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之劑第六 汪昂 

 

 

小柴胡湯(仲景) 治傷寒中風少陽証,往來寒熱,胸脅痞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

或腹中痛,或脅下 痛,或渴,或咳,或利,或悸,小便不利,口苦耳聾,脈弦;

或汗後餘熱不解;及春月時嗽,瘧發寒熱,婦人傷寒熱入血室。

柴胡、 半夏、 人參 甘草 黃芩 生薑、大棗(十二枚)

 

本方去半夏、人參、薑、棗,加桂枝、乾薑、花粉、牡蠣,名柴胡桂枝乾薑湯(仲景)︰

治傷寒汗下後,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

 

黃連湯 升降陰陽(仲景) 治傷寒胸中有熱而欲嘔,胃中有寒而腹痛

黃連、 乾薑、 桂枝 甘草、人參、 半夏、 大棗 (十二枚)

 

芍藥甘草湯 腹痛 治腹中不和而痛

白芍藥 甘草(炙,各四兩)

脈緩傷水,加桂枝、生薑;脈洪傷金,加黃芩、大棗;

脈澀傷血,加當歸。脈弦傷氣,加芍藥。脈遲傷寒,加乾薑。

去芍藥,加乾薑(一兩,炮),名甘草乾薑湯,

《金匱》用此治肺痿肺冷,吐涎沫,小便數。加附子,名芍藥甘草附子湯(仲景)。

加黃芩,名黃芩芍藥湯(《機要》)︰治熱痢,腹痛後重,膿血稠粘,及鼻衄不止,脈洪數。

 

栝蔞薤白白酒湯(《金匱》)治胸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

栝蔞、 薤白、 白酒

加半夏,名栝蔞薤白半夏湯(《金匱》)︰治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

除白酒,加枳實、厚朴、桂枝,名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治胸痺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溫膽湯(《集驗》) 治膽虛痰熱不眠,虛煩驚悸,口苦嘔涎

陳皮 半夏   茯神  甘草 枳實  竹茹。加薑或加棗。

《金匱》治虛勞虛煩不眠,用酸棗仁湯︰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各二兩

本方加人參、遠志、棗仁、熟地,名十味溫膽湯︰治夢遺驚惕。

 

逍遙散   (《局方》) 治血虛肝燥,骨蒸勞熱,咳嗽潮熱,往來寒熱,口乾便澀,月經不調

柴胡 當歸、 白芍、白朮、 茯苓、 甘草加煨薑、薄荷煎。  

 

六和湯  調和六氣(《局方》)

治夏月飲食不調,內傷生冷,外傷暑氣,寒熱交作,霍亂吐瀉。

及伏暑煩悶,倦怠嗜臥,口渴,便赤,中酒等證。

砂仁 藿香 厚朴 杏仁 半夏 扁豆 木瓜 人參 白朮 赤茯苓 甘草。加薑、棗煎。

傷暑加香薷,傷冷加紫蘇。一方無白朮,一方有蒼朮。  

 

藿香正氣散  外感內傷(《局方》)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咳嗽氣喘;

及傷冷,傷濕,瘧疾中暑,霍亂吐瀉。

凡感嵐瘴不正之氣者,並宜增減用之。

霍香 紫蘇 白芷 大腹皮 茯苓、 白朮 陳皮 半夏曲 厚朴  桔梗  甘草 加薑、棗煎。

一方加木瓜(氣脫能收,氣滯能和)。傷食重者,加消食藥。

 

清脾飲(嚴用和)治瘧疾熱多寒少,口苦嗌乾,小便赤澀,脈來弦數。 熱多陽勝也。

青皮 厚朴 柴胡 黃芩 半夏  茯苓 白朮  甘草 草果。加薑煎。一方加檳榔。

大渴加麥冬、知母;瘧不止加酒炒常山 、烏梅 常山劫痰截瘧,烏梅斂陰清熱。

 

痛瀉要方 痛瀉(劉草窗) 治痛瀉不止

白朮  白芍  陳皮  防風。久瀉加升麻。  

 

黃連阿膠丸 冷熱痢(《局方》)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瘀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黃連  茯苓  阿膠 為末,水熬阿膠為丸,空心米湯下。

延年除茯苓,加乾薑、當歸,名駐車丸。治同。

 

仲景黃連阿膠湯︰黃連 黃芩 芍藥 阿膠 雞子黃( 生用)

治傷寒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煩不得臥

海藏黃連阿膠湯︰黃連 黃柏 阿膠  山梔 。每服 四錢。

治傷寒熱毒入胃,下利膿血。血虛加芎歸,腹痛加芍藥,血不止加地榆。

 

薑茶飲 (東垣) 治赤白痢及寒熱瘧。

生薑 陳細茶。每味約三錢,濃煎服,或微炒煎。

 

蘆根湯 嘔噦(《千金》) 治傷寒病後嘔噦不下食。

蘆根  竹茹 生薑  粳米  

 

甘草黑豆湯 解藥 解百藥毒;兼治筋疝。 筋疝者,莖中挈痛,挺脹不堪,此由用春方邪術而得之,

用此方者,亦取其解毒。 甘草  黑豆  本方加大黃,名大黃甘草湯︰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理氣之劑第七  汪昂

 

補中益氣湯  升陽補中(東垣)治煩勞內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或喘或渴,

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或瘧痢脾虛,久不能愈,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証。

黃耆  人參 甘草 白朮  陳皮  當歸   升麻  柴胡   )棗 煎。

 

除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名調中益氣湯(東垣)︰

       治脾胃不調,胸滿肢倦, 食少短氣,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調中益氣湯(東垣)︰治氣虛多汗,余治同前

加蒼朮倍分,半夏、黃芩,名參朮益胃湯(東垣)︰

        治內傷勞倦,燥熱短氣,口渴無味,大便溏黃。

去白朮加草蔻、神曲、半夏、黃柏,名升陽順氣湯(東垣)︰

       治飲食勞倦所傷,滿悶短氣,不思食,不知味,時惡寒。

加炒 芩、神曲,名益胃升陽湯(東垣)︰治婦人經水不調;或脫血後食少水瀉。

加黃柏、生地,名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治陰火乘陽發熱晝甚,自汗短氣,口渴無味。

加白芍、細辛、川芎、蔓荊,名順氣和中湯(《寶鑒》)︰

       治清陽不升,頭痛惡風,脈弦微細。

加羌活、防風、細辛、川芎,名調榮養衛湯(節庵)︰

       治勞力傷寒,身痛,體熱,惡寒,微渴,汗出,身痛,脈浮無力。

 

烏藥順氣散 順氣袪風(嚴用和)治中風偏身頑麻,骨節疼痛,步履艱難,語言謇澀,口眼喎斜,喉中氣急有痰

烏藥 橘紅  麻黃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殼  僵蠶 炮薑、甘草  加薑、蔥煎。

虛汗者去麻黃,加黃耆;手足不能舉動,加防風、續斷、威靈仙;

拘攣加木瓜;腳氣加牛膝、五加皮、獨活。

  

蘇子降氣湯 降氣(《局方》)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嘔血,或大便不利。

蘇子 半夏 前胡 厚朴(薑炒) 橘紅 當歸  甘草(炙) 肉桂 加薑煎。

一方無桂,有沈香。 沈香能升降諸氣,溫而不燥

 

木香順氣湯  調中順氣(東垣) 治陰陽壅滯,氣不宣通,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大便不利

木香 草蔻仁 益智 蒼朮  厚朴 青皮 陳皮 半夏 吳茱萸 乾薑 茯苓 澤瀉  升麻 柴胡   當歸

 

四磨湯 七情氣逆(嚴氏) 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妨悶不食

檳榔 沉香 烏藥 人參。等分,濃磨煎三四沸,溫服。一方人參易枳殼。

一方去人參,加枳實、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飲子︰治暴怒卒死,名曰氣厥。

 

越鞠丸 六鬱(丹溪) 統治六鬱,胸膈痞悶,吞酸嘔吐,飲食不消

香附  蒼朮  撫芎 神曲  梔子

 

七氣湯 行氣消痰(《三因方》。亦名四七湯)

半夏 厚朴  茯苓  紫蘇 加薑、 棗煎。

四七湯  溫中解鬱(《局方》。亦名七氣湯)治七情氣鬱,痰涎結聚,虛冷上氣;或心腹絞痛;或膨脹喘急

人參 官桂 半夏 甘草 加薑煎。心腹痛加延胡索能。  

 

代赭旋複湯  痞硬噫氣(仲景) 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旋複花  代赭石 人參  甘草  半夏  生薑   大棗 (十二枚)

 

丁香柿蒂湯  呃逆(嚴氏) 治久病呃逆因於寒者

丁香 柿蒂  人參  生薑 一方加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良薑

 

橘皮竹茹湯 嘔逆呃逆 治久病虛羸,嘔逆不已。

橘皮 竹茹 人參 甘草 半夏 麥冬 赤茯苓 枇杷葉。加薑、棗煎。胃寒者去竹茹 、麥冬,加丁香;實火去人參。

 

《金匱》橘皮竹茹湯 橘皮  竹茹 人參 甘草  生薑  大棗  治噦逆 即呃逆吐利後,胃虛膈熱所致。

 

定喘湯  哮喘 治肺虛感寒,氣逆膈熱而作哮喘

白果   麻黃  半夏   款冬花  桑白皮  蘇子  杏仁   黃芩   甘草  加薑煎。

 

 

理血之劑第八  汪昂

 

四物湯 養血 治一切血虛,及婦人經病

當歸  生地黃   芍藥    凡血証通宜四物湯。

 

如涼血:心加黃連,肝條芩,肺枯芩,大腸實芩,膽黃連,腎、膀胱黃蘗,脾生地,

胃大黃,三焦地骨皮,心包絡丹皮,小腸山梔、木通;

如清氣:心與包絡加麥冬,肺枳殼,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乾葛、石膏,大腸、

三焦連翹,小腸赤茯苓,膀胱滑石、琥珀;

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人乳,瘀血加桃仁、紅花、韭汁、童便行之,

暴血加薄荷、玄參散之,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歸經;

婦人經血紫黑脈數為熱,加芩連,血淡脈遲為寒,加桂附;

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紅,人瘦有火加黑梔、知母、黃柏;

鬱者加木香、砂仁、蒼朮、神麴;瘀滯加桃仁、紅花、延胡、肉桂;

氣虛加參耆,氣實加枳朴。

 

加黃連、胡黃連(《元戎》︰治虛勞血虛,五心煩熱,熱入血室

加黃柏、黃芩、甘草,名三黃四物湯︰ 治陰虛潮熱。

用生熟 二地,加黃蓮 、丹皮、升麻、柴胡︰治亡血血虛, 六脈俱大,

 

加桃仁、紅花 ︰治臟結便秘,撲損瘀血。     加羌活、防風  ︰治風虛眩運,風秘便難。

加木香、檳榔 ︰治血虛氣滯,或血氣上衝。   加羌活、天麻、蜜丸

       治足厥陰經受風寒暑濕,癱瘓不遂;語言謇澀。

加桃仁、 紅花、竹瀝、薑汁︰治半身不遂,在左者屬瘀血。  去白芍,加防風

       治發汗過多而成痙証,宜去風養血。

去地黃,加乾薑 ︰治婦人血虛,心腹鳩痛    加阿膠、艾葉、甘草

       治衝任虛損,經水淋瀝,及血虛下痢。

加艾葉、四製香附(童便、鹽水、酒、醋) 醋丸︰治子宮虛冷。再加阿膠︰治虛寒經水不調。

加丹皮、地骨。治婦人骨蒸。

除芍藥、地黃,名芎歸湯。為末,名佛手散。

      治產後血虛頭痛;胎動下血,服此自安;子死腹中,服此即下;催生神效。

 

當歸補血湯  (東垣) 治傷於勞役,肌熱面赤,煩渴引飲,脈大而虛

黃耆(炙,一兩) 當歸(酒洗,二錢) 空心服。

 

歸脾湯  (《濟生》)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

        或脾虛不能攝血 ,致血妄行,及婦人經帶。

人參 白朮 茯神 棗仁  龍眼肉 黃耆  當歸   遠志  木香、甘草  薑棗煎。

 

養心湯   治心虛血少,神氣不寧,怔忡驚悸

黃耆 茯苓 茯神 當歸  川芎 半夏曲  甘草  柏子仁  酸棗仁  遠志  五味子 人參 肉桂

 

人參養榮湯    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

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人參 白朮 黃耆  甘草  陳皮 桂心 當歸  熟地黃 五味子   茯苓  遠志   白芍  加薑、棗

 

龍腦雞蘇丸 (《局方》) 治肺有鬱熱,咳嗽,吐血,衄血,下血,熱淋,消渴,口臭,口苦。

雞蘇葉  生地黃 麥冬  蒲黃 阿膠 木通 銀柴胡  甘草  黃耆 人參   

 

咳血方 (丹溪) 治咳嗽痰血〈咳者有聲無物,嗽者有物無聲,咳嗽者,有聲有物也。

青黛  栝蔞仁  海石  山梔  訶子肉。等分,為末, 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獨聖散 肺痿咯血 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紅痰。

白芨。為末。每服二錢。臨臥糯米湯下。

 

清咽太平丸 咯血  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兩頰常赤,咽喉不清

薄荷  川芎 防風 犀角 柿霜 甘草  桔梗 。蜜丸。

 

還元水  火嗽失血, 飲自己溺名輪迴酒 治咳血吐血,及產後血運,陰虛久嗽,火蒸如燎

童便。冬則用湯溫之。 或加藕汁、阿膠和服。有痰加薑汁。

 

麻黃人參芍藥湯 內虛外感吐血(《東垣》) 治吐血外感寒邪,內虛蘊熱。

桂枝  麻黃 黃耆  甘草  白芍  人參  麥冬  五味子   熱服。

 

犀角地黃湯 涼血(《濟生》) 治傷寒胃火熱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及陽毒發斑。

生地黃 白芍  丹皮 犀角 每服五錢。熱甚如狂者,加黃芩一兩; 因怒致血者,加梔子 柴胡。

 

桃仁承氣湯 (仲景)

治傷寒外証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躁渴譫語,蓄血發熱如狂;

及血瘀胃痛,腹痛,脅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蓄血急痛,若血自下,則熱隨血出而愈;

不下者血蓄下焦,故小腹急脹,皮見青紫筋; 大便黑者,血瘀也;

小便利者,血病而氣不病也;小便利而小腹仍急,故知為蓄血。

桃仁  大黃  芒硝 甘草 桂枝

 

抵當湯 血畜下焦(仲景)

水蛭  虻蟲  桃仁  大黃   

附︰代抵當丸︰大黃 生地 歸尾 桃仁 穿山甲 玄明粉   蜜丸

 

槐花散  便血(《本事》) 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 側柏葉(杵) 荊芥(炒黑) 枳殼(炒)等分。為末。每三錢,米飲 下。

 

秦艽白朮丸 血痔(東垣) 治痔瘡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結,痛不可忍

秦艽 白朮 歸尾 桃仁  枳實  皂角子  澤瀉  地榆   麵糊丸。

 

芍藥湯 血痢(潔古)  治下痢膿血稠粘,腹痛後重。

芍藥  歸尾 黃芩 黃連 大黃  木香 檳榔 甘草 每服五錢。痢不減,加大黃。

 

蒼朮地榆湯 血痢(潔古) 治脾經受濕,痢疾下血。

蒼朮(泔浸,炒,三兩) 地榆(炒黑,一兩)每一兩煎。  

本方加芍藥、阿膠、卷柏,名芍藥地榆湯(河間)︰治泄痢膿血,乃至脫肛

 

小薊飲子 血淋 治下焦結熱而成血淋。

小薊 蒲黃  藕節 滑石 木通 生地黃 梔子  淡竹葉 當歸 甘草   

 

複元羌活湯 損傷積血  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脅下,疼痛不可忍者

柴胡  當歸 栝蔞根 穿山甲  甘草 紅花  桃仁  大黃