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脉

 

沖脈

 

1.經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上行於脊柱之內,其外行者經氣沖與足少陰經交會,

沿著腹部兩側,上達咽喉,環繞口唇。

 

 

2.主要病候:腹部氣逆而拘急。

3.交會腧穴:會陰、陰交(任脈)、氣沖(足陽明經)、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

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足少陰經)。

 

帶脈

 

1.經脈循行:起於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穴、橫行繞身一周。

 

 

2.主要病候:腹滿,腰部覺冷如坐水中。

3.交會腧穴:帶脈、五樞、維道(足少陰經)。

 

陰維脈

 

1.經脈循行:起於小腿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經相合過胸部,與任脈會合於面部。

 

 

2.主要病候:心痛、憂鬱。

3.交會腧穴:築賓(足少陰經)、府舍、大橫、腹衰(足太陰經)、期門(足厥陰經)、天突、廉泉(任脈)。

 

 

陽維脈

 

1.經脈循行:起於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

沿足少陽經上行髖關節部,經脅肋後側,從腋後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後,合於督脈。

 

 

2.主要病候:惡寒發熱,腰痛。

3.交會腧穴:金門(足太陽經)、陽交(足少陽經)、俞臑(手太陽經)、天髎(手少陽經),肩井(足少陽經)、

頭維(足陽明經)、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足少陽經)、風府、啞門(督脈)。

      

 

陰蹺脈

 

1.經脈循行:起於足舟骨後方,上行的內踝上,直上沿大腿內側,經陰部,

上行沿胸部內側,進入鎖骨上窩,進顴部到目內眥,與足太陰經和陽蹺脈相會合。

 

 

2.主要病候:多眠、癃閉。

3.交會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陰經)、晴明(足太陽經)。

 

 

陽蹺脈

1.經脈循行;起於足跟外側,經外踝上行腓骨後緣,沿股部外側和肋後上肩,過頸上挾口角,

入目內眥,與陰蹺脈相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與足少陽經合於風池。

 

 

2.主要病候:目痛從內眥始,不眠。

3.交會腧穴:申脈、仆參、跗陽(足太陽經)、居髎(足少陽經)、臑俞(手太陽經)、肩髃、

巨骨(手陽明經)、天髎(手少陽經)、地倉、巨髎、承泣(足陽明經)、晴明(足太陽經)。

十五絡脈

 

1.列缺--手太陰絡脈

手太陰肺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列缺,起於腕關節上方橈骨莖突後的分肉之間,與手太陰本經並行,

直入手掌中,散佈於大魚際部。它的病變,實證為手橈側腕部銳骨和掌中發熱,虛證為呵欠頻作,小便失禁或頻數,

可取它的絡穴列缺治療。穴在距腕一寸半處,別行於手陽明大腸經。

 

2.偏歷--手陽明絡脈

手陽明大腸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偏歷,在腕關節後三寸偏歷穴處分出,走向手太陰肺經;

其支脈向上沿著臂膊,經肩髃穴上行至下頜角處,遍佈於齒中;其支脈進入耳中,合於該部所聚的主脈。

它的病變,實證為齲齒、耳聾,虛證為齒冷、經氣閉阻不通暢,可取它的絡穴偏歷治療。

 

3.豐隆--足陽明絡脈

足陽明胃經的別行絡脈,名曰豐隆,在距離外踝上八寸處分出,走向足太陰脾經;

其支脈沿著脛骨外緣上行聯絡於頭項部,與各經的經氣相會合,再向下聯絡於咽喉部。

它的病變,氣逆則發生突然失音;實證為狂癲之疾,虛證為足緩不收,脛部肌肉萎縮,可取它的絡穴豐隆治療。

 

4.公孫--足太陰絡脈

足太陰脾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一寸處分出,走向足陽明胃經;

其支脈進入腹腔,聯絡於腸胃。它的病變,氣上逆則發生霍亂;實證為腹內絞痛,虛證為鼓脹之疾,可取它的絡穴公孫治療。

 

5.通里--手少陰絡脈

手少陰心經的別行絡脈,名曰通里,在腕關節後一寸處分出上行,沿著手少陰本經入於心中,再向上聯繫舌根部,會屬於目系。

它的病變,實證為胸中支滿阻隔,虛證為不能言語,可取它的絡穴通里治療。穴在腕關節後一寸,別行於手太陽小腸經。

 

6.支正--手太陽絡脈

手太陽小腸經的別行絡脈,名曰支正,在腕關節後五寸處,向內側注入手少陰心經;其支脈上行經肘部,上絡於肩髃穴部。

它的病變,實證為關節弛緩,肘部痿廢不用,虛證為皮膚贅生小疣,可取它的絡穴支正治療。

 

7.飛揚--足太陽絡脈

足太陽膀胱經的別行絡脈,名曰飛揚,在外踝上七寸處分出,走向足少陰腎經。

它的病變,實證為鼻塞流涕,頭背部疼痛,虛證為鼻流清涕、鼻出血,可取它的絡穴飛揚治療。

 

8.大鐘--足少陰絡脈

足少陰腎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大鐘,在內踝後繞行足跟部,走向足太陽膀胱經。

其支脈與足少陰本經並行向上而至於心包下,再貫穿腰脊。它的病變,氣上逆則發生心胸煩悶;

實證為二便不通,虛證為腰痛,可取它的絡穴大鐘治療。

 

9.內關--手厥陰絡脈

手厥陰心包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內關,在腕關節後二寸處,發出於兩筋之間,走向手少陽三焦經。

它沿著手厥陰本經向上聯繫於心包,散絡於心系。心繫的病變,實證為心痛,虛證為心中煩亂,可取它的絡穴內關治療。

 

10.外關--手少陽絡脈

手少陽三焦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外關,在腕關節後二寸處分出,繞行於肩膊的外側,上行進入胸中,會合於心包。

它的病變,實證為肘部拘攣,虛證為肘部弛緩不收,可取它的絡穴外關治療。

 

11.光明--足少陽絡脈

足少陽膽經的別行絡脈,名曰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厥陰肝經,向下聯絡於足背部。

它的病變,實證為足脛部厥冷,虛證為足軟無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它的絡穴光明治療。

 

12.蠡溝--足厥陰絡脈

足厥陰肝經的別行絡脈,名曰蠡溝,在內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少陽膽經;

其支脈經過脛部上行至睾丸部,終結於陰莖處。它的病變,氣逆則發生睾丸腫脹、突發疝氣;

實證為陰莖挺長,陽強不到,虛證為陰部暴癢,可取它的絡穴蠡溝治療。

 

13.長強--督脈之絡

督脈的別行絡脈,名曰長強,挾脊旁膂肌上行至項部,散佈於頭上;

再向下到兩肩胛之間,分左右別行於足太陽膀胱經,深入貫穿於脊膂中。

它的病變,實證為脊柱強直,虛證為頭重、旋搖不定,此皆督脈的別絡之過,可取它的絡穴長強治療。

 

14.尾翳--任脈之絡

任脈的別行絡脈,名曰尾翳(也稱鳩尾),從鳩尾向下,散佈於腹部。

它的病變,實證為腹部皮膚疼痛,虛證為腹部皮膚瘙癢,可取它的絡穴尾翳(即鳩尾)治療。

 

15.大包--脾之大絡

脾的大絡,名曰大包,在淵腋穴下三寸處發出,散佈於胸脅部。

它的病變,實證為一身盡痛,虛證為周身肌肉關節鬆弛無力;此一絡脈象網路一樣包絡周身,如現血瘀,可取它的絡穴大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