中卦穴也)

上踝八寸(曲泉穴也),交出太陰之後,上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

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頑顙。

 

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

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中(複交於手太陰)

足厥陰之經,少氣多血,是動則病。

腰痛不可俯仰,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

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