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鑑──刪補名醫方論(細目錄)

 

刪補名醫方論一卷

獨參湯──治元氣大虛,昏厥,脈微欲絕。及婦人崩產,脫血,血暈。

參附湯──治陰陽氣血暴脫等證。

生脈飲──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出汗。

保元湯──治男婦氣虛之總方也。嬰兒驚怯,痘家虛者,最宜。

四君子湯──治面色痿白,言語輕微,四肢無力,脈來虛弱者。

香砂六君子湯──治氣虛痿飲,嘔吐痞悶,脾胃不和,變生諸證者。

當歸補血湯──治男婦血虛似白虎證,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來洪大而虛,重按則微。

佛手散──治妊娠胎動下血,故因傷動,子死腹中,下血疼痛,口噤欲死,服此探之,不損則痛止,已損則立下。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血熱,血燥諸證。

聖愈湯──治一切失血過多,陰虧氣弱,煩熱作渴,睡臥不寧等證。

地骨皮飲──治陰虛火旺,骨蒸發熱,日靜夜劇者;婦人熱入血室,胎前發熱者。

犀角地黃湯──治熱傷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四生丸──治陽盛陰虛,血熱妄行,或吐或衄者。

當歸六黃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者。

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夜夢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幹口燥,諸不足諸證。

雙和飲──治大病之後,虛勞氣乏。補血益氣,不熱不冷,溫而調之。

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證。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及婦女月經不調。

妙香散──治夢遺失精,驚悸鬱結。

天王補心丹──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證。

酸棗仁湯──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朱砂安神丸──治心神昏亂,驚悸怔忡,寤寐不安。

 

刪補名醫方論二卷

補中益氣湯──治陰虛內熱,頭痛口渴,表熱自汗,不任風寒,脈洪大,心煩不安,四肢困倦,懶於言語,無氣以動,動則氣高而喘。

升陽益胃湯──治脾胃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乾舌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食不消。

升陽散火湯──治脾陰血虛,胃陽氣弱,及過食冷物,抑遏少陽清氣,郁於脾土之中,四肢發困熱,肌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治飲食傷胃,勞倦傷脾,脾胃一虛,陽氣下陷,陰火乘之,時值夏令,當從此治。

清暑益氣湯──長夏濕熱蒸炎,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身熱氣高,煩心便黃,渴而自汗,脈虛者。

清燥湯──治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軟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小兒麻痺)

白朮附子湯──治寒中腹脹滿,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無力,喜睡,兩丸多冷,時作陰陰而痛。

葛花解酲湯──治酒客病。

平胃散──治濕淫於內,脾胃不能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

枳朮丸──治胃虛濕熱,飲食壅滯,心下痞悶。

資生丸──治婦人妊娠三月,脾虛嘔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調中養胃,饑能使飽,飽能使饑,神妙難述。

六味地黃丸──腎精不足,虛火炎上,腰膝痿軟,骨熱酸痛,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遺精夢泄,水泛為痰,自汗盜汗,亡血消渴。

八味地黃丸──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衰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證。

資生腎氣丸──治腎虛脾弱,腰重腳腫,小便不利,腹脹喘急,痰盛,已成鼓證,其效如神。

大補陰丸──治陰虧火旺,肺痿咳血,骨蒸盜汗,虛勞之證。

封髓丹──治夢遺,失精及與鬼交。

虎潛丸──治腎陰不足,筋骨痿軟,不能步履。

滋腎丸──又名通關丸、治熱在下焦,小便癃閉,而口不渴者。

瓊玉膏──治虛勞乾咳

龜鹿二仙膠──大補精髓,益氣養神。

四神丸──治脾腎雙虛,子後作瀉,不思食,不化食。

二神丸──去茱萸,五味五味子散 去肉果,補骨脂。

 

刪補名醫方論三卷

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三生飲──治猝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稀涎千緡湯──治風痰不下,喉中聲如牽鋸,或中濕腫滿。

秦艽升麻湯──治風寒客胃,口眼喎斜,惡見風寒,四肢拘急,脈浮而緊。

防風黃耆湯──治中風不能言,脈遲而弱者。

玉屏風散──治風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黃耆五物湯──治風痱身無痛,半身不遂,手足無力,不能動履者。久久服之,自見其功。 

羌活愈風湯──治年近四旬,營衛不足,肝腎虛弱,風中經絡。精神恍惚,語言不清,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筋骨無力。

清熱化痰湯──治中風痰熱,神氣不清,舌強難言。

防風通聖散──風熱壅盛,表裏三焦皆實者,此方主之。

活人敗毒散──治傷寒溫疫,風濕風眩,拘蜷風痰,頭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睛疼。

柴葛解肌湯──治三陽合病,頭痛發熱,心煩不眠,嗌幹耳聾,惡寒無汗,三陽證同見者。

升麻葛根湯──治陽明表熱下痢,兼治痘疹初發。

參蘇飲──治感冒風寒,頭痛發熱,憎寒咳嗽,涕唾稠粘,胸膈滿悶,脈弱無汗。

藿香正氣散──治外受四時不正之氣,內停飲食,頭痛寒熱,或霍亂吐泄,或作瘧疾。

麻黃加朮湯──治濕家身煩疼。

桂枝附子湯──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摶,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栝蔞桂枝湯──治太陽證備,身體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此湯主之。

水解散──治天行時氣,初起頭痛,壯熱等疫。

二聖救苦丹── 

天水散──一名益元散 一名六一散 治夏時中暑,熱傷元氣,內外俱熱,無氣以動,煩渴欲飲。

香薷飲──治暑熱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腹滿,吐瀉者。

 

刪補名醫方論四卷

黃連解毒湯──治一切陽熱火盛,面赤口幹,狂燥心煩,錯語不眠,大熱幹嘔,吐血衄血,及下後而便不實,熱仍不已者。

三黃湯──治三焦實熱 一切有餘火證,大便秘結者。

二黃湯──治上焦火旺,頭面大腫,目赤腫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熱盛,及生瘡毒者。

三黃石膏湯──治傷寒陽證,表裏大熱而不得汗。或已經汗,下,過經不解,六脈洪數,面赤鼻幹,舌燥大渴,煩躁不眠。

涼膈散──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躁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

竹葉黃耆湯──治消渴,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清胃散──治胃經濕熱,齒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發熱。

導赤散──治心熱,口糜舌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

五淋散──治膀胱結熱,水道不通,淋澀熱痛,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膿,或小便血。

八正散── 

逍遙散──治肝家血虛火旺,頭痛目眩煩赤,口苦倦怠煩渴,抑鬱不樂,兩脅作痛,寒熱,小腹重墜,婦人經水不調,脈弦大而虛。

龍膽瀉肝湯──治脅痛口苦,耳聾耳腫,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血。

左金丸──治肝臟火實,左脅作痛。

瀉青丸──治肝火風熱,不能安臥,多驚多怒,目赤腫痛,及小兒急驚抽搐。

當歸龍薈丸──治肝經實火,頭運目眩,耳聾耳鳴,驚悸搐溺,躁擾狂越,大便秘結,小便澀滯,或胸脅作痛,陰囊腫脹。

越婢加半夏湯──治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小青龍加石膏湯──治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氣。

清燥救肺湯──治諸氣膹郁,諸痿喘嘔。

麥門冬湯──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主之。

人參清肺湯──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人參定喘湯──

人參瀉肺湯──治肺經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瀉白散──治肺氣鬱熱,咳嗽而喘,面腫身熱。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水煎服。

阿膠散──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二陳湯──治肥盛之人,濕痰為患,喘嗽脹滿。

溫膽湯──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

小半夏湯──嘔家本渴,渴為郤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

外台茯苓飲──治心胸中有痰飲宿水,自吐出水,複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刪補名醫方論五卷

礞石滾痰丸──治實熱老痰之峻劑,虛寒者不宜用。

指迷茯苓丸──治中焦停痰伏飲。

金匱枳朮湯──治心下硬如大盤,邊旋如杯,水飲所作。

桂苓甘朮湯──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桂苓甘朮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疏鑿飲子──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癰喘不得臥。及水飲攻肺喘急者。

蘇葶定喘丸──治飲停上焦,攻肺喘滿不得臥,面身水腫,小便不利者。

舟車神佑丸──又名淨腑丸: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

實脾飲──治身重懶食,肢體浮腫,口中不渴,二便不實。

清脾飲──治痰積成瘧,無表裏證者。

芍藥湯──治滯下赤白,便膿血,後重窘痛。

溫脾湯──主治錮冷在腸胃間,泄瀉腹痛,宜先取去,然後調治,不可謂虛以養病也。

大黃附子湯──主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

越鞠湯丸──治一切濕痰食火,氣血諸鬱。

四磨飲──治七情感傷,上氣喘急,胸膈不快,妨悶不食。

備急丸──治寒氣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滿痛,大便不通者。

磁朱丸──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中行,漸睹空中有黑花,睹物成二體。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又治耳鳴及聾。

石斛夜光丸──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空中有黑花,及睹物成二,神水淡綠,淡白色者。

洗刀散──治風熱上攻,火眼赤痛,驟生雲翳,外障遮睛。

失笑散──治產後心腹絞痛欲死,或血迷心竅,不省人事。

獨聖散──

大黃蟅蟲丸──治五勞七傷,內有幹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托裏消毒散──

 

刪補名醫方論六卷

桂枝湯──治風寒在表,脈浮弱,自汗出,頭病發熱,惡風惡寒,鼻鳴幹嘔等證,及雜證自汗,盜汗,虛損,虛瘧亦可用。

麻黃湯──治太陽風寒在表,頭項強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痛,惡風寒無汗,胸滿而喘,其脈浮緊或浮數者,用此發汗。

大青龍湯──治太陽風寒兩傷,營衛同病。傷寒之脈而見中風之證,中風之脈而見傷寒之證,二證俱不出汗而煩躁者,用此兩解發汗。

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幹嘔發熱而咳。或渴,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及雜病膚脹,水腫證。

葛根湯──治太陽,陽明兩經合病,頭項強痛,背亦牽強,脈浮無汗惡風者,及表不解,下痢而嘔者,並宜服此發汗。

桂枝麻黃各半湯──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

桂枝二麻一湯──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越婢湯──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又治裏水,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溫熱內發,表裏俱熱,頭痛身疼,不惡寒反惡熱,無汗而喘,大煩大渴,脈陰陽俱浮者,用此發汗而清火。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二三日無裏證者。

桂枝加附子湯──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此方主之。

芍藥甘草附子湯──發汗病解,反惡寒者,虛故也,此方主之。

桂枝甘草湯──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加芍藥加大黃湯──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大黃湯──

小建中湯──治傷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煩,或腹中急痛,而脈陽澀陰弦者。

炙甘草湯──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者。又治肺痿,咳吐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桂枝人參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   

白虎湯──治陽明證,汗出渴欲飲水,脈洪大浮滑,不惡寒反惡熱。

白虎加人參湯──治太陽中熱,汗出惡寒,身熱而渴者,暍是也。

豬苓湯──治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少陰病下痢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

五苓散附茵陳五苓散──治脈浮小便不利,熱微消渴者。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

桂枝湯去芍藥加茯苓白朮湯──治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十棗湯──治太陽中風表解,其人漐漐汗出而不惡寒,裏有水氣,小便不利,嘔逆短氣,心下至脅痞滿硬痛者。此治水之急方也。

 

刪補名醫方論七卷

大承氣湯──治陽明病,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譫語汗出多,胃燥獨語,如見鬼狀,喘冒不能臥,腹滿痛,脈滑實。

小承氣湯──初服湯當大便,不爾再服,以利為度。得便即止服。

調胃承氣湯──治表解有汗,裏熱不除,胃因不和,而不作解者。

更衣丸──治津液不足,腸胃乾燥,大便不通。

麻仁丸──又名脾約丸、治腸胃燥熱,大便秘結,小便數多。

桃仁承氣湯──治血結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熱胸滿,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

抵當湯並丸──治傷寒蓄血,並治症瘕,追蟲攻毒甚佳。

梔子豉湯──治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煩躁,心中憒憒,怵惕懊??,目疼鼻幹,不得臥。

瓜蒂散──治胸中痞硬痰飲,一切實邪,及氣沖咽不得息者,用此吐之。

小陷胸湯──治心下痞,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大陷胸湯丸──主治傷寒發熱,不發汗而反下之,表熱乘虛入於胸中,與不得為汗之水氣結而不散,令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

三物白散──治傷寒,寒實結胸無熱證者,及胸膈寒實痰水內結等證。

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傷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軟,其脈關上浮者。

附子瀉心湯──治傷寒表解,心下痞,惡寒汗出者。

甘草瀉心湯──治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不痢,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幹嘔心煩不得安。

生薑瀉心湯──治傷寒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幹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痢者。

半夏瀉心湯──治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但滿不痛,心下痞者。

旋覆代赭石湯──治汗,吐,下解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傷寒表不解,瘀熱在裏發黃者。

梔子柏皮湯──治傷寒身黃發熱,無表裏證者。

茵陳蒿湯──陽明病發熱,但頭汗出,身無汗,小便不利,渴飲水漿,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腹微滿者,本方主之。

 

刪補名醫方論八卷

小柴胡湯──治傷寒五,六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耳聾,脈弦數者,此是少陽經半表半裏之證。

大柴胡湯──治熱結在內,心下急嘔不止,鬱鬱微煩,柴胡證仍在者,與大柴胡湯下之。

柴胡桂枝湯──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此太陽少陽並病也,柴胡桂枝湯主之。

黃芩湯──治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

黃連湯──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黃連阿膠湯──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

理中湯丸──治中氣不運,腹中不實,口失滋味,病久不食,臟腑不調,與傷寒直中太陰,自痢不渴,寒多而嘔等證。

幹姜附子湯──下後複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幹姜附子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傷寒厥而心下悸,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附子湯──治少陰病,身痛手足寒,骨節痛,口中和,背惡寒,脈沉者。

四逆湯──治脈沉厥逆等證。

通脈四逆湯──治少陰下痢清穀,裏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痢止脈不出者。

白通湯──治少陰病,下痢脈微者,與白通湯。痢不止,厥逆無脈,幹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脈微續者生。

白通加豬膽汁湯──

真武湯──治少陰水氣為患,腹痛下痢,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嘔,或小便利而下痢者,用此加減。

當歸四逆湯──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主之。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吳茱萸湯──治厥陰病,幹嘔吐涎沫,頭痛者。少陰證,吐痢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陽明食穀欲嘔者。

烏梅丸──治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即吐蛔。又主久痢。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久痢不止,大腸虛脫,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

白頭翁湯──治厥陰熱痢,下重,脈沉弦,渴欲飲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