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傷寒時氣溫病方第十三

治傷寒及時氣溫病及頭痛,壯熱脈大,始得一日方。

取旨兌根葉合搗,三升許,和之真丹一兩,水一升,合煮,絞取汁,頓服之,

得吐便瘥,若重,一升盡服,濃覆取汗,瘥。

 

又方,小蒜一升,搗取汁三合,頓服之。不過,再作,便瘥。

又方,烏梅二七枚,鹽五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又方,取生 木,削去黑皮,細切,裡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瘥。

又方,取朮丸子二七枚,以水五升, 之令熟,去滓,盡服汁,當吐下愈。

 

又方,雞子一枚,著冷水半升,攪與和,乃複煮,三升水極令沸,以向所和水,投湯中,急攪,令相得,適寒溫,頓服,取汗。

又方,以真丹塗身,令遍,面向火坐,令汗出,瘥。

又方,取生 荷根葉合搗,絞取汁,服三四升。

 

又方,取幹艾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去滓,頓服取汗。

又方,鹽一升食之,以湯送之腹中。當絞吐,便覆取汗,便瘥。

又方,取比輪錢一百五十七枚,以水一斗,煮取七升,服汁盡之。

須臾,複以五升水,更煮令得一升,以水二升投中合,令得三升,出錢飲汁,當吐毒出也。

 

又方,取豬膏如彈丸者,溫服之,日三服,三日九服。

又方,烏梅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苦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頓服。

 

又傷寒有數種,人不能別,令一藥盡治之者,若初覺頭痛,肉熱,脈洪起,一二日,便作蔥豉湯,

用蔥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

不汗複更作,加葛根二兩,升麻三兩,五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若不汗,

更加麻黃二兩,又用蔥湯研米二合,水一升,煮之。

少時下鹽豉,後納蔥白四物,令火煎取三升,分服取汗也。

 

又方,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取一升,分為再服,取汗。

又方,葛根四兩,水一斗,煎取三升,乃納豉一升,煎取升半,一服,搗生葛汁,服一二升亦為佳也。

若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

豉三升,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蜜一兩,又煮三沸,頓服。

安臥,當得吐,不瘥。更服取瘥,秘法傳於子孫也。

 

又方,生地黃三斤,細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服藜蘆吐散,及苦參龍膽散。

若已五六日以上者。 可多作青竹瀝,少煎,令減,為數數飲之,濃覆取汗。

又方,大黃、黃連、黃柏、梔子各半兩,水八升,煮六七沸,納豉一升,蔥白七莖,煮取三升,分服。宜老少。

 

又方,苦參二兩,黃芩二兩,生地黃半斤,水八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則愈。

若已六七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欲起走。

用幹茱萸三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後,去滓,寒溫服之,得汗便愈。此方恐不失,必可用也,秘之。

 

又方,大蚓一升破去,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

直生絞汁及水煎之。並善,又絞糞汁,飲數合至一二升,謂之黃龍湯,陳久者佳。

又方,取白犬,從背破取血,破之多多為佳,當及熱。

以敷胸上,冷乃去之。此治垂死者活,無白犬,諸純色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桐皮削去上黑者,細擘之,長斷,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

當吐下青黃汁數升,即瘥。

又方,雞子三枚,芒硝方寸匕,酒三合,合攪,散消盡,服之。

又方,黃連三兩,黃柏,黃芩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治煩嘔不得眠。

治時氣行,垂死破棺。千金煮湯,苦參一兩, 咀,以酒二升半,舊方用苦參酒煮。

令得一升半,去滓,適寒溫,盡服之。當間苦寒吐毒如溶膠,便愈。

 

又方,大錢百文,水一斗,煮取八升,納麝香,當門子,李子大,末,稍稍與飲至盡,或汗,或吐之。

治溫毒發斑,大疫難救,黑膏生地黃半斤。

切碎,好豉一升,豬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減一,絞去滓。

末,雄黃,麝香如大豆者,納中攪和,盡服之。毒從皮中出,即愈。                                                                                                     

 

又方,用生蝦蟆,正爾破腹去腸,乃搗吞食之。得五月五日干者,燒末亦佳矣。

黑奴丸,胡洽短劇同,一名水解丸,又一方加小麥黑 一兩,名為麥奴丸,支同此注。

麻黃二兩,大黃二兩,黃芩一兩,芒硝一兩,釜底墨一兩,灶突墨二兩,梁上塵二兩,

搗蜜丸如彈丸,新汲水五合,末一丸頓服之,若渴但與水,須臾寒,寒了汗出,便解。

日移五赤,不覺,更服一丸,此治五六日,胸中大熱,口噤,名為壞病,不可醫治,用此黑奴丸。

 

又方,大青四兩,甘草,膠各二兩,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

納豉煮三沸,去滓。乃納膠,分作四服,盡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發汗不解,及吐下大熱,甚佳。

又方,大黃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杏仁三十枚,芒硝五合,黃芩一兩,巴豆二十 粒,

熬,搗,蜜丸和,如大豆,服三丸,當利。

毒利不止,米飲止之,家人視病者亦可先服取利,則不相染易也,此丸亦可預合置。

 

麻黃解肌一二日便服之。

麻黃,甘草,升麻,芍藥,石膏各一兩,杏仁二十枚,貝齒三枚,末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覆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補虛即宜也。

 

又方,麻黃二兩,芩桂各一兩,生薑三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

亦可服葛根解肌湯,葛根四兩,芍藥二兩,麻黃,大青,甘草,黃芩,石膏,桂各一兩,大棗四枚,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為三服,微取汗。

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湯,

柴胡八兩,人參,甘草,黃芩各三兩,生薑八兩,無者乾薑三兩,

半夏五兩,湯洗之,大棗十二枚,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微覆取汗,半日須臾便瘥,若不好,更作一劑。

 

若有熱實得汗不解,複滿痛煩躁,欲謬語者,可服大柴胡湯方,柴胡半斤,大黃二兩,黃芩三兩,芍藥二兩,

枳實十枚,半夏五兩洗之,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水一斗,煮取四升,當分為四服,當微利也。

 

此四方最第一急須者,若幸可得藥,便可不營之,保無死憂。

諸小治為防以窮極耳,若病失治,及治不瘥。

十日以上。皆名壞病,唯應服大小鱉甲湯。

此方藥分兩乃少而種數多,非備急家所辦。故不載,

 

凡傷寒發汗,皆不可使流離過多,一服得微汗,汗便止,未止粉之,勿當風,初得傷寒,

便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已。脈浮,面赤,斑斑如錦文,喉咽痛或下痢,

或狂言欲走,此名中陽毒。五日可治,過此死,宜用此方。

 

雄黃,甘草,升麻,當歸,椒,桂各一分,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溫覆取汗,服後不汗,更作一劑。

若身重背強,蟄蟄如被打,腹中痛,心下強,短氣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冷,脈沉細而緊數,此名中陰毒,

五日可治,過此死,用此方。

甘草,升麻各二分,當歸,椒各一分,鱉甲一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溫覆取汗,汗不出,湯煮更作也。

 

陰毒傷口鼻冷者,乾薑,桂各一分,末,溫酒三合,服之,當大熱,瘥,

凡陰陽二毒,不但初得便爾,或一二日變作者,皆以今藥治之,得此病多死,

治熱病不解,而下痢困篤欲死者,服此。

 

大青湯方,大青四兩,甘草三兩,膠二兩,豉八合,赤石脂三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盡更作。日夜兩劑,愈。

又方,但以水五升,豉一升,梔子十四枚,韭白一把,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

又方,龍骨半斤搗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極冷,稍稍飲,其間或得汗即愈矣。

 

又方,黃連,當歸各二兩,乾薑一兩,赤石脂二兩,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再。

又方,黃連二兩,熟艾如鴨卵大,以水二斗,煮取一升,頓服立止。

天行諸痢悉主之,黃連三兩,黃柏、當歸、龍骨各二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

入蜜七合,又火煎取一升半,分為三服,效。

 

天行毒病,挾熱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黃連、當歸、芍藥、桂心、黃柏各半兩,以

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當良。

天行四五日大下熱痢,黃連,黃柏各三兩,龍骨三兩,艾如雞子大,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忌食豬肉、冷水。

若下膿血不止者,赤石脂一斤,乾薑一兩,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服七合,日三。

 

又方,赤石脂一斤,乾薑二兩,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二服,

若絞臍痛,加當歸一兩,芍藥二兩,加水一升也。

若大便堅閉令利者。大黃四兩,濃樸二兩,枳實四枚,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得通者止之。

若十餘日不大便者,服承氣丸,大黃,杏仁,各二兩,枳實一兩,芒硝一合,搗,

蜜和丸如彈丸,和湯六七合服之,未通更服。

 

若下痢不能食者,黃連一升,烏梅二十枚,炙燥,並得搗末,蠟如棋子大,

蜜一升,合於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

若小腹滿,不得小便方,細末雌黃,蜜和丸,取如棗核大,納溺孔中,令半寸,亦以竹管注陰,令痛朔之通。

 

又方,末滑石三兩,葶藶子一合,水二升,煮取七合服。

又方,搗生蔥,敷小腹上,參易之。

治胸脅痞滿,心塞,氣急,喘急方,人參,朮各一兩,枳實二兩,乾薑一兩,搗蜜和丸,

一服一枚,若嗽,加栝蔞二兩,吐,加牡蠣二兩,日夜服五六丸,不愈更服。

毒病攻喉咽腫痛方,切商陸,炙令熱,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複易。

 

又方,取真 茄,爪甲大,納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漬喉,當微覺異為佳也。

毒病後攻目方,煮蜂窠以洗之,日六七度,佳。

又方,冷水漬青布以掩之。 若生翳者,燒豉二七粒,末,納管鼻中以吹之。

 

治傷寒嘔不止方,甘草一兩,升麻半兩,生薑三兩,橘皮二兩,水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之,愈。

又方,乾薑六分,附子四分,末,以苦酒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服。

治傷寒 不止方,甘草三兩,橘皮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取瘥。

又方,熟洗半夏,末服之,一錢一服。

 

又方,赤蘇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飲。

又方,乾薑六分,附子四分末,苦酒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日三服。

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治,劇者多死。

治得瘥後,瘡瘢紫黑,彌歲方減,此惡毒之氣。

 

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東流,遍於海中,煮葵菜,以蒜齏啖之,即止。

初患急食之,少飯下菜亦得,以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仍呼為虜瘡,諸醫參詳作治,用之有效方。

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並數數食。

 

又方,以水濃煮升麻,綿沾洗之,苦酒漬彌好,但痛難忍。

其餘治猶根據傷寒法。但每多作毒意防之。用地黃黑膏亦好。

治時行病發黃方,茵陳六兩,大黃二兩,梔子十二枚,以水一斗,先洗茵陳,取五升,去滓,納二物。

又煮取三升,分四服。亦可兼取黃膽中雜治法瘥。

 

比歲又有膚黃病,初唯覺四體沉沉不快,須臾。

見眼中黃,漸至面黃及舉身皆黃,急令溺白紙。

紙即如柏染者,此熱毒已入內,急治之。

 

若初覺,便作菰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黃汁出數升者,多瘥。

若已深應看其舌下兩邊,有白脈彌彌處。

蘆刀割破之,紫血出數升,亦歇,然此須慣解割者,不解割,忽傷亂舌下青脈。

血出不止,便煞人,方可燒紡鐵,以灼此脈令焦,兼菰蒂雜巴豆搗為丸服之。

大小便亦去黃汁。破灼已後,禁諸雜食,又云有根據黃坐。黃複,須分別之方。

切竹煮飲之。

 

又方,搗生瓜根,絞取汁,飲一升至二三升。

又方,醋酒浸雞子一宿,吞其白數枚。

又方,竹葉切五升,小麥七升,石膏三兩,末,綿裹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一服一升,盡吃即瘥也。

 

又方,生葛根汁二升,好豉一升,梔子三七枚,茵陳切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葛汁,分為五服。

又方,金色腳雞,雌雞血,在治如食法,熟食肉飲汁令盡,不過再作亦可,下少鹽豉,佳。

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方,用虎杖根銼,煮,適寒溫以漬足,令踝上有赤許水止之。

 

又方,以稻穣灰汁漬足。

又方,酒煮苦參以漬足,瘥。

 

又方,鹽豉及羊尿一升,搗令熟以漬之。

又方,細銼黃柏五斤,以水三斗,煮漬之,亦治攻陰腫痛。

又方,作坎令深三赤,少容兩足。燒坎令熱,以酒灌坎中,著屐踞坎中,壅勿令泄。

 

又方,煮羊桃汁漬之,雜少鹽豉,尤好。

又方,煮馬屎若羊屎汁漬。

又方,豬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又方,以牛肉裹腫處,腫消痛止。

又方,搗常思草絞取汁以漬足。

 

又方,豬蹄一具,合蔥煮,去滓,納少鹽以漬之。毒病下部生瘡者,燒鹽以深導之,不過三。

又方,生漆塗之,綿導之。

又方,大丸艾灸下部,此謂窮無藥。

又方,取蚓三升,以水五升,得二升半,盡服之。

 

又方,煮桃皮煎如飴,以綿合導之。

又方,水中荇菜,搗,綿裹導之,日五易,瘥。

又方,櫸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導之,又濃煮桃皮飲之,最良。

又方,搗蛇莓汁,服三合,日三。水漬烏梅令濃,並納崖蜜,數數飲。

 

若病患齒無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憒憒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曉此者,

但攻其上,不以下為意。下部生蟲,蟲食其肛,肛爛見五臟便死,治之方。

取雞子白,納漆,合攪,還納殼中,仰頭吞之,當吐蟲則愈。

又方,燒馬蹄作灰,細末,豬脂和,塗綿以導下部,日數度,瘥。

 

又方,桃仁十五枚,苦酒二升,鹽一合,煮取六合,服之。

又方,燒艾于管中熏之,令煙入下部,中少雄黃雜妙,此方是溪溫,故爾兼取彼治法。

又有病 下不止者,烏頭二兩,女葳,云實各一兩,桂二分,蜜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治下部卒痛,如鳥啄之方,赤小豆,大豆各一升,合搗,兩囊貯,蒸之令熟,更牙坐,即愈。

此本在雜治中,亦是傷寒毒瓦斯所攻故。

 

凡治傷寒方甚多,其有諸麻黃,葛根,桂枝,柴胡,青龍,白虎,四順,四逆二十余方。

並是至要者,而藥難盡備,且診候須明悉,別所在撰大方中,今唯載前四方,尤是急須者耳。

 

其黃膏赤散在辟病條中預合,初覺患便服之,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耳,

而源本小異,其冬月傷於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風冷,至夏發,名為傷寒,

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氣,及西風使人骨節緩墮受病。

 

至春發,名為時行。

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

如此診候相似,又貴勝雅言,總名傷寒,世俗因號為時行,道朮符刻,言五溫亦複殊,大歸終止,

是共途也,然自有陽明,少陰,陰毒,陽毒為異耳。少陰病例不發熱,而腹滿下痢,最難治也。

 

附方

《必效方》,治天行一二日者,麻黃一大兩去節,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

著米一匙,及豉為稀粥,取強一升,先作熟湯浴,淋頭百餘碗,然後服粥,濃覆取汗,於夜最佳。

《梅師方》,治傷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悶吐,豉一升,鹽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當吐。

 

《聖惠方》,治傷寒四日已嘔吐,更宜吐,以苦參末,酒下二錢,得吐,瘥。

又方,治時氣熱毒,心神煩燥。用藍澱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盞服。

又方,治時氣頭痛不止,用樸硝三兩,搗羅為散,生油調塗頂上。

又方,治時氣煩渴,用生藕汁一中盞,入生蜜一合,令勻,分二服。

 

《勝金方》,治時疾熱病,狂言心燥,苦參不限多少,炒黃色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

,煎至八分,溫服,連煎三服。有汗無汗皆瘥。

 

《博濟方》,治陰陽二毒,傷寒黑龍丹,舶上硫黃一兩,以柳木槌研,三兩日,巴豆一兩和殼記個數,

用二升鐺子一口,先安硫黃鋪鐺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黃蓋之,釅醋半升,已來澆之,

盞子蓋合令緊密,更以濕紙周回固濟縫,勿令透氣,縫紙幹,更以醋濕之,

文武火熬,常著人守之,候裡面巴豆作聲。

 

數已半為度,急將鐺子離火,便入臼中,急搗令細,再以少米醋並蒸餅少許,

再搗令冷,可丸如雞頭大,若是陰毒,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至六分,服一丸,

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孫用和方》,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疼痛不可忍,郁金五個大者,牛黃一皂莢子,別細研二味,同為散,

每服用醋漿水一盞,同煎三沸,溫服。

《孫兆口訣》,治陰毒傷寒,手足逆冷,脈息沉細,頭疼腰重,兼治陰毒咳逆等疾方。

川烏頭,乾薑等分為粗散,炒令轉色,放冷,再搗為細散,每一錢,水一盞,鹽一撮,煎取半盞,溫服。

 

又方,治陰勝隔陽傷寒,其人必燥熱而不欲飲水者是也,宜服霹靂散,

附子一枚,燒為灰,存性為末,蜜水調下,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而汗出,乃愈。

《聖惠方》,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宜熨,以吳茱萸一升,酒和勻,濕絹袋二隻,貯蒸令極熱,

熨腳心,候氣通暢,勻暖即停熨,累驗。

 

唐崔元亮,療時疾發黃,心狂煩熱,悶不認人者,取大栝蔞一枚黃者,

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樸硝八分,合攪,令消盡,分再服,瘥。

 

《外台秘要》,治天行病四五日,結胸滿痛壯熱,

苦參一兩,銼,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盡飲之,當吐,即愈,

天行毒病非苦參醋酒不解,及溫覆取汗,愈。

 

又方,救急治天行後嘔逆不下食,食入即出,取羊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過三度,即止。

又方,以雞卵一枚,煮三五沸,出以水浸之,外熟內熱則吞之,良。

 

《聖惠方》,治時氣嘔逆不下食,用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生薑一兩同銼碎,

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不計時候,溫服。

《深師方》,治傷寒病 不止,半夏熟洗,幹,末之,生薑,湯服一錢匕。

《簡要濟眾》,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

香一兩,幹柿蒂一兩,焙乾搗末,人參湯下一錢,無時服。

 

《外台秘要》,治天行毒病衄鼻,是熱毒血下數升者,好墨末之,雞子白,

丸如梧子,用生地黃汁,下一二十丸,如人行五裡,再服。

又療傷寒已八九日至十餘日,大煩渴若勝而三焦有瘡 者多下,

或張口吐舌,呵籲目爛,口鼻生瘡,吟語不識人,除熱毒止痢方。

龍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漸漸進之,恣意飲,尤宜老少。

 

《梅師方》,治熱病後下痢,膿血不止,不能食。 白龍骨末,米飲調方寸匕服。

食療治傷寒熱毒下血,羚羊角末服之,即瘥,又療疝氣。

《聖惠方》,治傷寒孤惑,毒蝕下部,肛外如 ,痛癢不止,雄黃半兩,先用瓶子一個,

口大者納入灰上,如裝香火,將雄黃燒之,候煙出,當病處熏之。

 

又方,主傷寒下部生 瘡,用烏梅肉三兩,炒令燥,杵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湯,食前下十丸。

《外台秘要》方,崔氏療傷寒手足疼,欲脫取羊屎煮汁以灌之,瘥止。

亦療時疾陰囊及莖熱腫。亦可煮黃柏等洗之。

《梅師方》,治傷寒發豌豆瘡未成膿,研芒硝,用豬膽和塗上,效。

 

《經驗後方》,治時疾發豌豆瘡及赤瘡子未透,心煩狂燥,氣喘妄語,或見鬼神。

龍腦一錢,細研,旋滴豬心血,和丸如雞頭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湯下,

少時心神便定,得睡,瘡後發透,根據常將息取安。

 

《藥性論》云,虎杖治大熱煩燥,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

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愛,堪貯,嘗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徹如水,

白瓷器及銀器中貯,似茶啜之,時人呼為冷凍飲料子,

又且尊於茗,能破女子經候不通,搗以酒浸,常服,有孕人勿服,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