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腎保健功法

 

腎氣充足,性功能旺盛,可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強腎保健的方法種類很多,如飲食、藥物、推拿按摩、針灸、氣功等。

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相應方法保健,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行,效果顯著,不出偏差的功法,只要堅持鍛煉,持之以恆,就可以達到強腎保精,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叩齒咽津翕周法

 

每日早晨起床後叩齒100次,然後舌舔上齶及舌下、齒齦,含津液滿口,頻頻咽下,意送至丹田。

翕周即收縮肛門,吸氣時將肛門收緊,呼氣時放鬆,一收一松為一次,連續做50次。

此法有滋陰除火,固齒益精,補腎壯腰的作用,能防治性功能的衰退。

 

二、按摩下肢湧泉法

 

取坐位,雙手搓熱後,雙手掌分別緊貼腳面,從趾跟處沿踝關節至三陰交一線,往返摩擦2030次,

然後用手掌分別搓湧泉穴100次,摩擦時,宜意守湧泉穴,手勢略有節奏感。

本法有交通心腎、引火歸源之功,對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遺精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三、雙掌摩腰法

 

取坐位,兩手掌貼於腎俞穴,中指正對命門穴,意守命門,雙掌從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溫熱感。

此法有溫腎攝精之效,對男子遺精、陽萎、早泄,女子虛寒帶下,月經不調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四、壯陽固精法(僅用於中老年男子)

 

兜陰囊:取半仰臥位。將雙手搓熱後,以一手扶小腹,另一手將陰囊上下兜動,連續做60100次,然後換手也做60100次。

拿睾丸:一手扶小腹,另一手抓拿睾丸,一抓一放為一次,連續做60100次,然後換手,以同樣方法再做一次。

提陽根:一手掌面緊貼丹田,另一手握陰莖和睾丸向上、下、左、右提拉各30次,然後換手再做一次。

壯神鞭:兩手掌夾持陰莖,逐次加力,來回搓動100200次。做功時不要憋氣,要放鬆肌肉,意念部位,切忌胡思亂想。

 

此功法有壯陽、補腎、固精作用。該功法未婚青年不宜練,最適用於中老年操練,久練能延緩衰老,益壽延年。

 

五、培元固本法(僅用於女子)

 

取坐位或仰臥位。

揉乳房:兩手同時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50圈,再左右與上下各揉3050次。

抓乳房:兩手交叉,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為一次,可做3050次。

捏乳頭:兩手手尖同時提住乳頭,以不痛為度,一捏一放為一次,連續做3050次。

拉乳頭:兩手同時將乳頭向前拉長,然後松回,一位一松為一次,可連續做3050次。

此功法對女性有滋補肝腎,培補元氣,調節功能,促進發育之功效。

久練可調節內分泌,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增強性功能,延緩衰老。

 

六、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臥位。

點神闕: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點按在神闕穴上,默數60個數,然後換手再做一次。

搓尾閭:一隻手扶小腹,另一手握尾閭3050次,然後換手再重做3050次。

揉會陰:一隻手或雙手重迭扶在陰部,手指按在會陰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

揉小腹:雙手重迭,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

 

此功法溫運任督,疏通任督,培補元氣,燮理陰陽。

久練可有疏通經絡、滋陰補腎,調節任督沖帶等脈功能,對前列腺炎、泌尿結石、子宮疾患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上述六種功法,既可單項做,亦可綜合做。

只要認真堅持這些保健功法的鍛煉,就能使腎氣旺盛,陰陽協調,精力充沛,從而起到防治疾病、延緩衰老的作用。

 

房事禁忌

 

中國房中養生非常重視入房禁忌,強調「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所謂禁忌,就是在某些情況下要禁止房事。若犯禁忌,則可損害健康,引起很多疾病。房事禁忌,大致有三個面:

 

一、行房人忌

 

陰陽合氣,要講究「人和」。選擇雙方最佳狀態。

人的生理狀態受生活習慣、情志變化、疾病調治等方面的直接影響,女性還有胎、產、經、育等生理特點。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不宜行房,以免帶來不良後果。

 

(一)醉莫入房

 

一般認為酒對性興奮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故有「酒是色媒人」之說。

但切勿飲酒過量行房,更不能用酒刺激性慾,不然會帶來很多危害。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知御神,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千金要方.道林養性》說:「醉不可以接房,醉飽交接,小者面(黑干)咳嗽,大者傷絕血脈損命」。

《三元延壽參贊書》亦說「大醉入房,氣竭肝傷,丈夫則精液衰少,陽萎不起,女子則月事衰微,惡血淹留」。

可見,醉酒入房害處無窮。

 

現代研究認為,古人的這些主張有許多科學價值。

醉酒之後有的慾火難禁,行為失控,動作粗暴,禮儀不周,醉態中彼此都會有一些超出雙方可容範圍的行為。

導致房事不和諧,且傷腎耗精,可引起各種病變。

 

臨床所見早泄、陽萎、月經不調、消渴等病,常與酒後房事不當有一定關係,長期飲酒過度,可誘發骨髓炎、

食道炎及嚴重的營養缺乏症等。

由於乙醇可損害精細胞和卵細胞,經常飲酒或醉酒入房,不但有害自身,還可殃及後代。

婦女酒後受孕或妊娠期飲酒,可使胎兒發育不良,嚴重者發生各種畸形,

出生後先天發育不全,智力遲鈍、呆傻,健康狀況不佳,壽命不長。

 

(二)七情勞傷禁慾

 

當人的情志發生劇烈變化時,常使氣機失常,臟腑功能失調。

在這種情況下,應舒暢情志,調理氣血,不應借房事求得心理平衡。

七情過極,再行房事,不僅易引起本身疾病,如果受孕還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另外,勞倦過度宜及時休息調理,儘快恢復生理平衡。

若又以房事耗精血,必使整個機體臟腑虛損,造成種種病變。

《千金要方.房中補益》指出:「人有所怒,氣血未定,因以交合,令人發癰疽……運行疲乏來入房,為五勞虛損,少子」。

《三元延壽參贊書》說「恐懼中入房,陰陽偏虛,發厥自汗盜汗,積而成勞」。

只有在雙方精神愉快、體力充沛的狀態下,性生活才能完美和諧,才能無礙於身心健康。

 

(三)切忌強合

 

養生家早就指出:「欲不可強」。所謂「強」,即勉強,性生活是雙方的事,任何一方都不宜勉強。

勉強房事者,不僅會給心理上帶來障礙,還會引起各種疾病。

因為強合行房違犯了陰陽順乎自然的法則,其結果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不良後果。

在兩性生活中,不顧體力和情感,勉強行房,只會給男女間之關係帶來不良影響,給身體造成危害。

 

《三元延壽參贊書》說:「強力入房則精耗,精耗則腎傷,腎傷則髓氣內枯,腰痛不能俯仰」,

「體瘦尪羸、驚悸、夢泄、遺瀝、便泄、陽萎、小腹里急、面黑耳聾」。

強合行房所造成的危害,應引起人們的充分注意。

 

(四)病期慎欲

 

患病期間,人體正氣全力以赴與邪氣作鬥爭,若病中行房,必然損傷正氣,加重病情,導致不良後果。

例如:患眼疾(結膜炎)未愈時,切忌行房,否則視神經萎縮會引起失明。

病中行房受孕,對母體健康和胎兒的發育危害更大。

 

《千金要方.養性序》指出:「疾病而媾精,精氣薄惡,血脈不充,既出胞臟……,

胞傷孩病而脆,未及堅剛,復縱情慾,重重相生,病病相孕」。

這從遺傳學的觀點說明了病中行房受孕,胎兒易患遺傳性疾病,

而且「重重相生,病病相孕」,代代相因,遺害無窮。

 

病後康復階段,精虛氣扇,元氣未復,極需靜心休養。

若反而行房耗精,使正氣更難復元,輕者舊疾複發,重者甚或喪命。

 

《千金要方.傷寒勞復》指出:

「病新差,未滿百日、氣力未平復,而以房室者,略無不死……近者有一士大大,小得傷寒,差已十餘日,能乘馬行來,

自謂平復,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攣而死」,這就突出說明了病後房事的嚴重危害性。

 

現代醫學證明,適度而和諧的性生活可給男女雙方帶來好處。

有些慢性病患者,也非一概不能行房事,但決不可多欲。

例如:結核病、肝臟病、腎病等慢性病人,房事過度可促使舊病複發或惡化。

一定要視病之輕重,適量掌握。凡病情較重,體質又弱者,應嚴格禁慾。

 

(五)婦女房事禁忌

 

婦女具有特殊的生理特點,即指經期、孕期、產期及哺乳期,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針對婦女的特殊生理,古代醫家和養生家提出了一些具體房中保健要求。

 

1、經期禁慾 

 

《千金要方.房中補益》指出:「婦人月事未絕而與交合,令人成病」。

月經期性生活,易引起痛經、月經不調、子宮糜爛、輸卵管炎、盆腔感染,或宮頸癌等多種疾病,影響女方身體健康。

 

2、孕期早晚階段禁慾 

 

婦女在懷孕期間,對房事生活必須謹慎從事,嚴守禁忌。

尤其是妊娠前三個月和後三個月內要避免性生活。早期房事易引起流產,晚期房事易引起早產和感染,影響母子健康。

 

《保產要錄》指出:「則兩月內,不露怒,少勞碌,禁淫慾,終身無病」,

明代婦科醫家萬全亦指出:「孕而多墮者,男子貪淫縱情,女子好欲性偏」。

《傅青主女科》又進一步指出「大凡婦人懷妊也,賴腎水蔭胎,水源不足,則水易沸騰,加之久戰不已,則火為大劫,

再至興酣癲狂,精為大泄,則腎水溢涸,而龍雷相火益熾,水火兩病,胎不能固而墮矣」。

 

孕期婦女需要集中全身精血育養胎兒,房事最易耗散陰精,若不善自珍攝,則母體多病,

胎兒亦難保全,故懷孕期間必須節制房事。

 

3、產期百日內禁慾 

 

孕婦產後,百脈空虛,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需要較長時間的補養調理,才能恢復健康。

同時產褥期惡露未淨,若再房事,更傷精血,邪氣乘虛而入,引起多種疾病。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婦人方》中明確指出:「至於產後,大須將慎,危篤之至,其在於斯。

 

勿以產時無它,乃縱心恣意,無所不犯,犯時微若秋毫,感病廣於嵩岱……所以,婦人產後百日以來,

極須殷勤憂畏,勿縱心犯觸,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強直,猶如角弓反張,名曰褥風……

凡產後滿百日,乃可合會,不爾至死,虛羸百病滋長,慎之。

凡婦人皆患風氣臍下虛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故產後百日內必須嚴戒房事。

 

4、哺乳期內當節慾 

 

在哺乳期內,餵養幼兒需要大量營養價值高的母乳。

乳汁乃母體氣血所化,若用勞損傷,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則乳汁質量不佳,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

還可引起軟骨病、疳積、貧血等病。所以,孫思邈指出:「毋新房以乳兒,令兒羸瘦,交脛不行」,

特別是「其母遇醉及房勞喘後乳兒最劇,能殺兒也」(《千金要方.少小嬰孺方上》)。

因此,在哺乳期應節制房事,安和五臟,保證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行房天忌

 

所謂「天忌」,是指在自然界某些異常變化的消況下應禁止房事活動。

「人與天地相應」,自然界的劇烈變化能給人以很大的影響,

日蝕月蝕,雷電暴擊,狂風大雨,山崩地裂,奇寒異熱之時,天地陰陽錯亂,不可同房。

 

《呂氏春秋.季春記》云:「大寒、大熱、大燥、大濕、大風、大震、大霧七者動精則生害矣。

故養生者,莫若知本,知本則疾無由生矣」。自然界的劇烈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一是導致精神情緒變化,二是對生物功能的干擾。

自然界的劇變常可超過人體本身的調節能力,打破人體的陰陽平衡,發生氣血逆亂。

此時行房,即為觸犯天忌。古代養生家還認為,在自然界氣候異常變化之時行房受孕,對胎兒正常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房中補益》中強調指出:

「弦望晦朔,大風、大雨、大霧、大寒、大暑、雷電霹靂、天地晦冥,日月薄蝕,虹蜺地動,若御女者,則損人神不吉,

損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癲痴頑愚瘖啞聾聵,攣破盲眇,多病短壽」。

 

在自然界劇烈變化之時進行房事,不僅影響男女雙方的身體健康,如果受孕生子,

有可能出現先天性疾病和先天畸形或出現臨盆難產等情況。

從現在的臨床觀察情況來看,嬰幼兒的先天性疾患,皆與孕前的生活環境或孕期感染及發熱過度等因素有關,

這說明夫婦房事生活充分注意自然界的異常變化是非常必要的,對優生優育有積極意義。

 

三、行房地忌

 

所謂「地忌」就是指要避免不利於房事活動的不良環境。

例如,《千金要方.房中補益》所說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廟佛寺之中,井灶圊廁之側,塚墓屍樞之傍」等等,

一切環境不佳之處均應列為禁忌。

良好的環境是房事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不良的環境可影響男女雙方的情緒,有害於房事質量,有時還能造成不良後果。

在心理上留下陰影。有利於房事的環境,應是安靜,少干擾,面積較小的房間,室內光線明暗適度,溫度適宜。

空氣較為流通,臥具要乾淨。總之,一個安逸、舒爽的環境,對房事和健康有益。

 

房事保健對人類健康長壽至關重要,正常的房事生活是人們幸福美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樂,也可給人們造成災難和苦惱,這種相互滿足的幸福是不會自行來到人們中間,

它是建立在一定知識的基礎之上的。

中國古代養生家和醫家對房中保健做了比較系統的闡述,指出了他的理論原則和具體方法,以及有關禁忌。

其中很多觀點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在性生活問題上假道學從來沒有好結果。

我們研究和學習房事保健知識的目的是為了使人類能夠得到科學的指導,打破人類對性生活的蒙昧和神秘,

創立新的生命科學觀,為提高人口素質和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新的貢獻。

 

運動養生

 

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

 

一、運動養生機理

 

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

運動養生則緊緊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

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經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如是,則形神兼備,百脈流暢,內外相和,臟腑諧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

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經常而適度的進行體育鍛煉,對機體有如下好處:

 

1、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況,促進腦細胞的代謝,使大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從而有益於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保持旺盛的情力和穩定的情緒。

 

2、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臟的活力及肺臟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環。

 

3、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進胃腸蠕動,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滯留,有利於消化吸收。

 

4、可促進和改善體內臟器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臟器的生理功能。

 

5、可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及內分泌功能,從而使人體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6、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動作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

正因如此,勤運動,常鍛煉,已成為廣大人民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

 

二、運動養生的特點

 

傳統運動養生的特點,歸納起來,大要有三:

 

(一)以祖國醫學理論指導健身運動

 

無論哪一種傳統的身法,都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

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要點,以動形為基本鍛鍊形式,用陰陽理論指導運動的虛、實、動、靜;

用開闔升降指導運動的屈伸、俯仰;用整體觀念說明運動健身中形、神、氣、血、表、里的協調統一。

所以,健身運動的每一招式,都是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

 

(二)注重意守、調息和動形的諧調統一

 

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的配合,即所謂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

意守指意念專注;調息指呼吸調節;動形指形體運動,統一是指三者之間的諧調配合,

要達到形、神一致,意、氣相隨,形、氣相感,使形體內外和諧,動、靜得宜,方能起到養生、健身的作用。

 

(三)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

 

傳統的運動養生法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千百年來,人們在養生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寶貴的經驗,使運動養生不斷地得到充實和發展,

形成了融導引、氣功、武術、醫理為一體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養生方法。

 

源於導引氣功的功法加:五禽戲、八段錦等;源於武術的功法如:太極拳、太極劍等。

然而,無論哪種功法,運用到養生方面,則都講求調息、意守、動形,都是以暢通氣血經絡、活動筋骨、和調臟腑為目的。

融諸家之長為一體,則是運動養生的一大特點。

 

三、運動養生的原則

 

我國傳統的運動養生法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壽延年,是因為它有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原則和方法,

注重和強調機體內外的協調統一,和諧適度。從其鍛煉角度來看,歸納起來,大要原則有三:

 

(一)掌握運動養生的要領

 

傳統運動養生的練功要領就是意守、調息、動形的統一。

這三方面中,最關鍵的是意守,只有精神專注,方可寧神靜息,呼吸均勻,導氣血運行。

 

三者的關係是:以意領氣,以氣動形。

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煉精神、臟腑、氣血;

外煉經脈、筋骨、四肢,使內外和諧、氣血周流,整個機體可得到全面鍛煉。

 

(二)強調適度,不宜過量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煉以達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運動量的大小。

運動量太小則達不到鍛煉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則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反而會使身體因過勞而受損。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西方一家保險公司調查了五千名已故運動員的生前健康狀況後發現,

其中有些人4050歲左右就患了心臟病,許多人的壽命竟比普通人短。

 

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破壞人體內外運動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損和生理功能的失調,結果縮短生命進程,出現早衰和早夭。

所以,運動健身強調適量的鍛煉,要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操之過急,往往欲速而不達。

 

(三)提倡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鍛煉身體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經常而不間斷。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句話一方面說明了「動則不衰」的道理,

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經常、不間斷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戶樞常轉才能不被蟲蠹。

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是不會達到鍛煉目的。

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

 

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

 

傳統的運動養生法,形式一樣,種類甚繁,有一招一式的鍛煉方法,也有眾人組合的,帶有競技性質的鍛煉方法;

有形成民間民俗的健身方法;也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不論是哪一種運動形式,都具有養生健身的作用。

而為人們所喜愛,故能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歸納起來,運動養生的形式大致有二:

 

一、形式多樣的民間健身法

 

這類健身法大多散見於民間,方法簡便,器械簡單,而活動饒有趣味性。

如:運動量較小,輕鬆和緩的散步、郊遊、盪鞦韆、放風箏、踢毽、保健球等;

運動量適中的跳繩、登高、跑馬、射箭、舉石鎖等等。

這些方法,多於娛樂中而有運動養生的內容,亦無需人更多地指導、訓練,簡便易行,形式多樣,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健身措施。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傳統。

其中以運動健身為目的的群眾性活動,則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

如拔河、龍舟競渡、摔跤、賽馬、蹺板、走高蹺、舞龍燈、跑旱船以及各種各樣的舞蹈等,即屬此類。

這種運動的特點,人數眾多,具有競技性質,由於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各有特定的季節、時間來開展這種群眾性、普及性的活動。

 

二、自成套路的系統健身法

 

這類運動健身方法往往是建立在民間健身法基礎之上的,

在一定理論指導之下,有目的、有具體要求、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才能掌握的健身法。

因其有一系列的連續動作,故可以使人體各部分得到較為全面、系統的鍛煉,是傳統運動養生法中較高層次的健身運動。

運動養生的流派,主要指自成套路的健身法而言。

這些健身功法,大多源於道家和佛家,由於世代相傳,又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因而形成了各種不同流派。茲簡述其大要如下:

 

(一)道家健身術

 

道家健身術其理論源於老、庄,主張以養氣為主,以提高生命能力,提出了「導引」、「養形」,強調了練氣以養生的觀點。

具有代表性的道家健身功法,如華佗的「五禽戲」、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胎息經、八段錦、太極拳等,均屬此類。

 

(二)佛家健身術

 

佛家健身術源於禪定修心,為保證「坐禪」的順利進行,便需要採取一些手段,以活動筋骨、疏通血脈。

於是,逐漸形成了佛家的健身功法,其具有代表性有達摩易筋經、天竺國按摩法、心意拳、羅漢十八手、少林拳、禪密功等。

 

中國武術的發源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河南的中嶽嵩山,是佛教禪宗和少林派武術的發掘地;

一個是湖北的武當山,是道教和武當派武術的發源地。因此,以宗教言之,有道佛之分,以武術言之,有少林、武當之別。

武術雖然是技擊、防身之術、但其上乘功法則是以健身為宗旨。

學習武術,首先是強身增力,故無論何種功法,哪個流派,都著眼於健身。

尤其是當代武術的發展,均以健身強身為目的,如徒手的諸種拳、掌、腳,使用器械的劍、棍、刀、槍、鞭、鉤等等。

各有特色,各有所專。

 

運動養生的不同流派,說明了我國傳統的健身術豐富多樣,但彼此間又有互相滲透,互相借鑒的。

因而,使得諸種功法不斷豐富和發展,成為傳統養生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學習、繼承、發掘這些健身方法,對於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接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